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靜辭職意思2023詳細攻略!內含安靜辭職意思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son on July 30, 2022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離職」英文是 Quiet quitting,也有人翻譯為在職離職,是近期在歐美職場中爆紅的職場關鍵字。 年節將近,「安靜離職」潛伏人數將暴露愈來愈多的趨勢;職涯不停止往前邁進,「安靜離職」者,認真思考下一步不遠了。 除了可能的放空發呆,有時候,閱讀一本好書、看上一部好劇、散步運動走路都不錯,重點是讓自己覺得安心舒適。 美國這一年通貨膨脹、利率上升、高油價及經濟衰退等預期心理,導致人們尋找薪水更高的工作,抵抗鈔票日漸變薄的趨勢。

安靜辭職意思

唯有我們真心臣服自己的安靜離職,才會有機會迎來第二人生。 多數人面對工作,多是選擇讓外在的人事物,來控制我們的心情。 但如果仔細想想,你會發現人的心情,其實是可以自己選擇的。 遇到周遭同事或朋友情緒失控時,我們常會叫對方Calm Down(冷靜下來)。 接下來,我們就用 C.A.L.M 這四個字母,分享安靜離職來襲時,如何找回人生自主權,減少面對工作的無助感。 郭家齊建議可使用80/20法則,工作時間80%投入頻繁工作,20%去追尋讓大家驚訝的事情。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辭職的哲學:也許在汲汲營營的工作中,你該留一點時間給自己

不過職涯策略教練兼專家豪勒(Stacie Haller)表示,上班族或勞工認為卡住了,或不滿意現在的工作,就不會有興趣提升或超越。 安靜辭職意思2023 這個世代的自尊心普遍上升,人們要選擇的,是一個能發揮自我、有話直說、共同奮戰的工作。 如果碰到企業只會發號施令、要求員工聽話,沒有經濟壓力的人們,就會淘汰公司「直接離職」;有經濟壓力的人們,就會選擇「安靜辭職」,安穩領錢就好。 最近從歐美到全世界爆紅的「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意思並不是真的離職。 而是指許多年輕人在上班時間只把基本的工作做完,不投入額外的努力,追求準時下班,保障生活品質。

安靜辭職意思

如果企業想要終結大離職潮和安靜辭職,就需要在培養領導者上進行明智的投資,以創造有目的性、開放的組織文化,讓員工覺得不必訴諸於「安靜解僱」與「安靜辭職」。 首先應該自我檢討公司是否工作過量、不分公私時間、福利不好等問題,若有心改善可和員工進行良好溝通找出雙贏方案,不應一味責怪和處罰員工。 可嘗試 4 天工作制、彈性工作時間及自由地點,是企業留住人才和提升員工士氣的方法。 事實上「安靜開除」並不是新概念,過去常見許多事業單位會透過「讓員工長期士氣低落、感覺不被需要、甚至刁難他們的工作」,而決定自請離職。

安靜辭職意思: 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成為必須滿足的需求

許多雇主認為,在員工離職時要求補償培訓費用是合理的,避免企業花費培訓時間與成本,卻拱手將人才給其他企業甚至競爭對手,這是保護企業的一種手段。 但也有些對此進行抨擊的人,認為安靜辭職是「敷衍懶惰、對他人不公平」的想法,《哈芬登郵報》創辦人哈芬登(Arianna Huffington)表示,這不僅代表放棄工作,更是變相放棄人生。 如果現在真的覺得疲倦,也可以先休息一會,沉澱一下,充新整理好心情後再重新出發,但不要就此打住或悶不吭聲。 因為這世界,當我們選擇安靜與沉默,那麼通常會有另一個世界的人代表你發聲與表示意見,而他們所表達的,往往都與你的原意有極大的落差。 而這種狀況基本上會讓個體呈現失敗的惡性循環,交辦的任務無法完成,信心被打擊,對於工作更沒有熱情,然後就更無法培養對應的能力。

安靜辭職意思

要警惕的是,不到四成遠端或混合辦公的年輕員工,清楚知道他們工作被賦予的期望是什麼。 擁有15年企業工作經驗、經常在TikTok分享職涯技巧的亨德森(Leigh Henderson)認為,「安靜的辭職」其實就跟要求工作生活平衡,創造兩者之間的界線,分配優先處理事項,享受人生的概念相同。 但其實,安靜離職是在一波又一波新冠疫情影響下,Z 安靜辭職意思2023 世代對工作態度的一個轉變。 在新冠疫情剛開始席捲全球時,美國迎來了「大離職」潮,主要是飯店,旅遊業遭到了重創。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離職」為何在歐美地區爆紅?

「Quiet Quitting 安靜離職」從 TikTok 抖音開始,快速風靡了整個社群網路,成為歐美最紅的搜尋關鍵字。 與字詞表面上的意義不太相符,「Quiet Quitting 安靜離職」並不是表示真的從工作中離開、轉換職業,而是指「在合理的上下班時間中,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不追求額外的表現或心力投入」。 從TikTok帳號@zaidleppelin的爆紅影片開始,「Quiet Quitting 安靜離職」強調的是工作不再是人生的全部,個人價值不應該由工作的產出來定義等想法,是一種鼓勵人們反思自我職涯與生活平衡的概念。

美國人力資源研究機構ADP(ADP Research Institute)一份報告指出,如要求全面返回辦公室工作,有2/3的員工會考慮尋找其他工作。 職場專家也說明,面對安靜辭職的員工,Resume Builder調查結果顯示,只要為其「調薪」就可達到員工恢復「健康」效果。 瑪麗亞科多維奇分析,自疫情以後,人們與工作的關係已經透過各種方式產生了改變,傳統上必須到辦公室完成任務的模式已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居家辦公、一種隨時隨地都在工作的狀態。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離職」正流行?不是真辭職,這3種工作態度引發年輕世代強烈共鳴

回到最初觸發遠距工作及安靜辭職的開關,其實和2019年年底爆發的COVID-19疫情息息相關。 因為疫情迫使各大企業,在短時間內切換成遠距工作的方式,也讓許多勞工對職場和工作樣態的想像有了不小的改變。 一部分的員工會因此而對自己的工作及職場感到疏離,將重心轉往家庭和個人生活的面向,而這也導致員工浸浴在奮鬥文化的意願下降。 對於老闆、創業家跟公司主管階層來說,安靜辭職可能不會出現在他們的字典裡;但如果今天換成是員工的話,那可能情況就不一樣了。 據履歷諮詢公司Resume Builder整理的資料,在1000名員工中,有26%的人承認,自己拒絕向讚揚工作狂的「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低頭;另外更有21%的人表示自己正在安靜辭職,只會選擇做符合他們薪水份量的事情。 「安靜離職」的支持者認為,這樣的作法是在工作和生活間找到平衡,捨棄職場上病態的「奮鬥文化」,拒絕不合理的加班及剝屑,不再把工作視為責任而「不求報酬」。

「後收」指的是成交後企業才需要付佣金給獵頭公司,這對企業來說會比較有保障,也是台灣多數獵頭公司主流的收費方式。 有些獵頭公司則是合作時需先支付一筆訂金,成交後再支付尾款。 能採取先收的獵頭公司通常是頂尖的國際型的大品牌,如光輝國際(Korn Ferry)。 他們有自信能幫企業找到人,如果連他們都找不到,代表企業想找的人根本不存在市場上。 許多獵頭顧問都是從產業中轉職或是退休,相比沒有業界工作經驗的顧問來說,他們擁有更多的人脈,也更了解產業的需求,透過人脈轉介紹,會比陌生開發更容易找人。 有幸遇到這樣認真工作的司機也讓李醫師認知到「每個人的人生都像是一條不同方向的線,有直有彎、有粗有細,有彼此短暫交會的瞬間,大家都在自己的生活上,努力不懈、為自己或家人勇敢前進」。

安靜辭職意思: 企業與人資應如何應對「快速離職」?

雖然熱愛某項職務內容,但是只有愛的感覺,卻沒有愛的行動,最後也是徒勞無功,而且最後會帶來極大的挫折。 真的熱愛某項工作技能,那就要去學習,想辦法提升能力變成自己的實力,那才是真正的競爭力。 不能讓你的夢想只是空想,特別是有些任務需要高度專業,並非短時間就可以一蹴可幾,而是需要時間的培訓與練習。

  • 參與躺平運動的人會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來過活,例如不結婚、不買房等,抱持只為自己而活的消極(passive)人生態度。
  • 今年 6 月英國有超過 60 間企業開始試行「四天工作制」計劃,一星期工作 4 天,薪水和福利都不變,研究是否可維持五天工作的生產力。
  • 加班沒錢拿,瑪曲也曾向主管反應,也收到將為她調薪的回覆。
  • 安靜辭職概念及心態並非憑空出現,現在藍領、白領勞工希望不再被工作牽著走,而是要拿回工作及生活的主控權。
  • 當瑪曲又接下另一份職務時,光一星期她的工作時間就逼近60小時。
  • 每家獵頭公司擅長的區域也不太一樣,有些專精於台灣或亞太地區、有些擅長歐美地區、有些則全球都有服務。
  • 受訪企業中,平均13.6%的員工已準備離職、或正要離職。

人們因為這些環境改變,生活變得愈來愈不容易,因此有愈來與多人意識到即便將工作視為生活的一切,可能也得不到相對應的報酬(reward)及薪水(salary),那還不如降低自己的奉獻程度,只求過關(pass)就好。 面對公司可能會有員工出現躺平、擺爛或安靜辭職的症頭該怎麼解? Resume Builder調查結果顯示,只要為員工「調薪」就可達到員工恢復「健康」效果。 根據統計,近75%安靜辭職者認為如果拿到更多薪水,工作意願就會提升,其餘提供更多休假、升遷、更多健康照護制度或更高職位頭銜等,都能促進工作動力。

安靜辭職意思: 拒絕奮鬥文化!設明確績效標準+另尋真愛

不過,面對公司可能會有員工出現像是躺平、擺爛或安靜離職的症頭該怎麼解呢? 據Resume Builder製作的調查結果顯示,其實只要能夠為員工「調薪」就可以達到讓員工恢復「健康」效果。 因為根據統計,有近75%的安靜辭職者認為如果他們可以拿到更多薪水,工作意願就會提升,其餘像是提供更多休假、升遷、更好的健康照護制度或更好的職位頭銜等,都能夠促進持續為工作付出的動力。 美國上班族的最夯關鍵字-安靜辭職,意思不是向老闆提離職,而是放棄上進心態,只達到工作的最低要求,拒絕可能幫助升遷的額外工作,重新定義工作與生活平衡。 公司總是會賦予員工過多的期望,希望他們在本職工作外還能多做點什麼? 這就導致了很多上班族為了滿足這個期望,而開始做一些吃力不討好的工作,開始加班、拼業績、拼表現,造就了內卷(組織內惡性競爭)的開始。

安靜辭職意思

這個概念開始被討論後,短短幾週便風靡Tiktok平臺,還登上各大媒體版面,成為年輕世代的職場新名詞,同時也引發熱議。 由於「安靜離職」通常不會浮上檯面上(主管不會主動告知你「現在已被留校察看」),因此實務上也很難指認,多數工作者都是「憑感覺」感受到上司開始加強對自己的壓力,或是若有似無的針對,而且並非僅限於台灣職場,而是中外皆然的現象。 許多職場前輩建議「一份工作至少待滿1年」,或說是潛規則,疫情可能更讓許多人對這些看法產生改變。 不適合當前企業文化、需要尋找更具挑戰性的工作與角色、欲學習更多的技能等,都能合理解釋快速離職的動機,而不讓未來雇主因此卻步。 勞工越來越無法忍受負面的職場因素,像是遇到較差的管理制度、無法在工作與生活取得平衡,而選擇盡速離職。

安靜辭職意思: 年輕世代工作壓力大,「安靜離職」引發無數共嗚

這意味著,奉安靜辭職心態為圭臬的上班族或勞動者,雖然每天都還是待在辦公室裡工作,但在心理層面上,卻已經不再把工作視為自己生活的核心。 但畢竟這與從小到大時家聽到的「努力奮鬥」、「多打拼」、「願意吃苦就有機會」等觀念不太一樣,所以也有些人覺得「安靜辭職/安靜離職」有點變相是放棄人生,雖安逸卻經不起動盪,長遠看下來對整個社會風氣發展不一定合適。 在TikTok上,相較安靜離職(#quietquitting)的標籤擁有約5億觀看次數,舒活(#softliving)已經超過百億次,舒活人生(#softlife)也達逾7億,顯示年輕世代如今更嚮往這種正向生活態度。

因為自己過去即因太用力工作,傷了身體,後來才成立健康顧問公司「Thrive Global」。 在我剛進入職場的時候,我也常常因為有時無事可做而感到焦慮,害怕有人發現我很閒被炒魷魚了怎麼辦? 但是現在我卻很游刃有餘的享受著休整期,因為我知道這種工作狀態不會維持很長一段時間。 每家獵頭公司擅長的區域也不太一樣,有些專精於台灣或亞太地區、有些擅長歐美地區、有些則全球都有服務。 安靜辭職意思2023 如果有跨國人才的需求,那麼也需要找到有提供該國家獵頭服務的公司。

安靜辭職意思: 工作與生活平衡成為必須滿足的需求

調查指出,由於 Z 世代明白工作十分耗時,所以傾向對更靈活、有意義,甚至是自己有熱情的工作付出的心力,更唾棄「主動扛起超出職務範圍的工作才叫負責」等舊思維。 「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一詞最近在全球颳起旋風,引起廣大勞工迴響,意思是上班族放棄積極進取,只想做好最低需求的份內事。 支持者認為,這是置心理健康於職業倦怠之上,並為了保有工作與生活平衡。 「安靜離職」指的並不是真的離職,而是指「在工作中離職」。 只做最低限度的工作,達到基本要求,不在工作中投入額外的情感和心力,並非直接離職,而是讓自己在工作中「抽離」。

如醫療業、零售、大型卡車運輸業經常附有類似條款,一旦違反可能讓勞工損失上千美元。 對於勞工工作偏好的議題,一篇富比世報導提出從宏觀至微觀的5個因素,用以釐清當前「快速離職」現象。 分別是:抵抗高通膨、強健的勞動力市場、工作者重視的價值轉向、追求靈活與彈性、不被最少待1年的潛規則限制。 在長達兩年多的疫情影響下,許多新興的職場風氣驟起,如遠端工作,或疫後轉職潮,而現在也有一個職場新名詞,叫做「安靜辭職」。 英國(UK)諾丁漢大學組織行為學副教授瑪麗亞科多維奇(Maria Kordowicz)表示,安靜辭職現象的增長,與人們普遍對工作滿意度的下降有關。 此區顧名思義就是掉漆中,基本上處於留校察看的危險邊緣,畢竟公司是營利事業,不是教育慈善事業。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離職v.s.直接離職

紐約一位千禧世代網紅菈德(Tay 安靜辭職意思 Ladd),在TikTok擁有超過6萬名粉絲。 即使從事白領高薪的律師職位,但住在全球生活成本最貴的城市,她仍坦言,根本不認為自己有辦法退休。 恆春鎮長尤史經表示,近日遵照古禮帶領公所團隊,從東、西、南、北門等4城門,由寺廟主委雙手環抱恭請神尊以四方遶境方式到東門豎孤棚主祭壇,祈求鎮境四時無災,參與比賽選手及全國民眾平安順遂。 天道盟同心會金山分會會長,綽號「村哥」的郭簡村,被控覬覦北海岸2座核能發電廠招標工程,與營造公司負責人張煌懋等人聯手圍標,不法獲得16項工程標案。 士林地方法院24日依違反政府採購法等罪,判處郭簡村2年有期徒刑,台電核能技術處廠房布置組主管賈儒龍,則涉嫌索賄77萬餘元,被依違反貪汙治罪條例,判處5年6月有期徒刑,褫奪公權2年。 在挑選獵頭公司時,可以多找幾家來聊,從聊天的過程中就可以判斷出獵頭顧問的專業度。

職業倦怠危機下,歐美掀起一波「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浪潮,這並非真的辭職,而是「奮鬥文化」(hustle culture)的相反意思,指上班族放棄積極上進,只想做好份內事。 如同企業開始追求ESG,在追求企業社會責任更高層次的過程中,也要善待這群員工,讓他們獲得比過去更高的報酬和回饋。 善待員工的方法不只是在物質層面,精神層面也是,這群員工才會真心回饋公司,讓公司有更高的獲利。 如果企業調查後發現有安靜辭職跡象的人大幅上升,貿然採用安靜解僱的對策,最糟糕的結果是,或許有部分安靜辭職的人會離開,但只能治標不治本,留下來的人也不會好轉。 而公司主管在接下來的時間中,更會耗費大量時間,想各式各樣的方法來和同仁鬥智,這只會消耗公司更大的成本。

安靜辭職意思: 「安靜離職」異動考量之相關因素

但影片內容並不是向老闆提離職,而是上班族放棄上進的心態,他們只願意做好份內的事,拒絕可能會幫助他們升遷的額外工作。 「這種心態的研究已進行好幾年了,只是套用詞彙不一樣,如脫離釋放或工作退縮等。」克羅茲說。 美國媒體顧問公司創辦人西創(ED Zitron)認為,安靜辭職的概念旨在反抗剝削員工的公司,許多這類公司都靠不給員工加班費,但又變相要求員工加班達成業績。

安靜辭職意思

為了解職場氛圍,104 玩數據 4~13 日啟動網路問卷調查,有效樣本達 1,012 份企業人資與用人主管、556 份求職會員,95% 信心水準,抽樣誤差各為 ±3.08%~4.16%。 安靜辭職的人正好符合蓋洛普對「工作不投入者」定義,指只做最低限度工作、心理與工作脫節的人;2021 下半年,職場工作投入(engaged)人數比例下滑,辭職人數同時期開始增長。 蓋洛普也發現遠距工作 Z 世代及千禧世代(1980、1990 年代出生者),工作投入程度與雇主滿意度皆下降。 以美國為例,在新冠疫情爆發後,美國人的工作熱情與投入度已創下歷史新低點,而美國人在2021年有1/4的人離職,也創下歷史高點。 原來,支持者覺得向沒有加薪、或壓力太大的額外工作說「不」,不代表敷衍了事;反對者卻認為,雖然達到了基本工作預期,但這種心態將助長懶惰、損害工作表現。

安靜辭職意思: 男入職1小時就失業 公司認「招錯人」

本次讓我們從TOEIC測驗的情境,了解這波浪潮的英文單字用法。 對此,豪勒等專家皆建議,員工如果自覺出現這樣的狀況,其實應該要能夠與上級反應,嘗試透過溝通來調整現有的工作內容,以改善目前的狀況,或是尋找其他更能激發個人熱情的工作內容。 面對加班沒錢拿,瑪曲也曾向主管反應,也收到了將會為她調薪的回覆。 「我覺得我被羞辱了,這也讓我在疫情期間下定決心要安靜辭職,然後試著去找到另一份工作。」瑪曲說,當時的她正處在一個非常混亂的時期,而且在她決定向「多餘且不再原本工作項目內」的工作事項說不的時候,反而還被指控在偷懶。

另外一位諮詢公司主管比廷格(Josh Bittinger)則表示,與其認為「安靜的辭職」是鼓勵人們懶惰,不如把它看成是一種紓壓方式,讓人們在需要時,有能力遠離工作。 在疫情之後,許多人被迫在家上班,不只工作和生活的界線變得模糊,遠端工作、新興產業也隨之興起。 與其把自己綁死在公司,不如透過安靜離職,來好好安排自己生活的步調,或是把省下的氣力投資在下班後的副業上,能夠獲得的效益反而更高。 安靜離職之所以會流行起來可以從幾個角度來看,以大環境的改變來說,例如受疫情、戰爭等環境變化所影響。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