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知道個資外洩11大分析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Dave on May 16, 2020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個資外洩是不少詐騙案件的根源,《東森新媒體ETtoday》製作「台灣詐騙調查報告書」專題報導,本周針對國內大量個資遭盜用而衍生的詐騙手法進行剖析,破解這款詐騙型態的眉角,並找出為何個資外洩層不出窮的困境。 面對外界對於消基會的期待,希望可以扮演個資團訟領航者的角色,但徐則鈺認為,目前《個資法》的團訟機制,其實是建立在消保團體的犧牲奉獻上,《個資法》修法之初,不管是財團法人或是社團法人,只要在章程中記載有個資保護的目的,就可以提出團體訴訟,但因為個資訴訟的勝率低、加上賠償金額少,後來只剩下消基會還承擔此項業務。 他也以自身協助個資團訟的經驗為例,一般消費者若對企業提告,通常都是企業法務代表出庭,即便敗訴,賠償金額2萬元,企業通常會很爽快賠償;但若是發動團體訴訟,企業通常會籌組龐大的律師團因應,就是怕消費者團結力量大,一旦勝訴,就會對企業商譽造成重大損失,或者需要支付高額賠償金。 那麼問題來了,為何詐騙集團如此囂張,難道銀行沒啟動查核機制嗎? 其實是有的,但關鍵在於,詐騙集團擁有林先生身分證影本、健保卡影本、出入境證明、委託書、被委託人雙證件……等齊全的個資,才有辦法通過繁複的身分查核程序,成功辦理門號停/復話、SIM卡換卡……等業務;且據新聞報導指出,林先生在出國之前,把這些重要個資交付給朋友,因此合理推論,林先生在出國期間被朋友擺了一道。 原來,詐騙集團利用林先生的手機門號認證,盜領他的網銀存款,另外還申辦簽帳金融卡,甚至在Google、Apple商店消費十幾萬元。

遇到詐騙事件該如何因應,把傷害降到最低;要如何提高顧客警覺,避免落入詐騙陷阱中,是電商經營的重要任務。 2017 年,雄獅旅行社資料庫遭到駭客入侵,其中 25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2023 名受害者就請消基會提起團體訴訟。 不過這個案子一審的時候雄獅主張他們是被駭客入侵,且有盡到保護個資的注意義務,因此法院一審判決消基會敗訴。 非公務機關(例如這次事件的主角和泰)若是擁有個人資料檔案,必須採取防止個資被竊取的安全措施。 然而在多數情況下,資料外洩也包括一些非敏感資訊,例如電子郵件地址及用戶名稱,若您的電子郵件地址被盜,則應更改密碼,並設置多重身分驗證(multi-factor authentication,MFA)。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Digital Village™ 數位創新服務

另一家擁有千萬會員的東森購物則表示,針對溝通並教育消費者預防詐騙付出許多努力,包括在東森購物官方網站、社交媒體等平台以訊息或是電話簡訊提醒消費者提高警覺,並提供關於網路詐騙的資訊,例如如何判斷真偽官網、如何辨識詐騙郵件、如何確認網購商品的真實性等等。 自從網路購物興盛以來,個資外洩造成的詐騙案件時有所聞,雖然手法老套,但顯然仍有不少民眾上當,才讓這樣的詐騙手段持續在坊間流傳。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最典型的套路就像是張先生接到的電話一樣,詐騙集團掌握了他在購物網站上消費的詳細資訊,包括購買品項、金額、付款方式、個人電話地址等資料,用來誘騙消費者上鉤,進而後續詐取財物。 先前Chrome曾經在Web Store推出過Google自行開發的帳密檢查工具,安裝後會在你登錄網站時,將你輸入的帳號以及密碼跟網路上已知遭洩漏的相關資料庫比對,若是你仍採用遭到洩漏的密碼,會提醒你更換。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消基會副董事長徐則鈺認為,臺灣個資外洩造成詐騙案件橫行,因為個資法賠償金額太低,加上個資主管機關妾身不明,以及個資受害人必須承擔舉證責任,證明個資法已經不得不修法了。 網購消費潛藏個資外洩危機,讓經常手滑網購的消費者,不免會擔心個資或付款資訊外洩,相對地,也讓不肖詐騙集團抓準消費者的心理弱點,最近開始利用「您的個資已外洩」,這句話作為詐騙話術誘餌的新梗,且已有民眾不慎誤信上當受騙,導致銀行戶頭錢財平白無故損失。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電腦或智慧型手機時,個人資料究竟是如何外洩出去的呢? 而當你收到「個人資料遭外洩」的檢查結果後,你可以點選「查詢完整報告」來獲取進一步資訊。 這時會引導你下載趨勢科技所開發的「ID Security - 個資保鑣」app,讓你查訊究竟Email與帳密在那個網站洩露,並可直接修改。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台灣「+9球棒隊」紅到國際!外國客騎車嚇壞了

當然,本文只是法律普及文章,所以我們先用我國著作權法的概念來為大家講解。 和雲也對相關系統進行了全方位的審查,並釐清了實際可能受影響的範圍。 資訊部門定期都有針對主機系統做弱點及滲透掃描,iRent App 也定期有進行源碼掃描,交易過程全程採用 SSL 安全加密。 數位發展部去年承接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的智慧型手機內建軟體資安檢測業務,針對蘋果iPhone 13、三星Galaxy S22 Ultra、Sony Xperia 1 IV、Google Pixel 6等12款高銷量手機,以及5款中國品牌手機進行檢驗,8月27日公布結果,17款手機全數過關。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2019 年 7、8 月連續有大量的個資外洩事件被報導出來,大多數機構也並不會主動通知使用者個資外洩事件,作者想出了利用單向去識別化的方法幫助使用者確認自己是否在影響範圍內。 這網站同樣也有提供,可透過網站最上方選單選擇「重大外洩事件」,就可能一堆大家完全沒注意過的某大學或某網站有大量個資遭外洩。 科技不斷的進步,資安防護範圍也越來越廣,團隊會立即確認系統防護狀況,有必要時也會資訊專家不斷的更新優化資安防護。 第三方工具可能會是個資竊取的其中一個管道,所以確認商店是否串接/使用第三方工具,可以幫助 WACA 和警方判斷個資竊取的狀況及原因。 有些顧客只是善盡提醒,友善告知商家有此狀況,需要留意;而有些顧客比較謹慎緊張,通知商家時,可能會帶點情緒。 此時如何應對,讓內部夥伴穩住腳步妥善處理;讓顧客安心且不受騙,對店家來說會是最重要的課題。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建議一:儘速成立個資保護專責獨立機關

特別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在部分情境裡,駭客還會執行.NET程式ScPatcher,修補受害系統的特定漏洞,但目前無人知道他們為何這麼做。 因此,除了掌握生成式AI 市場的最新動態之外,從數據治理的基本功開始培育起,並且逐步建立AI治理專責單位、制定AI藍圖、企業的商業目標、責任歸屬機制等更是企業管理者應該優先思考的議題。 想當然爾,許多的創投活動皆圍繞在生成式AI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2023 的投資與新創孵化上,根據金融數據機構Pitchbook統計,全球前10大最活躍(投資件數最多)的生成式AI創投中,有5家位於加州,2家就集中在舊金山。 而據矽谷知名創投NFX的資料,迄今為止,全球生成式AI新創所籌集的總資金中,位於舊金山灣區的公司就占了78%以上。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有些開發廠商會向使用者索取與遊戲無關的資料,例如要求使用者連結他們的社群網路帳號,好將相關動態資訊分享給他們的朋友。 但使用者應該注意,一旦給了應用程式越多資訊,出事的後果也會越嚴重。 不論是系統商、商家、顧客都可能在個資外洩事件中成為受害者,並有不同程度的損失。 但當損失已經無法避免時,把損失降到最低才是首要的任務,讓我們一起防堵詐騙,讓顧客避免受騙。 國外科技媒體《TechCrunch》報導,一名資安研究員 Anurag Sen 發現和泰汽的某個雲端伺服器資料庫沒有加密,這個資料庫有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2023 iRent 使用者的個資(包括姓名、電話、Email、地址、照片、信用卡號碼等等)。 資安業者Adlumin揭露勒索軟體Play近期的攻擊行動,主要標的是美國、澳洲、英國、義大利的地方政府,以及金融、軟體產業、法律事務所、航運公司、物流業等中端企業,駭客先是針對上述企業組織的代管服務供應商(MSP)下手,然後利用遠端監控及管理(RMM)軟體,進而繞過大部分的資安系統,取得目標組織完整的存取權限。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立委籲修法「詐騙金流不能快速轉移」

服務業者在資安上的過失、網路攻擊導致惡意存取等原因,也會造成相關資訊洩漏的風險。 刑事警察局建議可從來電號碼開頭、以及詐騙電話內容提及的話術關鍵字等,用2招來作辨別。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一、接獲來電顯示開頭帶「+」號、「+02」、「+886」等號碼,請務必留意是否為詐騙電話;二、電話中提及關鍵字,如:核對基本資料、要求提供銀行帳號與信用卡資訊,以及接收並告知簡訊驗證碼。 如果使用手機號碼來查詢的話,就必須使用國際電話號碼的格式來進行輸入,例如台灣的用戶就必須以國際區碼加上手機後9碼的方式輸入「+8869xxxxxxxx」, 要是網頁顯示綠色並出現「Good news — no pwnage found!」,就代表個資沒有被外洩。 Kroll也在8月25日發出聲明證實此事,並指出是19日有人對其中一名員工的T-Mobile帳號發動攻擊所致,導致該電信業者依照這位假裝是用戶本人的駭客指示,將該手機門號移轉到駭客名下,過程中並未獲得員工的授權。

看到 2019 年 7、8 月連續有大量的個資外洩事件被報導出來,大多數機構也並不會主動通知使用者個資外洩事件,故想出了利用單向去識別化的方法幫助使用者確認自己是否在影響範圍內。 希望台灣的資訊安全觀念可以更進一步的提升,被洩露資訊的單位也能向主管機關以及使用者通報。 但是公司主動通知使用者,並提供 Experian IdentityWorks 個人資料追蹤系統的使用權的做法讓我感到很欣慰,希望台灣的機構也能效法,讓所有人為了個人資料的保護盡一份心力。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相關新聞

在數位時代,個資外洩不像以往紙本時代,是幾百筆、幾千筆的外洩,資料庫外洩個資動輒數十萬筆、數百萬筆甚至數千萬筆個資外洩。 因此,徐則鈺建議,司法院也應該針對法官,加強更多的資訊素養,讓法官面對個資外洩事件時,可以更容易理解資訊科技對個資保護帶來的衝擊;也可以明文排除法官的自由心證,或讓法官自由心證空間小一點,透過舉證責任轉換,可以更有利消費者。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2023 徐則鈺坦言,如果因為《個資法》賠償金額提高,發生原本立法者不想看到的濫訟情況時,企業是否也可能因為必須支出額外的法務費用,回過頭來,決定提升資安防護、落實個資和隱私保護呢? 畢竟,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對企業的行政裁罰只有2萬元~20萬元,企業不會感到痛,唯有提高賠償金額以及法院判決,才可能讓企業感到個資外洩對企業造成的「痛」,才願意去修正。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如果外洩的資訊中包含朋友、家人及工作相關聯絡管道時,應迅速聯絡當事人,預防二次傷害發生。 在網路上的社群網站等處發布貼文之前,應先停下來思考貼文的公開範圍是否適當、是否選錯上傳照片、是否包含可識別個人的資料或機密資訊、內容是否侵犯著作權或人權,然後再發布貼文。 你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在大多數支援HTML的電子郵件軟體內來檢查網址連結。 如果你不認得這網站,或它用的是像bit.ly的短網址,或這寄送連結的來源是你沒有接觸過的,那就不要去點。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 詐騙集團為何知道我的名字 ? “一旦個資外洩,就等於是開放給所有的網路詐騙集團

國內租車服務龍頭和運租車旗下服務 iRent 被爆出客戶資料外洩事件,如今恐怕不只和運怎麼都知道,而是全世界都知道和運客戶的資料。 若您已發現自己的密碼外洩,應立即更改所有相關帳戶的密碼,設置多重身分驗證也不失為最佳做法。 最後,您應對帳戶中任何可疑活動保持警惕,必要時,請更改密碼並通知帳號管理員。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徐則鈺舉例說明,消基會之前曾經針對雄獅旅行社外洩民眾個資事件,提出臺灣第一起個資團體訴訟。 不過,消基會在一審判決時敗訴,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法官採信雄獅旅行社的說法,因為雄獅旅行社有撰寫《個人資料檔案安全維護計畫書》並報請交通部核備,就表示雄獅旅行社已經善盡企業保護個資之責。 分享無線網路使用上雖然很方便,如果沒有採取適當的安全防護對策,很容易就會發生通訊內容被監視的風險。 此外,也有創造與公共Wi-Fi相似名稱的假熱點,讓您在不知情下登入以竊取個資的犯罪手法。 當使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或LINE等社群網站時,您可能會誤以為只有在朋友間分享,而導致過度公開個人資料。 這些人之中也存在專門收集資訊的第三方,會將資料用於犯罪用途,或賣給惡質的個資名單業者。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服務業者的過失或網路攻擊

另,可撥打165反詐騙諮詢專線、110報案專線查證或前往165全民防騙官方網站檢舉。 對此,刑事警察局於165反騙官方粉絲團,發出提醒呼籲,若民眾有接獲於來電中聲稱「您的個資已外洩」,聽到這句話時,千萬務必要多加提高警覺,且謹慎防範。 因為很可能就是詐騙集團以假冒為電商業者、或銀行客服人員的名義,佈下的話術陷阱。 愈來愈多電信/金融服務,都能透過電話或網路申辦,無論是客服簡單的資料核對,或上傳身分證、存摺等證件電子檔;但這也意謂著,一旦你的個資被盜用,任何人都能用你的「身份」為所欲為。 若擔心透過電話或網路會外洩個資,建議跑一趟實體門市/分行,畢竟親自看到紙本合約比較心安。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眾多企業都在觀望生成式AI 如何能夠真正結合企業日常流程,讓生產力升級,也開始關注生成式AI所產生的隱私與道德問題隱憂。 對此,KPMG也推出「負責任的AI 治理」框架,從內部、外部導入生成式AI 的8 大風險來看企業是否會遭遇到員工誤用、資料隱私外洩、法規合規,甚至是影響品牌名聲的潛在風險。 除了把企業業務流程結合生成式AI 威力之外,另外一個路線競爭就是這些AI模型的開源與否。

如何知道個資外洩: 手機帳單無故變貴?恐遭Android 新型態木馬病毒入侵偷錢、2招防範

今年三月,國際刑警組織查獲了34,000件偽造的COVID產品,如口罩和價值1400萬美元的潛在危險藥品。 截至目前為止發生的使用者相關資料外流事件,都是因為服務業者在安全防護上的過失或內部犯罪,還有網路攻擊的非法存取等原因所導致。 網路釣魚(Phishing)詐騙等攻擊手法日新月異,很難一眼就看穿。 另外,在連接公共Wi-Fi時,應限制只使用沒有個資遭竊風險的網路服務或網站。

  • 4月初Facebook有5.3億用戶個資洩漏、且被駭客放到網路上免費取用的事件,相關資料庫都已經更新在《Have I been pwned》,使用者可藉此查詢。
  • 在防毒軟體/資安應用程式保護之下,可以幫助我們遠離社交工程(social engineering )詐騙陷阱。
  • 同時,我們著重於發展數位生態系中的應用場景及串連合作夥伴,希望陪伴企業迎接數位顛覆時代的轉變。
  • 美國人創辦了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並且大大影響了全世界對照片和影片的價值觀。
  • 消費者相對企業更為弱勢,徐則鈺指出,企業載明符合「適當安全維護措施」的規範,其中落實程度有多少,除非可以透過類似目的事業主管機關的行政檢查,或者是第三方單位進行查核,外洩都難以一窺全貌的情況下,反而必須由個資受害當事人舉證,自己的確有因為企業外洩的個資遭受到損害。
  • 同時,如果使用多數服務的話,推薦您使用密碼管理軟體,例如「趨勢科技密碼管理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