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紹新11大好處2023!(小編貼心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May 31, 2021

王紹新

「好好的生意不做,老闆是不是瘋了?」許多耳語在工廠間傳開,有人大罵,有人力阻,有人乾脆離職。 「那時候大家都追求量大、標準化,我們沒有富爸爸,本來就不適合做大量生產,心知肚明做下去就是廝殺,要走下去,人家喊毛3到4,我們能多少?只能走出新路。」王紹新回憶說。 如今,王紹新已年逾古稀,回頭來看數學老師變成線器大亨的傳奇一生,不靠霸氣稱王,任憑物料飆漲、科技變化,獲利卻能年年成長,全賴「王老闆」的生意嗅覺與「王老師」的處事溫度,兩相互補、兩相加乘下的戰果。 「現在知道,這在管理學上叫early involvement(早期供應商參與),結果就是一條線,要什麼料、規格,都願意相信我們,信邦也因此擺脫零組件廠面對客戶只能照單全收的窘境。」在梁偉銘眼裡,這得歸功於當初王紹新力排眾議成立的研發中心。 有一次,競爭對手砍價搶單,三個月後,跑單後的老客戶便發現品質不如預期,又回頭找上信邦。 「這時,就生意而論,我一定會點頭,但第一件事情就是重談條件,因為這位客戶royalty(忠誠度)沒有,」面對商場上習以為常的生意法則,王紹新注意生意倫理的「王老師」性格,昭然若揭。

  • 回想起創業前的經歷,王紹新待過日商、美商、台商,走跳不少產業,尤其外商較多,他感慨,大部分企業主不容易放開心胸對待下面員工,在外商公司做不好會被罵、做太好又會功高震主,因此就把這些經歷當作創業很重要的觀點,不論碰到什麼狀況,就是保持溝通,他也自豪表示,30多年來從未拍桌罵過員工。
  • 作為信邦電子的董事長兼集團總裁,王紹新的心中無比清楚,企業沒有永恒的競爭優勢,勝出的關鍵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 王紹新表示,電子壁爐主要是使用水蒸氣與燈光模擬爐火焰效果,高度擬真且安全美觀,徹底排除火災可能危害,將 1 月先出貨 100 台,客戶要求一年訂單量為 3000 台。
  • 王紹新將人格特質分為易犯錯、過度樂觀的「獲得晉升型」及謹防冒險、速度慢的「避免錯誤型」,讓學生檢視自己的特質元素,對應行銷業務、媒體公關、合約律師、資料專家等相符職業。
  • 」「千萬別問老闆水晶餃,這個客家人,可是會認真個沒完。」午餐時間一到,公司幾個高階幹部和老闆坐在鋪上暖色桌巾的會議室裡,吃著公司阿姨所準備的家常菜,七嘴八舌地閒聊著。
  • 「這個生意做好好的,為什麼要這樣放手掉?」在筆電品牌攻略全球的極盛時期,兩台電腦中,就有一台有信邦的產品,但作為「王老闆」的王紹新鐵下心,引來不少員工一度質疑,也造成兩位數的業務主管離職,2008年,信邦險些沒有賺錢。
  • 隨著信邦股價在10年來大漲逾12倍、市值創下新高,加上歷年的股利,信邦的員工向心力超乎想像。

由於電子產業面臨下半年種種不利因素,信邦對此審慎以待,現階段營運物流雖稍有影響,然而受惠於訂單挹注,預估5月營收可望優於4月,第2季將較首季更好,整體來看,今年下半產業旺季存在變數,信邦審慎看待,希望業績能有所增長。 王紹新董事長笑答,打牌是為了防止老人癡呆、抽菸是壓力大習慣了、夜釣、蒔花弄草就是為了興趣也舒壓。 王紹新 正因為和員工打成一片,員工和王紹新董事長就像一個大家庭般的和樂融融,自然而然形成一個溫暖的工作環境、也締造了百億好業績。 出生在台中,3歲搬到苗栗市的王紹新董事長一直以來就是愛家愛鄉不忘本的人,即使企業已經在海外設廠投資開枝散葉,自始至終仍保留苗栗廠房。

王紹新: 中保科股東會通過每股配息5元 智慧城市業績占比將持續增加

最後是2012年,在工業累積很久後,本來大概有將近11個BU,不過分類一下,大致可歸納為醫療、汽車及航太、綠能、工業、通信等幾項產品,正好就組成了信邦現在常說的MAGIC。 台灣金融研訓院傳播出版中心所長傅清源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根據調查結果,自評對金融知識不太了解的年輕人占比達46.8%,完全不了解的比重達6.7%,合計有53.5%、過半年輕人自知對金融知識了解不足。 王紹新2023 台灣金融研訓院2022年10月11日至17日與社群平台Dcard合作進行「大專生金融素養調查」,主要是為分析時下大專院校學生金融素養態樣,透過Dcard網路問卷進行的調查,總計蒐集1000份有效樣本,填答問卷年齡介於19至25歲區間。 「飯桌上什麼都可以談,就是不能談政治、宗教……」王紹新話才剛說完,一旁的總經理梁偉銘便忍不住捏了捏肚子補充:「別忘了體重也不能談喔!」又是逗得大伙一陣歡笑。 只能說,王紹新與同仁的互動,像極了外剛內柔的老師,與一群沒有階級隔閡的學生。

王紹新

且信邦的前20大客戶,只占營收約一半,意味著小客戶林立,讓許多新創公司、有潛力的產品,願意敲門。 令人難以想像,明明是緊湊的辦公場域,又和老闆同桌吃飯,這家公司的員工卻彷彿置身一場溫馨的家庭聚會,而他們閒談所指的老闆、現年73歲的董事長王紹新,儘管臉上表情不多,卻泰然地聆聽員工開他的玩笑,儼然沒有令人生畏的威嚴感。 王紹新 數學碩一陳麒文表示,聽完學長演講後,開始認真思索自己是否要選擇直接進入公司上班,並考慮在公司磨練後,找到自身有興趣的工作,再決定是否要創業。 信邦多年來持續在不同產業耕耘,儘管面臨原物料高漲、零組件短缺、能源及運輸成本上漲等多重不利因素,整體營運仍逆勢成長。

王紹新: 信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王紹新 · 苗栗縣苗栗市國華路582號

剛開始,信邦電子主要生産制造螢幕、電源供應器等線束加工産品,但市場很快飽和,産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 到了1993年,信邦電子決定擺脫競爭紅海,開始將重心轉向方興未艾的筆電電腦。 當時還是數學老師的王紹新看準了這股潮流,決定“下海”大幹一場。 王紹新笑說,和這些孩子天南地北聊起來,話題天馬行空,有人受韓劇日劇啟發,問說「老闆家有密室嗎?」,他笑回「有地下室」。 跳脫工作話題,輕鬆閒聊的氛圍下,諸如此類開玩笑、調皮的話不少,也有人問「下班的嗜好?」、「人生有沒有遺憾?」、甚至「缺不缺乾孫女?」等問題都跑出來了,無形中老闆跟員工的距離感也就消弭無蹤了。

王紹新

答:如果是單純消費性產品,只要價錢低個3%、5%,就能接到訂單,但客製化的門檻很高,開發時間非常長,還記得當初轉型做工業的第一個客戶是在紐約Long Island,那時候樣品已經ok了,但前後快一年才正式接單,還有像醫療器材、風電領域具領先地位的GE,我們也很早就開始接觸,但來回三年才接到第一張訂單。 80年代,適逢台灣電子業萌芽,王紹新不想平庸一生,決定一搏。 他離開教職,進入電子產業,先後歷練過生管、物管、採購、業務等職務,不斷被拔擢,創業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當時全球最大的連接器製造商─荷商恩普公司(AMP)的業務經理。 在汽車產業轉型上,信邦針對電動車充電系統開發充電槍頭及線束;因應歐美新興出行方式,提供電輔自行車電控系統解決方案。 而配合各國能源結構加速轉變,延伸風機相關產品至主控櫃及儲能控制系統、提供太陽能相關線束及系統整合服務。

王紹新: 把「客戶做深」,成功打進風機線材

車用方面,信邦今年除了與加拿大新創電動重機業者Damon Motors締結策略合作夥伴,更加入由山葉、本田、比雅久、KTM集團聯合創立的機車可更換電池聯盟SBMC,該聯盟已選擇信邦的解決方案作為機車可更換電池的標準,目前正在驗證中。 總經理梁偉銘表示,信邦2018年營收約150多億元,今年2022年突破300億元,雖然不會有突然爆發性的成長,但是每年都是穩定向上,自2009年以來,連續13年營收、獲利穩定成長,明、後年也會維持著這樣穩健成長的步伐前進。 此外,信邦公布的5月份營收為13.2億元,比前月成長2.8%,在電子業的淡季之際,逆勢連續第二個月創下單月歷史新高,可說與昨日的盛會相互輝映。 比較有趣的是,考量年輕一輩的同仁,會覺得與上層的距離遙遠,於是公司安排到職三年內的同仁,在「與董事長有約」下午茶會中,和董事長近距離聊天,什麼都可以問、什麼都能聊,百無禁忌。 礙於近兩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當不了空中飛人的王紹新,幾乎坐鎮在總部,為保持與同仁的互動,信邦辦起「與董事長有約」的活動,強調Face to Face,除了例行性的中高階主管會議外,王紹新拍起影片傳到國內外各廠,透過簡短的影片向員工說說話,也有開直接的視訊會議,大家互相分享交流,或藉此傳達總部想分享的訊息。 客觀地去想也會覺得,真的有點像瘋子,怎麼可以切得一刀兩斷。

從各產品事業群觀察,汽車與航太產業成長66.8%表現最搶眼,通訊相關產業成長26.97%居次,工業應用產業年成長也超過2成,約23.42%;醫療保健產業年成長18.38%,綠色能源產業則減少6.84%。 (中央社記者韓婷婷台北22日電)電子零組件廠商信邦電子董事長王紹新表示,全球缺工問題難解,預計未來2至3年最大的成長主軸將聚焦在各個領域的「無人」應用商機,包括無人搬運、無人飛機、無人商店等。 二○○三年是信邦轉型的關鍵年,公司把所有消費性產品改成利基型的工業產品。 王紹新分析,消費性產品相關的大量製造看似門檻不高,卻會花很多人力,吃掉公司資源。 開發新產品市場雖然很辛苦,但因不打價格戰,著重創造附加價值,因此能和客戶建立起長遠夥伴關係,讓公司穩定成長。 成立於一九八九年的信邦,從服務消費性電子大廠起家,歷經兩次轉型。

王紹新: 代表人

元宇宙方面,元宇宙屬虛實整合,軟體、硬體相互搭配的領域,該產業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 不過信邦很早就介入很多VR/AR相關的穿戴裝置,這些產品要求也是不簡單,他的線材要夠輕、夠軟、同時還要保持強韌,客戶曾要求以跳繩的方式去測試線材不能斷。 高三才開始奮發的王紹新,考上淡江大學數學系,退伍後,進到省立高中擔任數學老師。 「遇到太保學生,我都直接向學生挑明,你們要耍太保,絕對比不上我!」兩年半的教職生涯,讓王紹新領悟到當一位好的老師,要能平心靜氣去接受不同的學生。

王紹新

礙於近兩年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當不了空中飛人的王紹新,幾乎坐鎮在總部,為保持與同仁的互動,信邦辦起「與董事長有約」的活動,強調Face to Face,除了例行性的中高階主管會議外,王紹新拍起影片傳到國內外各廠,透過簡短影片向員工說話,也有開直接的視訊會議,大家互相分享交流,或藉此傳達總部想分享的訊息。 對某些客戶說不,卻可能帶來更多更好的客戶;縮小範圍集中在某些領域上,卻反而可能打造出非常寬廣的技術和服務。 信邦董事長王紹新從小受到公務員母親的影響深遠,非常熱心公益。 除了個人信託基金的持續捐款,也身體力行號召並鼓勵信邦集團同仁參與,在行有餘力的範圍之內也能慷慨解囊幫助他人。 國際長陳小雀首先感謝境外生們在疫情期間不畏艱難到校就讀,其次感謝所有的捐款人的支持,「淡江有愛,學習無礙。」讓境外生能在隔離檢疫的過程中感受到淡江人給予的溫暖;王高成則提到因疫情期間每人檢疫時間不同,無法如期舉辦迎新,在此歡迎也感謝新生的選擇以及到來,希望所有人都能學有所成。

王紹新: 年砸6億研發費 全球龍頭廠商黏牢牢

也讓他決定創立信邦,朝向打造「連接線器產業的Intel」而努力。 事實上,王紹新創業後,也以照顧員工聞名,尤其更「威脅利誘」員工長期買進自家股票,隨著信邦股價在10年來大漲12倍,加上歷年的股利,以實際行動來吸引員工全力相挺。 作為信邦電子的董事長兼集團總裁,王紹新的心中無比清楚,企業沒有永恒的競爭優勢,勝出的關鍵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 “現在每個企業都在談創新、轉型,但並不是説變就能變,成敗與否取決于企業是否有創新DNA與‘危機感’。

在健康醫療方面,信邦也有電動脈衝衣新品,公司透露,原本做連接器跟線束,現在控制模組的組裝做到整件衣服整合,同時也看好自動倉儲、智慧家庭等應用領域。 連接線束大廠信邦 (3023-TW) 今 (8) 日召開法說,董事長王紹新表示,明年營收可望維持雙位數成長,目標未來 5 年再拚翻一倍,長期毛利率則可望持穩 25-26%。 大學畢業後,王紹新先當了2年半的數學老師,儘管當時的教員環境相當穩定,若加上補習的收入也算是中上水準,但畢竟還是固定薪水,加上不想一輩子教書,所以毅然決定離開學校的舒適圈,進入了連接線器相關產業。 王紹新 回想起創業前的經歷,王紹新待過日商、美商、台商,走跳不少產業,尤其外商較多,他感慨,大部分企業主不容易放開心胸對待下面員工,在外商公司做不好會被罵、做太好又會功高震主,因此就把這些經歷當作創業很重要的觀點,不論碰到什麼狀況,就是保持溝通,他也自豪表示,30多年來從未拍桌罵過員工。

王紹新: 汽車、綠能產業銷售增 信邦1月營收創同期新高

而「敢」在PC、NB產業高峰時毅然捨棄,轉向「MAGIC」等五大藍海產業進軍的企業主,應該也不太多。 國內電子業的創業家型態有千百種,但大多數本科就是相關領域,從數學老師出身、且40歲才開始創業,除了信邦(3023)董事長王紹新之外,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人。 答:最早是在2003年的產品轉型,當時信邦做了很多消費性產品,但眼看筆電、液晶電視等產品的連接器,開始走向標準化,毛利率逐漸下滑,同時大陸競爭者也開始崛起,於是下定決心要做出改變,三個月內切斷所有消費性電子訂單,開始跨入工業型、客製化的領域。 王紹新指出,2022年成長動能主力落在工業控制有關領域,自動化趨勢的發展速度很快,信邦產品雖多為客製化,還是不斷引進自動化,苗栗新廠逾50%自動化生產,當地共有4間廠房,持續規劃第5座;為就近提供服務給歐美客戶,信邦在美國與匈牙利也有設廠,另於中國江蘇、安徽與北京也有工廠。 王紹新 王紹新強調,今年公司秉持防疫醫療產品優先生產原則,疫情爆發初期,有一兩家大廠非常著急要呼吸器,正好信邦過年工廠有留守人員,能即時供應給客戶,今年也因為疫情,引發全球關注醫療產業、各式無人化、自動化應用均加速推進中,綠色經濟也持續受到重視。 從產品別銷售比重來看,信邦連接線組生產銷售佔合併營收83.31%、連接器及零組件銷售佔16.69%。

但我那時真的是這樣做,我只留半年的時間,大家就拼命去醞釀怎麼樣找新的客戶,怎麼找新的機會。 《遠見》雜誌藉由觀察、採訪、民意調查,深入分析報導台灣社會的大脈動,提供與世界趨勢互相映照、反思的平台,希望能夠用財經知識拓展前瞻視野,以人文養分積累素質品味,成為台灣以及整個華人社會中「前進的動力」。 認識王紹新逾20年的立育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林敏政表示,王紹新不論賺錢與否,帳務力求清楚,沒有隱藏式的兩套帳。 同時是信邦新任董事的林敏政在多次開會還觀察到,王紹新做事很有效率,也願意接納大家意見,「我前一陣子看到產業有獲利,但是應收帳款卻有20~30%,很快王董就下令查應收」。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