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趨勢工作2023詳解!(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October 28, 2022

未來趨勢工作

每一年,當我把觀察到的技術和文化趨勢綜合起來分析時,都會去思考這個十分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在未來的5年內,我們的工作和生活將發生怎樣實質性的改變? 現在,為了把更多相關的內容連接起來、滿足更多創始人的需求,我把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分享出來。 這樣可以吸引同樣產生過這些思考的人的關注,又可以結合其他人的看法為創始人提出更豐富的建議。

這點特質在Z世代只會更明顯,領導必須講道理,說服他們主管的決定是對的,Z世代才會心服口服。 未來趨勢工作2023 相對於X世代願意為了飯碗忍氣吞聲,千禧世代到Z世代更明顯的獨立特質,讓企業必需更重視「人員流動率」這個問題,過於頻繁的人員更替,對企業並非好事,因為許多人力訓練的資源等於打了水漂,自家企業形同他人的培訓基地。 當然,對加薪的期待,本來就與職位或年資呈現負相關,但是在疫情未退的大環境下,Z世代的工作活力仍然不可小覷。

未來趨勢工作: 2020 全球人力資本論壇 2020.08.11

企業對員工正規學歷要求將降低,微證書(Micro Credential)將不亞於同等學歷般地被企業重視。 這也表示員工終生學習(Lifelong Learning) 的重要。 有些公司如亞馬遜、Costco 或沃爾瑪,試圖透過加薪、制定更誘人的福利,或是提供股票、獎金等激勵措施;也有些公司努力提高現有員工的技能,或是重新進行培訓。

未來趨勢工作

希望在了解這些新趨勢後,2021年大家都能成為一名不被替換掉的職場人。 在混合辦公成為新常態的趨勢下,團隊協作能力除了運用上述提到的數位工具進行溝通,另一項重點是「你在團隊中扮演的角色」。 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魅力席捲全球,不少人會利用ChatGPT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但沒想到ChatGPT爆紅後激起詐騙手段新變化。

未來趨勢工作: 成為各部門主管人力顧問

展望未來,簡報暨教育事業方面,隨著教育科技逐步轉型,混合教室等應用日益受到關注,預期教育市場相關支出仍將成長,圓展將專注於開發整合線上線下教學的影音設備,提供混合教室、高等教育及直播錄影等解決方案,維持在教育市場的領先地位。 數位化是最夯的轉型趨勢,管顧公司Gartner在2021年趨勢報告指出,凡是企業中有數位長角色、並且參與在最高決策圈者,其商業產值可以增加2.6倍,結合數據分析與產業知識的混種行銷人才,可以為企業加值、帶出新的商模。 極端氣候已成為人類共同的議題,許多企業也正努力邁向 2050 年達到淨零碳排的目標,ESG 綠色轉型的重要性也愈來愈高。 蕭伯爾指出,78% 的高階經理人認為落實 ESG,可以創造組織價值和更強的財務績效;同時間,消費者和求職(尤其是 Z 世代)也更加關注公司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和多樣性、公平和平等議題。 面對隨時都在翻轉的職場生態,職場工作者若要展現個人價值,就必須超越公司的期待,讓老闆覺得非你不可,那才是真正的無可取代。

為了因應這樣的潮流,自由工作者就必須建立「自己的品牌」,並且盡量讓自己的專業維持在頂尖水準。 Codrington說明:「自由工作者必須做到自我管理和自我行銷。」也就是說,當短期企業聘僱成為趨勢,你必須把自己當作一個品牌來經營。 人工智能還與其他如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相關聯,舉例來說:一家供應鏈公司可以使用感應器來監測工廠的物品,並且將數據添加到雲端程序中,接著AI就可以分析出產品的潛在問題。

未來趨勢工作: 服務

我想強調的是,從過去 5 年的分析數據可以觀察到,只要是「跟人有關」或是「新興科技」題材,在未來都是不易被取代的職業,同時含金量也較高。 例如:醫護人員、藥師難以被取代,尤其台灣高齡化時代即將來臨,長期照護的缺口逐漸擴大。 補習班導師,跟教授一樣都是被少子化現象影響,不過並非所有的補習班工作機會都將衰退,若能多開發個人化加值商品與服務,仍有機會在逆勢當中成長。 至於硬體研發工程師,則因為手機軟體興起,消費者對硬體失去了興趣,工作機會自然被迫削減,若能附加銜接軟體的「軟韌體」,或增加軟體內容成長,硬體研發工程師將大大加分。 核保人員與保險內勤其實跟行政總務工作類似,通常不被歸為企業核心人才;而硬體測試工程師只有在少部分領域較為搶手,如新手機測試等領域,但若以總體人力市場來講,業界對於硬體測試工程師的需求呈現衰退趨勢。

未來趨勢工作

兩廳院公共溝通部經理王統生表示,今年兩廳院以「表演藝術進化論」為題,策畫科技表演藝術講座及5G技術應用實務工作坊,除了階段性的成果展示,也希望提供產業相關人士可探索的表演藝術途徑。 今年以「全球科研鏈結台灣」為展出主軸,規畫半導體、淨零排放、太空科技、精準健康等趨勢主題,另將頒發未來科技獎,以自然、工程、生科、人文領域為徵件範疇,共有501件研究報名,最後有80件作品脫穎而出,後續將選送團隊參與海外展會,擴散台灣學研技術優勢。 2021無論是在科技發展、商務模式創新、法規演化,我們都有長足進步,而數位發展部也預計於2022 Q2掛牌啟動,寄望後續對於數位資源的整合、創新環境的發展建構及人才培育能夠發揮最大價值。 2022年的職場將有三大趨勢,一是混合工作,二是年輕世代,三是員工體驗,它們將帶來什麼改變?

未來趨勢工作: FemasHR - 人資日誌

像是AI可以直接識別市場目前的趨勢、計算出投資組合中,哪種類型的投資可以更好或更差,接著運用各種數據上的分析,來建議出最適合的投資組合,只要事實正確,這些工作未來都可以自動化。 目前,全球的許多學校都在擔心學生使用ChatGPT作弊,像是直接用ChatGPT寫作文、交作業,甚至是連畢業論文都靠ChatGPT來完成,專家直言,除了這些要擔心以外,老師們也要小心未來工作有沒有可能受到威脅。 專家表示,ChatGPT能夠比人類更有效、更迅速地完成報告和寫作任務,這讓一些媒體行業已經開始嘗試AI生成的新聞內容。 不過,由於內容創作的主題並沒有辦法完全自動化,因為它牽涉到大量的人性判斷,語意問題和情感、文筆的論述,未必是AI能夠複製的。

  • 另一方面,永續經營(Sustainable Business)亦為全球性重要議題,各個國家都比以往更重視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實踐方針。
  • 行銷為王的時代,各企業都要花高昂的成本在其中,疫情後恢復企業經濟更是如此。
  • 邁入2020年,除了美中貿易戰衝突持續,還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正在全球延燒,不僅衝擊當前國際情勢,也對於未來十年全球產業鏈帶來影響。
  • 對於想要踏進太陽光電產業的年輕人,兩位學長姐也建議增進自己「這些能力」,將會是面是光電產業時有力的加分條件:一、外語能力;二、解決問題的能力;三、溝通表達能力;四、對光電產業的了解與相關法律知識;五、積極學習的態度。

但也有近 70%的企業認為未來工作不至於受影響,其中以經營人資、醫療保健、研發類職務最無可取代。 從行政服務,轉為人力研究分析部門,主動協助各部門獵才、留才、發展人才。 我們都知道企業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才,設備可以花錢添購、制度可以模仿,唯有人才是不可取代。 不論在產品研發、創新,或服務品質提升、差異化,都需要不同專業人才加入,企業才能保有經營優勢。

未來趨勢工作: 鄒開蓮:練出6種「管理肌肉」

對此,組織會採用新的溝通計劃、福利和技術協助遠程員工積極活動,改善健康狀況。 與傳統的健康項目一樣,這些身體健康項目的參與度也很低,而且一些公司可能過猶不及,招致員工反感。 身體健康項目還會帶來多樣性和包容性方面的風險,因為可能影響殘疾員工的參與度。 組織與員工及社區的關係,以及在社會中的角色發生改變,會讓一個新的 C 級職位在 2022 未來趨勢工作 年出現:首席宗旨官。 目前這一類職責分散在人力資源、法務、對外溝通等各個職位中。 2022 年,ESG 在企業戰略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這些責任會合併到一個新的職位上。

未來趨勢工作

除了光明的產業前景外,太陽光電產業還有一大特色就是工作保障,跟一邊工程業不同,光電產業的大型電站非常重視維運,因此員工及工班並不會因為結案而失業,反而可以提供不同案場所在地的就業機會。 蔡佳晋說,太陽光電產業的人才需求不僅僅是大眾想像的土木、機電等,「電業是一項非常跨領域的產業,從企劃、法務、土地開發、專案管理、資通訊等等,光職缺就高達20多種。」非常歡迎不同背景的年輕人才加入。 未來趨勢工作2023 透過智慧型手機普及而形成的 APP 規模經濟,顯然也形成許多過往難以想像的全新工作型態,同時也創造不少發展機會。 在行動網路普及前,其實就已經存在各類零工工作模式,但主要仰賴傳統廣告、口頭介紹,或是持續尋找等方式維繫工作機會,使得工作穩定性難以讓人認同。

未來趨勢工作: 相關主題內容

與其擔憂裁員的厄運是否會有天降臨到自己頭上,不如先深入了解哪些產業是2021年最被看好的新興行業,掌握最新趨勢,做好應對挑戰的準備。 如果你正在考慮轉工,以下7個明年最熱門的新興職業,絕對值得參考。 不僅了解公司的產品,更能了解整體市場趨勢下,產品如何整合成客戶需求的解決方案,許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是從跑業務開始的,甚至以此奠定創業的基礎。

但是真的要做到「隨時」、「隨地」同步工作,就要靠團隊默契與異步溝通,讓生活步調不同的人,也能利用協作平台隨時補充新想法,瞭解其他成員的進度,然後繼續接著做。 能夠熟練運用協作平台的公司,才能在必要時讓全體員工跟上進度,並即時發表意見。 在感染人數最多的美國,失業率甚至一度攀升到14.7%;因為疫情而經濟頹靡的歐盟,失業率也在7.9%左右徘徊。 同時,微軟、Salesforce等許多大企業都在今年大規模裁員,求職平台LinkedIn在7月一口氣裁了1000名員工,一度成為網路上公認最諷刺的裁員消息。

未來趨勢工作: 趨勢三,去固定薪化的薪酬設計

因此對工作者而言,現在在組織中的角色與職位已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因此與其根據職位所需培養相關的能力,不如從現在開始了解自己的優勢與強項,專注打造並發展自己的技能組合。 在疫情的不安定性與停滯感、工作需求的快速轉變,工作者自認尚未準備好進到下個職涯階段,因而重視提升技能與學習成長,企業培訓、技能的重塑與升級成為留才的關鍵。 2022 年的安靜辭職導致企業留下一群技術與能力跟不上現況與趨勢的員工,不願主動學習、爭取機會。 雖然有雇主以「安靜解僱」的方式反制,以不友善的職場環境促使員工提離職,不過另一方面 Gartner 提出 2023 年的安靜招募也值得期待。

  • 雖然目前在知識上,依然存在著事實上的錯誤和不準確,但專家說,這很容易改進,只要經常訓練ChatGPT就能愈來愈正確了。
  • LinkedIn說,隨着AI自動化許多領域的工作,軟實力能越來越重要,例如美國去年11月來成長最快的技能需求,都與彈性、專業倫理和社會覺察力、以及自我管理有關。
  • 觀察網路聲量,Google Trends 搜尋數據顯示,商業休閒(Business casual)與休閒工作(Casual work)兩個關鍵字,全球搜尋熱度分別在 4 月、2 月底達到新高峰。
  • 因此求職者該思考的是目前工作的「可替代性」有多高,並為轉換職涯做好準備。
  • 他們不知道自己長期的規劃,未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更不知道什麼時候要退休。

例如美國因半導體業製造占比逐年下降,拜登政府於是積極扶植美國半導體自主發展;歐盟也制定「2030數位羅盤」計畫,2030年之前先進晶片生產要達20%;韓國則有「K芯片戰略」,企圖打造晶片大國。 由於人工智慧已融入日常生活,2030年將是人類與AI合作的後人類時代;自駕車in、石油燃料車out;有豐富蛋白質的人造肉隨時享用;壽命延長,預防及扭轉老化的藥即將問世……。 以上是韓國知名未來學家朴英淑在《2030世界未來報告書》中,預測可能在十年內發生的情節。

未來趨勢工作: 未來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將如何轉型

不斷進步的技術以及數位工作環境的興起,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方法與地點,也改變了高度動態工作文化中所需職務和技能的本質。 工作的世界不斷發展,企業領導者需要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才能符合未來工作環境與人力的要求。 在 104 人力銀行目前的 4 百多個職務中,仍見珠寶鑑定師、海港引水人、修書人才等傳統或是特殊的工作機會,雖然職缺的數量不大,卻依舊存在也仍有需求,只是工作型態有所改變。 當機器人科技逐漸發達,「生產製造/品管/環境衛生類」工作真的會消失嗎? 我認為並不一定,科技只會取代某一個部分的工作內容,建議職場工作者應該進一步掌握「獨特性」與「人性化」兩大原則,掌握與擴充個人競爭優勢,就不怕在未來被取代。

工研院2020年底的報告指出,2020年因疫情延燒全球,台灣的診斷監測醫材如體溫計、耳溫槍,和個人防護醫材如口罩、防護衣等產值大幅成長。 當「1.5m社交距離」已成後疫時代的經濟常態,未來的就醫診療服務可望加速轉向通訊診療、遠距醫療、在宅醫療,個人化醫療器材與服務體驗的需求會擴增,廠商也會轉向客製化少量多樣的醫材產品。 鏡頭回到國內,今年初國發會發布的《2030整體人力需求推估》,直指台灣產業脫離不了「智慧化」「服務化」「高齡化」「綠色化」四大趨勢,報告指出,5G及人工智慧是台灣下個十年最重要的創新科技,當自駕車、精準醫療、智慧城市等落地應用,生活也會更便利。 同時,人力資源技術供應商已經開發出了技術產品,可以處理日程安排、批准開支報告和監督直接下屬完成任務等重複性的管理任務。 下一代技術將會逐漸代勞其他管理任務,如提供績效回饋和支持員工建立新的同事關係等。

未來趨勢工作: 系統平台的效率關鍵─數據分析與應用

數據還顯示,混合工作制之下,女性比男性居家工作的時候更多。 因此如果沒有乾預,性別薪資差距會擴大,領導層的多樣性會下降。 如果沒有更強的意向,少數群體的人才可能會被排斥在關鍵談話、事業機會和其他有利於事業發展的人際網路之外。 員工被要求在工作中完全展現自我,組織嘗試建立更包容、更有效率的工作環境。 這種現狀與十年前截然不同,那時的員工要把個人觀點「留在辦公室門外」。

未來趨勢工作

美世台灣執行長許永燦期許美世能為台灣的勞動力市場創造一個交流的平台,過去幾年每年美世顧問公司都會在每年11月的時候舉辦人力資源論壇。 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沒有間斷,透過線上會議持續分享全球人才趨勢調查報告,並於會議中邀請領先企業來分享公司最佳實務。 時隔三年,美世再次舉辦實體台灣人力資源大會,全球人力資源策略的優先順序已發生截然不同的趨勢轉變。

未來趨勢工作: 使用 Facebook 留言

如針對西門子自家工廠產品,進行碳量計算,以利努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內部的創意發想,也實踐到紐約的海上太陽能發電,是最直接的成功案例。 通常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以及發生金融海嘯的當下,催收人員的工作機會比較多。

未來趨勢工作

使用者所有的線上行為都可以被追蹤解讀,「資料分析師」是指不同產業中專門從事行業內數據蒐集、整理、分析,並依據數據做出研究評估的專業人員。 大數據、人工智慧以及疫情所帶動的產業轉型,讓許多工作的職能變形、甚至被機器取代。 在《Cheers雜誌》跟成大聯名進行的「未來人才調查」中,有4成4的人資長認為,未來十年,有超過兩成的職位內容將翻新。 朱軒逸副協理表示,西門子數位工業同仁有 ISO 的認證,有能力用一天的時間,完成到場評估客戶工廠的資安現況;西門子總部亦提供工具掃描、找出漏洞,以提供客戶完整報告。 報告包含公司的方針、結合數據後的解決策略,以及不斷期的行動方案,一條龍內容如同企業量身的健康檢查清單。

他們的薪資中位數為10萬1340美元(約新台幣309萬元),而且就業前景預計將比同期增長28%,甚至高於該行業的平均水平。 未來趨勢工作2023 許多人認為需要專業的「技能知識」才能在雲端運算的領域闖出一片天,但這不全然正確。 專案經理、網路安全專家、顧問和其他專業人員,其實也都需要跟工程師一起工作。 自從COVID-19疫情爆發以來,各家公司都紛紛開始數位轉型,以前不願接受遠距工作和自動化的公司也被迫進行調整。 未來趨勢工作2023 因為在未來,這些屬於服務性質的角色都可以靠著AI來取代,簡單幾個鍵就上手的操作,也不需要企業聘雇相關的行員來處理,可以大幅節省人力成本。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