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倖純9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Ben on October 13, 2021

郭倖純

郭婞淳在7月27日的舉重女子59公斤級項目先以抓舉103公斤取得七公斤領先,挺舉開把125公斤成功,在第二次試舉133公斤成功前即確定奪得該項目金牌[54][55]。 她在最終試舉挑戰新世界紀錄的141公斤失敗,以總和236公斤為東京奧運中華台北代表團獲得第一面金牌。 抓舉、挺舉及總和成績皆為新的奧運紀錄,個人也成就在奧運、世錦賽、亞運、亞錦賽等國際賽事皆奪金的大滿貫紀錄。

郭倖純

郭婞淳說,感恩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饋,我要用到的東西並不多,家裡過得去就好了。 郭倖純 她在2013年亞錦賽拿到冠軍,領到國光獎金第一時間就跑回台東聖母醫院要捐救護車;捐完救護車,2019年的最後一天再度來到聖母醫院捐錢,甚至希望用「無名氏」。 1.舉重好手郭婞淳在東奧奪下台灣首面金牌,更完成生涯金牌大滿貫目標。 在踏上舉重場的那一刻,選手承受的心理壓力無比巨大,如何不被壓力擊垮自己的表現?

郭倖純: 台灣也現搶鹽潮!從心理學角度看,瘋狂買鹽的人在想什麼?

郭婞淳今日在東奧摘金,是台灣在奧運史上奪得的第29面獎牌以及第6面金牌,她也成為台灣第5位奧運金牌選手。 郭倖純2023 和許多運動員不同,郭婞淳除了專注自己的專項,還另有重心。 她愛閱讀,看到喜歡的名言佳句,會逐句抄寫,激勵自己,也鼓勵別人。 前陣子,她完成從小到大學彈鋼琴的心願,如今已能彈上一首完整的「鐵達尼號」。 郭婞淳深信當自己生命需要的時候,就會有一本適合的好書來到她身邊。 麥基昂《少,但是更好》,裡面也提到「世界上最強大的莫過於適逢其時」,郭婞淳對這個概念心有戚戚。

郭倖純

鍾寶弘指出,平常的舉重地墊如果有槓鈴掉落,槓鈴會再跳動幾下、直到能量逐漸耗損吸收,但是過去也曾發生槓鈴不規則反彈,造成選手受傷。 (中央社)台北市立大學跟中科院攜手合作,把防彈衣材料應用在地墊上,研發出舉重高減震防護地墊,有效減少槓鈴反彈次數與噪音持續時間。 不過,這片看似薄薄5公分的地墊,背後竟有長達2年的研發歷程。

郭倖純: 中華台北獎牌榜

回台後媒體更是鋪天蓋地的報導,郭婞淳當然比誰都激動,但對於外界的目光她依舊優雅自若,客氣謙虛地道謝,僅感謝大家對她的關注,更希望讓台灣選手獲得更多資源。 截稿之際,新聞報導郭婞淳再度毫無懸念地拿下2021全運會金牌,抓舉、挺舉和總合都破了大會紀錄。 男子舉重在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時,便已列為正式項目。 舉重依選手的體重分為不同的量級,這規定是讓不同體重的人能在力量上有更公平的競賽方式。 曾奪得 2016 年里約奧運舉重女子 58 公斤級銅牌、2018 年亞運舉重女子 58 公斤級金牌,2013 年、2017 年、2018 年三度奪得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

郭倖純

舉重講求連貫動作,非常講究肌肉的協調性,但郭婞淳的慣用邊與另一邊的肌力還是會有落差,例如左腿跟右腿相比,較弱一點,就要靠重量訓練去加強單邊肌力。 郭婞淳經過多年訓練,除了有出色的基本動作,她也明白要精益求精,就要透過不同方式,精進自己較弱的地方,進而提升比賽表現。 郭倖純2023 對她而言,最幸福的一天其實再簡單也不過,就是在台東的老家跟家人一起度過,平凡地跟自己所愛的人珍惜每一個時刻,就是她在賽事外最想做的事情。 在成功的背後是挫折與坎坷,出身時體重過輕、臍帶繞頸等等,是倖存下來的台灣阿美族女孩,才有名為婞淳的舉重女神。

郭倖純: 台灣人才洗頭隔天又油又塌!專家:早晚都要養成「一個習慣」是關鍵

參與地墊研發的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副教授鍾寶弘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有些教練因為長期身處這個環境,聽力也有些微受損,講話會特別轉過來或是提高音量。 此外,聽力受損可能影響身體平衡功能,選手舉重表現也可能受影響。 科技部「精準舉重」計畫共同主持人、台北市立大學運動器材科技所教授何維華接受《中央社》採訪時表示,地墊需求其實是團隊在訓練現場觀察而來,長時間待在訓練場地就會發現,整間訓練室如果很多人一起摔槓,「真的比打雷還大聲」。 林敬能表示,團隊也會運用數據分析,蒐集各國選手每次試舉重量,掌握重量間距、選手習慣等,不僅有助於掌握敵情,也能在重量選擇上更精準。 不過,選手舉完一把的休息時間只有不到2分鐘,教練更得在30秒內決定下一把的舉重重量,AI教練系統必須在短短2分鐘內產出分析,不然如果1個小時才分析完回饋給教練,比賽也已經結束。

郭倖純

2010年郭婞淳參加亞洲青年舉重錦標賽,這也是她首次國際比賽,獲得挺舉和總和第2名,接著同年8月參加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獲得總和銀牌「一舉成名」。 郭婞淳說,過去因為多半關注在自己的訓練跟比賽上,所以未曾發現教練其實是個非常懷抱夢想的人,為選手的未來想很多。 那時我的運動生涯才剛開始,我跟楊傳廣是十項全能的代表,我很有自信,覺得可以得個 1、2 名(笑)。

郭倖純: 舉重/清寒小將舉出世界金牌 潘幸甄向郭婞淳看齊

禮拜天是每週訓練的休息日,但她有時心血來潮還是會拉著學弟妹做晨操。 郭婞淳對於訓練從不喊苦,但她在訓練上的堅持與努力,她身旁的人看得最清楚。 郭婞淳的團隊包括教練林敬能、體能訓練師鄭玉兒與物理治療師周詣倫,看到她對訓練的堅持以及比賽時的無畏,都幫她取了一個綽號「蕭查某」(台語瘋女人之意)。

當時看到像楊傳廣在亞運會為國家拿到金牌,還有他 1960 年從羅馬奧運回來,在臺北遊街、被總統接見的那一段,非常風光。 「舉重女神」郭婞淳在本月9日舉行的舉重世錦賽中,拿下女子59公斤級挺舉、總和兩面銀牌,面對近年出現的降級好手、年輕新星,高強度賽事讓郭婞淳心跳加速,對自己有期許「希望我再強一點」。 東京奧運完成選手生涯最後一場大賽的金牌拼圖,我國「舉重女神」郭婞淳現在將目標放在明年巴黎奧運,今天在羽球場小試身手的她坦言,感受到年紀增長的改變,但暫時還沒退休計畫。 (中央社記者黃巧雯新北18日電)「舉重女神」郭婞淳今天在全國運動會舉重女子64公斤量級亮相,以抓舉100公斤、挺舉122公斤、總和222公斤,3破大會紀錄奪金。 時隔8年,郭婞淳2021年底再次得到「體育運動精英獎」,而她也真的實現當初那些自己所說目標,獲得亞運、奧運金牌,也是59公斤的世界紀錄保持人。

郭倖純: 郭婞淳: 台灣「舉重女神」拿下東京奧運金牌,打破奧運紀錄還想再拼一屆

年底再參加和世錦賽同屬2020年東京奧運積分賽事的卡達盃,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0公斤、總和233公斤奪冠[41]。 2018年,第二度參加亞運的郭婞淳獲選為雅加達亞運開幕典禮的代表團掌旗選手[36]。 本次亞運,郭婞淳在舉重女子58公斤級以抓舉105公斤取得領先,並在挺舉開把舉起125公斤時,即確定擊敗勁敵泰國選手蘇坎雅,首度摘下亞運金牌[37]。

  • 「我出生時差點活不下來,所以取名婞淳,我不想辜負我的名字,既然倖存下來,就要勇敢去嘗試任何可能,或許會有挫折,但我相信否極泰來,所有的困境都會是最好的轉機。」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願意向前,來日方長,一定會有希望。
  • 2011年,她以17歲之齡入選亞奧運培訓隊,並在當年亞洲青少年舉重錦標賽以總和212公斤獲得58公斤級銀牌[9][10]。
  • 「不得不說,小本本裡的話有時真的很受用。」郭婞淳覺得這種作用有點像坊間的《解答之書》,差別是小本本裡的每句話都是她真心閱讀各種書籍後,一筆一筆內化成自己的養份。
  • 一朗當然聽到了同胞的呼喊聲,採訪一結束,他快步衝進球場,完成他人生最後一次的謝幕(curtain call),現場觀眾有人繼續嘶喊,還有人感動到哭了。
  • 「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婞淳回憶起被槓鈴壓傷的當下,躺在地上的她只想著,自己在國訓中心等救護車都這麼久,那如果是我的家鄉或更偏遠的地區怎麼辦?
  • 小時候在台東成長的過程裡,無時無刻都離不開運動,只不過她以前其實喜歡的是籃球,因為籃球的制服很帥,再加上她喜歡跟眾人一起努力的團體項目,國小的畢業紀念冊裡,她一字一句地寫下「以後想當籃球國手」。
  • 另一方面,東京奧運舉重男子61公斤決賽25日下午舉行,來自高雄的布農族舉重好手高展宏疑似身體出狀況,挺舉未獲成績,無緣獎牌,結束奧運之旅。

此外,這本書不是教人如何在最短時間完成最多事情,而是如何只做正確的事、忠於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別人期待你過的生活。 當被問到「如今都沒有對手了,妳要如何自我挑戰?」時,郭婞淳提到鈴木一朗。 他是堅持貫徹夢想的男人,棒球在他身上不僅僅是運動,更像是職人精神,日復一日從棒球延伸到生活與生命。 所以本次擔任好書獎閱讀大使,她想對Openbook讀者推薦其中10本曾經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碰觸到她心靈的好書,也希望藉由它們,能為讀者帶來力量。

郭倖純: 舉重/為對手鼓掌有原因 郭婞淳超暖舉動被讚:女神

台東,有田徑界前輩楊傳廣,努力為國家拿下第一面奧運獎牌。 這兩人,是郭婞淳在運動場上和人生舞台上的典範,年紀輕輕的她已開始回饋鄉里。 受傷之初,郭婞淳本想隱瞞台東家人,但家人卻偷偷到高雄的醫院看她,不但沒有在郭婞淳面前掉淚,還帶來鼓勵和歡樂的氣氛。 郭倖純 住院期間,長庚生技公司董事長楊定一博士鼓勵郭婞淳相信自己。 復健過程,郭婞淳也曾崩潰,也想放棄,平常90公斤抓舉輕而易舉,在當時卻成為無法承受之重,但教練林敬能鼓勵她,就算揹,也要揹她上場。

她首度分享舉重與人生相通之道,歸納出突破自我的信念、把壓力轉換為動力的方法,獻給每個在生活中努力的人,找到可以依循的成長軌跡與力量,讓人生也能,舉重若輕。 對於已經站在舉重頂端的婞淳,在比賽之外,她的生活依舊極為單純,沒有太多物質和世俗的慾望,只想有時間放鬆歸零,好好跟家人旅遊,帶媽媽去她想去的地方,或許讓舉重讓更多人知道,也或許用自己的力量,讓更多女性願意投身這項運動。 右大腿外側肌肉斷裂之後,別說是練習,連行走都成問題,郭婞淳長達一個月的時間都使用輪椅代步。 一般人或許早已自暴自棄、怨天尤人了,郭婞淳卻仍願意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生命最好的安排」,她努力配合治療以及復健,不論多痛苦都咬緊牙關撐過去,最後於兩個月後的亞運奇蹟出戰,並拿下第四名的好成績。 她不願向命運低頭,堅信經過千錘百鍊,痛苦最終會生成絢爛的花。

郭倖純: 台灣東京奧運首面金牌!恭喜郭婞淳在2021東京奧運舉重項目摘下金牌

27歲的舉重女神郭婞淳三闖奧運,全力挑戰締造史詩級紀錄,曾奪得2016年里約奧運舉重女子58公斤級銅牌、2018年亞運舉重女子58公斤級金牌,2013年、2017年、2018年、2019年四度奪得世界舉重錦標賽金牌。 現為舉重女子59公斤級抓舉、挺舉、總和三項世界紀錄保持者。 世界舉重錦標賽每年舉辦,遇奧運則停辦一次,賽事獎牌計算與奧運只計算總和成績不同,共有抓舉、挺舉與總和三面獎牌。 郭婞淳生涯八度參加世錦賽,表現傑出,共拿下十金、五銀、二銅,其中五屆在總和奪金,當中又有四屆都是在抓舉只拿銀牌,讓她迄今未能在世錦賽風光完成三金目標,最好表現就是二金一銀,連她自己都認為這是世錦賽的「魔咒」。 「我一直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可以在受傷後繼續出賽,也能夠透過自己的經歷帶給大家力量和希望。」婞淳美麗深邃的眼睛泛著淚說。 郭倖純 台灣舉重選手郭婞淳,今天在東京奧運女子59公斤量級,以破奧運會紀錄的挺舉133公斤,抓舉103公斤,總計236公斤的成績,為中華台北隊拿下本屆奧運會首面金牌。

郭倖純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