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年度之公民投票案,由時任總統陳水扁依《公民投票法》的「防禦性公投」條款提出,於2004年3月20日與總統選舉同日同時舉行。 1776年,新澤西授予女性普選權,資產資格和男性一樣(詞語「居民」代替「男人」),但後來在1807年被廢止。 在19世紀後期,世界有一半國家和地區授予了有限的女性參政普選權,1861年,從澳洲南澳開始,是第一個無限制女性投票權的地方,但女性最初未被允許參加競選。 臺灣選舉歷史自1935年(昭和十年)日治時期舉行的州、市、街、庄議員選舉開始,當時官派及民派議員各一半的兩次協議員選舉。 在二十世紀初之前,歐美日各國的選舉皆非普選,三一法依據當時國際上的民主選舉慣例,選舉人設有性別與財產的限制,此條件對當時的臺灣略為嚴苛(年滿25歲男性,年納稅額五日元以上,400萬臺灣民眾裡面,合乎資格公民者僅為28000人)。 日治時期的台灣選舉共舉行兩回,之後因為大東亞戰爭爆發不再舉行。
根據法規,這一修憲案公告半年後須交由選舉人投票公民複決,有效同意票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才算通過。 因此,奧地利成為了歐盟第一個成員、以及世界上第一個領先的民主政體在各方面的投票年齡都下降為16歲的國家。 選舉權年齡 公民投票權 一直以來,日本地方的「住民公投」並不引人矚目,但隨著日本的地方議會醜聞頻出,徹底失去民眾的信任後,日本的地方首長挾持民意,開始頻頻使用「專決處分」乃至「住民公投」方式來跳脫地方議會的束縛。 所有民主國家都將未屆齡人士排除於全國性與地區性選舉之外,年齡限制一般為18歲。
選舉權年齡: 修憲公投通過後18歲可選總統?中選會:總統候選人的年齡門檻還是40歲
近至十九世紀,許多西方民主國家仍在律法上對投票權設有財產限制,僅擁有地產者可以投票,或者要交得起巨額稅金的人才有權投票。 根據「 讀賣新聞」 2010年4月的一項調查,由於日本的政治效率低下,近一半的日本選民不支持任何政黨。 1945年,二戰結束後,在GHQ指導下,所有20歲以上的男女都獲得平等的選舉權。 日本規定在地方選舉中,需要在選舉區居住3個月以上的人才能投票。
- 瑞典公投為諮詢性質,不具約束力,議會也未必按完全按照投票結果制訂政策,例如:儘管「改變駕駛方向」投票遭大比數反對,但議會仍然通過法例改為向右駕駛。
- 至於我國憲法中對於選舉權的年齡限制,已長達70年未曾討論及修正。
- 此次憲法修正複決的法源,是依據《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規定,修憲案在立院通過後,公告半年後,依法交由公民複決。
- 蘋果報導,鄭麗君表示,明天會先將前9場結論確認,但因第2場投票年齡下降至18歲的審查會議並未做出具體結論,因此會先針對此部分凝聚共識。
- 印尼作為東南亞人口最多的國家,約有2.5億人,現為東南亞最大經濟體。
- 打造人人都能安居樂業的環境,是全球領先城市共同的目標,面對不斷增加的人口,如何提供可負擔的住宅,型塑宜居城市,成為城市治理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政治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廖元豪曾為文表示,《刑法》與《兒童及少年福利法》等保護兒少的法規,多以十八歲為分界;公務員與司法官考試也以十八歲為應考年齡,為何足以擔任司法官的人,還沒有投票權? 過去修憲曾有倡議下修投票年齡到十八歲的提案,但未被正視;立委高志鵬曾在二○一一年提出修憲草案並交付立法院修憲委員會,因屆期不延續而作廢。 本屆立委李桐豪、尤美女等則在一三年提案修改《公投法》,希望下修公投年齡至十八歲,目前卡在委員會。 台少盟自○五年起推動降低投票年齡運動,葉大華表示,對下修投票年齡至十八歲,○四年行政院青輔會曾做民調,有近七成的十八至三十五歲年輕人反對,同時期YAHOO! 民調甚至高達九成民眾反對,但一三年台少盟舉行網路與實質投票,已有超過七成民眾贊成,社會輿論已經轉向。 她估算,降至十八歲,就多六十多萬投票人口,政黨可多一些選票空間。
選舉權年齡: 政治與政策
選舉權一般不會擴及選區內全體公民或居民,通常以國籍與年齡作區分,偶爾也以精神狀況及被判有罪與否而定。 在英國,最早有關把投票年齡下調至16歲的提案發生於1999年12月15日,當時英國下議院在一個工作會議中考慮由Simon Hughes提出對於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Bill草案的修訂。 這是下議院首次就投票年齡從18歲往下調的第一次表決,但為政府所反對,結果草案以434票對36票被否決。 《中央社》報導,黃國昌等人提案修正「中華民國憲法」第130條部分條文,將現行依法選舉權的年齡由20歲調降為18歲。 提案中指出,投票年齡下修是世界各國的發展趨勢,如日本便於2014年6月經參、眾議院通過調降投票年齡為18歲,全世界有超過9成的國家年滿18歲即有投票權。 至於我國憲法中對於選舉權的年齡限制,已長達70年未曾討論及修正。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於1947年選出之2961名國民大會代表中,至1954年於台灣的台北公會堂報到的只有1573人。 依照1947年制定的中華民國總統選罷法規定,總統(副總統)當選人總票數未超過國民大會代表總人數一半者,需舉行第二輪投票。 而1954年之國民大會集會時也修法,將選舉總統的國民大會代表從總人數計算改採用「報到」人數。 因此,此後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不必舉行像第二任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時一般,舉行第二輪投票。 1960年至1990年六次總統選舉皆為中國國民黨提名之侯選人同額競選。
選舉權年齡: 公民權
也就是說,雖然高舉反安倍政權旗幟的SEALDs被媒體描述得猶如成年輕人的代表一般,但投票結果完全顛覆了媒體塑造的年輕人形象,現實是年輕人對政治現狀做出了肯定的答案。 新的選民非但在數量上無法改變選舉結果,從整體來看,他們甚至沒有考慮過要去改變現狀。 公民投票法107年修正時,已將公民投票權的年齡下修為18歲;民法110年修正公布也將成年年齡下修為18歲,與應負刑事責任、行政罰責任的完全責任、兵役法起役年齡均同。 國內法制以18歲作為國人權利義務行使年齡的規範基準,已成為社會各界多數共識。 綜合日媒報導,日本眾議院在4日下午的全體會議中,表決通過《公職選舉法》修正案,將選舉權的年齡限制由現行的「年滿20歲」下調至「年滿18歲」,修正案最快在17日經參議院審議通過,並於明年參議院選舉實施,未來的地方選舉也適用。 預計明年選舉18歲和19歲未成年人加入後,會增加約240萬名選民。
公民投票權 為確定擬議制定的法律所應包含的原則,議會得下令舉行公民投票。 中華民國憲法規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20歲者,有依法選舉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23歲者,有依法被選舉權。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不分區立委由獲得5%以上政黨選舉票的政黨依得票比率選出。
選舉權年齡: 投票權入憲功虧一簣 藍綠相互指控
聯合報導,新法將在1週內頒布,並在公布1年後生效,適用於所有全國性與地方性選舉,至於被選舉年齡仍維持現狀。 幾可確定,2016年夏天參議院舉行期中改選時,日本就能實施18歲選舉權。 此外,也因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許多法律必須跟進修正及行政配套,因此草案訂有「日出條款」,施行日由立法院審議決定。 未來不論是辦手機、辦學貸、開戶,都無須請家長陪同辦理,18歲就等同於成年!
「一個人大到可以打仗,他就大到可以去投票」訴求,讓20歲公民權思維在二戰後逐漸瓦解。 1970年代,澳洲、紐西蘭、芬蘭、瑞典、丹麥、德國、義大利、荷蘭、法國、西班牙、英國、加拿大、美國等,風起雲湧加入18歲公民權俱樂部。 例如:勞工投票日出勤8小時,利用2小時投票,上班6小時;其中2小時投票時間工資應照給,剩餘6小時為加倍工資。 攜帶身分證、印章、投票通知單至投票所,出示身分證讓選務人員確認身分,先領選舉票,再領修憲複決票,進入圈票處圈選,注意僅可使用投票所提供的圈選工具,不可蓋印章或按指印,最後將選票依照票匭上的標示投入,即可完成投票。 此時,「轉型」成了產業勢在必行的解決方針,然而在眾多數位工具中又該如何於餐旅場景裏發揮價值,產業解決眼前缺工的燃眉之急外,並維持服務品質的量能?
選舉權年齡: 投票率
「1126請投同意票!」 蘇信宇早上六點半就和十幾個學生在台中街頭喊口號,向上班族和老人派發宣傳品。 他目前在東海大學主修公共行政,過去幾個月主動聯繫青年組織參加18歲公民權的掃街活動,走遍台北、台中、彰化、南投、宜蘭等多個縣市。 2022年9月27日,赫尔松选举委员会成员一致表决通过,承认公投有效,并批准了投票结果。 根据此前对该地区100%的计票结果,共有571001人参加了公投,占选民名单的76.86%,其中87.05%(497051票)的选民投票赞成加入俄罗斯联邦。 瑞士2012年9月23日就是否在餐厅、酒吧等地全面禁止吸烟举行全民公民投票,超过六成民众反对这一议案。 议案由一些卫生服务组织和律师组织发起,希望在瑞士所有餐厅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
另一方面,當「技術」成為最大化商業應用與人才價值的關鍵,不只開發者與技術人才成為世界趨勢的造浪者,企業之間的合作、應用也牽動著整體大局的走向,於是,本次年會也將在台北、高雄兩地,現場展示新創與企業實際落地的商業案例。 放眼全球高科技產業趨勢與脈動,生成式AI、5G、物聯網,種種頂流技術的迭代,掀起撼動世界的大浪。 不只越來越多硬體、服務導入AI運算、流程機器人(RPA)等引發產業創新,過去未曾想像的產業應用也接連開發。 不過,技術革新並非無中生有,產學各界的開發者與技術人才,才是促成技術突破的根基。 「然後我看新聞才知道,新加坡的選舉還有一些很微妙的設計,像是記名投票、強制投票、集選區。」B說完喝了口咖啡。 專為現代家庭而生的Pixsee Play & Pixsee Friends,為繁忙的父母記錄寶寶的每個瞬間,同時,也替家庭帶來全新的科技育兒體驗。
選舉權年齡: 選舉結果
普選(Universal Suffrage)一詞用以描述投票權不受族裔、性別、信仰、經濟狀況或社會地位所限制。 而在院會開始前,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林為洲、書記長蔣萬安、江啟臣等人與多名學生一同召開記者會,說明黨團所提的修憲草案已完成連署,今天會送案到立法院,修法內容為將公民權下修至18歲,參政權下修到20歲。 不過這次《公職選舉法》的修正並非獨厚20歲以下的年輕人,他們在提早獲得選舉權之際,在選舉場合的嚴重違規也將與20歲以上的成人一樣要背負刑事責任。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在政治上反應年輕人的聲音非常有意義,讓高中生與大學生獲得相關能力與啟發,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至於修憲案的通過門檻,除要經4分之1立委提議外,還要有4分之3以上立委出席、4分之3出席委員決議,公告半年後再經選舉人投票複決,且有效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額一半,才算通過。 現在涉及下一個法解釋原則:是否該做反面解釋,要問立法的意旨與目的,才能決定。
簡單說,對於選舉與被選舉權而言,因為修憲案預計把《憲法》第130條停止適用,所以原先20歲的年齡限制就被降低為18歲,也就進一步擴大可以行使選舉權與被選舉權的人數──這一點形同在《憲法》層次確認18歲國民能主張選舉與被選舉權。 但對罷免、創制、複決及參與公民投票的情況來說,是放寬還是限縮? 不過,也有人認為,修正內容中提到「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是不是代表原先法律上對於參選年齡的限制,並不會受修憲所更動? 本次推動修憲的要角之一、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何蔚慈解釋,這次修憲前立法院提出許多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年齡修正的版本,最後朝野達到共識,將兩者都降到18歲。
選舉權年齡: 世界各地選舉權之變革
2014年3月16日,在俄羅斯派遣不明武裝分子侵略並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後,舉行公民投票,決定克里米亞繼續留在烏克蘭,還是加入俄羅斯。 公投有兩個問題,包括:第一,你是否支持克里米亞成為俄羅斯聯邦領土;第二,你是否支持恢復克里米亞1992年憲法。 但烏克蘭及聯合國大多數會員國並不承認有關的公投,認為這是侵犯烏克蘭的領土完整,並通過《聯合國大會第68/262號決議》。 在兩大政黨制下,根據政黨承諾進行投票這種政治改革的投票模式,已在2009年民主黨實現政權更替時形成,但又因民主黨政權的「失敗」而令其驟然喪失了可信性。 觀察此次選舉也會發現,除了大阪維新會外,其他政黨均未提出詳細到數字目標的承諾。 那些10多歲的年輕人們本來為了參加選舉而努力去了解各黨政策,最終發出「搞不懂」的嘆息聲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英文当中,公民投票的用语有两个,“referendum”和“plebiscite”。 如果要区别,plebiscite较常用来指对于主权方面的决定,比如说国界或新宪法。 太陽花學運展現年輕世代的能力,年輕世代的公民意識也被喚醒,把投票年齡從二十歲下修到十八歲,此其時矣。 這個門檻相當高,2020年蔡英文總統連任時的得票數是817萬231票,也就是說,修憲複決案要比蔡英文得票再多145萬才能通過。 同時,負刑事責任、行政罰完全責任的年齡、兵役法起役年齡均為18歲。
選舉權年齡: 下修至18歲
此外必須提醒,即便認為憲法增修條文第12條有違憲之虞,亦不能逕認為其無效而拒絕適用,畢竟該法規範於現階段仍為有效之現行法。 我國採集中式違憲審查制度,只有司法院的大法官有權宣告法規範違憲而無效,並且具備通案之效力,所以若要打倒這面高牆、根本性地解決長久以來修憲困難的障礙,只能期待相關憲法機關向大法官聲請釋憲了。 選舉權年齡 不過,在某些國家,特別是斯堪地那維亞國家,投票年齡一般都比21歲要高。
至今以色列為確保猶太人選民佔國內多數,仍然堅持巴勒斯坦人要改變身分為阿拉伯裔以色列人才可以投票。 19世紀中期,英國有以男性普選權為主要訴求的憲章運動,提倡無論男性的種族、階級都有參政選舉的權利。 19世紀的領導民主運動的自由主義者和社會民主主義者,尤其在北歐,使用了口號「均等共有選舉權」。 普選權運動包括社會、經濟和政治運動,目標在把選舉權擴展到所有種族。
選舉權年齡: 投票年齡下修? 「18歲公民權」修憲初審過關
九合一大選持續開票中,新北市長侯友宜陣營稍早表示,侯友宜得票數104萬票,民進黨新北市長候選人林佳龍約62萬票,侯友宜大...
如此惡性循環,不只讓生活品質降低,甚至感覺前途黯淡,身心壓力與日俱增;另一方面,照顧者很容易下意識地忽略自身的身心健康,最終,只會形成照顧者與被照顧者各方面都缺乏支持的雙輸局面。 2020年,新北市新店區一名70多歲老翁,因長期照顧壓力而親手悶死照顧長達50年的身障女兒,引發社會譁然。 而「變老」帶來的挑戰,讓本就弱勢的「身障家庭」變成更加脆弱的「身心障礙雙重老化家庭(雙老家庭)」。
選舉權年齡: 公民權專訪/「18歲懂什麼?」高學盟洪羽臻與她的世代和解之路
18歲青年被國家課予一堆公民責任,卻吝於賦予公民權利,限縮公共事務參與權,形成21世紀世界罕見的公民身分年齡限制,導致青年權責傾斜、世代正義蒙塵。 為擴大國民的政治參與,18歲公民權修憲案要讓年滿18歲的中華民國國民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加公投及被選舉權。 台灣過去7次修憲都交付國民大會或任務型國代,此為歷史上首次交由公民複決的修憲案。 因《公民投票法》於2017年底在立法院通過修法,從提案人人數、連署人人數、公投通過票數、公投年齡等多方面降低了公投的門檻,而使本年度公民投票成為中華民國歷史上,全國性公民投票案數最多的一次,也是首次有公投議案得到通過。
若修憲案未通過,依法選舉權年齡維持20歲,被選舉權年齡維持23歲。 女性參政權(英語:Women's suffrage,Woman suffrage[1]),又稱婦女參政權,意指在民主社會中,允許女性擁有平等參與選舉投票以及擔任候選人的政治權利。 在法國大革命之後,伴隨民主理念與女權主義理念的興起,歐洲開始有人推動讓女性擁有同等的投票權,被認為是婦女權利的一部份。 19世紀開始,隨著兩性教育平等的推廣,更多女性懂得投入推動女性參政權的運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推廣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