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榮科技11大分析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Dave on May 30, 2021

慧榮科技

因此在消費性市場時機仍不錯時,選擇與邁凌科技合併,除了價格高外也可以加快慧榮轉型的步伐。 此外,自雙方簽訂合併協議後將近15個月之期間內,美商邁凌從未通知慧榮科技其所聲稱的該等違約情事,由此事實可清楚認定並無該等聲稱之違約,美商邁凌知之甚詳。 慧榮科技於OCP全球高峰會(OCP Global Summit),展示領先業界企業級SSD儲存全系列產品。 2021年全年營收達9億2,210萬美元,年成長率達71%,稅後淨利2億1,933萬美元,每單位稀釋之美國存託憑證盈餘6.21美元(約新臺幣172元)。 苟嘉章強調,合併後,與所有 NAND Flash 原廠依舊保持著緊密合作夥伴關係,對所有 SMI 客戶的承諾、產品開發、與技術服務,也絕對沒有絲毫改變,只會更進步更好。 慧榮強調,自雙方簽訂合併協議後將近 慧榮科技2023 15 個月之期間內,邁凌從未通知慧榮其所聲稱的違約情事,由這個事實可清楚認定並無該等聲稱之違約。

慧榮科技

邁凌7月26日宣布取消收購記憶體控制晶片廠慧榮,且在中國監管總局以附加限制性條件方式核准收購案後,決定取消收購慧榮的交易。 1995 年慧榮科技成立於美國加州矽谷,於 2005 年在美國 慧榮科技 Nasdaq 上市,為亞洲第一家赴美掛牌的 IC 設計公司。 面板大廠友達(2409)上周關台南2廠,優離近百人,但現在傳出有員工抱怨,公司說不簽自願離職就沒優退,但對此友達重申聲明,表示感謝台南廠區同仁貢獻,自年初產能調降以來,從今年3月至7月,已啟動為期5個月的媒合計劃,公司尊重員工意願,協助安排媒合至其他廠區任職,以延續同仁職涯與專業發展。

慧榮科技: 網站導覽

在過去十年,慧榮的NAND Flash控制晶片累積出貨量超過60億顆,居業界之冠,支援 Intel、Micron、Samsung、SK Hynix、Toshiba 及 Western Digital 所生產的各式快閃記憶體,包括 64 層、72 層、96 層 3D TLC 及 QLC 產品。 客戶遍及全球,包括所有 NAND Flash 大廠、儲存裝置的模組廠、大型資料中心及其他 OEM 大廠。 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慧榮科技今(8)針對美商邁凌(MaxLinear)片面中斷終止與慧榮合作案,正式發出書面通知,除了將積極尋求救濟,並保留所有合併協議下及其他之所有權利,包括請求邁凌承擔重大損害賠償的責任。 而作為全球最大的NAND快閃記憶體主控晶片主要供應方的慧榮科技有著很多的專利技術,據統計,其在過去這些年來它的出貨量高達數十億顆,在業界可是鼎鼎有名的。

  • 此外,慧榮科技的控制晶片搭載獨有的 NANDXtend® ECC技術,為3D TLC和QLC NAND提供絕佳的糾錯特性和功能,使客戶能夠採用更可靠的SSD進入市場。
  • 慧榮今(8)日最新宣布,向美商MaxLinear(邁凌)發出書面通知,慧榮於該通知中斷然駁斥美商邁凌終止合併協議之企圖,以及美商邁凌於其2023年7月26日信件中的主張。
  • 慧榮2022年第4季財報,營收2億76萬美元,季減20%,稅後淨利4105萬美元,每股純益1.22美元,約新台幣38元。
  • 從苟嘉章的話來推敲,在這個合意併購案中,慧榮似乎有無可奈何的成份在內,甚至是被強勢的美國資本市場及股東行動主義決定命運的角色。
  • 2022年全年營收達9.46億美元,年增3%,毛利率50.2%,稅後淨利2.14億美元,每單位稀釋之美國存託憑證盈餘6.36美元(約新台幣198元)。
  • 慧榮科技每年要執行大量研發專案,早將研發資料視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資產,因此已規劃一套完整資料備份方式,以便在發生天災、人為疏忽,乃至於遭到駭客攻擊時,能在最短時間還原資料,維持公司的正常運作。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表示,總部大樓設立在高鐵站旁,就是利用高鐵便利性,連接台北和新竹的同仁,方便內部會議溝通或客戶聯繫。 SMI的SSD控制晶片使用復原引擎導入完整的資料錯誤偵測,在整個「主機至 NAND 至主機」的資 料路徑中提供增強的資料完整性。 資料復原演算法可有效偵測 SSD 資料路徑中的任 何錯誤,包括硬體(即 ASIC)錯誤、韌體錯誤,以及 SRAM、DRAM 或 NAND 中產生的記憶體錯誤。

慧榮科技: 相關

此外,美商邁凌未能於2023年8月7日前交割亦違反其於合併協議下應於2023年8月7日前交割之義務,而構成另一蓄意且重大違約。 更甚者,美商邁凌未能就信件中以大雜燴似所列出主張慧榮科技違約的合併協議之條款提供任何支持之事實。 慧榮科技展出一系列符合OCP Cloud SSD規範、並超越 NVMe 規範、領先創新技術的企業級SSD儲存解決方案,以滿足各種外型規格的目標效能。 慧榮科技最新的企業級控制晶片解決方案整合硬體、韌體及高階安全設計,符合OCP Datacenter NVMe標準、安全性和EDSFF外型規格的規範,憑藉慧榮對於NAND特性的全面了解、靈活的ASIC及韌體設計能力,所提供的企業級控制晶片解決方案比起競爭對手更能夠滿足廣泛的客戶需求。 此外,慧榮科技的控制晶片搭載獨有的 NANDXtend® ECC技術,為3D TLC和QLC NAND提供絕佳的糾錯特性和功能,使客戶能夠採用更可靠的SSD進入市場。

慧榮科技總經理兼執行長苟嘉章表示,雙方合併催生巨大的規模經濟優勢,加速向企業儲存市場的擴張,非常高興能與美商邁凌科技團隊結盟,將合併後事業的潛力與展望再提升至全新水準及更高境界。 我們在全球 Merchant SSD 及 Merchant eMMC/ UFS 控制晶片市場居領導地位,前者主要用於 PC 及其他客戶端裝置,後者主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及 IoT 裝置。 1995年慧榮科技成立於矽谷,目前企業辦公室設立於香港、台灣與美國,並在台灣、中國、香港、韓國、日本、美國均設有研發及營運團隊。

慧榮科技: 慧榮科技於 2021 年 OCP 全球高峰會上展示全系列企業級 SSD 儲存解決方案

類比與混合訊號積體電路的領先供應商美商邁凌科技 (MaxLinear) 週三宣布取消以近 40 億美元收購台灣慧榮科技公司的交易。 【時報記者王逸芯台北報導】慧榮科技第二季財報亮眼,單季營收達2億2110萬美元、季成長21%,優於原先預估的成長5%~10%,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大幅增加62%,單季毛利率51%,亦超過原先預估的高標,單季稅後淨利5273萬美元,每單位稀釋之美國存託憑證(ADS)盈餘1.5美元(約新台幣42元)。 該事件起源於慧榮科技和美商MaxLinear合併案已獲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反壟斷批准,惟在獲得中國反壟斷批准後,慧榮科技卻收到來自美商邁凌意圖終止合併的通知,故慧榮先前已經要求邁凌應遵守合併協議約定的義務,並準備從法律上積極行使合併協議所訂權利。 慧榮總經理苟嘉章發信給美商邁凌,信中指出謹代表慧榮科技,回覆美商邁凌2023年7月26日之信件,於該信件中,美商邁凌企圖終止與慧榮科技及Shark Merger Sub於2022年5月5日所簽訂之合併協議。

慧榮科技

美商邁凌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 Kishore Seendripu 表示,合併後的公司規模擴大,在半導體產業造就了業績超過 20 億美元的新巨擘,經營同時橫跨了一系列多樣化的終端市場,地位與版圖均不容小覷。 美商邁凌科技已經展現了強大且成功的整合佳績,並且期待這次合併持續推動強勁成長、不同凡響的營業利益率與豐碩現金流。 雙方預期這筆交易將帶動轉型性規模優勢,創造多元技術組合,年度合併營收則可望突破 20 億美元,同時憑藉技術廣度的支援,整體潛在市場機會達 150 億美元,躍升為前十大無晶圓半導體 IC 設計供應商。 今周刊編按:美商邁凌科技(MaxLinear)宣布取消以近40億美元(約新台幣1250億元)收購慧榮科技交易案,這起併購案可說是經歷戲劇化的一天! 原本中國監管單位有條件批准,市場認為有機會成功,慧榮美股ADR股價如坐雲霄飛車,一度大漲近80%。 根據券商摩根大通統計,慧榮佔有3成5到4成的SSD控制器市場,在市場上居龍頭地位,在消費級SSD市場地位相當穩固,客戶遍及美光、SK海力士、三星、鎧俠以及長江存儲以及威騰電子等國際大廠。

慧榮科技: 〈旺宏法說〉Q3恐旺季不旺 產業庫存去化告段落要等明年

新一代 NANDXtend®包括搭載進階韌體演算法的 4KB LDPC 引擎,提供更高功率效率、解碼效率與修正能力,徹底保持一致的資料。 並且甚至在錯誤位元隨著 NAND 快閃記憶體產品生命週期增加時,都能提供更優異的使用體驗。 憑藉我們對 NAND 特性的深入瞭解,彈性的ASIC/FW設計能力、慧榮科技獨有的 NANDXtend® ECC 技術以及最新高效能LDPC和RAID功能,為最新一代的 3D NAND 提供極佳的錯誤校正能力。 Silicon Motion 的 Gen4 SSD 控制晶片提供領先業界的穩定持續存取效能,同時滿足OEM 廠商對資料安全和電源管理的要求。 此控制晶片採用更新的系統架構、主機記憶體緩衝器(HMB)技術,可提供高效能並降低功耗,已通過大多數筆記型電腦領導品牌的認證。

於 2005 年在美國 Nasdaq上市,為亞洲第一家赴美掛牌的IC設計公司,並堅持著務實、誠信、創新三大精神將每項領域都做到最好。 因此,這其中潛藏一個變數,當大陸競爭對手出現,而且美中對抗的情況不只沒有緩和,還更加激烈,中國大陸要建立自主可控的產業方向已經回不去了。 過去慧榮從台灣起家,雖然在美股掛牌,但面對大陸客戶時,至少還能強調自己是台灣公司,但如今併入邁凌,百分之百變身為美國公司,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競爭上,競爭障礙會不會增加值得觀察。 慧榮比較偏純控制IC廠商,群聯則除了控制IC外,也做模組產品,也幫客戶做設計服務,也因為產品要搭著記憶體出貨,所以群聯的營收大但毛利率較低,群聯去年營收625億元,是慧榮兩倍以上,但毛利率30%,慧榮則在50%左右,兩者明顯不同。 從外在大環境來看,美中對抗持續進行,美中兩大市場分道揚鑣的態勢會更明顯,美系企業的成長將大幅增加,至於中國雖也積極發展半導體,大型網路巨擘及系統大廠也很積極投入,但大陸不斷推出的各種打壓政策,已經讓未來的成長增添很多變數,這是觀察邁凌合併慧榮一個不能忽視的重點。 其實,半導體產業近幾年確實已出現劇烈變化,來自企業客戶需求大幅攀升,尤其是雲端數據中心的快速成長,成為未來主要的商機來源。

慧榮科技: 您正瀏覽的公司:SMI 慧榮科技    有 7 則面試心得

我們的消費級 SSD 控制晶片從 SATA 3 到 PCIe/NVMe SSD,支援所有主流 NAND 快閃記憶體製造商的最新 3D NAND,提供完整的 SSD 控制晶片韌體套件,可確保客戶的 SSD 新產品快速上市。 如貴公司所知,總體經濟或晶片產業的變動並未賦予美商邁凌擺脫就對其具拘束力之合併協議的藉口。 除此之外,自雙方簽訂合併協議後將近15個月之期間內,美商邁凌從未通知慧榮科技其所聲稱的該等違約情事,由這個事實可清楚認定並無該等聲稱之違約,貴公司知之甚詳。

慧榮科技

慧榮同時再度調高2021年財測,全年營收從上一季財報調高的全年營收7億8200萬~8億3600萬美元,再次調高為8億9000萬~9億1700萬美元,較2020年大幅成長65%-70%,毛利率介於49.5%至50.5%之間。 MaxLinear 主要為寬頻通訊應用提供射頻模擬和混合信號晶片,慧榮則為固態硬碟 (SSD)、隨身碟供應 NAND flash 控制晶片,應用範圍還有資料中心、工業用和車用 SSD。 知情人士表示,若談判過程順利,雙方可能在未來幾天宣布達成協議,若成功收購慧榮,這將是 MaxLinear 史上最大一筆收購交易。

慧榮科技: 騰輝首季每股賺1.07元 毛利率維持在高檔31%

慧榮表示,將積極尋求救濟,保留所有合併協議下及其他的所有權利,包括請求邁凌承擔重大損害賠償責任。 慧榮強調,如美商邁凌所知,總體經濟或晶片產業的變動並未賦予美商邁凌擺脫就對其具拘束力之合併協議的藉口。 除此之外,自雙方簽訂合併協議後將近15個月之期間內,美商邁凌從未通知慧榮科技其所聲稱的該等違約情事,由這個事實可清楚認定並無該等聲稱之違約,美商邁凌知之甚詳。

慧榮科技

慧榮並強調書面通知函並未徹底詳列美商邁凌企圖以合併協議第7.1條及第7.1條為其終止合併協議主張毫無根據的全部理由。 慧榮科技2023 更甚者,慧榮直指邁凌未能就信件中以大雜燴似所列出主張慧榮科技違約的合併協議條款,提供任何支持的事實。 苟嘉章表示,除了邁凌以外,其實許多NAND Flash原廠跟私募基金都對慧榮很有興趣,但有鑒於慧榮與全球七大NAND原廠都有聯繫,「我們不能賣給原廠,不然就不能跟其他客戶繼續做生意!」再加上當時邁凌提出的溢價更是超過60%以上,在要對股東負責的前提下,苟嘉章「經過審慎思考」才決定被邁凌收購。 邁凌還表示,慧榮持續蒙受重大不利影響,直指慧榮財務狀況不斷惡化,嚴重違反「併購協議中的陳述、保證、契約和協議」,邁凌擁有終止合併協議的權利。 慧榮預估2021年第三季營收將介於2億3800萬至2億4900萬美元之間,較第二季成長7.5%~12.5%,毛利率介於48.5%至50.5%之間。

慧榮科技: 企業員工的智慧基礎 從數位轉型開始

業界指出,資料中心市場不只要與NAND大廠合作,也要看資料中心業者採用意願,相對來說打入難度較高,藉由合作一起找出路確實是一個不錯的模式。 前身為1995年成立於美國加州矽谷的Silicon Motion與1997年成立於台灣新北市的慧亞科技。 Silicon Motion當時的主要產品為行動繪圖晶片,慧亞科技產品則為NAND晶片。 但後來由於英特爾將北橋晶片與繪圖晶片整合,使得Silicon Motion失去原有之市場[5],在2002年經漢友創投的牽線,兩家公司於8月合併[2],合併後中文名稱為慧榮科技,英文名稱為Silicon Motion, Inc.,同時將總部設於台灣新竹縣。

慧榮科技

慧榮科技董事長周邦基表示,慧榮科技深耕於竹北巿已有19年之久,從位於水利路的幾十人辦公室,搬到現在的竹北台元科技園區總部,全球員工人數已超過1350人,公司巿值已達22億美元,客戶遍及全球。 慧榮表示,邁凌未能於 2023 年 8 月 7 日前交割,也違反合併協議,而構成另一蓄意且重大違約。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表示,第二季營收優於預期,主要是因為高獲利產品銷售比重的提升,整體毛利率也隨之成長,故將再度調高全年財測,預期未來高獲利產品比重將持續增加,進而帶動毛利率及SSD控制晶片全球市佔率的提升。 慧榮SSD控制晶片與eMMC/UFS控制晶片第二季單季營收持續創下歷史新高,與前一季相比,SSD控制晶片成長30%~35%,eMMC/UFS成長10%~15%;與去年同期相比更呈現大幅成長,SSD控制晶片成長105%~110%,eMMC/UFS成長25%~30%。 為超大型資料中心提供的企業級SSD,以及為車載和工控市場提供的單晶片儲存解決方案第二季營收也較第一季大幅成長35%~40%。

慧榮科技: 技術員-樹林

在市面上眾多儲存設備品牌中,最終我們選擇採用Bigtera VirtualStor Scaler解決方案,保護公司最重要的數位資產。 慧榮表示將積極尋求救濟,並保留所有合併協議下及其他之所有權利,包括請求美商邁凌承擔重大損害賠償之責任。 「雖然是併購、但可以當成是合併!」一手打造慧榮成為全球SSD控制晶片龍頭的苟嘉章,首度面對提問,為何會在公司前景不錯時選擇被併購如此回答。

慧榮科技

本信件並未徹底詳列美商邁凌企圖以合併協議第7.1(g)條及第7.1(d)條為其終止合併協議主張毫無根據的全部理由。 慧榮指出,根據合併協議,邁凌之蓄意且重大違約賦予慧榮科技多項救濟,包括重大損害賠償之請求權,更甚者,未能就信件中以大雜燴似所列出主張慧榮科技違約的合併協議之條款提供任何支持之事實。 慧榮科技總經理苟嘉章表示,2021全年的營收成長受限於供貨短缺,在有限的晶圓片供貨情況下,不斷優化產品結構並調整供貨分配來創造更大的價值,連續四季營收成長和EPS創下新高。 展望2022年,慧榮預期將有另一波亮眼的成長,主要成長動能來自SSD控制晶片營收,看好PCIe Gen 4在未來幾年仍是PC市場的主流規格,以目前慧榮在PC OEM市場不斷擴增的新案量來看,預期今年底到明年初,慧榮的PCIe Gen 4 SSD控制晶片將取得整個PC OEM市場一半的占有率。 另一個重要的成長原因來自eMMC/UFS控制晶片在智慧型手機、車用和IoT/智慧型裝置應用市場的成長。

慧榮科技: 台灣面臨9大挑戰 工總:盼政府從8面向帶領台灣破浪前行

半導體到各種終端裝置,測試(Bench)與考驗一直在我們人生(Life)來來回回,網站名稱起源就是如此而來。 全國工業總會今(8)日舉行白皮書發表記者會,就產業發展、能源暨環境政策等8方面提出44個議題、164項政策建議;工總綜合產業界意見,認為台灣面臨9大挑戰,因此2023工總白皮書以「破浪前行」為主題,提出台灣6需戰略目標及8項行動策略。 台塑四寶今(8)日公布7月營收,台塑(1301)、南亞(1303)及台化(1326)皆較上月增長,以南亞月增8.7%表現最佳;而台塑化(6505)則微幅下滑0.7%。 勞動部今(8)日公布最新一期無薪假,實施人數共9855人,家數為576家,與上期相比減少475人、78家,勞動部表示,整體仍以製造業最多,但都是個別事業單位,後續仍要再觀察。 美國與中國大陸的科技冷戰暗潮洶湧,紐約時報四日刊登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三個多小時的專訪。

當年碩一選擇研發替代役時,不知道怎麼地,就選中了這家企業,不過我得自首,當年的確在聯發科跟慧榮科技這兩家公司之間徘徊了很久,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最後是拖到了隔年四月要上內政部網站登記之際,才真正做出決定。 彭博周三 (4 日) 引述知情人士報導,MaxLinear(MXL-US) 有意加入收購台灣 IC 設計大廠慧榮科技 (SIMO-US) 的行列,雙方正在進行談判,且傳出聯發科 (2454-TW) 慧榮科技 也有興趣參與競購。 不過也有業界人士指出,現在逐漸向整合型的企業級服務發展是趨勢,摩根大通也統計慧榮科有9成營收來自於PC、手機,企業級SSD要明年才會有小量營收。

慧榮科技: 慧榮科技確定由美商邁凌科技收購!躍升全球前 10 大 IC 設計供應商

而在企業級耐用效能方面,這個方案也是脫穎而出的,也支援那種讀取密度型的工作負載,特別適合那些要求非常高的企業,讓每一個使用者可以透過較低的成本來應對它的效能,這樣看來,有著明顯的優勢。 台灣第六大IC設計公司慧榮科技5日宣布,與美國寬射頻(RF)、類比IC設計公司邁凌科技達成協議,由邁凌科技依約透過現金與股票交易、每股美國存託憑證114.34 美元收購慧榮科技,依照慧榮4日收盤價81.2美元計算,溢價幅度約四成。 二年前曾以18億元、每坪98萬元標下竹北高鐵站旁、創區域天價的全球NAND型快閃記憶體控制晶片大廠慧榮科技,24日舉行動土典禮,將興建21層企業總部大樓,預計2024年完工啟用,除竹北總部外,日前也取得台鐵局南港玉成段都更最優申請人,未來將籍高鐵串連台北新竹雙城,建構更高效率的研發及營運體系。 慧榮表示,此策略事業合併後,預期將帶動轉型性規模優勢,合併後的公司將具備高度多元化的技術平台,美商邁凌科技的射頻、類比 / 混合訊號與處理能力,結合慧榮的 NAND Flash 控制晶片技術,加速開拓企業級、消費與其他相關市場成長。 慧榮科技表示,將積極尋求救濟,並保留所有合併協議下及其他之所有權利,包括請求美商邁凌承擔重大損害賠償之責任。 苟嘉章看好未來QLC NAND在企業SSD的應用,公司會加快在相關產品線與NAND大廠共同研發。

慧榮科技

本信件並未徹底詳列美商邁凌企圖以合併協議第7.1(g)條及第7.1(d)條為其終止合併協議主張毫無根據的全部理由。 全球IC設計產業再現併購潮,美商邁凌科技(MaxLinear)昨(5)日宣布以38億美元總金額、溢價48%收購來自台灣、在美股掛牌的慧榮科技,兩家公司合併後年營收有機會挑戰23億美元,並躋身全球IC設計業前十強。 PC和智慧型手機終端市場持續呈現疲弱,上下游供應鏈皆將重心放在去化庫存,包括消費級SSD和eMMC/UFS等嵌入式儲存裝置供應商,因此影響相關控制晶片的營收。 慧榮(SIMO)於美國時間8月7日向美商邁凌(MaxLinear)發出書面通知,駁斥其終止合併協議企圖和主張,保留所有合併協議下及其他所有權利,包括請求承擔重大損害賠償。 苟嘉章表示,儘管面對市場環境嚴峻,仍致力於與客戶和供應鏈夥伴一起努力,緊密站在一起,分擔存貨過多與跌價損失的痛,提供高性價比、高效能和差異化的解決方案,同時在儲存控制晶片市場保持領先地位。 而且這個方案當中有最先進的加密系統,也符合美國的加密標準,可以說對於企業資料的安全性起到非常大的保障作用。

慧榮科技: SMI 慧榮科技

慧榮科技2018年時以18.1億元、每坪98萬元標下竹北高鐵站旁復興三路二段的1,846坪土地,曾創當時竹北天價,時隔二年多動土興建總部大樓,慧榮共投資40億元,將興建地上21層、地下4層鋼骨結構大樓,可容納1,500名員工。 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2330)美國廠再傳爭議,當地最大工會由於不滿台積電將引進台灣技術人才協助建廠,已經發起請願書要求阻擋台灣技術人才簽證。 緯創(3231)今公布7月營收為677.2億元,和上月的810.99億元相較月減16.5%、較去年同期衰退15.02%;累計1~7月營收4862.73億元,年減11.64%。 今緯創股價表現相對類股強勢,開盤漲幅逾6%,盤中最高也漲約7%,終場收在129元、上漲4元或3.2%。

慧榮指出,合併後的公司年營收可望突破 20 億美元,同時憑藉技術廣度支援,整體潛在市場商機達 150 億美元。 為3D NAND提供更具可靠性、高效能及低功耗的ECC技術 新一代NANDXtend®是慧榮科技專為3D NAND SSD產品設計需求,所獨家開發先進韌體技術。 NANDXtend®三維解錯修正機制,結合了LDPC(低密度奇偶修正碼)及RAID Data Recover修正技術,能高速平行解碼並且精準修正錯誤。 慧榮科技2023 此項技術大幅強化3D NAND的P/E Cycle,為SSD產品帶來更長的使用壽命及穩定度,滿足客戶最佳市場口碑的SSD產品開發需求。

慧榮科技: 產品

潘健成說,三年前群聯努力發展企業客戶市場,終於與超微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未來企業用戶會是群聯投入最多資源的領域,而且做這個市場要有先賠好幾年的準備,才能獲得認可,絕對不是容易的事。 觀察近來記憶體控制IC的市場變化,包括台灣、大陸兩地有許多新的控制IC業者不斷出現,市場競爭確實愈來愈激烈。 而且,也因為大陸本地業者積極發展,讓許多外商或台商要面對一個變數,未來會不會被本地業者取代。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