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最新新聞2023介紹!(持續更新)

Posted by Dave on May 3, 2022

大立光最新新聞

受惠於蘋果iPhone 14新機拉貨挹注,大立光8月營收重返4字頭,來到44.42億元,寫下今年新高,不單較今年7月的38.91億元成長了14.32%,就算與去年同期的40.08億元相較,也成長了10.81%,等於連續三個月繳出了雙成長的佳績。 大立光最新新聞 【時報-台北電】大立光重返股王寶座,營收也展現股王的氣勢,8月營收順利繳出連三個月雙成長的成績,也帶動累計營收與去年的差距快速收歛到只剩5.37%的些微差距,蘋果光普照,果然讓大立光放寬心。 中信投顧則提出,2022年包括音圈馬達(VCM)、車用、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等智慧機鏡頭以外的應用將陸續開始產生貢獻,但這些領域目前所需的產品規格不高,難以對毛利率帶來正面挹注。 但同樣碰到缺料,卻打擊到智慧型手機出貨,帶衰供應鏡頭的大立光。 而地緣政治緊張下,大立光的大客戶華為(最多時占大立光營收三至四成)遭美國政府封殺。

大立光最新新聞

旺季需求發威,蘋果iPhone新機拉貨啟動,相關供應鏈營運回溫,玉晶光、大立光挺過庫存調整陣痛期,業績擺脫上半年低谷,近期營收展現復甦力道。 儘管即將進入 大立光最新新聞2023 iPhone 新機的組裝備貨旺季,以及有新款 大立光最新新聞2023 MacBook 即將上市,但由於鴻海在 2023 年 iPhone 的出貨比重下滑,導致其在這方面的業績受到影響。 同時,廣達在第3季NB旺季表現不佳,這可能對其業績產生不利影響。

大立光最新新聞: (影) 最新爆炸畫面曝光! 土耳其港口糧倉塵爆 釀12人受傷波及13糧倉

簽署LTA後,大立光在2022年佔該一線中國手機品牌8P、7P與6P鏡頭的供應比重分別提升至約100%、70–75%、40–45%。 受惠於LTA,大立光對該一線中國手機品牌的產品組合將顯著改善。 展望2022年,陸系外資認為,大立光來自新訂單的成長驅動包括Tesla、元宇宙、iPhone鏡頭升級與iPhone VCM。 受惠於Tesla的快速成長,大立光在2022年的Tesla鏡頭出貨將年成長70–80%。 同時大立光為Apple AR/MR頭戴裝置相機鏡頭最大供應商,未來將持續受惠於元宇宙硬體出貨成長。

中低階產品依舊是市場主流,也讓大立光股價表現持續弱勢,失守3000元關卡,截至9月24日止,股價一度跌破2300元,最低來到2295元,終場收在2300元;今年以來大立光跌幅已達28.1%,相較於台股指數勁揚17.16%,表現兩樣情。 世芯第二季合併營收79.4億元,季增38.8%,年增166.9%,受惠美系雲端服務供應商7奈米AI ASIC需求暢旺,法人估計,強勁的AI/HPC應用需求,以及客戶持續穩健開案,將驅動下半年營收持續成長。 亦即,這家專攻高階鏡頭的公司,過去兩年卻面臨到客戶因為各種不同的動機,不再無止境追求鏡頭的升級,因此放緩對高階鏡頭的需求,導致一路乘著高階鏡頭翅膀成長的它,失去了一部重要引擎。 蘋果供應鏈進入全年旺季,iPhone零組件預計拉貨動能將於第2季啟動,並在第3季和第4季達到高峰。 另外,預計MacBook零組件的出貨在第3季底有望提升,並將持續增加。

大立光最新新聞: 鉅亨速報 - Factset 最新調查:大立光(3008-TW)EPS預估下修至135.59元,預估目標價為2050元

手機鏡頭一哥大立光(3008)日前提到,6月拉貨比5月好,新機種7月起拉貨比較多;鏡頭二哥玉晶光(3406)則歷經大陸各地封城停工影響供應鏈後,逐漸恢復元氣,6月投產,產線滿載。 其實,大立光彈藥充足,帳上的現金水位高達千億元以上,擴廠動作更是馬不停蹄,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早已透過4個密謀,低調展開新事業布局、強化營運管理,這些謀略,能讓大立光股價走出谷底,再造股王盛世,最新一期《財訊》有更詳盡解析。 關注台股盤前要聞重點,鴻海 8 月營收達 4489 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大立光則以 44.42 億元,寫下今年新高,在蘋果新機上市帶動下,鴻海、大立光 9 月營收可望顯著彈升。 此事起於任職大立光的4名工程師陸續跳槽先進光後,將大立光營業祕密竊至先進光,如今隨著法院最新判決出爐,也揭露多位內鬼工程師竊取商業機密狠踩前東家的過程。

收盤價報 2290 元,成交量 581 張,三大法人都買超大立光,其中,外資買超 56 張,投信買超 19 大立光最新新聞 張,自營商買超 17 張。 大立光 2023 年仍有高階的手機鏡頭開發案在進行中,但林恩平指出,縱使客戶端有給大立光預期,但客戶端是看著實際銷售量逐步在拉貨。 大立光第二季合併營收81.92億元,季減10%、年減15%,是2014年第一季以來單季低點。

大立光最新新聞: 台股雙股后 大立光、世芯-KY股價並列第二

不過,儘管公司方面不願多說,從大立光有限的預測來看,短期內可以觀察的焦點,可能是8P手機鏡頭的量產時點,初步估計是2022年下半年有機會放量出貨。 千金股上周輪動快速,股后爭霸競爭激烈,世芯-KY(3661)與大立光連日來股價互有超越,上周五(28日)則打成平手,同樣以2,170元收盤,並列台股股后。 IC設計服務廠世芯-KY(3661)盤中股價強彈,超越大立光、信驊等高價股,躍升台股股王。

但在這裡必須告訴你,一夜致富的機率其實相當低,反倒因貪婪而「一夜致負」黯然離開的畢業生,在股市中屢見不鮮。 自然學家發現鵝寶寶在破殼而出時,會對他們看到的第一個會動的物體產生依賴感,通常是先看到鵝媽媽。 不過如果鵝寶寶在破殼而出時,看到的是做實驗的科學家,他們也會緊緊跟著他。 我們也常看到,列入觀察的績優股在還沒有買進時就已經上漲,因此認定若按照自己的判斷行動,現在早賺錢了。 當你沒有定好正確的策略時,偏頗看法會使你做出過於主觀的判斷(繼續觀察或趕緊賣出),而這些判斷,也常因為被誤導而拉低了報酬率。

大立光最新新聞: 大立光營收開始加溫 法人:買點浮現

「今年他們又特地放了一個更大的規格,這次,對手就順利量產了。」林恩平說。 故事大意是這樣的:4年前,大立光為蘋果獨家設計一款鏡頭後,擅長扶植第2家供應商、藉此讓供應商彼此「殺價」的蘋果,發現市場上居然沒有第2家業者能夠生產同款鏡頭,於是,蘋果索性連續兩年,放緩自家鏡頭的升級,企圖用時間換取空間,以便讓其他的鏡頭廠,能快步趕上大立光的技術。 曾經,大立光靠著獨霸全球的塑膠鏡片技術,被蘋果、華為追捧,指定它供應高階手機鏡頭。 5年前,蘋果第1支雙鏡頭手機iPhone 7上市,帶動獨家供應雙鏡頭的大立光,毛利率逼近70%,股價更一路暴衝到隔年,創下6075元的台股新天價。 玉晶光7月營收21.48億元,月增85.71%、年增10.38%,寫下歷年同期新高,也寫下九個月以來新高;累計前七月營收達81.42億元,年減幅度大幅收斂至0.72%。 此外,光雄鏡頭龍頭大立光7月營收也衝上34.89億元,月增29.41%、年減10.84%,為連續兩個月成長,寫下今年新高;累計前七個月營收208.19億元,較去年同期衰退12%。

  • 大立光2月合併營收降至26.09億元,連兩個月走跌,年減19%,麥格理證券指出,大立光營收表現不僅受到農曆年工作天數較少影響,研判與智慧機相機需求持續不振也有關聯,整體而言,大立光1、2月營收合計僅63.45億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9%,目前狀況遜於市場期望。
  • 針對本季營運展望,大立光董事長林恩平先前在7月中法說會上表示,8月(拉貨)比7月好一點。
  • 看好蘋果新機iPhone 15拉貨潮啟動,最新出爐的亞系外資報告,看好iPhone新機升級訂單,非蘋陣營的華為手機重返5G市場進度也比預期快,看好大立光從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將恢復動能,將評等從劣於大盤表現一口氣調升至買進,目標價上調至2900元。
  • 金管會昨 (5) 日也公布外資 8 月淨匯出金額,再大舉淨匯出 54.54 億美元 (折合新台幣約為 1675 億元),不但再創今年單月次高匯出金額,且已連續 3 個月淨匯出,推升今年前 8 月淨匯出金額已達近 6200 億元。
  • 展望元月表現,由於元月適逢農曆過年,受限於工作天數減少,預估元月拉貨將較2022年12月下滑。
  • 判決指出,羅姓前副總透過下屬得知鄒姓、謝姓、翁姓工程師想從大立光離職,陸續面試後,3人跳槽先進光,並邀請朱姓工程師一同跳槽。

身為全球晶圓代工產業龍頭,台積電向來話題不斷,有網友就表示,台灣股王明明是大立光3800點,最高突破5000點,但大家都只討論台積電,就連學生也把進台積電當成目標,讓他相當好奇背後的原因。 大立光最新新聞2023 他表示,高階機種中一些比較難做的8P或7P的MODEL在今年第三季、第四季會多一些,明年上半年可變光圈、Double Freeform(雙自由曲面)鏡頭及8P鏡頭規格開得很多,9P也在推,明年有機會導入,「但量會有多少?還是要看客戶實際賣得如何」。 大立光除了會在法說會中公布2022年第四季及全年業績外,也將針對2023第一季營運展望、今年鏡頭規格升級及新廠進度等做出說明。 其次,瑞聲科技試圖搶攻市占率,在低階領域的價格競爭愈演愈烈,大立光雖避開低階市場殺戮,然因為高階相機與智慧機需求積弱不振,加以上述中階規格降級趨勢不止,麥格理研判,大立光今年的產能利用率恐會更差,給毛利率蒙上更深一層陰影。 儘管大立光業務過度集中智慧型手機鏡頭,導致大環境影響下抵抗力不足,讓營運遇到亂流,但其實大立光其他產品的實力仍不可小覷,將隨其擴產,隨時準備再度震撼市場。

大立光最新新聞: 台大發現豐玉姬鱷化石 台灣生命史中最大爬蟲類體長7公尺

緯創集團子公司高雄晶傑達光電規劃承租高雄前鎮科技產業園區前瞻創新大樓一、二樓,及建造B3廠辦大樓,將人工智慧、物聯網與自動化技術運用於生產、物流和供應商管理等,以研製顯示模組高附加價值產品,深化車載與工控相關布局。 八貫企業多年來專攻醫療、航太救生及戶外等高階機能布應用市場,在2020年5月通過第一件根留台灣投資方案後,再斥資逾6億元在宜蘭龍德工業區興建廠房,導入智能設備及建構雲端資料庫。 受到通膨、升息、終端需求下修等多個利空因素襲擊,蘋果新機拉貨可說是利空亂流中,唯一一道暖流了。

大立光最新新聞

大立光的此一 11 月出貨產品畫素比重,在 1000 萬畫素產品較 10 月增加。 但法院以鄒姓等工程師坦承「撰寫或維護程式至產線試機,皆會看到或更換過專利機器」、「在職期間會接觸到該專利」等,認定4人有接觸相關技術的機會,且先進光的圖形與大立光圖形近似,可以認定大立光著作權已受侵害。 鄒姓等4名工程師雖坦承有帶資料到先進光參考,但否認大立光的自動化生產技術是工商秘密,亦否認有持抄襲圖形向大陸申請專利;羅姓前副總則稱不清楚4名工程師的犯行,亦不承認大立光享有著作財產權。

大立光最新新聞: 【23Q2財報公告】大立光( Q2 營收81.94億元,連2季衰退,季減 10.31%、年衰退 15.3%

拜傳統旺季到來,美系客戶新機拉貨動能轉強,大立光自今年6月就開始釋出次月拉貨動能會好轉的消息,迄今此看法未變,5日大立光也持續釋出9月拉貨動能會優於8月的看法。 大立光最新新聞2023 惟拜旺季效應自2022年9月發酵,連三個月營收走升,站上50億元大關,推升2022年第四季合併營收來到144.6億元,較2022年第三季134.8億元成長7.28%,亦較2021年同期130.5億元成長10%。 2022年全年合併營收476.75億元,較2021年469.62億元成長1.52%,順利終結營收連三年走跌的窘境。 鑒於產品組合與產能利用率不佳,衝擊毛利率表現,外資財務模型顯示,大立光每股純益可能從2021年的138.22元,2022年進一步衰退15.2%,降至117.16元,2023、2024年的估值則是129.15與146.68元。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分析師廖彥宜指出,對消費者來說,手機除了5G外,最重要的就是照相功能,因此「品牌當然有壓力,必須讓消費者有換機的動力」,她看好長期的手機鏡頭升級趨勢。

大立光最新新聞

4人與羅姓前副總明知大立光自動化生產技術為工商秘密,卻仍將大立光的圖檔電磁紀錄帶到先進光,並參考、抄襲後做出點膠針頭結構、遮光片送料機構兩項技術,更持抄襲技術申請專利,被大立光發現後報警處理。 原任職於大立光的工程師鄒姓、謝姓、翁姓、朱姓等四名工程師,竊取前東家營業秘密帶槍投靠先進光,而時任先進光羅姓副總經理,默許四人參考、抄襲大立光營業秘密,更持仿冒圖形向大陸與台灣申請專利,被大立光發現報警。 案件纏訟多年,民事部分智慧財產法院重判先進光賠償15.22億餘元,兩造在前年3月5日宣布和解;刑事部分,智財法院上月31日改判4名員工與羅姓前副總各6月徒刑,緩刑2年,並各須向公庫支付18萬元,先進光則科罰金60萬元。 大立光公布2022年12月營收為40.15億元,較2022年11月52.31億元衰退23.24%,亦較2021年同期的45.02億元衰退10.81%,再度陷入雙減逆境。 大立光攻勢凌厲,曾控告同業先進光、玉晶光、新鉅科,以及品牌公司三星、惠普(HP)侵犯其專利及營業秘密。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