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時營收2023懶人包!內含美時營收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son on July 12, 2021

美時營收

美時5月的營收佳績歸功於各市場布建的多元的產品組合策略奏效,亞太市場需求穩健,與去年同期相比,營收成長18%。 由於全球外銷市場對血癌用藥Lenalidomide的強勁需求,及戒毒癮藥buprenorphine/naloxone的銷量提升,亞太以外的全球外銷市場合併營收成長150%。 沈燁表示,抗血癌藥物 Lenalidomide 毛利較高,預期今年在美國上市後,將推升整體毛利率表現,在產品組合優化下,全年平均毛利率將持續超過 50%。

外銷市場業務由於血癌用藥Lenalidomide美國市場於本月進行補貨,使得整體營收較去年同期勁揚逾268%,帶動整體營收持續成長。 美時近期同樣公布2022營運表現,公司去年全年營收146.3億元,EPS 11.59元,表現皆較2021年有所成長,2022營運表現有效提升主要來自血癌藥Lenalimodide進軍美國市場影響,該項血癌藥毛利率高達90%,登陸美國市場後為美時大幅提升營收及獲利表現。 美時第二季合併營收為44.42億(新台幣,下同),與第一季營收相當,表現持續亮眼。 美時在第二季有13個品項於亞洲市場推出,包括在泰國推出的骨質疏鬆症生物相似藥Teriparatide。 另有20個品項於外銷市場上市,包含多發性骨髓瘤的二線治療藥物Pomalidomide及於紐西蘭推出的Vinorelbine軟膠囊。

美時營收: 電動車、充電樁需求成長 全球電源一哥台達電長線題材看旺

至於既有藥物進展,沈燁提到,血癌用藥 美時營收 Lenalidomide 預計本季會出貨,第四季尚無法確定會不會出貨,需視銷售端明年的規畫,不過血癌用藥到 2025 年前仍是公司主要發展重點。 美時營收2023 沈燁進一步說,由於原廠藥、品牌藥毛利率可以達到 80-90%,未來將透過四大方式提升新藥營收比重;中長期目標是讓既有學名藥與新藥營收占比各半,獲利模式更朝新藥廠靠攏。 美時最受關注的血癌用藥Lenalidomide,去年9月首次出貨,帶動單月營收以33.49億元創下歷史新高之後,2023年首次出貨時間落在第一季,而今年將依照通路商的訂單量分3至4次出貨。

首先是公司對併購的談判力相當強,每個收購案都能談得很漂亮,不只併購標的都帶營收與獲利,最重要的是經常買到便宜價格,也就是收購時常說的「廉價利益」。 因此,合約中這個條件的目的,是要綁住陳志明,他有責任協助達成安成藥未來幾年的業績目標,讓保瑞能夠確保收購成功。 安成藥目前在Dexilant上擁有為期180天銷售期,但並非自己生產,而且生產這個胃腸藥又需要特殊劑型,與4年前保瑞收購Impax旗下益邦取得的特殊膠囊劑型相當接近。 安成藥下櫃時市值約88億元,如今以60億元賣掉,價格看起來並不高,但問題是安成藥今年業績大幅跳升,明顯比過去幾年都好,在公司最好的時候賣掉,可以說是生意人的最高境界。 每股盈餘是反映公司過去的獲利情形,以股本10億的公司來看,其每股盈餘10元表示公司稅後盈餘10億,即所謂的賺了一個股本。

美時營收: 美國非農就業人數...

美時指出,3月營收佳績歸功於數個營運成長動能,包括癌症用藥Lenalidomide外銷美國與拉丁美洲的訂單帶動,以及美時於2022年購入的兩項品牌藥Cialis與Alimta銷售穩定成長;此外,減重產品Qsymia在韓國市場的需求穩健提升,均為業績成長的成果挹注新量能。 展望公司2023年發展,主要將集中於Lena美國銷售成長及能否成功打入日本市場、Renazorb在韓國取得獨家授權後的效應發酵及近期在越南推出的癌症用藥軟膠囊。 美時營收 美時營收2023 預估美時2023年營收170億元,EPS 17.73元,目前本益比為14.4倍,考量美時成長動能明確,認為公司本益比有望往18倍靠攏,建議偏多操作。 美時副總經理沈燁指出,今年度營收成長率能調高主因如下,1.戒毒癮藥市占率下降風險已大幅減少;2.亞洲市場表現優於預期;3.重大產品藥證取得皆符合預期,有的表現還優於預期,像是如血癌用藥Pomalidomide在Q2拿到加拿大藥證、Lenalidomide日本藥證在今日拿到。 美時副總沈燁表示,上調全年營收和毛利目標有三大原因,包括戒毒癮藥市占率下降風險大大降低、亞洲市場表現優於預期、重大產品藥證如期甚至優於預期取得藥證上市,如血癌用藥Pomalidomide第二季於加拿大取得藥證,Lenalidomide在15日取得日本藥證。 美時副總經理沈燁指出,今年上調營收目標的主要原因,包括戒毒癮藥市占率下降風險已大大降低、亞洲市場表現優於預期、重大產品藥證多如期取得等因素,如血癌用藥Pomalidomide第2季已於加拿大取得藥證,Lenalidomide日本藥證也在今天取得,預計下半年出貨,將挹注權利金及營收。

美時營收

相較於國內學名藥廠,美時專注於困難學名藥外銷市場之開拓,尤以高毒性藥物與高致敏藥物為主,並以美、中、日、歐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為發展重心,韓國子公司Alvogen Korea則專長研發新劑型新藥,公司策略有助於避開國內製藥業的殺戮戰場。 本季管銷費用較2021年增加15%,主要是台灣新收購的 Cialis® 和Evista品牌產品隨著銷售而開始認列之攤銷費用增加、業務擴張和通貨膨脹相關的薪水和福利成本增加,以及新冠疫情結束後促銷活動增加。 本次管銷費用還包括韓國個別品牌非經常性的資產減損支出,金額為新台幣3,400萬元。

美時營收: 《熱門族群》美時、聯合 營運漸入佳境

在美國戒毒藥、外銷癌症用藥授權金、東南亞業務營收成長,2020年營收107.29億元,YoY+11.63%,稅後淨利10.27億元,YoY+54.92%,其中來自業外的損失30,42.80萬,稅後EPS 4.22元創新高。 副總經理沈燁指出,Lenalidomide 預計今年 7 月送件申請美國 FDA 藥證,最快今年底取證,除美國市場外,後續也將與西歐銷售夥伴洽談授權事宜,擴大藥品銷售市場。 近來股市重挫,但生技醫藥股表現反而相對突出,其中保瑞與美時,股價都分別創下253.5元及152元的近期新高,似乎也在暗示,兩家百億元營收的公司,很可能是未來台灣生技業進攻全世界時,最重要的兩支攻擊箭頭,值得投資人拭目以待。

  • 疫情期間,時碩承接日本住友商社持有天陽航太36.72%股權而成為單一最大法人股東。
  • 以美時第一季區域別營收來看,亞太市場以及亞洲以外的全球外銷市場各佔一半的營收貢獻。
  • 輝達的財報關鍵數據顯示,上季營收為135.1億美元,季增88%,年增101%,創下紀錄新高。
  • 另外,該公司也與原廠協議,至 2025 年前每年會取得一定市場份額且逐年遞增,因此未來美時營收貢獻可望穩定成長。
  • 從今年上半年業績及全年預估來看,美時下半年將低於上半年,預估約75~78億元,不過,美時上調後的營收、毛利率預估,不包括Lenalidomide如果在第四季出貨的貢獻,還有近期商談的品牌併購案,法人認為,下半年、全年業績都還有機會更好。
  • 預估美時2023年營收165億元,EPS 15.6元,目前本益比約為17.3X,看好公司中長期發展,惟目前評價合理,投資建議區間操作。

國內生技業併購大戶保瑞藥業公司,繼5月宣布以15億元收購伊甸生醫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業務在台資產後,上周又宣布斥資60億元收購安成國際藥業(以下簡稱安成藥)。 保瑞原本就是台灣最大的小分子CDMO藥廠,如今加速收購動作,展現挑戰全球CDMO市場的企圖心。 累計今年1-10月營收已破百億元,達107.14億元,創同期新高,年成長24.3%。

美時營收: 美時法說會(1795)2022年度 銷售

美時(1795)(1795)昨(15)日召開法說會,由於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及第2季財報都超預期,副總經理沈燁表示,將上調今年全年營收成長率由7%至10%調高至13%至15%,美時全年毛利率預估也將從50%成調高至55%。 特殊學名藥廠美時 (1795-TW) 副董事長林羣表示,抗血癌用藥已在中、東歐地區開始銷售,預計 2023 年在美國上市,由於該藥在美國競爭對手少,且藥價逐年成長,法人看好,美時 2023 年起獲利將有機會翻倍成長。 對於此次再造南投廠,美時表示,除了首個血癌藥品已經在台灣、韓國、歐洲取證、上市銷售,另有多個口服癌症藥品,也正等待取證,為了準備未來的倉儲與生產動能,希望提升較佳的製藥設備以維持競爭力。

美時營收

美時從過去專注於困難學名藥的在地研發生產銷售藥廠,已成功轉型為囊括品牌藥、新成分新藥(NCE)、505(b)2、生物相似藥、及困難學名藥等多元產品組合的複合式國際製藥廠,近期取得了重要的里程碑。 據悉,美時口服血癌藥品Lenalidomide,是Celgene血癌藥Revlimid的學名藥,適應症包括多發性骨髓瘤等血液科惡性疾病,目前歐洲市場尚無競爭者。 至於美時早年的大成長,也是因為艾威群集團進行跨國併購才打下基礎,但如今則是以發展自己的產品線為主,在南投設有200多人研發團隊,強項是挑選出利基、困難且有獲利空間的藥。 投入研發雖然燒錢,但有全球業績支撐,是讓美時可以進入良性循環與大發展的主因。 保瑞接連出手併購重要企業,預計明年就有機會躋身百億營收藥廠,在台灣生技公司中,製藥廠能夠做到百億元規模的,目前僅有美時一家,美時去年營收126億元,排在後面則是老牌的中化及永信,營收分別是79.8億元及78億元。 美時受惠血癌用藥 Lenalidomide 打入美國市場,加上亞太市場業績加溫,第三季營收衝上 20.8 億元,季增 534%,年增 497%,每股純益 7.97 元;前三季純益 28.5 億元,年增 147.8%,每股賺 10.96 元,單季、累計獲利雙創新高。

美時營收: Nvidia 財報/受惠 AI 需求太強 估本季營收暴增170% 盤後飆8%

公司擁有亞洲公認的一流研發和製造平台,並在包括美國、歐洲、日本、中國和巴西在內的幾乎所有全球市場建立了合作夥伴關係。 美時在亞洲和美國進行超過100多個戰略選擇的製藥項目,其中包括250多種商業化產品。 公司通過內部研發投資和合作授權,投資高門檻的腫瘤用藥、複雜學名藥以及505(b)2和NCE組成的多元化最佳產品組合,並透過戰略合作夥伴的支持下加強生物相似藥產品,以加强其產品組合競爭力。 美時有亞洲地區最頂尖的研發中心與生產設備,也是台灣唯一同時獲得美國FDA、歐盟EMA、日本PMDA、中國FDA、及巴西ANVISA認證的藥廠。 在整個亞洲市場中,台灣市場是成長的主要貢獻來源,其最近收購針對性功能障礙及良性攝護腺增生症之品牌產品 Cialis不僅對營收有直接貢獻、並帶動藥局通路業務,此外,骨鬆品牌組合亦持續表現出色,使得台灣市場業務與 2021年第3季相比成長超過 80%。

沈燁表示,該藥去(2022)在美國銷售額2.71億美金(約84.8億元新台幣),估計全球銷售額約4億美金(約125億元新台幣),因上市國家不多(11國家),美國占大宗,台灣是新上市國家之一。 本季 Lenalidomide在拉丁美洲市場取得最大潛力國家巴西之核准,並且在日本市場部分,與合作夥伴富士製藥共同開發的高價值血癌相關學名用藥,成功通過樞紐性實驗,如期在8月提交藥證申請。 法人補充,大立光在2023年第2季度受到景氣不佳的負面影響,但仍然獲利表現優於市場預期,獲利增長達30%。 巴特列結合他在數位行銷的工作,投資銀行家溫尼克的財務專長,范圖拉曾經創辦運動服飾品牌的經驗,透過投放臉書廣告等網路行銷,公司經營第一個月就創造了2.6萬美元(約新台幣83萬元)的高營收。 AI伺服器業務將帶動2024年公司伺服器營收成長,使伺服器營收佔營收比重提升至3%-4%。 更關鍵的是,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表示,全新的運算時代已經展開,全球企業正從通用型AI運算過渡到加速運算和生成式AI。

美時營收: 金融業法說 獲利受矚目

美時表示,旗下戒毒癮藥Buprenorphine/Naloxone舌下含片在美大賣,今年營收將順利突破百億元,或許很快就向200億元靠攏,但旗下仍有其他重磅藥物要生產、銷售,因此南投藥廠須再度升級。 安成藥在上櫃時,年營收大約8、9億元,下櫃後業績成長並不明顯,前兩年營收大約在10幾億元左右,但今年突然爆發,而且第一季就衝到22億元,這是歷來從沒有過的好紀錄,主要原因是與武田製藥(Takeda)的專利訴訟和解後,取得武田Dexilant(得喜胃通緩釋膠囊)的上市銷售權。 美時旗下另一個血癌用藥Pomalidomide亦有17個潛在市場機會,其中包含本季取得之台灣藥證,代表美時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癌症用藥領先地位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預估美時2023年營收165億元,EPS 美時營收2023 15.6元,目前本益比約為17.3X,看好公司中長期發展,惟目前評價合理,投資建議區間操作。 【記者謝柏宏/台北報導】藥華藥(6446)(6446)昨(10)日發布第2季財報合併營收12.6億元,季增42%、年增29%;單季每股淨損0.62元,較前一季每股淨損2.44元大幅收歛,今年全年有望開始賺錢。 競爭對手方面,公司著重於監視中新藥之開發,市場有七年獨占期,因此大部份的產品均為市場先驅品牌如Mesyrel、Befon、Apano、Nimed、Bensau、lchderm等市場獨占率高,競爭之廠家並不多。 若以商業模式作類比,與美時同採Turnkey模式之主要國際競爭者則有印度藥廠Natco Pharma、荷蘭藥廠Synthon、希臘藥廠Phamrathen與PharOS等。 美時表示,之所以用「處方箋數量認列」,是基於穩健保守原則,以免營收波動太大,因此預估今年單月營收至少都是以10億元為基礎平穩爬升,換依此預估,美時今年營收將有望站上120億元,甚至更好。 不過,也因為收購案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因此保瑞與安成藥的合約中也保留一點迴旋空間。

美時營收: 美時 取得心血管藥授權

三、重大產品的藥證多如期取得甚至優於預期,如血癌用藥Pomalidomide第二季已於加拿大取得藥證,Lenalidomide日本藥證也在今日公布正式取得,預計下半年出貨,將挹注權利金及營收。 沈燁指出,不考慮其他減損,今年營業費用預估維持每季10億元,利息每季支出約1.3億元,但投資艾威群有可觀利息收入可以抵消。 有信心2023年交出一份和過往幾年一樣,雙位數成長的成績單,更重要是,達成可持續的獲利成長。 從今年上半年業績及全年預估來看,美時下半年將低於上半年,預估約75~78億元,不過,美時上調後的營收、毛利率預估,不包括Lenalidomide如果在第四季出貨的貢獻,還有近期商談的品牌併購案,法人認為,下半年、全年業績都還有機會更好。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美時製藥(1795)今(11)日宣布,用於治療轉移性小細胞肺癌用藥Zepzelca,獲得衛福部食藥署加速核准,此為美時第一個獲得批准的新成分新藥(NCE)腫瘤治療藥物。

美時營收

此外,美時於東南亞的戰略布局有新進展,6月底越南藥品管理局批准了血癌用藥Lenalidomide之5mg、10mg及25mg等三種劑量的藥證核可,豐沛了癌症用藥於在地市場的產品線。 受到戒毒癮藥降價及第二季獲利不如預期影響,美時在8月中股價出現一波急跌,一度跌破百元大關,今日在庫藏股利多加持下,盤中股價大反攻,一度大漲7%。 血癌藥Lenalidomide已在41個國家上市,較前一季新增2個國家,且為菲律賓第一家取得Lenalidomide藥證之廠商,目前已核准之國家為59個,後續尚有26張藥證審查中以及9張藥證送件準備中。 輝達上季營收135.1億美元,較去年同季67億美元提高一倍,季增88%,同時也比分析師預期的112.2億美元高;上季營收中,受惠於雲端與科技大廠採購AI晶片,推升資料中心業務營收達103.2億美元,年增171%。 輝達(Nvidia)財報及財測雙報喜,預估本季營收160億美元,年增170%,同時宣布實施250億美元庫藏股計畫;美系外資最新報告認為AI半導體供應鏈有機會持續受惠,點名看好台積電(2330)、京元電(2449)、世芯-KY(3661)、信驊(5274)等4檔台股。

美時營收: 外銷市場加速,美時上半年營收創高:

而成長強勁的東南亞市場,主要動能來自新增的帕金森藥,從芬蘭藥廠引進,今年市場反饋不錯。 美時營收2023 雖然疫情重燃,台灣第二季和第一季比業績下滑,但現在已降為2級,引進的骨質酥鬆藥品預計9月到10月推出,已經在積極備戰,大馬、菲律賓等其他市場也都有佈局,雖然不會立竿見影,但整體來看,下半年成長仍可望比預期好。 法人表示,美時血癌用藥9月首次出貨後,帶動單月營收以33.4億元改寫歷史新高,未來出貨時間落在2023年第一季,預期將依通路商訂單量分3至4次出貨,另外與原廠協議中,該公司至2025年前,每年會取得一定市場份額且逐年遞增,因此,營收貢獻也將穩定成長。 【時報-台北電】美時(1795)15日法說,除了營收成長率由7%~10%調高至13%~15%,全年毛利率預估也從5成調高至55%,血癌藥Lenalidomide日本藥證也正式取得,預計下半年出貨貢獻營收及權利金。 美時(1795)15日法說,除了營收成長率由7%~10%調高至13%~15%,全年毛利率預估也從5成調高至55%,血癌藥Lenalidomide日本藥證也正式取得,預計下半年出貨貢獻營收及權利金。

  • 網通設備大廠啟碁(6285)累計前七個月營收來到613億元,較去年成長28%,由於今年三大產品線,包括網通設備、車用產品及家庭聯網全面成長,加上美國擴大網路基建,而美國市場占該公司營運比重逾6成以上,可望直接受惠,今年全年營收可望首度挑戰突破千億元大關。
  • 美時(1795)(1795)昨(15)日召開法說會,由於該公司今年上半年及第2季財報都超預期,副總經理沈燁表示,將上調今年全年營收成長率由7%至10%調高至13%至15%,美時全年毛利率預估也將從50%成調高至55%。
  • 副總經理沈燁今 (11) 日表示,產品發展策略是要進一步把困難學名藥廠,轉型成加入新藥元素的特殊藥廠,並透過四大方式執行。
  • 其中,第四季營收成長13%達32億元,亞洲增加14%,全球外銷成長13%;血癌藥回到先前水準,毛利率下降,在營業費用增加14%,主要是收購品牌藥有較多攤銷,員工額外績效獎金,韓國品牌非經常性的資產減損、費用,以及拉美行銷支出等,加上稅率偏高,EPS降至0.64元。

以146.3億元優異成績結束2022年的美時,去年度的區域市場成長力中,亞洲年增6%,主要得益於台灣國內業務的快速擴張;而亞洲以外的出口業務增加了28%,則是來自血癌用藥Lenalidomide在全球多個市場上市的成果,其中更以在美國上市帶動業績的強勁成長最受關注。 除了持續擴張血癌藥市場外,美時2023年也視亞洲地區為重要的發展目標,公司積極瞄準東南亞市場,在菲律賓及越南成立業務團隊,2023年美時在越南推出癌症用藥Vinorelbine軟膠囊,該藥品成功於越南上市將為美時打入當地市場建立基礎,公司未來預計會在越南推出更多的癌症用藥產品。 Lena美國市場營收貢獻持續放大,高毛利血癌藥Lena將持續扮演公司成長要角,若日本藥證能順利取得,高達3億美元的市場商機將繼續抬升Lena中長期營運表現。 美時表示,近年已成功轉型為一家多元複合式藥廠,在原有困難學名藥的研發生產銷售的產品組合中,增加了品牌產品、505(b)2、NCE和生物相近藥產品。 這一戰略轉變加速了公司的全球業務擴張,在台灣建立了強大的影響力,同時放眼全球並不斷創造營運綜效。 美時(1795)受惠亞洲市場的業務持續擴大,自結6月合併營收以11.03億元,成長6%,是連續8個月營收破10億大關紀錄,累計上半年累計上半年營收89.65億元,年成長近5成,法人預期在業績穩定成長中,該公司前七月營收有機衝破百億大關。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