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灣確診人數2023詳細攻略!(持續更新)

Posted by Eric on August 16, 2019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以65歲以上疫苗接種率來看,第一劑接種率86.7%、第二劑83.9%、追加劑(第三劑)77.3%、第二次追加劑44.7%,到第三次追加劑為9.9%。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2023 相較於亞洲,英國、美國的入境人數就顯得起起伏伏,邊境政策也較為寬鬆。 事實上,他們幾乎沒有明確的禁止外國旅客入境政策,至多在疫情初期曾針對個別疫情嚴重的國家短暫限制。 但兩國都曾在2020年上半年選擇境內限制「封城」,要求滯留海外的公民盡快搭機回國,境內民眾不要出門、至多出門採買、保持社交距離等。 台灣本土流行的變異株,則以Alpha、Delta與Omicron為主。

●第65、66、67例:案65至67為南部2名50多歲女性及1名60多歲男性,3月4日至13日土耳其(與案56、57同團),分別於3月14日、15日發病,3月15日晚間由衛生單位通知前往醫院採檢通報,於3月16日確診;該旅行團群聚截至目前共計5人確診,接觸者持續追蹤中。 ●第59例:案59為北部10多歲男性,1月與家人同遊希臘,3月5日返台,12日出現喉嚨痛情形、13日因咳嗽、流鼻水及頭痛等症狀就醫,於3月15日確診。 因其為北部高中生,符合1班有1位師生被列為確定病例,該班停課之標準,故教育部已宣布該班級停課。 指揮中心表示,經衛生單位進一步調查,案50在2月24日接待的4名美國友人為兩對夫妻,其中一對夫妻有1人於2月24日出現冷顫、咳嗽、疲倦症狀,另1人於2月26日離境後也出現症狀,且該對夫妻在美國的家人於3月10日確診武漢肺炎。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統計數據

指揮中心援引統計數據,美國每百萬人累積發生率高達10萬1442人,英國、加拿大、義大利皆破萬;每百萬人累積死亡率,美國破1800人,義大利超過2100人;鄰近的韓國,武漢肺炎發生數與死亡率也高於台灣。 (中央社記者江慧珺、張茗喧台北25日電)國內武漢肺炎確診數達1.4萬例,610人染疫病逝,致死率達4.2%。 指揮中心今天表示,從每百萬人累積發生率與死亡率來看,台灣相較於英美、義大利、韓國等仍較低。 對此,前衛生署長葉金川表示,從台灣與各國的COVID-19死亡數來看,台灣屬於中前段班,主要影響的因素為「長者的疫苗接種率」。 他認為,新加坡死亡數低,在於長者人口比例較低,加上養老院等機構強制打疫苗,長者的疫苗接種率比台灣來得高。 而日本雖然死亡數較低,但部分原因在於日本的感染比率較低,疫情還在延燒中。

  • 於3月14日出現流鼻水、咳嗽併痰、喉嚨痛、全身倦怠症狀,為居家檢疫對象,3月18日通報,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 ●第53例:案53為北部,30多歲本國籍男性,2月22日至3月6日赴德國慕尼黑、紐倫堡出差,返國後於3月11日出現咳嗽有痰、喉嚨痛症狀,於當日晚間就醫後檢驗通報,於3月14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
  • 患者可能外表看似正常,但血氧濃度急速降低,快速從輕症惡化甚至猝逝。
  • 而在2021年底Omicron開始出現、流行時,由於仍不清楚Omicron的威力,如日本就在當時先宣布「外國人禁止入境日本」的政策,待觀察Omicron會帶來的影響後再調整政策。
  • 疫情發展至第九週(7月17日),50歲以上的確診者比例減少,從第二週的64%下降至53%,相反的,20至49歲的青壯年患者,比例則從31%上升至40%,台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李建璋表示,這是隨疫情發展的可預期現象,未來死亡者平均年齡也將下滑。
  • 目前部桃院內群聚感染,連同指標案例共10人確診,其中4名為醫護家人及同住者,仍未完全脫離擴散風險。
  • 這一點,他則對台灣人有信心,他認為台灣不必用鐵門封住家門,因為在疫情嚴峻時,民眾會「自封」,也會自主留在家中。

其中負壓隔離病房便用於收治疑似病例[321],不過當前部分病房需用於收治肺結核等隔離病患[322]。 衛生福利部並利用在各地區171家急救責任醫院設定獨立專責隔離病房,將具有風險的病患就地收治於同一區[323]。 衛生福利部還在臺灣各縣市共設定22個專責醫院,必要時可以清空醫院收治患者[324]。 各地區應變醫院則透過過往經驗及整備表單,迅速自我檢查及整備完成(英語:Impact of the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2023 COVID-19 pandemic on hospitals)[325]。 在此期間,食品藥物管理署建立「法規綠色通道」,縮短醫療器材上市時間[292]。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4.461億、死者超過602.4萬(3月7日)

海峽兩岸關係也影響臺灣疫苗的採購進度[492],其中輝瑞-BioNTech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便被指遭受中國阻饒[493][494][495]。 到了2021年,儘管七大工業國組織外長會議支援臺灣參與世界衛生大會[496],臺灣仍未參與獲邀參加該年度世界衛生大會[497]。 2019年底至2020年初,傳出疫情之初,有人大量購買口罩希望捐給武漢,然而敵視中國大陸者否定此行為、認為口罩應留在台灣使用[449]。 中華民國政府在2020年1月禁止口罩出口[450],引起網友、政治人物和演藝明星多方爭論[451][452][453][454]。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依個案發病前活動史研判,於境外感染的可能性較高,衛生單位將進一步調查個案旅遊行程,並持續追蹤個案同團旅客、親友及就醫接觸者之健康情形。 ●第24例:第24例確診病例,為北部60多歲女性,近2年無出國史, 1月22日出現發燒、咳嗽等症狀,於1月22日至1月29日四度至診所就醫,因症狀加劇且出現呼吸急促情形;1月29日晚間前往醫院急診,經檢查診斷為肺炎,1月30日收治住院,因病情惡化,2月10日轉入加護病房。 2月17日因該院配合指揮中心流感併發重症檢體檢驗結果為陰性者進行通報採檢,進一步確認感染武漢肺炎,轉收至負壓隔離病房,個案持續隔離治療中。 ●第15例:第15例為北部50多歲女性,無武漢旅遊、居住史,與第14例確診男性為夫妻,1月22日與另2名家人一同自香港轉機至義大利旅遊,2月1日自香港轉機返台。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4.959億、死者超過619.9萬(4月8日)

社會工作者則為遊民等弱勢族群進行訪視關懷、提供防疫物資與衛生教育宣導,並到社區及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服務[430]。 隨著疫情趨緩,社會工作者則依規定審核補償和紓困金並撥付給民眾,並針對生活困苦的家庭提供關懷輔導服務[431]。 而在疫情期間,隨著臺灣的「合法移工」人數下降、「非法移工」人數持續上升,許多僱用「家務移工」照顧長輩的雙薪白領家庭受到影響[432]。 相對於醫院內部照顧員和看護不願接案,許多家屬則必須自己輪班進入醫院陪病[433]。 不過在酒店、茶室、舞廳、三溫暖等八大行業業者數次被要求停止營業後,讓部分相關女性轉入地下工作[434][435][436][437]。 2020年1月,隨著疫情擴大,疾病管制署先是規定返回臺灣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配合自主健康管理,後來全面暫緩中國大陸學生入境,從而引發爭議[364][365]。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指揮中心表示,案46近期無出國史,與案34、案41同住,曾於案34住院期間陪病,並於案34確診後,以接觸者身分2月28日至3月3日住院隔離並進行兩次採檢,經檢驗皆為陰性後返家居家隔離。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案46於3月6日至8日出現咳嗽症狀,衛生單位進行健康追蹤時,案46表示咳嗽加劇,因此安排就醫後收治負壓隔離病房並進行第三次採檢,於3月10日確診。 ●第29例:案29為北部 、40多歲男性,為案27之小兒子。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5.581億、死者超過637.4萬(7月8日)

因應暴增通報量,指揮中心5月22日宣布已將通報流程中的28項填寫項目簡化到8項,縮短作業時間。 檢驗部分,指揮中心提供檢驗單位上限500萬元補助,鼓勵購買自動化高通量PCR設備,以提升效率、減少人員負擔。 另外,抗原快篩試劑也開始在各大篩檢站被廣泛使用,以利人員分流,指揮中心也已制定「企業抗原快篩指引」、開放使用「居家用快篩試劑」。 隔離部分,原本確診者一律入院隔離,但因醫療量能緊繃,指揮中心5月25日曾宣布,符合條件的快篩陽性者、或無症狀或輕症確診者可採居家隔離,出現嚴重症狀時再後送治療。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於3月7日出現鼻塞、全身無力、流鼻水、有痰等症狀,3月19日在機場通報採檢,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第118例: 30多歲女性,3月5日至3月16日到美國。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2023 ●第112例:20多歲女性,於3月1日至3月17日至法國研習、旅遊,3月13日出現喉嚨痛、流鼻涕、咳嗽有痰等症狀,3月17日於機場通報採檢,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1.880億、死者超過406.1萬(7月13日)

檢疫規定也有調整,因應Delta變異株威脅,6月27日起從「重點高風險國」(巴西、印度、英國、祕魯、以色列、印尼、孟加拉;7月18日再增緬甸)入境,須強制公費入住集中檢疫所;其他地區旅客則須自費入住防疫旅館或集檢所,不可居家檢疫。 7月2日起機場全面啟動入境普篩,旅客檢疫期間須採檢3次,包含入境時採檢PCR,第10~12天進行抗原快篩,12~14天再做一次PCR。 為嚴防Delta病毒, 台灣從7月2日起針對入境篩檢陽性旅客全面做病毒定序。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7月2日至9月9日共96例境外個案完成定序,其中Delta株最多、達87例。 本土案例則多屬Alpha株,Delta案例部分,6月底屏東群聚案曾有13例、9月機師群聚1例、9月幼兒園群聚12例。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於3月12日出現流鼻水、頭暈症狀,3月18日在機場通報、採檢,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第129例:40多歲男性,3月11日到3月18日因工作因素至美國。 3月16日出現微燒、喉嚨癢症狀,3月18日在機場通報、採檢,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本土個案384例、境外123例 陳時中:本土病例仍在高點

由於印尼移工入境確診比例過高,指揮中心已自上月(2020年12月4日)起,無限期暫停印尼移工來台。 菲律賓也曾因確診個案數太多,指揮中心曾在去年7月26日起,要求菲律賓入境者需「入境普篩」、8月12日要求集中檢疫,直到11月9日才取消普篩制度。 目前所有東南亞移工,包含印尼、菲律賓、泰國、越南,都須在14天檢疫期滿後採檢。 外界也關心確診者的隔離天數是否有望從原本的7+7,朝5+0方向調整。 像是美國目前輕症者隔離5天、中重者10天;加拿大、日本無症狀者5天、有症狀者7天;歐洲地區有接種疫苗者3天、未接種者5天。 指揮中心表示,9日的病例數與8日大致持平,但比上週多了1216例增加2.8%。

  • 不過,韓國目前的生活狀況,卻基本上一切正常,韓國衛生當局也多次強調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餐廳、電影院、百貨公司等都能正常開業,前些日子還取消了特定營業場所午夜12點後不能營業的規定,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大概很難想像那樣的情境。
  • 此時防疫策略集中在強制檢疫隔離、防堵病毒擴散、加強醫護專業治療,直到封鎖邊境及加強入境檢疫後,境外移入案例的壓力才減輕[66]。
  • 於3月5日出現喉嚨痛、咳嗽症狀,3月19日在機場通報採檢,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 且其正是1月30日發布第9例確診,同時也是國內第2起本土病例女性(40多歲)的先生。

至於感染者的性別及年齡分布,無論整體或本土病例,女性感染者比高於男性,整體病例分布中,有451例女性、 422例男性。 分析台灣本土病例,多數仍是同住、一起工作、一起上課等密閉空間中,較親密接觸者為主。 66名病例中,24人為同住家人及伴侶感染、6人被同學/同事感染、12人則是與友人吃飯、喝咖啡等接觸感染。 英國、南非、史瓦帝尼旅遊史者,因入台病例被檢出變種病毒列為入境普篩,入境及檢疫期滿需強制篩檢2次。 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率,王必勝在記者會上親自回應,累積確診死亡率或致死率通常會看全程或是較長時間進行判斷,不會特別挑疫情高峰期間,且每個國家的統計基礎不同。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通報

2019年12月30日-2020月3月5日在義大利就學,為居家檢疫對象。 3月7日出現流鼻水、鼻塞等病症,3月19日通報,3月22日確診。 3月18日出現咳嗽、有痰、微燒(37.5度)、頭痛及肌肉痠痛症狀,X光片顯示肺炎,自行就醫3月20日通報,3月22日確診。 ●第153例: 20多歲女性,2019年12月30日-2020年3月14日至法國就學,居家檢疫,3月18日發病,出現發燒症狀,3月19日通報,3月21日確診,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第152例: 20多歲女性,2019年7月20日-2020年3月17日至英國就學,居家檢疫,3月15日發病,出現喉嚨痛症狀,3月19日通報,3月21日確診,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第130例:10多歲女性,為案59指標案例高中生同班同學,被列為居家隔離對象。

以「AZ」完成「基礎劑」:「追加劑」可選擇接種「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149][150][151]。 民眾若有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出疹等登革熱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衛生局已提醒醫師加強詢問就診者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並適時使用登革熱NS1快篩試劑輔助診斷及早通報。 衛生局強調,登革熱是一種「環境病」,環境整頓是防範登革熱的首要任務,定期巡查住家室內、外環境,落實清除積水及髒亂雜物,避免孳生病媒蚊,目前南台灣氣候炎熱且常有局部陣雨,呼籲環境所有人、使用人或管理人應善盡維護管理之責,於降雨後48小時內落實「巡、倒、清、刷」並定期巡檢。 疫苗之外,葉金川表示,目前看來重複感染比例並不高,未來若政策要長期接種疫苗,那就應以接種最新的疫苗作為優先考量;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積極進行社區血清抗體檢測,了解是否幾乎多數民眾都感染過COVID-19,才能藉此了解台灣的疫情走向。 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由於台灣採最嚴格的接觸者疫調、追蹤的清零手段,2020年一整年,台灣僅800多人確診,相較歐美都在一開始面臨嚴峻的疫情,台灣猶如活在「平行時空」,儘管生活有諸多不便限制,但確實在防疫上獲得很好的成效,因此企業並沒有採取居家辦公。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6.109億、死者超過651.3萬(9月7日)

7月中,新加坡本土疫情再次爆發,接連爆出KTV夜店群聚感染及裕廊漁港(Jurong Fishery Port)感染群,19日起,每日新增本土案例皆破百,22日起官方再度實施「高警戒解封第2階段」。 截至8月22日,新加坡已有約74%的人口完成第二劑疫苗接種,台灣目前將其列為「中低感染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指出,境外移入病例案3462為本國籍30多歲男性,今年1月初在菲律賓曾有流鼻水等症狀,1月13日、20日於當地檢驗陽性,未接受治療,後續分別於2月至4月間取得4次陰性證明,4月8日自菲律賓入境,持有搭機前3日內檢驗陰性報告,在臺期間均無症狀,4月23日採檢結果亦為陰性。

然而,相比去年的緊張、惶恐、不安,台灣人目前的態度卻和過去有著不小差異,這除了是一種看透、人生還是要過的坦然,更是與病毒共存的新生活方式。 中國媒體環球網報導,為了從源頭防範風險,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1日起暫停台灣芒果輸入,並已由「海峽兩岸農產品檢疫檢驗合作協議」的聯繫管道通報台灣,要求台灣完善植物檢疫管理體系。 正是有過這段外人難以想像的大風大浪,民眾的心境如今也變得更加豁達,當疫苗普及以後,似乎再也沒有什麼能限制大家想要自由的嚮往──狂歡、群聚、派對,確診數字只是參考,重要的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此外,韓國約有2萬2000人死於新冠肺炎,死亡率為0.13%,是世界上最低的國家之一;而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為0.15%,數字差不多。 不過,韓國目前的生活狀況,卻基本上一切正常,韓國衛生當局也多次強調與病毒共存的生活模式──餐廳、電影院、百貨公司等都能正常開業,前些日子還取消了特定營業場所午夜12點後不能營業的規定,對許多台灣人來說,大概很難想像那樣的情境。 羅認為,中央本來的政策是清零,現在突然要改成共存,似乎是且戰且走,柯P則表示從國外案例推測,中央應該2月份就知道清零不可能但不說,「我是忍耐不住自己講出來」。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疫情即時新聞

「倒是某特定集團一直不斷『醜化』我們2300萬人努力而來的防疫好成績」,令他感到不解。 「5+N」:11月14日起開始實施,新冠肺炎確診者隔隔離滿5天後,只要快篩陰性就可以提前解除自主健康管理,所謂的N就是自主健康管理的天數,直至解隔離快篩陰性,最長可達7天。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我們還需要用正面的心態走這一段路,好好努力做給世界看。」姜冠宇指出,雖然最近看到有些朋友反映卡確診流程、不遵守隔離規定等,但他認為,在面對這些狀況時,互相指責、抱怨、謾罵或貼標籤等,都沒有幫助。 新冠肺炎5月1日調整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歷時三年多的疫情指揮中心也將退場。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第171例:30多歲男性,屬於境外移入案例,1月12日-3月20日到荷蘭工作,為案174同事。 3月7日發病出現發燒、全身痠痛、輕微鼻塞、失去嗅覺味覺等症狀,3月20日於機場通報採檢,3月23日確診。 ●第150例:20多歲男性,1月14日-3月14日在英就學,為案133親人。 加強自主健康管理,3月19日發病,出現流鼻水、鼻塞等症狀,3月20日通報,3月21日確診,屬於境外移入個案。 ●第144例:30多歲女性,2019年11月24日-2020年3月7日捷克、3月7日-3月14日美國、3月14日-3月17日捷克、3月17日-3月19日英國、新加坡轉機。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2.215億、死者超過458.6萬(9月6日)

沈政男指出,北北基桃的PCR篩檢站將因新制轉型,若導致PCR檢驗數量下降,反而可能產生更多黑數,因此未來應保留現有PCR檢驗量能,與快篩確診雙軌並行,並讓快篩確診流程更加簡便順暢,才能讓更多黑數曝光。 目前中央打算由基層診所提供快篩確診,但也可比照香港,讓非高風險族群(不必服用抗病毒藥物者)直接上網呈報,才能讓確診者及早進入自主防疫流程。 此外,韓國現在還開放國際旅客,只要打完第三劑疫苗,或是一定期限內完成兩劑疫苗者,可免隔離直接入境,是種由內、外都對疫情抱持開放的態度。 以韓國(Korea)為例,其實若以確診數來看,韓國的疫情狀況,堪稱是目前全球最嚴重的國家,在3月時,它單日確診人數高達62萬人,這數字遠比那時最嚴重的印度(India)、單日40萬人確診還要高上不少。 去年5月疫情爆發的時刻和今年Omicron的肆虐,最大的不同就是全台疫苗施打率的差異,當年疫情爆發時,台灣幾乎沒什麼人打過疫苗,面對當時更早期疫情的穩定和對疫苗的不信任態度,願意打疫苗的人寥寥無幾,就算想打也沒機會打。

此波群聚匡列的居家隔離者共564人,其中醫院員工319人,212人在檢疫所隔離,107人在家隔離──即院內427名醫護全數隔離;多數病人也轉院,醫院只出不進,全面清空。 國家衛生院神經及醫學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陳為堅先前受訪時表示,確診者常被親密接觸者感染,表示台灣民眾經過多年訓練,對陌生人都相當謹慎、懂得自我保護;但病毒常在人卸下心防,例如與同學、親戚吃飯、喝咖啡時趁虛而入。 至於職場的自主應變措施,指揮中心建議,公司如果出現確診者,首先是評估哪些同事是高感染風險者、是否有症狀、是否已完成3劑疫苗接種且達14天以上,再由公司決定後續應對。 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不過當時台灣未見染疫身亡案例,死亡人數最多的是疫情大爆發的2022年,有將近1萬5000人因確診死亡,根據數字統計,2023年至今4個多月的染疫死亡人數已來到3391人,為2021年的4倍之多。 他也進一步表示,南韓接種比率高,但太過急著要共存開放邊境,最後人口感染和死亡比率多出新加坡和紐西蘭的一倍,造成醫療緊崩,台灣最後的確診人口比率可能介於兩者之間。 國內疫情看似出現趨緩之勢,不少人相信國內在7月底時有機會確診數降至破千。

此時防疫策略集中在強制檢疫隔離、防堵病毒擴散、加強醫護專業治療,直到封鎖邊境及加強入境檢疫後,境外移入案例的壓力才減輕[66]。 不同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意見,部分公共衛生學者強調要進行普篩[67]。 其中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彰化縣政府衛生局合作,針對高風險群進行血清抗體(英語:Seroprevalence)調查,引發諸多爭議與討論[68][69]。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2023 2月16日,發現首例死亡病例[50],本土社區感染疑慮一度加深[51]。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與彰化縣政府啟動疫情調查協同作業,並執行匡列者居家隔離與居家檢疫[52]。 為了及早發現疑似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還啟動加強社區監測方案[53]。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死亡率高低關鍵:篩檢速度、疫苗覆蓋、抗病毒藥物使用

對此,雙北6月9日獲配1.5萬台血氧機,供快篩陽性或居家隔離者監測使用。 從發現宜蘭遊藝場、新北某社團個案的5月11日算起,國內截至9月11日本土個案共新增14,464例。 疫情最嚴重的5月17日到30日,曾連續兩週每日新增數皆超過400例(經校正回歸)。 這段期間曾出現通報「大塞車」,連續數天單日排除量追不上新增量。 在長達69天的三級警戒後,疫情曲線已從高原期逐步下降,目前單日本土新增數約在10例之內。 這篇文章報導了屏東縣登革熱疫情的最新情況以及縣政府為鼓勵醫療院所通報病例所推出的獎勵措施。

目前台灣確診人數: 全世界確診者超過1.834億、死者超過397.5萬(7月2日)

3月15日發病,出現咳嗽、鼻塞症狀,3月16日就醫後,於3月18日確診。 ●第58例:案58為北部,20多歲女性,今年1月至西班牙就學,3月12日曾出現體溫偏高,13日返國時,經發燒篩檢站採檢送驗,於3月15日確診,目前收治負壓隔離病房。 個案返台搭機時,全程配戴口罩,座位前後2排皆無安排其他旅客;抵台後,亦由專人協助完成入境檢疫作業程序,由救護車載送醫院進行隔離採檢。 返台至今,個案的接觸者,包含入境檢疫、醫院相關醫護人員等,皆有完善防護裝備,無須採檢。 ●第38例:案38為40多歲女護理師,與案35、案36、案37三人,陸續於2月18至25日間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並於案34確診後列為接觸者採檢,於2月29日確診,為台灣首例院內感染群聚事件。 ●第37例:案37為20多歲女護理師,與案35、案36、案38三人,陸續於2月18至25日間出現咳嗽、流鼻水、發燒等症狀,並於案34確診後列為接觸者採檢,於2月29日確診,為台灣首例院內感染群聚事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