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平均薪資7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im on October 28, 2018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今年《遠見》繼續與104合作,同樣針對十年來就業資料庫進行大數據分析,篩選大學畢業生第一份工作的實際月薪數字,觀察五大就業熱門學科領域的起薪是否有改變。 但另一方面,大學生起薪行情較差的產業則是「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以2萬7,451元位居倒數第二名;「其他服務業」2萬6,439元為最低。 因此總歸來說,各位大學新鮮人若真想在畢業後立即躍進高薪行列,不妨先了解各個就業市場的走向、趨勢,再進而從中挑選最適合自己的工作。 不過,若按照教育程度個別觀察,剛出社會的新鮮人,仍以研究所畢業的3 萬4,139元最高;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則是2萬9,336元位居第二名,未達到許多大學生期望的起薪3萬元;國中畢業及以下平均起薪2萬4,397元最低。

台積電、聯發科給予碩士畢業生薪資上看200萬,鴻海也提供新進大學畢業生起薪4.5萬以上。 根據104人力銀行《2021年員工C.E.O調查》顯示,求職者找工作最在意的首要要素就是「薪資條件符合期待」。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例如關醫療專業技術人員起薪排名第三,即便疫情期間人才需求強勁,實實薪資不升反降。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大學畢業生平均薪資3萬元 這兩行業最低薪

企業攬才,除了積極深入大學,甚至往下至高中職培養未來人才外,在起薪上,也開始進一步提高待遇,以吸引優秀人才進來(見表1)。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但如果是「頂大等級大學部」的畢業生,企業願意提供的起薪更高,平均為3萬1475元,不受疫情影響,連續三年上揚,而且比起2萬8525元,多了2950元,等於多給10.3%的薪資。 官員指出,大學畢業生起薪為基本工資,主要集中在住宿餐飲、農林漁牧、藝術娛樂休閒、批發零售業、支援服務業等。 調查也進一步發現,「大學」畢業新鮮人的平均薪資為28,838元,且薪資漲幅達3.53%,是所有學歷之冠;「碩士」畢業新鮮人平均可領32282元,薪資漲幅2.59%;「專科」畢業生的平均薪資則是27,487元,小漲2.24%。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但若以另一個角度來看,擁有越高的學歷仍是決定薪資的重要因素之一。 104人力銀行資深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四年前,大學畢業生起薪還停留在2.8萬元到3萬元之間,但如今大學畢業生起薪已經來到3.1萬元到3.2萬元之間,今年預計薪資展望還會更好,主因是台灣各產業缺工嚴重,人才愈來愈搶手。 若以畢業學門來統計,107年大專畢業生提繳工資中,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學門最高達4萬2138元最高,法律學門則以4萬1144元次之,墊底的則為安全服務學門為2萬7643元與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為2萬8206元最低。 統計發現,去年大專畢業生平均提繳工資最高行業為金融及保險業達4萬3508元,電力及燃氣供應業達3萬9947元次之;如以103至107年大專畢業生提繳工資,最高為金融及保險業達4萬6441元,製造業則以4萬1842元次之,而住宿及餐飲業平均薪資為2萬9383元最低。 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結果顯示,有51.8%的人透露,在正式畢業前,「已經投遞」履歷給企業,比例明顯高於去年同期的39.6%,以及前年的46%,而且平均投了11.2封履歷。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大學畢業生求職必看!完整公布各職系新鮮人起薪|104玩數據

但從薪資表現上,住宿餐飲業的薪資待遇還是不高,即使上市櫃的飯店及餐飲業,薪資排名也是敬陪末座;尤其受到疫情影響,服務業是與人接觸的行業,更容易波動,導致現在各大學在招生上,餐飲相關科系及學校也在慢慢萎縮中,剩下國立高雄餐旅等學校。 從上述三大學群明顯發現,今年各大學群的領先學校,畢業生起薪都有顯著成長;尤其,在全球少子化浪潮下,台灣人才一直受到許多國家歡迎,紛紛跨國來搶台灣人才,也間接促成國內企業的調薪。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2023 起薪排名第二的學群為商管學群,台大管院持續奪得第一,政大與去年相同為第二名,成大則排名第三。 薪資表現上,與工程學群相同,商管學群今年的起薪也成長;從去年排名最高4萬元,今年提升至4.2萬元,政大為4.12萬元,緊追在後的成大也有4萬元起薪,這些領先的學校,在起薪上都有微幅進步(見表2)。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其次是產業資訊化,相關科系從資訊、資工、數學、AI學程等起薪也較高,即使大學唸的是文法商科系,也可以透過輔系、雙修等來學習資訊相關科系,為未來職涯加分。 此外,今年在排名變化上,雖然台成清交始終占有一席之地,但國立大學方面,中央大學今年都擠進三大學群前五名,私立大學中,中原大學也表現亮眼,雖未名列前五名,但在三大學群都超越過去表現良好的老牌私立學校;尤其去年新生報到率,相較於其他私校缺額嚴重,中原卻是百分之百報到率。 若採縣市統計,107年大專畢業生新竹市奪冠為4萬5353元、新竹縣則以3萬8430元次之,彰化縣以2萬9913元墊底。 國泰永續高股息 ETF (00878-)於今 (14) 日正式公告第三季配息,每單位將配發 0.35 元現金股利不變,創 上市3年以來最高。 除了配息創新高,00878受益人數也刷新自身紀錄,截至8/11集保資訊,逾105萬人持有,再創台灣ETF新里程碑,單周增加逾2萬受益人。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鴻海上半年每股賺3.31元 今年營收由持平下修為略為衰退

大學生平均1.8個月找到工作 根據本會之調查,初入職場青年平均花1.9個月找到工作,其中專科程度花1.8個月找到工作,大學生1.8個月,碩士以上1.1個月。 另根據青輔會所作之「大專畢業生就業調查」,大專畢業生找到第一份工作所需時間平均為1.76個月。 青年就業仍以全日工作占多數,部分工時僅過渡工作型態 至於青年勞工(30歲以內)之工作型態屬於全日工作者占達91.1%,部分工時占8.9%。 按年齡觀察,20~24歲屬部分工時者占18.1%,25~29歲屬部分工時者占4.8%,顯示青年初入職場有些先採部分工時工作,惟隨著年紀增長,採全日工作之穩定型態達95%。 30歲以內有將近六成持有證照 青年勞工持有證照者占58.7%,其中擁有「技術士證」者最多占32.5%,其次為「電腦證照」占16.4%,「專門職業及技術人員考試及格證書」占12.8%,「金融證照」占6.5%,「語文認證」占5.0%,沒有任何證照者占41.3%。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2.全部27個學門中,唸「物理、化學及地球科學學門」者平均月薪達5萬213元,排名倒數最後三名的則是3萬1163元的「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3萬1368元的「安全服務學門」及3萬1847元的「藝術學門」。 這份《遠見》年度的大學各領域起薪調查,除了披露各產業實際起薪數字,更可觀察比較近兩年不同地區、產業人才的薪資變化,有助學子提早掌握就業方向。 隨著近年政府大力推進國內軌道交通產業,以及物流需求可望在疫後猛烈爆發,加上企業大量進駐南科,進一步推升產業周邊配套供應鏈的人力需求,成大管院除了具有地理優勢,更有他校沒有的培育特殊領域專門人才優勢。 根據南部科學園區去年底的統計資料,2021年1至8月,南科產值超過6300億元,較去年同期大漲超過三成。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畢業生人工2023|Fresh Grad月薪平均有幾多?4大搵錢職業逐個數!

相對地,在提繳均薪最低學門部分,則是「餐旅及民生服務學門」的3萬1,163元最低,其次為「安全服務學門」的3萬1,368元,再者為「藝術學門」的3萬1,846元。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由此可見,光是新鮮人起薪的部分,大學就讀不同的科系、學門,在畢業後的薪資起跑點就落差不少。 薪資較高的職類為:研發4萬、工程施作3.8萬、資訊3.77萬;較低的是:客服3.39萬、物流/倉管3.37萬、作業員(生產-直接員工)3.2萬。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東吳法律系和政大、北大同為國內司法界三大強權,東吳政治系校友更曾有「國會第三大黨」之稱。 台大法學院培育出眾多國內知名政治人物,歷來多位總統、院長都是台大法學院出身,立委中的台大法政校友幫,更是立院一大勢力。 由於國際移動受阻,許多企業與國外廠商、海外據點的跨國溝通、協作,都需依賴數位平台與資訊系統,數位轉型不只是中大型企業必要的自我投資,連中小企業也被迫跟上,才能留住客戶。 在南科之外,隨著國際永續趨勢,台南市政府全力推動沙崙綠能科學城,並結合大台南會展中心、中研院南部院區、綠能示範場域、綠能科技聯合研究中心及周邊大學研究機構,廣招相關廠商與學研單位進駐。 這名人員指出,案件若經二審改判無罪,可復職;但判刑確定者,將解職,並於3個月內完成補選,但若剩餘任期不足2年,就不再補選,由內政部報請行政院派員代理至任期屆滿。 第三,服務業愈來愈客製化,關於服務學習、服務設計、創意創業等學程也將是趨勢,對於有意加入服務業的學生,不妨在校多選修這類課程。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大學生起薪最新調查 去年平均起薪僅29K

111大學繁星放榜,中山工商有29名學生上榜,其中16人錄取清華、陽明交大、政大、成大等國立大學。 一路拉拔她的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則指出,自己相信高虹安市長的清廉正直,支持高虹安市長用一切的力量捍衛自己的清白;接著批評司法應該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不應該淪為政治打壓、破壞對手的工具。 對起訴內容,她反駁很多為個人見解,與一般法院見解,相信還是會有很大差距,接下來能回歸司法,用證據向法官好好說明,同時她也要對檢察官的草率起訴及沒有盡到對被告有利不利一併注意的事予以譴責。

商管學群起薪前五強,和去年排名一樣,台大管院以40K排名第一,政大商院與成大管院以38K並列第二,清大科管和陽明交大管院則同列第四名。 舉例來說,陳老闆錄取小晴時跟她約定每月薪水24K,其中還包含1千元全勤獎金;不料小晴因5月請假1天未全勤,被陳老闆扣掉1千元全勤獎金,當月薪水只剩下23K,其實是有違基本工資規定的。 新竹縣政府民政處人員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根據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首長若涉嫌貪污治罪條例等,起訴經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將停職,由副縣市長代理。 除了各校官網外,學校體質也要了解(註冊率、轉系、雙修、學程、書院、交換、實習、獎學金、雙聯、直升研究所,及善用校友資源);或是善用其他資源,例如,ColleGo! (大學選才與高中育才輔助系統)、104升學就業地圖談科系出路及校友分享等,都是最佳的參考來源。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大學畢業生起薪目標33K 調查:頂大光環多7%至10%

政大則是傳統的政務官搖籃,培育出許多法官,在外交人才培育上,更是國內最重要的基地。 而台北大學前身是台灣省立法商學院,專門為政府公部門培育人才,優勢延續至今,依然備受產業肯定。 去年起薪與台成清交理工名校並列,而引發討論的政大,觀察到產業將受到資訊科技影響的大趨勢,因此善用政大在金融、商管、人社、法學等領域的優勢,進一步將原本的資訊科學系升級為「資訊學院」。

108年4月底近5年大專畢業生全時工作者之勞退提繳工資以「3萬元~未滿5萬元」占47.4%最多,「未滿3萬元」占36.0%,「5萬元~未滿7萬元」占12.6%,「7萬元以上」占3.9%。 根據調查,企業偏好具備學習力強、配合度高、態度積極等特質的新人,1111人力銀行發言人黃若薇強調,面試前務必將想了解的問題逐一列出,面試時則要化被動為主動,展現個人主導性,若提及打工與實習經驗、證照、優秀的英檢成績,都能提升面試好感度。 由於各學校對科系命名時沒有一定的規範,故學類是將性質較相近的科系做一歸類,以便於將各項科系分析做一分類統計和彙整。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新鮮人進入職場該注意什麼?企業講師:記住這6大要點,再複雜的工作環境都難不倒你

近年「軍警消防」工作越來越夯,平均畢業起薪為3.8萬,加上工作穩定又能享水電減免條件下,吸引不少年輕人選擇挑戰志願役、消防專業人員、救生員行業,編輯身邊就有很多同年齡層的朋友,高中畢業後即進入軍校及警校培育。 最近五年,企業提供大學新鮮人平均起薪從2017年的2.9萬,增加到2021年的3.1萬,五年增加5.9%。 不過,平減同期消費者物價指數上漲約3.8%後,最近五年大學新鮮人實質起薪調漲僅2.1%,約合600元。 薪資較高的職類為:研發4萬、工程施作3.8萬、資訊3.77萬;較低的是:客服3.39萬、物流/倉管3.37萬、作業員(生產-直接員工)3.2萬。

屏東大學科學傳播學系4名學生申請通過國科會大專學生研究計畫,學生研究小蠹蟲議題,幫助農民有效管理蟲害,也探究高中自然組與... 中央大學太空科學與工程學系科學家近期前進北極,盼在挪威冷岸群島設置中央大學立方衛星的接收站,提高太陽同步軌道或高傾角軌道...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提供醫學課程,修讀6年考畢醫學委員會舉辦的執業資格試﹐實習一年後,向醫學委員會註冊,便正為執業醫生。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工作薪酬表:

多名有志從事公職的學生,兩年多前選擇入學國立溪湖高中,今天111年度大學「繁星推薦」放榜,3名學生錄取台大,39名學生分... 111學年度大學申請入學共計68校、2195個學系參與,並提供約5.5萬個招生名額。 老牌私校中原、淡江、東吳則都進入前五名,這三所學校也都是法政領域的傳統強者,其中東吳法律系以英美法為特色,和政大、北大同為國內司法界三大強權,東吳政治系更因多位校友進入國會,曾有「國會第三大黨」暱稱。 去年與陽明大學合併,從傳統理工頂大進一步跨域至智慧醫療的陽明交大排名第四;而以化工、能源、材料等基礎科學知名的中央大學,也位居第四。 「工資」所代表的意思便是勞工因工作獲得的報酬,包含用現金或實務方式給付的獎金、津貼或其他任何名義的「經常性給予」。 因此,舉凡加班費、績效獎金、全勤獎金、伙食津貼、保障年薪等,都應加總計算在「工資」內。

同位於畢業起薪位居榜首的「製程規劃類人員」,職務種類集中於生產技術/製程工程師、半導體製程/設備工程師等工作職缺,這類別職位畢業起薪為4萬元,倘若是碩士學位畢業的話則有望領到5.6萬月薪。 此番言論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反譏笑他「眼高手低」、「讀書不等於工作能力」、「有什麼證明用人單位要你?」、「四萬是電資學士在喊的」、「中南部很難」。 然而也有少數網友表示支持:「每個人都有心中的價,不須委曲求全」、「應徵台積電就超過了」、「雲科畢業生應徵上市櫃+半導體沒有低於4萬起薪的、「四萬要求不高啊,非四大資工學士45K」。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台灣高教患五大慢性病 賀陳弘:不見總統候選人提解方

靜宜大學榮獲教育部青年發展署「大專院校職涯輔導成果評選」績優職輔學校組「金等獎」殊榮,全國第一、也是唯一。 大學畢業後各科系薪資表現最低者,為藝術和餐旅及民生服務,皆僅2.8萬元,其次為生命科學、製造及加工,以及新聞學及圖書資訊,僅2.9萬元。 大學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結果今天(3/31)出爐,國立台灣大學表示,醫學系今年自費生參採國、英、數A、自四科58級分即可過第... 有四所大學並列第一,分別是台大、陽明交大、成大、政大,起薪同為40K。 除此之外,勞動部也統計以「行業」為主的平均薪資,其中在19個行業中,奪冠的是「金融及保險業」,薪資達4萬7361元,最後一名則是3萬299元的「住宿及餐飲業」,兩者相差1萬7062元。 高虹安遭起訴後,法界都認為她的政治仕途前景堪憂;律師周武榮受訪表示,高虹安當初遭助理舉報,證據其實已很充分,但地檢署仍從去年一直查到今年,從過往案例來看算是非常嚴謹、調查時間也非常長的,看得出來檢調不希望案件受到政治干擾。

  • 按年齡觀察,20~24歲屬部分工時者占18.1%,25~29歲屬部分工時者占4.8%,顯示青年初入職場有些先採部分工時工作,惟隨著年紀增長,採全日工作之穩定型態達95%。
  • 勞動部調查顯示,2022年初任人員薪資平均為3.4萬元,其中大學畢業生從事全職受僱工作平均起薪3.1萬元,但有二成五大學畢業生起薪是基本工資,推估2022年國內約有3.1萬名大學畢業生領基本工資。
  • 展望後市,董事長劉揚偉表示,整體而言,原先預期全年成長方面,將進一步調整為「略為衰退」。
  • 農業部長陳吉仲剛訪美回台,除了參加APEC糧食安全部長會議,也推銷我國農產品。
  • 此設置為國內首座大型定置式規格,並與美國最大燃料電池製造商Bloom Energy共同攜手合作,開創能源供應多元化與自主性,也讓企業向能源轉型之路。

可見新鮮人的薪資已有起色,逐漸走出負成長的陰霾,更有餐飲業者喊出新人起薪30,000元、儲備幹部43,000元起,希望以高於平均薪資的薪水,吸引更多新鮮人加入。 五年起薪增幅平減同期物價之後,在23個主要職類中,最抗跌的是保全6.4%、教育研究工作5.3%、工程施作4.3%。 另有3個職類負成長,分別是:醫療專業技術人員薪資負成長0.7%、設計類人員負成長0.2%、工程規劃負成長0.1%。 2021年受訪的1,010家企業,提供大學新鮮人平均起薪3.1萬。 主要職類由理科生昂首包辦前三名:研發3.4萬、工程施作3.38萬、醫療專業/技術類人員3.34萬;文法商居多且排前較前的職類為:經營管理及金融皆為3.23萬、法務智財3.2萬;排名墊後的是:行政2.96萬、物流/倉管2.92萬、作業員(生產-直接員工)2.8萬。 「老闆說我沒經驗,起薪只能給最低基本工資,剛畢業怎麼爭取公平待遇?」、「新鮮人能談薪水嗎?」(取自104職涯診所)。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 畢業生人工2023|3.投資銀行

六月份畢業季進入倒數階段,代表將有一群社會新鮮人,準備邁向職場人生,根據人力銀行調查結果發現,大學生期盼的起薪平均值落在3萬3804元。 大學畢業平均薪資2023 勞動部調查指出,2022年16.9萬初任人員平均起薪3.4萬元,但約有24.2%領基本工資,較前一年減少1.8個百分點。 進一步觀察不同教育程度,2022年研究所畢業平均起薪5萬元,仍有4.1%月領基本工資。 官員表示,研究所已非常專業,多數都拿高薪;研究所畢業還會只能基本工資,應該僅限少數科系。

  • 除了各校官網外,學校體質也要了解(註冊率、轉系、雙修、學程、書院、交換、實習、獎學金、雙聯、直升研究所,及善用校友資源);或是善用其他資源,例如,ColleGo!
  • 當每個畢業生都擁有至少2.5份工作機會時,現在的學生要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系及大學就讀?
  • 新竹縣政府民政處人員接受中央社記者電訪指出,根據地方制度法規定,縣市首長若涉嫌貪污治罪條例等,起訴經一審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將停職,由副縣市長代理。
  • 2021年受訪的1,010家企業,提供大學新鮮人平均起薪3.1萬。
  • 首先,在「工程學群」方面,包含電機、電子、機械、環工、化工、材料及土木等科系,都是當前許多企業徵才的熱門科系,因此,相較其他學群,這些科系畢業生的起薪不僅在這幾年一直居領先地位,薪資成長幅度也是最高。
  • 今年排名前四的學校,包括台大、台科大、政大、彰師大,相關科系畢業生起薪有500~1000元不等的漲幅。
  • 薪資較高的職類為:研發4萬、工程施作3.8萬、資訊3.77萬;較低的是:客服3.39萬、物流/倉管3.37萬、作業員(生產-直接員工)3.2萬。

以保全為例,反映豪宅林立物業管理越來越受到重視;教育/研究工作則因線上教學須具備更多的技能,加上具備專業背景的研究人員稀缺;工程施作則因房市熱絡,具備建造、維修建築物的人才搶手。 大專生就業導航網資料指出,近5年自大專畢業生有4%前往國外,出境前往地點以中國大陸最多,共1萬2091人,美國次之,共1萬1154人,前往日本則有8479人。 國內大齡博士愈來愈多,國研院分析近廿年數據發現,博士畢業平均年齡以醫農卅六點七歲最高,其次則是人社卅六點二歲,理工領域反而平均年齡最小,儘管博班晚畢業直接影響我國教師高齡化,但也有學界人士抱持不同看法,認為高教重視產學共創,有產學經驗的年長博士亦佳。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