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延長7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Ben on October 12, 2021

報稅延長

4、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94條規定,列報呆帳損失應取得合法的憑證,常見企業呆帳損失未取得憑證又申報該筆費用損失,便是錯誤的列報情形,例如像是民事訴訟的存證函,或向法院訴追之催收證明、備抵呆帳文件等。 另外,依《營利事業所得稅查核準則》第37條規定,原物料和商品購入成本要以實際成本為主,包含取得代價和營業使用的必要費用。 還有像是存貨盤損金額已列報為其他營業成本,但又將該金額列為當年度製成品的其他成本加項,也是常見營業成本計算錯誤的情形。 營利事業所得的計算,是用本年度收入總額減除各項成本費用、損失,及稅捐後的純益額為所得額,因此只要是《所得稅法》第3條規定課稅範圍的所得都應該要申報。 蘇建榮表示,今年主要也是防疫政策不同,看指揮中心有沒有不得外出或禁止集會活動,或是其他更嚴格的限制,財政部也都會有一些更合適的配套措施。 本周起確診個案每天都有數百例,立委洪孟楷詢問財政部長蘇建榮,有無考慮延長報稅時間,蘇建榮指出,去年防疫政策跟今年不太一樣,今年是「正常生活、積極防疫」,因此目前還是維持一個月報稅時間,未來還會滾動式檢討。

報稅延長

報稅季5月1日開跑,財政部今年推出手機報稅2.0,鼓勵民眾在家完成申報繳納,避免群聚風險,並強化臨櫃服務預約制度等,盼藉此有效紓減、分流人潮。 報稅延長 納稅義務人受疫情影響且不能於規定繳納期間內繳清稅款者,可於規定繳納期間(含展延期間)內,透過網路(稅務入口網)、郵寄及臨櫃辦理等3種方式,向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款。 中央社報導,財政部26日曾表示,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接受治療、隔離與檢疫等,無法在5月1日至31日期間內完成報稅的民眾,綜所稅、營所稅與房屋稅3大稅項將可延長申報繳納期限至6月30日。

報稅延長: 疫情延燒!財政部宣布「報稅期限延長至6/30」,一鍵查詢今年該繳多少稅

林楚茵提及,去年考量疫情嚴峻,醫事人員報稅期限延長至去年8月2日,一般民眾報稅期限延長至去年6月30日。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處理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決議,有關財政部主管預算凍結報告案37案。 另一常見疏漏,民眾誤將至寺廟安太歲或點光明燈的費用,列入捐贈扣除額;楊建華表示,因廟方有提供服務,安太歲相關支出不屬於無償捐贈性質,所以不能列報扣除。

報稅延長

財政部官員指出,延長報稅季除可能增加會計師、記帳業者、基層稅務人員等負擔,過去3年報稅季展延,主要是基於稅捐稽徵法規定,國家遇到天災事變可以展延申報期間,但當前疫情趨緩,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也已宣布,諸多防疫措施鬆綁、取消。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如果展延申報繳納期限屆滿時,民眾仍在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申報繳納期限則自治療、隔離、檢疫結束的次日起,再展延20日。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今年所得稅申報期限延至6月30日,報稅期限只剩4天,根據統計,截至6月26日止,全國已有582萬戶完成申報,與去年總申報件數645萬件相較,逾9成完成申報,還有60萬多戶尚未申報,各地區國稅局中午將加班收件,6月30日並延長收件時間至晚上7點。

報稅延長: 延伸閱讀: 【保持冷靜】台灣COVID19確診者、接觸者 防疫注意事項一次看

本土COVID-19疫情升溫,朝野立委呼籲報稅季延長;對此,財政部今天拍板,5月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延長至6月30日。 財政部昨天表示,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接受治療、隔離與檢疫等,無法在5月1日至31日期間內完成報稅的民眾,綜所稅、營所稅與房屋稅3大稅項將可延長申報繳納期限至6月30日。 為因應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即日起至110年6月8日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進入第二級警戒,財政部今日決定109年度綜合所得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間,由原本110年5月1日至5月31日,展延為5月1日至6月30日。 四是公司申請適用本辦法投資抵減,應於辦理當年度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開始前三個月起至申報期間截止日內,檢附相關文件,向經濟部申請審查是否符合本辦法所定之資格條件。

報稅延長

此外,財政部表示,綜合所得稅的各批退稅期程維持不變,民眾如於延長申報期間6月1日至6月30日採網路申報及稅額試算線上或電話語音回復者,仍可適用今年7月29日第1批退稅。 因疫情升溫,財政部已宣布,今年的報稅季延長至6月30日,民眾只要在延長報稅期間,完成網路申報、稅額試算線上或電話語音回復申報,都可算「早鳥」,能在7月29日收到首批退稅。 另外,今年的重點還有手機報稅2.0升級,可以改資料;還有因應去年調高基本生活費,綜所稅有機會可以少繳一點。 試辦納稅義務人採網路申報綜合所得稅應檢送之相關附件資料,可透過綜合所得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手機板、線上版及離線版)上傳送交,系統開放至法定結算申報日止,如有未及送交者,應於結算申報截止日後10日內送交戶籍所在地稽徵機關。 財政部指出,綜合所得稅的各批退稅期程維持不變,民眾如於延長申報期間6月1日至6月30日採網路申報及稅額試算線上或電話語音回復者,仍可適用今年7月29日第一批退稅。 財政部說,因疫情升溫,為避免疫情再擴散,日前已宣布全面延長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至6月30日,除了臨櫃申報,延長期民眾仍可以透過網路完成申報,國稅局也會強化防疫措施。

報稅延長: 疫情升級 台灣大車隊全額補助司機接種AZ疫苗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過往常見民眾網路申報綜合所得稅,採用信用卡繳納稅捐,取得信用卡銀行的授權碼後,忽略系統提示訊息,未繼續執行申報上傳,結果導致申報程序未完成,而成逾期案件。 財政部說明,納稅人如果網路下載資料有更正需要(調整所得、扣除額、扶養親屬等),可以先完成申報,等疫情趨緩再洽詢國稅局更正。 因應疫情,財政部今(27)日晚間宣布,將全面延長所得稅報稅期限,從5月31日延至6月30日,根據統計,綜所稅653萬個人申報戶、營所稅99萬家企業申報戶都將適用。 惟如民眾仍須臨櫃查調所得、扣除額資料或協助網路報稅需求而需親自國稅局辦理者,也可透過網站線上取號,以縮短等待時間,並全程配戴口罩。 財政部表示,民眾也盡可能使用手機、平板或電腦進行網路報稅,並利用多元方式繳稅,如有申報問題可利用電話洽詢,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報稅延長

疫情嚴峻、防疫再升級,為了降低國稅局群聚感染風險,財政部今(12)日緊急研議後,決定全面延長109年度所得稅報繳期限,所有申報戶一律展延到6月30日。 財政部表示,今年手機報稅3.0升級3功能,包含試辦附件上傳免交紙本、新增現金繳稅以及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減輕負擔等。 另外,財政部自4月28日起,開放民眾使用憑證及查詢碼至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國稅)」網站,即可下載各項所得資料。

報稅延長: 所得稅申報期限 延長至6月30日

財政部說明,配合展延申報及繳納期限,延長4大項作業期間,首先,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詢作業期間為4月28日至6月30日。 財政部昨天表示,自4月中旬起,每日確診人數不斷快速攀升,考量短時間內到國稅局申報人潮恐衍生疫情擴散,全面延長去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至6月30日。 報稅延長 如透過網路申報綜所稅,應檢送證明文件、單據,要在7月11日前送到國稅局;營利事業及機關團體採網路申報,應檢送資料及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應在8月1日前送達國稅局,或在7月29日前透過營所稅電子申報繳稅系統軟體上傳。 針對立委關切在通膨影響下的納稅人權益,財政部官員表示,若納稅義務人受疫情影響而遇繳稅困難情形,紓困振興特別條例提供延、分期繳納稅款措施,可多加利用。

(三)扣繳義務人:因本人、主辦會計人員或受委任辦理申報的會計師、記帳士、記帳及報稅代理人,在原申報繳納期間內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 他也呼籲,民眾可善用手機報稅,列舉扣除方面,若不用修改資料,也可用手機報稅,避免群聚感染,以去年全國630萬申報戶來看,網路報稅達395萬戶,目前已有148萬戶申報,網路報稅完成率達37%。 提供手機報稅現金繳稅服務,納稅義務人自行繳納稅額3萬元以下者,可利用四大便利商店多媒體資訊機列印繳納單臨櫃繳納稅款;亦可列印手機報稅系統產出之繳款書電子檔繳納稅款。 中央社11日引述財政部表示,若真有需要上國稅局申報,記得先到各國稅局網站線上取號,等快輪到再出門;各地區國稅局均已做好妥適的防疫規劃,如室內設有隔板、維持社交距離及人流控管等,請民眾配合現場動線指引、量測體溫、佩戴口罩、酒精消毒,落實防疫措施,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報稅延長: 財政部及所屬機關

因應社區傳播風險升高,為免民眾於短時間內前往國稅局申報,因群聚可能發生疫情擴散,該部依稅捐稽徵法第10條規定,於今日公告全面延長109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至110年6月30日。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111年6月以後應申報繳納稅捐案件是否比照辦理,將視疫情發展滾動因應;另納稅義務人受COVID-19疫情影響,如因減班休息致經濟困難,無法於規定繳納期間內一次繳清稅款,可在規定繳納期間(含展延期間)內,向所轄稅捐稽徵機關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款。 因應COVID-19疫情,財政部今(26)日發布針對特定情形納稅義務人報稅時程延長規定,符合三條件「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的民眾,申報綜合所得稅、營利事業所得稅的日期延長至6月30日。 財政部高雄國稅局表示,今(112)年國內疫情持續穩定且處於低點,111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間,維持法定申報期間1個月,自112年5月1日起至112年5月31日止。 109年至111年因適逢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嚴峻,為疏解人潮,避免所得稅申報成為防疫破口,財政部乃依稅捐稽徵法第10條規定,延長所得稅申報期間為2個月,屬因應疫情之權宜措施,今年隨疫情趨緩,申報作業回復常軌,維持法定申報期間1個月。 為鼓勵納稅義務人自行申報,財政部賦稅署副署長表示,報稅期間自行透過網路申報,或符合適用稅額試算者自行至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確認者,可參加最大獎20萬元現金抽獎,此外,若民眾採手機報稅,又以E化方式繳稅及退稅,將加碼電子禮券獎項。

上開適用對象在附表所列展延申報繳納期限屆滿時,仍要接受治療、隔離、檢疫,其申報繳納期限從治療、隔離、檢疫結束的次日起展延20日。 官員指出,主要是怕報稅人潮聚集導致群聚感染,因此才會暫停所得稅臨櫃申報服務,不過其他稅目如貨物稅、菸酒稅等還是有提供臨櫃服務,因為申報者較少,比較不會有群聚感染風險。 蘇建榮坦言,今年疫情跟去年情況不一樣,去年隔離人數較少、隔離通知書可以馬上發出去,但今年單日確診人數較多、隔離通知書可能來不及發出,財政部將進一步從確診人數等指標評估通案延長報稅季至6月底。 然而,現行隔離通知多為簡訊、電話,受隔離者可能很難提出證明,朝野立委建議財政部進一步檢討通案延長報稅期限。 朝野立委27日在立院財委會指出,疫情自清明節後持續升溫,面對越來越多本土確診人數與隔離者,財政部僅提供受隔離者依隔離書申請延後報稅機制。

報稅延長: 報稅剩下10天 還有126萬戶未申報

經濟部與財政部訂定台版晶片法子法「公司前瞻創新研究發展及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昨(7)日發布實施。 台版晶片法租稅優惠今年起適用,明年報稅才能申請投抵,經濟部昨表示,明年2月受理申請,也會舉辦說明會,呼籲符合資格的公司踴躍提出申請。 本次延長申報繳納期限的適用對象,無須事前提出申請,僅須於展延期限內檢具主管機關核發的隔離治療通知書、隔離通知書或檢疫通知書等相關證明文件,向稅捐稽徵機關申報繳納稅款。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國內COVID-19疫情升溫,財政部昨(27日) 晚拍板,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從原本的5月31日,全面展延至6月30日,綜所稅各批退稅期程則維持不變,並呼籲民眾多透過網路報稅,以降低群聚風險。 財政部官昨(19)日表示,過去報稅季延長是因應疫情、分流人潮,但現在防疫規定鬆綁,經綜合評估,5月報稅季維持1個月的法定申報時間,至5月31日截止。

至於第一線醫護人員報稅,財政部表示,基於醫護人員近期致力於防疫工作,將另案展延其綜合所得稅申報及繳納期限。 此外,個人、營利事業或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負責人、主辦會計人員或受委任辦理申報會計師、記帳士、記帳及報稅代理人等,於6月30日前若仍在接受隔離檢疫或治療,可展延至結束後20天內完成申報即可。 財政部27日晚間發布新聞稿指出,自4月中旬起,每日確診人數不斷快速攀升,考量短時間內到國稅局申報人潮恐衍生疫情擴散,全面延長去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至6月30日。 財政部說明,受疫情影響而若無法於申報期內一次繳清稅款,需要者可申請延期繳納,期限最長1年,或是分期繳納,最多分3年。

報稅延長: 近7成完成報稅 網路申報占6成6

最後還是要提醒企業主們,最近逢疫情升溫,小編也要提醒前往人工申報的您要多留意安全防護,也在前往申報前仔細檢視申報內容是否正確,避免還要重新送申請書表和相關資料的麻煩。 像是公司採用擴大書審方式申報,但是未依法調整當年度純益率、填錯行業代號導致所得額計算異常;或是企業有出售屬房地合一新制的不動產,卻未填報申報書計算課稅所得額。 2、企業未計入保險理賠收入款、銀行利息、海關退稅款或政府補助款等,導致短報或漏報課稅所得額。 例如企業若有領取各公立就業服務機構核發的「僱用獎助津貼」,也屬於《所得稅法》第8條第11款的「其他收益」,要列入取得年度之其他收入項下。 報稅延長2023 受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影響 ,去年(2020年)綜所稅申報期限也曾全面延長至6月30日。 (台灣英文新聞/生活組 綜合報導)疫情升溫,正值5月綜所稅、營所稅申報期,財政部昨(5/12) 下午臨時開會決定報稅期是否延長,已拍板將延長1個月至6月30日止。

經濟部表示,產創條例第10條之2子法「公司前瞻創新研究發展及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明訂資格門檻規模、投資支出適用範疇、申請及審查相關規定等。 民眾如受疫情影響繳稅困難,則可到「財政部稅務入口網」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其延期期限及分期期數,不受應納稅額金額多寡限制,最長可延期1年,分期3 年(36期)。 (二)營業人、產製廠商、營利事業或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房屋稅含非法人團體):因其負責人、主辦會計人員或受委任辦理申報的會計師、記帳士、記帳及報稅代理人,在原申報繳納期間內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

報稅延長: 網站導覽

綜合所得稅為落後申報,今年5月申報的是去年所得;安永執業會計師楊建華提醒,納稅義務人在所得年度尚未辦理結婚登記,但該年所得與配偶合併申報,這一情形為歷年常見申報疏漏。 報稅延長2023 財政部解釋,截至6月6日,依綜所稅申報率71%、營所稅申報率81%的申報進度來看,與去年同期相當,且超過99%都是網路申報,就算全台三級警戒期間仍有140萬件完成申報,報稅效率不受疫情影響,因此決議維持報繳期限至6/30。 今年的退稅時間仍是分為3批,為7月底、10月底以及明年1月中退稅,外界關心,民眾拖延到6月之後才申報,官員表示,只要是透過網路報稅、稅額試算網路回覆的話,仍可列在首批退稅中,7月底就可拿到退稅款。 (中央社記者吳佳蓉台北9日電)財政部今天宣布,所得稅申報將於30日截止,不再延長期限,另外,15日起將恢復臨櫃報稅,但強力呼籲民眾採線上申報,降低群聚風險。

報稅延長

雖然已寄發的所得稅申報書、繳款書上印的繳納期限是到5月31日,但會自動展延到6月30日。 財政部指出,申請分期繳稅最長以36個月為限,本稅、滯納金需按日加計利息,但滯報金、怠報金及罰鍰不加計利息;有延期或分期繳納稅款需求者,記得要在規定「納稅期間內」,透過網路(稅務入口網)、郵寄及臨櫃辦理等3種方式向稽徵機關申請。 (中央社記者張璦台北26日電)本土疫情升溫,確診隔離人數持續攀高,財政部今天宣布,因COVID-19接受治療、隔離與檢疫等,無法在5月1日至31日期間內完成報稅的民眾,綜所稅、營所稅與房屋稅3大稅項將可延長申報繳納期限至6月30日。 (中央社記者范正祥台北6日電)報稅季將登場,綜合所得稅申報繳納期為5月1日至31日止。 立委質詢關切疫情有擴散趨勢,繳稅期限會否延長,財政部長蘇建榮今天表示,目前還是按照原先規劃,會隨時滾動檢討,鼓勵大家網路報稅。

報稅延長: 疫情升溫報稅延長?財部:5/15前評估、籲在家申報

Deloitte Touche Tohmatsu Limited(簡稱“DTTL”)、其會員所或其相關實體的全球網路(統稱為“Deloitte組織”)均不透過本出版物提供專業建議或服務。 在做出任何決定或採取任何可能影響企業財務或企業本身的行動之前,請先諮詢合格的專業顧問。 財政部提醒,報稅季仍以國人健康為優先,呼籲手機電腦平板都能上網報稅、行動電話認證免讀卡機,超商也能列印查詢碼,希望民眾一起響應「在家報稅安心防疫」、團結挺過疫情難關。

  • 財政部昨天表示,自4月中旬起,每日確診人數不斷快速攀升,考量短時間內到國稅局申報人潮恐衍生疫情擴散,全面延長去年度所得稅結算申報期限至6月30日。
  • 官員指出,主要是怕報稅人潮聚集導致群聚感染,因此才會暫停所得稅臨櫃申報服務,不過其他稅目如貨物稅、菸酒稅等還是有提供臨櫃服務,因為申報者較少,比較不會有群聚感染風險。
  • 疫情嚴峻、防疫再升級,為了降低國稅局群聚感染風險,財政部今(12)日緊急研議後,決定全面延長109年度所得稅報繳期限,所有申報戶一律展延到6月30日。
  • 該局指出,今(112)年起手機報稅服務再強化,功能比照電腦版,可使用現金繳稅,並提供申請延期或分期繳稅功能。
  • 財政部表示,民眾也盡可能使用手機、平板或電腦進行網路報稅,並利用多元方式繳稅,如有申報問題可利用電話洽詢,降低群聚感染風險。

因此還沒前往申報的公司,有較寬裕的時間可在送件前核對申報資料與內容是否正確,以免被國稅局開單處罰。 至於立委質詢今年有無可能延長綜合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蘇建榮答覆,目前還是按照原先規劃,如果疫情更加嚴峻,才會考慮是否延長申報所得稅的期間;未來會看疫情變化,隨時滾動式檢討。 疫情延燒適逢報稅季,財政部日前將申報期限延長至6月底,不過經考量評估後,財政部9日宣布5項報稅重點,其中包含報稅期限不再延長、下週二(15日)起恢復臨櫃申報服務,不過防疫期間還是呼籲國人,盡量採網路及試算申報,降低因人流移動而產生的染疫風險。 您還可以透過電子方式支付全部或部分估算應繳所得稅並指明該款項要用於延期,從而獲得延期。 如果您在繳款時選擇了該標記,則您無需申報單獨的延期表格,您將收到一個確認號碼作為記錄。

報稅延長: 報稅首日逾16.1萬戶申報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配合展延申報及繳納期限,延長下列作業期間: 一、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詢作業期間為110年4月28日至6月30日。 二、綜合所得稅透過網路申報應行檢送之其他證明文件及單據資料,應於110年7月12日前送(寄)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或就近至任一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代收。 四、營利事業經核准採特殊會計年度(週結制),依所得稅法第71條及第101條規定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繳納期間截止日在110年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者,其申報及繳納期限展延30日。 報稅延長 財政部進一步說明,配合展延申報及繳納期限,延長下列作業期間: 一、所得及扣除額資料查詢作業期間為111年4月28日至6月30日。 二、綜合所得稅透過網路申報應行檢送之其他證明文件及單據資料,應於111年7月11日前送(寄)戶籍所在地國稅局或就近至任一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代收。

報稅延長

產創條例第10條之2子法「公司前瞻創新研究發展及先進製程設備支出適用投資抵減辦法」於7日正式公告實施,安永會計師事務所也提出報稅相關重點。 專家表示,這一政策是針對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在企業所得稅方面給予的打折優惠,並將政策期限進一步延長。 例如,公告顯示: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5%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按2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依照2023年報稅新制計算,未扶養親屬的單身族,免稅額為9.2萬、標準扣除額12.4萬、薪資扣除額20.7萬,若沒有其他收入,只要年收入在42.3萬元以下,就能免繳稅。 納稅義務人本人持身分證正本,至各地國稅局申辦即可;若無法親自前往,也可以委託他人代為查詢,查詢人需持申請人及代理人身分證正本,並附上查調委託書正本,即可查詢。 受到西南風影響,易有短延時強降雨,氣象局針對南部5縣市發布大雨特報,經濟部水利署今(8)日也發布淹水警戒,屏東縣佳冬鄉列為二級,提醒民眾低窪地區及道路請特別注意防範積淹水。 行政院去(2021)年10月宣布2021年每人基本生活費從18.2萬元提高為19.2萬元,是歷年最高調幅,因此今(2022)年5月可少繳一些稅。 保證不課稅的「維持基本生活所需的費用」提高1萬元後,家中人丁旺盛、適用高稅率者,可以省下越多稅金。 另,他也提到,國稅局人員與民眾接觸頻繁,若疫苗量許可下,財政部會提出要求,希望可讓國稅局人員優先施打;海關人員則已有安排 ,希望海關疫苗施打加快,第一線人員能夠 有安全的保障。

報稅延長: 手機報稅有多快?簡單5步驟一次看 今年新增「3大功能」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7月24日召開會議,提出多項應對經濟不振的對策,對於地方面臨的財政壓力,則承諾提出一攬子政策化解風險。 包租代管政策帶動閒置房屋活化,自 2017 年推動以來今年邁入第 7 年,不過多人認為的空屋多,包租就會多的邏輯似乎行不通。 依據內政部公布包租代管媒合統計資料,七年來共累積媒合 7 萬 5,854 戶,其中桃園市累積 23,039 戶占全國媒合戶數 3 成,為全台第一,反觀空屋率最高的宜蘭縣累積媒合戶數僅 588 戶,敬陪末座。 除上述門檻外,母法中已明定有效稅率2023年度為12%,以及2024年度起為15%的門檻要件,經濟部呼籲,未達到此稅率資格門檻的業者,努力達成以適用租稅優惠。 稅務部門將持續推進國際稅收合作、加強跨境經營的涉稅問題釋疑,幫助民營企業在海外布局的過程中防範稅務風險。 一家四口的免稅額為36.8萬(9.2萬 x4)、標準扣除額24.8萬( 12.4萬 x2)、薪資所得扣除額41.4萬(20.7萬 x2),再加上兩名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 12萬 x2),總計一家四口年收入低於127萬元即可免繳稅。

報稅延長: More In 報稅

第三,營利事業及教育、文化、公益、慈善機關或團體,採用網路辦理結算申報應檢送的相關附件資料及會計師查核簽證報告書,應於8月1日前,將資料寄交所在地國稅局所轄分局、稽徵所或服務處;前述資料得於7月29日前,透過營所稅電子結算申報繳稅系統軟體上傳送交。 最後,營所稅決算、清算及特殊會計年度依所得稅法規定,辦理營所稅結算申報繳納期間截止日,落在5月1日至5月31日期間者,申報及繳納期限展延30日。 因應近期疫情升溫,須接受隔離治療、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民眾逐日增加,為配合防疫並兼顧納稅義務人權益,財政部主動延長申報繳稅期限。 五是公司依本辦法相關規定申請適用投資抵減及辦理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時,應併予聲明如經濟部審查或所在地稅捐稽徵機關核定當年度不符資格條件規定者,是否同意變更適用產業創新條例第10條研發投資抵減或第10條之1智慧機械投資抵減之規定;其未聲明同意者,不得變更適用。 財政部說明,依稅捐稽徵法第10條規定,因天災、事變而遲誤依法所定繳納稅捐期間者,稅捐稽徵機關得視實際情形,公告延長繳納期間。 因應近期疫情升溫,須接受隔離治療、居家隔離、居家檢疫、集中隔離或集中檢疫(接受治療、隔離或檢疫)的民眾逐日增加,為配合防疫並兼顧納稅義務人權益,財政部就特定對象主動延長原申報繳納期間在111年5月1日至同年5月31日的稅捐申報繳納期限。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