工業5.06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April 26, 2021

工業5.0

與僅適用於「工業」的工業4.0不同,工業5.0涉各個產業和業務。 若要考慮工業5.0對企業策略的影響,貴司須採取適合於所有業務之廣泛和普遍的觀點。 如歐洲委員會資訊圖所示,工業 5.0有三大要點:以人為本、具有彈性和可持續性。 一首歌的完成,需要樂曲旋律、歌詞點綴、以及曲風節奏等元素組成,往往仰賴大量人力時間創作。 這時候,如果音樂產業能結合Gen AI,如同企業借助大型語言模型,縮短AI應用的開發時間與成本,將有助於改寫產業運作典範,釋放人力投入到更有價值或創造性事務。 DJ Dennis在AWS台灣雲端高峰會現場,細數音樂載體一路以來的變遷。

工業5.0

團隊更可以結合模擬的技術,實時地在工作現場與同事一同模擬實際工作環境等。 網路安全即是從網路攻擊中保護網路、資訊、軟體、以及系統等的過程。 隨著組織的技術不斷的變得越來越複雜,網路安全的重要性也越來越重要。 駭客可能從釣魚網站、惡意軟體、或是社交工程中奪取企業的重要資訊、引導管理者做出錯誤的決策、甚至是直接勒索金錢等。 詞彙的定義一直是爭議不斷,然而,我們認為,在最根本的層面,大數據與數據是一樣的。 而之所以會有「大」數據,只是出於近幾年來,數據量變得極為龐大,以往我們無法轉化成數據做分析的資料(許多非結構化數據),在現代都成為了可能。

工業5.0: 什麼是國際淨灘日?一起響應淨灘活動,保護海洋生態

人工智慧也仰賴記憶和處理速度在正確的時間產生正確的反應。 專家想像在不久的未來,自動駕駛車將對來自多個來源的資料流進行分類以做出快速決定,故障率幾乎為零;製造工廠將自動調整生產規模、訂購耗材、運出成品、維修和更換設備,醫療裝置將自行診斷疾病和管理治療。 為此,我們必須快速處理現有資訊,同時使用記憶來提供脈絡。 我們的反應可能攸關生死:轉方向盤以避免事故、拉緊急制動器以停止故障設備,或診斷患者的傷害或疾病以確定最有效的療法。 智慧工廠不會自行運作,而是仰賴少許人力操作平板電腦進行編程、指示、引導和故障排除。 工廠機器人處理、分析和回應來自眾多來源(感測器、線上訂單、其他機器人、運算裝置以及人使用的穿戴式裝置)之資料的速度,取決於它們的處理器有多快以及擁有多少記憶體。

  • 透過智慧科技的協助,真人和機器在工廠廠區內同時進行協作。
  • 所以工業5.0的概念提供了一個不同的重點,並強調了研究和創新的重要性,以支持工業在全球範圍內為人類提供長期服務。
  • COVID-19 暴露了生產線和供應鏈中的漏洞,為組織提供獨特的機會,使其得以推動真正的轉型變革。
  • 在10多年的發展中,它主要是一個科技中心、成長導向的工業模型,而許多專家認為這已經不夠了。
  • 事實上,記憶將「智慧」置入 AI,為其提供執行演算法所需的資料,以及其行為和反應的脈絡。
  • 此報告表明,隨著自動化在一些重要部門變得越來越複雜,應用越來越廣泛,一些傳統角色無疑將消失。
  • 此時,如何進行企業內部業務的分割、如何培育優秀的業務總監,即成未來企業經營管理的關鍵。

現今有五個世代共同生活:嬰兒潮世代、X世代、Y世代、Z世代,以及α世代。 資料行銷是指從內部和外部的各種來源彙整與分析大數據,以及建立資料生態系來推動和最佳化行銷決策。 這是行銷5.0的第一項原則:所有決策都必須有足夠的資料在手。 儘管許多製造商把”工業 4.0“ 視為“下一件大事”,可是”工業 5.0“ 已緊隨其後。 工業5.02023 及時了解各地的耕地面積變化和種植類型,對於評估市場容量、制定市場策略有重要作用,也是生產部門制定生產計劃的重要參考。

工業5.0: 工業5.0 實現智慧冷鏈物流 的戰略成功因素

一家汽車製造公司,通過工業技術革新、自動化機器人生產實現了每分鐘生產一輛汽車,資訊的流轉從研發部門到採購部門到生產部門再到物流部門,到了用戶手中就停止了,那麼車場想要獲取用戶的使用狀況,除非把車子開回來檢修。 目前這種中斷了的資訊流導致車場一方面無法提供及時的客制化的服務,另一方面也造成車場不了解用戶需求、不了解自己產品的狀況,在新車的研發、舊車的改良上無從下手。 如果這時恰好一家競爭車場整合了整個流程,或是某廠商研製了汽車端的服務產品,在不需要經過車場的情況下就能全部承攬用戶服務,那麼這家車場的命運將不容樂觀。 那麼,這些機器人可以在哪些場合使用並與人類一起在生產線上完成各種新功能呢? 汽車產業一直走在前列,PSA集團(其品牌包括Peugeot、Citroën、Opel和Vauxhall等)已經在裝配線白車身(Body-in-white)上開始使用協同機器人,它們可以用在車體兩側,當車體從生產線上經過時完成螺絲固定等工作。

日本企業在未來社會所面臨的經營環境變化,主要呈現在下列三個面向。 第一,少子高齡化衍生的生產力不足與國內市場萎縮;第二,新興國家市場發展進一步加速全球化競爭;第三,AI科技在企業經營管理的廣泛應用。 工業5.0 而上述的變化,也將進一步帶動產業的垂直整合化發展,以及市場的水平分工化發展。 近年來,企業界及學者就智慧物流展開深入研究,即智慧物流是以資訊化為依託,並廣泛應用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物流價值鏈上的基本功能(運輸配送、倉儲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實現系統感知和數據採集的綜合智慧型物流系統。

工業5.0: 工業5.0如何影響企業策略?

▲ 電源供應商全漢(FSP)德國分公司總經理嚴謙和(左)及總經理郝本寒(Bernhard Haurenherm)。 此網頁採機器翻譯,SAP 對於機器翻譯的內容之正確性及完整性,不予以任何保證。

工業5.0

此外,汽車部門是共同機器人技術的早期採用者,將其作為組裝線中的關鍵元件。 藉由自動化焊接、組裝、繪畫等重複和危險的任務,人類除了操作和維護機器人之外,還可以自由參加更複雜的任務。 這包括在品質保證任務中配對人類和共機器人,其中“機器人視覺”可以自主地發現人類眼中無法立即看見的缺陷或缺陷。 採用工業 5.0 作為工業 4.0 的補充,可以有效增強勞動力。 尤其是工業 5.0,讓高技能的工人和協同機器人(cobots)並肩工作,從而提升每個産業帶來的價值。 這種經過演進的一代機器,配備了感測器、精算器和AI動力控制器,讓它們以安全非侵入的方式在人類旁邊工作。

工業5.0: 應用1:預測行銷

信不信由你,但這樣充滿科技感的場景已經真實發生在世界各地的工廠裡。 這個風潮又稱作「工業 5.0」或協作式工業,反映出了製造商之中日漸茁壯的一個觀點:必須回應客戶對更高程度個人化之與日俱增的要求。 事實上,有高達 85% 的製造商正考慮在 2020 年之前,以「聯網勞動力」,也就是機器人,來和真人一同工作,作為日常營運模式。 而且,絕大多數的製造商都認為這是其商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後,隨著製造流程進化為更加聰明且聯網,反應不夠快的競爭對手,若未能及時引進新觀念,將遠遠被拋在腦後。 製造商們必須認知到,協作型的工廠不只提供了改善營運績效及前述其他好處的優點,更有機會在日漸競爭的市場中降低節節高升的勞動成本。 2.創造工作 由德勤 (Deloitte) 所進行的一份有關技能鴻溝的報告顯示,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將有 340 萬個工作職缺將彼此競爭爭取合格的 140 萬人力,而不足以完全填補所有空缺。 機器人可以完美地填補這些職缺中的許多角色,而協作型機器人更可於真人勞工身旁一同作業。

工業5.0: 台灣順成 榮登國內高精密頂針第一品牌

根據歐盟描述,工業5.0將是在4.0的技術基礎上,強化永續與人本價值。 雖然,工業4.0在概念發展肇始,也將節能減碳視為保護環境的途徑。 在10多年的發展中,它主要是一個科技中心、成長導向的工業模型,而許多專家認為這已經不夠了。

工業5.0

在珠寶領域,工匠們正在研究如何使用機器人來輔助寶石拾取、放置和裝飾。 但這裡也存在一個問題,這種高度自動化環境只能在特定層面發揮作用。 工業5.02023 例如,作為生產流程預先確定的一部分,機器人執行一系列重複功能,在製造過程中,使用機器人技術可提供極高一致性和可重複性。 在消費者期望變得越來越複雜世界中,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大。 當少量多樣躍昇為製造業的現況生產趨勢時,如何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成本,是企業在面臨未來轉型智慧製造路途上的重要目標。 但在疫情到來後,如何降低風險的製造思維已開始成為企業的命題,加上劇烈氣候的變遷加速淨零碳排的執行,全球更加重視減碳意識,保護環境的同時,工業5.0除了提高工業4.0的效率與生產力,重點在對於人性化作業及工業對於社會的貢獻。

工業5.0: 工業 4.0 解決方案

自從德國官方在 2013 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揭櫫工業 4.0 概念後,智慧製造議題不時占據媒體版面。 然智慧製造議題持續發酵並未能真正帶動各地製造業轉型,因實際需求並不高,且智慧製造有關技術與應用仍在起步階段,所能覆蓋的領域或環節相對有限,或導致廠商面臨大舉投入資源卻成效不彰的窘境。 在這樣的趨勢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高度關注下,使得冷鏈物流行業的總體發展一路向好,但是在這樣的增速下,不論與國外還是與國內對比,都仍存在較大差距。 傳統冷鏈物流行業,存在小、散、亂等問題,不能將採、運、儲、配進行有效關聯,導致“空鏈”、“斷鏈”問題嚴重,加上行業規範和標準化、資訊化發展緩慢,嚴重影響了生鮮冷鏈的服務品質和發展。 基本上,工業4.0是一個大系統,涵蓋諸多子系統,並且每一子系統間又交互運作,其互動模式組成一個整體的巨系統。 因此,工業 5.0 提供了不同的關注點,並強調了研究和創新對於支持工業發展在地球的生產極限內為人類提供長期服務的重要性。

工業5.0

原先的工業趨勢就是逐步走向智慧製造的腳步,但Covid-19的到來,再加上人口老化與少子化的因素,受到外在供應鏈環境不斷變動的情況下,製造業為了在營運上能更有彈性面對外在變化的挑戰,也逐步加快了智慧製造的進程。 工業物聯網與IT+OT,輔佐AI與大數據運算,讓智慧工廠的運作模式逐步進階成智慧製造。 支援敏捷營運的雲端服務 敏捷營運始於整個組織的端對端即時可見度。

工業5.0: 行銷人面對五代同堂的市場,如何抓住對的消費者?

Panasonic描繪的未來生活,是利用AI助理協助個人進行資訊的蒐集與判斷,透過無人交通工具進行移動與物品運送,並藉由智慧感應與醫療大數據來維持個人的健康。 經團連所強調的「社會5.0」,是日本政府於2016年提出的科技戰略。 在新的企業行動憲章中,強調日本企業必須在AI、IoT、機器人的技術基礎上,協助未來社會解決經濟成長、健康醫療、農業食糧、氣候變遷、環境、能源、安全、防災、人權等課題。

  • 從歷史上看,機械臂一直被配置在安全籠後面,以防止人類受到傷害。
  • 維護人員可以進一步釋放出來,透過PreMaint高效、安全的進行裝置的監控工作。
  • 如今,市場的多變和客制化生產是大勢所趨,如何提高生產效率、縮短產品生產周期,以快速應對市場的變化,以及如何做到彈性決策和智慧生產以達到「大量生產」與「客製化」之間的協調,成為生產環節的關鍵。
  • PTT網友抱怨,某疫苗生物製劑公司已經連續多個月營收掛零,卻仍要拖到最後一刻、也就是每月10日才公布營收金額,通批「是不是已經變空殼公司?」其他人笑稱「讓蛋飛一會」。

若要在工業 4.0 領域取得成就,重要的是賦予企業最寶貴的設備與員工更多能力。 運用特殊決策支援,讓您的員工能夠管理複雜工作,及無法預見事件。 使用支援物聯網的監控、地理圍欄和即時分析,改善健康和安全。 運用智慧資產,技術人員可以即時監控設備效能、預測和預防停機時間、採用動態和預測性維護、利用數位分身系統,以及將設備與業務流程密切整合。 SAP 解決方案使您能夠輕鬆上線資產、優化預測性維護等。

工業5.0: 工業4.0未來工廠

由於生產製程趨於「智慧化」,我們可隨時透過「物聯網」取得生產流程的資料與設備的狀態,使製造商可彈性地立即做調配,這麼一來就能降低整體生產成本、庫存及廢料,同時還能兼顧環境,實現綠色生產。 工業5.0 智慧產品:開發互連的自覺產品,分享有關其健康狀況、位置、使用等級、儲存條件等資訊。 從產品品質和客戶服務到物流和研發,這些智慧產品共用的資料,可協助企業改善各項業務。

工業5.0

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以及自動化等技術,製造商得以從三種層面去思考如何優化資源與流程,其分別為智能能耗、Intelligent Lot、實時產量優化。 其實,如同其他產業的數位轉型,升級工業4.0從來都不該從科技的角度去切入,而是應該從價值層面做分析,並思考現有的商業問題為何? 為了更好的做到這一件事情,我們可以參考麥肯錫所設計的轉型指南針,以更好的針對自己所遇到的痛點(或是想優化的層面)來尋找最相關的技術。 從收集機器資料的感測器、RFID,和大數據分析與雲端運算所需使用的工作站,到系統整合的監控管理系統,完善且穩定的軟、硬體整合是轉型工業 4.0 的重要關鍵。

工業5.0: 工業 5.0:未來的工廠。

「要讓友達不只是面板廠」,是友達董事長彭双浪近年最常掛在嘴邊、幾乎是口頭禪的話。 其實目前友達已「長出」一家營收 5 億元、客戶逾 300 家的服務公司。 汽車的發源地位於德國南部的斯圖加特,這裡除了是第一輛汽車的誕生處,也是賓士汽車總部所在地,就在斯圖加特郊區,座落著賓士最先進也最神祕的 56 號工廠,所有賓士的頂級車,都在這裡生產。 李傑教授(Jay Lee)及其團隊的虛實融合系統5C結構與Roland Berger的工業4.0定義是互補的。 或者可以說,虛實融合系統5C結構可以用來彌補工業4.0對於設備層虛實融合的不足。 證交法規定,上市櫃公司需在次月10日前公布營運情形,例如現在是8月,各公司應在8月10日前公告7月的營收資訊;若截止日遇到假日,可順延至上班日再公布。

不論是哪一個國家,要達到工業4.0或是要走工業4.0升級的路,工業1.0、工業2.0與工業3.0的課也是要補的。 劉文波的工業4.0之五階段論,第一階段是自動化改造階段就是補”工業3.0”的課。 這些AI概念股第三季末甚至第四季,還能不能在上演驚奇之旅? 中國的指標鋼廠9月盤價紛紛調漲,法人預估,中鋼下週開出的9月盤價也將跟漲。

工業5.0: 線性軸承

該專案的結果表明,加強工人可以產生積極影響 — — 無論是對生產力還是對他們的福祉。 “工業4.0”一詞首提至今已有10多年,隨之而來的是智慧製造、數位轉型和工業網際網路的出現和快速發展。 現在,隨著“工業5.0”的到來,工業生產的下一階段已經到來。

工業5.0

如果今天你問一間製造業者「你的價值主張為何?」,而你得到的答案是「我們想要讓客戶能夠更有效率、且更有效能的通過我們所製造的工具成功地完成他們的任務」。 這時,也許如何製造出最精良的工具就不該是組織的重心了,反之,業者應該要放更多的重心在定義客戶所遇到的問題,並思考如何在有效益的情況之下,幫助客戶解決問題。 而這,就是為何製造商並需開始架構明確的策略以數位轉型,擁抱工業4.0。 工業 4.0 屬於一種工業思維的轉變,是進行數位轉型最重要的根本,能夠提供企業資訊的透明度與掌控能力,徹底改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以智慧工廠為基礎,透過物聯網、大數據、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等技術,將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都提升至「高度智慧化」與「客製化」,重點在依據客戶的需求快速的生產出客製化產品。 德國率先提出「虛實整合」、「將製造技術與IT技術結合網際網路」為核心理念的工業進化論後,他國也立即推出類似政策。

未來的趨勢,主要是AI能在短時間內,對物聯網所蒐集的大量數據進行深入分析之後,所做到的「識別」及「預測」,或甚至遠端操控,這是現在某些企業已經在逐步發生的型態。 在人機協作的背景中,工業5.0的重點不會是員工該如何適應、使用新技術,而是這些新技術可以為員工做些什麼。 例如,機器可以不間斷地精準執行物理性任務,讓協作的人類伙伴得以專注於創意思考上。

工業5.0: 工業4.0時代來臨:機械工業4.0

數位化的好處不僅止於監控、優化系統運作,或是進行預測性維修,還能協助做出更智慧的產能決策。 例如,德國電氣聯接及自動化廠商魏德米勒(Weidmüller)的射出成形生產線配備的通訊組件,便能及時獲知歐洲電力交易所(EPEX)現價,算出每單位的能源成本,在電價走低時增加產量。 Micron 的 NAND 和 GDDR6 DRAM 工業5.02023 記憶體讓 GPU 能夠以思考的速度運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