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9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March 19, 2020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黃森瑋建議基金投資人應以長期投資的思維來進行理財規劃,不需要每次一聽到聯準會的升息決策、或看到市場出現短期的波動,就急著調整投資部位。 此時,反而應該靜下心來,重新檢視個人投資組合,了解手上的配置是否符合升息環境下景氣擴張的趨勢,再進行適當的調整。 或者,進一步尋求專業的理財諮詢建議,為投資組合找出最合適的資產配置。 委員會仍維持現行的政策,將持有機構債券與機構抵押貸款擔保證券所支付的本金,再投資機構抵押貸款擔保證券,並於拍賣時,將到期的政府債券展期,委員會並預期將持續此一做法,直到聯邦基金利率水平正常化已有大幅進展。 這項政策,藉著讓委員會持有大量較長期證券,當有助維持寬鬆的金融情況。 日本央行本週三宣布調整貨幣政策,維持利率不變且焦點轉往讓公債殖利率上漲,但未來不排除進一步調降利率。

致於波段低點/高點在那裡,讀者們也可以參閱我們專欄的資源池個股計算:資源池個股名單。 之前我獨門市場發表過,如果你喜歡買債券卡位升息末端的人,其實可以考慮「債券型金融股」,其實就是「壽險主體」的股票,因為他們滿手都是美債,無論美國暴力升息或發行新的債券提高利率,對這些金控來說都是好事。 在經歷指數衝高之後,企業獲利未能跟上,指數再衝高不易,但市場展望後市又有 2024 年產業需求回春及 AI 需求暢旺的預期,法人認為 8/24 Nvidia 將公布財報是關鍵指標,如果其營收高於先前預期的 110 億美元,則 AI 族群仍是市場主流。 只有美國可以說已接近升息終點了,其通膨已降到3%,如果9月暫停升息並不意外,即使如此,包括聯準會與專家在內,都尚不認為升息已到終點,多認為還會有升息1-3碼的空間,美國尚如此,歐英可想而知、距終點尚有距離。 而美國優於歐洲之處在經濟表現強韌,第2季成長優於預期,這也讓聯準會的貨幣政策空間更大。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全球市場觀測站/美信用債 有利可圖

美聯儲在6月丟出震撼彈,暗示會將升息的動作提早,從2024年提前至2023年執行。 如果你這個時候正在觀望買房,還是要理性的去計算自己可負擔的合理房價,並且要連同未來要支付的貸款利率一起考慮進去,避免買了之後才發現房價加上貸款利息已經大大超出原本的預算喔。 很明顯的,升息對存款人來說絕對是個好消息,同樣的錢放在銀行可以獲得更高的利息回饋,所以很多人在升息的時候會想多存點錢在銀行裡,如果你暫時沒有其他的投資工具,這也不失為一種把錢放大的方式。 那如果今天你身上有債務,你也不必因此而太過恐慌,因為就歷史數據來看,目前的利率雖然比前陣子高,但是相對來說還是合理範圍(沒有超過5%)。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未來作法,首先會縮小每月購債規模,接下來會停止購債,預估時間會長達一至二年以上。 2020 年疫情爆發,美國高失業率和經濟停頓,為了促進經濟活動,因此 FED 除了兩度降息外,更實施了無上限量化寬鬆政策(QE)﹐大量舉債印鈔,只要企業開口要錢,政府就會借,避免企業連鎖倒閉衝擊經濟。 聯準會升息以黑色箭頭表示,聯準會2015年12月開啟升息循環,下一次升息間隔一年也就是2016年12月,2017年升息3次,2018年升息4次,有發現嗎? 2017年升息並沒有為美元增加升值動力,而是到今年,美元才有比較明顯的升值現象。 聯準會升息,也會推升銀行存放款的利率,因為美元存款與過去相比較有利可圖,美元需求上升,就會推升美元的價格。 聯準會升息降息調整的利率是基準利率,也就是央行對各銀行存款或放款的利率,個別銀行存放款利率是基準利率加上各銀行的利率,所以升息會影響儲蓄、投資計畫,影響範圍小至個人、大至法人。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富邦金法說〉估美國升息下周啟動 今年投資仍擁三大優勢

2023年6月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繳出49億5,200萬元,2022年6月同期則僅有5,500萬元,這落差就真的是宇宙大。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為51億1,800萬元,2022年同期為98億4,400萬元,大概接近腰斬的衰退。 不過如果從單月獲利表現來看,目前已經漸入佳境,如果獲利持續成長,其實也有機會追回來。 說到中信金,通常大家最容易聯想到旗下擁有民營最大房貸承作銀行,當然是升息受惠族群,但其實集團旗下的台灣人壽也是相當老牌的保險公司,資深投資朋友一定對「台灣阿龍」不陌生,因此中信金的獲利兩隻腳分別是銀行、壽險。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在看完日本本身貨幣政策造成的影響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日本貨幣政策和海外貨幣政策的差異,尤其是美國聯準會所造成的影響。 對外匯市場來說,影響匯率強弱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兩國之間的利差。 一個國家的利息變高,該國利率商品就更具吸引力,也會吸引更多錢流過去。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壽險類金控

亞特蘭大聯準銀行總裁 Raphael Bostic 在 4 月下旬接受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2023 CNBC 專訪時表示,他預計聯準會 5 月再升息一次後,會轉為觀察緊縮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再升息一次,就足以讓我們後退一步,看看我們的政策在經濟中是如何流動的,了解通膨回歸目標水平的程度。」。 克里夫蘭聯準銀行總裁梅斯特(Loretta Mester)曾在上月 20 日表示:「我們的貨幣政策緊縮歷程已經非常接近結束」。 市調機構Evercore ISI分析,升息循環啟動後第1個月,雖然標普500指數平均下跌4%,但終能收復失土,半年後平均上漲3%,一年後漲幅更達5%。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升息」同樣也是貨幣走強的訊號,由於美元是目前國際間流通最廣泛的貨幣,美元匯率會影響全球各種經濟活動的損益。 升息後,全球資金往往會被吸往美元資產移動,形成美元升值、其他貨幣相對貶值的現象,對出口貿易導向的台灣來說,在新台幣相對貶值的情況下,對美出口成本大幅降低,在國際貿易市場上將較具競爭力。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2023 壽險公司因為手上持有許多股票與債券,因此利率對壽險業最直接的影響就是一旦利率上升,馬上造成手上大批債券價格的下跌。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跟「升息」有關的名詞解釋

所以,美國採取緩慢升息,今年升息一碼,明年三、四碼,後年可能以升到三%為滿足點。 美國升息通常是一個循環,不會升息後又降息,這樣會破壞貨幣政策的節奏。 假若台灣央行跟進升息,升息會影響房貸、車貸及信用卡利率上揚,尤其台灣房貸佔家庭所得很高比例,對有房貸壓力的民眾來說,升息就是一場惡夢,一年利息可能增加數百元到數千元不等,因此可以多加考慮提前還款的可能性。 換個角度想,通膨高漲其實是整體經濟的需求回溫(當然近期還有受到戰爭影響),因此長期來看,升息某種程度是對未來經濟的看好。 流通在外資金減少:這也是最直接的影響,利率上升代表流通在外的資金減少(因為定存的吸引力變高了),因此股市的流動性會減少,少了熱錢的推波助瀾,很多公司的估值就將面臨修正。

近年來,隨著科技迅速發展,金融科技服務在廣大群眾中的需求不斷攀升,隨之而來的資安挑戰,也讓消費者面臨比過往更多的風險。 台灣雖然是能源進口國,但由於進口來源分散,且採購策略以長約為主、現貨為輔,英美對俄最新能源制裁措施,初步評估對台影響微乎其微。 其次是富邦人壽擁有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2023 6000 多億元台股部位,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今年配息率有機會比去年高,因此預估現金股利收入將優於去年的 200 億元,預估可望成長超過 10%。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降息影響2:債券

例如:聯準會在2020年3月16日宣佈降息4碼,目標利率範圍從原本1.00%至1.25%,下降至0%至0.25%,在當時已重回2008年金融海嘯的零利率。 Fed(聯準會)的基準利率是聯邦基金目標利率(Federal Fund Rate),這個利率的目標是設定銀行同業拆款利率的目標範圍區間,意思是商業銀行同業間的短期資金調度借貸利率。 亞洲金融風暴爆發後,在泰銖猛烈貶勢的影響之下,日圓也隨之走弱,一度來到 1 美元兌換 145 日圓的價位,是近30 年以來相對十分低的水位。 一開始日幣是採用金本位,規定 1,500 毫克的黃金和 1 日圓等值。 日幣,正式名稱為日圓(円;Yen;ISO 4217 代碼:JPY)是日本官方貨幣的總稱,是由日本的中央銀行,也就是日本銀行負責發行,日幣的符號為「¥」。 原料料不論是中鋼(2002)的鋼板,4月的盤價還要再漲5.83%;2017年時候,台灣每公噸的鋼板大概是2.3萬台幣,現在已經來到3.3萬台幣,也就是說鋼板的價格漲了50%。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而升息時連帶也會讓貨幣轉強,影響到進口與出口的貿易,例如當美元轉強就能讓美國民眾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多數仰賴進口的消費品,進一步消減通膨的壓力。 對他國來說,美元轉強時較有利的是出口(到美國);較不利的是購買美元計價的原油(需要用更多的貨幣來兌換美元)。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2023 理論上來說,聯準會升息對美元是利多,美元的上漲必定會打壓大宗商品的價格,因為國際原物料的價格是用美元計價。 聯準會升息,市場上的流動資金會減少,用於投資的資金也會減少,這對於槓桿倍數極高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期貨、選擇權和保證金交易,資金撤離的機率加大。 當衍生性金融商品下跌,就會牽連到現貨商品,形成連環爆的窘境,所以升息對大宗商品是一種利空。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經濟樂觀 債市賣壓再起 凸顯投資人押寶Fed停止升息、今年內不降息

報告指出,民眾卡債愈滾愈大,加上車貸未清,美國人今年第2季家庭負債增加1%,已來到17.06兆美元;自新冠疫情爆發之前(2019年底)至今,美國家庭債務已激增2.9兆美元。 而幾份報告也顯示,美國年輕人和收入水平較低的人,可能在明年出現遲繳或借貸更多的情況。 儘管美國這回維持利率不變,但市場普遍預期聯準會年底將調升利率,資金將陸續回流美國,只是撤回速度不會太猛烈。 聯準會就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主要功能為調節市場貨幣供應,當經濟過熱、貨幣太多、通膨疑慮升溫時,聯準會就會透過升息的動作,收回市場過剩的游資,反之亦然。 Fed暫不升息 美決策路徑一次看懂 中央社

另一方面,由於國際收支順差居高不下,央行仍然大力干預買入外匯,相對釋出可觀準備金,使銀行體系超額流動性充斥,短期利率易降難升。 此外,在3月份以來外資賣超台股、匯出資金較多的情形下,截至5月底我國外匯存底達2290億美元,比上月增加13億美元,比去年底增加223億美元,顯示外貿順差擴大且另有本土資金流入。 因此,就資金情勢而言,長期來看新台幣仍將趨於升值,此舉也有利於新台幣維持在較低的水準。 尤其在央行理監事會議決議,調高廣義貨幣供給(M2)年增率的目標區的情況下,無異宣示央行在下半年不太可能升息。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升息抗通膨? 對實體經濟影響一次看

以企業的角度來說,企業向銀行借錢的利率變低(借錢的成本降低),因此更願意去借錢、增加投資,有助於增加就業以及實體經濟發展。 通貨緊縮的意思就是市場上的供給小於需求,也就是市場上的流通貨幣變少了,甚至也可以指預期未來物價持續下跌的狀況。 例如台灣央行會透過調整公股行庫的利率來影響達成對隔夜拆款利率的影響,美國央行則會透過公開市場操作及各種行政利率調整來影響隔夜拆款利率。 升息和降息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只是一個提升利息、一個降低利息,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2023 可閱讀:升息是什麼? 升息文章已詳述利率概念,本篇不再重覆說明,僅針對降息定義、降息影響介紹。

美國升息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