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航空目標價8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ck on May 2, 2021

長榮航空目標價

台股週五開高,盤中上漲超過百點,新入選 MSCI 成分股的技嘉以300元開出後,最高一度來到307元;而穩懋遭到刪除,以144元開出,下跌6.5元,盤中跌幅4.65%。 不過台股開高走低,終場下跌33.45點,收盤指數為16,601.25點,成交金額為2,871.33億元。 三、把貨櫃航運業只看德魯里及中國上海SCFI運價指數還上漲丟在一邊不看,刻意擴大負面報導FBX指數下跌1千點,造成11月11日貨櫃航運股股價大跌。 一、繼續在航運股利多消息之際刻意賣出股票製造股價開高走低,讓投資人認為利多不漲,甚至放利空消息說2023年貨櫃航運股會虧錢,來嚇唬投資人。 今年3月以來很多錯看貨櫃航運股的投資人,不僅沒有從貨櫃航運股投資賺到錢,甚至從4月還一路放空被軋虧大錢,怨念很深;因此從7月以來一直用一連串假訊息來打壓貨櫃航運股,包含拜登政府調查貨櫃航運業、第三季運價高峰及重複下單、運價腰斬等等利空消息,造成股價重挫。

  • 貼文一出,底下網友看到5009張持股庫存單全跪了,「散戶還在機場的跑道追」、「航空王!又一個傳奇要出現了嗎」、「航海王既視感」、「真,超級大戶」、「推,有單也認真分析」、「我也是很看好航運,雖然沒買長榮航,但還是很推薦」、「5000張大戶當靠山,沒理由沒信心不跟」、「一個晚上賺一台麥拉倫」。
  • 然而,我們並無法保證內容的時效性與正確性,活動/促銷時效與內容以主辦機構為準,讀者採取行動前務必須重複檢查。
  • 值得注意的是,巴拿馬運河塞船,雖然貨櫃輪的影響沒有散裝來的大,不過船舶通過必須限重,會減少供應量,有助於降低供給過剩壓力,甚至有些貨主期望直接走美東,最新一周報價美東運價表現較為突出,有助於穩定北美線的運價表現。
  • 長程航線的票價並不會隨飛行哩程等比例增加,因此長程航線的單位收益本來就會比短程航線低,另外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亞洲航線上,單位收益也呈現下滑趨勢,整體來說就使單位旅客收益下滑許多。
  • 長榮航空表示,波音787大量採用碳纖維等複合材質,比例超過總重量50%,大幅降低機身重量,且不易產生金屬疲勞與腐蝕現象,預期將可有效降低維修成本;加上配置奇異公司所生產的最新型GEnx引擎,高效能的燃油效率與航程能力,比起舊型廣體客機可減少約20%的燃油消耗與溫室氣體排放,增添長榮航空的營運績效。
  • 在三大法人進出部分,昨天外資對長榮轉買為賣,在連二買後,昨日賣超6,639張,而投信則是呈現連三買;另外,自營商昨賣超長榮1,044張,也是在連二買後轉賣。

受惠傳統旺季,且海轉空運需求強勁,長榮航21Q4營收342億元,其中貨運營收300億元,貨運營收占比超越9成,同時貨運收益(Yield)突破25,達到疫情以來的高點,表現出乎市場意外。 長榮航空依波音787新機持續交機以及營運需求,今年分別於四月、七月進行地勤人員招募,截至目前為止已報到的新進地勤員工近350名,另有近百名新進人員將於九月中旬報到,未來將會視787最新的交機時程,再行檢視地勤人員招募計畫。 以長榮航空的營運表現來分析,第3季獲利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大股東賣股並非看壞未來展望,而是長榮集團進入分家階段過程,而且是用鉅額交易方式還用高於市場價格成交,所以不用過度擔心大股東看壞市場變動出脫持股。 台灣方面,雖因國境未開放下,目前尚未遇到此困境,但2021年整體飛機架次較2019年減少 長榮航空目標價2023 54%,隨客運復甦,華航、長榮航等航空公司勢必同樣也會遇到缺工情況,預計將在解除隔離天數後1-2個月開始顯現。 法人也分析指出,長榮海運轉讓長榮航空股票後,另一邊的大股東願意用高於市場行情價格成交,可以解讀接手的大股東,對於整體企業發展、航空業前景是相當看好的。 美系外資認為,長榮擁有強大的運力做為後盾,並在亞洲到歐洲的航線具有高市佔率,前景能見度高,長榮積極採購新船可進一步擴張市場佔有率,並具有更大經濟規模,有助獲利表現,將長榮目標價從60元調升至101元,維持買進評等。

長榮航空目標價: 長榮航獲利預估 上修

雖然7月至今的假消息利空都不是真的,但有心人士已經利用股價大漲後的籌碼鬆動造成股價大跌,已達到做空賺錢的目的(也請記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為善會回到自己身上,所為惡也會回到自己身上)。 例如今年長榮稅後EPS高達45元,稅後將會大賺2,400億,預估2022年賺55元稅後EPS則會大賺2,915億;不計算每年折舊現金流入,若2021及2022年都配發當年度所賺一半為現金股息,意即配發22.5元及27.5元現金股息,以目前股價來說,殖利率將超過20%及25%。 針對客運部分,美銀認為,隨著台灣更接近重新開放高峰(peak reopening),情緒面的激勵效果將變得十分短暫。

對此航空業退休高階分析,解封後估計至少有半年的報復性旅遊,但是高票價會壓低旅遊意願,需要有適當的價位,另目前航空貨運運價較去年同期少了一半,一增一減之間獲利能增加多少有待觀察。 群益投顧指出,長榮航今年第一季用油桶數為350萬桶,若以全年1,500萬桶計算,則在不考慮燃油附加費的情況下,燃油價格每變動10美元,對於公司全年EPS影響約為0.85元;近期航空燃油價格下跌,有助於航空公司營運成本壓力。 受惠各國放寬旅遊限制,全球客運市場持續復甦,截至今年6月為止,客運需求已恢復至疫情前約70%之水準,星宇航空也將增闢亞洲新航線拓展飛行版圖,預計10月28 日開航沖繩、札幌,並復飛越南峴港航線,屆時星宇航空將有13個航點,以迎接年底的旅遊旺季。 【時報-台北電】貨櫃航運指標股長榮(2603)公告第三季財報,表現優於市場預期,帶動市場對全年每股純益超越45元信心提高,金控旗下大型投顧研究機構指出,塞港持續運價跌幅有限,長約談判提前有利運價調升,將長榮目標價由200調高到210元,維持「買進」投資評等。 由於星宇航空的飆漲行情,也帶動了航空雙雄華航、長榮航的「比價效應」激勵航空股的走勢,加上先前春節旅遊商機、國際航空燃油價跌,航空業1月營收跟著受惠,而華航2/16股價收在21元、漲幅7.69%,長榮航則是收在29.7元、漲幅4.21%。

長榮航空目標價: 客運將回升 長榮航目標價直逼5字頭

以貨運來說,2016 年整體的載貨率大幅下滑,連帶影響長榮航的單位載貨收益大幅下降,2017 年則隨國際載貨率回升而有所反彈。 客運部分整體的載客率是小幅上升,但長榮航的單位收益卻是在 2015 年開始有較大下跌,這是因為自身營運策略的結果,也就是擴張長程航線所產生的效應。 長程航線的票價並不會隨飛行哩程等比例增加,因此長程航線的單位收益本來就會比短程航線低,另外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亞洲航線上,單位收益也呈現下滑趨勢,整體來說就使單位旅客收益下滑許多。

台股進入7月除權息旺季,先前受惠多頭拉抬力道強勁,長榮、陽明等航運股走出不錯填息行情,惟隨行情轉趨震盪,個股填息路恐備受挑戰,本周計有168家企業接力除息,包括聯詠(3034)、欣興(3037)、航空雙雄等指標股,力拚抵抗外資提款壓力,要如何邁開填息步伐頗受市場關注。 長榮航空目標價2023 例如,根據德意志銀行分析師稱馬士基目前股價的本益比約4.6倍,未來目標價仍有2~3成以上空間,如此馬士基股價的本益比將達5.5~6倍,就知道今年本益比2.5倍的長榮及陽明、本益比不到4倍的萬海,2022年本益比2倍的長榮及陽明、本益比3倍的萬海,三家公司股價嚴重低估。 長榮航空目標價2023 目前台灣貨櫃航運股,不管從今明兩年預估EPS所計算的本益比約2~4倍不到,或從2022年底淨值將超過100元以上的本淨比,或從今明兩年大賺的現金流入,都可看出台灣貨櫃航運股股價嚴重低估,本益比也較全球貨櫃航運股低。 而且配發完畢後,2021年及2022年仍有1,200億及1,457億左右現金流入,足夠支付2021~2022年兩年支出1,500億來買船及造櫃等投資。

長榮航空目標價: Responses to “ 長榮航空 (EVA Air) 哩程機位數量查詢之「破解」小秘訣(2022年版本)”

華航1月合併營收149.78 億元,雖年增率僅5.08%,但為2022年以來單月新高,客運收入達89.36億元,月增45.63%,年增幅更高達1217.99%。 星宇航空1月營收15.23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增1295%,相當於近13倍,創歷史新高;台灣虎航1月營收9.03億元,年增2060.08%。 航空股遭疫情摧殘3年,今年1月迎來巨大轉折,受惠春節10天連假、後疫情的報復性出國旅遊潮,紛紛繳出亮眼成績。 營收王長榮1月合併營收151.79億,年增率42.47%,創2020年1月以來37個月新高,其中客運營收為101.86億元,年增達3583.44%。 近5日股價上漲9.52%,相關運輸類指數近5日下跌0.4%,台灣加權指數上漲2.6%,股價漲幅表現優於大盤。

貨運市場逐步進入旺季,貨攬業者分析,全球航空運力供給持續吃緊,電子產品出貨穩定,加上海轉空貨量增加,運價將持續居高不下。 加入星空聯盟得以讓長榮航空成為真正的國際性航空公司,不管是在航班、航點、旅客人數上都大幅成長。 以 RPK 來看,從 2012 年的 260 億公里上升至 2017 年的 458 億公里,年化成長率 12%,與同期的年化 ASK 成長率 12.5% 相比毫不遜色,代表載客率維持得很好,加入星盟的效益有實際顯現出來。

長榮航空目標價: 長榮航(2618)獲利隨整體航空業起伏

度過了三年獲利的好時光後,在機隊方面,接下來到 2022 年前還有 24 架的 787 系列客機要交貨,未來會面臨更高的折舊成本;在原油方面,隨著價格起起伏伏,營運成本會面臨較多不確定性,這三年的榮景要維持並不容易。 2019 年 12 月時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 IATA )也下修了 2019 年度全球航空公司的獲利展望,預計從 2018 年的 273 億美元跌至 259 億美元,至 2020 年才會回升至 293 億美元。 隨著星宇拓展北美航點、增加轉機市場,營收規模可望持續擴大,加上新加坡航空燃油Q1每桶均價約110美元,比起2022年同期桶均價116美元略有下滑,緩解了航空業的燃油成本、有助利潤提升。 展望第四季,由於目前塞港並未緩解,同時節慶、電商旺季來臨,空運運能持續緊俏下,長榮航11月營收114.7億元,月增10.6%,為Covid-19疫情爆發後的高點。 未來787機隊的調度規畫方面,長榮航空總經理孫嘉明表示,續航力較高的波音787-9主要投入歐洲與北美航線,明年中將提供皇璽桂冠艙、豪華經濟艙、經濟艙三艙等服務,以因應營運需求及增加競爭力;另外,載客較多的波音787-10,則仍維持現有的皇璽桂冠艙及經濟艙,主要飛航亞洲及大洋洲區域航線。 不過,近期電子股股價大漲之後風險越來越高,隨時都有大跌的可能,反而目前傳產漲價股股價變得很便宜,投資價值絕對不會輸給電子股;且因三大法人對傳產股持股太低,短線傳產股股價跌深出現反彈甚至未來大幅反彈也很正常,例如近幾週來航空股及貨櫃航運股股價已經開始表態反彈,尤其航空股股價更是大漲。

長榮航空目標價

群益投顧認為,第三季為疫情完全解封後的第一個暑期旺季,客運價量有望進一步增長,第四季客運價量較旺季會略有回落,整體而言,預估長榮航今年獲利有望創歷史新高水準。 從4月營收結構顯示,長榮航單月客運量已恢復至將近疫情前的水準,而客運 長榮航空目標價 單價則較疫情前高出兩至三成左右,儘管貨運價量維持下滑趨勢,預期客運營收的增長有望抵銷貨運營收衰退,第二季整體營收將高於第一季。 華航昨(31)日股東會董事長也指出,目前平均票價漲三至四成,看好第三季旺季,目前歐美長程線訂位率高,整體客運班次數將追加至疫前八成;同時預估下半年貨運市場反彈,目前運價仍較疫前高出二至三成。 受惠疫後解封旅客出國商機,航空雙雄業績也跟著不斷攀升,中國大陸國台辦宣布恢復台灣旅行團赴陸觀光,長榮航空(2618)第一季創歷年同期新高。 有投資人分享績效,直呼「已到天際線,日內高點該空了」,還有人直言「看起來是還會再上,前高37.6,我覺得近期會破」。 航空業是一個資本密集的產業,不管是購買或租賃飛機,都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再加上受油價影響劇烈的燃油成本,以及日益攀升的人事成本,種種的原因都讓航空業是個很難賺錢的行業。

長榮航空目標價: 中國經濟崩盤原因 美媒:民眾不信北京當局會保障財務

長榮海運是貨櫃三雄第2季唯一獲利的業者,第2季每股純益(EPS)2.41元;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101.3億元,年減95.02%,毛利率21.31%,EPS為4.79元。 長榮第2季營收為673.8億元,年減61.4%,稅後純益為50.9億元,年減95%,EPS 2.41元。 上半年獲利即使有未分配盈餘稅干擾,累計上半年稅後純益仍突破百億元大關,達到101.3億元,年減95%,毛利率21.31%,累計EPS則為4.79元。

長榮航空目標價

但市場上分析師完全用舊思維在看貨櫃航運業,仍然把貨櫃航運業當作景氣循環股,且把2023年以後的景氣看得很壞,而且當作景氣循環股要用股價淨值比評估價值,殊不知整體貨櫃航運業已經質變了。 去年到明年缺船之際,貨櫃航運公司忙著賺大錢,不會把舊船開去拆掉及歲修,預期2022年貨櫃航運公司將會大賺;雖然2023年會有新船加入,約增加6%供給,但因2023年面臨減排碳規定,約有5%的舊船達不到減排碳目標,為達到這樣規定,舊船不是要降速行駛,就是要汰舊換新,使得實際運能將大幅降低。 若從去年航空股先大漲再換貨櫃航運股大漲的歷史經驗來說,近期股價大漲的航空股漲勢已近尾聲,預期接下來可能會由獲利最好且股價極度低估的貨櫃航運股股價大幅反彈。 中信投顧說明,長榮新船加入與歐美航線的長約價格比去年同期翻倍,加上長約比例高,美國線占七成、歐洲線已拉升至三至四成,造就良好財務表現。 展望長榮今年第二季與第三季持續有新船交付,以及未來大陸封城解禁搶運商機,預計長榮今年榮景持續。

長榮航空目標價: 長榮

航空股爆量上漲,網友討論熱烈,不少有人高喊「飛機好熱鬧」、「飛機噴拉!!!」、「長榮航空王可以直噴40嗎」、「2618看100」、「機票越來越貴,快搶」、「泥各位...現在便宜機票不買~難道要等暑假旺季在買」、「飛機最好賺的一段要來了」。 長榮航今日以37元開高後一度拉升至39.8元的漲停價位,創下歷史新高價,盤中成交量超過39.5萬張,居個股成交量冠軍;華航早盤以23.1元開出後一度拉升至24.8元,成交量僅次於長榮航,盤中漲幅逾8%。 根據FactSet最新調查,共7位分析師,對長榮航(2618-TW)做出2023年EPS預估:中位數由1.83元下修至1.61元,其中最高估值2.48元,最低估值0.57元,預估目標價為26.8元。 五、每年5月美國線長約換約,以2021年4月SCFI 2769為基準點;目前11月5日最新SCFI高達4535點,預期2022年美國線換約將優於今年。 航空雙雄今天逆勢攻高,華航、長榮航攻上漲停板,華航至18.8元,成交量為上市亞軍,長榮航攻上20元整數關卡,成交量排名一度為上市第3。 台驊9/6公告,自今年4/25到9/6共買進長榮2500張,每股平均價格127.57元,交易總金額3.18億元,持股比率0.08%。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