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任人(即代辦人)須在「保險單終止契約申請書」之「受任人簽章」欄位簽名並攜帶受任人身分證正本或護照正本,連同上述(個人保件)須檢具之文件代辦終止保險契約。 金管會統計指出,壽險業今年2月帳上現金與存款餘額約 4258億元、現金與約當現金大約有1兆304億元、高流動性資產包括股票、債券、國庫券、短期票券逾6兆9905億元。 可成2家外資股東先前提案要求修改公司章程,希望拿回股利分派權,但遭可成引述公司法第172條之1第1項但書規定,提案超過1項者均不列入股東常會議案討論,外資股東批剝奪權益並向金管會檢舉,可成則聲明並無違背公司治理,雙方爭議延燒多時。 另外,傷害險78.76億元,占新契約保費的1.9%,年增23.8%;健康險226億元,占5.4%,年增12.7%。
卻不知道保單解約後,必須扣除一筆解約費用,不可能拿回所有的已繳保費,也因此衍生不少糾紛。 因此在解約保單前,仍需釐清當時購買保單的理財目的,若有像退休規劃、子女教育金等明確中長期目標,就不適合搶搭解約潮。 因為市場不斷變動,誰也無法保證保單解約後,轉投資另一項金融商品,是否還能達成原先所設定的目標。 去年保單解約潮創下史上新高,甚至造成保費收入與保險給付「入不敷出」的現象,這是由於過往保險商品結構多為「重儲蓄、輕保障」。
壽險解約: 購買保單的時間點 V.S. 現在想解約保單的時間點
保障期間為終身,意思是投保後就享有壽險保障,通常是繳費20年, 並以投保時的年齡來計算保費,保費較定期壽險高。 一般常說的終身壽險、定期壽險,主要是以死亡保險為主, 當被保險人投保後不幸過世,身故後可理賠一筆保險金給家人使用, 投保壽險目的主要是預留給家人生活費、小孩教育費用,或是房貸車貸等龐大支出,以避免家中主要經濟者過世後,家人必須扛下經濟重擔的問題。 由於各險種對於解約金的規定及計算方式不同,保戶若要了解所投保的壽險有無解約金、中途解約可以領回多少錢等問題,可參考保單背面的解約金額表,在解約前,不妨先試算一下,解約到底划不划算。 在年金險方面,只有遞延年金在累積期間才可申請解約,而且還是會被扣解約費用,但有些年金保單則規定,只要超過一定年限後解約就可不扣費用。
但是,要特別注意的是,在購買任何保單之前,本來就應注意費用成本,儲蓄險解約在期滿前解約,有時只能拿回7、8成的保費,不見得划算。 壽險解約2023 理財專家郭莉芳提醒,保單解約前有許多要注意的事項,撇除一年期、兩年期的躉繳保單不談,一般儲蓄險最短為6年期,但在前4~5年,大多拿不回總繳保費,而去年的解約潮多有來自過去在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約27、28元低點進場的保戶。 壽險解約 客戶不願意繼續繳費,但是也不想解約保單,在買的保單產品品項不變的情況下,將額度降低至保單已經全部繳費完畢。
壽險解約: 國際保險業務專區(OIU)
加上購買新保單時,需要重新計算等待期,保戶必須承擔這段期間沒有保險保障的風險,對保戶及保戶的家人都不見得有利。 因此,千萬不要輕易解約,最好先詢問業務人員的意見,尋求其他解決方案,才不會賠了夫人又折兵。 保戶解約能拿回多少解約金,除了與繳費年期、解約年度有關外,還跟投保險種息息相關。 以傳統終身壽險為例,由於所繳的保費多為純保障的死亡保費,解約金累積速度較慢,投保前幾年幾乎沒什麼解約金,但隨著時間增加,解約金才會隨著保單價值準備金的累積慢慢提高。
永豐行動銀行APP及DAWHO APP新上線的數位記帳功能「智慧收支帳本」,突破業界,首度提供10年收支明細查詢,不僅是記錄交易的工具,更是智能化、個人化的財務管理神隊友。 透過字詞分析及關鍵字搜尋、智能分類,完整自動記錄各筆收支,讓客戶一鍵快速上手,依實際狀況自訂交易說明、更改收支分類及決定此筆交易是否列入收支計算的功能,協助客戶輕鬆地回顧檢視支出、避免過度消費,更有效率地關注理財目標,提早實現財務自由! 每個人買保險的出發點不同,如果很在乎繳出去的保費可以拿回來、經濟狀況也充裕的人,不妨考慮還本型的醫療險。 如果身上有2張保單以上的人,記得先盤點既有保單,針對保障不足的地方將它補足,而不是抱著自己沒買好像很可惜的心態,才不會買到重複或錯誤的保險喔。
壽險解約: 保險經紀人vs 保險公司!業務超級比一…
買編小提醒,假設辦理解約,到時候投保期間的空窗期發生事故,或是新投保的保險公司不願意承保,就得不償失了。 不過,產險業者表示,由於財產保險多屬一年期的短期保險,保戶一般選擇中途解約,主要是因為標的物的所有權移轉,拿回解約金倒是其次。 我們是一群企圖改變傳統保險服務的上班族,因為故事 & 理念聚在一起。
- 當原始保單繳費一年後,若有足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可將保單轉換成『不超過原保險期』的定期保單,且,往後不用再繳保費,也不會走向 保單解約 這結局。
- 然而,金管會根據目前掌握到的數據指出,情況在今年1、2月出現反轉,保險收入大於保險給付,「解約潮看起來有緩解」。
- 如果是醫療定期險,屬一年一約,保險公司計算到解約當天所需保費,扣除行政手續費用,才會退回剩餘的未到期保費。
- 壽險業者指出,由於保單提前解約,會造成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中斷、逆選擇風險提高(指健康者解約,不健康者留下的現象)及費用增加等問題,因此,當保戶提前解約時,保險公司會收一筆解約費用,且愈早解約,解約費用愈高,甚至投保不滿1年時,根本沒有解約金可拿。
- 雖然在資產重分類後,淨值危機有所緩解,但今年以來,隨著保險業2022年總保費收入等數據的揭露,又再次引起社會注目。
而從債券投資角度來看,有些保戶解約保單的理由是,想再拿去投資美債、公司債ETF、投資等級債等商品,賺這一波4%以上的殖利率。 根據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統計,2022全年保單解約金額為1.25兆,年增高達39%,總保費收入則從2021年的2.97兆下滑至2.1兆。 據保發中心統計,2021年壽險解約金給付首度突破9千億元,達9,008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占去年壽險給付近47%,其中利變保單及傳統型保單解約金各3千多億元,投資型保單解約金亦逾2,600多億元,都較前年成長9~23%不等。 在解約保單前,多聽不同的規劃者給的建議,可以避免落入解約舊保單去買新保單的陷阱。 受美國持續升息,美元定存息高掛5%,遠高於美金保單宣告利率的4%,去年10月開始掀起一波美金保單解約改存美金的浪潮,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保單解約金額高達1.25兆元創歷年新高,恐讓壽險落入入不敷出的窘境。 對此,國泰金總座李長庚認為沒有解約潮的問題,而金管會則以數據說明,在今年情勢已經逆轉。
壽險解約: 儲蓄險什麼時候解約比較划算?
所以投資型保單2021年解約金有2,630億元左右,利變保單則約3,008億元,傳統保單解約金 則有3,280億元,都比2020年增加,其中又以利變保單解約金增加555億元、成長23%最多。 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爆發財務危機,據BBC中文網引述安邦智庫形容,與此前政策、疫情等外部影響不同,房地產市場本身不斷下... 中國降息震驚市場,台經院所長吳孟道分析,市場擔憂中國人行可能看到更多金融危機的訊號,才會閃電出手,但他認為不須過度擔心,... 中國大陸近期公布的經濟數據屢次讓投資人失望,加劇經濟成長疑慮,碧桂園美元債償付能力也更加堪虞。
即使投保滿5個月想解約,也只能拿回全年保費的35%,而非一半。 至於投資型保險,解約是指將投資標的全部終止結清,保險公司會根據投資標的的淨值、匯率及贖回單位數,計算解約金,但保戶同樣要負擔一筆解約費用。 壽險解約 今年40歲的小王,多年前為自己買了包括壽險、意外險及防癌險等保障型保險,還買了1張投資型保單,平均年繳保費約10萬元。 但小王的父親日前突然中風住院,他只好先留職停薪,以便照顧父親。 這個方式是以保單價值準備金來自動墊繳保費及利息,保障不變;但要小心的是,只要保價金餘額不足以墊繳一日保險費時,保單就可能邁入停效甚至失效的狀況。
壽險解約: 心法二:減額繳清 可以幫你度過 保單解約 的危機
在《保險私房學》(已絕版)這本書的內容曾經提到, 如果你手中的保單遇到上述幾種狀況, 可以先看看這張保單是否還在 10 天的「審閱期」內, 若還在審閱期內,就可以和保險公司解約, 拿回所有所繳的保費,「彷彿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 定期壽險主要是用來彌補特定期間的保障,例如剛當新手父母、有房貸車貸等家庭, 若家中主要經濟支柱過世,就能用這筆保險金幫活著的家人負擔龐大經濟壓力。 以上四種方式都會停止繳費,其中保單效力暫停比較特別,不用特別申請,只要沒有正常繳交保費,同時在投保時沒有同意"自動墊繳"保費的話,保單效力就會暫停,但是要特別留意的是,如果保單效力暫停超過兩年的話,整份保單就會失效。 知情人士另向彭博新聞透露,金管會保險局周二也同時要求壽險提供美國調降評級相關的分析說明資料,且一並提供對金融市場情勢看法、財務影響及因應對策。 就初年度保費收入而言,壽險2,64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2,965億元,減少10.8%;傷害險78.76億元,占初年度保費收入的1.9%;健康險226億元,占初年度保費收入的5.4%,年增12.7%;年金險1,286億元,占初年度保費收入的30.4%,年減31.3%。
在投資型保險商品方面,因國際經濟仍隱含不確定性,影響客戶投資信心,導致整體投資型保險商品的新契約保費收入持續下滑。 壽險業者指出,由於保單提前解約,會造成保險公司資金運用中斷、逆選擇風險提高(指健康者解約,不健康者留下的現象)及費用增加等問題,因此,當保戶提前解約時,保險公司會收一筆解約費用,且愈早解約,解約費用愈高,甚至投保不滿1年時,根本沒有解約金可拿。 壽險業者指出,類似小王因為無力負擔保費,或者急需用錢,所以辦理保單解約的情形,相當常見,而且不少保戶以為解約後,可以拿回一筆解約金。
壽險解約: 商品總覽
永豐金今天也發布永豐金證券「大戶豐」APP及永豐銀行「智慧收支帳本」兩項數位創新服務。 其中「大戶豐」統整客戶七大資產,並提供數千檔國內外共同基金及海外債券之交易;新上線的「智慧收支帳本」,突破業界,首度提供10年收支明細查詢,為客戶打造整合查詢銀行帳戶、信用卡與投資的出入金、利息及消費紀錄的創新服務,讓投資人及客戶以數位實現財富自主。 今年前七月,全體壽險業保費收入(加計負債),合計為1兆3,070.6億元,年減7.9%;其中新契約保費收入4,236.9億元,年減17%,續年度保費收入8,833.8億元,年減2.8%。
既然都知道不適合了, 可能是保險範圍不足,或根本不在你的需求內, 那麼就算繳完了錢,也用不上,更別提到要為了這張不符需求的保單, 每月或每年撥一筆錢繳納, 市場先生是認為, 還不如就快刀斬亂麻,長痛不如短痛吧。 更何況部分保險業務員, 甚至不曾跟保戶提到他們有所謂「審閱期」撤銷契約的權利,讓許多人錯過了 10 天解約期。 人壽保險(又稱為:壽險),指的是被保險人在保險期間內死亡、全殘, 或是到了保險契約規定的年限仍生存時,保險公司給付死亡或滿期保險金。
壽險解約: 壽險業解約潮引流動性風險?業者:視各公司體質而定
最近市場先生開了一堂的「用美股ETF創造穩定現金流」教學課程,這堂課程會從基礎入門、資料查詢到實際操作,教你學會建立一個穩定的全球ETF投資組合,目前累積已經有將近1100位同學上課。 保險分為人身保險、財產保險,而與死亡給付有關的是人壽保險(簡稱為:壽險), 壽險解約 理賠範圍包括了身故、全殘。
根據主管機關訂定的「人身保險商品應注意事項」規定,只要繳費年期在10年以下,就要給付解約金;繳費期超過10年者,可以不給付解約金,但必須在費率計算上做反應。 目前國內大多數公司銷售的終身醫療險,繳費年期都超過10年,而且都採沒有解約金方式釐算保費,因此如果保戶中途解約,僅能拿回當年度未到期的保費。 並不是所有保險都會有解約金,必須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保單,解約後才能拿回解約金,通常只有終身壽險、年金險、投資型保險這些險種才有保價金(才能拿回解約金),若是純保障的保險,像是意外險、醫療險,就不會有解約金。 保單價值準備金又稱為保價金,是指買了保單後,保費扣除掉保險公司的營業成本、必要保單費用後所剩下的費用。 一般來說,具有保單價值準備金的傳統壽險、投資型保單及年金保險等,才有所謂的解約金,至於個人傷害險及各種醫療險,因是純保障型保險,通常是沒有解約金,而是依照短期費率表或投保日數比例,退還未到期保費。
壽險解約: 心法一: 保單解約 前 先想想是否降低保額
過去在低利率環境時,民眾看準利率較高,傾向將錢拿去買類定存商品,諸如外幣利變型保單。 即便經濟有困難,繳不出保費,也要評估手上的保單哪些是該留或是解約。 壽險解約2023 建議可以先與投保的保險公司客服中心聯繫,詢問保單條款有關契約變更的項目及權益,充分了解後再做決定。 但是因為需要維持原先的保障額度,在保單額度不變的前提,將產品內容變為定期壽險,延長保障期限。 保單價值準備金是過去所繳保費扣除必要支出後存在於保險公司之金額,舉凡辦理保單貸款、更約、加/減保、減額繳清或展期定期、計算保單分紅等皆以保單價值準備金來計算。
金管會同時也表示,已去了解21家壽險公司目前帳上現金的情況,在2月多數公司現金充足,甚至投資金額都還增加,顯示不管是現金流量或流動性問題都有緩解。 保單契約終止又分「主契約、所有附約、附加條款及批註條款」一次終止, 以及僅解除「主契約」,其他附約、附加條款及批註條款, 則留待當期已繳之保險費期滿後才終止。 由第三人訂立之死亡保險契約,未經被保險人書面同意,並約定保險金額,其契約無效。 金管會今天宣布,可成股東先前向公司提出今年度股東常會議案「修正公司章程」,可成以提案超過1項為由未列入股東常會議案,已違反公司法第172條之1第4項規定,金管會依公司法第172條之1第7項規定,處可成為行為負責人24萬元罰鍰。 若單看壽險業7月初年度保費收入為740.7億元,相比2022年同期的527.13億元,則年增40.52%。 截至2022年底,壽險業現金及約當現金部位約1.1兆元,較去年第三季增加26%,反映壽險公司因應去年下半年的解約率上升,已採取積極行動,快速拉高現金水位,以此確保流動性無虞。
壽險解約: 服務
其中,初年度保費收入為4,236億元,年減17%,續年度保費收入8,833億元,年減2.8%。 壽險解約 壽險公會統計,加計認列在負債項下收入,壽險業前7月初年度保費收入(新契約保費收入)為4236.86億元,年減17%,續年度保費收入為8833.77億元,年減2.8%,合計前7月壽險業總保費收入達1兆3071億元,年減7.9%。 (中央社記者謝方?台北2023年8月16日電)壽險公會今天揭露,壽險業今年前7月初年度保費、續年度保費及總保費收入續呈「三衰」,但衰退幅度持續收斂,其中初年度保費逾新台幣4200億元,年減幅已大幅收斂至2成以內。
朱士廷僅表示,上市櫃公司不能對未來獲利作預測,不過對下半年是保持審慎樂觀。 以各個通路業績來看,新契約保費收入裡,壽險公司本身行銷體系占50.45%;銀行經代保代通路34.87%;傳統保險經紀人、保險代理人占14.68%。 壽險公會數據顯示,今年前七月,壽險業新契約保費收入合計為4,236.9億元,年減17%,其中傳統型占2,382.8億元,年減12.8%,投資型1,854億元,年減21.9%。 壽險業者指出,儘管壽險業新契約保費、續年度保費與全體保費收入這三項,依舊較去年同期衰退,但與今年前六月相較,衰退幅度已明顯縮減。 財產保險不論是由保險公司或要保人提出要終止契約,保險公司都會退還未到期的保費。 如果是由保戶提出,則按短期費率計算退還未到期保費;如果是由保險公司提出要終止契約,則按日數比例退費。
壽險解約: 保單變更
至於投資型保單買氣一向與資本市場市況息息相關,壽險公會認為,因國際經濟仍隱含不確定性,影響客戶投資信心,投資型年金險買氣明顯下滑,帶動整體投資型保單初年度保費收入呈現衰退。 當原始保單繳費一年後,若有足夠的保單價值準備金,可將保單轉換成『不超過原保險期』的定期保單,且,往後不用再繳保費,也不會走向 保單解約 這結局。 只是,展期這一招並非所有險種都適用,最好還是要跟你的保險公司或專員確認。 壽險公會指出,壽險業業績除受新台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影響新台幣保險商品銷售外,傳統型保險商品部分因公司宣告利率調整幅度相對保守,與客戶對美國升息後宣告利率調漲的期待仍有差距,導致客戶保持觀望或轉作其他資金用途,使利變型壽險新契約保費收入減少。 對於去年的保單解約潮,近而引發外界對壽險業流動性的疑慮,壽險公會也發出聲明表示,今年壽險業解約金已大幅減少,且1到2月的保費收入大於保險給付。 此外,壽險業坐擁逾31兆投資資產,從投資收益亦或是穩定性高的利息收入來看,斷言淨保費收入「入不敷出」言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