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美國分析師認為,軍事上的優勢遲早會誘使中國攻擊台灣,「不是因為萬不得已,而是因為他可以」。 中國說服自己,讓台灣危機升溫正是美國所要的,美國甚至想要戰爭開打,藉此遏止中國勢力擴張。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美國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今年3月在眾議院聽證會上被問到,中國未來5到10年侵略或採取軍事行動的最可能潛在目標時表示,「台灣首當其衝」,甚至時間最快就在2027年。 首先,「中國與台灣的第3生產基地」,是爭取美商訂單,企業的新標配。 「現在客戶都講得很明,他們就是要『China +1』(中國以外的生產地),尤其是美國客人!」廣達伺服器事業操盤手、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向我們表示。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面對二○二五非核家園、二○五○淨零碳排等兩項重要能源指標到來,為了能達到穩定供電,政府積極發展拓展有效之能源政策,而身為穩定供電的重要推手─台灣電力公司,更扮演了穩定能源、舉足輕重的關鍵角色。
據統計,2018年美國的國防預算達6433億美元,其中的軍購合同佔3538億美元,而上述(波音、通用動力、洛克希德・馬丁)與其子公司的佔比即達到了5成。 在美國國防預算已達到7000億美元上限無法再推升的當下,我們可以想見這些公司所具有的影響力,是足夠左右一個國家的軍事防衛能量的。 副總統賴清德24日在「年代向錢看」節目中說,若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來台灣,他會像招待好朋友一樣,提供「蝦仁飯+全糖珍奶」套...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雜誌頻道
2020 年跟臺灣有關的新聞圍繞著疫情,臺灣成功的防疫經驗為世界所知。 而另一起爭議事件是菲律賓在做邊境管制時,將臺灣也納入「中港澳」的範疇,限制臺灣旅客入境,引起抗議。 2017 年,非亞洲媒體關注臺灣的進步權益,包括同婚釋憲和立法禁止食用貓狗肉。 亞洲媒體也報導了當時震驚社會的內湖隨機殺人事件(小燈泡案)。
《經濟學人》表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一旦爆發戰爭,將成為大災難。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再過一個多月就將跨入2023年,國際知名《經濟學人》雜誌發布《2023全球大趨勢》(The World Ahead 2023),內容列出值得關注的10大趨勢預測。 其中包含俄烏衝突造成的影響、通貨膨脹、經濟衰退、能源供應、地緣政治衝突升溫、元宇宙的發展等。 經濟學人報引述蘭德公司和榮鼎集團評估分析,若長達1年,中國GDP(國內生產毛額)將減少25%至35%,美國GDP減少5%至10%;鑒於台灣生產世界上90%最先進電腦芯片,半導體供應中斷將導致全球電子產品短缺,進而對世界經濟造成“不可估算”的極大損失。 至少從1998年開始,它就在問:「中國的增長是否正在放緩,甚至陷入停頓?是的。」隨後數年,也時不時認為大陸經濟有問題,此與當時西方輿論唱衰中國大陸方向一致,並不讓人意外。 後來事情發展的真相大家也已經知道了,就是大陸經濟成長率一路扶搖直上。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中國學者:台海緊張難化解 預料還會有更多爆點
但是要維持台海的危險平衡,美國在行動時必須發揮精湛技巧,一方面必須透過加強美國及其盟邦和台灣,來強化習近平對於侵台的疑慮,同時又不能過火到讓習近平認為必須迅速行動,否則就得永遠放棄奪台。 當然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擔心和對戰爭的憂慮是的確存在且可能發生的,但是筆者對於該篇文章有另外一層的想法和解讀,那就是:該篇文章的寫法以及所提及內容,非常像是在為美國的軍火商謀求新的訂單一樣,隱晦但包含著指引,本人的分析想法如下。 總統說,與此同時,大家更要持續努力,維持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的領先地位,而荷商艾司摩爾(ASML)明年即將在台灣動土的最大投資案,就證明國際企業重視台灣,也持續投資台灣。
刊物有時會因此而延誤投遞,不過不會被截停或沒收[123]。 ●元宇宙是否可行:蘋果公司(Apple)據傳將推出首款混合實境(MR)頭戴式裝置,在虛擬世界工作、娛樂的構想能否超越電子遊戲,2023年可能給出答案。 ●能源轉型加速:各國為確保能源供應,正轉向使用化石燃料,然而隨著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各國將加速轉向再生能源,尋找更安全的替代品。 而非亞洲媒體偶爾會關注一些特殊事件,像是 2015 年有一名男孩在看展時,因為人潮推擠,把外國來的名畫給弄破了。 封面繪圖也多方影射義大利,包括特拉斯一手持披薩狀的盾牌,另一手則拿著叉子,上面捲著義大利麵。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服務
只是,眼前這場短則3年、長則5年的耐久戰,不是誰有錢、誰敢拚產能就能成事。 要比拚的,還有誰能在最短時間內「換腦袋」、建立接地氣的泰式管理。 本期商周踏進AI伺服器龍頭廣達的泰國廠,一窺這座涵蓋林百里3大事業、全球首度有媒體進入的神秘廠區⋯更帶你直擊泰國「東部經濟走廊」台商最新布局⋯。 一個人均所得不到台灣四分之一的國家,為何成了兩岸學生至東協留學的優先選擇?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2023 三、與本土議題結合:ESG不僅是滿足全球標準,還需要考慮本地的具體問題和挑戰,例如:台積電慈善基金會首辦「高中職就業博覽會」,逾一萬兩千位學子受益。
一、兼容並蓄的策略:ESG雖為舶來品,但已逐漸融入企業經營和社會責任。 應該借鑒國外ESG的優點,建立具有國際一致性的評價框架。 雖然ESG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熟悉,但如何衡量企業ESG水平仍然處於一個「非共識」的狀態。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國際要聞
中國可能會耐心耗盡,習近平的胃口可能變大,尤其是如果他想要統一台灣替自己錦上添花。 電子版方面,ABI/INFORM [ProQuest]資料庫收錄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自1992年起的全文,如需最新一期的內容,請進入此資料庫使用。 商周採訪團隊走訪東南亞,發現泰國「不怕你來」的精神,給出免稅等各種投資大紅包優惠,正發揮磁吸效應,成為國際企業「China+1」的新選擇。 去年,台灣躍升泰國第2大投資國,僅次於日本,超過中國。
馬斯克(Elon Musk)曾說ESG是魔鬼,或許他是對的也是錯的,但企業如果不重視這「魔鬼」,將會失去更多的機會。 習近平上台後強調不搞過度刺激的經濟政策,使得近幾年的經濟成長率進入偏低的「新常態」。 《經濟學人》文章選擇在拜登政府尚未對臺進行新一輪的軍武販售之時所發行,該篇文章的寫法以及所提及內容,非常像是在為美國的軍火商謀求新的訂單一樣,隱晦但包含著指引,而跟據最新消息稱,拜登政府首輪對台軍售也將包含M109A6型自走砲。 總統指出,台灣接下來的選擇非常重要,將攸關台灣未來發展方向,而每一位台灣人民,都會是決定國家前進路線的關鍵角色;這也是她不斷提醒,要做出正確選擇,讓國際對台灣有信心。 每期《經濟學人》的封面日期是從週六到下週五,分為非洲、亞太、歐洲、歐盟、拉丁美洲、中東、北美和英國八個版本,其中只有英國版會比其他版本多出一些文章,而其餘版本大都只是在欄目的順序上有差別。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政治
二、如果中國大陸經濟出問題,那會是全球性災難,台灣更躲不掉,無論在經濟或政治上。 這本來應該是個常識,畢竟中國大陸是全世界數一數二大的經濟體。 但問題就在一直有人報憂不報喜,傳達片面資訊,好像如果出事,自己能夠獨善其身。 略舉數例:它在五月問「中國崛起到頂了?」(Peak China?);七月稱大陸經濟成長緩慢、通縮陰影籠罩;作為一個夙享盛名的國際雜誌,敢寫出如此文章肯定是有所本的。 報導說,美國官員在談及戰爭的可能性時,態度混合了對中國軍力擴張的畏懼,以及對美國藉著新的戰術可能達成勝利的樂觀。 一名官員稱:「我每天都為他們(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能力所震驚。」同時,美方官員強調「分散式殺傷力」(distributed lethality)的重要性,意指一方面讓部隊分散並不斷移動,以避免淪為容易攻擊的目標,一方面維持集結或協調攻擊的能力。
交易所 FTX 的垮台為整體加密貨幣生態帶來震撼彈,就連國際知名雜誌《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出刊,封面也以「Crypto’s Downfall / 加密貨幣的終結」作為主題。 第8個關鍵趨勢則是隨著疫情平穩,預估將迎來報復性出遊,商旅市場支出將恢復到2019年的1.4兆美元水平,但這只是因為通貨膨脹拉抬了價格,預估實際出境人數仍將低於大流行前的18億人次,加上企業削減成本,預估商務旅行仍會持續疲軟。 《經濟學人》此舉引發許多中國網友不滿,「當面臨逆境時, 嘲笑一個國家是非常不人道的」、「你的國家應該為你的行為感到羞恥,未來你們會為此舉後悔的」。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週刊最新一期封面標題,用結合英國和義大利所組成的「英大利」(Britaly)一字形容英國政治亂局,遭到義大利駐英國大使批評。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全球第11大造車王國各國進軍東協、印度、墨西哥的關鍵跳板
儘管共和黨在美國期中選舉表現不如預期,但在最高法院做出一系列有爭議的裁決後,關於墮胎、槍枝等社會與文化分歧持續擴大,前總統川普宣布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無疑將在美國分裂的政治局勢火上加油。 1999年,《經濟學人》同荷蘭皇家殻牌合辦了一屆名為「2050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50)的未來主義寫作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可獲得兩萬美元的獎勵,且作品將在年刊《The World in 2001》上刊發[118]。 從2016年起,該報創辦的年度創新峰會依然照常舉行,但不再設創新大獎[117]。 2012年1月,《經濟學人》在每周出版的刊物中開設了「中國」欄目,這是繼1941年的「美國」欄目之後的首個國家欄目[28]。 ●國際結盟轉變: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高,國際結盟也出現轉變。 ●美國政局:儘管共和黨在美國期中選舉表現不如預期,但在最高法院做出一系列有爭議的裁決後,關於墮胎、槍枝等社會與文化分歧持續擴大,前總統川普宣布投入2024年總統大選,無疑將在美國分裂的政治局勢火上加油。
從1980年美國總統選舉起,它在大選前夕會發表社論表達對某一總統候選人的支持。 在1980年到2016年的十場大選中,它有五次支持民主黨候選人(包括2004年以來的所有四次大選)、三次支持共和黨候選人,另有兩次(1984和1988年)拒絕支持任一候選人[47][60][61]。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即使在支持了某一候選人的情況下,它有時也會在社論中表明其選擇是勉強或不得已的,例如在1996年對共和黨候選人多爾[62]以及2004年對民主黨候選人克里的支持[6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灣議題登上本期《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經濟學人:中國情報常突槌 對台工作易誤判
具前瞻性的時局預測和精闢透徹的分析評論,是許多世界知名領袖,如前南非總統曼德拉、微軟總裁比爾蓋茲及英國大亨理查布蘭森每週必讀刊物。 首先,拜登屬於民主黨溫和派,儘管民主黨本身變得愈來愈左傾激進,他並不主張不惜代價地擴大政府開支。 他競選中所提出的,不過是增加大約三個百分點的財政赤字GDP比率,其中一半通過對大企業和富人加稅解決,比起民主黨極左參選人桑德斯、華倫的巨額赤字,算是十分克制的。 川普突然患上新冠肺炎,他爭取連任的劇情堪比好萊塢式的起伏跌宕。 反應最快的全球賭盤盤口顯示,拜登獲勝的可能性由五五%上升到六三%,川普則維持四三%。
英國《經濟學人》(The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2023 Economist)雜誌最新一期封面是台灣,指台灣是「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一旦台海爆發戰爭,將成為全球大災難。 相較於台灣對此「警告」意味濃厚報導的高度重視,但在中國除了鷹派官媒《環球時報》批評民進黨政府「炒作」之外,坊間沒什麼議論之聲。 又有則冷笑話說,在機場貴賓室等著搭飛機的企業家,遇到同行,聊天話題選什麼是萬無一失的呢? 除了千篇一律聊天氣之外,一起討論《經濟學人》本周封面焦點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cover story) 準沒錯! 1843 年 The Economist《經濟學人》於英國倫敦創刊,每周定期發行,針對全球政治、商業、財經的重要新聞,提供精闢獨到的分析,是管理學院師生必讀的經典報紙之一,更是企業領導人掌握全球要聞及財經脈動的利器。
經濟學人雜誌封面: 中國科技產業新棋局
然而,如果只是被動地看待ESG為法規要求,而沒有真正理解其背後的意義,則可能會感受到其為一種負擔。 其實ESG不僅僅是一個「漂綠的面子工程」,更是將其納入企業的每一個決策和操作中,進而建立起的企業文化。 前陣子國泰航空的公關事故,即使CEO四度道歉,還是不少網友對此不買單,並指出國泰航空是搞歧視慣犯。 深入探討,我們會發現它背後其實藏有一個重大的ESG問題,長久以來,企業忽略了ESG的價值和意義,結果導致品牌形象受損,市值大跌。 近年來,日韓在體育政策著墨甚多,堪稱為藉體育的肩膀展現國力,站上世界舞台的經典案例,他們的運動發展策略,值得參考。 運動,儼然成為21世紀國力發展的絕佳國策,但由於運動是個IP,如同文創產業般的「影響力產業」,不似一般製造業來得有形,且得以立竿見影、立即回收,因而成了政府在制定策略時,難解的糾結,更考驗執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