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為止,政府企業架構成效相當不錯,在業務流程梳理方面,運用業務流程模型及符號方法,實現政府數位服務,包括了巿民申辦業務服務的網站使用者介面與使用者體驗改善,以及服務設計思維,目前已完成對各局處培訓計畫及課程設計。 臺北市政府底下共有152個局處單位,大大小小682個資訊系統,並有6萬多名的員工,分散在各機關部門的資訊人員高達905人,在城市的治理規模或是政務系統的龐雜度,在國內城市中都算是名列前茅。 不論是創新或文化的改變都是持續、緩慢的演化過程,如何透過治理及管理讓轉型的過程朝向最佳化發展相當重要,甚至在轉移的過程中持續獲得優化,是企業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最大挑戰。 此外,亦以ArchiMate 架構塑模語言,針對請購核銷系統,配合承包廠商說明,以反向工程方式,補建構其軟體系統架構,以為系統開發組相關承辦人保留及盤點廠商對系統的開發思維邏輯。
呂新科表示將以藍圖規劃、架構工法的方式有序演進,推動臺北市政府數位化轉型,改變過去市府資訊專案各自發展的疊床架屋的、雜亂無章狀況。 城市數位轉型必定是複合生態系的進化過程,呂新科強調,不同面向有不同焦點,包含數位孿生(Digital Twins)、智慧城市,及資料驅動的城市治理。 因而,必須統合在企業架構框架(Enterprise Architecture)下讓所有面向能有序的堆疊及連結為一體,建立系統化的發展策略,此項作為對需歷經長期演化的數位轉型將成為成敗關鍵。 呂新科是臺大資管博士,也曾於大學教職多年,在擔任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四年的期間,也同時兼任台北市政府副資安長以及臺北大數據中心執行長等職。 他在資訊局長任內也推動臺北市的數位轉型工程,不僅取得IMD SCI全球智慧城市排名第四的佳績,他個人也獲得2022年IDC年度資訊長的肯定。
呂新科: 數位長專注數位加值生態系與數位加值應用
因應現今資訊社會產生的各樣需求,台北市政府特別成立台北大資料中心,以全市的視野、跨域整合重要資訊輔助市政議題分析,從數據中探索政策洞見,達成循證決策的目標,藉以提升市政運作效能,帶來更多便民的服務。 而台北大資料中心的目標,即是為台北市政府提供即時、多面向且精準的資訊,改善過往局處間資料分散的狀況,跨域整合深化與各智能運管中心的鏈結,形成聯合運營的新架構,並以視覺化儀表板同步呈現資料的多維度視野,進一步串接匯整來自各局處的開放資料。 臺北市資訊局長呂新科在今年1月11日加入市府團隊,擔任臺北市政府機關的資訊舵手,今天首次公開和媒體茶敘,揭露他如何帶動臺北市政府數位轉型的發展策略,他表示,未來將以藍圖式的規劃,將架構性工法帶進專案發展,協助將北市打造為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 在台北通部分,目前已於台北市政府各機關線上線下服務,線上包含單一陳情、臺北e大等,線下則整合各機關之卡證服務,如敬老卡、愛心卡等,加上還整合市政府的智慧支付平台,提供更為貼近民眾生活之服務。 至於5G建設與應用方面,未來則加強與產業界之連結,共同制定智慧杆統一標準,並開放5G試驗場域,與各大電信業者合作展開試辦計畫,逐步實踐透過5G通訊技術創造高可靠度、高客製化的網路環境,並提供在地性智慧城市服務之目標。
而共通平臺則是打造共通的核心引擎,讓不同單位能依照自己的業務進行客製化,例如今年8月,市府的KM知識管理系統將從共同系統改為共通平臺,讓各單位可以客製化他們的知識類別、元件等等。 「資訊系統的改造應朝向有秩序的演化過程,如同都市更新一樣,進行資訊系統的整體規劃,透過這個方式進行板塊的重整,達到資訊系統的景觀逐步演化,這種有秩序的轉型,能夠平衡現在及未來的風險,也是對市民最大的責任感」,呂新科表示。 「以解決問題為目的所建立的系統,容易落入各自區塊為主的發展方式,加上資訊系統大量委外建置,造成很多解決方案和資訊系統並存、重疊,導致很多獨立的資訊系統,長期累積下,系統間整合困難,維護成本也愈來愈高」。 呂新科為臺灣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博士,曾任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教育長、文化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所長、臺灣大專校院推廣教育協會理事長、電腦教育協會理事等,教育界工作經歷逾20年,今年1月接下李維斌的棒子,成為臺北市新任資訊局長。 上任後他首次公開和媒體座談,對於外界好奇他加入市府團隊和以往的工作有什麼不同,他打趣的說,就像參加自由行和旅行團的差別,以往有比較高的自主性,現在則和市長每天早上7點半都有晨間會議。
呂新科: 資訊長招募:約聘方式的興起
南山人壽表示,未來數位長上任後的工作目標就是要:推動南山數位轉型計畫,並且透過數據分析和數位應用優化營運體系,達到數據與數位賦能,也為經營團隊挹注前瞻趨勢洞察與策略發展。 呂新科表示,政府企業架構已展現預期效益,未來發展方向,在業務流程梳理部分,持續配合台北巿政府政府精實管理 (GLM) 計畫, 推動實現政府數位服務 (GDS),將於一年內協助各局處完成巿民申辦業務流程梳理及改善。 呂新科 台北通建立市政服務的生態系,並透過完善的使用者體驗設計讓服務流程簡單順暢,在未來市政府因應數位轉型提供良好的基礎。 源自於美國MiT,近幾年席捲全球的生活實驗室(Living Lab)概念,成為許多城市打造開放創新之實驗室的範例,無論是芬蘭的赫爾辛基、丹麥哥本哈根、荷蘭阿姆斯特丹或西班牙巴塞隆納等城市皆循此模式。 為此,2016年臺北市政府即成立「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Taipei Smart City PMO, TPMO),擔任公私部門溝通和媒合平台的角色,採取由下而上(Bottom-up)模式,引入民間業者的創意與資源,在臺北市生活實驗室中,進行公私協力的解決方案概念驗證(PoC)實驗計畫。 經歷:1996年擔任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資訊處長,2004年成為推廣教育部執行長,並於2012年兼任資管所在職專班所長,2013年成立亞洲企業架構與系統動態學研究中心,推廣企業架構理論與實務,2017年4月擔任教育長,2019年1月11日接任臺北市資訊局長。
由於現今使用Line作為線上通訊已成常態,但難保不會有資安或資料外洩之疑慮,若能在市府建置一套線上通訊系統,可有效防範資安風險及人員控管之問題。 目前公務雲系統已在2020年完成需求訪談、工作盤點等,預計2021年下半年上線服務,屆時線上通訊功能也會加入於其中,期能改善市府同仁操作上的不便,並逐步提升行政作業整體效能。 呂新科指出,推出公務雲的概念,是因過去市府系統未有整合性的規劃,以致於員工在操作個別系統時,需要切換不同帳號密碼登入。 因此,建置公務雲是希望加強市府系統入口的整合,透過單一帳密登入任一內部平台,對資訊局而言可強化系統管理,對整體市府同仁而言則是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呂新科: BMC 提供營運管理工具助企業實踐 ServiceOps
臺北市政府希望透過智慧城市推動小組專業化、制度化之運作,由上而下(Top-down)政策推動力道與由下而上(Bottom-up)民間協力資源有效匯流,使智慧城市各領域推動政策專案經過市府內外部專家淬鍊,並經由智慧城市委員會檢視後得以決策落實。 再透過智慧城市推動小組與「臺北市大數據中心中樞整合計畫」之扣合,觀察城市體徵、發展動態、提出關鍵議題,促成產學研進入市府施政範疇與公共服務領域,透過由上而下、由下而上機制與智能營運中心的相互串聯,融合各方創意、想法與資源,讓臺北市成為一個「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發展為一長期治理藍圖,在城市生活實驗室中推動解決方案場域實證概念驗證計畫,可能由於技術、服務模式或市場反應等因素,以致部分實驗結果不盡理想,因此治理藍圖需汲取過往失敗經驗而與時俱進。 近幾年,臺北市以「政府即是智慧城市的平臺,城市即為生活實驗室」概念,透過「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引入民間業者的創意與資源,將智慧科技應用方案,落實為實際可以解決城市問題的智慧城市方案,使臺北市成為宜居永續的智慧城市。
然而,只是資訊專案的治理導入企業架構工法還不夠,臺北市政府底下152個局處機關,除了資訊局現有101名員工,分散在各個局處單位的資訊人員高達800多人,組織、資訊人員都造成管理上的難題。 為了讓各局處提出的資訊專案有共同的規範,資訊局也建立共同規範及作業流程,由各單位提出資訊系統說明文件,描述業務流程、應用、資料、技術架構及資安,例如資料流程圖的說明文件格式。 呂新科 另外,完成資通訊計畫審查系統的業務流程梳理,律定軟體系統開發專案相關的企業架構框架、八大類視圖迷你集,讓申辦單位或承案廠商遵循使用。 至於資訊系統盤點部分,則以架構開發方法,實現新公文系統、請購核銷系統、巿民服務大平台資訊系統盤點, 完成相關的八大類視圖,以為相關人員精進系統及改版使用。 他引用美國資訊管理學域2016核心職能的e化架構工法「企業架構」(Enterprise Architecture),這套e化架構工法,要求資訊專案管理要考量到資訊基礎建設、資料/資訊與內容管理、資訊系統管理與運作、系統開發與部署,還有業務持續性與資訊確保,以及倫理、影響與永續六個構面。 呂新科過去在教育界工作長達23年,曾擔任過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資訊長、教育長、文化大學資管所在職專班所長,專長領域為資訊管理,大力推動以架構規劃組織的資訊化發展。
呂新科: 呂新科
「資訊系統的發展如同市鎮一樣,如果缺乏總體的基礎架構規劃,每個建築物都依各自需要建設,市貌及城市的核心機能就會越來越混亂。」今年1月接下臺北市資訊局長的呂新科這麼說。 他以城市發展的過程為例,每個階段都有需要解決的問題,若是根據個別的都市區塊的需求去發展,最後容易變成疊床架屋、沒有規劃的老舊社區,難以梳理且缺乏結構化。 他希望未來市府的資訊系統發展,能夠如同都市更新發展,依據整體的藍圖規劃,根據不同階段的個別需求去慢慢發展、堆疊起來,既能符合結構化,又滿足個別的發展需求。
共同系統就像是從N到1,將原本各單位使用的多套核心系統整合為1套,成為各單位共用的共同系統,而共通平臺則是從1到N,打造一個共通引擎,可依需要客製化為多個系統。 「資訊系統持續演化的過程,需要建立起一套方法,否則就會導致失控,首先,對業務的最小公約數採用共同、共通解決,其餘的則以分權賦能的精神,建立共同的管理規範」呂新科說。 以臺北市的資訊系統發展為例,自動化系統、委外開發的應用、老舊的應用系統、電子市集系統等等,都有各自的檔案下載系統,重覆的系統建置,導致預算重覆投資,並且缺乏統合的技術標準。 但是,資訊系統由各機關單位接手,長久累積下來,資訊系統缺乏一致性的架構管理,慢慢演變成疊床架屋、重覆投資開發的狀況,甚至發生系統間整合不易、相互衝突的問題。 很早之前,臺北市政府便體認到透過資訊化提高行政效率的必要性,早在1976年臺北市政府就籌畫建置電腦中心,1979年正式在北市主計處底下成立臺北市政府電子處理資料中心,後來改稱臺北市政府資訊中心,2007年升格為資訊處,又在2012年改制為資訊局,從二級的機關提高到一級,顯示臺北市對資訊專責機關的重視。 臺北市身為首善之都,擁有約270萬人口,在城市機能的各方面發展上,幾乎都比國內其他縣市發展來得早,然而,發展較早的臺北市,不僅面臨了都市更新發展的迫切需求,政府資訊基礎建設也不例外。
呂新科: 管理好碳帳來進行產品碳足跡 未來一系列挑戰就此開始
至於台北大數據中心,則要建立與各局處資料傳輸的格式和準則,透過Taipei Cross(TX)進行資料交換,並以府級視野規劃綜合性的跨域資料情境,透過即時資料視覺化儀表板呈現,以掌握城市各方向的發展情形。 呂新科強調台北市這一波的數位轉型中,柯市長最重視數位基礎建設,這是他2019參訪愛沙尼亞後,發現身份識別(Identification)是政府E化最核心的基礎,要求全力推動台北通做為基礎建設。 台北通以「認識市民」(Know 呂新科2023 Your Citizen, KYC)為核心,建立臺北市政府市政服務的數位身分,未來市府所有網站都將以「台北通」會員登入,民眾使用市政府提供的服務將不需要再重複註冊,猶如一把數位鑰匙。
除了強化臺北市的資訊治理,臺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推動智慧城市的策略,除了政府由上而下的推動之外,也開放民間企業向市府提出企劃案,由下而上,市府評估後,投入資源以城市作為測試場域,成為各種創新應用的概念驗證專案,資訊局正是這項策略背後的重要推手之一。 因此,呂新科上任後希望導入政府企業架構,以架構規劃引導的方式,使各單位的資訊專案能夠符合市府的整體策略發展方向,確保系統的整合和無縫的資訊流,減少資訊系統的重覆投資開發。 南山人壽近年以「服務賦能」、「數位賦能」作為公司轉型發展核心,未來呂新科上任後,不僅要發揮所長,並透過宏觀視野為該公司提升數位轉型的核心能力,也要整合各項保險科技的應用與導入,為該公司的保戶提供更智慧化、更人性化的數位服務體驗,真正落實南山人壽數位發展藍圖並塑造數位轉型文化。 在資料治理方面,臺北市政府更全力提升開放資料品質,不僅要求機關定時參考其他政府機關資料開放情形,並進行檢討之外,亦針對民眾要求之建議開放資料評估開放可行性,藉以豐富本府開放資料項目。
呂新科: 相關文章
新冠疫情席捲全球,反而驅動企業推動數位轉型的速度,而臺北市政府也公布後疫情時代產業的數位轉型政策白皮書。 其中,由資訊局主政之執行策略,包括台北通卡政整合、市政訊息整合、優惠券結合、5G智慧桿基礎建設、開放5G試驗場域、打造城市創新實驗室、推動開放資料、大數據應用服務及Taipei Free熱點焦點覆蓋、公共費用線上支付、打造服務型智慧政府、里辦數位基礎建設、實聯(名)制系統管理。 呂新科指出讓個別專案的發展按藍圖規劃,由架構導引的發展模式,解決過去單一專案累積的系統開發,所造成的冗餘、整合的問題或重覆預算投資等問題,形成有序演進的系統發展方式。 這種以藍圖、有架構方式帶動的發展,和美國政府數位化轉型參考的聯邦企業架構(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概念相似,美國的白宮管理預算辦公室也要求,IT專案需列出的資訊,不只是預算及執行時間,還必需說明專案的應用架構,以及和既有系統的對應關係。
至於公務雲部分,也建立智慧化公務入口網站-公務雲(台北嗡嗡嗡,Taipei On),透過單一帳號登入,以提供正確、簡便、快速公務資訊,促進公務訊息交換,再藉由整合待辦事項、行事曆、線上即時通訊等功能及各項辦公應用系統,以提升市府整體行政效能。 呂新科說,這些年來PoC專案高達200多個,近半的完成率,但對城市運行實質影響的落地率,整體而言仍有改善的空間。 為強化概念驗證計畫落地可能性,TPMO自109年起秉持「政府出題、產業解題」原則,以「智慧城市1+7領域」徵案,由各局處提出需求,透過「臺北市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尋找創新解決方案,媒合局處需求與創新進行實證。 各領域智慧城市推動小組再就實證成果進行評估檢視,內外部專家依政策可行性、技術合適性、法規適應性及社會影響性等共同討論,最終於府層級決策會議研議是否可擴大形成政策,強化整體效益。
呂新科: 臺北生活實驗室 力推PoC
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說,這項計畫透過臺北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協助,以公私協力模式,促進5G智慧城市發展,並聚焦包括政府、醫療、教育、建築、經濟、環境、交通、安防等八大領域,邀集新創業者加入臺北市政府,共同開拓更多5G落地場景,並找到智慧城市解決方案。 所有計畫都會在通過「概念驗證」(Proof of Concept, PoC)之後,進行小規模示範,最後擴大試點。 首波聯合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衛生局,串聯起亞太電信、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於醫療領域之跨域合作應用,就是這樣一個機制的展現。 從事大學教職20年多年的呂新科,2019年正式擔任臺北市資訊局局長,上任後在既有基礎上導入「政府企業架構」框架,運用架構工法推動智慧城市治理與轉型,以循序漸進及堆疊演化方式實現「智慧臺北(Smart Taipei)、城市共享(One City) 」的新里程碑。
這幾年則扮演臺北市重要資訊基礎建設、智慧城市的推手,催生公共Wi-Fi服務、提升公民參與的i-Voting或是智慧支付平臺pay.taipei等。 台北市政府資訊局局長呂新科指出,台北市政府是以科技驅動、資料驅動等主軸,作為城市治理的策略,所以除以設立智慧城市委員會及智慧城市專案辦公室等,扮演推動科技驅動外,也將同步扮演關鍵的推動者,從規範及應用等兩個層面加入資料驅動。 在藉由資料治理委員會與大資料中心的機制,完善市府的資料治理架構,以期達到數位便民的目標和兼顧保護個資的權益邁向,而大資料中心的啟用是以資料驅動城市治理的新起點。
呂新科: 資訊長如何克服在小城市帶領 IT 部門的挑戰
臺北市柯p小內閣最新一波名單出爐,新任資訊局局長一職由文化大學進修推廣部前教育長、文大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所長呂新科接任,即將卸任的資訊局長李維斌動向備受關注,下一步目前仍保密中。 「我們希望不只是定下共同規範,透過管理手段強化治理,也能讓其他局處的資訊人員能夠瞭解到新的架構工法、資訊治理策略所帶來的效益」,呂新科表示。 為了推動新的資訊治理方法,資訊局召開資訊聯席會議,邀請各局處的資訊主管,向他們說明以藍圖為本的企業架構工法的好處,以及資訊專案的共同規範及格式。 目前臺北市政府推動了資訊治理一條鞭,包含「統合治理」、「教育訓練」、「溝通協作」、「人才流用」、「績效評核」五個主要部份。
「這套架構方法論,能以總體視野,配合階段性的循序漸進,達到有效的資源分配,減少重複,獲得較好的系統統合效果」呂新科說。
呂新科: 中華電信:供應鏈安全受重視 相關法規出籠
類似的概念也被運用於臺北市的智慧城市發展目標上,呂新科指出,市府將扮演平臺的角色,建立起框架,讓不同的業者依循框架在城市場域中進行POC驗證,經過驗證測試,促成城市的智慧發展。 ● 2017 年 5 月:全國首創「智慧城市產業場域實驗試辦計畫」,強化產官學合作,讓臺北市成為智慧城市提案實驗場域。 呂新科指出,通過概念驗證專案,可以評估應用的可行性,是否可以大規模商用化,若概念驗證成功,市府再作小規模部署,最後再作大規模的落地實行,這個方式可以避免風險,又能保持創新的發展步調。 呂新科 成立60年、全臺保戶超過650萬戶的南山人壽,今(2月20日)日對外發佈新聞稿表示,前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於2月16日經過南山人壽董事會同意任命,今日正式就任南山人壽數位長(CDO)一職。 前臺北市資訊局局長呂新科於2月16日獲得南山人壽董事會同意後,於2月20日正式就任南山人壽數位長一職,將專注南山人壽的數位轉型任務。
- 其中,由資訊局主政之執行策略,包括台北通卡政整合、市政訊息整合、優惠券結合、5G智慧桿基礎建設、開放5G試驗場域、打造城市創新實驗室、推動開放資料、大數據應用服務及Taipei Free熱點焦點覆蓋、公共費用線上支付、打造服務型智慧政府、里辦數位基礎建設、實聯(名)制系統管理。
- 透過這套e化架構工法,結合臺北市政府的策略地圖,包含營造永續環境、健全都市發展、發展多元文化、強化社會支持等八項策略目標,讓各機關的資訊專案都能符合市府整體策略方向。
- 他點出過去各自發展的資訊專案,堆疊出的獨立系統及專案,按照單一的需求最佳化發展,這樣堆疊的系統,不論在前端、應用端、資料庫或網路基礎端都是單一目的的結合,造成以後整合上的困難,也是數位轉型上會遇到的挑戰。
- 因此,建置公務雲是希望加強市府系統入口的整合,透過單一帳密登入任一內部平台,對資訊局而言可強化系統管理,對整體市府同仁而言則是提高使用上的便利性。
- 臺北市政府希望透過智慧城市推動小組專業化、制度化之運作,由上而下(Top-down)政策推動力道與由下而上(Bottom-up)民間協力資源有效匯流,使智慧城市各領域推動政策專案經過市府內外部專家淬鍊,並經由智慧城市委員會檢視後得以決策落實。
為了讓企業架構工法適合臺北市政府各級機關單位,呂新科借鏡了美國聯邦政府的FEA(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聯邦企業架構,FEA將資訊架構的治理層級化,最上層是聯邦資訊架構,中間是州級政府資訊架構,下面則是城鎮資訊架構。 美國白宮的管理與預算辦公室(OMB)也導入FEA,要求在IT預算審理,不只有預算審核及IT業務,還要有企業架構、IT元件說明,供OMB進行全盤性的審核。 他點出過去各自發展的資訊專案,堆疊出的獨立系統及專案,按照單一的需求最佳化發展,這樣堆疊的系統,不論在前端、應用端、資料庫或網路基礎端都是單一目的的結合,造成以後整合上的困難,也是數位轉型上會遇到的挑戰。 以整合性的架構,將框架定義好後,讓業務架構、資料架構、應用架構、技術架構整合為總體的架構,建立起以藍圖驅動的開發模式。
呂新科: 數位轉型白皮書 提升資料治理效益
呂新科的專業背景與歷程和李維斌有些許雷同,兩人都是學校的教育體系出身,任內都曾經擔任過學校單位的資訊長角色,兩人也都是善用資訊科技,協助學校達成業務目標的佼佼者。 三年下來已驗證了170個POC專案,一半專案退場,僅1/4完成,進入機會評估階段,評估這些專案的下一步,需要募資或再次驗證,或是成熟至可進入先導落地階段。 參考FEA的分層架構管理精神,資訊局規劃建立一個府級的e化大架構,在這個大架構底下,各機關可建立自己的e化小架構。 呂新科是文大進修推廣部資訊部的第一名員工,後來善用資訊科技,讓文大進修推廣部的業務服務能量節節上升,後來擔任文大推廣部的資訊長後,並於2004年升任執行長一職。 呂新科所謂的共同系統,指的是各局處在業務上都會用到的資訊系統,例如公文系統、電子郵件系統、請購及核銷系統。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今年公布「2020年智慧城市指標報告」(IMD Smart City Index),在109個受評的城市中,台北市全球排名第8名,亞洲排名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同時也領先東京、上海與首爾。
被視為驅動下波經濟成長重要動能的5G,自從2019年下半年陸續於不同國家啟用之後,吸引各國政府紛紛推出相關專案,以便能取得領先地位。 以臺北市政府為例,首波即推動5G於醫療領域之應用,由臺北市政府資訊局、衛生局以及聯合醫院攜手亞太電信,進行「5G專網智慧醫療實驗場域計畫」,於聯合醫院場域建立5G專網,透過消毒運送機器人運行垂直場域應用,協助隔離病房的消毒及物資運送作業,來降低傳染風險及減輕醫護負擔。 透過這套e化架構工法,結合臺北市政府的策略地圖,包含營造永續環境、健全都市發展、發展多元文化、強化社會支持等八項策略目標,讓各機關的資訊專案都能符合市府整體策略方向。 呂新科以都市中某個區塊要做總體開發,應該包括的不僅是區塊內的建築群如何建設,還應該包括該區塊的開發和週邊環境的對應關係,將這個概念借鏡到資訊專案,專案經過統合、評估後才能形成,他相信對將現有臺北市已進行的內部機制作微調、強化,在北市府未來轉型過程中會更為優越,更朝向架構驅動的發展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