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執行署指出,只要欠繳金額在3萬元以下的國稅或地方稅案件,民眾都可持執行分署寄發下方印有條碼的傳繳通知,在繳款期限內,就近至統一、全家、萊爾富及來來(OK)四大超商繳款,且免收手續費,也可依四大便利商店開放的非現金支付工具臨櫃繳納滯納稅款。 如果我們觀察連續兩年超徵的稅目,2021年稅收增加的部分大多來自「證交稅、營所稅與營業稅」;特別是證交稅增長高達82%,可見2021年的股市交易相當熱絡。 「超徵」這個詞很容易讓一般大眾產生誤解,認為國家「違法課稅」,所以超收了很多不應得的錢。 按政府會計準則公報第1號及第2號,稅課收入為強制性無對價收入,應於法令規定之繳納期間或可強制收取權發生時,且於資源很可能流入及金額能可靠衡量時,認列收入。
曾巨威說,超徵就是指實際徵收到的稅金,多於政府預算編列的數額,這不代表政府多收了人民的稅金,「只是預估數與實際數有落差,並不是指政府非法徵稅」。 超收稅2023 南韓在2008年時,為協助民眾與企業因應高油價的衝擊,針對低收入者和中小企業發放總額10.5兆韓圜(100億美元,約新台幣2372.9億)的退稅金與補貼,其中超過7兆韓圜的資金用於卡車司機等低收入族群的退稅和其他補貼。 退稅就是處理「稅收超徵」非常直觀的做法,政府向人民多收到的錢,之後就會計算超出的量接著就將超過預算的部分,按照繳稅的比例退回,此方法就會是有繳稅的人才會拿到退稅的金額。 近日新聞大肆報導 2022 年整年度稅收超徵 NT$ 4,500 億,近六年來累積稅收超徵總額更破兆,當大家看見「稅收超徵」四個字時,可能會內心會先感到不滿、生氣,想著:「政府難道是違法、不合理地多收了人民稅嗎?」,但其實並非如此喔! 所謂的「稅收超徵」指的其實並非政府「違法超收稅額」,而只是:稅收實際收入高於原本估算的稅收預算。 東華大學新經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松興也認為,政府在短短幾天下來改口,明顯看得出來對於這個決定很是掙扎,可明明知道今年景氣會逆風,為何要選在這時候發放現金?
超收稅: 振興有譜 3,800億超收稅負 總統拍板3用途
這實際上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政府的態度,超徵稅收並非不當得利,法規層面上並沒有返還國民的必要,但也不代表國家實際上真的變有錢了、財政有盈餘,還有公共債務等待償還。 但對國家來說,如果有必要執行特定的公共任務,那麼即使財政上有所不足,還是應該儘量設法達成,例如編列特別預算(疫情當下,完全無法預期2021、2022年的超徵,依舊仍需編列8,400億的預算)。 以最近一次稅收短收為例,因上市櫃公司108年度獲利衰退、未分配盈餘稅率調降,加上受疫情影響,營利事業申請延分期繳納與免辦暫繳,導致109年營利事業所得稅預算達成率僅74%。 財政部數據顯示,稅收超徵的 4,500 億有八成來自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繳稅冠軍貢獻約 550 億元,占全國營所稅總額的 8.4%,而且 2021 年上市櫃公司的獲利,相較 2020 年大增超過七成,更是稅收大幅超徵的主要原因。
中鋼(2002)28日公布,自結7月合併稅前虧損4億元,為連續第二個月虧損,也是近6個月新低點,但隨著盤價上漲,預期8月、9月營運好轉,順勢迎接第4季傳統旺季,年底前不看淡。 而發生超徵的年度,2021年超徵4327億已經是歷史新高,2022年政府預計將超徵4500億,將再度刷新紀錄。 攤開近年稅收成果,包含2014年營業稅、2015年土增稅、分別受銀行保險業營業稅由2%調至5%,2016年因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及公告地價調漲,也讓稅收連續3年超乎預期,多出數額皆在千億元以上,2017年至2019年稅分別高出960、897及830億元。 前雲豹能源董座賴勁麟日前於臉書發文,表示為避免政黨身分和過去的政治資歷,成為特定政黨和政治人物的鬥爭材料,宣布辭去雲豹能源董事長及所有子公司職務,雲豹能源今日也發布重訊表示,新任董座由廖福生接任。
超收稅: 超過1000萬才退休?但工作30年 退休金缺口竟還這麼大
過去兩年間看似稅收持續超徵,但稅收收入增加的同時,國家的支出也是同樣在增加的。 超徵的部分,並未把「中央政府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防治及紓困振興特別預算」(下稱特別預算)的8,400億,以及後續為紓困追加的好幾筆預算算進去;如果加上疫情期間,國家增加的財政支出,國庫是賺是賠還很難說。 2022年底財政部預估今年「超徵稅收」將達到4500億,隨即引來社會熱烈討論,朝野立委有人認為應該「還稅於民」或者「經濟紅利共享」,主張發放現金給國民,但也有人從國家財政考慮,認為這筆錢應該優先還債,避免債留子孫。
但如果當年度歲入有部分是發行公債的借款收入,則應扣除該項公債借款後,才是真正的賸餘。 普發現金和消費券就是在「稅收超徵」上比較特別的作法了,稅金每個人繳交的數字差異很大,但普發現金或消費券就是不論繳多少錢,每個人都會拿到政府發放相同數量的金額。 在這樣的狀況下,民眾風向常常很兩極,有人因為拿到錢開心,也有人擔心國家是否應該先償還大筆的舉債,免得債留子孫。 而其實受到疫情影響,台灣防疫有成,且科技需求在疫情期間大爆發,都使科技產業跟航運業獲利連續兩年都不錯,根據財政部官網資料,2021年其實政府也超徵稅收4327億元,而更前一年,也就是疫情爆發的2020年當年度企業獲利重創,也是近5年來稅收低於預期的一年。 稅收超徵的原因,除了政府機關常年有預算編列「低估」的習慣外,另一種可能則是單純「稅收太多」例如當年的經濟成長幅度遠超預期,相對讓所得稅、營業稅、財產稅等爆量增加。
超收稅: 超徵稅收 蔡英文:優先撥補勞保、健保缺口 及補貼電價
就以證交稅為例,證交稅收入金額決定於當年的股市交易數量,如果投資市場當年大好,交易相當活絡,那麼證交稅收入可能就會比較高,反之亦然。 所以財政部只能根據往年的數字,再加上對整體國際情勢、市場經濟景氣的了解、推測來進行估算,由於變因其實是很多的,所以就會出現落差、不精確的現象。 陳清秀說,超徵的第一個用途,理論上應該是要減少當年度預算計畫中之借貸款項,亦即減少舉債,法源為《預算法》。 原本編列預算時會授權政府借錢(舉債),但如果超徵稅收,就可以減少舉債。 第二個用途是優先償還公債,例如防疫特別預算所發行公債,是當年度防疫使用,使用效益期間極短,本於受益者負擔原則,應優先償還,以免債留子孫。
日圓匯率貶值,彰銀今(30)日舉辦今年第二季法說會,彰銀主管表示,日圓兌美元匯價到150元匯價之前,日本央行應不會進場干預,由於彰銀在東京設有分行,日圓匯率貶值會吸引個人或企業海外置產,將持續爭取日圓貶值所帶動的新商機。 報載普發6000元出現重複入帳,財政部今天表示,這是北富銀併日盛銀系統整併初期,部分帳戶、約300多筆特例狀況,北富銀與... 超收稅2023 初步計算,若每人發5000元現金,就將花掉1150億,每人發1萬元更將一口氣超過1800億的額度。
超收稅: 企業貸款是什麼?如何申請企業貸款?貸款利率、貸款機構差異一次搞懂!
他解釋,一般所說「歲計賸餘」或「財政賸餘」,是指當年度政府歲入多於歲出,也就是說政府收入大於支出;歲入少於歲出,就會產生「赤字」,表示政府入不敷出。 針對2022年的超徵數額,行政院日前曾預估超徵為4,500億,財政部隨後發布最新統計,全年實徵淨額為3兆2,191億元,但預算編列稅收為2兆7241億,實際稅收較預算超出4,950億。 不過,真正的超徵數額,須在全年稅收經過審計部的決算程序後,形成稅收決算數,到時決算數減去預算數,即是實際超徵數。 年度的財政預算案寬減100%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上限2萬港元(約新台幣7.7萬)。
查核中心採訪東吳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陳清秀、政大財政系名譽教授曾巨威、高雄科技大學金融系教授楊德源,並整理政府相關財政數據,提供讀者基本事實以供參考。 2008年金融海嘯後,澳門因應當時社會經濟受到的衝擊、對抗通膨對居民帶來的生活壓力,以及澳門因博弈業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提出了《現金分享計劃》,向符合資格的居民發放現金分享款項至今。 2022年,受益於營所稅、營業稅,以及因盈餘分配及薪資所得扣繳稅款、房地合一課徵所得稅均增加,較預算數超徵4300億元。 袋鼠金融希望能建立一個安全、值得信任的平台,讓民眾可以在這裡找到最好的金融方案,用資金繼續實現夢想的藍圖。 袋鼠金融聯手多間銀行提供優惠金融方案,不僅運用 Gogolook 防詐資料庫與 AI 技術,更符合金管會開放銀行 (Open Banking) 政策中資安認證與資料傳輸規範。
超收稅: 政府「還稅於民」是民主還是民粹? 台灣6年超徵逾1.3兆,舉債卻更多 領現金你該知道的3件事
明晟(MSCI)於每年2、5、8、11月公布指數審查調整結果,2月及8月為季度審查,5月及11月為半年度審查,半年度審查之成分股調整幅度通常較季度審查調整幅度稍大,四次調整結果均於公布日次月首日開盤生效。 今不過,技嘉今(30)日盤中一度漲逾5.23%卻以平盤作收,振幅過大。 超收稅 他們住在離亞斯本開車45分鐘的貧民區,每天天未破曉開始工作卻甘之如飴。 薩爾瓦多移工安娜20年前來到亞斯本,她在一夜收費高達幾千美元的旅館做夜班打掃服務,時薪7美元。 當年19歲的我第一次來亞斯本,埋頭在音樂象牙塔或是周旋於富裕的音樂節支持者,從不知道也不在乎,群山圍繞的天堂,竟有斑斑血淚歷史。 1879年起,美軍使用高侵略性武力將當地印第安人驅趕,搶奪原本永久保留給印第安人1200萬英畝的土地。
而近幾年來受到疫情影響,國內觀光業、零售業或服務業等產業蕭條,預估整體國內景氣不佳,稅收編列自然低估,但沒想到台灣在這段時間卻受惠於關鍵半導體產業、台商回流、外資加碼投資等等,讓稅收大大超乎預期。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超徵的款項仍需要進入國庫,而不管要紓困、發現金還是其他的政策用途,都必須要編列特別預算為之。 退稅沒辦法雨露均霑,有些人就提出了「普發現金」的建議——乾脆簡單粗暴地每人發一萬,給大家紅包好過年。 超收稅2023 這個建議的立基點在於減少印製成本,並考量疫情衝擊及物價上漲,同時作為對基層民眾的紓困及產業的補助。 既然稅收的比預期多,那麼代表國家本來沒打算用到這麼多錢,既然如此何不把錢還給人民呢?
超收稅: 疫情、台商回流讓政府錯估稅收,稅制更該檢討
根據財政部在2018年10月發布的資訊中指出,發生超徵時,政府可依照《預算法》規定「減少原本借款數額」,或是依《公共債務法》規定「增加還款數額」,不能任意支用超徵的稅收。 例如103年超徵721億,政府減少舉債820億元;104年超徵1457億,減少舉債1479億元;105年超徵938億,減少舉債536億元;106年超徵536億,減少舉債1225億元。 曾巨威解釋,政府任何稅課收入都會先繳庫,因此目前所說的超徵稅收其實都在國庫裡。 政府承諾要用超徵發放現金,但政府用錢要先經立法院同意,因此才需要訂立特別法案,之後依法提出特別預算,等立院審議後才能動支國庫賸餘。 其中加州政府在2022年6月與議會達成協議,推動「中產階級退稅計劃」(Middle Class Tax 超收稅 Refund)從年度980億美元(約新台幣3兆)的預算盈餘中,撥款95億美元(約新台幣2910億)。 從上述貸鼠先生的說明,應該就可以了解到,「稅收超徵」並非政府進行了違法的超收,而是稅收估算的不精確造成的後果,不過大家要特別注意一個點!
這決定恐會影響經濟成長,因為對於手頭不寬裕的人來說,有了這一筆錢可能會先存下來。 2023年1月3日,整體事件急轉直下,行政院長蘇貞昌鬆口「將規劃發現金」,總統也一改日前所述「要用在刀口上」,在臉書表示,1800億元部分經過這幾天討論,除要預留一筆錢因應不時之需外,將保留一定額度,用發現金的方式,來作為全民共享的方案。 據財政部統計,截至去年12月23日止,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5兆6,998億元,未滿1年債務未償餘額250億元,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4.6萬元,政治大學財政學系教授陳國樑直言,短短4天,政府對超徵稅收用「要用在刀口上」改成普發現金,一波三折到簡直「有點胡鬧」。 財政部預估今年稅收可望超徵4500億,讓要不要「還稅於民」等話題吵不完,尤其是學者,每位看法兩極,原因歸咎於近6年雖然稅收超徵破兆,但舉債其實更多,讓學者痛批,政府為了民意亂了套。 以中央政府而言,年度稅收由財政部預估,於前一年度約6、7月間,提交主計總處,列入預算案歲入;一旦預算案通過立法程序,此預測之稅收,即成為預算稅收數。
超收稅: 稅收超徵4500億、債務卻更多! 一表看懂學者為何而吵
新加坡在2007年財政盈餘高達64億新幣(約新台幣1470億),政府在隔(2008)年果斷宣布,將18億新幣(約新台幣410億)分紅給國民。 香港也長年實施稅項寬減以及租金免稅、電費補貼等措施,2018年2月公佈的預算案維持寬減75%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退稅上限調至3萬港元(約新台幣11.6萬),創下史上最高。 以各國經驗來看,從香港、澳門、美國、南韓到新加坡都曾透過減稅、退稅等措施,還利於民,藉此補貼支出、刺激消費活絡經濟。
- 近幾年受到疫情影響,政府陸續執行了3000元的三倍券、5000元的五倍券等措施,協助提振國內疲軟的經濟環境;如今傳出超徵稅收要還稅於民,「發多少」自然是熱門討論。
- 在這樣的狀況下,民眾風向常常很兩極,有人因為拿到錢開心,也有人擔心國家是否應該先償還大筆的舉債,免得債留子孫。
- 這次的援助計畫相當於韓國當時約9570億美元(約新台幣29.3兆)國內生產毛額(GDP)的1%以及政府1570億美元(約新台幣4.8兆)年度預算的6.25%。
- 蔡清祥肯定行政執行署成立至今近23年,徵起金額已突破6400億餘元,績效卓著,是署長、各分署長及同仁共同努力的結果。
- 因此,預算的歲入部分,只能按照以往的數字,加上對今年經濟景氣的感受來「預估」。
- 澳門政府在2022年11月發表2023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時也宣布,會繼續《現金分享計劃》,永久居民每人派發1萬澳門元(約新台幣3.8萬)現金,非永久居民派發6000澳門元(約新台幣2.2萬)。
收入之金額,為依有系統之方法調整估計增補退稅款及估計無法收回款項後之淨額。 蔡英文在會議中裁示,政府初步規劃,中央政府可運用的3,800億元,從三個面向規劃:第一、除原本已編額度外,將額外以1,000億元為規模,撥補勞保及健保基金財務缺口,同時挹注台電增資,進行電價補貼,希望從源頭管控能源價格,穩定全球原物料上漲對台灣物價的衝擊。 陳清秀補充,也有一種情況是,國稅局課稅時比較嚴格執法,徵收到較高的稅款;例如企業併購時會產生商譽費用,商譽費用原本屬於企業投入的成本費用,在法律上應可逐年攤銷,不過,在稅務稽徵實務上稅捐稽徵機關可能加以剔除,讓企業無法或難以攤銷,而有不當課稅之情況,因此,增加稅收。 由「超徵」引爆的各種疑問,在春節前成了民眾熱門話題,但巨大的聲量中是否也有不少誤解隨之流傳?
超收稅: 稅收超徵八成來自營所稅!台積電五大企業繳稅貢獻 1,165 億元
許多時候我們都會忘記,國庫的錢最終還是屬於全體國民,如果浪擲,也是全國人民共同承擔。 白話來說,大部分的公共收入都必須先進入國庫,支出也由國庫統一發放,不能因為某機關收的錢比較多,多出來的錢就變成自家可以挪用的小金庫。 姑且不論在通貨膨脹的情況下,持續將這麼多貨幣投入市場,是否會加劇通膨。 此立論既然已經設定了基層民眾,因為疫情衝擊以及物價上漲而生活受到影響,那麼一旦有多的錢,多半依舊會拿去購買基本生活物資,那麼對於其他眾多受影響的產業,恐怕就沒有助益。 但大眾觀感上就會覺得國庫充實了,面對國內的實體消費,如餐飲業等,卻因為過去兩年的疫情苦哈哈,是不是該給大家發個年終紅包?
歷任政府都會依施政需要編列特別預算,譬如馬英九有振興經濟計畫、莫拉克災後重建計畫,蔡英文則有前瞻計畫、疫情振興計畫等,在計算每年政府收支時,必須再加入特別預算的舉債,才能掌握財政的真相。 財政部解釋,2009年在全球金融海嘯影響下,稅收較預算數短少2538 億元,創下短徵的空前紀錄。 陳清秀說,發生超徵的因素非常多元,必須要分析當年度是不是有特殊情況發生,除了前述的狀況,2022年股市熱度、房地產市場熱度提升,也可能產生比預期多的證交稅、房地產稅等,或因疫情關係中國大陸封控,導致台灣接單增加而增加營利事業所得稅等。 針對2022年台灣超徵的原因,政府官員曾在立院等場合說明,當時預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3.92%,不過,2021年經濟成長率是6.28%,營利事業所得稅、營業稅、綜合所得稅均比預期增加,最終形成大幅超徵。 若好奇拆分「所得稅」組成,可以發現「營利事業所得稅」是最大宗,再來是「個人綜合所得稅」,換言之,此次政府超收的收入來源中,這兩部分貢獻的稅金最關鍵,而企業在2021年財報結算成績優於預期,是2022年政府稅收大滿袋關鍵。
超收稅: 天選之人重複領6千? 財政部證實:特例、300多筆已沖正
數位部今(6)日於臉書指出,登記入帳2.0即將於4月11日上線,4月11日起,還沒領普發現金6... 六四事件迄今已逾三十四年,台灣政客除了行禮如儀、心口不一的人權表態外,面對如今冰封又兵凶的兩岸關係,還有沒有更多關於勇氣... 超收稅 考量到程序上必須要經過立法院同意,但立院目前已進入臨時會,到1月13日前只剩下3次,行政院至今仍尚未將方案送到立院審查,因此要在農曆春節前拿到「紅包」幾乎是來不及。
考量到1800億還要預留緊急開支,因此每人發5000元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選項。 金融股配息穩定的特色,是許多存股族的首選,然而就從去年開始,美國快速升息以及防疫保單虧損的影響下,多數金融股跟著大跌,但也因為金融股有著不易倒閉的優點,這波跌勢反而是長期投資者逢低加碼的機會。 署長黃玉垣提出行政執行的五大面向,一、落實科技化法務部政策,導入AI數位治理提升核心業務量能,例如︰建置金融帳戶餘額查詢系統,可大量節省執行人力及物力,將資源集中於滯欠大戶追繳作業。 二、強化機關跨域橫向聯繫,介接既有資源增進執行效能,例如將三段式條碼列印於傳繳通知,三、貫徹國家當前重大政策-主動專案執行回應社會脈動,例如積極執行酒駕、不禮讓行人之交通違規罰鍰。 蔡清祥表示,各主管應持續以創新思維與妥適應對作法,帶領同仁提升執行效率及服務品質,重視外界看法、回應各界要求,達成讓國人有感之施政目標。
超收稅: 財政部宣布4/10開放ATM領6000元 領取流程一次看
其中1,800億元將「還稅於民、全民共享」,依實際經濟狀況,適時作為振興券或發放現金使用。 全台稅收超徵 4,500 億元,行政院宣布「還稅於民」,規劃 1,400 億元普發每人 6,000 元現金,不少人好奇稅收超徵來自何處? 其實根據財政部數據顯示,超徵的 4,500 億有八成來自企業的營利事業所得稅,台積電、陽明、萬海、長榮、國泰金前五大企業就貢獻 1,165 億元。 曾巨威指出,超徵稅收代表當年財政狀況良好,可以讓政府減少舉債甚至不用舉債,而依照《公共債務法》,超徵稅收可以優先還債,之後剩下的錢會納入歲計賸餘中,成為政府之後編列預算的財源之一。 陳清秀說,政府每年都會公布決算書,說明政府的財政狀況,包括說明上一年度的歲入與歲出執行結果,如果歲入大於歲出,當年度才可以說是國庫有賸餘。 但要注意的是,決算書上的歲入、歲出、賸餘,與舉債是分開計算的,因此,即使當年度歲計賸餘,政府同時也可能背負高額的債款,這些舉債都是未來子孫要償還的。
稅收是政府收入最大財源,根據主計部總預算書資料,2021年實際決算數總收入2.38兆元,其中稅收就達2.003兆元,是最大項目,占國家財政收入高達84%,其中所得稅收入1.079兆元貢獻又超過一半,是最大稅基,其餘稅的名目頗多,小到菸酒稅,大至關稅、貨物稅等等。 退步來說,就算有必要,由於今年的稅收,是反映前一年的所得4,因此繳了很多稅的產業,今年不一定特別好過,如何瞄準對的產業就很值得好好討論。 因此,預算的歲入部分,只能按照以往的數字,加上對今年經濟景氣的感受來「預估」。 民眾高度關心,繼三倍券、五倍券之後,是否再度發券振興經濟,或順應立法院的提議普發現金一萬元?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對此解釋說,第3項的1,800億元,就是留下來因應2023年的可能需求,研擬全民共享的方案,至於發券或發現金等任何方案都不排除。 曾巨威表示,香港、澳門、新加坡都有發放經濟紅利或者稅收盈餘的作法,但這都是在政府財政盈餘的前提下。
超收稅: 吳俊志/政府「稅收超徵」是不義之財?「還稅於民」是大撒幣嗎?
「當年度實際徵收到的稅金,多於編列預算預定的稅收金額,這就是超徵。」陳清秀說。 他解釋,政府在編列下年度預算時,設定的稅收金額只是預估可以收入的金額,難免跟實際執行狀況有出入,因此,超徵、短徵稅款都有可能發生。 超收稅 過去幾年間,各國都受到疫情的大幅影響,經濟景氣等都產生了變動,許多民眾也受疫情所苦,收入減少、失去工作、事業倒閉等等,政府其實在紓困、防疫經費上也會需要舉債,當然,不只因為疫情,過去國家在各種建設上,也會有公債的累積,把多收到的稅收拿來還債,也是蠻常見、直觀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