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被選舉權2023詳細攻略!(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July 7, 2019

18歲被選舉權

2022年11月26日,台灣將舉行九合一大選,還有18歲公民權公投。 最近卻有社群盛傳,若不同意此次公投,拒領公投票比在票上圈選不同意更好。 現時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投票年齡是18歲,但在投票權這個概念最初在民主社會提出時,當時普遍的投票年齡是21歲,甚或更高;而在東亞地區的日本、大韓民國、中華民國,由於當地文化認為年輕人到20歲才算成年,所以投票權亦相對在20歲時就已給予。 18歲被選舉權 1970年代,西方國家開始紛紛把投票年齡下降至18歲,而香港亦在1990年代初把投票年齡下降至18歲,韓國、日本和马来西亚已修法將投票年齡降至18歲,新加坡則把投票年齡維持在21歲,是东南亚唯一一个投票合法年龄在21岁的国家[1]。 歐美國家推行18歲公民權近半世紀,亞洲國家如日本、韓國也陸續於2016及2020年將公民權年齡調降至18歲,台灣這次是否有機會跟上世界民主潮流,讓18歲青年未來也可以行使公民權利,只有待當日投票結果分曉。

18歲被選舉權

這一年來,為了爭取18歲公民權參與過大大小小倡議,上遍各大電視節目發表聯盟看法。 辯才無礙的她,談及倡議內容,「世界多數國家18歲都擁有投票權」、或制度面上的「18歲需負擔刑法責任卻沒有公民權利」,和闡述「每個年齡層都有不諳世事的人」等論點,都能侃侃而談,但話題一談到家人,原本流暢的話語間,多了許多頓點。 總統蔡英文在第2任就職演說中,宣布將開啟憲改工程,並將重點著重在18歲投票權。 2020年3月27日立法院一讀通過時任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等人所提出「18歲選舉權,20歲被選舉權」憲法修正案,讓18歲投票權在第10屆國會完成修憲的機會出現曙光。 除了政府機關,多個公民團體在2005年時開始推動18歲公民權,其中以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推廣的「降低投票年齡運動」最早被人熟知,主張不應讓青少年義務與權利不對等,營造提早預備參與公共事務的環境。 若修憲複決案通過,除了公民年滿18歲就可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與公投與被選舉權的權利之外,也會促使各政黨為吸引年輕選票,更願意傾聽年輕族群的需求與聲音,提出更多有利於青年世代的政見。

18歲被選舉權: 修憲高門檻,18歲公民權下一步怎麼走?

餘下的國家在20世紀到21世紀交替之時,亦陸續把投票年齡調低。 在2007年,日本亦就投票年齡的下調展開辯論[3];在馬爾代夫,爭議還在繼續[4];馬來西亞則在2019年通過憲法修正案,將投票年齡從21歲下調至18歲[5]。 根據全球資料顯示,超過9成國家18歲的青年就有投票的權利,台灣至今仍要年滿20歲才能投票,落後世界潮流。 台灣青年民主協會理事長張育萌也說,台灣將在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對於年輕人來說,在政治的結構上面,反映自己的權利是刻不容緩。 立法院2020年在《我國選舉權年齡調降之法制研析》中提到,近年台灣人口結構邁向高齡化、少子化,為了避免資源分配、公共政策往具投票權及高齡人口族群傾斜,應調降選舉權年齡,以符合世代正義。 日本校園數十年來已徹底「去政治化」,造成18~19歲投票率低迷,但仍有青年嘗試推動、落地實踐18歲公民權。

本次推動修憲的要角之一、臺灣青年民主協會副理事長何蔚慈解釋,這次修憲前立法院提出許多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年齡修正的版本,最後朝野達到共識,將兩者都降到18歲。 18歲被選舉權2023 在2006年奧地利立法議會選舉之後,勝出之社民黨-人民黨(SPÖ-ÖVP)聯盟在2007年1月12日提出把全國各級議會選舉的投票年齡皆下降至16歲的動議[12]。 動議在3月14日通過[13],並於5月2日向奧地利國會提交修憲草案[14][15]。

18歲被選舉權: 立法院一讀通過國民黨「18歲投票,20歲被選舉」修憲案,各政黨也有各自版本

複決案未通過,張育萌表示,這代表台灣的公民投票制度到了應該通盤檢驗的時刻。 18歲被選舉權2023 他認為近半數的不同意票,不代表民眾真的反對下修公民權的年齡門檻,而是對實際的法律效果不夠理解,例如選前有許多錯誤資訊,修憲案從成立到投票,可宣傳和溝通的時間也不足,讓社會沒有足夠的基礎能進行立場釐清和實際對話。 第10屆立法院開議之後,朝野立委對於下修公民權至18歲具有高度共識[34]。 2020年3月,中國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提出降低投票年齡的草案[35][36];3月27日,立法院一讀通過由國民黨團提案的「18歲選舉權,20歲被選舉權」憲法修正案,送交修憲委員會審查。 民主進步黨立法院黨團、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時代力量立法院黨團也提出18歲修憲草案[37]。 游盈隆昨天在臉書提出四點向「18歲被選舉權」修憲案SAY NO的原因指出,這項修憲公投案內容其實包括18歲選舉權及被選舉權,依此次修憲意旨及相關法律規定,被選舉權意思是,年滿18歲國民就可以參選立委、六都市議員、縣市議員、各級民意代表、及村里長。

18歲被選舉權

在西歐國家來看,奧地利在1992年才把投票年齡下調至18歲,是西歐國家中比較遲的一批。 不過,在當地綠黨的倡議下,亦曾提出過把投票年齡再下調至16歲,但議案被否決[7]。 一個國家的進步,絕對來自於青年的進步,而青年能夠擁有對社會的決定權與參與權,是他們學習與成長最棒的動能。 蔡詩萍說,你同不同意,沒關係,用點腦袋思索一下,各種利弊得失,然後做你的選擇,我們都要尊重,因為你是國家的主人,你決定未來。 風傳媒報導,此外,2014年2月,日本國會圖書館曾針對世界各國下議院選舉權年齡進行調查。

18歲被選舉權: 公民權公投在投什麼?

若修正案通過,年滿18歲的公民即可依法擁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的權利。 《ETtoday新聞雲》整理「18歲公民權」公投懶人包,內含正反方主要意見、通過門檻與投票注意事項等,供讀者參考。 針對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未過門檻,國民黨今天發布聲明指出,堅定支持、贊成的立場沒從來沒改變,對於最後此案沒有通過,國民黨感到遺憾但尊重全體民眾投票結果。 立法院會今年3月通過的18歲公民權修憲案,今天舉行公民複決,也是憲政史上首次修憲案公民複決程序,若要成功闖關,需要將近962萬張同意票。 不過根據中選會開票統計,截至晚間8時15分止,同意票數僅512萬4023票,不同意則有451萬1916萬票,由於未過同意票門檻,18歲公民權修憲案確定未通過。 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指出,會考慮是否針對18歲公民權提釋憲,或是再提一次修憲公民複決。

立法院今年3月25日處理《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增訂條文草案》增訂第1條之1條文修正案,即俗稱18歲公民權修憲案;獲得跨黨派支持在109票全票通過後,將交付公投才能正式通過。 18歲被選舉權2023 18歲被選舉權 年滿20歲的選民都能參與,中選會訂在和九合一選舉同日舉行;將是中華民國史上首次修憲複決交付公民投票。 蘇彥圖說,這是台灣第一次的修憲案交予公民複決,投票結果將代表台灣人怎麼看待民主。

18歲被選舉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少公民團體擔心「18歲公民權」議題聲量小,投票率恐怕很低,加上複決案需達到965萬張同意票,門檻之高,各界都在觀望能否能順利通過。 審查會通過條文明定,中華民國國民年滿18歲者,有依法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及參加公民投票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18歲者,有依法被選舉權,憲法第130條規定20歲選舉權、23歲被選舉權停止適用。 史上首次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18歲公民權」今天與九合一選舉同時投票。 據中選會公告,這次18歲公民權修憲複決案投票權人數為1923萬9392人。 依憲法增修條文規定,有效同意票要超過選舉人總額的半數才算通過;因此,至少要有961萬9697同意票才能通過。

18歲被選舉權

不過,18歲的國民無法參與這次的修憲複決公投,需要等18歲公民權修憲公投通過以後,才有參與修憲複決的資格。 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第1案公投票顏色為白色,除了印有編號、複決事項、同意及不同意欄,最上方有投票權人的圈選處,可以在這邊蓋下同意或是不同意。 蘇彥圖說,此次的憲法修正複決案,即未來年滿18歲者可以有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參加公投。 中選會的新聞稿表示,正方由立法院代表,最後推薦出5位代表人,反方則由相關政府機關或相關機構中有反對意見者代表,不過因為行政院表示抱持著支持的立場,所以沒有派出反方代表。 也就是說,只要有效同意票達到具有選舉權人票數的半數門檻,就會通過,並不會看「有效票的總票數」。 第2項的全文則是「憲法第130條之規定,停止適用。」其中,第2項所指的憲法第130條,原先規定為「中華民國國民年滿二十歲者,有依法選舉之權,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者外,年滿二十三歲者,有依法被選舉之權。」修憲後即會被廢止。

18歲被選舉權: 台灣黑政治圖鑑/為國家機器鋤奸,黑白兩道跨的竹聯幫精神領袖陳啟禮

最後,游盈隆說,這次憲法修正案是民進黨、國民黨、民眾黨及時代力量共同提出,四黨應該為這項有嚴重瑕疵的修憲案負起責任。 當政黨政治腐敗,代議政治失靈的時候,身為國家主權最後擁有者--人民,便責無旁貸,須挺身而出糾正政黨與代議政治的惡行。 針對「被選舉權」,蔡詩萍表示,台灣目前的選舉,投票權都是20歲,但被選舉權呢,規定不一,然而依照《選舉罷免法》「都沒有20歲可參選的職位」! 你滿了 23 歲,可以選鄉鎮代表、縣市議員,甚至立法委員。 所以關鍵字是,你的選舉權(投票權)是滿 20 歲,但你的被選舉權至少要滿 23 歲以上。 2016年時任總統朴槿惠被控貪污及閨蜜干政,國內舉辦多場遊行示威,學生身影也不缺席。

若修憲案通過,將增加18-19歲選舉人數約41萬1,221人。 此次的「18歲公民權」投票,是立院通過憲法130條修正案,將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下修到18歲,依據憲法規定,有效同意票必須過半數才能通過,也就是965萬票。 因應人口老化與結構急速改變,眼見日本國會與政黨2007年主動出擊,不僅修法完備,十八歲青年已在今年7月投下第一張選票。 全世界民主國家,紛紛應該討論或啟動將投票年齡再次下修至16歲。 日前英國的脫歐公投,及許多國家的修憲公投,一再招喚社會公眾為此走上街頭...

18歲被選舉權: 公民權修憲案何時舉行投票?選票長怎樣?

2022年9月5日,民進黨青年發展部發起「繽紛18路行動」,號召全國各地年輕學子、黨籍參選人走進廟口、公園、市場和百貨商圈等地宣傳,爭取家長、長輩支持18歲公民權理念[50][51]。 編按:2022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俗稱九合一選舉)將在11月26日舉行,此次選舉除了選出下一任地方公職人員外,同時也是18歲公民權的公民複決日。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現行規定,20歲以上的公民具有選舉權,23歲以上公民享有被選舉權,而此次修憲擬將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年齡降低至18歲。 3月25日立法院以109張全數同意票通過表決,這是繼2005年後的第8次修憲案成案。 回顧第7次修憲,原先握有複決權的國民大會被廢除,轉由全國公民投票進行,這也代表台灣將舉辦憲政史上第一次公民複決。 民進黨批評藍營不應以不在籍投票綁架18歲投票權,先行處理有共識的議題;國民黨則認為只處理投票年齡下修議題太單薄,應與閣揆同意權等其他議題一併討論,不應偏向單一案。

18歲被選舉權

全球76個完全民主、部分民主國家中,僅剩台灣、新加坡和突尼西亞3個國家,投票年齡仍維持在20歲以上。 而關於選舉權,目前僅有一般公民投票的投票年齡門檻為18歲,其餘選舉(罷免、創制、複決)權皆為20歲,被選舉權為23歲。 此外可投票人口數不等於實際投票數,根據立法院110年度單位預算評估報告指出,107年10個全國性公民投票案中,18歲及19歲之投票率為最低,只有4成左右投票率。

18歲被選舉權: 投票權是全世界的民主潮流,「中華民國」跟上了嗎?

如果說,這是因為立法院立法技術偏差,兩案併成一案,就算不是政治動機不良,但連帶造成「18歲選舉權」修憲公投沒過,不能不說是憲政史上的一大 遺憾。 游盈隆認為,若修憲案通過,未來中華民國國民年滿18歲將可參選立委、縣市議員等各級民意代表,而各國年滿18歲便可參選國會議員者,目前僅2個國家在試行。 蘇彥圖說,此次的交付公民投票的是「憲法修正案公民複決」,是台灣首次的公民複決案,它跟「一般公民投票案」的流程、通過門檻以及法源、法律意義皆不同。 (二)蘇彥圖則說,複決案主文有提到「除本憲法及法律別有規定」,其代表參選年齡仍須符合憲法規定,以及授權立院依法修正。 而根據《憲法》規定,總統副總統候選人年齡是40歲,若複決案通過應不至於影響。

18歲被選舉權

洪羽臻坦言母親是政治冷感的人,父親是偏本土派,但「不是只投民進黨的那種。」身為千禧年世代小孩的爸爸,雖然不像電影《多桑》的父親沉默寡言,然而要這些台灣男人吐露心事好像還是顯得彆扭。 18歲被選舉權 11月22日的最新消息是,紐西蘭最高法院裁定,17、18歲的公民無法投票構成歧視,國會將表決是否將投票年齡下修至16歲。 查核中心提醒大家,在選舉前,關於投票規定、投票行為準則的傳言會大增,像是幾點去投開票所比較好、穿什麼衣服、戴什麼口罩好或不好等等,只要傳言會引發你的焦慮、生氣和憤怒,就是可疑傳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