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泰電子11大優勢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Jason on July 7, 2020

敦泰電子

2022年12月份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1億3仟1佰萬元,較2022年11月份增加4.1%,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32.2%。 受市場需求減緩影響,敦泰第3季營收降至新台幣23.7億元,季減28.76%;累計前3季營收95.9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逾4成。 半導體供應鏈庫存問題嚴峻,IC設計廠紛紛調降晶圓投片量,並力求降低營業費用因應。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天召開董事會,一口氣通過7家公司申請上市案,其中包括3家海外回台掛牌的第一上市公司。 未來10年,螢幕將從車用配角躍升主角,不僅車窗將採用透明螢幕,現在市場更有傳聞,有車廠打算貼合全車內裝弧度做一台「全螢幕電動車」,也難怪車用電子會被所有IC大廠視為最有潛力的新市場。 回首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胡正大坦言,從智慧型手機跨度到車產品,最關鍵的轉變是「員工心態」,若把要求嚴謹的車用產品,當成一般消費規格產品來做,會出很多問題,尤其是客戶的信賴度。

來自台灣的IC設計公司敦泰電子,因搭上中國科技品牌的崛起列車,是聯想、華為的主要觸控IC供應商,竟創下二年營收成長25倍的驚人成果。 另外,在指紋辨識IC方面,敦泰電容式產品已經出貨,打入華碩、宏達電、TCL與傳音等廠商,但現階段業績占比仍不高。 而光學指紋辨識產品也有機會於第3季末或第4季開始小量出貨,成為全球首家支援TFT-LCD的光學指紋辨識方案。

敦泰電子: 52 半導體設備廠應材財報將公布 外界估營運將觸底反彈

此外,對2022年整體展望,必須提到2021年第四季奇景光電的車用顯示驅動IC營收再創新高,年增110%,產品導入車廠有成下,將成為2022年奇景光電營收主力。 目前奇景光電車用顯示驅動IC全球市占率超過40%,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目標為再成長一倍,對已確實切入汽車市場的奇景光電來說,只要上對晶圓代工產能、下對Tier 1與車廠有簽訂長期供貨協議,應能達成此目標。 兩岸最大電容式觸控面板IC供應商F-敦泰 (5280) 敦泰電子2023 敲定11月底回台第一上市掛牌,目前掛牌價暫訂250元,創下1年半以來IPO新高價位,僅次於去年掛牌的王品 (2727) 340元。 F-敦泰去年營收達47.42億元,稅後淨利17.83億元,每股盈餘38.57元;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撐腰下,營收達22.64億元,年增102.82%,稅後淨利7.91億元,年增110.67%,每股基本盈餘19.71元,營收獲利雙雙倍數成長,創下歷史新高。 F-敦泰為兩岸最大的電容式觸控晶片供應商,觸控晶片出貨量已超過數億顆,也是全球觸控IC出貨量成長最快的供應商。 除了大陸,臺灣,以及美國以外,採用敦泰觸控方案產品尚遍及歐洲、日本、韓國以及東南亞新興市場。

敦泰電子

去年下半IC市況反轉,原本拚命追貨情形,變成要去化滿手的貨,庫存議題讓不少廠商頭痛,同時要面臨價格下修帶來的毛利率壓力。 敦泰去年也因為提列存貨跌價與呆滯損失而導致大虧,毛利率降到僅剩不到一成,每股淨損9.39元,與2021年大賺三個股本大相徑庭。 法人認為,由於現階段客戶給予的訂單仍多以急短單為主,所以業界能見度暫時還無法看太遠,後續可能要觀察中國大陸618購物節的促銷準備,是否能刺激出下游的提前備貨需求。 敦泰電子 經過去年下半年的庫存調節,現階段敦泰庫存壓力逐漸減輕,去年第4季庫存金額已比第3季下降近二成。

敦泰電子: 相關

TrendForce觀察,各業者對2022年第一季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展望不一,與自家產品類型、應用領域有關,儘管消費性電子等終端需求拉貨動能放緩,但車用、網通、高速運算等產品備貨力道仍然強勁。 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封測呈現緊張狀態,代工報價持續看增,加上客戶拉貨動能強勁,驅動IC報價因吃緊的產能不斷看增,年增幅幾乎已經達約5成水準,部分原先低產品單價的晶片甚至已經翻倍成長。 在供不應求下,21H1敦泰每季調漲產品售價,可將上升的生產成本完全轉嫁給客戶,且IDC、觸控IC、驅動IC、指紋辨識IC等各產品線21Q2出貨將維持高檔,尤其是AMOLED觸控產品也開始放量出貨,預期21Q2毛利率將高於21Q2,季營收將再創新高,且獲利倍增。 敦泰2021年也是業績大幅提升,產品價量齊揚,營收達新台幣219.9億元,年成長59.4%。 敦泰目前出貨應用以手機為主,占整體比重逾七成,2021年也因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將產能優先提供給高毛利產品,例如FHD的TDDI。

敦泰電子

敦泰針對聯詠公司銷售之FHD+及HD+規格的觸控與驅動整合單晶片產品進行專利侵權提告。 生產成本上,胡正大表示,因為部分產品生產周期較長,生產成本也相對反應較慢,故生產成本較高恐會持續到第二季末,預估在整體毛利率依舊在可控範圍,且敦泰和下游客戶都有簽訂LTA(長期合約),故全年出貨依舊可維持一定水準,但因為需求下降恐會影響價格。 敦泰電子 董事長胡正大表示,整體市場目前手機、NB銷售上並未有起色,手機出貨狀況不如預期,也使得敦泰庫存水位拉高,現階段第二季下游拉貨力道未復甦,未來1~2季恐持續保守。 IC設計廠商敦泰(3545)本季出貨表現升溫,在三大產品共同帶動下,單季業績有望季增三到四成,且第3季營運有機會更旺。 法人估計,下半年非華為的AMOLED觸控IC、觸控與驅動整合IC(IDC)等產品,將是敦泰業績重要的成長動能。 據了解,敦泰在車用螢幕IDC市場布局相當積極,更是全球第一家將in-cell面板攻入車用市場的驅動IC供應商,目前已經順利將產品應用在百萬輛汽車當中,替敦泰在車用灘頭堡打下良好基礎,隨著車用螢幕陸續升級規格,敦泰出貨動能可望更加強勁。

敦泰電子: 顯示系統應用工程師

在一番波折下,台積電願意提供8吋及12吋晶圓產能給予敦泰,也讓敦泰營運開始從2019年第二季起緩步爬升,且後續又有聯電及力積電等晶圓代工產能支援,讓敦泰IDC出貨量重新再起,2019年出貨量至少有1億套水準,使敦泰2019年虧損幅度逐季降低。 敦泰2020年在驅動IC市場逐漸展現營運走強,順利擺脫先前晶圓代工產能不足問題,更同步讓營運擺脫虧損,展現獲利逐季走升態勢,在總舵手董事長胡正大努力不懈引領之下,敦泰又再度成為IC設計產業一顆亮眼的星星。 敦泰是觸控與驅動整合IC(TDDI)大廠,去年業績創歷史新高,但今年1至10月營收為107.32億元,年減41.8%,其第3季業績季減近三成、年減逾六成,加上提列存貨等損失影響,毛利為負數,單季虧損達27.7億元,累計前三季虧損19.41億元。 2014年受惠於大陸內需及新興市場需求增加,加上聯發科上修全年智慧型手機IC出貨量,預期公司觸控面板IC年出貨量將成長近4成。

敦泰電子

根據外媒報導,三星電子在持有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ASML 的股份七年後,決定出售其中一部分。 這一舉動被解讀為為投資籌集資金的努力,尤其是在今年三星的營業利潤接近虧損的情況下。 除此之外,這樁合併案完成後,凌陽對旭曜持股降至約11%左右,並僅是單純股權投資角色,凌陽可更有彈性處置旭曜股票,「未來公司對轉投資都會是這樣的方向。」凌陽內部坦言,對實現轉投資獲利更有幫助。 只是近期瑞薩有意出售旗下轉投資RSP持股,吸引包括聯詠、博通、新思國際等IC大廠競標,原本新思勝出呼聲最高,但蘋果考量新思與三星關係,從中作梗,瑞薩出售RSP股權延宕,而蘋果雖另尋台、日半導體廠接手,不過都因售價太高,胎死腹中,近來外界傳言,蘋果可能自己吃下RSP。 整合面板驅動IC與觸控面板IC為一顆觸控面板感應IC,產品規格包括4.2吋HD、5吋HD、5.5吋FHD。 2005年,由前台積電副總胡正大創立的敦泰電子,以觸控IC為核心產品,2009年量產至今,已約賣出去1億顆觸控IC,全球除了敦泰,只有生產供自家產品使用的Apple,以及Cypress、Synaptics、Atmel等少數歐美廠商可達到這樣的數量。

敦泰電子: 【車顯IC大爆發4】聯詠、敦泰爭相卡位 台灣驅動IC大廠蘊釀谷底大噴發

但,後於智慧財產法院審理後,已判決駁回FocalTech的請求,對聯詠的財務與業務並無影響。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敦泰(3545)今(26)日舉辦法人說明會,董事長胡正大表示,現在手機、NB終端市場確實低迷,第二季下游拉貨力道也未見復甦,後續1~2季恐持續保守,預估今年全球手機出貨恐會比去年低,敦泰也積極朝向非手機領域發展以降低手機市場變動劇烈的衝擊。 敦泰對此表示,主要是淘汰績效不佳的員工,目前未全面人事凍結,依各單位需求持續徵人。

而在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中,有不少是以顯示驅動晶片為主的大廠,包括聯詠、奇景、瑞鼎、矽創、敦泰等,由於2021年電視、平板、筆電、Chrombook等應用需求大增,顯示驅動晶片缺貨漲價下,讓廠商營收、毛利率都有不錯表現。 法人指出,雖然終端市場屢屢傳出雜音,不過晶圓代工、封測產能吃緊情況依舊,使驅動IC供給依舊呈現供不應求水準,因此敦泰受惠於此,使應用在平板電腦及智慧手機等終端應用的整合觸控暨驅動IC(IDC)出貨表現持續暢旺,帶動營收再締新猷。 敦泰電子2023 晶圓代工在第三季持續漲價,為反映成長敦泰第三季擬再向客戶漲價,預期調漲10~15%,出貨量則些微成長,故第三季營收可望有兩位數成長,毛利率也將持續獲支撐。 敦泰表示,敦泰對於漲價採取被動態度,漲價幅度要看整體晶圓代工供需狀況,談價是在季底的時候才會談,故現階段對於第四季尚未無法確定,要看第三季晶圓代工端的狀況,至於明年產能,也會持續爭取,應該會比今年多。 驅動IC廠敦泰(3545)車用布局逐步開花結果,除了目前的現代汽車之外,另外又有美系、日系等全球一線車廠正在進行認證當中。

敦泰電子: 應用工程部-應用工程師

敦泰首季合併營收為16.4億元,季減近二成,年減37.2%,毛利率為20.96%,與去年同期的20.1%相當,單季稅後淨損1.94億元,每股淨損0.67元。 單單審視6月,聯詠、瑞鼎、矽創的營收,相較5月平均衰退約25%,端看短期,驅動IC市場看似事態頹靡,但放眼未來,針對如今火熱的車用市場,各路好手早已出手佈局,另謀新生機。 敦泰上周五於證交所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緊接著召開法人說明會,對外宣布提列存貨損失近25億元,並認為手上庫存還有70億元,恐需一年時間消化,將實施一成人力精實計畫,且因第3季單季每股大虧13元,累計營運成績轉為虧損,主管將進行減薪動作。 雖然終端客戶庫存水位有逐漸降低跡象,但市場仍供過於求,胡正大坦言,產品依然承受跌價壓力,惟下跌幅度會收斂。 IC設計大廠敦泰(3545)(3545)昨(11)日舉行法說會,宣布提列存貨跌價與呆滯損失,金額高達24.97億元,導致第3季大虧,每股純損高達13.57元,前三季每股純損9.53元。

另外,敦泰在車用、工業使用、穿戴式裝置、筆記本電腦及帶筆的平板電腦等領域的開發及推廣都已開始有所進展,預計在未來幾年會開花結果,整體來說,敦泰期望透過在非手機領域的發展,彌補手機領域的低迷,看好敦泰部分產品還是很有競爭力,敦泰對於今年狀況也是嚴陣以待。 敦泰為觸控與驅動IC設計大廠,早期以顯示器觸控IC為主,2015年併購旭曜後,整合式晶片產品IDC(Touch with Display Driver,敦泰的TDDI產品線名稱)已漸成公司主力產品。 目前主要產品線包含TDDI/IDC(觸控顯示整合單晶片)晶片、觸控晶片、小尺寸LCD驅動IC及電容式指紋辨識晶片。 2020年產品營收比重為:IDC 70%、觸控IC15%、驅動IC 10%、電容式指紋5%,此外,公司產品線80%以上的應用來自智慧型手機。 敦泰2005年於美國成立,2006年遷址回亞洲於台灣及深圳設立研發及工程服務中心,是一家全球性的IC設計公司。

敦泰電子: 面板驅動IC業急凍 經長:尚未反映有無薪假裁員

目前F-敦泰推出觸控與LCD驅動IC的TDDI整合型單晶片,今年仍將在陸系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市場拿下4成-5成的市占率,公司下半年,將積極搶進Win 8筆電的觸控IC,全力搶市。 聯詠方面,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1,353.7億元,年成長69.3%,主要因旗下系統單晶片(SoC)與顯示驅動晶片(Display Driver IC)兩大產品線雙雙大幅成長,2021年SoC、DDI(含TDDI)銷售額年成長率分別為68.2%與70.4%。 2021~2022年隨著AMOLED被品牌採用比例持續增加,將逐漸取代LCD面板成為主流,聯詠積極擴展手機和平板OLED相關產品應用,包括OLED屏下指紋辨識(FOD)、OLED TDDI已在2021年第四季開始量產,為較高毛利率的產品,挹注聯詠下一波成長動能。 展望2021年,手機市場回溫,而在5G投入商轉、各大品牌廠紛推5G手機下,預期5G智慧機出貨量可望較2020年逾翻倍,將帶動公司IDC、AMOLED觸控IC等產品線出貨,加以車用出貨放量,將提升整體ASP。 另一方面,由於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態勢延續,帶動主力產品Touch IC與IDC報價持續上揚,加以整體產能不少於去年,將成為敦泰2021年主要營運動能。 考量晶圓代工產能吃緊態勢較原先預期更為緊繃,敦泰21Q1獲利優於預期,上修2021年營收與獲利預估,2021年營收由177.38億元上修188.22億元,YoY+36.39%,稅後EPS由8.67元上修至18元。

敦泰董事長胡正大指出,雖然兩家公司內部主管熟識,雙方談合併案就像談戀愛,「但真正談的時間只有兩個月」,凸顯這樁合併案決定得又快又急,彷彿背後有一股無形推力。 敦泰電子 旭耀觸控面板夥伴包括F-TPK(3673)、群創(3481)、友達(2409)等,平台晶片夥伴則包含高通(Qualcomm)、聯發科(2454)、輝達(NVIDIA)、展訊(Spreadtrum)、德儀(TI)、英特爾(Intel)等。 敦泰在產能規劃上,並未過度依賴單家供應TDDI的foundry,主要有三家,一家佔敦泰50%,其價格與量都較為穩定,故於成本端上,敦泰相對競爭對手佔據優勢地位。 當您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視為已承諾願意遵守中華民國相關法令及一切使用網際網路之國際慣例。 一旁的敦泰電子行銷副理王美玲說,最近幾個月,公司擴增速度很快,2012年初在這層樓只用最前面一間辦公室,現在已整層都包下,連她也是剛來兩個月。

敦泰電子: 顯示驅動晶片演算法資深工程師/技術副理/技術經理

自營商操盤人分析,本波台股由10月底低檔反彈以來,明顯可見產業展望保守IC設計走勢最強,率先出現反彈且短中期均線快速黃金交叉,惟近期指數波段漲幅累計達1400點,領漲的IC設計族群,在大盤衝高百點漲勢中收壓,是否意謂台股漲多後將進入休息整理,值得持續觀察。 F-敦泰觸控面板夥伴包括F-TPK(3673)、群創(3481)、友達(2409)等,平台晶片夥伴則包含高通(Qualcomm)、聯發科(2454)、輝達(NVIDIA)、展訊(Spreadtrum)、德儀(TI)、英特爾(Intel)等。 與市場眾多競爭對手相較,F敦泰生產之觸控晶片具有以下優點:可同時精確檢測5個和10個手指的觸點;具有 Chip On Board 的技術能力,可減少 IC 封裝的製程;可支援SPI,I2C,USB等介面。 產品備料、組裝、測試、自動化機台操作、產品外觀目檢、包裝等,視經驗與情況安排工作 2. ETtoday新聞雲 | Anue鉅亨 | PR Newswire | Investing.com 相關新聞標題與內容之著作權與智慧財產權均屬原網站及原作者所有,本網站僅提供新聞聯播,不主張任何權利。 對凌陽集團來說,旭曜每年都有一定的轉投資收益貢獻,只是產業競爭轉烈,去年第四季罕見出現虧損,反成為大股東的燙手山芋。

據TrendForce研究顯示,2021年台灣IC設計廠商營收普遍大幅成長,由於各類終端應用積極拉貨和產品漲價效應,諸多廠商營收創下歷史新高,毛利率和盈利率亦寫下佳績,前十大業者締造新台幣9,061.6億元營收,年成長達54.3%。 近年聯發科貢獻台灣前十大IC設計廠商產值皆超過54%,成為台灣IC設計產業成長與否的主要關鍵。 胡正大指出,敦泰去年AMOLED出貨超過一億顆,AMOLED在手機領域的發展也幾乎已經可以確定,敦泰也將其擴展至大陸市場,AMOLED今年成長態勢不會改變,穿戴部分Drive已經有第二代產品,手機第二代產品也已經推出,也積極拓展到其他市場。 驅動IC廠敦泰(3545)車用布局持續拓展,成功打進BMW、KIA等知名一線品牌供應鏈。 法人推估,敦泰車用產品線產品單價(asp)相對穩定,加上全年車用整合觸控暨驅動IC(IDC)出貨動能有望翻倍成長,今年營收占比有機會可以逼近1成水準。

敦泰電子: 敦泰電子公司與秀傳醫院 簽署居家生理監測備忘錄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導,NVIDIA預計到 2023 年將售出超過 50 萬個高端 H100 GPU,價值數百億美元。 據多位與NVIDIA和台積電有關的內部人士向英國《金融時報》表示,NVIDIA計劃於 2023 年在全球範圍內出貨約 55 萬個最新的 H100 GPU,其中大部分銷往美國科技公司。 NVIDIA選擇不對此事發表任何評論,考慮到聯邦貿易委員會的規則,外媒也認為這是可以理解的。 敦泰內部直言,此合併案對台灣證券市場是首例,包括可轉債、選擇權等相關細節都還要討論,而且,敦泰不但要符合台灣《企業併購法》,也同時須符合開曼法源,未來仍有一定的審查程序要走,但以先前聯發科併購F-晨星為例,相關疑義應有案例可遵循。 敦泰與旭曜合併案開了兩大先例,第一,觸控IC與驅動IC整合;第二,F股併購本國公司股票。 四月七日午後,投資市場原本全都聚焦在台股股后漢微科的業績發表會,但接近兩點,一則訊息從證交所傳出,「IC設計公司敦泰、旭曜將說明該公司第二條七款規定情事重大投資案」。

  • 2022年聯詠透過整合TCON、PMIC等方式包裹銷售,因此價格應相對有撐,不過仍得視市場變化進行動態調整產品組合。
  • 敦泰去年也因為提列存貨跌價與呆滯損失而導致大虧,毛利率降到僅剩不到一成,每股淨損9.39元,與2021年大賺三個股本大相徑庭。
  • 年過半百的胡正大不畏創業艱辛,一手打造敦泰電子,在高科技市場站穩一席之地,依靠的不只是毅力,更是活用獨家技術與致勝心法,打響業界名聲。
  • 由於近期市場上驅動晶片持續缺貨,預料宏碁的入股有鞏固料源的意味,但因為當前驅動IC是漲價最為明顯的晶片之一,因此宏碁是否可能不用加價就插隊搶貨,雖敦泰表示宏碁持股不多,因此不影響敦泰營運,然而後續是否有降低自身利益來優惠大股東的情事,將值得後續關注。
  • 如果創業是必然的選擇,那就得抓住時機及具備過河卒子的決心,無需害怕冒險或改變,但也不能盲目向前衝,對成功當然要有所期望,卻也要有承擔失敗的勇氣。
  • 胡正大表示,目前敦泰在IDC的市占率已經從當初最差時期的不到兩成水準,逐漸上爬到接近三成,且後續還可望有成長空間,全年營運有望順利轉虧為盈。

該公司近期業績更是連兩月增溫,第1季合併營收為32.25億元,季減4%,年減17.1%。 陳建興指出,歐美車廠極其重視品質,切入難度最高,甚至在2021年底,聯詠總經理王守仁就曾公開亮相,在辦公室內向媒體秀出BMW i4前座螢幕模組,採用的正是自家產品。 隨著汽車先進輔助駕駛需求不斷擴增的同時,車內搭載的螢幕尺寸及數量也同步看增,目前車內舉凡中控螢幕及儀表板都開始搭載LCD螢幕,且未來數位後視鏡逐步普及後,車內更可能需要額外搭載兩個螢幕,使得車載螢幕市場備受期待。 除了義隆電正式向晶圓代工廠商提前解約外,包括新唐、聯詠等廠商也都在法說會上釋出將爭取客戶、供應商彼此間協商調整,以爭取更好條件來應對未來景氣寒冬。 敦泰在產品報價與出貨同增下,4月合併營收達19.09億元、月成長25.3%,改寫單月歷史新高,相較2020年同期大幅成長102.3%。

敦泰電子: 無薪假人數再破萬 電子業新增逾800人

【時報-台北電】驅動IC廠敦泰(3545)公告8月合併營收達21.36億元,再度改寫單月歷史新高。 法人預期,敦泰下半年在漲價效益持續發酵帶動下,第三季營運將有機會再度改寫單季歷史新高,第四季有望達到淡季不淡水準,全年獲利將可望挑戰大賺2個股本。 就整體2022年來說,胡正大表示,今年全球受到俄烏戰爭、疫情等影響,都是對全球經濟造成負面影響,衝擊手機市場,預估今年整體手機出貨恐會比去年低。 受到智慧型手機傳統淡季加上庫存影響,敦泰第一季營收38.93億元,季減少30%、年減少11%;單季歸屬母公司淨利7.29億元,季減少45%、年減少13.77%,更是寫下5季來新低,每股純益3.57元。 單季毛利率為39.6%,較去年第4季下滑10.03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成長2.2個百分點。

敦泰電子

累計2020年前四月合併營收達62.59億元、年成長62.4%,創歷史同期新高。 就股價面來看,半導體話題發燒,3月份資金流入中小型IC設計股,敦泰股價翻倍增加來到247.5元高點後又連續修正至季線以下,當中的助長與助跌力道皆來自於投信法人,融資影響力次之。 觀察5月中旬拉回到季線以下,又見投信連續買盤,目前投信仍是買多於賣,融資買盤亦有歸隊,預料將有助短線股價回升,然而前高套牢壓力仍大,加以評價面尚屬合理,故預期股價將在PER 9-13倍間區間震盪。 展望明年,他認為還不是非常明朗,與客戶溝通討論,對明年看法較偏向保守,但應該不會更壞。 敦泰提到,第3季終端需求快速下滑,但IC生產周期較長,供應端減產反應較為遲緩,季底庫存水位仍在相對高檔,部分產品的淨變現價值已低於成本,所以提列前述損失,範圍以手機與平板應用TDDI產品居多。 至於非主管員工年均薪百萬元以上的本國上市公司,合計高達217家,占所有本國上市公司874家約24.83%,約近四分之一比重;但也有57家年均薪低於50萬元,更有夏都、大飲、鳳凰、興泰等4家連40萬年薪都不到,主要是觀光、旅遊業等「慘業」及營運不佳的食品業等。

敦泰電子: 敦泰電子2022年12月份合併營收報告

敦泰董事長胡正大評估,第4季應不會再提列庫存跌價損失,但需要九至12個月時間,庫存才能降到健康水位。 旭耀與觸控IC廠F-敦泰於2014年4月7日宣布F-敦泰以溢價11%併購旭耀,由旭耀為存續公司,換股比1:48,合併基準日訂為2015年1月12日。 若再看非主管員工年薪酬「中位數」排名,只有鴻準、聯詠、聯發科、祥碩及聯陽等5家晉升200萬元級,第6~10名分別為:晶豪科、瑞昱、和泰車、矽創、台積電等,台積電約以182萬元的數字,剛好擠進第10名。 櫃買企業福利亦不俗,年平均薪酬以群聯286萬元最高,原相、信驊、昇佳電子、智擎、晶焱及力旺在217~279萬元,M31、鈊象及創維亦在174~197萬元的水準。

敦泰電子

受高通膨、升息、中國疫情封控等因素影響,個人電腦、手機市場需求疲軟,面對產業逆風,面板廠群創除鼓勵常態班員工可搭配節慶安排假期,高階主管也自願減薪,幅度5%至15%不等,依個人意願及責任承擔而定。 2012年才從台灣DRAM廠南科副總,轉任敦泰行銷副總的白培霖分析,大陸約有八成手機的觸控IC,是使用敦泰產品,包括華為、新興品牌小米等。 在大陸已成全球智慧型手機最大市場現況下,就可想見敦泰的產能為何能一年翻五倍、兩年25倍。 敦泰電子2023 由於近期市場上驅動晶片持續缺貨,預料宏碁的入股有鞏固料源的意味,但因為當前驅動IC是漲價最為明顯的晶片之一,因此宏碁是否可能不用加價就插隊搶貨,雖敦泰表示宏碁持股不多,因此不影響敦泰營運,然而後續是否有降低自身利益來優惠大股東的情事,將值得後續關注。

敦泰電子: 提供台灣未上市、未公開發行公司、公開發行公司的相關資訊整理,未上市櫃股票投資人一個資訊參考平台~提供免費諮詢電話:0960550797~陳先生

我在擔任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所長時,主攻半導體和平面顯示領域;後來在台積電任職時則主動請纓,從研發部調任到行銷副總經理一職,這些歷練都成為後來創業的重要資源。 工研院每年都有新創公司誕生,經營者一開始或許很難跳脫技術思維,但光靠技術,成功機會反而會變小,真正不可或缺的因素還是整體的視野。 孫子兵法以「道、天、地、將、法」做為戰略思維,將其延伸到創業過程,「道」就是潮流及產品;「天」是時機;「地」是市場及客戶;「將」是人才及技術;「法」即是管理及資金。 這五個面向,正是創業者必須擁有及兼顧的重要秘訣,因有更縝密、通盤的考量,創業之路才能更寬順平坦。 中國大陸最大智慧型手機觸控IC廠敦泰科技(5280)已經送件申請回台第一上市,該公司去年每股稅後純益(EPS)達38.57元,加上搭上這一波智慧型手機需求熱潮,掛牌表現受到市場關注。

敦泰今日直接以跌停開出,持續鎖住跌停價,委賣單量一度高掛近9千張,表現相對疲弱。 CMoney信用評等(CMoney Credit Rating, CMCR)就各面向評比,若以滿分為5分來看,公司在財務面分數0.57分,成長面0.86分,獲利面0.87分,技術面0.89分,籌碼面0.82分,綜合評比為4.01分,屬於高水準。 上市半導體族群去年獲利發燙,薪酬也跟著水漲船高,這13檔年均薪200萬元的「高薪貴族」,只有愛山林是營建股、和泰車是汽車股,其餘11檔均為電子「薪貴」,且9檔是半導體族群,另2檔是鴻海集團。 上市櫃6月30日公布本國企業去年非擔任主管職務之全時員工薪資資訊,鴻準及群聯分別以年平均薪酬386萬元、286萬元分別奪下上市櫃冠軍,羡煞所有上班族。 擁有百萬股民的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今(16)日除息,早盤以20.92元開出後,受累台股開盤跌逾百點,目前呈現貼息狀態。 專家也表示,00878在除息前秀出底牌,收益平準金每單位只剩0.75元,可配的部分只剩資本利得,是為成分股進出買賣的獲利,息率也有配發不穩的狀況,正巧AI股大漲,投資人倒不如高割離席,轉進更穩定的高息商品。

敦泰於2005年10月在美國設立,主要供應電容式觸控螢幕控制晶片及面板驅動IC。 為因應來台申請第一上市,已於去年7月20日在英屬開曼群島設立控股公司,並於同年12月21 日完成集團控股架構重組,由FocalTech Corporation成集團最高控股公司。 敦泰是由前台積電研發與行銷部副總經理胡正大領軍,目前實收資本額為4.63億元,TCL及旗下億健投資合計持股11.3%,英特爾也持股5.84%。 由於搶搭中國大陸智慧型手機需求成長潮,敦泰近年出貨呈爆炸性成長,2012年合併營收有47.42億元,年成長達2.92 倍,毛利率亦達53.57%,稅後純益有17.83億元,年增2.66 倍,全年EPS達38.57元。 多年來身為台灣排行前三大IC設計廠商的瑞昱,營運表現相當亮眼,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1,055億元,年成長35.7%。 觸控晶片由專業之 IC 設計公司負責設計,交由晶圓代工廠生產再交由封裝測試廠,之後部分 IC 設計公司係透過 IC 通路商出貨給面板廠與專業模組廠。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