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一開始的議題,2020年初起一直在討論的「18歲公民權」究竟是什麼呢? 參政權年齡2023 國民黨總統提名參選人侯友宜今天到雲林造勢,先與前縣長張榮味餐敘,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縣長張麗善也與會,出席者之一立委林文瑞...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今天宣布參選總統,國民黨表示極度遺憾,會堅定步伐、團結一致完成政黨輪替的目標,相信郭台銘也會信守當初「信...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昨參與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主流民意大聯盟」新竹造勢表示,台灣為什麼會家暴? 麥玉珍指出,新住民希望成立「新住民委員會」,推動新住民拿到身分證即有參政權,不能再等十年,並修法讓父母也能到台灣居住生活。
今晚,18歲公民權推動聯盟和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台少盟)也在中正紀念堂舉辦複決開票活動,現場點起燭光、排成18的圖形,希望修憲順利過關,但最後眾人只能彼此打氣安慰,集氣喊出「世代同行,繼續努力」的口號。 所有民主國家都將未屆齡人士排除於全國性與地區性選舉之外,年齡限制一般為18歲。 可類比的例子為:駕駛車輛的權利須經授予,極少人會認為任何年齡的駕駛人無須展現其足夠的技術與知識即可上路。 近至十九世紀,許多西方民主國家仍在律法上對投票權設有財產限制,僅擁有地產者可以投票,或者要交得起巨額稅金的人才有權投票。
參政權年齡: 美國
愛爾蘭等國並不褫奪受刑人之公權,但由於囚犯無從進入投票所,其公權實質上遭褫奪。 參政權年齡2023 世界婦女爭取政治平等權力的鬥爭是1840年從法國、英國和美國開始的,在上個世紀中,這一鬥爭只取得些許成果。 參政權年齡2023 法國婦女從50歲開始才享有選舉權,這一權利是1944年4月21日由設在阿爾及爾的戴高樂將軍的臨時政府賦予的,法國婦女在1年以後的市政選舉中行使了這一權利。
羅秉成說,不是只有修民法,各法盤點後有38部法律要配合修正,共涉及14個部會;新法實施前,如依法規定已取得的既得權力不溯及既往,仍受到保障,例如撫卹金、夫妻離婚後約定的扶養費等都不受影響;修法也訂有兩年緩衝期,希望在112年1月1日施行。 綜觀各縣市對「18歲公民權修憲案」的支持度,以南部地區較高;反觀,離島地區的支持度較低,金門縣部分地區的反對比例更將近7成。 英國曾提議將投票年齡降至16歲,其中一項爭議為,法定的合法結婚、參軍、納稅年齡皆為16歲,這個年齡的人應有權參與國家的發展。 查核中心採訪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研究員蘇彥圖、公法學者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林佳和、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副祕書長林于聖。 一開始對嫁過來的新住民的女性也叫外籍新娘外籍配偶等,以前都會歧視新住民們,但大家已認同改觀並接納新住民;大家都會講錯話,只因觀點不同,但現在慢慢對新住民改觀,很感恩,讓新住民發揮能力。
參政權年齡: 選舉權的形式
而在這之中就包含了前面提到的「參政權」、能自由組成人民團體的「結社權[12]」、以及參與集會遊行的「集會權[13]」等權利。 蘇貞昌說,青年是推動社會發展重要力量,全世界有110個國家採取18歲成年制,這是世界潮流,為促進青年獨立自主、鼓勵參與社會事務、強化青年權益保障,使其權責相等,這次修法將民法成年年齡從20歲下修到18歲,一併修正相關法案。 尽管普選是最好的方式,所有的民主國家都對選舉人有年齡制,禁止未達合法選舉年齡的國民投票。 未達合法選舉年齡者一般約佔人口數之20%至50%,卻無民意代表。 選舉年齡在全世界並不一致,不但各國不同,即使在同一國家內有時也有不同標準,一般介於16至21歲之間。
- 未達合法選舉年齡者一般約佔人口數之20%至50%,卻無民意代表。
- 至於「憲法修正複決案」涉及憲法修正,不是由公民提出,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須先由立法院提出,再依法必須交由公民複決。
- 黨主席麥玉珍會後受訪,表示今天大家針對新住民需求、政府法案等,提出看法與問題,柯文哲也允諾大家,即便現在仍未擔任總統,也要提出,讓政府看到問題,並允諾未來當選總統,要修法改善,讓新住民有公平對待。
- 接着芬兰、挪威、丹麦妇女分别在1906年、1913年和1915年也享有了选举权。
- 選舉年齡在全世界並不一致,不但各國不同,即使在同一國家內有時也有不同標準,一般介於16至21歲之間。
- 對此,學者認為在2024年以前難再凝聚共識重啟,因各黨將先處理選後黨內人事布局、投入中央大選,18歲公民權議題將被延宕。
- 雖然公民投票法已經於2017年下修,並於2018年正式施行,但由於選舉、罷免兩權涉及憲法的修正,雖然在2015年時曾有想要修憲,但最終因不在籍投票爭議無疾而終[16]。
根據議會間聯盟這一組織進行的「婦女與政治權利」問題的調查表明,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婦女分別在1893年和1902年擁有選舉權,但土著婦女除外。 接著芬蘭、挪威、丹麥婦女分別在1906年、1913年和1915年也享有了選舉權。 林于聖解釋,傳言說的「只要票數不過,就無法通過....領票反而是同意票和不同意票相較」說法有謬誤,因為複決案門檻並未設有領票率規定,不管有沒有領票,最終通過的門檻是以「同意票數是否超過965萬票」為標準。 綜合以上,憲法修正複決案通過門檻是「有效同意票數超過選舉人數的一半,依照今年選舉人數為有效同意票數超過965萬票。傳言稱「領票數不過無法通過」是錯誤理解門檻規定。 至於「憲法修正複決案」涉及憲法修正,不是由公民提出,依照《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須先由立法院提出,再依法必須交由公民複決。 而其交付公民複決通過門檻很高,為「有效同意票數須超過選舉人數的一半」。
參政權年齡: 抗議柯P「進口說」新移民:不覺得丟臉嗎?
張錕盛認為,這次修憲應把憲法174條第一款人民的修憲提案權還給人民,以及降低修憲門檻,否則國會4分之1的人就能讓法統緊箍著我們,也才能彌補這部憲法正當性的不足。 根據中選會公告,修憲複決通過門檻為選舉人總數的一半,以本屆約有1,924萬人擁有投票權來看,必須取得近962萬張同意票,才為通過。 時至今日,多數民主國家對選舉權的態度同於生育權,不因種族、階級、或性別而有所不同,亦不以識字程度等等限制投票資格,凡達法定年齡之公民即可投票,當然還必須經過選民登記,核實資格。 有些國家允許外籍居民投票,另有些國家允許身為本國公民近親之外籍居民投票(如大英國協與歐盟若干成員國)。 普選(Universal Suffrage)一詞用以描述投票權不受族裔、性別、信仰、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所限制。 選舉權一般不會擴及選區內全體公民或居民,通常以國籍與年齡作區分,偶爾也以精神狀況及被判有罪與否而定。
立法院法制局在2018年曾針對選舉權是否該調降至18歲,提出研析報告,指出世界上全球超過168個國家投票年齡皆在18歲以下,下修投票年齡門檻及擴大青年參政權已是世界趨勢,建議檢討修法。 參政權年齡 青民協在選前持續在各地掃街宣傳18歲公民權,理事長張育萌表示,說不悲傷很難,但心裡的感動大過一切。 他說,青年參政權的爭取走了20幾年,是好幾個世代的接力和努力,才能走到修憲複決的今天,2005年修憲破局時,大家都認為不可能了,但今年3月底,大家一起見證18歲公民權成為台灣第一個有共識的修憲案,這本身就是一段值得寫進教科書的歷史。 《憲法》規定的參政權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之權及應考試、服公職之權。
參政權年齡: 柯P「進口外配」失言 網友揪衛福部早就明載
中選會指出,直至11月26日晚間11時許,複決票已全數開完,結果顯示,本次修憲公民複決共約1,134.6萬選民投票,投票率僅59%。 其中,近564.7萬人投下「同意」票、501.6萬人投下「不同意」票,同意率約53%。 自1801年國會接管哥倫比亞特區以來,華盛頓特區居民即無地區性選舉權,此舉實具爭議。
複決案未通過,張育萌表示,這代表台灣的公民投票制度到了應該通盤檢驗的時刻。 他認為近半數的不同意票,不代表民眾真的反對下修公民權的年齡門檻,而是對實際的法律效果不夠理解,例如選前有許多錯誤資訊,修憲案從成立到投票,可宣傳和溝通的時間也不足,讓社會沒有足夠的基礎能進行立場釐清和實際對話。 然而,隨著臺灣人口老化、人口負成長[14]的狀況日益嚴重,民間團體希望透過放寬公民權年齡限制,來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公共議題討論,而不致讓社會議題成為高齡者專利[15]。 雖然公民投票法已經於2017年下修,並於2018年正式施行,但由於選舉、罷免兩權涉及憲法的修正,雖然在2015年時曾有想要修憲,但最終因不在籍投票爭議無疾而終[16]。 立法院修憲委員會今天(17日)舉行第二場修憲公聽會,針對朝野有高度共識的「18歲公民權」,與會學者大多同意是這次修憲處理的優先議題,應該積極通過,並建議應直修改本文,把參政權年齡融入憲法中。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憲法時刻若要讓憲法修得更好,調降修憲門檻才是最為核心。
參政權年齡: 普選
(三)根據中選會公布的公報說明,關於複決案中的「被選舉權行使年齡」,應以後續配套進行檢討,符合本案修憲意旨。 中選會指出,這代表「被選舉權的年齡」仍須以憲法、法律規定,以及後續立院相關的配套修法實行。 參政權年齡2023 雖然中選會過去已有4次舉辦全國性公民投票的經驗,但本次領票、投票流程中仍出現若干瑕疵。 倡議下修投票年齡的台灣青年民主協會(青民協)在Facebook發文指出,部分投票所傳出選務人員未主動發給複決選票,而是民眾詢問後才提供;或有民眾以為投完候選人之後才領公投票,致動線過程混亂。 憲法學者、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胡博硯觀察,因本屆選情冷,投票率低在選前就可預見,且18歲公民權為單一題目修憲案,過於單純導致沒刺激感和驚爆點,社會討論度極低,民眾也不在乎一個只下修2歲的法案。 另外,投票前各黨雖然皆有政治明星出面力挺18歲公民權,倡議團體也邀請韓國瑜拍影片宣傳,仍無法說服選民支持。
有時某些群體是有選舉權,但因選舉制度或政府體制上的因素使其選票與其他群體並不等值。 林佳和解釋,所謂的「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意思是指憲法保留、授權給立法者修法的法律保留。 若細究各公職的參選年齡,依《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年齡是40歲、《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直轄市、縣市首長參選年齡是30歲、鄉鎮市長以及原住民區長是26歲。 由於會議不開放,台灣新住民黨主席麥玉珍轉述表示,新住民黨現場提出要立新住民基本法、成立新住民委員會的要求,柯文哲表示,這些訴求不必等他當選總統,他現在是民眾黨主席,就可提出,並且在他當選後展開修法。 黨主席麥玉珍會後受訪,表示今天大家針對新住民需求、政府法案等,提出看法與問題,柯文哲也允諾大家,即便現在仍未擔任總統,也要提出,讓政府看到問題,並允諾未來當選總統,要修法改善,讓新住民有公平對待。
參政權年齡: 權利義務需對等 應還權於有責無權的青年
羅秉成說,現行法律對民法成年年齡訂為20歲,與刑法的刑事責任年齡訂為18歲的完全責任年齡有落差,有點權責不相當,因此這次修法都統一為18歲。 世界妇女争取政治平等权力的斗争是1840年从法国、英国和美国开始的,在上个世纪中,这一斗争只取得些许成果。 法国妇女从50岁开始才享有选举权,这一权利是1944年4月21日由设在阿尔及尔的戴高乐将军的临时政府赋予的,法国妇女在1年以后的市政选举中行使了这一权利。 根据议会间联盟这一组织进行的“妇女与政治权利”问题的调查表明,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妇女分别在1893年和1902年拥有选举权,但土著妇女除外。 接着芬兰、挪威、丹麦妇女分别在1906年、1913年和1915年也享有了选举权。
羅秉成表示,民國18年在大陸時期訂定的民法,這91年來,不管教育普及、青年心智成熟程度等,都無法相提並論,時空環境不同也要符合國際潮流,加上青年參政權、選舉罷免年齡是20歲,立法院朝野有高度共識應該修憲下修,在國際潮流及國內共識下,行政院有責任在政策上統合處理。 憲法修正案未通過,須經立法院重新提案、審查,才能再度交付公民複決,未設有時間限制。 對此,學者認為在2024年以前難再凝聚共識重啟,因各黨將先處理選後黨內人事布局、投入中央大選,18歲公民權議題將被延宕。 倡議團體青民協則表示,不會放棄任何可能途徑,將繼續為落實世代正義努力。 蘇彥圖說,此次修憲案在立院是以109票通過,立院各政黨立委在有高度共識通過後,再依法交由公民複決,並未有政黨對立的情況。 複決案的通過與否,並無領票門檻規定,而是「有效同意票數超過選舉人數總額半數」。
參政權年齡: 資格性選舉權
基本上複決案若通過,總統、副總統標準仍是憲法規定;縣市首長、鄉鎮市長及原住民區長的參選年齡應不會受到影響,但仍要看後續立院修法意見。 至於立委、民代議員、里長的公職參選門檻,若修憲複決案通過,仍要回到立院政黨間討論、修訂。 主文內容是指,年滿18歲者可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之權。 三、專家表示,憲法修正複決案的通過門檻是「有效同意票數超過選舉人數的一半,依照今年選舉人數為有效同意票數超過965萬票。傳言稱「領票數不過無法通過」是錯誤理解門檻規定。 所謂的「參政權」,簡單地說就是作為國家的國民,能夠參與國家事務決策、代表自己政治意見、選出符合自己想法的代表的權利。
有同學對「18歲已足夠成熟」的說法抱有疑慮,也有人認為政治與社會議題與高中生無關,甚至質疑投票根本什麼也無法改變。 雖然朝野對下修投票年齡皆樂觀其成,但民眾對於18歲青少年心智是否成熟、能否為自己所做的決定負責,意見仍存在分歧。 根據台少盟調查,1960年代起英國、德國及美國等西方國家基於權利與義務應對等的主張,陸續將投票年齡從21歲降至18歲。 然而,這些青少年卻未被賦予完整的參政權,「權責不相符」成了部分人的疑慮,也形成具公投權、能服公職,但尚未有選舉與被選舉權的矛盾局面。 對此,青民協質疑中選會未完善選務人員的教育訓練,違反選舉公告的「領、領、投」流程,也可能降低複決的整體投票率。 另有選民反映,投候選人和複決票的投票所竟在不同地點,要投票形同跑「大地遊戲」,徒增行使成本和困擾。
參政權年齡: 相關新聞
柯文哲2015年任台北市長期間,曾於兩性平等座談會時失言「目前台北市已經進口了30萬的外籍新娘。」引起譁然,更遭公民團體抨擊,認為「進口說」帶有歧視意味。 參政權年齡 蘇貞昌表示,因涉及民眾權益的法令非常多,至少需要兩年緩衝期,相關法規命令、行政規則、配套措施,請各機關及早因應準備,並積極與立法院朝野黨團溝通協調,早日完成修法程序。 (中央社記者陳俊華台北13日電)行政院會今天通過民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將成年年齡由現行的20歲下修至18歲,且基於男女平等,男女訂婚年齡皆為17歲,結婚年齡均調整為18歲,並設有兩年緩衝期,暫定民國112年元旦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