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特主力產品為血液透析相關耗材,以及心血管科、介入放射科與泌尿科所使用的體內導管,該公司預計要在8月30日除息,每股將配發4.5元現金股利。 展望下半年,法人預期,邦特下半年伴隨新廠量產,血液迴路管可望恢復成長動能, 包括 TPU 導管與藥用軟袋扮演今年業績動能。 台灣生技指數全名「臺灣指數公司臺灣上市上櫃生技醫療股價指數」,編制於 2017 年 7 月 14 日,台灣生技指數挑選了在台灣上市上櫃的生技醫療產業股票,並且考慮了自由流通量與流動性等條件,指數採取市值加權法進行計算,以市值作為排序,選出具有市值代表性的股票,為代表台灣生技產業績效的重要指標。 醫療生技股 隨著生技醫療產業的重要性逐漸提升,不僅有許多生技相關的基金、ETF 商品推出,金融市場也出現許多以生技類股為標的的指數,如:美股的 醫療生技股2023 NBI 指數、台股的台灣生技指數等。
- 精準醫療以數據為基礎,建立大數據資料庫,整合大數據分析或人工智慧,後續根據需求整合精準診斷、數位科技與體學分析等工具,讓精準醫療從理論走向真實。
- 此外,未來在健保資料中,亦可把影像及相關數據結合,這將是一項促進國人健康、預防疾病及完善醫療的重要公共財。
- 投信法人表示,目前生物科技類股長期展望維持正面,但許多個股因為受外在環境影響,股價出現大幅修正,導致整體指數跌幅偏離歷史均值;根據歷史數據來看,每當美股出現修正時,生技類股僅較大盤落後平均16%,而目前已來到超跌的41%差距,創六年來最高,反映出此時正是醫療生技類股撿便宜的時機。
- 霈方去年每股純益3.09元,為近三年新高,公司表示,近兩年營運受到疫情影響,觀光客及本土消費銳減,因此趁勢針對通路汰弱留強,整理營運不佳櫃點,並透過形象門店改造,強化品牌形象,以全新形象概念店提升購物體驗。
- 本報告分析了醫療照護與生技領域中,9個子產業在過去全球COVID-19持續影響下的表現,及對這些產業在2022年及未來的交易活動預測,隨著疫情所帶來的醫療新契機,在未來一年,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預計將持續受到高度關注。
生物科技(Biotechnology)又稱為生物技術、生物工程,是透過利用現有的自然資源,以科學將生物可利用的特性加以研究發展,藉此來提升與改善生活的方式,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工程等。 生物科技對於人類的發展極為重要,諸如能源問題、糧食危機等,都有機會可以運用生物科技來改善或解決,而近年來生物科技被廣泛應用在醫療領域,造就了生技醫療產業的蓬勃發展。 今年台股投資主流就屬AI莫屬,只要沾上AI題材的個股股價先大漲再說,時序進入下半年,AI熱潮從電子產業逐步轉移到AI智慧醫療,主要是輝達的大力加持。 《2023年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此篇調查採線上進行,由KPMG全球專業財務諮詢顧問團隊及調研執行單位Gerson Lehrman Group(GLG)挑選313位醫療照護與生技投資專家進行調查。 一、著重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交易目標以傳統醫療資通訊大廠為主,提供管理策略與流程優化服務,如2022年甲骨文以280億美元收購電子病歷公司Cerner為代表性案例,透過此筆交易將大舉進軍醫療保健垂直市場,改善護理工作體驗,實踐高質量醫療照護。 投信法人表示,目前生物科技類股長期展望維持正面,但許多個股因為受外在環境影響,股價出現大幅修正,導致整體指數跌幅偏離歷史均值;根據歷史數據來看,每當美股出現修正時,生技類股僅較大盤落後平均16%,而目前已來到超跌的41%差距,創六年來最高,反映出此時正是醫療生技類股撿便宜的時機。
醫療生技股: 美聯準會提溫和貨幣政策 法人:台股短期半年線有撐
AI熱潮大轉移,挾著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投資5,000萬美元,入股科技生物商Recursion,期望加速旗下AI藥物探索模型的發展,該利多逐步在台股蔓延,AI智慧醫療概念股醫揚(6569)、宏碁智醫(6857)、長佳智能(6841)、晉弘(6796)、明達醫(6527)等股價翻揚,醫揚拉出三根漲停,最受矚目。 而《降低通膨法案》為製藥產業帶來重大挑戰,該法案允許「聯邦醫療保險」(Medicare)可針對部分藥品直接議價,預估到2030年可能多達60種治療藥物受到影響,改變製藥產業創新與資產估值,國際藥廠AstraZeneca及Merck注意到這可能影響癌症藥物的研發。 另有超過三成(32%)投資專家認為《降低通膨法案》將有助於生物相似藥的發展,目前生物相似藥正處於百花齊放的起步階段,新法案可望幫助提升採用率,並激勵產業發展。 群益NBI生技ETF經理人林孟迪表示,事先的預防與染疫後的治療,是目前對抗新冠肺炎的最好方法,但在病毒持續變種以及流感化的趨勢下,持續的研發提升疫苗的有效性,還是這些疫苗個股未來成長潛力的由來。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流感化趨勢明顯,部分國家已將第三劑甚至第四劑疫苗施打納入計畫,疫苗話題持續延燒,龐大的獲利商機也具想像空間。
醫療大數據與AI醫療廠長佳智能已於美國取得6項AI醫材許可,其AI醫材產品開發速度領先,預計下半年業績及取證將加速。 為將AI應用結合台灣醫療優勢,國內科技業包括緯創、廣達、華碩、佳世達、宏碁、英華達等早有布局,預計今年底即將登場的台灣醫療科技展上,都將展出最新人工智慧醫療解決方案。 醫療生技股 已成為生技產業政策方向球的BTC,今年邀請美國韌力(National Resilience)創辦人、育世博(6976)董事長楊育民、台灣微軟公共事業群總經理陳守正、台杉生技基金合夥人沈志隆、保瑞(6472)董事長盛保熙、長佳智能(6841)董事長陳明豐等產業大咖演講,也讓旗下公司隨著議題的探討受到關注。
醫療生技股: 合一營收年增逾百倍 股價強彈亮燈漲停
鑽石生技(6901)(6901)將於9月19日掛牌上市,為配合初次上市前辦理現金增資發行新股,對外公開承銷總共85,000仟股,其中68,000仟股將對外競價拍賣,競拍底價為每股37.74元,暫定承銷價40元,競拍時間自8月30日至9月1日。 該新藥P1101是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唯一的一線用藥,每人每年藥品費用約16萬美元,已取得美國孤兒藥資格,預計將享有美國市場7年銷售獨占權,想像空間大。 台股今(22)日開盤上漲48.2點,開盤指數16,429.69點,早盤漲逾百點,最高來到16,535.07點;緯創(32... 台股今(25)日開盤下跌62.34點,開盤指數16,708.53點,早盤挫逾200點,來到16,524.88點;台積電(... 加上中天生技、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及潤泰集團四大原始股東合計持股近95%,依主管機關要求其內部人及前十大股東上市屆滿二年內不得出脫持股,上市後籌碼將相對穩定,流通在外籌碼有限,鑽石生技40元承銷價有機會掀起競拍和申購熱潮。 再者,美中關係緊張情況下,導致陸資撤出併購案,2016 年併購金額與數量達到高峰,總交易額來到 6960 億元,不過美中貿易戰後,2019 年金額僅剩 10 分之一。
- 其中,以泰博(4736)股息殖利率達11%,最為可觀,另外,預計在8月底前進行除息的霈方(6574)、邦特(4107)股息殖利率也有超過4%的水準。
- 晉弘(6796)17日開盤價為116元,盤中最高價和收盤價同為121.5元,目前是連3天漲,漲幅為22.11%。
- 有70%的投資專家認為,生物製藥與診斷設備製造業的估值在未來十八個月將持續上升,整體潛在增幅為10%至20%,投資者首要關注的前三大項目為受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委託研發服務(CRO)及數據分析。
-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 台股生技醫療股近期反應該利多,14日股價走揚的有醫揚、宏碁智醫、長佳智能、晉弘、明達醫、保瑞、中化生、睿生光電、奈米醫材、優盛、神隆、北極星藥業-KY、華安等。
- 展出項目包含多項主題,其中,智慧醫療聚焦AI 人工智慧、大數據醫療應用、物聯網、穿戴式裝置、智慧服務平台與解決方案,隨著近期AI話題延燒,受市場關注。
晉弘視網膜AI輔助診斷軟體為全球第一可同時提供眼底微血管瘤、出血、軟滲出、硬滲出等視網膜病變分類、分期及病徵位置的AI軟體,日前宣布與丸紅集團負責數位醫療保健事業下屬Clairvo Technologies簽訂獨家銷售協議,成功進軍日本市場。 生技類股今天吸納市場資金,呈現價量齊揚走勢,上市生技類股指數上漲逾2.5%,上櫃生技類股漲幅更超過4%,均是今天盤中漲幅冠軍。 AI應用延燒到醫療科技,加上生技展下週開跑,生技股今天在指標保瑞亮燈漲停下,帶動類股群起齊攻,AI醫療概念股更是資金追捧標的,包括長佳智能等多檔漲停,類股漲幅居冠。
醫療生技股: 相關貼文
據報告顯示,生技產業2022年總體交易量低於2021年,從疫情紅利的大幅成長中高檔回落但仍處於高點,儘管生技製藥產業交易量下降26%,全球生醫市場表現依舊相對亮眼。 收購者持續關注技術創新與重大研發項目,包含產品收購、授權交易及策略合作,例如大型藥廠安進(Amgen)、輝瑞(Pfizer)積極展開併購,由重大併購案件可以觀察到,生技製藥交易主要以罕病、癌症及免疫相關疾病為熱門領域。 七成(70%)投資者表示,2023年的投資策略將專注於高度穩定性的後期資產,另有 65%則表示希望著重在收購初創企業。
今(25)日台股表現相對波動,開盤後出現明顯的跳空缺口,統一投顧陳杰瑞表示,台股關鍵支撐16,588點是否能夠維持,成為... 泰博董事會上周五通過現金股利配發基準日,預計在9月4日除息,去年其檢測試劑受惠疫情紅利,每股大賺36.03元,公司也大方配息,每股將配發20元現金股利,以上周五收盤價計,股息殖利率高達11%,泰博在公布除息日後,今日股價也受帶動,盤中最高價來到177.5元,漲幅逾3%。 該公司截至一八年業務主要有三大塊:抗衰老化妝品占營收三三%、新藥如拿百磷占十九%,其他藥品(止痛藥、胃腸藥、攝護腺用藥等)占四三%。 根據健保署的統計,六十五歲以上高齡族群的健保醫療支出在一○年至一七年間成長了五五%,來到二六一二億元新台幣,占台灣健保總支出的三七. 晉弘(6796)17日開盤價為116元,盤中最高價和收盤價同為121.5元,目前是連3天漲,漲幅為22.11%。 醫揚(6569)17日開盤價為207元,盤中最高和收盤價都為207元,目前是連7天漲,漲幅為52.21%。
醫療生技股: 生技展題材聚光 AI 醫療股漲勢衝第一、這四檔股價攻頂
長佳智能是醫療大數據與AI智慧醫療股,今年底前可望再取得多張AI醫材許可證,預期美國AI醫材許可數量將由去年底的六項增至今年底的九項,拉開與國際AI同業的幅度。 談及國內智慧醫療的運用,政府去年底公告「通訊診察治療辦法」草案,預計今年上半年有機會大幅放寬遠距醫療適用範圍,科技業與電信業者正積極布局,打造智慧醫療生態系。 三、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為了強化數位醫療方案,在醫療領域布局多年的微軟於2022年收購語音辨識巨頭Nuance,藉以將其技術整合至醫療與其他產業雲端之中。
陳建仁進一步提到,我國致力推動健康大數據,衛生福利部規劃建置數位化體系,將全國健康相關資料統合,成為醫療資訊系統。 此外,未來在健保資料中,亦可把影像及相關數據結合,這將是一項促進國人健康、預防疾病及完善醫療的重要公共財。 政府也希望透過疾病研究、新藥研發,發展台灣生醫產業聚落,扶育更多新創公司,吸引國外廠商來台,以照顧更多國人的健康。 安克近年持續深耕醫用超音波影像分析的研發,並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醫學影像產品,除了已上市的甲狀腺腫瘤CAD系統與安克呼止偵,其醫學影像分析平台「聲波散射組織成像平台」已獲得歐盟與美國的上市許可,目前可運用至上呼吸道組織及脂肪肝分析,並持續開發其他臨床適應症,以及乳房超音波AI技術。 宏碁智醫已取得AI軟體醫療器材設計與製造的GMP及ISO 13485品質系統認證,是國內少數具備完整智慧醫療技術開發、商品化、臨床試驗、醫材認證及成功落地於醫療院所,將產品導入醫療照護場域,並推廣到國際市場。
醫療生技股: 生技股最新消息
盛保熙說,台灣目前處於天時、地利、人和,天時為全球資本市場低迷、美中關係;地利就是台灣;人和除了是美國與中國人不合,而台灣人才到位。 保瑞 (6472-TW) 董事長盛保熙今 (28) 日在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 醫療生技股 (BTC) 醫療生技股 上提到,台灣生技業資本市場迎來兩大機會,包含全球資本市場萎縮、美中關係不佳,此時台灣也能以六個面向來把握機會。 浩鼎當年在癌症新藥解盲之前股價就暴漲到755元,隨後由於新藥二期臨床解盲失敗而暴跌,自此一蹶不振,近期股價已跌到百元以下,這也是繼基亞(3176)(3176)之後,另一個讓投資人受傷慘重的台灣新藥股解盲失敗案例。
其中,以泰博(4736)股息殖利率達11%,最為可觀,另外,預計在8月底前進行除息的霈方(6574)、邦特(4107)股息殖利率也有超過4%的水準。 而成為併購大贏家的保瑞,最近才透過出售保瑞聯邦換取晨暉生技(1271)36%股權,並躍居晨暉單一最大股東,該聯盟案也帶動保瑞從原本製藥業延伸至保健品產業,瞄準的是全球上千億美元的保健品市場。 醫療生技股2023 另外,ADC可將有毒藥物定向送到特定細胞中,用來對付臨床上難以治療的的胰臟癌、卵巢癌等,近來成為抗癌技術的新突破,加上該藥物可快速驗證治療效果,預期較易獲FDA優先審查通過,藥物開發時間有望節省50%以上,目前也吸引浩鼎(4174)、台康生(6589)、台耀(4746)、泰福(6541)、中裕(4147)、永昕(4726)爭相布局。 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CDMO)是針對各種醫藥品的外包生產服務,藥廠品牌透過授權方式,授與委託代工廠進行生產,從藥物到疫苗都可以透過代工生產,來降低成本、加快上市腳步,如同半導體中台積電( 2330-TW )的角色。 根據公司產品與營收來源,生技產業的範疇主要可以分為疫苗、醫療器材、新藥解盲與 CDMO,以下將針對這四大類別進行介紹。
醫療生技股: 上市生技醫療
AI熱潮不斷延燒,連帶生技股挾智慧醫療題材也吸引了投資人的目光,相關概念股包括晉弘(6796)、醫揚(6569)、明達醫(6527)、長佳智能(6841)紛紛漲停,其中興櫃股宏碁智醫(6857)更是在開盤一小時後漲到熔斷,股價一度衝高到176.5元,漲幅超過9成,氣勢相當驚人。 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28日登場,今年聚焦的跨域科技融合、疫後產業創新、智慧健康的趨勢,也引領併購、AI智慧、精準醫療、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成為話題,相關概念股火紅,有機會引領多頭上攻。 國泰證期顧問處經理蔡明翰表示,多年前廣達創辦人林百里不斷宣示結合AI產業發展AI智慧醫療,目前已經獲得市場重視,預料台股下半年將AI將炒熱生技醫療產業,吸引資金國際性的持續擴大投資,壯大台灣的生技醫療產業。 後疫情時代使全球醫療照護與生技產業的動盪與復甦備受矚目,在《2023年全球醫療照護和生技投資前景》調查報告中,分析了醫療照護與生技領域中8個子產業走過疫情後的表現,並探討在全球景氣低迷之下,對這些產業未來的交易活動預測與展望。 有70%的投資專家認為,生物製藥與診斷設備製造業的估值在未來十八個月將持續上升,整體潛在增幅為10%至20%,投資者首要關注的前三大項目為受託開發製造服務(CDMO)、委託研發服務(CRO)及數據分析。 全球CDMO、CRO市場快速成長,研究機構Frost&Sullivan估計,2025年CDMO產值將達1,066億美元(約新台幣2.9兆元),生技醫藥產業前景可期。
鑽石生技以長期性創投資金挹注產業活水,支持並輔導具國際競爭力的生技新創公司,成為臺灣極少數真正能投資、輔導早期新創生技公司、並已累積許多成功案例之專業生技創投。 政府已將精準健康與精準醫療納入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近年亦積極整合跨部會資源,結合BIO-ICT建立國內精準醫療產業鏈,例如2022年經濟部轄下法人工研院與衛福部轄下法人國衛院合作,建立跨部會精準健康合作機制,為資通訊與生醫產業帶來加乘綜效。 舉例來說,過去臨床醫療針對罹患相同疾病或病徵者,大多給予一致的藥物,導致臨床上出現許多無效用藥案例,如癌症治療有超過七成五為無效用藥、阿茲海默症治療的無效用藥比例也近七成,在美國更有超過三成醫療支出浪費在無效治療上;而精準醫療根據個人疾病投藥的特性,並藉由伴隨式(CDx)精準診斷,篩選出特定患者後,再給予精準藥物治療,將可大幅降低臨床上無效用藥的困擾。 換句話說,生技公司投入新藥研發,或者投資人買進尚未成功的新藥股,「賭」的成份相當濃厚,可是一旦成功,其回報率可能高達數十倍,去年成功取得美國藥證的藥華藥,其原始股東及投資人就是屬於少數較幸運的。 醫療生技股2023 根據生技諮詢公司Bain Consulting的數據,新藥開發從臨床前(新藥發掘與探索及價值確認、產品開發與動物試驗)到進入臨床一期,成功概率是70%,從一期到二期則為55%,從二期到三期則約40%;即便進入三期,新藥最終獲准上市的成功率,仍然只有一半。 生技股今年半年報表現不俗,加上醫療產業旺季將至,成為盤面吸金族群,部分即將除權息的高殖利率個股也成為買盤關注焦點。
醫療生技股: NBI 生技指數
精準醫療以數據為基礎,建立大數據資料庫,整合大數據分析或人工智慧,後續根據需求整合精準診斷、數位科技與體學分析等工具,讓精準醫療從理論走向真實。 精準醫療提供更精準且個人化治療方案,並可大幅加速醫療發展速度,擴及醫療保健、製藥研發、基因組學等眾多醫藥相關領域,為醫學研究與照護提供高效解方,預期未來將掀起精準醫療劃時代的革命。 今日強勢漲到熔斷的宏碁智醫,以母公司宏碁的資通訊專長與品牌優勢,投入開發人工智慧,並與國內醫產學研進行跨領域合作,專注於智慧醫療的研發設計與商品化,提供智慧醫療相關的產品及服務,目前已成功建立智慧醫療的開發合作平台。 生技股今(25)日反映相關題材,買盤聚焦安克(4188)(4188)、商之器(8409)(8409)、長佳智能(6841)(6841)、晉弘(6796)(6796)等智慧醫療相關個股,盤中股價皆一度攻頂,其中,長佳智能股價來到143.5元,晉弘股價來到152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 法人表示,近年在科技介入,發現更多未被滿足的醫療市場,透過AI 高度運算,可讓資料科學更加速,開發具市場需求的產品。
此外,經濟部技術處促國內精準醫療產業成形,從醫藥研發著手,以台灣堅實的資通訊技術為基石,支持生技中心、工研院、藥技中心等法人團隊,發展精準醫療技術平台,並攜手業界在藥物開發與臨床經驗的基礎,共創精準醫療藥物開發模式,藉此培育國內臨床晚期研發及行銷通路人才,為台灣在全球全球生技醫藥領域發展立下堅固的房角石。 2015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提出《精準醫療倡議》(PMI)後,宣告全球生技醫藥產業進入「精準醫療時代」。 隨著科技演進、生技醫藥技術發展,精準醫療市場在過去幾年不斷增長,據市調機構MarketsandMarkets報告指出,精準醫療市場將從2020年的620億美元增加至2025年的2,557億美元,年平均複合成長率32.1%;麥肯錫調研報告更預測,精準醫療在未來十年內,可能為全球醫療保健創造超過1.5兆美元的經濟價值。 在智慧醫療的買盤發酵下,生技股成為大盤多頭重心,包括上櫃生技指數、台灣生技指數盤中漲幅超過3%,上市生醫指數盤中來到75.36點,一舉站上5日、月線,並向季線靠攏,漲幅近3%。 法人表示,人工智慧與醫療產業結合是當前的世界潮流,近年尤以「醫療影像」領域蓬勃發展,若能結合AI軟實力及領先的醫療技術,可望成為產業新亮點。
醫療生技股: 生技股下半年題材多 成資金避風港
其他生技族群也有不錯表現,晟德、佰研、東生華、科妍、明基醫、永昕、和康生、國光生、台耀、藥華藥等漲幅都在5%以上。 輝達(NVIDIA)財報大放利多,但AI概念股上攻油門沒催到底,台股開高震盪,加權指數終場上漲193.97點,收在167... 美國聯準會主席鮑爾提出溫和貨幣政策,美股收紅,台股25日下跌289點收在16481點,失守短期均線,外資期貨淨空單增加逾... 娘家大紅麴及益生菌是晨暉最有名的產品,去年全年營收 3.5 億元,稅後純益 1.35 億元,每股純益 4.05 元;今年累計前 7 月營收 1.72 億元,年減 20.19%。
一是由於中小型藥廠資金與資源較少,難以負擔晚期臨床試驗費用,為加快資金回收,國內新藥廠商多選擇在產品臨床前期階段,即尋找國際合作夥伴進行授權,但此階段的產品療效尚未經過臨床驗證,交易價格多偏低。 精準醫療的藥物開發模式,可鎖定藥物開發的目標族群,達到縮減臨床試驗人數,進而降低臨床試驗費用,甚至能提高臨床試驗成效。 由於藥物開發過程昂貴且耗時,過去國際製藥廠在研發上耗費大量沉沒成本,如何提高藥物開發效率、增加藥物上市成功率與解決無效用藥比過高等問題。
醫療生技股: 精準醫療 生技業劃時代革新
二、遠距醫療及混合醫療居家即醫院(Hospital at home)逐步成為趨勢,藥品零售商CVS轉征基本醫療市場,收購醫療保健服務商Signify,以拓展全方位居家照護服務。 陳建仁致詞時表示,行政院每年舉辦「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今 (2023) 年已是第18屆,2017年他曾代表政府聽取BTC總結報告,2020年也應邀擔任會議引言人,因此他對會議並不陌生,也很高興看到產政學研醫界再度齊聚一堂,凝聚共識,擘劃台灣生醫產業藍圖,讓我國民眾獲得更好的健康福祉。 台康生技(6589-TW)近5日股價下跌0.21%,所屬產業為生技醫療業,相關生技醫療股價指數下跌0.36%。
以美容保養品、生機飲品、精油生產銷售為主要營業項目的霈方預計要在8月24日除息,每股將配發3.5元現金股利,以前一交易日股價計,股息殖利率達6.25%。 霈方去年每股純益3.09元,為近三年新高,公司表示,近兩年營運受到疫情影響,觀光客及本土消費銳減,因此趁勢針對通路汰弱留強,整理營運不佳櫃點,並透過形象門店改造,強化品牌形象,以全新形象概念店提升購物體驗。 泰博去年雖交出亮眼成績單,但今年第2季獲利大幅縮水,單季每股純益1.82元,創16季以來新低,疫情紅利結束,主要反映台灣快篩試劑需求急凍,加上血糖檢測產品外銷市場表現不佳,累計今年上半年每股純益6元,年減74%。 在台灣掛牌上市、上櫃的生技醫療股相當多,以下列出生技族群中較為知名,且近期話題性較高的生技股,供投資人做為參考。 盛保熙強調,在支持國內研發新藥上,也期望新藥與學名藥可以增加健保價,如果增加 10 億元,將可產生千億元效應,同時讓生技公司進一步增加投資研發費用。
醫療生技股: 生技 ETF 有哪些?
他也提出六項建議,第一、贊助研究組織和機構,掌握市場趨勢,同時吸引掌握技術的外資公司來台;第二、延續生技股的熱度與價值,開放台灣資本市場,允許海外生技公司在台 IPO;第三、提高在地生技製藥產業的投資。 美股是全球生技醫療股的大本營,想要參與的國內投資人,可買進在台股掛牌的群益NBI生技ETF(00678)(00678)。 此外,尋求固定收益的投資人亦可考慮布局在台股掛牌的生技醫療公司債ETF,例如:群益AAA-A醫療債(00793B)、國泰A級醫療債(00799B)。
明達醫(6527)17日開盤價為100.5元,盤中最高和收盤價都為100.5元,目前是連5天漲,漲幅為24.23%,遠高於5日線和月線,創歷史新高價。 明達醫今年出貨穩健增加,6月營收為8,303萬元,月增21%,帶動今年上半年營收達4.15億元、年增17%,法人也預估明達醫第二季營運會與第一季相近,獲利優於去年同期。 另一方面,鑽石生技自去年7月25日興櫃掛牌後成交最低價為69.7元,配發股票股利1.8元、現金股利0.2元除權息後降為58元,由此來看,市場投資人持有成本應不低於58元。 回顧歷史,包括基亞、浩鼎在內,公司經營團隊及大股東陣容都頗受投資人認同,早在新藥解盲結果出爐前,它們的股價已領先大漲,反映投資人對於新藥解盲成功的樂觀預期,公司派也積極做多,但解盲結果都很殘酷,投資人要從中學到教訓:在新藥解盲前一定要逢高賣出,千萬別「豪賭」,寧可少賺,不要大賠,等解盲成功或取得藥證再買回來即可。 中天生技(4128)(4128)創辦人暨鑽石生技投資(6901)(6901)董事長路孔明,在鑽石生技投資登錄興櫃前的法說會表示,生技新藥研發公司通常很短命,容易夭折,因此生技新藥公司的經營者及投資人「心臟一定要大」,在承擔高風險之際,還必須很有耐心。 台股今年以來最受矚目的新藥股是藥華藥(6446)(6446),股價一度大漲到576元,市值高達1,544億元,成為生技新藥股王,已超過前新藥股王浩鼎(4174)(4174)在2015年大漲到755元創下的1,268億元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