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鐘站e出口2023介紹!內含金鐘站e出口絕密資料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22, 2022

金鐘站e出口

故前地鐵公司為分流上述客源,於2003年與香港政府及太古集團於太古廣場三期地底興建人行地下道連接金鐘站現有通往太古廣場的人行地下道,而該人行地下道由金門建築承建,隧道長約280公尺,並設有自動行人道,於2007年2月26日啟用[41]。 在1998年東涌線啟用後,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線增至3條。 乘客可通過香港站經轉乘通道前往中環站轉乘港島線,在平日繁忙時間亦有助分流乘客,然而由於東涌線在離峰時間的班次疏落,故分流效用不太高。 金鐘站e出口2023 金鐘站是荃灣線及港島線唯一的同月台平行轉乘站,兩線月台均設於車站L2、L3層,港島線的乘客可以走到對面月台直接轉乘荃灣線之列車前往目的地,反之亦然。 由於荃灣線路軌位於夏慤道及海富中心地底,港島線路軌位於德立街地底,故由於地理環境所限,為方便港島線路軌在德立街往灣仔站方向伸延,故月台及L1層大廳由西至東則呈長度遞增現象的「八」字,而月台候車空間亦因而寬闊,並為金鐘站一大特色[4]。

金鐘站e出口

荃灣線月台地板顏色為灰白色;而港島線月台地板顏色則為深灰色,因此在同一層月台設有兩款不同的地板顏色亦是金鐘站的一大特色。 但是由於其月台地板開始呈現老化,因此港鐵決定將金鐘站的月台地板更換。 有關工程已在2014年11月11日展開,並已於2015年5月27日完工。 翻新後,月台的地板顏色由原先的灰白色和深灰色變為現時的統一全白色的顏色原料設計。 自2016年12月28日南港島線啟用後,金鐘站成為三線轉乘站,轉乘人流因而進一步增加,在平日繁忙時間乘客須等候兩班列車或以上才能上車的情況亦非罕見,並且月台亦經常出現擠迫情況。 金鐘站共設有8個出入口,主要連接金鐘各建築物及購物中心的地庫,乘客可直接經車站通道前往大廳,部分出入口鄰近主要街道、中區人行天橋系統及轉運站。

金鐘站e出口: 車站擴建及改善工程

另外,也有部分旅客與灣仔、銅鑼灣及東區居民在金鐘站外的巴士站乘搭新巴15線,或步行至山頂纜車花園道站前往太平山山頂,故金鐘站乃港島區重要的交通樞紐之一。 在2016年南港島綫通車及1994年城巴開辦171線前,更有不少旅客在金鐘站巴士總站乘搭城巴629線前往海洋公園。 以由其他市區綫[17]調動列車往港島綫為例,列車會在進入該站荃灣綫4號月台時通知乘客,同時於該月台西端的紅藍訊號燈上的白色「SCS訊號燈」將會亮起。 然後該列車會由該站荃灣綫的4號月台駛進該站的金鐘側綫進行調頭及調度。

金鐘站e出口

現金鐘道(前為皇后大道東一部分)以北在1878年起便用作海軍船塢(當時港人稱之為「鐸也」,即Dockyard音譯),而金鐘道以南一帶為威靈頓軍營、維多利亞軍營[10],兩邊均為軍事用地,故良久以來來往中區及灣仔的交通十分不便。 當時駕駛該列車的車長張振斌決定將列車駛往金鐘站,並以廣播通知乘客準備疏散。 金鐘站e出口2023 逃生期間,季詩傑與其他乘客試圖截住該名老翁但未成功,該名老翁於早上約9時15分逃離金鐘站,並於翌日中午約12時25分返回其住所[53]。 而於2014-2016年期間,港燈曾為金鐘變電站進行加裝及更換變壓器工程,以應付港島綫西延所增加的用電量,並將壽命屆滿的兩個舊變壓器換走[24]。

金鐘站e出口: 巴士站位數目

由於港島綫路軌響後期起,為咗方便響德立街地底起隧道去灣仔站方向,所以月台同埋大堂呈一個梯形。 金鐘站嘅車站大堂響L1層,為方便乘客出入,車站大堂嘅收費區位於大堂嘅中間,周圍俾行人通道同埋車站商店包圍,因此車站商店主要響大堂非收費區,而收費區入面只有多組扶手電梯同埋樓梯往返月台。 2019年12月29日,兩條由L5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啟用,乘客可從擴建部分直接抵達L2層的3、4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及荃灣綫往中環)。 2011年7月10日起,E1及E2出口封閉,以便擴建車站配合興建南港島綫(東段),港鐵建議乘客可用D出口前往E出口附近目的地[7]。 E1及E2出口現已拆卸回填作車站擴建工地之用,原址新建之E出口將於南港島綫通車時局部啟用,並續作沙田至中環綫工地,該綫通車後全面啟用[8]。 車站設一間客務中心,位於大堂北面入閘口旁,提供客務及票務等服務。

  • 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於1978年8月4日的土地拍賣中,以5億8500萬元投得內地段第8469號商業用地,刷新了當時的呎價紀錄。
  • 2019年12月29日,兩條由L5層往L2層的扶手電梯啟用,乘客可從擴建部分直接抵達L2層的3、4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及荃灣綫往中環)。
  • 東鐵綫過海段於2022年5月15日啟用後,金鐘站成為四綫匯聚的「超級轉車站」。
  • 在觀塘綫延伸至鰂魚涌站前,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的地鐵路綫則只有荃灣綫,金鐘站作為當時港島區唯一的轉車站,轉車人流極高。
  • 近年多個新港鐵車站都採用智能客務中心,不過有見金鐘站擴建部份的客務中心仍採用透明窗設計,內有座椅及櫃枱,料會有職員駐守,為乘客提供服務。
  • 而東鐵綫7號月台為前往羅湖/落馬洲站的上客月台;而8號月台則為落客月台,當東鐵綫列車抵達8號月台清客後便會駛往位於金鐘站以南的越位隧道,然後會以相反方向駛進車站7號月台接載乘客或返回何東樓車廠。
  • 有網民以「屍殺列車」形容該站的擠迫情況,而立法會議員林健鋒更曾形容如果有人帶麵包上車,下車時會變成麵粉,隨時20分鐘亦未能上車[33][34]。

而金鐘站F出口連接太古廣場的人行地下道,乘客可經F出口前往太古廣場,或前往灣仔太古廣場三期以及皇后大道東一帶[4]。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於2007年7月向立法會提交文件建議興建嘅沙中綫合併方案,原計劃中嘅九廣鐵路金鐘東站將會改做金鐘站,成為日後南北綫(已經改稱東鐵綫)嘅南端終點站,並與現有金鐘站發展成為綜合交通車站,為東鐵綫、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帶來更方便嘅轉乘安排。 [11] 到時乘客喺金鐘站一程車就可以去到沙田、大埔、上水等地區,預計可以舒緩荃灣綫過海段嘅壓力。

金鐘站e出口: 通車初期

為配合南港島線及沙中線工程,金鐘站曾進行車站擴建及多項改善工程。 而擴建部分的承建商則為基亞-聯歐沃-基利聯營(Kier-Laing O'Rourke-Kaden Joint Venture)[46]。 由於港鐵車站的付費區內範圍是不能進食,因此大部分販賣飲食的商店位於大廳非付費區[原創研究? 喺互聯網服務上,金鐘站大堂同月台都設有免費由電訊盈科提供嘅Wi-Fi熱點,乘客可以喺邊等車邊上網。

金鐘站e出口

而由金鐘站南港島綫月台前往L2層月台(3、4號月台)曾一度需要轉乘三次扶手電梯,其後港鐵於2019年12月29日啟用能由L5層直達L2層月台的扶手電梯,以減少乘客轉乘次數[49]。 為避開擠迫情況,有部分荃灣綫乘客會選擇在金鐘站4號月台(荃灣綫往中環)上車,當列車到達中環站後不下車,留在車上原車返回前往荃灣站沿途各站;亦有前往港島綫往柴灣站沿途各站的乘客在到達金鐘站時選擇不下車,繼續直接前往中環站轉車。 金鐘站e出口2023 自2002年將軍澳綫啟用後,觀塘綫乘客須在油塘站轉乘將軍澳綫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而將軍澳綫於非繁忙時間班次較觀塘綫疏落,車程較之前多花費最少4分鐘[27],這不便讓不少觀塘綫沿綫各站的乘客改回經旺角站及金鐘站往返港島區及九龍區,金鐘站人流亦因而回升。

金鐘站e出口: 車站佈置

1982年5月10號,荃灣綫通車,金鐘站被納入荃灣綫嘅一部分[8][10]。 當時此站專供東區和途經香港仔隧道的南區地鐵接駁巴士路線使用,經過多年改動,此站已經只餘少量接駁港鐵用途的路線,成為了港島其中一個重要交通交匯處。 由於在建設金鐘站時已經計劃該站成為港島綫的轉車站,所以初期的金鐘站已經設立一組兩層的側疊式月台[39],並預留一側上下層月台供承建商在1981年12月進行港島綫工程之用。 1982年5月10日荃灣綫通車,金鐘站也被納入荃灣綫的一部分[38][35]。

而當港島綫第二期(金鐘至上環段)於1986年啟用後,金鐘站繼續擔任其轉車站的角色,月台設置維持不變,而港島綫範圍的改建及裝修工程由前田建設工業株式會社負責。 南港島線(東段)工程於2011年5月動工,港鐵在原有車站以東的夏慤花園地底興建供南港島線使用的轉車大廳及月台,並以電扶梯連接原有的大廳及月台,而擴建部分會與東鐵線共用。 最終於2016年12月完成,新路線命名為南港島線,並於同月28日啟用。

金鐘站e出口: 金鐘變電站

2004年香港地鐵縱火案響2004年1月5號發生,係香港地鐵由1979年啟用以來第一宗列車縱火案。 此站對面的金鐘樂禮街總站原被城巴包括為車站的一部份,後於九十年代末擁有獨立命名。 金鐘站e出口 兩鐵合併後,此站的官方名稱改為「金鐘站(東)巴士總站」(Admiralty Station 金鐘站e出口2023 (East) 金鐘站e出口 Bus Terminus)[3]。 現時居民巴士都在德立街遠東金融中心、德立街海富中心大家樂外、金鐘(添馬街)總站或紅棉路力寶中心等地上落客。

金鐘站e出口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