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加利福尼亞州橙郡衛生保健局宣布確診全美第3宗個案,患者來自中國武漢[19]。 1月30日芝加哥出現美國第4例,患者是美國第2例的丈夫,沒有去過中國,系美國首例本土傳染[20]。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9月19日在電視專訪中宣布疫情在美國大流行已經結束,他稱雖然現在仍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問題,但目前已沒有人戴口罩,旅遊也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不過聯邦政府仍然會向美國國會申請撥款為檢測及疫苗接種計劃提供資金[16]。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1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5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6月9日確診人數2023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6月9日確診人數: 確診人數衝破 1 萬關口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6例境外移入個案,為4男 2女,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40多歲,分別自美國(3例)、印尼(2例)、緬甸入境,入境日介於7月5日至7月19日;詳如新聞稿附件2。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18例本土及6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例死亡。 陳秀熙表示,到了9月中旬,台灣可能出現4.1萬人確診的疫情高峰,而沒有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民眾,一旦感染BA.5會更容易出現重症、死亡、長新冠或MIS-C等問題,影響醫療量能。 現在全台約有320萬人未完整接種2劑疫苗,如果不加強基礎劑與追加劑的接種,屆時每周的死亡人數將達125人,加強施打2劑疫苗可降至53人,加強施打3劑,則會降為19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3)日宣布有本土確診45269例,境外移入201例,總共45470例確診(包含57例死亡)。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74例,境外移入1例,總共275例確診(包含25例死亡)。
醫界配合建立完善的傳染病監測系統,並擴充疾病管制署、中央實驗室和合約實驗室的檢驗能量[11]。 經歷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H1N1新型流感疫情後,臺灣民眾也建立起勤洗手、戴口罩、量體溫等良好衛生習慣[12]。 臺灣納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衛生條例》運作機制後,可以查詢世界各地的疫情資訊,並持續交流防疫策略[13]。
6月9日確診人數: 台灣6/9新增72967例確診病例•含72921本土及46例境外移入 陳時中:疫情呈下降趨勢
12月14日,隨著輝瑞-BioNTech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在4日前獲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使用[110],美國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苗接種計劃正式開始。 4月21日,總統川普表示計劃暫時禁止移民入境美國,為期60日,禁令只對試圖獲得永久居留權的人士適用[103]。 同日,川普在一次集會上發表講話,稱冠狀病毒是民主黨的「新騙局」。 2020年1月21日,美國華盛頓州斯諾霍米什郡確認了美國首例確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病例,患者不久前曾去中國武漢旅行。 自2022年1月1日起,至2023年2月22日止,本土病例共9,902,106例,含中重度以上病例47,459人,其中16,848人死亡[553]。 疫情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機繞臺灣島巡航持續[518]、透過「疫苗外交」拉攏中華民國邦交國[519],並懷疑有網軍發出疫情假訊息(英语:COVID-19 misinformation by China)[520][521][522]。
- 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的127例本土病例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6月3日至6月18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台中市1例。
- 登革熱疫情延燒,嘉市本島唯一境內外無確診,衛生局祭獎金鼓勵民眾、醫療院所通報確診案例,7月29日有名設籍嘉縣在台南工作3...
- 強森首相4月6日入住加護病房;4月9日轉至普通病房;4月12日痊癒出院。
-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38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22例,桃園市5例,苗栗縣3例,基隆市及臺中市各2例,高雄市、雲林縣及彰化縣各1例。
- 根據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數據,截至 2022 年 8 月 31 日,中心共接獲 1,528,172 宗累計確診個案,當中核酸陽性檢測個案 887,441 宗及快速抗原測試陽性個案 653,362 宗。
- 今日新增之76例本土病例(其中1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 31例男性、4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7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22日至7月2日。
2020年起累計787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779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392例、臺北市295例、基隆市27例、桃園市24例、彰化縣14例、新竹縣11例、臺中市4例、苗栗縣3例、宜蘭縣及花蓮縣各2例,臺東縣、雲林縣、南投縣、高雄市及屏東縣各1例;另8例為境外移入。 自2020年起累計538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531例本土,個案居住縣市分布為新北市265例、台北市215例、基隆市17例、桃園市15例、彰化縣8例、台中市4例、宜蘭縣及新竹縣各2例,台東縣、雲林縣及高雄市各1例;另7例為境外移入。 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的127例本土病例為60例男性、67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6月3日至6月18日;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1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0例、桃園市8例、新竹縣3例,新竹市、基隆市各2例,台中市1例。 其中雙北地區以外縣市16例中,12例為已知感染源、4例關聯不明。 陳時中表示,今天新增的78例本土病例,為36例男性、4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6月11日至6月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36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30例、桃園市、基隆市及屏東縣各3例,苗栗縣、彰化縣及新竹縣各1例。
6月9日確診人數: 死亡人數增至 9 千多人
時隔936天,宣布「全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調降至第二級:警示(Alert),出國旅遊應採取加強防護措施[214][215][216]。 12月11日,宣布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子,12月8日從史瓦帝尼入境,隨後又公布新增兩例個案,分別從英國、美國入境[137]。 5月15日,宣布臺北市、新北市進入第三級警戒[95][96],並宣布暫停自費接種「COVID-19疫苗」,原已預約者仍可接種[97]。 臺灣決定對全球流行性傳染病採取積極防治作為(英语:Pandemic predictions and preparations prior to the COVID-19 pandemic),推動《傳染病防治法》修正,並配修正或新定施行細則及其他法規命令[5]。
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2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11例、桃園市2例,新竹縣、彰化縣及臺中市各1例。 6月9日確診人數 今日新增之23例本土病例(其中9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10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6月20日至7月11日。 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0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9例,基隆市、桃園市、新竹市及臺中市各1例。
6月9日確診人數: 確診別為後遺症焦慮 長新冠發生機率、如何緩解QA一次看
巴西布坦坦研究所(Instituto Butantan)所長柯瓦斯(Dimas Covas)27日在國會疫情真相調查委員會聽證會表示,若非與衛生部簽訂合約遭遇障礙,巴西原本可能是全球首個開始接種疫苗的國家。 義大利政府27日表示,5月最後一批採購的850萬劑疫苗這兩天會到貨,5月取得的疫苗總量將達到1700萬劑,預計6月10日起可從原本的分年齡層施打,改為全面開放登記。 歐盟藥品管理局28日批准美國輝瑞大藥廠的COVID-19疫苗接種族群擴大至12至15歲青少年,目前全球包括加拿大及美國也已實施這項措施。 印度當局28日通報,過去24小時新增確診18萬6364例,是4月14日以來最低單日紀錄,病歿人數則增加3660人。 韓國政府目標在6月底前完成1300萬人首劑疫苗接種,但至今累計僅達468萬8520人,占全國人口比例9.1%,其中不到半數完成2劑疫苗接種。 截至28日凌晨零時,韓國累計確診13萬8898例,1946例病歿。
高鐵、臺鐵(觀光列車除外)、公路客運、船舶(固定餐飲區域除外)、航空器(國際及兩岸航班除外)等運具內、或郵局營業區域,禁止飲食,正式實施[13]。 本條目解說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於2021年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臺澎金馬)的情況。 截至2023年6月,位於中亞的土库曼斯坦(英语:COVID-19 pandemic in Turkmenistan)是唯一仍無任何確診個案的聯合國會員國。 本文提供記錄受SARS-CoV-2影響的世界各地的狀態,SARS-CoV-2是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的病毒。 首位報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是在中國湖北省武漢市(2019年12月)。
6月9日確診人數: 本土+65794/本土疫情連6日破6萬 今年度確診人數累積達80萬
為了改善口罩分配不均的問題,政府先後透過「健康存摺」推出「口罩實名制2.0」和「口罩實名制3.0」,增加網際網路預購等通路[291]。 隨著臺灣防疫限制鬆綁,只適度地開放低風險國家和商務往來,並允許持有「就業金卡」的高技能工作人員入境[262][263]。 2020年3月19日,進入全球大流行並在西方國家出現失控情況後,要求國民入境實施「居家檢疫14天」,外籍人士限制入境[255][256]。
目前還有一些案件尚未消化完,未來幾天恐怕還有個案等待校正回歸,未來將持續簡化通報流程,盼儘早讓通報程序回歸正常。 累計確診詳情:截至目前累計15,674例確診,分別為1,267例境外移入,14,354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2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另累計108例移除為空號。 陳時中指出,5月11日至6月17日累計公布1萬2385例確診個案中,已有7189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8%。 6月9日確診人數 國內疫情仍呈上升趨勢,今日本土確診65833例,是繼5月15日68732例後,次高的本土確診數,我國今年度確診人數累積已達80萬1683人。
6月9日確診人數: 結束1197天任務 指揮中心5月1日降級解編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54例境外移入個案中,29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60多歲,分別自美國(5例)、英國(3例)、新加坡及馬來西亞(各1例)移入,另44例感染國家調查中。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66例境外移入個案中,34例男性,32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70多歲,感染國家為美國3例、日本、新加坡及越南各1例、調查中60例。 5月19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267例(校正後為527例)[71],從5月11日宜蘭羅東爆發遊藝場群聚感染事件後,僅9天的時間,全台COVID-19本土確診暴增1,200餘例[72],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宣布,全台進入三級疫情警戒[73]。 6月9日確診人數2023 同日,由行政院政務委員兼發言人羅秉成偕同政務委員唐鳳、交通部長王國材召開「簡訊實聯制」記者會,宣布政府推出「簡訊實聯制」,可廣泛應用於店家、攤商、公務機關及公共運輸等,並鼓勵尚未建置實聯系統的縣市政府能運用於其轄下管理的公共運輸上。 「簡訊實聯制」可精準鎖定,於第一時間掌握染疫者及其接觸者的足跡,避免疫情擴散[74][75][76]。 5月17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33例(校正後為535例)[65],總確診數也在當日突破2,000例。
同時政府修法建立「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主要由隔離醫院、應變醫院、支援合作醫院等三種醫院組成[9]。 沈政男昨(11)日於臉書發文表示,依目前的確診人數來看,新增曲線確實被壓平一些,但不是因為有黑數,也不是確診量能觸頂,而是疫情真的稍稍緩解,原因在於民眾自發的防疫行為導致人流移動指數下降,從Google的數據可見,目前已遠低於前年二月疫情爆發時,也達到去年五月疫情一半水準。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3日累計公布11,72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6,1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2.8%。
6月9日確診人數: 直播/連2天確診破3萬!今本土+36,168 、增10名死亡 境外+45
提醒民眾出入醫療照護、公共運輸、生活消費、教育學習、觀展觀賽、休閒娛樂、宗教祭祀及洽公機關(構)等八大類高感染傳播風險場域,因不易與他人保持社交距離,且會近距離接觸不特定對象,請務必佩戴口罩,並應落實勤洗手、咳嗽禮節等個人衛生習慣,以降低感染風險。 民眾自國外入境時,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檢疫人員,並配合防疫措施;入境後應落實居家檢疫,期間如出現疑似症狀,請主動聯繫衛生局或各縣市關懷中心,並依指示就醫,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 就醫時請告知醫師旅遊史、職業別、接觸史及是否群聚(TOCC),以供及時診斷通報[29]。 早在2020年1月,臺灣訂定出入境旅客、疑似個案及接觸者的配套措施[248]。
- 美國情報界27日坦承,內部對疫情起源分兩派,其中2個單位相信源於自然界,起於人類接觸染病動物,另有一個單位則認為可能是實驗室意外導致疫情爆發,但都沒十足把握。
- [25][26]3月5日,內華達州、科羅拉多州、田納西州和馬利蘭州出現首例病例,華盛頓州累計確診31例。
- 個案分佈以新北市87例最多,其次為臺北市34例,苗栗縣31例,新竹縣10例,桃園市7例,花蓮縣、基隆市及臺中市各2例。
- 5月26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02例(校正後為532例),確診病例新增11例死亡,並公布5月17日至25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331例,新增死亡案例數創單日新高[88]。
- 另校正回歸個案65例中,為31例男性、3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20日至5月30日。
- 美國總統拜登在2022年9月19日在電視專訪中宣布疫情在美國大流行已經結束,他稱雖然現在仍要面對疫情帶來的問題,但目前已沒有人戴口罩,旅遊也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水平,不過聯邦政府仍然會向美國國會申請撥款為檢測及疫苗接種計劃提供資金[16]。
- 12月11日,宣布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子,12月8日從史瓦帝尼入境,隨後又公布新增兩例個案,分別從英國、美國入境[137]。
今日新增之18例本土病例(其中12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4例男性、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10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12日至7月27日。 個案分布以新北市8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6例、桃園市3例、高雄市1例。 今日新增之16例本土病例(其中14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3例男性、3例女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6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2021)年7月25日至7月28日。 個案分布以新北市7例為最多,其次為臺北市5例、高雄市2例、桃園市及嘉義市各1例。 6月9日確診人數 指揮中心指出,今日新增172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107例男性、65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66例具慢性病史、100例未接種3劑 COVID-19疫苗。
6月9日確診人數: 「防疫政策不能參雜選舉考慮」 趙少康喊話陳時中:要不要選快決定
指揮中心解說「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增列自主健康管理提示」運作方式,並再度提醒勿製造、轉傳虛假訊息,違者依《傳染病防治法》第63條[66],最高可開罰新臺幣三百萬元以下罰金,或求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等刑罰。 在同日稍早,新北市和臺北市政府達成共識,宣布雙北高中職以下,全部停課[6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的任務編組分成情報、作戰、後勤三大單位[238]。 指揮中心統計,截至目前國內累計8,806,655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相關通報(含8,536,695例排除),其中268,569例確診,分別為11,656例境外移入、256,859例本土病例、36例敦睦艦隊、3例航空器感染、1例不明及14例調查中。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3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8例本土及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例死亡。 6月9日確診人數2023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29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7例本土及2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17例死亡。 指揮中心公布國內新增4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例死亡。
6月9日確診人數: 男性無慢性病 當日猝逝確診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張茗喧台北9日電)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擴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國內新增25名死亡個案,至今天累積333人因武漢肺炎病逝。 根據指揮中心昨天新聞稿資料,自2020年起國內累計281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800例本土,但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昨天發生數據誤植事件,死亡人數暴衝至2萬2815人。 陳時中表示,據了解,出現誤植數據是屬於手動輸入資料,失誤原因會進一步調查清楚。 有媒體問及,未來一週國內染疫死亡人數是否將達到高峰,陳時中表示,新增病例、死亡數現在都在高原期。
[154]5月底美國各州陸續重啟經濟、放寬疫情防控措施,但有20個州新增確診病例數相比之前都出現了反彈[155]。 隨著疫情爆發和減少主動預約病人回診,醫療院所及基層診所門診就醫人數大幅下降(英语: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other health issues),就醫人數減少最多的前三名為「小兒科」、「復健科」以及「耳鼻喉科」[542]。 由於人們對於呼吸系統疾病警覺性和關注度提高,並且配合戴口罩、勤洗手和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感染方式、防治措施都與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類似的流行性感冒、腸道病毒等疾病在臨床檢體陽性率、類流感門診人數、併發重症病例數等都有顯著下降[542]。 因民眾洗手次數增加,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指出平均日用水量比同期增加2.7%[543]。
6月9日確診人數: 新增2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1例本土及4例境外移入
2019年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依標準作業程序啟動邊境應變措施,對武漢市直航入境的班機登機檢疫[245]。 10月27日,指揮中心宣布,18至49歲(青壯年族群)想打第四劑(第二次追加劑),除了次世代疫苗之外,即日起也可選擇其他單價疫苗,和前一劑間隔12週以上[217][218][219]。 6月9日確診人數2023 10月11日,開放18至49歲民眾接種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BA.1變異株)。 9月8日,指揮中心宣布首批1,728劑「COVID-19預防用Evusheld單株抗體」已於9月6日晚間抵臺,並於今日配送[212]。 8月8日,「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開專家會議,正式宣布「6個月至5歲」(幼兒)輝瑞-BioNTech疫苗提供接種建議,以3劑基礎劑,每劑3微克(mcg),第1劑與第2劑間隔至少4週,第2劑與第3劑間隔至少8週,並建議以同一廠牌完成應接種劑次[207]。 7月15日,因應民進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陳時中,近日正式請辭衛福部部長,投入台北市市長選戰,因此行政院召開記者會[200]宣布,新任衛福部部長由次長薛瑞元接任;次長一職則由「醫福會」執行長王必勝接任,並兼任指揮中心指揮官;行政院首席防疫顧問為張上淳[201][202],並於7月18日正式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