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全球暖化持續增溫,極端天氣頻仍,為緩解氣候變遷對人類生存造成的重大衝擊,溫室氣體減量已成當前各國刻不容緩的課題。 可見業者仍需要時間適應和調整作業流程,政府應積極輔導與補助,才能順利推行減塑政策。 期待接下來,臺灣政府長遠地規模化循環杯系統,提供更便利且完善的循環杯租借、歸還、回收、清洗、運送機制,讓業者與消費者更輕鬆、安心地選擇使用循環杯。 以麥當勞而言,目前提供消費者自備環保杯集點換飲料的優惠,集滿五點可兌換33元的飲料,但未來也須配合法規,提供五元以上的優惠折扣,是否導致成本價格提高,廖喬偉說,目前內部還在討論中,也會持續觀察租借循環杯的使用狀況。
同在歐洲的德國,早於2003年起實施「退瓶保證金」,民眾於超市購買瓶裝飲料需多付保證金,玻璃、塑膠材質的小型飲料包裝及鋁罐會收取每個0.25歐元的押金,而對於容量在1.5公升以上的包裝容器,則收取每個0.5歐元的押金在消費者回收空瓶後,保證金就會退回作為鼓勵回收的機制。 如美國夏威夷及檀香山地區於2021年1月1日起禁止提供購物用塑膠袋及拋棄式餐具;紐澤西州2021年11月起,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加州於2022年7月通過新法,規定加州必須確保立法後至2032年,一次性塑膠減少25%,另要求到2028年,加州出售或購買的塑料製品中至少30%可回收。 實踐環保綠色生活並不困難,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工具和方式,都能在能力所及範圍內達成減塑目的,減少不必要的一次性塑膠垃圾。 環保杯政策 邀請您分享資訊給親友,也嘗試以「重複使用」取代用過就丟的模式,一起為您我打造更乾淨、永續的家園。
環保杯政策: 【特別企劃】相同營養、大大優勢!保久乳 我們欠你一個清白!
作為「塑料三大國」之一的韓國,根據當地媒體報導,韓國每年平均消耗33億個一次性塑料杯。 環保署官員表示,先前計畫優先限制發泡塑膠(保麗龍),但有業者反映保麗龍杯的保冰效果佳,在中南部備受喜愛,且自草案公告到事實僅半年時間,庫存消不掉會影響生計,並認為保麗龍屬於塑膠,應該視同其他塑膠類一致對待。 宋宜臻表示,儘管回收運輸、尋找據點都不成問題,但部分縣市量能不足,只能請鄰近縣市支援循環杯的清潔服務,因此未來擴點的挑戰,在於各縣市能否找到足夠量能的清潔業者。 環保杯政策 「循環杯就像是Ubike一樣,可以隨租隨還。」麥當勞經理廖喬偉指出,許多民眾認為自帶環保杯不易清潔、太麻煩;循環杯歸還後,會交由專業廠商清洗,希望能提高民眾使用循環杯的誘因。 海洋塑膠垃圾問題嚴重,學者估計2050年海中垃圾將比魚類多,大量塑膠垃圾不僅傷害海洋生態,難以分解的塑膠微粒也透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其中又以一次性塑膠垃圾最為嚴重。
若以現金回饋來說,大多飲料店都是提供 1 元至 5 元的折抵金額。 另外目前麥當勞部分門市也有設置『循環杯自助租還站』方便民眾可以借用乾淨、已消毒的循環杯,環保盡份心力。 特別是目前 7-11 同步推出集點卡加碼活動,民眾只要在 6/28 前累積集點購滿 4 杯咖啡,就能免費兌換一款『馬來貘環保永續杯』;或者也可以用 1 點 +19 元加購價兌換。
環保杯政策: 台灣NO.1有機樂活聚落
近年來全球政府逐漸正視塑膠污染問題,許多國家開始制定逐步淘汰一次性塑膠的時程,更於 2022 年 3 月通過《全球塑膠公約》,制訂具法律約束力、涵蓋塑膠從生產、消費到棄置整個週期的條約,並將在今年內展開商議程序。 邀請您讓環保選擇成為生活習慣,也許不像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s)一般身無長物,但減少欲望跟消費,從觀念上改變,也已是一種環保行動。 矽膠食物袋、不鏽鋼或玻璃容器、竹製吸管、隨身杯、便當盒,盤點一下,您買了幾個? 由於製造環保產品也是需要消耗資源的,光是隨身杯的零件就包含矽膠、玻璃或是不鏽鋼,需經過煉鐵、吹製或鍛造等工序。 許多人為了避免製造塑膠垃圾,開始購買標榜環保的產品,近年來更是推陳出新,充滿設計感。
環保署表示,優惠是有自備環保杯且以「購買、消費」為原則,至於非以購買方式,例如促銷、贈品,業者得不提供優惠;也就是只要消費、購買就至少有5元優惠,其他如試喝、集點、買一送一等,則是由業者自行決定。 依據公告規定消費者自備飲料杯時,店家至少須提供價差5元優惠,不因購買不同容量的飲料而有所差異。 但林玉婷則表示,從《食力》所做的調查當中,大多數的業者都因需調整營運模式、操作SOP上感到困擾,也是目前最大的挑戰,更將自己的經驗為例,因為有「獎勵政策」提高了攜帶環保杯的意願,但因飲料的容量、店家的飲料製作需求不同,在選擇帶什麼樣的容器來盛裝飲品上也面臨了一段適應期。 對於業者來說,有人質疑為何先從連鎖業者和手搖飲產業開刀,曾子郡提到:「目前限塑政策的對象為較好控管的連鎖餐飲業者,菜市場、夜市等攤販在稽查上比較困難的,在『公平性』上是早晚的問題。」表示其實環保署在攤販性的商家上也開始與相關人士討論該如何將法規落實。
環保杯政策: 台灣乳業將迎來史上最慘淘汰潮
因此若我們越早開始減少製造、使用塑膠,對地球與生態環境的危害就會越小。 過去綠色和平在倡議減塑過程,就致力於督促政府制定減塑的法規,從禁用塑膠微粒、要求加強源頭管制、到訂定限塑時程。 還記得2002年,政府開始禁止店家免費提供塑膠購物袋,索取者必須購買嗎? 您知道當此政策上路,須花臺幣1元購買塑膠購物袋後,一年少用了幾個塑膠袋嗎?
「我們有感地觀察到,越來越多顧客開始會有帶杯子的習慣。」不難聽出她語帶愉悅,星巴克畢竟是推了24年,要看到成績,孫秀蕙認為與消費者溝通,並花時間建立消費習慣是一件相當耗時的大事。 從門市端來看,發現大家開始願意從固定來星巴克消費,到願意帶自己的杯子來星巴克消費,這段路走過來並不容易,「當你認為這是責任,是必須要做的事,自然就會願意投注心力。」孫秀蕙笑說成功很大的原因,仰賴的是門市營造出舒適的體驗環境、無落差的消費體驗。 環保署回收基管會執秘王嶽斌則強調,「減塑已是勢在必行」,法案啟動後會有更多循環容器業者加入市場,「這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 公投結果顯示,426 萬民眾以 52% 不同意票,展現反對核四續建民意。
環保杯政策: 自備環保杯比率提高
2022年7月1日《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法令正式上路,針對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超市、手搖飲業者,所有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提出管制,除了給予自備飲料杯至少5元的折扣。 2023年起,連鎖超商和速食業者的循環杯服務要求需要在2023~2025年逐年增加5%、10%、15%的門市覆蓋率,達到一次性飲料杯15%、18%、25%的減量率。 環保杯政策 減塑政策的大躍進,一方面希望刺激台灣環保意識再提升,但對於受到規範的業者來說,如何妥善因應則備受挑戰,消費市場是否接受也是決定此項制度的成敗主因。 2022年各國陸續發布最新的減塑政策,加拿大一次性塑膠禁令將於12月生效;中國宣布將在2022年底前,逐步淘汰塑膠袋的使用;印度也宣布禁用、生產、進口及銷售19項「一次性塑膠」製品,包括免洗餐具、吸管、糖果盒薄膜包裝等。 而在台灣,自2022年7月1日起,《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也正式上路,要求飲料店、連鎖超商等業者為自備環保杯的顧客提供至少5元折扣。
- 而 2020 年進行的第二次評比結果發現,儘管統一超商身為全臺通路龍頭,擁有豐富的資源,減塑表現卻落後全聯、全家與好市多等其他通路企業。
- (四) 綠色居家 ■ 目標: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如居家使用自然採光、通風、選購環保產品、做好環境清潔與綠化、垃圾分類回收、節約用水用電、汰換老舊家電及二行程機車等,建立友善居住環境的生活態度。
- 近日便有人好奇,像是許多飲料店推出的「瓶裝飲料」,喝完後的空瓶能否做為環保杯使用並獲得折扣,發文詢問後引發網友熱議。
- 2021 年 9 月 30 日,連同綠色和平在內的「外籍漁工人權保障聯盟」在行政院大門口前陳情,將 70 位來自印尼、曾在臺灣漁船工作過的漁工所簽署的連署,以及超過 10,000 份來自美國消費者的陳情信,遞交行政院,要求行政院長蘇貞昌公開回應,盡速改革。
- 在借用循環杯前,消費者需註冊個人帳號(無論是業者專屬的 app 或透過 Line),有些需先支付押金,因此即使是免費借用也仍有很高的歸還率。
- 星巴克宣布直接加碼至每杯省10元,統一超商則是每月1日可省7元;全家便利商店、麥當勞則另外設置循環杯租借服務。
「退瓶保證金」飲料瓶回收制度,讓德國在2018年,寶特瓶回收率達到95%的驕人成效。 作為塑料廢棄物生產量亞軍的英國,英國人民平均每天使用700萬個一次性咖啡紙杯,當中僅不到1%的一次性紙杯會被回收。 雖然美國不少地區都陸續立法,抑制塑膠的使用,但有鑑於美國各州法規不一,各地對環保、減塑的支持度存在落差,難以把減塑相關政策推行至全國。 當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環保杯政策 Goals)」之後,全球對於永續發展逐漸形成共識、並積極推動。 減塑的意識越來越普及,多數人家裡都有環保杯,但不一定會常帶出門使用,導致所謂的「環保杯」無法達到環保的目的。 國際間其實都在逐步重視一次性塑料所帶來的嚴重環境困擾,想要確切落實與法規適用性絕對有關,這也正是目前立法正式開跑的台灣應該努力的方向。
環保杯政策: 飲料杯用量增加五億個 減塑不成反加塑
2018年,綠色和平與在地團體合作,進行為期一年分四季的海廢快篩調查,沿著臺灣海岸線紀錄廢棄垃圾的地點與目測體積,有正確的數據就能更有效地投放清理資源。 環保杯政策 2019年調查完成後,綠色和平將調查結果交付環保署,一週內環保署便主動召集相關單位分工,預計當年要將最髒的13個測站都清理一次。 根據研究,若2020年才實施禁用,估計臺灣在三年內會排放超過10,000公噸,相當於3,000至5,000兆顆塑膠微粒!
當然,限塑的範圍不應只針對飲料杯,政府應積極擴大管制範圍,並規劃配套措施,讓業者與民眾有更明確的法規可循。 例如傳統市場、夜市、外送平臺可搭配租借購物袋和循環容器,取代免洗餐具和一次性塑膠袋;超市超商的食品採取裸賣、重複填裝的形式銷售。 臺灣珍珠奶茶等手搖飲享譽全球,卻也導致每年一次用飲料杯的用量高達近 40 億個! 經過綠色和平與多個在地團體的積極推動,促使環保署於 2022 年 4 月公告一次用飲料杯的限用措施,而臺北市也在 8 月 6 日宣布:12 月起禁用一次性塑膠飲料杯,成為地方政府提報減塑期程的第一棒。 源頭減塑再「禁」一步,環保署昨(22日)預告最新限塑規範,自2022年7月起擬禁止所有飲料店使用保麗龍杯,並授權各縣市可禁用其他塑膠材質的一次用飲料杯。 為了提供誘因,環署也明定,消費者自備飲料杯,受管制的業者應給予至少五元價差。
環保杯政策: 全球減塑政策比一比
綠色和平樂見臺北市帶頭減塑的決心,也呼籲更多地方政府採取行動,給市民一個無塑消費的選擇。 但是,我們要提醒用紙杯或其他材質取代塑膠杯其實沒有太大的意義,不論是塑膠杯或紙杯都一樣會造成資源濫用、垃圾污染,環保署和各地方政府真正應該關心的是如何將全臺年年增加的飲料杯總用量給控制住,而這可以透過其他更多永續的方式如循環杯來做到。 好比「回饋給消費者的促銷方式也絕對會受到影響。」張庭偉細細舉例,不管是買1送1,第2杯是否要自備杯,又或是第2杯半價,折扣上是否還要再給予折扣5元,都是需要重新再商量應對的對策。 此外,要說手搖飲是台灣人寫進基因裡的飲食文化也不為過,卻也正是因為這樣消費市場有著龐大的需求量,一杯杯承裝爽口的飲品、多樣化的配料選擇,透過透明的塑膠飲料杯一覽無遺,飲料杯不僅是承裝的容器,對於手搖飲來說更是最好的溝通包裝材料。 5 元優惠措施開跑後,環保署統計消費者自備杯子的比率提升至 15%。
官員指出,環保署主要考量禁用保麗龍對業者的緩衝期不夠,且聯合國環境大會今年3月2日宣示,規劃於2024年擬定塑膠減量公約,因此決定將保麗龍與其他塑膠一起管制,並參照現行對免洗餐具管制方式,包括連鎖便利商店、連鎖熟食店、連鎖超級市場都禁用。 環保署將於明日公告「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其中地方政府要在2024年12月31日前提報飲料店限用塑膠一次用飲料杯實施日期。 邀請您支持綠色和平的減塑工作,一同推動地方政府落實源頭減塑,促請零售業者提供更友善環境的選項,讓您我擁有更永續、乾淨的綠色生活。 根據調查,光是 2020 年,臺灣一次性塑膠飲料杯的使用量高達近 20 億個,大部分出自手搖飲料店、咖啡店等飲料業,跟十年前用量相比,增加了 5 億個。 「複合性材質只要含有發泡性塑膠,原則上都是禁用。」環保署回收基管會表示,由於發泡塑膠回收成本高且易碎,散布海灘及海洋等環境中不易清除,危害生物及污染海洋,因此優先禁用。
環保杯政策: 民眾不考慮使用循環杯 最擔心衛生疑慮
研究報告預定在 2022 年 2 月發布,綠色和平將持續向政府與企業表達訴求,推動 2025 年減少 50% 一次性塑膠用量。 《自由時報》報導,對於外界質疑新制恐使業者變相漲價,王嶽斌回應,消費者自備飲料杯不但要自行背負,且替飲料業者減少的杯材成本,還幫業者分擔環境成本,因此5元的合理優惠環保署會持續推動,也會與業者溝通、宣導。 而條文中提到的指定業者「得」向未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的消費者收費提供一次用飲料杯,又是什麼意思呢? 徐聖惠也認為,除要求循環杯業者提供價差,政府也可考慮針對一次性飲料杯收費,如荷蘭今年7月起規定一次性塑膠杯以及部分食品容器必須收費,且業者必須提供可重複使用的容器。
從數據來看,去年全國塑膠用量劇增22.85%,去年三級緊戒期間廢塑膠餐盒也較前一年同期增加三成,讓減塑20年的努力一下就倒退回十幾年前。 政府應清楚告訴民眾減塑路徑,在哪一年要減多少,並鼓勵從從源頭減塑,催生綠色循環經濟。 經濟部工業產銷動態數據為業者主動提報,我們無從得知在「塑膠袋」的品項裡,工業用及民生用的塑膠袋各占多少比例。 此外,因為只有雙北市推行「兩袋合一」政策,我們無法掌握其他縣市的塑膠袋銷售量。
環保杯政策: 政策與趨勢 讓「環保」成為日常
而若平時習慣飲用咖啡店特大杯、手搖店大杯者,則建議選購700mL以上的商品。 感謝在過去一年,許多支持者的陪伴與資助,縱使全球政治經濟局勢動盪、疫情衝擊,仍堅持突破重圍,一同在臺灣取得許多環境成果。 邀請您分享您我的環保足跡給更多人知道、支持綠色和平的專案工作,期盼來年繼續與您並肩同行,以行動守護我們唯一的地球家園。 228 連假時,共 45 位志工前往南投縣仁愛鄉淨山,在山壁間垂降清出約 500 公斤垃圾,其中塑膠包裝、免洗餐具和保特瓶為大宗,顯示源頭減塑的急迫性。 藉由此場合,各關鍵角色共同探討碳定價在全球淨零規畫的作用,如何影響投資、能源轉型、公平正義,又應如何為碳定價才符合國際間貿易標準。
目前統一超商、摩斯漢堡、麥當勞、肯德基、星巴克、台灣中油及全家便利商店等7家取得前述標誌。 環保局指出,為減少塑膠垃圾對環境造成污染,縣府也積極宣導少用一次用飲料杯,民眾可自備飲料杯享用折5元優惠,若忘記帶環保杯,也可使用店家提供的循環杯借用服務,目前新竹縣內已有部份便利商店及飲料店有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歡迎民眾多加善用。 首先,各家品牌業者的成本結構本就不同,不少業者大嘆固定5塊的折扣未考量到市場機制。 對此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資源回收管理基金管理會執行祕書王嶽斌正面回應,折扣價並不是隨意制定,而是根據「110年環保施政意向調查」中得到回饋,有超過6成的民眾願意飲料售價在價差5元(含)以內的情況下自備環保杯。 此外也考量到第一線零錢折扣、零頭計算等問題,因而制定此折扣區間,更認為業者成本計算並不是環保署首要考量要點,執行政策下的環境利益是需要共同承擔的成本,業者需要承擔折扣金、消費者需要願意承擔攜帶杯子的不便,一起為環境付出。
環保杯政策: 循環杯服務
配合環保署擴大限塑政策,新竹縣今年10月1日起所有飲料店家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需改用非塑膠材質一次用飲料杯或販售可重複使用飲料杯以及提供循環杯借用服務。 新竹縣環保將不定期稽查,違規者將依廢棄物清理法第51條第3項告發,最高可處6千元罰緩,並得按次連續處分,期望業者善盡保護環境責任,加速源頭減塑。 (四) 綠色居家 ■ 目標:透過調整生活方式,如居家使用自然採光、通風、選購環保產品、做好環境清潔與綠化、垃圾分類回收、節約用水用電、汰換老舊家電及二行程機車等,建立友善居住環境的生活態度。 日用品選綠色產品:日常生活用品優先選擇具有環保標章、節能標章、省水標章、綠建材標章或碳足跡標籤之產品。 資源回收再利用:如推動二手物交換,延長物品使用壽命,並做好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工作。 提升生活環境品質:運用綠色植栽及綠牆,淨化室內空氣品質及調節室內溫度,減少油煙及噪音,採取少金、少香、少炮的環保祭祀,並做好環境清潔。
- 目前已有部分連鎖業者自行提供優惠,像統一超商就比照自備杯提供折價優惠。
- Wish、鮮茶道、冰心茶王、85度C、茶湯會、怡客咖啡、伯朗咖啡、肯德基等都有提供優惠。
- 根據報導,環保署2018年2月13日聯合多個環團宣布,將分三階段擴大限用、禁用塑膠產品;預計2020年起內用禁用、2025年起全面限用(須付費)、2030年起則全面禁用,範圍廣含一次性塑膠吸管、外帶杯、塑膠購物袋及免洗餐具。
- 2022 年間更藉由大大小小的倡議行動,展現公眾力量,促成與企業和政府對話,為守護環境創下重要里程碑。
-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下稱環保署)制定《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於2022年7月1日正式上路,針對連鎖便利商店、速食店、超市、手搖飲業者等使用一次性飲料杯的通路提出管制,規定自備飲料杯至少要有5元的折扣。
- 順道一提,雙材質還有著耐用優勢,同時產品著眼於外帶杯型令人詬病的漏水問題上,其能對應粗細兩種吸管的密封杯蓋與杯塞,有效改善了手持飲用和移動行走時的側漏情形,讓環保減塑可以從容優雅地實踐。
此外,還有大環境的影響因素,譬如:雇工的人事成本、國際原油價格、他國的相關政策與廢棄物的流向等,實在有太多影響因子。 此外,回收,並非是只要將資源回收物交出去,它就真的能進入資源再生的管道,重獲新生。 雖說近兩年全球陷入Covid-19疫情風暴,但根據財政部統計,今年4月的飲料店數創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增加約6%,銷售額也同樣增加,今年前4個月的飲料店銷售額達207億元,年增5%。 環保杯政策 而環保署相隔10年在2020年重新調查外帶飲料杯使用量也發現,全台一年的一次用飲料杯使用量從10年前的約15億個來到約40億個。
環保杯政策: 臺灣九大零售通路企業減塑表現評比,影響越多責任越大
2020 年 6 月,來自全球 20 多個國家,共 130 位公衛專家提出聯合聲明,表示可重複使用的餐具和容器,只要採取安全衛生或無接觸的原則,在疫情期間仍然可以安心使用。 PChome 24h購物也同步推出「環保與你隨行」的活動,邀請民眾一起做環保,為地球盡一份心力,主打環保杯三折起。 最初1至3元的優惠僅有6%左右的民眾響應,改為5元後民眾使用自備杯的比例提高5倍,約達3成左右,相當於一年減少7000噸的垃圾、5.8億個飲料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