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境外移入個案為14例男性、1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分別自美國(11例)、印尼及緬甸(各2例)、尼泊爾、比利時、冰島、厄瓜多、英國、義大利、菲律賓、丹麥、南非、法國及芬蘭(各1例)移入。 每個人都應有獲得專業、正確新聞訊息的權利,因此,免費公開每篇報導給閱聽大眾,是《報導者》身為非營利媒體回應公共性不變的追求。 面對全球陷入COVID-19疫情風暴的此時,《報導者》第一時間推出疫情即時脈動網頁,提供讀者掌握疫情變化,進行第一線醫療從業者與疫苗和防疫機構的深度採訪,一探台灣本地抗疫行動;我們也同步深入報導中國、歐洲、美國等國際疫情現場並提供分析視角。 疫情本土案例 這場長期的戰役,《報導者》會持續提供華文讀者第一手深入的報導,但這些報導需要投入大量人力,包括各地的前線記者與攝影、後勤的工程、設計與編輯團隊,倘若沒有讀者的捐款贊助,我們不可能完成。 今天是2022年的首個上班日,新加坡衛生部長王乙康在臉書發文表示,到目前為止,新加坡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保持穩定,比起先前高峰期一週超過2萬6000起案例,過去一週的活躍病例已降到1200起,且收治於加護病房的患者數也從170人左右的高峰降至目前約20人。
2003年,台灣正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期間,台北市立和平醫院爆發大規模SARS院內感染,由於當時不確定感染來源,導致院內病患、工作人員交叉感染。 4月24日,台北市政府宣布和平醫院即刻「封院」,並召回所有醫護、行政人員等醫院員工接受隔離,且醫院員工若有不從,將視為「敵前抗命」,除了祭出強制處分、追究行政責任外,也不排除當場逮捕違反隔離規定者。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表示,因應桃園國際機場群聚感染SARS-CoV-2病毒Omicron變異株並引發社區感染事件,為防範COVID-19於住宿式長照機構內傳播風險,即日起調整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桃園市住宿式長照機構COVID-19應變措施。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11既視感湧現!網曝「1件事」最可怕:不升級等擴散嗎
同日因應機師感染事件,疫情中心啟動「華航飛航組員全面核酸及血清採檢專案」。 3月22日,牛津-阿斯利康疫苗(AZ疫苗)開打,首波提供專責病房、負壓隔離病房或負責採檢之醫事人員接種[30]。 行政院長蘇貞昌、衛福部長陳時中一大早到台大醫院率先帶頭接種疫苗[31]。 衛生局統計,截至8月26日晚上9點,北市累計31例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境外移入27例,本土病例4例,分別位於大同區1例、文山區2例、北投區1例。 最初疫情對臺灣的出口、民間消費與物價均造成影響,又以觀光旅遊產業受創最嚴重[383],包括航空業、旅行社、飯店民宿業及餐飲業(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 food industry)[384][385]。
台灣當局公布的應對措施包括停止室內5人和室外10人以上家庭聚會和社交聚會,關閉歌廳丶舞廳等休閒娛樂場所,全面停止寺院丶教會等活動,中小學校園停止對外開放等。 羅一鈞表示,年紀最輕的是一名30多歲男性,從未接種疫苗,有泌尿道結石病史,近日在家中昏迷,緊急送醫急救無效,隨後採檢為陽性,死因為COVID-19合併急性呼吸衰竭;至於昏迷不醒的原因,目前還無法確切釐清。 由於案1134、1136主要活動都是搭乘捷運、公車往返新北市、台北市等地,較多大眾運輸工具的足跡。
疫情本土案例: 指揮中心公布最新戴口罩4大措施
中央研究院和國家衛生研究院在治療藥物研發上亦有成果,成功合成「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藥物[297][344][345][346]。 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國光生技、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聯亞生技開發等也分別研發疫苗[347][348][349],並採取快速審查(英语:Rapid 疫情本土案例 reviews)機制[350]。 疫情本土案例 為了加速相關研發所需的法規審查,食品藥物管理署則建立專責輔導團隊,並製備病毒標準品提供給相關機構[351]。 台灣在長達8個多月沒有本土案例後爆發群聚感染,黃玉成認為,和入境者會有接觸的機構還是防疫重點,例如醫院,檢疫所、檢疫旅館等,都有潛在傳播可能,只要有鬆懈就會提高風險。 當時,林口長庚醫院立即進行病房全面清潔消毒,所有病房接觸者,包含病人、醫護等進行隔離,病人移往一人一室照護,護理人員全數更換。
- 因應疫情的發展變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不斷更新政策,甚至有時會推翻前期的防疫措施[235]。
- 北投區公所已成立區級應變工作小組,並發動社區清潔日進行孳生源清除,運用「巡、倒、清、刷」,檢視戶內外周圍是否有堆置廢棄的容器、雜物、桶、缸、甕、花盆及各式底盤、帆布、廢棄輪胎等,並進行容器減量,已清除111個積水容器。
- 陳時中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24日累計公布1萬3190名確診個案中,已有9916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75.1%。
- 政府還設定27處集中檢疫所,可收容無需積極治療的輕症患者[102],同時有大量防疫旅館集中在直轄市[98][308]。
- 5月1日,「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調整為第四類傳染病;且「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正式解編,並由衛福部成立跨單位防治聯繫會報持續「COVID-19」整備應變工作[232]。
- 臺灣決定對全球流行性傳染病採取積極防治作為(英語:Pandemic predictions and preparations prior to the COVID-19 pandemic),推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正,並配修正或新定施行細則及其他法規命令[5]。
陳錦生說,過去在台中的開心農場登革熱群聚感染事件、新北國強嶺,由於噴藥效果有限,因此曾經封閉該場所一陣子,待病媒蚊指數明顯獲得控制後才再度開放。 陳錦生說,他十幾年前也曾到烏塗清過蚊子,雖然不清楚目前烏塗的狀況,但若是在戶外噴藥防治困難的區域,他建議應該要封閉有該區有病媒蚊的區域一陣子。 可放誘卵筒搭配噴藥,確認病媒蚊明顯下降後才能再度開放,才能避免疫情擴散。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23893!男子連續黑便多日竟是確診,就醫當日過世
日本7月以來面對2020年至今的第5波疫情,在Delta病毒侵襲下,這一波爆發的確診者人數前所未有的多,8月下旬單日新增確診人數超過2萬,比今年5月高出3倍。 為避免醫療量能崩潰,日本8月初轉換策略,將病床優先留給重症、或可能重症的高風險患者,不過整體量能仍相當吃緊,部分醫院重症病床全滿。 日本醫科大學附設醫院高度急診中心表示,「只要新增確診病例無法減少,這種情況就會一直持續下去」,目前日本致死率約為0.2%(7日平均值),未出現大幅上升的趨勢。
原先以國內防疫為由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在四月卻開始捐給外國做口罩外交的做法也引起學者質疑[458]。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459]。 為了找出感染源,疫情指揮中⼼結合資安處、警政署、電信公司調閱通聯紀錄和路⼝監視器,但通聯紀錄通常要有刑事犯罪對國安重大危害嫌疑才能向法官申請核准後調取,路口監視器則需依警察職權⾏使條例調閱[460]。 因應醫護人員需求大增,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有條件限制出境(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healthcare workers)[329],醫事司亦規劃降載計劃[330]。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案例足跡中南部部分
5月25日,兒童(5-11歲)首劑及青少年(12-17歲)第三劑(追加劑)輝瑞-BioNTech疫苗正式開打[189]。 1月11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在15至16日重新上線,並於17日起開始施打[152][153]。 指揮官陳時中說,現在只要有預約,不管是否只剩1人都可以開新瓶使用[120][121]。 7月6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正式上線,並將在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試辦「意願登記」[113]。
這兩天疫調結果,足跡都集中在某些區域,這邊特別跟大家說,在三重三和路四段爭鮮、三重三和夜市、中和景安站附近、蘆洲中原公園,這幾個地方不斷出現,還有很多大賣場、市場、公園都是確診個案足跡。 隨著單日人數降到2、3千例,經濟也快撐不下去,於是大家又開始出門購物、聚會、玩樂聚集,三個星期後單日再飆上9千、1萬多,然後加護病房開始不足,醫療量能也不堪負荷,所以政府下令再封一次到四月初,下次解封預計是六月初。 嚴重的來了,後來確診數單日爆增到1、2千例,感恩節後一天變3、4千例,聖誕節隔天再度封城,可是已經來不及了,聖誕節過後單日狂飆到到1萬多例,之後一路封到2021年二月底。 此外歌友會的計程車司機衍伸2名載客確診,亞東確診護理師的次子、機場保全室友及高雄一家三口個案染疫。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14,083!因應鬆綁促疫苗接種,「疫苗加一」3/6開跑
通過「青少年族群」(12-17歲)建議完成基礎劑接種且無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於最後1劑基礎劑接種後5個月,接種追加劑[172]。 並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提供「定期預約」,開放18歲以上預約接種「追加劑」[158]。 9月18日,指揮中心宣布,考量目前國內口罩產量已大幅提升,足夠供應每位國人所需,且有多元購買口罩管道,民眾透過實名制通路取得口罩的需求已大幅下降,因此「口罩實名制」網路/超商販售通路,將運作至第44輪後暫停服務。 藥局通路及無健保特約藥局的偏鄉衛生所,則仍持續維持實名制口罩販售服務[119]。
烏塗則是有很多樹洞,難以全部被噴藥照顧到,只要樹洞有積水,就有可能孳生蚊蟲。 本條目解說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於2022年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臺澎金馬)的情況。 疾管署澄清有關郭台銘先生辦公室表示「政府與德國BNT公司的採購合約遭取消是因我政府堅持名稱所致」,並非事實。 新型冠狀病毒重症率及致死率雖比SARS低,但也更有機會在人體存活,發展成有效的「新興傳染疾病」,像流感一樣年年來,防疫恐須有長期抗戰的準備。
疫情本土案例: 即時疫情/本土高齡重症飆至 19.1% 再添 6 死!5/24 疫情全台染疫足跡一次看
在救護運送部分,臺灣由各家醫療院所、消防局與民間公司的救護車負責[332]。 而臺灣的病毒檢驗是至少要有兩位醫事檢驗師同時操作,數量多時完成一批約需4小時至5小時[33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則增加採檢醫院擴大檢驗量能,並滾動調整責任區域以符合實際需求[334]。 直至2020年9月,臺灣總共設有72家指定檢驗機構,每日聚合酶連鎖反應檢驗量最大達8,904件以上[335]。 另外政府還準備社區採檢網絡,得啟動「加強社區監測方案」完善社區監測網絡及分級收治,針對高風險對象加強採檢[336]。
針對華航諾富特染疫事件,疫情指揮中心實施「清零計畫2.0」,中華航空公司也宣布會配合指揮中心,將華航空勤組員分組,分批安排居家檢疫14天,透過分組調派人力,儘量維持客貨營運。 這是否會影響台灣在疫情中的貿易轉口地位,甚至影響晶片與民生物資運輸,尚有待觀察。 確診案例已經隔離、相關班級也已停課、將學生予以隔離,不會影響高中會考或招生。 另一例台南市個案(案22086),與旅遊團衍生群聚相關,為日前確診個案(案20297)的母親。 最後,沈政男強調,接下來最重要的還是疫調,只要不放過任何一個案例,疫情還是可以圍堵,並且不會在4月造成大爆發。 對於入境鬆綁她也提到,當然必須延後,等到疫情控制再說,而口罩政策沒有要在4月1日鬆綁也是對的,他也提醒大家應該繼續戴口罩。
疫情本土案例: 新北市 106 例
其中疫情記者會由陳時中親自說明,時長大約一個小時,並有手語翻譯員即時提供手語服務[241][242]。 許多民眾每天下午2時收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記者會,形成共同參與防疫的社會氛圍[243]。 臺灣連續44天沒有本土病例確診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一度改為每週三召開記者會[244][242]。 臺灣決定對全球流行性傳染病採取積極防治作為(英語:Pandemic predictions and preparations prior to the COVID-19 pandemic),推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正,並配修正或新定施行細則及其他法規命令[5]。 其中新設中央指揮體系的「國家衛生指揮中心」、及透過法製程序授權成立下屬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整資源、設備、人力來讓防疫決策一致化[6]。 疾病管制局提高位階改制為疾病管制署,增聘專業技術人員、教育人員、醫事人員,並與部會間有密切的協作機制[7]。
校正回歸個案261例中,為162例男性、99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日至5月22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155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89例,宜蘭縣、桃園市各5例,基隆市及彰化縣各3例,台中市1例。 綜上所有個案,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186例、萬華茶藝館相關28例、蘆洲獅子社團相關2例、彰化水果商相關7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22例、關聯不明111例、疫調中86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總計新增544例武漢肺炎確診個案,其中分別為281例本土個案及2例境外移入個案、校正回歸本土個案261例,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個案中新增6例死亡,幾乎全數都是高齡並有慢性病史的患者。 其中萬華區活動史87例、茶藝館相關73例、水果盤商相關28例、蘆洲獅子會社團群聚2例、進香團1例。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2481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分別為2386例本土個案及95例境外移入,8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案例足跡案例:桃園部分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0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4例男性、6例女性,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與具慢性病史。 確診日介於今(2022)年4月21日至5月3日,死亡日期介於4月29日至5月2日。 然而,最後「堵疫」策略破功,也是因為「空」與「地」的交互作用:中華航空的貨機機師、機組員防疫旅館「桃園諾富特飯店」出現感染案例,病毒隨著確診者足跡快速移動,在「新北獅子會案」與「萬華茶室案」中,進一步讓本土感染擴大。 「空」中的機師、機組員,與台灣「地」面上充滿活力的基層聯誼文化、性產業群體交互作用,終導致台灣正式進入社區感染階段。 直到2020年12月21日,一名確診的紐西蘭藉機師染疫給友人,導致本土案例再現。 2021年1月,曾發生桃園醫院群聚案,讓台灣社會的警覺再度提高,4月下旬,「華航諾富特案」開始延燒,5月15日,指揮中心宣布大台北地區進入「第三級警戒」,台灣一直試圖努力維持的「零確診」階段,正式被翻入下個篇章。
以「AZ」完成「基礎劑」:「追加劑」可選擇接種「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149][150][151]。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江慧珺台北16日電)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天公布,國內新增1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8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 英國近期受Delta變異病毒株影響,疫情再度爆發,8月22日新增3萬多例確診(7日平均值),較前一週的8月15日高13.5%。 今年英國疫情一波三折,於1月到達最高峰(1月8日曾單日新增67,839例確診),4月時隨疫苗施打計畫推展,疫情曾逐漸緩和,但如今又再度擴大。 英國首相強生(Boris Johnson)6月14日宣布,原定6月21日全面解封的計畫延後至7月19日。
疫情本土案例: 本土案例足跡:台北萬華
1月1日起,限縮非中華民國籍人士入境及檢疫規定,並自1月15日零時起強化入境旅客檢疫措施。 國家衛生研究院、中央研究院、國光生技、高端疫苗生物製劑、聯亞生技開發等也分別研發疫苗[347][348][349],並採取快速審查(英語:Rapid reviews)機制[350]。 5月12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新增「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為確診條件[183][184]。
2月22日,指揮中心說明,由於全球COVID-19疫情嚴峻,而臺灣仍有境外移入確診個案。 疫情本土案例 為降低台灣社區傳播風險,及避免造成醫療體系負擔,自2020年實施之秋冬防疫專案(2020年12月1日至2021年2月28日止)將調整並持續執行,請民眾及醫療院所配合。 隨著疫情爆發和減少主動預約病人回診,醫療院所及基層診所門診就醫人數大幅下降(英語: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other health issues),就醫人數減少最多的前三名為「小兒科」、「復健科」以及「耳鼻喉科」[542]。
疫情本土案例: 疫情再降16%!本土+16911,3年來逾1.7萬人病歿
確診個案中,有萬華活動或接觸史的共 8 疫情本土案例 人、與獅子會相關的 1 人、確診者接觸的 1 人、仍在調查中的 3 人。 指揮中心統計,今年1月1日至4月19日本土病例共1萬3164例,其中1萬3108人為輕症或無症狀者、占比為99.57%,中症個案共51人,中症占比0.39%,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重症累計5例,1人加護病房治療中、4人為死亡個案,年齡介於2歲至90多歲,重症比0.04%。 回顧一年多以來,台灣特殊的「堵疫」之路,說到底是由「空」與「地」的密切配合,才得以達成: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高層官員表現,總體而言,廣受民眾信賴與好評;而與此同時,台灣基層社會自主戴口罩、洗手、健康管理的的動力,也已經被認為是抗疫成功的關鍵之一。 衛生局表示,大寮新增5例,其中1例是就醫通報後確診,另外4例為社區擴採發現,大寮區累積6例;左營的個案為當地社區感染衍生,左營區累積22例;前鎮的個案,具有台南活動史。 衛生局透過新聞稿指出,高雄市今天新增本土登革熱個案7例,今年已累計102例;新增個案發病期間介於17日至24日,分別為大寮5例、左營1例、前鎮1例。
- 目前,宜蘭遊藝場群聚事件已累計 8 例,確診者足跡遍及宜蘭羅東鎮、礁溪鎮、冬山鎮、宜蘭市。
- 苗縣府晚間也追加案25859的足跡,從4月1日到6日,地點包括傳統市場、銀河路兩間酒店野玫瑰酒店、芙蓉KTV酒店,以及黃昏市場、髮型工作室、銀樓、牛排店及水果超市等地。
- WHO與25國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察團,曾於武漢進行調查,整理9成病患綜合的症狀為:發燒、乾咳、疲倦、肌肉或關節痠痛、喉嚨痛等。
-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境外移入個案中42例為落地採檢陽性,本土個案中一例為居隔陰轉陽個案,另四例和嘉義婚宴群聚有關。
- 6月11日,屏東縣爆發「枋山、枋寮群聚感染事件」,進入準四級警戒,最終累計15例,本次主要病毒株「Delta」。
歐盟數位新冠證明為世界性標準之一,國際成員國多且最早用於國際旅行,為使台灣民眾能加速入境歐盟等國家,將於12月28日上午8時開放台灣「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供國人下載使用[144]。 陳時中指出,個案分布為新北市6例、台北市及桃園市各1例;其中6例為已知感染源、2例關聯不明,將持續進行疫情調查,以釐清感染源。 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8月14日累計公布1萬4644例確診個案中,已有1萬317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90%。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記者會中表示,新增8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本土病例(其中6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為3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8月10日至8月15日。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國內累計124萬3683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122萬7748例排除),其中1萬4545例確診,分別為1169例境外移入,1萬3323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累計102例移除為空號。 (中央社記者張茗喧、余曉涵台北6日電)指揮中心今天公布新增3萬6168例COVID-19本土病例,另增10例死亡、87例中重症。
5月底,張上淳表示指揮中心專家小組不斷檢討病人安置順序,專家小組參考相關指標,包括高齡者、有潛伏疾病、較困難處理的病人,確診後希望送往醫院;其他沒有高風險因子的確診者,則送往加強版集中檢疫所或防疫旅館。 為利醫療院所照護重症個案、降低死亡率,指揮中心另於6月21日成立「COVID-19重症個案臨床處置專家諮詢小組」,並將「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及「俯臥通氣治療」,納入COVID-19確診個案公費給付項目。 另有有 2 例於新北市中和區、台北市萬華區檢出,兩人分別在萬華區的「鴻達茶藝館」、「楓香清茶館」工作,還有 1 例於基隆長庚醫院檢出,此三人近期也都沒有出國史。 疫情本土案例202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下午疫情記者會中公布,國內新增5172例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確定病例,分別為5092例本土個案及80例境外移入,72例為航班落地採檢陽性;另確診個案無新增死亡。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公布國內新增5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個案及36例境外移入;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確診個案中無新增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