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營收創新高8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February 5, 2021

2月營收創新高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星宇航空(2646) 7月營收為22.66億元,再創歷史單月新高,年增率997%,而上半年每股獲利0.18元,其中,第二季每股獲利0.11元,季增57%。 另外,美時積極將治療範疇擴展至腫瘤醫療之外,透過從美國生物製藥公司Corium取得Adalarity在10個亞洲市場的創新阿茲海默症藥品授權,強化了美時於中樞神經系統(CNS)的產品線。 Adalarity是經美國FDA批准的505b(2) Donepezil獨創性治療貼片,Donepezil是現今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阿茲海默症藥物。 過往第三季到第四季初,都是屬於傳統旺季,今年雖然有基期稍高的可能性,但是我們仍然可以針對本益比偏低的個股,進行分批佈局的操作。

2月營收創新高

如果從本益比的角度來看,本益比最低的個股是台星科,目前本益比只有7.2倍,相對偏低,而且股價還小於淨值,股價淨值比只有0.88倍。 原來在前9個月,營收業績仍呈現將近3成的衰退,但是在10月份業績出現三級跳,單月營收8.4億,不論是YOY還是MOM都呈現300%以上的成長。 2月營收創新高 富邦投顧董事長蕭乾祥分析,在指數震盪修正階段,投資人有業績題材股、高殖利率股「兩大選股方向」。

2月營收創新高: 月工作天數少,這 16 檔營收卻「創新高」!怪不得大盤反彈,它們「漲」得特別兇...

表現相對比較整齊的,大概是電子零組件股,例如:群光(2385)、群電(6412)、新普(6121)、健策(3653)、泰碩(3338)……等,不過,這些個股的股價位階都不太低就是了。 中探針受惠旗下探針式連接器、半導體封裝探針、新能源等三大產品線需求正向,2021年12月營收首度突破3億元大關,全年營收29.63億元,股價6日大漲近6%,一舉突破月、季線。 受惠RISC-V在5G、IoT發展趨勢之下與中國發展研發自有晶片的趨勢明確,因此對於開放架構的RISC-V的產品開發意願積極,外加晶心科持續往高階RISC-V產品布局,公司內部已經確立營收年增3成作為2021年度營運目標。 晶心科(6533)股價從199.5元最高漲至391元,漲幅達93%以上,公告12月營收1億2,600萬元,創下69個月新高。 雖然2020年第3季仍處於虧損狀態,不過第4季單季轉虧為盈,10月、11月公告自結獲利分別為0.57元、0.72元。

一月營收到今日為止近七成已公告,因此我們今天就來檢視一下,2020年元月營收創新高的個股吧。 【時報-台北電】台股周五(7日)進入端午節連假,下周一(10日)是台股上市櫃公司發布5月營收最後截止日,目前共有10家上市櫃公司5月營收創下新高,並有56家上市櫃公司5月營收呈現年增及月增的「雙增」,在中美貿易戰干擾下,營運仍穩健成長。 附表一是49檔三月營收創新高股,並且依照年成長(YOY)做排序。 首先從家數來看,今年的營收創新高家數明顯不如往年,一來是因為前年基期偏高的影響,二來是因為市場基本面沒這麼強的緣故。 近五個交易日股價漲幅超過四成的八貫,9月接獲全球防彈裝備供應大廠德國客戶防彈背心外罩訂單,間接打進北約軍隊防彈衣供應鏈,激勵11月合併營收2.5億元,創單月歷史新高,由於2023年第一季訂單、產能皆已滿載,預料營運將續揚。

2月營收創新高: 上市櫃公司前二月業績三天王 出列

凱碩(8059)與玉晶光(3406)反應兩極凱碩在9月6日公布營收,年增率266%,隔天股價開盤大漲反應,盤中漲停鎖住,甚至在隔天還持續上漲,漲幅有4.59%。 12月營收總資料Excel檔下載12月營收整理到這,以上是我習慣用來檢視整體營收的方式,當然,如果你有自己的篩選濾網或是條件,這邊提供12月營收總資料的Excel檔讓你做篩選。 12月營收「創歷史新高」股一共97檔,是第4季3個月以來檔數最多的1個月! 截至1月11日凌晨,12月營收創新高的股票一共97檔,是Q4(10月、11月、12月)營收創新高最多檔數的1個月,而且多出還不少檔(10月58檔、11月51檔)算是為2019年畫下不錯的結尾。 寶雅表示,將持續展店,預計對公司帶來正面貢獻,並藉由新美妝店型,布局美妝品類;同時也將持續加速數位布局,藉由產品組合優化以及完整數位布局提升消費者體驗。 其中,占比富邦媒營收最高的momo網路購物,2月營收同樣改寫歷史同期最佳表現,年增15.3%,業績占比達96.1%。

  • PChome網路家庭7月營收30.01億元,月減2.5%,年減9.2%。
  • 長榮航第1季合併總營收新台幣444.26億元,年增47.6%,歸屬母公司淨利44.98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0.84元,較去年同期的0.64元增加0.2元。
  • 長榮航空與合併子公司今天公告財報,第2季合併總營收新台幣486.0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46%;合併本期淨利為64.6億元;歸屬母公司淨利59.4億元,年增229%,每股盈餘新台幣1.11元。
  • 截至今年2月28日止,全台總店舖數達4,150家,和去年同期總店舖數達4,000家相比,淨增加150家。
  • Adalarity是經美國FDA批准的505b(2) Donepezil獨創性治療貼片,Donepezil是現今全球使用最廣泛的阿茲海默症藥物。
  • 長榮航7月營收186.91億元,年增57.51%,連2月創歷史新高,月增6%,累計前7月營收1117.26億元,年增48.4%。

雖然仍舊是電子、傳產及金融三大類裡面創新高家數較少的族群,七月份營收創新高的家數只有5家,但是有2家金控上榜,分別是日盛金(5820)及玉山金(2884),這應該跟累計營收成長前2名的大慶證(6021)及群益證(6005)有關,也就是受惠於台股七月的成交量。 不過八月份開始,成交量出現萎縮,八月營收是否仍會持續成長,大家要仔細觀察一下。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電子業營收不僅是反應傳統淡季的衰退,在下一個月也將反應疫情的衝擊。

2月營收創新高: 上市櫃公司 2022業績三大天王出列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2月營收YOY大於0的有840家,而YOY大於0且MOM也大於0的還有416家。 不過,營收創新高的個股,卻是明顯低了不少,我們趕快來看看吧。 啟碁審慎樂觀看待今年成長,均衡布局企業品牌客戶、車用電子及電信服務運營商,並搶進IoT、低軌衛星及車用電子,是過去一年來大幅成長動力來源,也是未來兩、三年成長重點。 普萊德5月營收也表現亮眼,單月營收1.9億元,月增35.3%,年增35.2%,為歷史新高,累計前五月營收7.68億元,年增20.8%,為同期新高。 日前企業網通傳出客戶庫存較高及下單趨緩等問題,但普萊德則因銷售全球150個市場,前十大國家占整體營收49.5%,前十大客戶占整體營收30.16%,任何一個市場及客戶對普萊德的單一影響都相對小,且訂單多數為專標案,因此僅有極少的一、兩家客戶有庫存。 富邦媒表示,2月營收創歷史同期新高,主要受惠年後瘦身商機,窈窕保健食品、健身器材等買氣熱絡;緊接開學季的到來,機車、筆電、文具等消費需求顯著提升。

2月營收創新高

此外因應供應鏈斷鏈、地緣政治風險,強化了全球各國在地自建半導體供應鏈的意識,以先進製程來說,為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日本即與美國合作開發2奈米技術,並預計最快於2025年在日本境內成立一座2奈米晶片製造中心。 在自建半導體廠的趨勢之下,為了推升新建產線的良率,相關製程、設備與材料的調校,將會推升材料分析(MA)、故障分析(FA)的業務需求。 因此,投資人想要逢低買進,卻又不知道本波行情要修正到何時,也不知道哪些個股可以介入。 雖然這些問題的答案,我現在也無法確認,畢竟我們都只是人,不是神。 每天打開新聞,報導的都是「新冠病毒」創新高的確診人數,以及越來越多的封城數目。

2月營收創新高: 營收全數公告 8檔營收創新高

至於旭富(4119),公司同樣是生技股,也是製藥廠,不過產品功能主要是針對憂鬱症、癲癇、帕金森氏症…等,和國光生(4142)的領域明顯不同,至於這次營收成長,主要因產品訂單回升,使營收出現大幅成長甚至創下新高。 公司表示,目前大麻二酚(CBD)原料藥預估於Q2開賣;抗癲癇藥今年新增出貨原廠南非;抗憂鬱症出貨則持平,整體來看,法人認為今年營運較去年小幅成長。 七月營收在本週全數公佈完畢,根據我的統計資料,七月份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家數,來到了164家,這著實讓人跌破眼鏡。

2月營收創新高

因為過去大家常講的「五窮、六絕、七上吊」,今年完全看不到,也就是淡季不淡的表現。 再加上因為去年台灣沒有爆發疫情,因此從去年的第二季末、第三季初開始,就有許多上市、上櫃公司,營收出現大幅度成長,在營收高基期的條件下,還能夠有這麼多公司,營收創下歷史新高,可見基本面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明顯轉壞的跡象。 【財訊快報/記者劉居全報導】長榮海運(2603)7月合併營收234.24億元,月增5.84%,年減62.7%,創2月以來相對高點,累計今年前7月合併營收為1,576.35億元,年減61.42%。 承攬業者中菲行(5609)指出,根據Alphaliner所述,至7月3日前統計,船公司減少遠洋船班達63船班及249,002的20呎貨櫃運量,以致艙位因船舶投入的減少而得以控制,加上遠洋船運逐漸進入旺季,亞洲至歐美航線海運價格與7月初相比,大幅調漲30-40%。 而台驊投控(2636)也表示,進入第三季產業旺季,全球零售庫存壓力正逐漸回到常軌,零售端上下游產業受到季節性需求影響,拉貨動能正緩步回溫,在航商嚴格控艙及降速運營下,SCFI重新站回千點以上並高於疫情前運價。

2月營收創新高: 上市櫃2月營收「登3」 創同期新高

可是如果我跟你說3月份營收創新高的家數超過150家,你會不會覺得這個好有一點跌破大家眼鏡呢! 沒有錯,我個人認為這一個營收創新高的背後,除了是因為去年基期偏低之外,還有很多的個股它反映了就是市場上面需求的回溫。 表三中的9檔鋼鐵股,四月營收年成長超過100%的分別是:桓鼎-KY(5543)、大成鋼(2027),不過如果是比較累計營收成長,桓鼎-KY、運錩(2069)、燁輝(2023)則是排行前3名。 而四月營收公告之後,營收創新高的鋼鐵股股價則是有反應利多而上漲。 2月營收創新高 表二中的8檔IC封測股,年成長前3名分別是:久元(6261)、菱生(2369)、超豐(2441),不過如果是比較累計營收成長,菱生則是以37.06%的微幅差距,領先久元以及捷敏-KY(6525)。 而跟IC設計創新高股最大的不同,就是IC封測股在營收創新高公告之後,股價有反應利多上漲。

2月營收創新高

合格證券分析師,從事金融證券業超過 12 年,著有《相信我,你的錢賺不完》、《台股股民曆》等書。 解封力道強,餐飲股2月營收報喜,其中,王品(2727)(2727)、揚秦2月營收皆創下歷史同期新高,且年增率達雙位數,瓦城前二月累計營收,也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28.8%,皆展現強勁的營收動能。 這次鈊象(3293)受惠原因很明顯,因為農曆年節的關係,大家多少會玩牌類遊戲來討個吉利,加上有些人為了預防疫情,也會宅在家裡玩遊戲,因此推升公司旗下牌類遊戲的營運,進而貢獻營收(例如《金好運》、《金猴爺》、《滿貫大亨》、《海王寶藏》、《明星三缺一》)。 2月營收創新高 如果統計第三季全季的營收數字,第三季的營收為11.18兆元,季增4.8%,年增7.9%,整體來看還是相當不錯。 不過還是有一個美中不足的地方,就是九月份營收創下歷史新高的家數,從八月份的115家減少至90家,這個減少的幅度高達21%,令人不得不小小擔心十月份營收是否還有機會再創高。 月營收有個關鍵在要注意過年效應,有時候年假在1月、有時在2月中旬前,由於台股多數企業的營運區域都在華人地區,年假通常會停工或減班,如果是在1月過年,訂單常遞延到2月。

2月營收創新高: 營收創新高》嚴選18檔「營收亮眼股」,其中這8檔還在「銅板價」!

另外,受惠於硬銲型板式熱交換器市占率持續提升,高力預期,未來3年歐洲熱泵需求將高達3000萬台以上,為全球硬銲型板式熱交換器供應市場帶來龐大商機。 【財訊快報/記者戴海茜報導】精密型行星式減速機隱形冠軍台灣精銳(4583)自結3月營收3.41億元,年增18%,創單月新高;累計第一季營收為8.61億元,較去年同期成10.45%,創下單季新高,每股盈餘為5.03元。 台灣精銳預計於5月上旬掛牌上市,配合上市前公開承銷作業,對外採競價拍賣共5215張,競拍底價為175.44元,競拍期間自4月18日起至20日止,預計4月22日開標,並於4月26日至28日辦理公開申購。 台灣精銳表示,第一季營收創單季新高主要受惠各工業國家延續2021年下半年疫情逐步解封後的復甦態勢,在2022仍持續呈現高度成長,尤其在半導體產業、生技醫療產業、自動化設備產業等的需求強勁,並以美國、歐洲、韓國等地成長更為明顯。

2月營收創新高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台股今年即將結束,目前全球正處於高通膨、需求疲弱等衝擊,多數產業遭逢庫存的修正期,因此11月營收還能繳出創下歷史新高的成績單,凸顯其產業地位具有優勢。 【時報-台北電】疫情紅利消散、客戶去化庫存、工作天數減少等不利因素干擾,台股上市櫃公司1月合併營收3.21兆,仍守住3兆元大關,月減8.88%、年減10.40%。 法人預估,全年上市櫃公司合併營收有機會守住41兆元,僅呈個位數衰退。 瓦城公告2月營收4.35億元,年減4.15%、月減33.32%。

2月營收創新高: 《各報要聞》台股元月營收雙減 守住3兆大關 創新高家數僅25家

台積電受惠3奈米出貨強勁成長,預估第3季營收為 億美元,季增6.5%-11.6%,以中間值約季增9.05%,以美元匯率假設為新台幣30.8元兌1美元計算,新台幣營收約為5143.6元至5390億元之間,中間值估季增10.14%。 另外,隱形眼鏡廠寶島科搶下步步高升王的寶座,營收連五個月創新高,2月營收3.42億元,年增38%,月增12.1%,累計前兩個月營收年增21.6%,同樣是歷史新高。 營收成長率第二、三名也都是營建股,分別為櫻花建及新潤,前兩月合計營收各成長511倍、98倍。

  • 揚秦表示,2月份適逢228長假及營業天數較少致使營收稍受影響,雖較1月下滑,但仍創歷史同期新高。
  • 台郡看好未來低軌衛星、車用通訊與5G前景,積極布局毫米波相關應用需求,持續開發Neuro Circuit(神經網路)的FPC3.0次世代技術,不僅可深化低耗能高效率生產模式,在軟板領域更可以提供客戶對高頻、多層及薄化的先進設計需求。
  •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影響,電子業營收不僅是反應傳統淡季的衰退,在下一個月也將反應疫情的衝擊。
  • 2022年稅後純益28.81億元,每股稅後純益(EPS)12.22元,獲利改寫歷史新高。
  • 外資對華南金持股部位仍相對偏低,從7月來一路大買,估計買超已達17萬張,持股占比約17.86%。
  • 凱碩(8059)與玉晶光(3406)反應兩極凱碩在9月6日公布營收,年增率266%,隔天股價開盤大漲反應,盤中漲停鎖住,甚至在隔天還持續上漲,漲幅有4.59%。
  • 隨著第一季的作帳行情結束,接下來就是檢視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的時間了。

如果有長期追蹤唯泰老師分享文的朋友,應該會發現過去電子股中表現最好的族群就是半導體,而半導體之中又以IC設計為營收創新高的核心。 上市櫃公司近期已陸續公布2021年12月營收,截至目前已公布之公司中,共計逾40檔單月營收改寫新猷,當中逾20檔6日股價收紅,整體漲率高達55%,較大盤高出兩成。 除半導體族群元月營收表現不俗,航運指標股萬海1月營收也繳出325億1,100萬元歷史單月新高的表現,年增140.03%、月增39.82%。 一向看好航運族群的宏遠投顧認為,每年首季雖是貨櫃航運的淡季,但全球對貨櫃航運需求維持高檔,加上減排碳的拆船及降速行駛造成船隻供給大減、碼頭工人及運輸工人嚴重短缺、貨櫃三雄第1季皆有望賺進1個~2個股本,且第2、3季在新船加入與旺季效應發酵下,2022年獲利仍將大幅超越2021年。 因為獲利是由營收計算出來,如果營收出現大幅成長的情況,即便「毛利率、營業利益率、純益率」持平,公司獲利數字也可能會非常亮眼,如此一來,最新的月營收來做選股大方向濾網,搭配技術面、籌碼面抓住短線買賣進出訊號,是Efron最擅長使用的三面合一選股方式。

2月營收創新高: 營收創新高,股價也很有可能創新高

南亞8月營收創高,即使9月營收可能降溫,但第三季營收仍將高於第二季,第二季每股純益2.91元,合計上半年EPS為5.13元,第三季獲利成長可期。 印刷電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的開發,可以說是電子產業發展的一大進程。 有了以蝕刻方式做出線路,又能夠穩穩固定主被動元件的電路板,得以完全取代以配線、跳線連接零件的傳統工法,大幅增加效率且降低生產成本,帶動電子業開始走向模組化的市場。

2月營收創新高

正文5月營收24.67億元,月減3.9%,年增12.8%,累計前五月營收120.99億元,年增35.3%。 2月營收創新高2023 統一超2月營收為231.3億元,年增11%,創歷史同期新高,因口罩令逐步解封、消費信心回暖與台灣7-ELEVEN總店數已突破6,700家,達6,702家。 日盛投顧協理鐘國忠指出,中美貿易戰對國際資金屬政治風險,會先將資金撤出,躲避風險,等待後續事件的發展。 由於外資本波段已經大幅減碼台股,今年對台股買進資金已經將全數出清,預計對台股再出脫的機率較小,要等待外資再度回補台股,必須有更重大的利多激勵,如中美兩國對在貿易取得和解等利多。

2月營收創新高: 長聖2月營收 同期新高

基本面選股的投資人,每個月愈接近10日就愈忙碌,因為他們要一檔一檔檢視個股的營收有沒有創新高或成長率有沒有特別突出,再從裡面挑出成長型的股票。 本期專欄就要跟大家介紹一個以月營收為選股條件,勝率超過6成的交易策略。 閎康累計今年前六月營收為23.55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32%;閎康表示,受惠人工智慧(AI)應用,高階封裝帶動各項檢測分析需求提升,使營運動能表現強勁。

其他買超大於1000張的還有晶豪科(3006)以及熱映(3373)。 要是你還是覺得,這樣88檔還是看不過癮也沒關係,以下我再附上8月營收的總資料整理,點選下方連結,可以前往下載:8月營收完整資料下載。 感測晶片廠原相3月營收4.21億元,為8個月來新高,月增18%;累計第1季營收10.87億元,季增6.48%。

2月營收創新高: 上市櫃2月營收首破3兆

這次同樣以營收「創新高」及「高成長」作為標準,選出1月營收亮眼的股票。 走著瞧指出,今年在旗下各產品線中,以商業服務成長動能最強,受惠於疫情解封、民眾出國旅遊熱潮,為旗下個人金融商品比較平台「袋鼠金融 Roo.Cash」帶來龐大的辦理信用卡商機,使得商業服務營收與去年同期相較業績呈倍數增長。 家登強調,公司定調發展高營收市場,服務半導體關鍵客戶,聚焦先進製程產品並滿足全球客戶載具需求,相信2023年不論整體產業景氣如何,都能再創營運高峰。 篩選160家8月營收創歷史新高個股,獲得法人連三買以上、且連買期間買超逾千張,計有華南金、威健、南亞、金像電、世界、漢磊、聯詠、晶豪科、華電網、研華、零壹、嘉澤、中磊等13檔個股,其中,華南金是唯一金融股、南亞也是唯一的傳產股,其餘11檔都是電子股。 2月營收創新高2023 華南金不但是金融股中8月營收唯一逆勢創新高,前八月每股純益已達1.02元,明顯成長,更創下法人連14日買超的罕見紀錄,合計買超張數達98,049張,表現令人驚艷。 外資對華南金持股部位仍相對偏低,從7月來一路大買,估計買超已達17萬張,持股占比約17.86%。

揚秦公告2月營收1.51億元,年增24.98%,月減6.88%。 揚秦表示,2月份適逢228長假及營業天數較少致使營收稍受影響,雖較1月下滑,但仍創歷史同期新高。 王品昨(9)日公告2月營收18.2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年增11.86%。 累計前二月營收台灣營收30億元,年增26.1%;大陸營收9.9億元,年增3.1%;兩岸合併營收39.9億元,年增19.5%。

也就是如此,精元的營收在八月份異軍突起,YOY成長27.8%,本益比卻只有8.8倍。 精誠(6214)(6214)昨(9)日公布7月合併營收29.37億元,月減2.1%,年增2.9%,創同期新高;累計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194.97億元,年增6.7%。 精誠表示,雲端、資安、AI及碳盤查等需求攀升,樂觀下半年營運表現。

2月營收創新高: 營收小常識

電源管理晶片廠致新3月營收6.86億元,為10個月來新高,月增29.38%;累計第1季營收17.77億元,季增3.78%。 聯發科3月營收重登400億元之上,達429.58億元,為6個月來新高,月增41.73%,年減27.41%。 累計第1季營收956.51億元,順利達成原訂的930億至1017億元目標。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