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我們除了加開服務據點外,更發展出線上快速估價、線上二手車庫買賣、到府收購的服務,透過合理的鑑價機制和專業的車況評估,不僅簡化我們自己管理二手機車車庫的模式,也優化消費者買&賣二手機車的流程。 簡單來說,數位轉型更強調的是消費者與企業間,能否創造互利雙贏的模式。 然而,隨著科技網路的進步,許多企業仍未建立完善的數位體系,再加上疫情的衝擊,國內的製造業、服務零售業等傳統產業幾乎面臨倒閉、被市場淘汰的危機,也不得不開始考慮數位轉型的可能性。
不過由於蝦皮擁有龐大的流量,近年來吸引了越來越多廠商進駐,當中包含了許多低價競爭的中國大陸賣家,因此若是想進入通路平台與之競爭時,也須考慮自家產品的定價與選品策略。 「比亞迪」原來是做電池起家,後來切入富士康的電子組裝業務,這幾年又跨足電動車。 浙江吉利從電冰箱零件起步,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現在已成賓士母公司戴姆勒大股東,2018年列世界500強第267位。 西門子和飛利浦都曾是家電大廠,但很早就開始轉型,兩者有志一同押寶醫療,可是調整的速度仍不夠快,諾基亞(Nokia)也因沒有及早布局智慧手機,而遭淘汰。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轉型成功,這些品牌做對什麼?
千萬別小看這數十年的發展歷程,消費者在成千上萬的產品與店舖中,如何挑選值得信賴的廠牌? 因此,傳產在數位轉型時,若能善用自家公司的發展歷程與故事,這樣在你打造的品牌時,就會更具吸引力和說服力;也能進一步在電商銷售產品時,提高你的品牌價值和產品價值。 原先代工僅能低價售出的產品,透過你的品牌發展歷程與產品故事,取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支持,就能翻倍賣出,還能創造口碑與討論。 為促使台灣傳產加速轉型,提升整體台灣競爭力,政府部門也推出許多政策,如: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的產業技術開發計畫 CITD…等就是個例子。 而真的跨向數位轉型,邁向另一個成功的傳統產業也不在少數,以下我們就 3 個經典案例來跟大家分享這些傳產都是如何利用數位轉型跨出困境。
站在全球紡織供應鏈的頂端,儒鴻早早就嗅到紡織產業正迎來新的趨勢變化。 近年全球製造業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區域生產、分散風險,而分散供應鏈的做法,不只發生在電子業,紡織業也正面臨相同的考驗。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健怡可樂也在六月份推出了一款沒有品牌標籤的飲料罐,以挑戰階級、種族、性別等領域的刻板印象。 星巴克正在進軍咖啡以外的品類,2011年該品牌也從標識中刪除了品牌名字和「咖啡」一詞。 還有萬事達卡(Mastercard),因為其業務方向在向無卡數位支付轉變,所以去年開始也從logo中刪除了品牌名字,不再強調「card」。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設計
同樣的產品,在擁有品牌精神、品牌故事、品牌價值後,才能「活」起來,引起消費者興趣,進而因為認同品牌而加強購買意願。 來自花蓮的豆餡和豆仁煎餅品牌梪棚,是中華豆沙廠數位化轉型後的新面貌。 成立自 1958 年的中華豆沙廠以生產豆餡為主,是花蓮最主要的豆餡原料供應商。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第二代經營者於2016年透過引進日本自動化機具,改善豆餡品質及優化生產流程。
- 而第三個世代則大約落在2010年,此時也正好是台灣企業二代接班潮的開始。
- 這三個構面與前述的三階段結合,可以得到「數位化」是數位轉型的入門磚;而運用數位科技來強化企業的「營運卓越」、提升客戶的「顧客體驗」,則屬於「數位優化」階段;唯有以數位科技大幅改變企業價值,創造出新的策略與行動,表現於突破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成功的數位轉型。
- 國家發展委員會產業發展處基礎產業科技正麻匡復指出,傳統產業是一種相對性的概念,有了所謂的高科技產業後,過去的產業才開始被人認為沒有那麼先進,成為現在所稱的傳統產業。
- 目前台灣國健署現行的政策,是基於菸商提供的證明文件進行風險評估,考慮到上述的各種謊言、危害以及政策的缺漏,這樣的做法是否能確保國民健康?
- 隨著工業4.0、智慧製造的概念在全球迅速發酵,製造業者無不求解來改變現有製造模式以搶占市場先機。
- 簡而言之,數位轉型最難的不是“數位”而是“轉型”,然而,就是企業不願轉型,整個世界在過去的幾年裡也發生了巨大的“轉型”,舊的思維方式、舊的技術和舊的行銷方式都必須轉變,有一句很有名的諺語相信大家都有聽過,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改變。
- 從內容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戰略轉變也催生了更多優秀的營銷作品,並且有著與社交平台結合的巧思,充滿了數位時代特色。
這樣的策略意味著,Godiva瞄準了20歲到30歲出頭的消費者,而不是品牌之前追求的35-45歲。 當一個品牌已經為消費者所熟知時,特別是知名食品和飲料品牌,品牌就會考慮增加為數位營銷量身定制的廣告活動。 目前,Godiva內部15人工作室與倫敦麥肯廣告(McCann)進行合作,將推出一系列數位策劃。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在做出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之前,請先諮詢合格的專業顧問。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數位轉型優勢
但其實,最理想的轉型策略是「讓線上為實體所用」,讓電商和門市共榮成長。 英國的著名汽車雜誌Auto Trader,2000年初全英國發行量排名第一;之後數年,伴隨著網路技術的普遍應用,平面媒體的地位開始受到威脅。 趙誌輝介紹說,國外育種公司的基礎投入大且穩定,有專門的團隊持續從事育種研發。 國內的育種家主要來自科研院所,缺乏能夠在育種上長期穩定投入並且組建創新能力較強的育種團隊的大企業。
在面對數位浪潮、COVID-19 的雙重夾擊下,沃爾瑪積極推動數位轉型,導入各種新創科技、進行虛實整合,除了將既有通路優勢發揮到效益最大化外,還導入數位化提升消費者體驗,持續創造市場價值。 沃爾瑪推出 Walmart App,以此作為資料蒐集平台,在透過高達 2000 多億筆的交易數據監測下,掌握消費者購物偏好並個性化服務、商品推薦,不僅優化消費歷程,也大大提升消費者的使用者體驗。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除此之外,沃爾瑪還會透過後臺消費數據結合天氣、經濟以及重大事件,進行商品推薦和貨物運送。 沃爾瑪起初進行數位轉型時,並不是直接攻入電商平台、將線下轉移線上,而是先提升實體店面消費體驗,並與新興機器人技術公司 Bossa Nova 合作,打造專屬沃爾瑪的零售機器人「Auto-S」,隨時巡視貨架上的商品數量,協助倉儲進行存貨管理。 全聯在經過行銷策略轉向、廣告創意、社群重塑到進攻電子支付市場、創立 PXGo! 無論是透過數位工具從B2B轉為B2C銷售,又或者直接以工廠形式進行DTC行銷(直接面對消費者,Direct To Consumer),甚至只是透過數位方法於線上觸及更多潛在客戶,行銷人員都應該思考透過數位轉型,可以獲得哪些「數據」做為優化方向。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款現代工程師必備的生成式 AI 工具!善用AI讓你的工作更得心應手
評估企業是否有達成數位轉型,在於是否開發出新的商業模式,從作業流程、商品開發、人才訓練、營運方式全方位導入數位工具,進而觸及新的客群或市場。 成功的數位化轉型帶來的效率是非常「有感」的,但數位轉型不會是一次到位;也不會是一次性地就達成。 而是從現場(產線)數位化,到數位優化,再慢慢地平行展開,擴散到其他機台設備、生產線或分廠;甚至包括企業的上下游供應鏈。
Doritos還將其官方網站Doritos.com更名為LogoGoesHere.com,在搜索頁面的簡介裡它寫道:「這款玉米片太經典了。我們不需要命名。你可以來嚐嚐」。 點開之後,整個網頁也找不到一處品牌名稱,哪怕是點擊「這是什麼產品?」欄目,彈出來的回答也是「你已經知道了」。 該廣告活動鼓勵粉絲發表和分享「更高境界」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刺激UGC(用戶原創內容)內容的輸出,鼓勵人們與品牌互動。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數位轉型四大要素
而在轉型階段,聚焦的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同時著眼未來,通過商業模式的創新,在被競爭對手顛覆之前實現自我顛覆的過程。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許多傳產了解數位轉型的重要性,但是往往面對資金以及人力資源的挑戰,想要數位轉型可是預算有、人力資源有限怎麼辦? 建議可以先從了解自身企業的目標及整體預算開始,如果沒有較龐大的預算及人力資源,與外部專業團隊合作會是較佳的選擇,外部團隊已有相當的專業技術、人才及團隊經驗,可以較快速的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
每個平台都有不同的族群,透過多元的社群經營,不僅能提高上尊的曝光度,同時也能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1980年:蘋果上市不到一個小時內,公司460萬股全部銷售一空,但同時也在這一年,IBM推出了第一款PC,成了蘋果個人電腦最大競爭對手,這時蘋果事實上是正式進入企業的衰落期。 因為產品銷售不佳,1985年賈伯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更糟的是,賈伯斯去職之後,新任的蘋果CEO約翰斯卡利竟然同意微軟公司使用部分蘋果的圖形介面技術,而這項最壞的決策,也使得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Windows系統能夠成功地搶占市場,讓蘋果電腦又再一次地走下坡。 當連鎖店門市數量急速擴張,最直接影響的即是人力資源的分配,尤其是海外拓店管理,更是難上加難。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 台灣傳統產業下一步:3 策略邁向數位轉型成功之路
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高度依賴「親身接觸」、「人力資源」的產業必須重新思考,展開全新的數位佈局。 根據統計,因應疫情衝擊,目前已經有 41% 全球企業已投入資金於供應鏈自動化,更有高達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2023 傳統產業轉型成功案例2023 77% 的全球企業正式公告要加速數位轉型腳步。 許多報導也提到若能掌握數據、文化與科技這三點,就能透過數位轉型推動企業與品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