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晉文公為逼介之推出來做官,放火焚燒他所隱居的綿山,不料卻將他燒死,為了悼念他,晉文公下令全國禁火三天。 後世相沿,每到這一天便不煮飯、不點火,只吃冷食,是為『寒食節』,約在清明節前一、二日。 因清明節祭祖往往在郊外進行,人們把祭祖掃墓和郊遊踏青結合起來即陶冶情操,又促進了身心的健康,一家人開開心心去踏青。 不過很多大城市因人口密度高,怕驚擾左鄰右舍,不過已經沒有放炮的習俗。 在鄉下,還是不少人有放炮的習慣,放炮前為避免聲音龐大,都會先大聲的喊:「要放鞭炮囉!」讓鄰居們有心理準備。 一份是祭拜后土(土葬者就是土地公,骨塔則為祭奉塔主神,通常是地藏王菩薩),與神明打過招呼後,另一份才是供奉給祖先的。
- 除了紙錢之外,也可以準備紙蓮花、元寶。
- 篇文章提供了有關拜關公的文化背景和大眾常見的認知,對於有需要的人而言是一篇有趣且有用的報導。
- 接著就是入塔內瞻仰祖先的遺像,切記要保持肅靜、不可嬉鬧。
- 現代大部分民眾將先人遺骸火化,以骨灰甕入靈骨塔,不必鋤草、補土,所以提前清明掃墓不必擇日看好日子,甚至平常想要祭拜先人,想去就去,但最好在下午3點之前。
- 過年時用的祭品是芹、蒜各一束,五月節時用的是空心菜、韭菜各一束。
- 而祭品準備,需準備三牲(一年內新墳須供五牲,選擇不外乎是豬雞鴨魚卵)、粿類、香燭、刈金(壽金)等東西以祭拜后土。
- 棗糕是清明節傳統習俗代表食物,清明節以冷食為主,棗糕又叫做『子推餅』,晉文公為逼介子推母子下山,下令放火燒山,不料被晉文公活活燒死在山中,為紀念介子推母子令清明這天為寒食節,棗糕就成了清明節傳統習俗寒食代表性食物。
通常墓園都在山上,消防車可是很難上來的,務必小心。 不過要特別小心有些雜草十分粗糙和銳利,動手清理時記得戴上手套;也要小心不要破壞到墳墓本體,若有些地方破損,請一定要找人維修,否則年久失修下,會造成更嚴重的損壞。 掃完後記得要放上「掛紙」,表示子孫已經祭拜過,才不會被認為是無主墳而招致破壞。
清明節拜祖先: 清明掃墓祭品禁忌知多少?掃墓時間幾點最恰當?清明祭祖怎麼拜?
基於寒食節的傳統,傳統習俗上擺放的食物多為冷食,由於祭品擺設各習俗地不一,只能說僅供參考,下面所提供的祭品如果跟大家不太一樣也歡迎留言提出來讓小編學學! 其實只要把握一個重點,有誠心,什麼都可以拿來拜,並且千萬別忘記要準備兩份,一份拜土地公,一份拜祖先。 與農曆七月普渡好兄弟不同,傳統上祭拜祖先多建議於午時,也就是於下午1點之前祭拜,因此清明節建議於上午或正午時祭拜,若因時間限制,也盡量於下午3點前祭祀完成,在習俗上3點後逐漸日落,陽氣漸衰,不適合繼續待在墓地或靈骨塔。 每年的清明節,陽上子孫用鐮刀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禁止使用鋤頭,然後準備一些三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 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祭拜後會燒金、銀紙,部份家族最後會放鞭炮或煙火。
拜拜供品也很簡單,日常家裡的飯菜即可,比較豐盛的就準備 6 道菜碗、1 鍋飯、3 杯酒、2 副碗筷及紙錢;也可以準備 1 個雞腿便當,加上 3 杯酒、2 副碗筷和紙錢,原則上就是有飯、有菜、有肉、有湯和酒就可以了。 時間一般來說則選擇下午 2 點以後、晚上 7 點以前。 根據風水命理專家高宏寓所公布的「2023 清明節祭祖良辰吉時」,也提醒最好選在下午 3 時前掃完墓。 祭拜用的花可以選擇桃花、李花、梨花、迎春花、百合花,避免像是玫瑰、薔薇等帶刺花朵,在傳統觀念中,這類植物是用來擋煞,若拿來祭祖可能會擋掉好運。 祭祀的重點在於土地公要先拜,再拜祖先,然後金紙和銀紙不要搞混就OK了。 燒紙錢時要找空地焚燒,千萬不要燒到別人家的墓啊!
清明節拜祖先: 祭拜時間:中午之前且早於地基主和祖先之前拜完即可。
2007年清明是4月5日,2008年清明節則為4月4日。 另據民俗專家介紹,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拜祖先2023 命理師謝沅瑾在臉書貼文表示,地基主原是古代對於地基的崇拜,在傳統信仰中,認為萬物都有神靈,如果地基主作祟,家內就會不平安。 多籽水果(番茄、芭樂、石榴、百香果):這些水果的種籽不易被人體消化,因此有不潔的象徵,也有多心和壞兆頭的意思。 而祭品準備,需準備三牲(一年內新墳須供五牲,選擇不外乎是豬雞鴨魚卵)、粿類、香燭、刈金(壽金)等東西以祭拜后土。 基本上培墓與一般祭墓流程類似,兩者的差別在於,培墓需在墓前點燃子孫燈,掃墓完成後將子孫燈帶回家,象徵子孫興旺。
棗糕是清明節傳統習俗代表食物,清明節以冷食為主,棗糕又叫做『子推餅』,晉文公為逼介子推母子下山,下令放火燒山,不料被晉文公活活燒死在山中,為紀念介子推母子令清明這天為寒食節,棗糕就成了清明節傳統習俗寒食代表性食物。 最近這幾年,在政府政策的規劃輔導下,己漸漸由公墓取代了傳統山坡墓地。 清明節拜祖先2023 清明節拜祖先2023 清明節拜祖先2023 公墓有人管理且乾淨有秩序,相較於傳統墓地公墓更佳整潔且不髒亂,我覺得這個樣子非常好。
清明節拜祖先: 掃墓最佳時間?專家:7種情況才需要擇時看好日子
清明在春分後半個月,此時天氣轉暖、草木復萌,人們常常結伴到郊外踏青、放風箏、欣賞春光,所以清明節有時也被稱作『踏青節』。
清明節期間掃墓,時間最好選在早上 5~7 點,小編知道這實在是有點逼人,如果真的起不來,也建議在下午 3 點以前完成,因為傍晚太陽下山陽氣慢慢消退,時運不好的人很容易招惹一些拍咪呀纏身。 至於到「納骨塔」祭祖,神龍則提醒,多數都以團體方式開放祭拜,除了公爐插香外,祭品及金銀財寶最好也能插上香,並於上香後數分鐘內擲筊確認祖先是否已來享用,且一定要連續三聖筊才行。 清明節拜祖先 另他也提醒,祭拜者前去骨灰安置處,切忌身體亂靠其他靈骨塔位。
清明節拜祖先: 清明節拜拜的流程順序
國際道家學術基金會執行長林俊寬建議,種子食物一定要準備兩套,一套拜后土(靈骨塔則拜地藏王菩薩)、一套拜祖先,零嘴或烹煮食材皆可,例如花生、龍眼乾、開心果、瓜子、腰果、杏仁果、大紅豆等,拜完後可現場食用,殼則留在祖墳土地上。 在時代的變遷下,現在掃墓的供品非常多元,不僅符合現代人的口味,常見泡麵、飲料、零食等,有時也可以購買祖先生前喜愛的食物。 在傳統上,則會因各地區有不一樣的必備供品,譬如草仔粿、紅龜粿、潤餅…等。 谷帥臻老師建議大家,掃墓時間宜在「陽時」,也就是從早上5-7點(卯時)開始,最晚到13-15點(未時)太陽日落下山前,需完成祭祖掃墓趕緊離開陰地。 尤其清明前後為廿四節氣「春分」與「清明」,從國曆3/21至4/19這段期間,太陽月將為「戌將」河魁,申時15-17為六壬神煞的「罡塞鬼戶」之時,不得用於祭拜陰神與祖先。 張(姓氏)家歷代祖先,今日是清明節(若非清明節當天掃墓則報當天年、月、日即可)兒孫誠心誠意敬獻三牲,金紙、銀紙等,請張(姓氏)家歷代祖先來享用,也請繼續讓我們張(姓氏)家平安順利,萬事如意,子孫賺大錢。
祭拜的範圍以房子範圍內為主,一般多在廚房擺一張小桌子,朝屋後方向祭拜,如果空間不夠,也可以把流理台當供桌,朝流理台方向祭拜即可。 整串水果(荔枝、葡萄、龍眼等):整串水果有台語「死整串」的意思,因此為了要避免家中可能有人會跟著往生者走,盡量不要選用整串的水果會比較好。 為表示對先人的禮貌和尊重,掃墓前盡量不要吃東西,如果真的非不得已有需要,也盡量以素食為主。 正常來說,掃完墓再吃飯比較好,一年就忍這麼一次大家撐住。 清明節拜祖先 針對掃墓應留意事項,神龍指出,墓碑上的字漆若脫落、碑或墳四周有斷裂殘缺應儘快修補;長滿青苔則是太潮溼,應請專家察看,以免先人屍骨受潮,影響子孫;入土未滿一年則不宜任意開挖。
清明節拜祖先: 清明掃墓拜祖先|三牲、菜碗祭品準備方式全攻略
民俗專家廖大乙提醒,2種人最好不要拜關公,分別是見不得光行業,以及當人小三或小王的人,否則不但無法從中得到關公的庇佑,還是自投羅網,會受到懲罰。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民俗專家廖大乙表示,關公神像姿態多,基本上可以分成3大類,也就是武關公、文關公、封官後端坐等,拜對大加分,拜錯可能會虧本。 掃完墓其實也滿多禁忌,祭祖後進家門前要先到附近人多處將雙手清洗乾淨,回家後除了鞋子鞋尖要朝內擺放,還要立刻換衣洗鞋,並且倒入米酒、粗鹽清洗,這樣才能把晦氣都去掉,千萬不要讓掃墓穿的衣服放過夜,以免擾亂家中好氣場。 掃墓當日起床洗漱前,記得先瞧瞧自己的額頭,如果氣色烏黑就代表時運較差,最好就別去掃墓了,如果一定要去,建議可隨身佩戴玉器、桃木等化解厄運。 清明節拜祖先 張逸堂說明,其實掃墓習俗並非都要在清明節,客家習俗多提早在元宵節隔天;祖籍福建漳州的人,則通常選在農曆三月初三,俗稱的三月節這一天掃墓祭祖。
林俊寬也建議祭祖時說出心中願望,稟告時持香、發聲說出姓名、輩份關係,有意求子嗣則可帶紅色小宮燈一對,稟告完、祭拜後帶回家放在房間,象徵「出丁」。 除了三牲之外,拜祖先的供品中,一些日常菜色也不可缺少。 而這些用碗少量裝盛的家常菜就是俗稱的「菜碗」。 不曉得大家在回阿嬤家的時候有沒有看過這樣的祭拜方式,總會對阿嬤煮的一桌好菜而感到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