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五力分析2023必看攻略!(小編推薦)

Posted by John on April 17, 2022

台積電五力分析

顯然該產業視產值為成為護國神山的重要條件,希望政府重視並給予鼎力支持。 但如以台積電的成功要件來檢視,似並不吻合,別忘了,過去台積電常態性的對匯率進行預估,現則幾乎不再提及,不再過度依賴外匯價格提高產品競爭力,才是台灣龍頭級別產業該有的身段吧。 以上述的要件來看,如果台灣要打造另一產業明日之星,目前的做法須有所調整。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3D IC是直接把過往連接各晶粒的矽基板拿掉,將好幾片晶粒直接堆疊起來,然後在晶粒之間挖洞並填入金屬,讓晶粒與晶粒間傳輸訊息的距離縮到最短,不僅訊號傳輸速度更快,而且把原本散布整個面的IC疊起來,在主機板所占面積也會大幅減少,以因應當下電子終端產品走向輕薄短小趨勢。 張忠謀透露,這些都是「我做人的原則」,對生意上的客戶夥伴,對競爭對手也是這樣的原則,雖然說競爭對手是不太會合作的,但也不會對競爭對手講假話。 張忠謀表示,台積電四大核心價值就是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誠信正直列在第一條,要求台積電同仁第一不能講假話,不能自己吹擂,答應的事一定要做到,但是也不輕易答應。 相較之下,特斯拉除了造車生意之外,我們在之前的報告中也提過,能源、自駕系統都是另一塊能夠高速成長的生意。 而亞馬遜則是除了目前的電商、雲端業務仍在高速成長之外,還把目前賺取的大部分利潤投入研發,因此都能有較高估值。

台積電五力分析: 台股承受「3大壓力」上週跌449點 法人:觀察AI風向球

而專注生產客戶設計的晶片,不銷售自有品牌的 IC 產品成為台積電創立至今的最重要教條。 一般而言, 8 吋廠的起步價約為 台積電五力分析2023 10 億、 12 吋廠約為 20 億美元,但這都只是技術成熟的落後製程,如果以最近台積電宣布的赴美計畫來看,一個具備先進製程晶圓製造工廠就需要 120 億美元,這還只是一個台積電產能很小的 12 吋廠。 如果只做 IC 設計,只需準備數千萬美元的資本找來數百位工程師,就有機會在細分的 IC 領域取得一席之地。

台積電五力分析

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目前客戶為了怕斷貨,仍在提高自身庫存水位,另供應端新產能(成熟製程)最快要到 2022~2023 年才能開出,預計晶圓代工緊缺的情況將至少持續到 2022 年,台積電產能利用率也將在 2022 年維持高檔。 台積電先前宣布挪移產能支援車用晶片,研究團隊觀察在台積電全力支援下,車用電子缺貨已有逐漸緩解(主要用 40/45 nm 製程),也將使原先受車用電子產能排擠的 PMIC、Driver IC 等產品供給缺口開始緩解。 再次強調,研究團隊認為台積電採用 FinFET 的 3nm 在成本控制及良率上都將比採用 GAAFET 的三星優異,這代表台積電將在 3nm 製程持續領先同業,保持競爭優勢。

台積電五力分析: 供應商的議價能力 Power of suppliers

因烏俄戰爭未停、全球通膨壓力未減,台酒公司董事長丁彥哲去年十二月即透露,預計今年春節年假後,召開「訂價會議」檢討旗下產品售價;這是因成本因素,無法「自行吸收」漲價成本,一旦漲價是不得以的做法。 而作為 3nm 的加強版 n3e 也將在 2023 年量產,預計 3nm 家族將成為公司生命週期最長的製程之一。 台積電 2021Q3 營收佔比為 5nm 18%、7nm 34%、16nm 13%、28nm 及以上 35%,其中先進製程佔比(7nm 以下)已達 52%,將有助於拉升公司未來的 ASP。 此外,在美國的建造成本可能比亞洲高出40%,雖然一些額外的費用可透過《晶片法》的補貼支付,但仍有年度營運費用需要支付,而且美國的營運費用比亞洲高30%,其中一個原因是美國勞工的薪水較高。

台積電五力分析

20-F 文件註明該公司在美國花旗銀行開設託管台積電存託憑證專戶,並有 5,321,575,398 股普通股(占 21.8%)在該帳戶中。 該存託憑證專戶僅為股票交易使用,並非美國花旗銀行通過該帳戶持有台積電股份,並且非中華民國人士想要持有台積電的股份必須通過中華民國保管人(custodians)代持[27]。 台積電在本地以外的第一站,是前往上海創辦的十廠,以百分之百子公司的方式持有,新晶圓廠也位於上海,同時是該公司總部。

台積電五力分析: 台積電說好的「股價1000元」在哪裡?該認賠還是續抱?

中芯國際也建新晶圓廠,市場人士預測是台積電宣布擴建南京廠 28 奈米產線,與中芯國際競爭的結果。 要知道從 1994 年起,台積電股票上市前後,開始大力招募台成清交理工科一流優秀大學、碩士生,到 2000 年這樣超過 10 年以上資歷的優質工程師團隊已累積了三、四千人,然後當年又分別購併了世大半導體、德碁半導體兩家公司。 除了拿到一些先進製程設備外,重要的是又添增了上千位來自國內外具 3-5 年經驗優秀學歷的工程人力,這合起來數千位龐大工程師經過了後來 20 年的工作鍛鍊,承接來自全球各大產業科技公司、不同應用領域的專案,以及先進國家軍事航太機構委託的精密晶片製造。

台積電五力分析

以生技產業為例,從兩兆雙星的發展戰略提出以來,該產業的重要性相當凸顯,新冠疫情蔓延,蔡總統與賴副總統以正副元首之尊,各自表示要施打高端和聯亞疫苗,衛福部也大量購買國產疫苗,以實際行動力挺,彰顯信心之餘,更希望台灣的生技產業可順勢而起。 簡言之,台積電成功有天外飛來一筆的運氣成分,有始終不碰觸客戶核心技術的謹慎,加上努力不懈提升製造能力,及政府動用各種資源的力挺,才能抓住半導體相關應用普及的機會,一舉成名天下知。 此時消費者的議價能力強,能夠影響蘋果的業務,因此蘋果公司通過持續研發 Airpods、Apple Watch 台積電五力分析2023 等新穎產品,努力維繫最重要的品牌忠誠度來因應集體消費意識這種強大的力量。 就是被人取而代之的威脅,生活中最熟悉的案例就是共享概念出現後,衍生許多產業興衰的問題如 :當年的 台積電五力分析 Uber 出現與計程車司機之間的對立。

台積電五力分析: 數位轉型顧問公司HubSpot 台灣鑽石級代理商

因為沒有人可以忍受自己辛苦存來的錢憑著「公司很安全」而堅信的存下去,而存股這個策略是經年累月的買進,回頭一看,我們買進的金額通常都會很大,大到沒有人捨得賣出、捨得出場,也因為如此通常一賠就賠很多。 2020年,由於台積電集中在台灣生產,受到的地緣風險漸增,傳出台積電將赴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投入1000億元[16]。 專家總結,認為披露出來設廠計畫看,流程與成本上並不理性,除受到美方的壓力而設廠,應該是想及早申請當地政府補助款,但也警告技術外流給對手美商的風險[17]。

人工智慧(AI)題材大熱,美國繪圖晶片大廠輝達(Nvidia)股價水漲船高,調研機構ALETHEIA看好AI伺服器與AI GPU加速器成長性強大,將輝達目標價喊上1000美元,供應鏈為之震動。 知名分析師陸行之則分析5大關鍵,直指台積電CoWoS目前產能受限,加上不是所有資料中心客戶都表現積極,ALETHEIA的數字有些樂觀。 吳文彬表示,基於四理由,外資喊台積電1,000元是相當合理。 第一、蘋果本益比(PE)超過40倍,台積電市值排第九名,是世界級大廠,合理享有超過40倍PE比,甚至有望追過,都是合理評價。

台積電五力分析: 產業裡的競爭者 Competition in the industry

事實上台灣正面臨兩大考驗,其一是少子化使台灣從2020年開始出現總人口負成長的「生不如死」趨勢;其二則是2026年台灣即將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將超過20%,屆時醫護需求遠比現在更多! 台積電五力分析2023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培育更多護理照顧人才,一起為台灣健康打場勝仗? 這篇文章讓不少內行人聯想到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對全球半導體現況的看法,他點出,台灣人幾乎不可能管理美國人、美國想重建半導體製造鏈難成功,面對全球化競爭,台灣企業優勢與挑戰並存。

台積電五力分析

投資人依本網站資訊交易發生損失需自行負責,請謹慎評估風險。 從營收結構部分來看,根據法說會資訊, 2Q23 製程比重:5 奈米佔 30%、7 奈米佔 23%、16 奈米佔 11%、28 奈米佔 11% 等。 根據應用領域來分智慧型手機佔 33%、高效能運算佔 44%、物聯網佔 8%、車用電子佔 8%、消費性電子佔 3%、其他佔 4%。 目前台積電的 5nm 製程已於 2Q20 末量產,另 4 / 3nm 於 2022 年下半年量產,而 2nm 則會到 2025 年量產。 1950 年代時半導體產業為垂直整合的模式,主要由有半導體需求的系統廠商主導,因技術與資金有限,還沒有專業的製造廠建立。 另一個訣竅,是挑選資本額較小的公司,以台灣的企業,我建議資本額在20 億以下的成長動能較強,而且存股一存都要超過五年以上,一定要注意「未來性題材」以及資本支出。

台積電五力分析: 台灣水產業始終長不大!看天吃飯心態,阻礙我們搶24兆商機

我替各位簡單做個結論,如果我們每個月投入資金,超過一半的成本是在歷史低點,那麼績效會非常驚人;如果超過一半的成本是在歷史中間點,那麼績效會比較差;如果在高點,那麼結果會慘不忍睹。 據我的觀察,因為心態上是「存」,所以存股派通常都不太在意買進技巧,以至於成本過高,常常一個下殺就容易把這些人弄得不知所措。 但,其中大部分的這些談論存股書的作者,不一定經歷過金融海嘯時期那段恐怖的下殺期,更不用說,台灣股市這十年來都是上漲的。

台積電五力分析

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任後,動作頻頻,砸71億美元在馬來西亞投資先進封裝廠,儘管嘴巴可以講很多願景計畫,但身體卻是誠實的,英特爾對台積電的依賴度有增無減。 「例如,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我們的資本支出比那之前的前幾年增加了3倍,使我們的資本密集度在38%至50%之間。由於增加了這些投資,讓我們能夠抓住增長的機會,並在2010年至2015年間實現約15%的年複合成長率。」——CFO黃仁昭。 「接下來,讓我們談談資本密集度前景。正如我們之前所說,我們預期的長期(3年~5年後)資本密集度在35% (mid-30s) 左右的範圍內。但是,當我們現在進入一個較高的成長時期,我們需要在實現營收成長之前,花費必要的資本支出,因此我們的資本密集度將更高。」——CFO黃仁昭。 財務長黃仁昭在法說會上提到,可以用2010年~2014年那段時期作為類比。

台積電五力分析: 台積電五力分析

2019 年台積電為 499 個客戶生產 1 萬 761 種不同產品,累計開發出 272 種製程技術,公司員工數達到 51,000 人。 供應鏈缺貨問題仍然存在,目前客戶都在要產能,為了減少 overbooking 的風險,公司先前宣布調漲全線製程的代工價格,另外也隱晦表示未來若需求持續強勁,仍不排除有進一步調價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掌握先進製程的優勢,近來國際上也出現「太集中台灣」的關切聲音。

如果不是當地上市的公司,想要在別國市場交易股票,就必須透過存託憑證(DR,Depositary Receipts),將公司股票交付給國外存託機構,發行以當地幣值計價的股票憑證,出售給海外投資人。 本網站所提供之股價與市場資訊來源為:TEJ 台灣經濟新報、EOD Historical Data、公開資訊觀測站等。 本網站不對資料之正確性與即時性負任何責任,所提供之資訊僅供參考,無推介買賣之意。

台積電五力分析: AI股多殺多 近乎全盤皆墨 台股摜破季線下跌236點收16,634點

如果是這樣,那麼台積電未來數年的資本密集度(資本支出占營收比)將會落在40%~50%,而後隨著營收逐漸成長,資本密集度才會逐漸下降。 看多的人認為,台積電就是全球最重要的半導體公司,近期Bloomberg更有一篇報導提到,這個世界過度依賴台積電是相當危險的,但同時也說明了台積電的不可替代性。 而這麼一家擁有良好營運紀錄的世界級公司,無腦看多就對了。 台積電 2022Q1 營收佔比為 5nm 20%、7nm 30%、16nm 14%、28nm 及以上 36%,其中先進製程(7nm 以下)佔比為 50%,預計先進製程占比將逐季增加,有助於拉升公司未來的 ASP。 從下圖來看,新科技的發展需要更多的半導體;而隨著技術的演進,半導體產業也漸漸從垂直整合,轉向了垂直分工的模式,而台積電就是在這樣的歷史的浪潮上成長。

台積電五力分析

尤其當世界主要國家因晶片短缺的問題,開始主動發展或動用各種關係將台積電「請」去設廠,留給台灣思考下一步何去何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蘋果公司與現有競爭者所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因此新進的加入者也就需認知到未來的戰局將非常嚴峻,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當新進者踏入這個市場時,首先需要先克服花費龐大開銷在品牌知名度的建立、跨國公司營運的基本建置成本、以及產品研發製造、供應鏈的部署,之後才開始談銷售與盈利,難度相當高。 英特爾執行長 Pat Gelsinger 3 月宣布重新進入晶圓代工市場後,計畫大規模投資。 除了訂定美國亞利桑納州建立兩家晶圓廠,並擴產新墨西哥州工廠,甚至還有媒體報導,英特爾考慮投資 300 億美元收購全球第四大代工公司格羅方德 (GlobalFoundries)。 美國時間 8 日,Pat Gelsinger 在德國慕尼黑國際汽車展(IAA)主題演講宣布,英特爾將投資 950 億美元於歐洲建設兩家晶圓廠。 在產業趨勢上,愛普認為,隨著全球高速運算市場加速發展,AI應用漸趨多元化,運算需求不斷提升,進行發展重點將著重於將真3D IC堆疊的異質整合技術建置得更為完整,以及投入開發CoW uBump(Chip-On-Wafer microBump)技術,看好未來客戶需求將大幅湧現。

台積電五力分析: 產業趨勢一:網路速度越來越快

台積電的成長展望提高,獲利率也能維持(意味著成長能夠轉換成獲利),且由於市場地位提升、業務多元化,讓台積電的營運風險明顯下降。 我們認為這次應該也是類似模式,所以,可能要在3年~5年後才可能見到台積電的現金股利有明顯增加,而這是重視現金股利的投資人要特別注意的。 不過,台積電若能把盈餘投資在能創造更高報酬資本支出,對股東來說也是一件好事才對。 台積電在2021年1月14日的法說會上,宣布今年資本支出將達 250億~280億美元,震驚市場。 同時上調未來5年以美元計價的營收成長率,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達10%~15%(過去5年為5%~10%)。

  • 2020 年疫情肆虐全球、烏俄戰爭阻斷供應鏈後,各大公司更依賴台積電,全球最先進的晶片約有 92% 是由該公司製造。
  • 1954 年德州儀器(Texax Instrument)開發出第一顆商用矽晶電晶體,貝爾實驗室也研發出氧化、光罩、蝕刻等製程技術,開始了半導體商業化發展。
  • 法人指出,近一年來外資大砍台積電41.72萬張,提款1,336億元,股價一路創高是拜小股東惜售、主權基金加碼及新一波資金持續搶進之賜。
  • 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

研究團隊認為,過往台積電都以不隨意調價的形象為主,這次漲價除了代表市場對台積電製程需求強勁,也代表台積電已由過往的買方轉為賣方公司,未來將能掌握更多議價的主動權。 針對近期市場對智慧型手機、PC/NB 產業態度趨於保守,公司認為主要還是供給端缺貨限制了出貨量,終端需求雖然有放緩,但整體產業仍然健康。 陸行之在個人粉絲團上發文表示,像輝達這種長期產業趨勢向上的公司,喊一個比較高的目標價,總有一天會等到,分析師遲早會對,看誰先喊先贏。 台積電五力分析2023 由於技術創新,消費性電子產品的演進非常快速,以目前蘋果公司的手機產品來說,他能使用不斷升級的 App 快速的跟上替代品的功能。 蘋果在經營自己的消費者群中非常成功,建立了龐大的果粉群,單一買家的議價能力很低,即便客戶轉換成本非常低,但也不表示消費者沒有議價的能力。 以新進者對蘋果的威脅來說,力度相對較低,因為蘋果本身的品牌價值已經勝過價格的影響,且不以低價手機市場為目標,再來果粉的品牌忠誠度相當高,因此新進者想要透過價格與功能差異來獲得蘋果市場的可能性相對就低很多。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