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達董事長5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Ben on July 3, 2020

廣達董事長

而作為與超微(AMD) 協力合作的ODM廠商,廣達旗下雲達日前也已搶進AI伺服器市場,預估也將藉此受惠。 廣達昨(15)日以144.5元開出後,股價持續走高,盤中收在147元,上漲7元,漲幅達5%,而廣達旗下上海廠旗下三大產品線,包括「蘋果」、「特斯拉」和「伺服器」產能目前已全數拉滿,隨著蘋果最新的MacBook登場,廣達是否可以由旗泰國廠,將組裝訂單獨自抱走,受到各方關注。 在 5G雲端、AI發展趨勢下,林百里指出,AI人工智能在裝置上的覆蓋率將從2018年的10%,預期到 2025 年將達到100%,包含手機、汽車、XR、個人電腦、平板、智慧裝置都將搭上AI、互相連結,而台灣AI供應鏈及技術鏈完整,不過應上下游整合。

廣達董事長

林百里表示,第一波科技大趨勢是筆電、第二波是雲端,當時大家都不相信、也沒有人看好,但是廣達提早布局,過去兩波廣達都搶占先機,在筆電、雲端與AI都是最大、最強,在第三波元宇宙他有信心廣達依然領先群雄。 廣運(6125)(6125)集團今(25)日舉行年終尾牙,執行長謝明凱在會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廣 運集團今年惠國內客戶對智慧自動化需求強勁、美國削減通膨法案推升太陽能模組需求,集團今年營收和獲利比去年大幅躍進,他強調廣運集團明年在自動化、熱傳導及第三類化合物半導體三引擎同步啟動,將使集團營收和獲利有更令人驚艷表現。 然而,供應鏈傳出,廣達已經拿下美國通用集團自駕車載電腦(ADAS Domain Controller)訂單,並且是與通用集團聯合開發,也就是所謂的JDM/ODM的模式,訂單時間4年、共計約1,400萬套,預計將自2025年開始出貨,廣達平均每年訂單量都有350萬台左右。

廣達董事長: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今(21)日出席AITA聯盟大會,提出廣達未來三大變革方向。(攝影/趙世勳)

受到少子化影響,國內學生數日益減少,也讓資通訊產業面臨人力不足窘境,宏碁集團榮譽董事長施振榮、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昨(2... 眼看台灣電子業科技大老們紛紛傳承交棒,廣達仍由林百里、梁次震2位創辦人領軍,並未有明顯布局。 林百里曾提到,高齡的定義是80歲,自己身體健康且頭腦好,會把接下來的時間貢獻給AI,拚到80歲,不輕言退休。 業界傳出,受終端需求不振與市場競爭影響,台積電與轉投資世界先進近期陸續調降8吋晶圓代工報價,最高降幅高達三成。

廣達董事長

廣達去年營收1.13兆元,年增率3.5%,毛利率 6.38%,年增0.52 個百分點,稅後大賺336.53億元,年增率達32.9%,創下歷史新高紀錄,EPS8.73元,連五年創高。 出貨方面,廣達去年第四季出貨1990萬台,季增14.37%、年增1.02%,累計去年全年出貨7530萬台、年增 25.92%,單季、全年出貨同創新高。 疫情下本業持續大賺,但市場更看好廣達的車用電子佈局,大摩最新報告指出,未來兩年將是廣達在車用電子大豐收的年度,業界預估營收貢獻可增至7%。 謝明凱表示,盛新目前逐步建置長晶設備,明年第1季可小量挹注營收,規劃至明年上半年完成65台,其中50台為與廣運合作自製。 供應鏈傳出,廣達拿下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通用的自駕車載電腦JDM(共同開發)/ODM訂單,是少數能從車用供應鏈Tier 1大廠嘴邊搶下肥肉的台灣代工廠。 ▲廣達智慧醫療團隊成員,圖左開始為副處長黃志源、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部經理方俊雄、協理宋振華、副處長楊子翔。

廣達董事長: 電子五哥強化東南亞布局 會師越南打造筆電重鎮

資本支出方面,廣達預期,今年持續擴充泰國、台灣產能,全年資本支出約落在 100 億元,明年也暫估維持相同水準。 外界擔心概念股是否會一路崩跌,他認為,就跟心電圖同樣的道理,不管起起伏伏,最終只要是好的、健康的走勢,就不用擔心。 談到中東地區客戶是否已確定下單,林百里坦言,有關中東客戶的訂單,目前都還不能透露,以免影響市場波動,並強調廣達一直以來訂單能見度都維持不錯表現。 廣達(2382)近期受惠AI題材激勵,短線上不僅超越鴻海(2317),今天漲停價更突破200元大關來到206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身家同步水漲船高,據富比士富豪榜,林百里以94億美元(約2914.8億台幣)擠下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成台灣首富。 至於廣達持股三成的子公司廣明,遭惠普指控操縱光碟機價格,美國法院判決須賠償惠普4.39億美元(約132億台幣)巨款,引發市場議論,廣明股價也一度跌掉三成。 IDC研究經理高振偉也同樣看好宅經濟,認為有遠距工作、教學需求,加上長期待在家打遊戲、看影片,皆推升雲端伺服器需求。

林百里指出,2021年因避疫措施所衍生之需求,持續推升居家辦公、遠距教學、線上消費及娛樂等相關商機,「宅經濟」浪潮方興未艾,新經濟模式亦順勢而起;在寬頻及雲端基礎建設日趨成熟的推波助瀾下,更加速推動智慧醫療服務,以及自駕車等創新運用領域的發展,可望成為支撐廣達雲端伺服器業務穩健成長的動力,並嘉惠如筆電等提供生產力的終端產品需求。 林百里認為,元宇宙開啟第三波科技革命,其相關應用將在未來10到20年影響人們的生活與行為,商機可說是遍地開花,將攜手與合作夥伴共同掌握先機。 科技發展的每一次改變,廣達都站在領先的位置,從第一波科技革命的筆電,到第二波的雲端,廣達都領先研發並推出產品。 而近來熱議的元宇宙,廣達已經準備好了,過去投入筆電與雲端,客戶可能不到10位,但到了元宇宙客戶有N個,未來將攜手與客戶夥伴掌握元宇宙遍地開花的商機。 林百里今年6月16日在廣達股東常會中表示,未來產品都要有AI才有賣點,廣達運氣還不錯,6年前他已經在很多公開場合說要發展AI,現在AI愈來愈重要,「代表我們是對的」,如今AI趨勢已經成為市場焦點,未來將會更多應用會使用 AI,包含雲端、電腦、車用等。 PC產業受到庫存調整的影響,展望偏向保守,但雲端伺服器需求持續暢旺,廣達旗下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表示,雲端伺服器訂單持續滿載,供不應求,能見度直達年底,明年也樂觀。

廣達董事長: 經濟學人1張圖 指習近平是「笨手笨腳的政策制定者」

廣達1999年上市後,林百里開始思考什麼東西會取代筆電,他認為,是「雲端」,當每個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要使用電腦,但運算不夠,因此運算要放在雲端,當時也沒有人懂雲端,2006年廣達做到第一個雲端生意,攜手Google,是新世代雲端的開始,現在則是沒有雲端就沒有生活。 對於元宇宙商機,林百里相當興奮,認為廣達在元宇宙關鍵硬體都已有布局,包含 AR/VR、AI 雲端伺服器、AIoT、機器人等都準備好,未來將 5G 應用從公網延伸至企業專網,可望助推智慧工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發展。 林百里表示,每一次科技大躍進都會帶來應用模式重大改變,從 1980 年、2000 年數位雲端轉型,廣達都領先研發筆電、雲端伺服器等產品,2020 年更看好超高速運算、超連結通訊、AI、5G/6G 將成為下一波科技改變關鍵。

廣達董事長

廣達今天晚上以「廣達新世代,共創大未來」為主題舉行旺年會,林百里在旺年會開幕致詞時表示,廣達已經三年沒有辦旺年會,今年則盛大舉行,首先,他感謝客戶,過去三年的支持,讓廣達業績得到非常大的成長,謝謝親愛客人,請繼續支持廣達。 廣達電腦創立於一九八八年,是目前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商,去年營收首次突破一兆台幣大關,去年全年筆記型電腦出貨量高達五千兩百一十萬台,市值逾兩千六百億元。 廣達籌備多時的5G Open Lab原先預計於5月下旬開幕,不過受到台灣疫情升溫影響,延後至27日才舉行剪綵儀式,首次曝光的5G Open Lab,提供雲達研發的5G企業專網設備,讓軟硬體解決方案夥伴可以在此進行端對端的整合開發與測試、功能驗證,是廣達與開放生態系合作的基地,以加速產品與解決方案上市時程。 仁寶營收去年營收達1.23兆元,年增18%,毛利率3.4%,年增0.03個百分點,稅後純益126.33億元,年增35%,每股純益2.9元。

廣達董事長: 智慧科技顛覆金融業

林百里1949年出生於上海,1歲時隨著父母逃難到香港,在貧民窟長大,一路苦讀考上台大電機系,大三時已經確定自己未來要專攻電腦領域,畢業後曾出任三愛電子總工程師、金寶總經理,並於1988年與同鄉好友、現任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共同創辦廣達。 「我們要改變經營模式,OPEN跟ODM都一樣是O,我們要建立跟伙伴研發新應用,共創新商機。」林百里表示,廣達定位是只做工具及解決方案,讓客戶去打仗做生意,這將是好多年的機會。 廣達董事長 林百里表示,5G應用模式會改變每個人、每個地方、每個時間,帶來非常龐大的商機,5G帶來的元宇宙商機可以說遍地開花,廣達過去做ODM,筆電跟雲端客戶都不到10個,但元宇宙將是N個客戶。

  • 林百里認為,元宇宙開啟第三波科技革命,其相關應用將在未來10到20年影響人們的生活與行為,商機可說是遍地開花,將攜手與合作夥伴共同掌握先機。
  • 林百里說,廣達會進一步研發新技術與產品,AI伺服器將會是廣達主力產品之一,且除了AI伺服器外,汽車與AI連結也是之後要發展的方向,未來產品都要有AI才會有賣點。
  • 展望2023年,梁次震說,2022年的衝擊會持續,通膨,戰爭,油價,國際局勢等都是壓力,2023年很有挑戰,有很多事要做,如何做到更好是很大挑戰。
  • 出貨方面,廣達去年第四季出貨1990萬台,季增14.37%、年增1.02%,累計去年全年出貨7530萬台、年增 25.92%,單季、全年出貨同創新高。
  • 楊麒令說,泰國廠首條SMT產線在去年12月上線後,每個月都有一條新產線上線,累計至目前至少已有八條SMT線,但仍無法完全滿足客戶需求,現階段台灣SMT產能仍是最多,上海廠主要支應大陸客戶需求。
  • 廣達(2382)近期受惠AI題材激勵,短線上不僅超越鴻海(2317),今天漲停價更突破200元大關來到206元,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身家同步水漲船高,據富比士富豪榜,林百里以94億美元(約2914.8億台幣)擠下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成台灣首富。
  • IDC研究經理高振偉也同樣看好宅經濟,認為有遠距工作、教學需求,加上長期待在家打遊戲、看影片,皆推升雲端伺服器需求。

AI熱潮來襲,代工大廠廣達(2382)股價寫下23年來新高,董事長林百里身價也竄升至94億美元(約新台幣2914.8億元),超越鞋業集團宏福實業創辦人張聰淵、鴻海創辦人郭台銘等人,成為台灣新首富。 廣達董事長2023 事實上,他出身於貧民窟,自喻為烏龜的他,早在4年前就曾預言,「AI是廣達的大未來,未來10年成長速度將比過去30年快速」。 林百里說,第一波筆電成功前廣達就做了,得到很好成績,第二波雲端產業興起,很多人一開始不相信,但廣達也做得很好,第三波是元宇宙,必須要使用關鍵硬體如AR/VR眼鏡、AI、IOT、邊緣運算、伺服器及機器人,廣達也都準備好了,這些硬體可以用5G連結執行任務,可見5G如此重要,廣達踏入5G也是為把硬體連結成解決方案。 廣達董事長 廣達旗下伺服器品牌雲達28日舉行Q.synergy 5G x AI應用趨勢論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親自坐鎮上半場。 雖然PC中上游供應鏈陸續傳出明年筆電需求可能不會再像今年一樣那麼好,不過,林百里表示,從廣達筆電明年訂單來看跟今年一樣好,伺服器跟筆電兩個都旺。

廣達董事長: 相關新聞

電子代工5哥拜AI之賜,近來市值大躍進,雖廣達、緯創今(19)日開盤漲多拉回,但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相當肯定緯創董事長林憲銘與廣達董事長林百里,認為廣達甚至恐漲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天價,另點名台達電正要開始「轉大人」,市值來到1兆元後,不僅超車電信龍頭中華電指日可待,還有機會挑戰聯發科與鴻海。 負責廣達雲端業務、雲達總經理楊麒令也補充表示目前廣達沒有回台問題,因為總部對面一直有生產線,因應美中貿易戰、有因此增加產能。 林百里特別提到美國這些新成立的學院裡,MIT強調科技、人文、科技的結合,史丹佛大學則是找來華裔科學家李飛飛與哲學家共同成立一個新的機構,探討人工智慧對未來人類社會的影響。 「AI是要幫助人類,不是要來取代人類。」林百里也舉例過去有一間I公司(IBM)曾經推出人工智慧服務說要取代醫生,但是引起醫生的反彈,最後就失敗了。

不過,台灣代工大廠現階段接獲的訂單,大多是單純「為人作嫁」的處境,能從設計階段就參與的案例不多。 而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來台,廣達集團宣布與輝達合作推出最新MGX1超大規模HPC-AI伺服器,是業界第一家推出MGX模組化產品。 黃仁勳當時還特地逛到台北國際電腦展攤位,跑到廣達旗下公司雲達展場,當場把他的黑色皮衣,套到雲達總經理楊麒令身上,這個畫面引發不同解讀,但也象徵雙方的密切合作關係。

廣達董事長: 相關貼文

不過楊麒令也透露,廣達在世界各地都與合作夥伴進行5G企業專網的POC,所以規劃明年在日本、韓國、新加坡、德國都會延攬當地人才,其中德國明年也會開設如同林口總部般的5G Open Lab,以加速合作夥伴推出解決方案,至於美國他則表示,等到美國法規成熟後也會在當地聘用人力。 然而,有別於大多數台灣電子廠緊緊抱牢特斯拉,廣達也與傳統車廠合作,運用其擅長的伺服器、資料中心、網通等軟硬體技術能力,布局汽車的中央網關(Central Gateway),可謂掌握了汽車內外資訊的中樞神經。 另一方面,受限於市場規模,真正完整的汽車供應鏈以德國、日本一線廠商(Tier 1)為首要客戶,台商目前在全球汽車供應鏈角色位置,尚難以跨越Tier 1、直接供應汽車大廠,業內人士甚至形容自嘲「空有一身好武功,卻只能在旁乾瞪眼」。 同為組裝一線大廠的電子巨頭們,都在2007年到2010年之間默默佈局,由於汽車產業不若消費性電子,取得認證時間和產品週期較長,動輒5至7年起跳,且由於車用營收貢獻在動輒上年營收上兆元的代工巨頭難以顯著,這十年來,代工廠在車用進展方面都鴨子划水,對於車用電子在營收貢獻上往往三緘其口。

業內人士認為,廣達在電子代工廠商中,確實屬於最有創新魂的公司,研發端確實走最前面,從筆電轉往伺服器的過程可見一般。 廣達在車用佈局則是更加格外低調,然而廣達早在2007年即從嵌入式產品切入車用市場,以車用導航及娛樂裝置打入全球一線汽車大廠;2014年前後,開始承接特斯拉電腦控制系統,為特斯拉電子控制單元(ECU)主力供應,後續也接單BMW。 隨著筆電、手機的爆發成長走向高原期,電子代工巨頭從低調佈局汽車供應鏈,逐漸浮上檯面,去年10月,鴻海甚至運用其生產管理的專長,自組MIH聯盟,把Model系列三款的整輛成車一次亮相,令電子業界驚豔。 至於盛新目前鎖定半絕緣及N型導電型碳化矽長晶及切片,盛新由太極持股47.7%、廣運持股8.8%,鴻海集團旗下鴻元國際持股10%。 已完成新一波募資,增資後股本增至5億元,並於10月完成股票補辦公開發行,目前規劃於明年第2季申請興櫃掛牌,並積極朝股票上市方向執行。

廣達董事長: 快訊/廣達孫公司確診內部信流出 員工餐廳禁用餐!5規定今起實施

楊麒令說,公司對美投資看樣子已經有兩波了,主要是為了伺服器未來成長,其實不僅止於此,包括泰國也增加新廠,歐洲那邊也準備要增加產能,海外的產能基本上是做產線測試、組裝等「L11」的項目,中國並不在產能擴充地區規劃內,相較以往產能年成長率約在1至2成,2022年將至少新設10條產線,可望大幅成長。 身為林百里心腹大將的技術長張嘉淵,也罕見的發文透露,他非常榮幸獲邀以專家的身份,與董事長林百里一同擔任「生成式人工智慧未來年會」的演講者;他打趣的說「自己真的很興奮,他已經不記得往前最後一次與他的老闆(廣達電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林百里)發表演講,到底是什麼時候」,並且十分期待能向會議中的其他演講者學習。 林百里決定廣達成為「一個兒童一臺電腦」(One Laptop Per Child)之XO-1筆記型電腦設計加工廠商,至2007年2月廣達接手近100萬臺此機型低價電腦的訂單,參與這類性質的方案,可說是廣達回饋社會的一項行動,「一個兒童一臺電腦」亦是廣達「藍海計劃」的一部份,開發無其他競爭對手的新興市場區塊。 林百里對旗下員工的慷慨眾所皆知,工程師或設計團隊都有很高的報酬,並享有公司盈利,他將對設計與品質的關注理念傳遞給整個團隊,不懈怠地開發及精進產品,廣達研究院囊括了美術館、圖書館、健身房及游泳池,廣達有超過3萬位員工,其中工程師有3500位以上。 2008年5月份,慶賀廣達成立20週年,廣達被評為臺灣第二大私人製造企業,2007年總營業額7770億新臺幣,相較於2006年,收入成長45 %;2001年,對大多數的電子公司,皆為慘淡歲月,林百里卻能帶領廣達成為世界最大的筆記型電腦製造業者,產量也成長了50%;2002年,為了減低成本,在中國設立大規模的生產基地。 雲達及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將與新加坡及東南亞的OTIC合作,共同籌辦當地的O-RAN Plugfest插拔測試大會,並支援O-RAN相關研究。

  • 2004年廣達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取經學習AI,當時還「懵懵懂懂」,2006年廣達打造出第一台AI伺服器,現在已經成為AI伺服器的龍頭。
  • 他強調廣達不缺錢也不缺人才,為了讓另一個事業更發揚光大,才會考慮上市櫃,並不是為了財務收入。
  • 1961年 (民國五十年),廣達香成為中華民國國防部衛星工廠廠商之一,並受理海軍總司令部訂單生產軍用罐頭。
  • 蘋果iPhone 15系列新機備貨動起來,助攻台積電下半年3奈米家族出貨動能轉強,法人看好台積電第3季美元營收在蘋果大單...
  • 據悉,通用訂單預計2025年起交貨、4年總量約1,400萬套,平均每年營收貢獻度有機會達400~500億元。

廣達(2382)(2382)董事長林百里昨(10)日表示,過去三年因為疫情的發生,導致出現了很多新科技,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與行動等各個層面,並使製造、教育、醫療與移動等各方面都變的智慧化,而廣達本身也已經智慧轉型,展望2023年,智慧轉型將是廣達重要的新發展方向。 廣達董事長 在高科技範疇,彈性已是臺灣勝任的準則,而林百里被尊崇為結合工程、設計、製造之模範,對筆記型電腦的遠見,則是九零年代後期筆記型電腦成長茁壯的動力。 今年5月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親自造訪廣達旗下雲達科技在台北國際電腦展的攤位表示,在電腦產業重生的過程中,將有大規模電腦被替換,這是台灣和雲達的黃金機會;輝達必須尋求雲達的協助,打造出世界級伺服器和資料中心。

廣達董事長: 鴻海7月4日除息 創辦人郭台銘「逾92億元股息將入袋」

台灣中油公司自明(28)日凌晨零時起汽油調降0.1元、柴油調漲0.4元,參考零售價格分別為92無鉛汽油每公升31.1元、95無鉛汽油每公升32.6元、98無鉛汽油每公升34.6元、超級柴油每公升29.2元。 廣達董事長 台積電在德國設廠可望獲得高達50億歐元的補貼,引發同在當地設廠的競爭對手格芯不滿,認為將強化台積電主宰市場的地位,揚言將向歐盟提出申訴。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辦的第二屆台灣清真食品廚藝大賽比賽結果出爐,該國博特拉大學廚藝學院生採複合式創意料理手法,將西式餐點融入台味與亞洲料理手法,端出海鮮塔可餅及混搭大比目魚,擄獲馬來西亞國際名廚Chef Jo與Chef Riz等評審的心,贏得冠軍,抱走馬幣1千令吉(約新台幣6600元)現金。 水利署今(27)日下午2點10分測得台北市文山區時雨量超過50.5毫米,與台南市東山區、枊營區等地並列二級淹水警戒,若雨勢不斷,未來3小時內有70%機率淹水。 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設有「多媒體資訊檢索實驗室」(Multimedia Information Retrieval Lab, MIR Lab),由張智星主持,致力於把機器學習運用在現實世界,應用範圍含括...

也因此市場評估,廣達的通用集團車載電腦訂單自2025年起,每年平均有機會貢獻400~500億元營收,以廣達已經連續5年營收金額都破兆來看,光是通用這一個車載電腦的客戶,營收貢獻度就可以挑戰4%左右。 汽車自動駕駛從單純的提高行駛安全性、逐步晉升為各大車廠新車的賣點之一,汽車產業也因此轉向電機化、電子化發展。 也逐漸從機械業轉向台灣下游科技產業擅長的領域,因此吸引台灣電子代工大廠紛紛跨入車載次系統組裝服務。

廣達董事長: 發展及擴張

去年因疫情引起在家工作、遠距教學的大量需求,廣達的營運因而高速成長,去年筆電出貨量超過6000萬台,相較前(2019)年的3510萬台幾近翻倍成長;累計去年全年營收破兆、1.09兆元,年增5.95%,創近九年來新高。 對於今年的股東會,謝金河表示,第1次看到ICT產業老闆的信心,一個是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他説全球ICT產值約6000多億美元,其中4000多億美元是台灣的ICT廠創造的,台灣ICT產業長期本益比低,市值也低不合理。 展望未來,林百里預期,6G超智慧連結社會將在5年後出現,近十年科技發展會很刺激,6G 將涵蓋衛星、航空、地面、海洋等基礎建設,全方位連結陸海空生活圈,像是大規模模擬、氣候變遷、教育、能源方案、計算生物學、疾病預防等都是未來應用發展。

然而吳敏求不鼓勵同仁加班,曾經健康亮紅燈的他,認為當人體力透支時,不足以作出正確決定,希望員工上用上班時間,不拖延、不加班。 廣達董事長 廣達副董事長梁次震同樣表示,元宇宙應用發展時機近了,廣達這方面布局也不落人後,看好相關應用將開花結果,雲達總經理楊麒令則補充,元宇宙將進一步把雲、AI、5G 等能量結合,透過生態圈建立,創造更多商機。 林百里指出,過去廣達在 ODM、伺服器客戶都不到 10 個,但元宇宙將有 N 個客戶,所以希望透過建立 Open Lab,廣邀合作夥伴衝刺新應用商機。 林百里也笑說,廣達會專注在硬體發展,軟體則由微軟 (MSFT-US) 等提供,強調廣達在未來科技應用戰役中,仍將扮演刀槍等工具製造商角色,協助企業夥伴去前線打仗,搶食生意。

廣達董事長: 代工大廠轉型AI漂亮,廣達獲利動能轉強,後續還有電動車登場

各式各樣的智慧物聯網(AIoT)裝置結合新世代行動通訊技術的超智慧連結社會,將在不遠的未來應運而生。 在去年廣達電腦、華碩以及台灣大哥大合組聯盟標下國研院國網中心總共11億元的「雲端服務及大數據運算設施暨整合式階層儲存系統建置案」標案後,16日特別舉行記者會表示其中用AI雲端運算的「台灣計算雲(TWCC)」,將從6月開始將陸續開放學界、業界使用。 【時報記者任珮云台北報導】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27)日出席雲達科技5G Open Lab開幕典禮暨科技展演發表會,雲達為廣達布建5G和元宇宙的重要子公司,當媒體詢問是否有規畫雲達未來上櫃或者上市,林百里表示,先成功賺錢再說,當營運有把握賺錢,再談上市或上櫃,現在廣達並不缺錢也不缺人才,先成大事是我們要做的事情。 他指出,心電圖是廣達主力產品之一,有豐富產品線,配合三總AI判讀,就會有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利用數據收集和分析技術,從大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資訊,幫助醫療團隊提供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廣達董事長

林百里也期望,藉由與國防醫學院、三總技術合作、交流,為AI智慧醫療的發展開啟新的篇章。 廣達除了中國布局之外,目前對美國已有第二波投資,主要是為了伺服器市場的未來成長所建置,同時還規劃於台灣、歐洲、泰國等地都將新增產能,海外產能基本上是做產線測試、組裝等項目,整體規劃相較以往年成長率約在10~20%,2022年產能預估仍有大幅度增長。 廣達今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244億元,累計毛利率達6.55%,營業利益率與稅後淨利率為3.41%與3.14%,都創下近年來的新高表現,前三季累計EPS達6.32元。

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1)日親自出席與國防醫學院、三總在AI判讀心電圖平台簽約合作發布會。 林百里說,「安、安,好的心電圖就安啦!」,「不是看好嗎!應用看好,股價是別人決定,不是我管的」。 財務長楊俊烈補充,筆電等產品因長短料無法成套就無法出貨,不過依目前供料情況觀察,第四季筆電料況供給可望較上季改善,伺服器、車用電子 (EV) 等則因供應商數量少、驗證時間長,料況持續吃緊。 梁次震表示,很難明確指出零組件缺料何時緩解,尤其是半導體相關零組件,各大廠商都在搶成熟製程產能,且每個客人掌握料況的情況也不同,雖然有些廠商認為明年 7、8 月就可緩解,但部分業者認為要到明年底。 林百里眼光獨到,早在2004年開始布局AI,為此遠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學習,並在2006年打造出廣達第一台AI伺服器,如今成了AI伺服器龍頭。 他也曾形容AI實在「太好玩了」,原本規劃70歲退休的他,遇上人工智慧後,打算再戰10年。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