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9大優勢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Dave on April 28, 2019

碳金融

Lewis(2013)通过对中国的CDM项目研究分析和论证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和发展碳金融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参考对象和可行性政策。 Smale(2015)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大部分参与碳交易机制的主体企业和个人都会从碳交易中获得收益,虽然这会给部分企业带来资源的流失和利益的减少。 碳金融 强制减排市场指政府为控排企业发放碳配额并允许其通过买卖履约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交易的产品主要为碳配额。 碳排放权(碳配额)是指政府部门根据环境容量先确定总的碳排放额度,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则分配给重点排放单位的规定时期内的碳排放额度。 截至2021年末,全球范围内正在运行的强制减排市场超过30个,全球主要碳市场包括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 ETS)、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及美国的区域温室气体减排协议(RGGI)、加州碳市场等。

  • 在中央层面,人民银行从2021年开始提供碳减排支持工具,在商业银行向企业发放绿色贷款后,可利用这部分资产向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再贷款比例最高达到商业银行该笔贷款本金的60%,利率为1.75%,期限为一年,可展期两次。
  • 碳權有2種不同碳定價機制,一種是政府法令規範的「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由政府規定市場中的每年排放額度,讓企業可以進行碳交易。
  • 碳排放权交易是促进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调控机制之一,具有总量控制、定价和交易三大功能,能够发挥确定的减排效果、全社会最低的减排成本和经济的稳定器等作用。
  • 而对我国而言,由于已经掌握这些方面的技术,导致最后技术引进变成了资金引进违背了当初CDM项目的初衷。
  • 為回應此戰略之要求,金管會亦於9月推出「綠色金融行動方案3.0」,該方案所涵蓋推動重點包括:金融機構碳盤查與氣候風險管理、永續經濟活動發展,以及ESG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等項目。
  • 目前已開發的碳金融產品有碳配額回購融資、碳配額場外掉期交易、碳配額質押融資、碳配額場外期權交易及中碳指數。

而虚拟币作为一种新的网络产物被全球网络爱好者广泛接受,环境保护这一全球性难题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开发团队将虚拟币与环保公益结合在一起使广大环保爱好者、有志之士能够有一个好的集资、分享、交流平台。 团队希望将CT打造成类似狗币的大众币,狗币因其独特的美国小费文化而兴起。 环保公益这一主题是全人类的关注焦点,也易于被大众接受、认可。 碳币是由国内外的环保爱好者与虚拟币爱好者基于环保现状而共同致力开发的,分为国内、国外两个部分。

碳金融: 相关搜索

碳期权实质上是一种标的物买卖权,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权利金后,拥有在约定期内或到期目以一定价格出焦或购买一定数量标的物的权利。 在2020年年初,承諾實現淨零排放的金融資本總額為5萬億美元,而11月初則達到了130萬億美元。 根據世界銀行 2019年10月的數據,未來15年,全球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到2030年約投資90萬億美元。 機制間互信和核算體系銜接也是一個基本問題,需要各國在《巴黎協定》的多邊機制下建議碳排放核算有關統一規則,並保障充分的透明度;目前離這個目標仍然有一定距離。 为增强能源供应安全,欧共体能源委员会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同时开始推动能源市场自由化改革。

  •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被称为深圳碳交易获利第一人,以30万元买进了7000吨碳排放配额,两个月后获利10万元。
  • 像广州恒运那样,获得一定碳排放配额的控排企业,超额排放需在碳市场上购买配额,成功减排则可出售富余配额。
  • 在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看来,碳市场同其他市场一样,通过价格信号来引导碳排放权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无形之手”推动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促进绿色低碳产业投资。
  • 此種碳權來自於強制性的管制措施,在此機制下,政府會為排放總量訂定上限,並根據不同產業別,核配給不同的企業碳排放的額度,假如企業的排放超過了額度,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彌補超額的排放。

沉寂已久的指標股士紙(1903)今(29)日爆量漲停鼓,永豐餘(1907)、華紙(1905)、正隆(1904)、榮成(1909)等也翻多,造紙類股指數上漲2.81%,技壓群雄。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29)日說,雖後市仍有美國升息、國際政經情勢等兩大變數,但期待金融業者在目前金融... 此次的論壇,希望透過產官學界的分享及交流,協助企業在淨零轉型的過程中,找到更明確、有效且永續的經營策略及方針,加速整體淨零轉型的進程,全力實現淨零碳排的國家願景。

碳金融: 一、 碳金融简述:改善碳交易有效性不足的手段

不过,近期我国碳金融市场建设也有新突破,今 年 1 月 22 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我们预 计,全国性的碳金融衍生品市场将从广期所起步,统一的交易场所和标准化合约将 为我国碳金融乃至整个绿色衍生品的发展创造新的机遇和投资空间。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将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湖北省、深圳市七省市列为碳排放试点地区,指示各试点地区建立各地区排放权交易监管体系、交易平台建设等工作,标志着我国碳交易正式启动。 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出台《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印发《2019—2020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发电行业)》,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 2021年5月,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登记管理规则(试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规则(试行)》和《碳排放权结算管理规则(试行)》,针对登记、交易、结算活动各环节明确了监管主体和责任。 2021年7月份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将正式启动,首批2225家发电企业纳入全球碳市场,目前我国7个试点区域碳交易市场仍运行有序,2021年4月,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运行。

1)首先我们要在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增加的同时,持续削减煤炭发电、大力发展和运用风电、太阳能发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实现清洁能源代替火力发电。 元大銀行秉持為永續金融盡一份心力的精神,首創「鑽金碳吉帳戶」為消費者如實記錄數位金融服務減碳成效。 如果企业有配额缺口,可以提前买入看涨期权锁定成本;如果企业有配额富余,可以提前买入看跌期权锁定收益。 基本要素包括:交易平台、合约规模、保证金制度、报价单位、最小交易规模、最小/最大波幅、合约到期日、结算方式、清算方式等等。 长期以来,学术界存在着关于碳排放和征收碳税两项措施谁更具有有效性的争论。 Sorrell和Sijm(2003)的研究给出以下结论,在特定的发展环境中,碳排放和征收碳税具有同等效力。

碳金融: 相关报告

意謂著大陸碳交易從10年試點跨越到統一開市,既是大陸碳市場發展的里程碑,也是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及碳權交易規模最大的市場。 碳金融2023 隨著碳市場覆蓋範圍將逐步擴大,預期2030年碳市場交易累計交易額有望達到人民幣1,000億元。 应对上述碳金融市场的各类风险,具体的防范措施简要包括:稳定碳配额市场、规范碳排放权、完善碳保障体系、探索碳监管模式。 碳支持工具及相关服务可以为各方了解碳市场趋势提供风向标,同时为管理碳资产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和市场增信手段。 从产品谱系上看,碳金融产品也主要是主流金融产品在碳市场的映射,可以分为交易工具、融资工具和支持工具三大类。

碳金融

其中,現階段將以推動「淘汰老舊車輛換購電動車輛」獎勵辦法為主,透過協助企業運具減碳、完成環評承諾,未來亦將逐步擴大至農業部門,並持續評估增加其他抵換措施。 碳金融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提及,臺北市的排碳主要來自於住商與運輸部門,占全市排放量約95%。 對此,該局將率先於清潔隊試辦創能、儲能、節能三合一示範場域,由公而私擴大智慧零碳建築;運輸方面,除持續推動運具電動化政策,並多元化使用再生能源,優先推動柴油車及動力機具的生質柴油示範專案,達到降污減碳的協同效益。

碳金融: 碳金融产品

而发达国家的碳交易市场趋于完善,交易机制灵活多样,高排放企业纳入减排目标后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量来灵活应对减排目标,因此企业参与碳交易的积极性较高。 绿色信贷表示银行等金融组织对开展低碳经济行业的公司准备贷款,提供扶持性的低利率,但是对髙碳排放的低能效公司的最新项目贷款实施贷款额度制约且执行高利率乃至暂停贷款的信贷政策方式。 比如2014年兴业银行变成国内第一家提供能效贷款的银行,2014年兴业银行公开指出接受赤道原则,变成第一家中资赤道金融组织。

為朝2050淨零排放之目標邁進,除了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繼制定減碳政策與相應配套措施,企業也持續推出降低碳排解決方案與數位工具等,為求低碳轉型不遺餘力。 歐盟綠色資產比例的要求:歐盟銀行局(EBA)要求銀行從今年六月開始揭露其「綠色資產比例(Green Asset Ratio)」,並以此作為銀行推動永續金融的主要KPI。 也就是說,銀行投資或放款支持能源轉型的比例越高,績效就越高。 具體的項目包括:再生能源設備製造、低碳運具製造、提高住宅能源效率設備製造、製氫設備、再生能源電廠、儲能、低能耗建築、低耗能資料處理中心與二氧化碳移除之研發與推廣等等。 歐盟銀行局也在評估,未來銀行若放貸給高碳排或高耗能的企業,可能被規定以較高的風險權重計算,增加其對此類放貸的資金成本。

碳金融: 三、 国际经验:碳期货需求广阔,参与主体仍可扩容

致力于净零排放和碳中和的企业是自愿碳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活跃者。 根据Ecosystem Marketplace数据,独立市场碳信用需求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能源、个人消费品以及金融领域,特别是能源领域,能源企业交易量是第二名的9倍。 根据联合国“奔向零碳”(Race to Zero)的统计,截止2021年6月,全球共有733个城市、3067家企业、622所大学提出了自愿碳中和目标承诺。 据visualcapitalist数据,为了帮助防止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全球越来越多的公司承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从2019年到2020年全球宣布净零目标的公司比例几乎翻了一番。

所以,本人在思路上重点把碳金融的定义限制在碳市场、碳交易有关部分,指出现在发展碳金融的目标就是建设以及健全碳金融部分。 本人将其当做毕业论文的题目,指出政策方针需要将重点放在碳交易市场发展以及体制健全上,淡化绿色信贷等传统措施,CDM项目措施的具体实施等方面。 一是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强制披露、绿色评价、行业自律、产品创新等,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低碳项目、绿色转型项目、碳捕集与封存等绿色创新项目倾斜。 二是通过气候风险压力测试、环境和气候风险分析、绿色和棕色资产风险权重调整等工具,增强金融体系管理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的能力。 三是推动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碳期货等衍生产品,通过交易为排碳合理定价。 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 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碳金融: 碳金融

融資渠道有多種,包括銀行貸款、風險投資、私募、共同基金、捐贈基金、購買股票或債券等,這些渠道可以引導資金流向既有助於碳減排又可盈利的投資項目。 提供或調動金融資源,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項目資金和進行相關的投資,促進碳減排、提高對氣候變化的適應和抵禦能力。 卡尼是2021年4月啟動的格拉斯哥淨零金融聯盟(GFANZ)召集人。 GFANZ在COP26峰會前期高調亮相,是全球私營金融部門開始積極參與氣候融資的一個重要標誌。 从2013年到2021年的八年时间里,中国试点地区碳市场累计配额交易量9.6亿吨,交易额约228亿元,年均配额交易量是配额总量的10%。 欧盟碳市场2019年配额总量18.9亿吨,配额交易量为67.8亿吨,交易额为1690亿欧元,配额交易量是配额总量的3.59倍。

碳金融

首先,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将碳排放权总量以配额方式分别发放至当地企业。 若企业碳排放超过配额,则需在市场上购买碳排放权,若少于配额,则减少部分同样可进行出卖。 据国家发改委的初步分析,按八大行业测算,未来碳排放量将会达到每年 亿吨的规模水平,现货交易金额每年高达 12-80亿元。 3.12.1 行业发展和驱动因子碳金融市场可以体现碳排放权的稀缺性和价值,通过碳定价为遏制气候变化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 碳金融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取决于政策、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驱动因素:(1) 政策因素政策是决定碳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 行业政策是碳金融市场发展的基础,政府对ETS覆盖范围、控排门槛、配额分配方式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和调整,不但直接决定着控排主体的范围,更直接影响着碳市场的供需关系及市场参与者的预期。

碳金融: 金融業永續資訊揭露現況與趨勢

碳信用和碳市場是國家和國際緩解溫室氣體濃度增長的努力一部分。 一個碳信用額等於1噸二氧化碳,在一些市場中也可轉換為1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 其邏輯是是為各市場主體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設置額度上限,然後以市場交易機制在受管制的主體之間分配排放量額度。 大多數政府實行碳稅(Carbon tax),由財政機關統一徵收,稅收入國庫後可視為整體政府的財政收入,用途包含社會福利、所得稅減免、發展各項低碳的基礎建設等。 而臺灣於 2022 年修正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將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中擬實行的「碳費(Carbon fee)」較為特別,規畫預計由環保署執行,向碳排大戶收取碳費並成立氣候基金,由於其行政上的限制只得專款專用,用於發展低碳、綠能、補助產業轉型等措施上。 此種碳權來自於強制性的管制措施,在此機制下,政府會為排放總量訂定上限,並根據不同產業別,核配給不同的企業碳排放的額度,假如企業的排放超過了額度,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場中購買碳權,彌補超額的排放。

碳金融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一“3060目标”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首次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年度重点任务之一。 從專案融資、特定行業(如航運業)融資,到銀行企金、消金全面邁向永續發展,2019年9月的責任銀行原則(Principles of Responsible Banking, PRB),成了銀行業加速永續轉型的里程碑。 為了支持大規模氣候行動和永續發展,來自49個國家、管理總資產47兆美元(占全球銀行業三分之一)的132家銀行與聯合國在2019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UN Climate Action Summit)召開前一天,共同發布PRB。 截至2020年8月10日,已有超過180家銀行簽署,數量比108家赤道原則銀行還多。

碳金融: 发展碳交易中介平台

同时,这也与国际国内碳市场所通行的MRV原则(Monitoring监测、Reporting报告与Verification核查)不谋而合。 欧盟电力、能源公司在内部设置专门的交易部门,或成立贸易公司,同时交易石油、天然气等能源产品和碳排放权。 这类贸易公司积累有丰富的能源交易经验,可以同时将其运用到碳排放权交易。 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的生产和消耗,通过能源市场的供求能够判断碳市场的走向,这是欧盟碳市场现货交易萎靡而期货市场仍然能够正常运转的首要原因。 中国区域碳市场主要交易品种有碳配额和CCERs(自愿核证减排量)。 由于试点地区碳市场分割,碳配额只限于在本地区内进行交易,CCER则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

碳金融

另外一個國際知名案例,就是碳權交易所發展減碳技術方法學的Puroearth。 碳金融2023 在上個月,Puroearth成為首個獲得國際碳減排和抵消聯盟(ICROA)官方認可的碳捕捉時間超過100年的碳權計畫,Puroearth也是第一家提供持久高質量減碳方法學的碳權交易所,該標準加強了自願碳市場中針對工程除碳方法學的第一個碳清除標準。 回到國內,4月19日,蔡總統出席台灣美國商會舉辦的活動,致詞時表示,「碳金融是達成能源供應穩定和多樣性目標的關鍵,證交所、國發基金與環保署合作,研議成立『碳交易平台』,此平台建立有助與國際合作,達成減碳的目標。」。 過去這一個月,全球許多國家在碳金融、碳交易機制、碳稅都有重大的政策發展,尤其引起國內企業關注的,就是台灣即將啟動碳交易所的建設。

碳金融: 我国碳金融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1)总量、分配机制设计特殊,配额分配及上缴存在时滞,企业倾向临近履约期进行交易。 我国碳市场的基本设计思路是基 于碳强度而非基于总量的碳市场,优势在于配额总量设定能更好契合我国发展需求,劣势在于配额核算存在滞后性且配额预 期不稳3。 由于提前交易并持有配额存在碳价波动及总量不等的风险,控排企业实际倾向临近履约期根据最终核定配额进行 交易。 当前我国区域及全国碳市场碳价波动较大,实际不利于碳市场提效作用发挥。 区域碳市场方面:“潮汐现象”严重,各区域 碳市场成交日期集中于履约期前后,各年度成交量最大的两个月占全年成交量比重多在 50%以上,并导致区域碳价波动较 大。

而我国发展碳金融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碳金融的发展达到为我国企业引进先进技术,所以发展CDM项目一定不能忘记这个目标。 笔者建议,在国内碳交易市场建立完善后,国内承诺的CERs由国内不需要引进先进技术的企业开发,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通过国内目前掌握的技术可以解决的减排项目经过金融中介机构开发,从而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对于国外中介机构在我国参与开发的CDM项目,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命令限定其开发范围,达到国外先进技术被我国企业掌握的目的。 发展中国家不仅关注关于碳交易机制和征收碳税的优缺点,也关注两种机制对本国的适应性和实施性,此外还看重两种机制对本国投融资项目的影响。 比如关于如何进行土地资源有效配置,对森林进行有效保护避免其被过度开发,从而保证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中国家逐渐将“森林碳金融”(ForestCarbonFinance,简称FCF)作为本国发展碳金融的不可或缺的发展途径来有效进行碳金融的发展。 Heifer和Stiles(2007)通过对非洲有关碳交易有关项目的研究发现,中小型和标准化的CDM项目能够为进行碳交易项目的有关主体带来收益,从而促进了碳交易措施在非洲的进一步实施与发展。

碳金融: 銀行業首次獲得科學基礎(SBT)氣候目標批准通過之機會

一般来说,只有碳交易市场发展到一定规模,拥有一定的合格主体和健康的风险管控机制后,碳金融市场才得以发展。 碳金融是碳交易发展的肋推剂,碳交易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支持。 排放企业通过碳金融市场,利用融资功能推进减碳技术的应用,达到碳交易控制排放总量的目的。 2)碳做市:做市是提升市场流动性的重要手段,全球主要碳市场中,已有多个碳市场引入了碳市场做市商。 EU-ETS 中, 做市业务是金融机构除直接参与交易外的重要参与手段,如巴克莱银行的高交易量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做市业务。 除 EU-ETS 外,其他碳市场中也开始引入做市商,如 2019 年 5 月,韩国在其国家排放交易系统(KETS)中制定了两大做市 商:韩国产业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及韩国中小企业银行(Industrial Bank of Korea)。

碳金融

②不同标的资产间的互换交易,如试点碳市场中常见的配额-CCER 互换交易16。 碳金融工具多种多样,根据对应市场及用途大致可分为运用于二级市场的交易工具、运用于融资市场的融资工具及运用于支 持市场的支持工具。 化石燃料與經濟增長脫鉤、推進低碳、氣候適應型增長的關鍵是識別、管理氣候風險和機遇。 這方面,已經有一個值得借鑒的框架 —— 與氣候相關的財務披露工作小組( TFCD),為金融和實體企業的氣候風險披露和報告提供了一個樣本,以應對氣候風險,並從向低碳、氣候適應型經濟體轉型帶來的機遇中獲益。 碳淨零排放的一個重要部分是碳交易市場,涉及碳排放定價系統和交易市場的建立、監管。

目前,因為金融業投融資排放計算困難且非強制要求,故僅有極少數金控公司於2021年永續報告書揭露此類別的排放,並明確指出其占每年整體排放比率。 2021年,我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34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1%。 现货交易频次高、周期短,更符合新能源波动大、难以预测的特点,发展现货交易将有利于新能源的消纳。

碳金融: 氣候變化:幾乎被人類徹底戰勝的環境禍害

碳邊境稅,為進口商在進口高碳排產品時,所徵收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別關稅。 概念與淨零碳排相同,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降至最低,剩餘的排放透過植樹、碳埋藏地底等技術抵銷,還必須考慮區域或局部的地球物理效應,例如來自飛機凝結軌跡的輻射效應。 過去,一位獨董可以憑一己之力召開股東臨時會,在證交法第14條之4第四項修正後,不再讓個別獨董在攸關公司重要事項中濫權,改以審計委員會以合議為之,限縮獨董獨立行使職權的權限,並未減少甚至是增加審計委員會的權力,獨董之變,監督的功能仍在。 去(2022)年 12 月 COP 15 齊聚商討替代《愛知目標》的後 2020 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地球生物多樣性存續爭取最後一絲生機。 最終通過《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為後 2020 年推動生物多樣性工作提出具體的指導方針。 未來發綠債的企業除了必須符合歐盟永續分類規則外,還必須「公開資金用途、定期報告環境效益、接受外部審查及公開外部審查報告」讓漂綠的情況降到最低。

典型案例:2014年 5 月 12日,中广核风电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广 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及深圳排放权交易所,共同落地我国首支碳债券“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 该笔碳债券的发 行人为中广核风电,发行金额 10 亿元,发行期限为 5 年,采用“固定利率+浮动利率”的形式,其中浮动利率部分与发行 人下属5家风电项目公司在债券存续期内实现的碳资产(CCER)收益正向关联,浮动利率的区间设定为 5BP 到 20BP。 如前所述,虽然 2016 年《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已提出“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但由于碳市场不具备期货交易所资质,碳期货迟迟难以落地。 2021年 4 月 19日, 随着广州期货交易所揭牌,碳期货品种研发进程启动。 2021年 10 月 17日,广期所副总经理曹子海表示,广期所正大力推 进碳排放权期货品种研究工作11。 碳配额的分配及使用存在较大时滞,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规避需求强,然而由于《期 货交易管理条例》要求期货只能由期货交易所制定并开展交易,各碳市场缺乏权限,最为核心的碳期货“千呼万唤难出来”。

國家、企業或組織等活動者,在特定時間內,透過低碳能源、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方式,抵銷掉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相對零排放,與淨零概念相似。 在特定時間內,全球人為排放的溫室氣體,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 這個詞從《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而來,目前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的目標。 今(2023)年 4 月,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宣布共同出資成立「臺灣碳權交易所」,將是臺灣淨零的一道曙光。 臺灣對於碳權認知、行動與相關配套,逐漸覺醒,開始急起直追,期待臺灣低/負碳科技與企業 ESG 雄心蓬勃發展。 近年來台灣投資市場上出現許多ESG ETF或是ESG共同基金,在產品要掛上ESG這三個英文字,代表投資決策不能只像過往,僅看公司營收、獲利、股東報酬率表現,同時也要檢視企業是否符合ESG理念,注重自己在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領域的表現。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