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圖表設計術2023懶人包!(持續更新)

Posted by Jason on December 5, 2018

資訊圖表設計術

A:我覺得最大的差別是台灣做的資訊圖表分析的部分比較少,台灣常見的做法是將資料全部呈現給讀者,但紐約時報的做法會是牽著讀者的手,遵循一條清晰的資訊判讀路線,讓讀者很容易地掌握資訊。 有一個差別是紐約時報比較要求 Graphic editor 資訊圖表設計術 自己可以做採訪、報導、做圖,像是獨立的新聞室,只做自己的新聞,目前華盛頓郵報也正在往這個方向走。 附帶一提,大部份的資料視覺化都是解釋性新聞,所以不太需要很大量的文字工作,不像報導文學對文字的要求那麼高。 Q: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在製作資料視覺化圖表時最重視什麼?

A:我認為拿捏的標準就是看讀者會不會在閱讀資訊的過程中因為互動受到阻礙。 像是台灣有很多人喜歡用 Hover over 的互動,即是在使用者將滑鼠移過去時,資訊會被揭露,但其實很多讀者不會在乎那麼細緻的數據,他們只想看整體趨勢。 Q:可以與我們分享一下紐約時報的工作流程嗎?

資訊圖表設計術: 案例二。環境資訊協會–「減少一次性使用物品」篇

舉例來說像是奧蘭多槍擊案,用地圖或平面圖論述槍手射擊地點的演進比用文字敘述來得有效率,但這個圖表本身不是一個新聞點,是偏輔助性質的。 重點是在數據上,視覺化可幫助讀者更輕易地掌握洞見,這類型的圖表本身通常就是該篇報導的核心新聞點。 Q:行動裝置對視覺化圖表影響的趨勢產生什麼影響? A:目前紐約時報做的互動愈來愈少了,因為平台轉換的關係,現在 50% 以上的讀者都是用行動裝置來瀏覽網站。

一張圖表(Chart),或又稱為統計圖表,代表了一張圖像化的數據,並經常以所用的圖像命名,例如圓餅圖[1],是主要使用圓形符號,長條圖或直方圖,則主要使用長方形符號。 右方的範本,就是利用切割圓形,來表示數據,它也能用來詮釋某些類型的結構,同時提供不同的資訊。 除了 Scrolling 之外,現在的趨勢慢慢回到了以前單純的平面圖表,除了可以節省三到四個小時的作圖時間外,若善用一些圖像編輯工具也可以更有效率的製作。 像是紐約時報發展出的開源工具「AI2HTML」,它主要的功能就是在 Ai 資訊圖表設計術 (Adobe 製圖軟體)中做出來的圖可以與字分離,字是屬於 HTML,所以圖完成後直接編輯字也不會變形。 紐約時報的做法通常都是指派一個主題給記者,像是中國霧霾這樣的大主題,記者必須自己獨立作業完成整篇報導,包括想辦法找資料、專家學者、構想資料呈現方式,紐約時報只會給一些大方向的建議。

資訊圖表設計術: 分享書書評

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恐將影響退貨權益或需負擔部分費用。

資訊圖表設計術

初學者製作資訊圖表很容易迷失在顏色的遊樂園中,每個迷人的顏色都想嘗試,最後卻花花綠綠的讓觀眾眼花撩亂,模糊了你最先想要傳達的訊息。 斜/槓/青/年──Slash是一種生活態度! 共享經濟時代,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於單一職業和身分的束縛,開始選擇一種能夠利用自身專業和才藝,經營多重身分的多職人生。

資訊圖表設計術: 內容連載

若是沒有收到稅額試算資格的人,進一步可能需要引導他們報稅方法,所以希望接下來是介紹這部分。 因今年推出「健保卡報稅」方式,所以希望能特別帶到這個報稅方式讓使用者了解。 視覺的「圖像化」思考,是非常適合網路社群年代使用的完美途徑,是一種獨特的「視覺溝通法」。 「資訊圖表」就是「資訊」與「圖像」的完美結合。 把讓人抗拒的文字、數字或繁複的素材,透過視覺元素化,變得很親切。

資訊圖表設計術

對於資訊提供者來說,想辦法讓資訊圖表接觸溝通對象、「吸引」他們的目光,接著讓他們「理解」資訊內容,最後希望被他們「記住」或是採取「行動」,是最理想的目標,然而事情往往沒有這麼簡單。 利用心智圖進行發想,確定版面規格,分配資訊呈現內容,接著包裝概念與設想情境。 資訊圖表能把複雜大量的資訊整理成井然有序、易懂好吸收的視覺化圖表,這在手機發達、資訊爆炸的數位化時代,是最重要的資訊傳達與呈現方式之一。

資訊圖表設計術: 資訊圖表的使用時機與設計概念

世界上有各種形式,多元呈現的圖表,有些非常的龐大,有些則非常複雜,但基本上圖表都有下列的一致特點。 台灣技術層面還沒到,但經過練習我覺得是可以有很大的改善空間的2. 新聞判斷能力需加強,這也是台灣媒體常常為人詬病的地方。 Q:紐約時報給你了怎樣的訓練讓你在資料處理/分析這方面的能力變得更好? A:我在紐約時報工作就像是把一隻旱鴨子被丟到水裡一樣,載浮載沈只能自己摸索想辦法。

那些難以理解的數據、理論、流程,利用「說故事」和「視覺化」的安排,扭轉了艱難吸收資訊的方法。 這種資訊圖表範本的多樣動態組合正是製作更具說服力與難忘之簡報的必需品。 透過引人注目的視覺效果和大膽色彩,這些資訊圖表範本可提高參與性,協助您與觀眾更好的聯繫。 有適用於多種主題與用途的免費資訊圖表範本,讓您忍不住一用再用。 尋找海報形式的 PowerPoint 資訊圖表設計術 資訊圖表範本,其中主題涵蓋營養、巨量資料到教育。 PowerPoint 中的商務相關資訊圖表範本包括產品藍圖、履歷時間表、流程圖表,以及客戶問卷。

資訊圖表設計術: PPT圖表設計原則2.圖表的形態

如果看到這裡你還是不知道什麼是「資訊圖表」,先別急,因為接下來整本書中會有讓你看不完的資訊圖表作品,在這裡想先談談——「資訊圖表」這兩年在台灣已經愈來愈廣泛被運用於媒體、社會議題的討論和各種知識的推廣,為什麼Re-lab還想要出書呢? 不知不覺,Re-lab已經做了上百個作品,我們很幸運,一路走來總有許多客戶主動洽談合作,規模大如台積電、Yahoo! 奇摩等企業,也有其他公益或非營利組織,他們將生硬、複雜或無趣的資訊託付給我們,讓團隊賦予這些資訊新生命。 在此過程中,我們愈做愈看見資訊圖表的運用,在廣度與深度上有更多努力的空間。

但有一種互動我們做得愈來愈多,那就是Scrolling(滑動)。 因為它非常直覺,不論在電腦還是手機上的操作都是用滑動的,在滑動的過程中觸發一些資訊圖表,這對使用者來說是非常自然的,不會造成讀者障礙。 |後續設計|後續我們為了讓這個生硬的報稅流程更吸引人,加入了一些吸引人的文案,例如在開頭以引起社會新鮮人的共鳴,想繼續使用這個網站。 資訊圖表設計術 另外,為了讓這個互動式網站能幫助到更多的首報族,我們推薦中區國稅局能做「搜尋引擎最佳化」(SEO),讓更多茫然的首報族在網路查詢時能找到這個網站。 ——利用已將開放資料進行加值的平台很多單位也集結起來,想要利用剛剛所提到的開放資料,將資料透過如視覺化的方式加值,以覺察出更多有趣的事實。

資訊圖表設計術: 資訊圖表

而且長期以來我們一直有在追蹤網站上的每個按鈕,結果發現讀者根本不會去點開那些互動按鈕。 資訊圖表設計術2023 所以現在紐約時報做互動的標準非常高,因為只要一投入就是非常高的時間與人力成本,一定是必要且對讀者理解資訊有幫助的才會考慮做互動。 其實我認為沒有東西是一定要互動的,通常都可以用很好、更有效率的設計避免掉。 Q:對於互動式的資訊圖表,你有提到捨棄太複雜的互動及視覺細節,你覺得比例該如何拿捏?

資訊圖表設計術

紐約時報每篇新聞都會配一個資深的資料視覺化編輯,他們都會依狀況修改編輯的文字和圖,但每篇新聞都沒有通則的改法。 資訊圖表設計術 ——尋找具公信力媒體平台發表的新聞資訊圖表時常都是結合時事的,因此報章雜誌等新聞媒體也是重要的蒐集資料管道。 除了要篩選品質較佳、具有良知的媒體外,若想要有系統地查找新聞資料,大眾可以透過申請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的借閱證,利用其數位資源中的新聞知識庫,其中收錄了聯合報、中國時報、經濟日報、民生報、工商時報等新聞報導文章。 而像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美國國家公共電視台(National 資訊圖表設計術 Public Radio)重視將新聞以視覺化方式呈現,也可以成為大家取用有價值新聞並參考其呈現方式的重要管道。 總之,圖表,或統計圖表,通常用來方便理解大量數據,以及數據之間的關係。 讓人們透過視覺化的符號,更快速的讀取原始數據。

資訊圖表設計術: 台灣第一家INFOGRAPHIC設計公司,經典案例、操作心法、製作祕笈全公開!

A:我們的部門大家的職稱都是 Graphic editor,大概四十個人裡面只有兩到三個資深編輯(Senior editor),是很扁平化的組織。 |組織及架構資料|拿到國稅局提供給我們的資料以及上網搜尋資料後,我們將資料彙整,並與國稅局確認資料內容正確性,接著開始組織及架構資料。 相較於傳統的數據圖表,這種表達方式顯得更加酷炫。 而我們對於這種表達方式的構思,則來自於我們對圖表內容的高度理解。 因為它足夠考驗我們三個方面的能力:①分析能力;②整理能力;③設計能力,很多人做不出高質量的圖表,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資訊圖表設計術

因為這時代太缺乏具有設計思維又兼具備創意說故事的人才了。 這是一個資訊爆炸和氾濫的時代,在我工作的經驗當中,每個產業都需要溝通,說服他人,做簡報,但大部分的會議和簡報都令人昏昏欲睡,其中最缺乏的就是從消費者的角度出發,將複雜的資訊可以用圖表或是視覺化表現,令消費者一目了然。 在市場上我們一直在尋找這樣的設計思維的人,可惜僧多粥少。

資訊圖表設計術: PPT圖表設計原則6.圖表的繪制規範

◎造成心理負擔的資訊疲勞轟炸——你也有資訊肥胖症的困擾嗎? 2.關於不同類別的數據比較,可以使用橫向或竪向柱狀圖,根據不同的屬性確定複雜程度。 色彩是吸引視覺的一大元素,像是知名的蒂芬尼藍 (Tiffany Blue) 就是蒂芬尼公司所專屬註冊的顏色商標,更顯得色彩是如此的至關重要。 資訊圖表 (Infographic) 是用來幫助人們快速認識複雜資訊的一系列圖片、表格、精簡文字所組成的圖表。 ——詢問各領域權威專家藉由詢問相關領域的專家可獲得更多專業的意見回饋,讓我們能接觸到更多自行蒐集無法得到的資訊及洞見。

A:我在紐約時報負責的工作從找資料、研究、採訪,到設計、寫程式,整篇的製作我都會參與或自己完成,但不一定每則新聞我的工作範圍都那麼大,有時候也會小組作業。 而在紐約時報中,人才分兩種:一種是全才,一種是某一領域專才。 我自己的話會比較想往全才的方向努力,因為我是唸新聞的,所以其實我不把自己當作是設計師或工程師,我的本業還是做一名能發現好新聞的記者。 ・重要次序:將你想要傳遞的訊息按照重要順序分層,再透過視覺呈現設計來凸顯重點,例如字級使用大至小層次清楚(最大為標題、最小至附註)、善用顏色區分重點(詳細說明請參考原則五:顏色運用有邏輯)、依照資訊的重要性安排其所佔的版面大小。 步驟一至三決定了要放哪些資訊在資訊圖表中後,須按照溝通的重要順序來將資訊內容分層,讓後面的設計規劃更輕鬆!

資訊圖表設計術: PPT圖表設計原則8.數據親近原則

圖表的第一特點就是,文字成份很低,通常不會像文章寫作一樣,以文字描述,文本鋪陳作為全體。 圖表中的文字往往只用來詮釋或標注數據,出處等。 A:我在紐約時報待了三個月,做了十幾篇新聞,有一半以上都是幫忙做圖,大概有三到四篇是自己獨立完成的報導。 其實在那段時間我的寫程式能力也並沒有變很強,主要的學習就是如何做世界一流的新聞。

  • 現代人每天接收的訊息已高達10 萬字,相當於一部筆電五分之一的容量!
  • 本書共有六位資訊圖表創作者,無私的分享資訊圖表畫及視覺開發的方式,讓我們一窺資訊圖像化的流程與設計思維方式,這真是每一位行銷人或領導者的必備參考書。
  • 世界上有各種形式,多元呈現的圖表,有些非常的龐大,有些則非常複雜,但基本上圖表都有下列的一致特點。
  • 根據「認知負荷理論」(Cognitive Load Theory),這個資訊量已遠超過人們可吸收的範圍。
  • ‧ 步驟二:時間規劃 利用「泡泡時間規劃法」都能讓你更快速掌握時間資源的分配運用!
  • 不知不覺,Re-lab已經做了上百個作品,我們很幸運,一路走來總有許多客戶主動洽談合作,規模大如台積電、Yahoo!
  • 是否流程已經夠簡易清楚:我們認為使用者應該會期待能透過幾個步驟就知道報稅流程,以及知道適合他的報稅方式,所以我們希望這個架構能盡量簡單,讓使用者以最少的時間得到結果。

閱讀慣性雖然會因為文化而有所不同,但大致上為從上而下、自左而右(文案採橫式書寫時)、自右而左(文案採直式書寫時)是最普遍的方向。 根據台灣現行法規,數位內容( 如電子書、音樂、影片、遊戲、App )形式之商品,不受「網購服務需提供七日鑑賞期」的限制。 為維護您的權益,建議您先使用「試讀」功能後再付款購買。 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報暢銷書No.1 ★《商業周刊》特別報導,價值100萬的談判課 ★Google全球教育訓練指定教材,各大企業與學校機關指定讀物 ★戴蒙教授專程撰寫新版序言,問候台灣讀者! 原則不變,案例更新、更切合當下現況 ★全球最優秀學生拚命競標、財星五百大... 「相信直覺,超前部署,只有你才能救你自己!」 在不安定的年代,獻給每一個曾遭遇危險威脅、擔驚受怕的你。

資訊圖表設計術: 資訊圖表是什麼?

資訊圖表是將許多有用資訊透過視覺化轉成易懂圖表的高價值工具,經過精心設計且獨特的資訊圖表往往可以帶來非常理想的效果,不管是傳遞知識、內容行銷、商業、教育等領域都可以發揮極大的用處。 將「報稅了沒」區塊刪除:我們覺得「報稅了沒」這個流程雖然可以將使用者分流,只讓沒報稅者繼續操作這個網站,但我們覺得會進入這個網站的使用者應該是還沒有報稅的人、想知道怎麼報稅的人,所以我們覺得可將這個關卡刪除,更加簡化操作這個網站的時間。 使用者身邊擁有什麼工具:我們希望先從使用者身邊擁有什麼證件或工具詢問,以此推導到最適合使用者的報稅方式。 |專案製作流程|目的、溝通對象、主題確認蒐集資料(由國稅局提供及網路蒐集)確認資料(向國稅局專員確認)組織及架構介面設計(包含文案設計)精稿設計程式製作完成。 流程圖的資訊處理—中區國稅局報稅指南為例案例學習目的:練習整理資訊的結構,在設計規劃之前確認資訊圖表的骨架。

資訊圖表設計術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