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驗結果發現,在第一劑、第二劑間隔28天,接種兩劑下,保護力可達94.5%。 BNT疫苗屬於mRNA疫苗,沒有活性病毒,也不會因為改變你的DNA,疫苗運作原理是透過施打能製造新冠病毒表面棘蛋白的mRNA,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攻擊病毒蛋白並記憶下來,以擁有對抗新冠病毒的保護力。 且近期英國做了好幾起不同的廠牌疫苗進行比較,先拿了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比較,38萬名自願者分別打過兩種廠牌疫苗後,長期以PCR持續檢測,觀察有無確診、重症或是無症狀,結果發現不管接種哪個廠牌疫苗,效果是差不多。
莊人祥表示,mRNA疫苗第二劑症狀比較明顯,但BNT所含抗原較低,所以副作用比較低。 有效的COVID-19疫苗對於預防進一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至關重要,針對COVID-19的疫苗可能會對抗感染、疾病或傳播,對於患者產生重症情況和死亡有保護作用,進而有助於疾病控制[4]。 目前,多個國家已經投入疫苗的研發,而當前的每種疫苗研發策略都有明顯的優點和缺點[5]。 尤其,必須針對高危險人群進行疫苗接種,包括第一線醫護人員、60歲以上的個人以及患有慢性疾病(尤其糖尿病和高血壓等)的人[6]。 英國的COV-BOOST研究總共有將近3000人參與,是目前最大規模的混打研究。 顯示第三劑打了莫德納者的抗體數據都最好,但副作用較大,如手臂疼痛、疲勞、無力、發燒等。
疫苗副作用比較: (一) 疫苗是怎麼運作的?BNT副作用時間、BNT症狀有哪些?
約 1%受試者出現「嚴重」不良事件,但發生頻率在疫苗組和對照組並無不同。 先前AZ疫苗大家最擔心嚴重副作用出現血栓,但莫德納就完全沒有風險嗎? 輝瑞BNT疫苗由美國、德國研發,為mRNA疫苗,一樣要施打2劑才有完整保護力,保護力可達95%。 根據輝瑞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84.1%、疲倦62.9%、頭痛55.1%、肌肉痛38.3%、畏寒31.9%、關節痛23.6%、發燒超過38度14.2%。 A:若與自然感染相關的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相比,疫苗接種後風險並沒有比較高。 根據美國 CDC 今年公告,5-11 歲的兒童族群中(每 10 萬人次資料),在 COVID-19 確診兒童中,確診後 21 天內有 17.6 個男孩、10.8 個女孩罹患心肌炎或心包膜炎。
而在接種第一劑或第二劑 mRNA 疫苗(BNT)族群中,僅有 4 個男孩在第一劑疫苗接種後 21 天內發生心肌炎或心包膜炎,其餘發生率皆為零。 因此,男性幼童感染 COVID-19 後出現心臟疾病的風險,為接種 mRNA 疫苗者之 4.4 倍。 此外,在 5-11 歲 COVID-19 確診兒童中(每 10 萬人次),確診後 42 天內共有 133.2 個男孩、94.2 個女孩罹患心肌炎、心包膜炎、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
疫苗副作用比較: 健康小幫手
嬌生疫苗是腺病毒載體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1劑接種,保護力約為57~72%、降低重症風險達86%。 輝瑞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7天後保護力約為95%、降低重症風險達95%。 專家則表示,民眾應該盡快完成第二劑基礎劑接種,建議以同一廠牌接種為優先。 目前全球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打疫苗還是對抗新冠肺炎的全球趨勢,當然做好個人衛生勤洗手戴口罩也是非常重要的。 COVID-19是由一種新型冠狀病毒2(SARS-CoV-2)所引起的急性嚴重呼吸系統綜合症,於2019年出現,截至2021年6月1日,全球已感染超過1.7億人[1]。
莫德納疫苗是mRNA疫苗,根據目前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完成2劑接種,保護力約為94.1%,依國際指引及衛福部建議接種間隔為至少28天。 日前國內發生首例接種AZ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該名30多歲男子,接種疫苗後出現發燒,7天後出現持續性頭痛、腹痛,急診就醫發現是施打疫苗引發血栓併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一度發出病危通知,經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才保住性命。 疫苗副作用比較2023 整體來說,接種後七日內常見症狀,第一劑與第二劑接種後七日內症狀均趨向緩解,前兩日全身性症狀以疲倦、肌肉酸痛、頭痛最常見(7%~68%);局部不適以注射部位疼痛及注射部位腫脹常見(8%~83%)。
疫苗副作用比較: 接種疫苗前需要知道這些事!
何忠祐也提醒,疫苗保護力會隨時間遞減,若經評估後需要接種第三劑,就可施打第三劑疫苗可以提供較佳保護力。 有些人認為「反正你遲早要混打,不如早點混打」,台北市聯醫忠孝院區醫師陳昶宇表示,「反正你遲早會混打到第三劑,何必提早混打增加副作用風險?」他也說,疫苗嚴重副作用的機率跟強度就像被雷打到,明明可以躲在室內穩穩度過,何必要多增加一次出去被雷打到的機會? 而年紀越大,嚴重副作用機率越低,若想試AZ混打莫德納未嘗不可,至於年紀較輕又真的很想混打,安全牌就是選BNT。 台大公衛學院23日公布以色列最新研究,年長者施打第4劑後,重症及感染率皆有下降,重症率甚至減少約4倍。 媒體詢問,未來是否讓長者、免疫系統不佳者打第4劑,陳時中回應,台灣離第4劑還遠,要看研究離第3劑多久再打第4劑。 黃軒表示,不會因為打第4劑(BNT或莫德納),而比第3劑增加更多明顯的疫苗副作用,少部分接受第4劑接種副作用,多為輕微和局部症狀,如同之前的第2或第3劑。
依據各國疫苗上市後安全性監測,曾有報告極少數年輕族群在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發生心肌炎等的不良反應事件,大多發生在接種後數天內。 建議接種mRNA疫苗後,應注意如出現胸痛、喘或心悸等症狀,請立即就醫並說明疫苗接種史。 張皓翔:AZ疫苗可能造成極罕見的血栓風險,而此風險發生在60歲以下族群比較明顯,因此歐洲國家可能因為人種發生血栓比例較高,有某些國家限定60歲以上打AZ。 至於說,施打疫苗後死亡率比較,各種不同疫苗其實都有人接種後發生不良事件的死亡通報,AZ在打完之後,死亡率並沒有比其他疫苗高,甚至是比較低的情況。
疫苗副作用比較: 罕見副作用 — 血栓、心肌炎和心包炎
黃軒指出,研究顯示,對抗Omicron病毒,打第3劑者,這些人至少都是接種BNT第2劑疫苗超過4個月以上,他們平均有75%疫苗保護力;第4劑(BNT)對於Omicron有81.7%疫苗保護力;第4劑(莫德納)對Omicron有79.3%疫苗保護力。 病毒載體疫苗則是利用攜帶有SARS-CoV-2 棘蛋白核酸序列(DNA核酸序列)的腺病毒,接種後在人體細胞內製造SARS-CoV-2棘蛋白此疫苗抗原並自人體細胞釋出,誘發人體免疫系統產生保護力對抗病毒入侵。 莊人祥表示,接種疫苗後無法工作、影響日常活動與就醫情形,大多以發生接種後前2天為主,發生比率可能因接種的疫苗廠牌,或同廠牌接種第1劑或第2劑而有所不同。 (台灣腦中風學會)若您服用的是單線 / 雙線抗血小板藥物,施打疫苗前不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但施打後建議加壓施打處2 / 5~10分鐘以上,並確認是否止血或有血腫狀況。 若您服用的是wafarin,在施打疫苗前請確認您回診的凝血功能檢查(INR),若皆穩定且小於3,可直接進行疫苗注射,若您最近的INR不穩定或大於3,則建議回診與您的醫師討論。
而且某些副作用在疫苗組的發生機率,甚至比安慰劑組還要低。 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規劃,第13輪擬開放AZ混打BNT疫苗,最快11月上旬開打,將不會限定年齡層,即全年齡開放。 隨著國內疫情緊張,疫苗成為眾人期盼終結疫情的關鍵,目前國內一共採購約3000萬劑的疫苗,包含:莫德納Moderna疫苗505萬劑、牛津AZ疫苗1000萬劑、COVAX 476 萬劑、聯亞、高端兩家各1000千萬劑。
疫苗副作用比較: 常見9大副作用囗訣
不過,兩者售價較高,且保存難度較高,需設立特殊冷鏈倉儲,前者需在零下負20度環境,後者則需在零下負70度。 依指揮中心之前公布的數據中顯示,「原型株+BA.1」中和抗體效價僅約為原型株疫苗的1.7倍。 而何大一博士在紐約艾倫戴蒙研究中心所發表的試驗,將抗原置換成Omicron的BA.5,事實上對於Omicron能夠提升的保護力其實也相當有限;和原始病毒株疫苗相比,未有統計學上有意義的差別。 這是因為今年流行的新冠病毒是Omicron的變種,本身有免疫逃脫的現象,之前施打疫苗所建立的免疫力,對Omicron抑制效果會比較差。 如果加上半年以上沒打疫苗,體內抗體的量已下降超過5倍以上,整體保護力當然就會跟著大幅下降。 黃玉成補充,目前國內已通報多例疑似新冠疫苗接種後嚴重不良事件;事實上,不良事件並不等於副作用,不良事件是指注射疫苗後,發生任何對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的事件,但不一定存在著因果關聯性。
以上數據,代表當社區處於大流行時期,兒童接種疫苗為利大於弊。 副作用則是注射部位腫痛、疲倦、痠痛、發燒或發冷,一般於接種後數日內均可緩解,但曾出現嚴重凝血症狀。 英格蘭公共衛生署10日曾發表一份最新分析,內容提到,施打1劑AZ疫苗就可減少80%的染疫死亡風險。 另外根據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公司試驗數據表示,這款疫苗對65歲以上的族群同樣有效。 黃玉成指出,根據莫德納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頭痛64.7%、肌肉痛61.5%、關節痛46.4%、畏寒45.4%、發燒超過38度15.5%。
疫苗副作用比較: 保護力如何?
應對Delta株,完整接種兩劑為60%,住院保護效果則是單劑有71%、兩劑則有92%。 疫苗副作用比較 疫苗副作用比較2023 張上淳說,雖然輝瑞跟莫德納都是mRNA平台疫苗,但精確來說,是兩家不同公司的產品,是不是能這樣推論? 而科興疫苗注射後發生副作用的機率,與注射生理鹽水差不多,這一點頗令人費解。
謝思民表示,目前尚未有BA.1跟BA.5兩款疫苗的在人體直接比較效用的研究結果。 另外,可能讓民眾有所疑慮的是,BA.5次世代疫苗在美國FDA核准前未經人體試驗,動物試驗後直接緊急授權。 國內莫德納BA.5次世代疫苗終於在日前抵台,這是繼莫德納BA.1次世代疫苗後,另一款雙價疫苗,指揮中心預計最快18日可以開打,不過次世代疫苗開打在即,第四劑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曾參與多年疫苗研發的台大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在臉書表示,若要施打第四劑,當然可選擇次世代疫苗,不過如果就以BA.1次世代疫苗而言,中和抗體效價僅約為原型株疫苗的1.7倍,對於Omicron的保護力也相當有限。 謝思民說,在七月後確診過的民眾,對BA.4 / BA.5可能已產生抗體,相當於打過一次疫苗,也對目前的變種可能已有相當保護力。 輝瑞BNT疫苗是由美國、德國研發,種類為mRNA,施打劑量共2劑,打完之後的保護力約95%,副作用為注射部位痠痛、頭痛、疲倦、發燒,不適合孕婦、16歲以下、有嚴重過敏史的人施打,但優點是研發製造快速,同樣適合緊急疫情。
疫苗副作用比較: Q. 4 疫苗對變種病毒是否有足夠防護力?
目前已進入第三期臨床試驗階段,預估美國於2023年2月、英國在2021年9月、巴西2021年12月完成。 若有發燒症狀可以退燒藥緩解,但須注意若高燒多日不退,要儘速就醫;肌肉、身體局部痠痛可以止痛藥緩解症狀;接種部位紅腫可以冰敷改善,切勿按壓。 副作用大多於接種後2至3日內出現,如若可以盡量避免工作、多補充水分與休息,才能儘速恢復。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隨著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大規模接種,衛福部疾管署也發出相關接種須知,列出副作用與其他相關資訊,以下內容整理關於AZ疫苗與莫德納疫苗的比較,供民眾參考與選擇。 針對BNT疫苗到貨後接種對象,指揮中心說明,目前已規劃採校園集中接種或依通知書至地方政府衛生局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方式,開放12歲至17歲(含)對象造冊接種,其餘將優先提供預約平臺意願登記,且尚未接種過疫苗之18至22歲(含)民眾預約接種。
- 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李秉穎曾在指揮中心記者會上指出,Novavax疫苗屬於「次單位蛋白疫苗」,這是常規疫苗最常見的種類,它的安全性跟流感疫苗、B肝疫苗等疫苗差不多,不良反應很少,沒有血栓、心肌炎等嚴重的不良反應。
- 顯示第三劑打了莫德納者的抗體數據都最好,但副作用較大,如手臂疼痛、疲勞、無力、發燒等。
- 歐洲藥管局的調查發現,輝瑞-生物新技術(Pfizer/BioNTech)疫苗接種1.77億劑之後出現145例心肌炎和138例心包炎,莫德納(Moderna)2千萬劑接種後出現19例心肌炎和19例心包炎,其中五人死亡,均有其他疾患或是老年人。
- 注射疫苗前不須停用胰島素、血糖藥、血壓藥、膽固醇用藥,請繼續規律服藥。
- 總體而言,各國政府和公共衛生機構將密切觀察是否有新變異病毒株出現,並評估現有治療方法和疫苗是否有效。
- 雖然疫苗的相關副作用有血栓,但並不代表心血管疾病患者就比較容易引起血栓,因為兩者的作用機制不同,不太需要擔心。
- 打完疫苗後的效果也取決於飲食營養、生活作息,當營養不良可能會讓疫苗的保護力下降。
常見的不良反應:痠痛全身無力、肌肉痛、頭痛、腹瀉、注射部位腫脹硬結、噁心嘔吐、發燒等,症狀通常呈現輕度或中等強度,大部分會於接種後7天緩解或消失。 罕見不良反應(發生率小於千分之一):顏面神經麻痺、眼壓過高。 根據嬌生疫苗第3期臨床試驗結果,接種後可能發生的常見副作用及頻率,包括括:注射部位疼痛49%、頭痛、疲勞、肌肉疼痛38%、發燒超過38度0.3%。 陳秀熙表示,第三劑不管是打mRNA疫苗或是AZ疫苗等其他疫苗,有症狀感染保護力最久二個月後就會消失,因此,國際上已經建議新冠疫苗不需要一直打下去。 依照目前的研究顯示,打滿三劑的民眾,體內即使沒有足夠的抗體,但體內的T細胞足以記得接觸到新冠病毒後,如何激發體內產生抗體,抵禦病毒。
疫苗副作用比較: 染Omicron「症狀像一般感冒」
更何況,我能長大,都是「謝謝父母,小時候,曾帶我去打了那麼多疫苗接種」,我才能健康活到現在呢! 如果過敏病史問了、安全措施做了,但為了多數人安全著想,即使明知藥物或疫苗具有某種罕見副作用,各國主管機關FDA 也會核准上市,如果真的發生了,再給予發生罕見副作用者救濟。 牛津/AZ疫苗應對Alpha株的保護效果,完整接種兩劑為73%;住院保護效果,接種單劑為76%、兩劑為86%。
其中病例較頻繁地出現於年輕男性,而且是在莫德納疫苗第二劑接種不久後,大多數的案例發生於接種疫苗的14天內。 因此在歐盟的強烈建議下,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已將心肌炎與心包膜炎列入莫德納疫苗的副作用中。 其實嚴格來講,不同疫苗的數據是不能直接對比的,因為它們不是在同一個臨床試驗的條件下進行的——進行試驗的地區不同、醫院不同、醫護人員不同、受試者對象不同,因此會有系統誤差。 美國營養學家建議,接種前可以吃點燕麥片、櫛瓜、水果、堅果、煎蛋、酪梨等食物。 5.建議在接種前可以吃一些小點心,減少焦慮、低血糖發生。
疫苗副作用比較: 疫苗常見副作用
許多人打完第一劑AZ疫苗高燒不斷,痛苦萬分,另一群打完第一劑莫德納疫苗則笑稱「毫無感覺」,頂多注射部位腫痛、手臂「不舉」。 疫苗副作用比較 殊不知莫德納第一劑的副作用看似只是被「小汽車撞到」,到了接種第二劑卻像「被火車輾過」,全身痠痛、頭暈、低燒、發冷,統統找上門。 至於無法工作、影響日常活動與就醫情形,可能發生於前兩天。 接種AZ或高端疫苗後,第一劑較第二劑顯著;接種莫德納疫苗後,第二劑較第一劑顯著。 疾管署提醒,完成疫苗接種後,雖可降低罹患COVID-19的機率,但仍有可能感染SARS-CoV-2,民眾仍需注重保健與各種防疫措施,以維護身體健康。 指揮中心日前公布Taiwan V-Watch的統計數據顯示,在施打新冠疫苗7天後的生活影響方面,AZ的第一劑雖然在第一天無法工作的比例突破10%,但第二劑明顯下降至2%。
不只發燒,還出現嚴重咳嗽、流鼻水或其他與疫苗不相關的症況;嚴重胸痛或呼吸困難;下肢腫脹或疼痛;嚴重的持續性頭痛或腹痛,合併視力異常或癲癇;皮膚出現自發性出血點,例如瘀青或紫斑等,應就醫檢查是否有其他感染。 銀髮一起玩編輯部統整了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機構(MHRA)公布的統計數據,共6600萬人回報的副作用結果,用簡單圖表看懂AZ疫苗、莫德納疫苗和BNT輝瑞疫苗,三種不同廠牌的差別。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今天(24日)分享以色列研究打第4劑的初步成果,對抗任何COVID19病毒(Delta或Omicron或原生株病毒),BNT疫苗(30%)接種的保護力比莫德納疫苗(11%)更好! 至於台灣是否要打第4劑,衛福部長陳時中說,離第4劑還遠,要看研究離第3劑多久再打第4劑。 蛋白質疫苗是利用基因技術,在體外先培養出要使用的病毒蛋白質,經純化後,再將蛋白質打入人體,激活免疫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