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業年薪2023介紹!內含科技業年薪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ck on July 9, 2021

科技業年薪

報告也指出,2021 年學士起薪 3.1 萬元,5 年來首次下滑;碩士起薪 3.5 萬元,碩士 6 年來首次下跌。 花梓馨指出,今年新鮮人投入就業市場剛好是台灣疫情最嚴峻的時候,預期更難找到工作的心理,加上新鮮人談薪籌碼有限,新鮮人起薪雙降。 從職務來觀察,前三名為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 144.1 萬元、數位 IC 設計工程師 118 萬元、電子產品系統工程師 102.8 萬元、半導體工程師 100.2 萬元、IC 佈局工程師 98.3 萬元,前五名高薪百萬均由專業門檻高、需求缺口大的工程師包辦。 104 人資學院發布《2021~2022 台灣地區薪資福利調查報告》,共計 1010 家企業參加,涵蓋市場 208 個代表職務薪資。

科技業年薪

而第二名則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平均年薪也有341.5萬元,第三名則是驅動IC設計大廠聯詠,平均薪資為325.9萬。 薛人禎分享,首先從員工訓練資源,可考量公司每年在員工投資的訓練經費,並可把綠能、5G、AI 等「風口浪尖」的產業納入考量,因為產業題材會延續一段時間,參與其中了解藍圖,可望提升職涯歷程的價值。 其中,最猛的非朋友D莫屬,今年43歲,8年前以200萬起家做電子零件,3年前開始打入台積電機台的供應鏈,「一年賺5千萬,父母都已退休,過年給父母的紅包直接奉上500萬」。

科技業年薪: 科技業年薪都破百萬?他打滾8年從月領43K到117K 網分析「三升不如一跳」

時序進入年底,104 人資學院今 (16) 日公布最新薪資福利報告,2021 整體年薪平均 65.6 萬元,創 6 年新高,增幅 2.5%,半導體以 92.1 萬元穩居各產業之冠,前五名高薪職務均為工程師,其中,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平均年薪 144.1 萬元居冠。 畢業季來臨,薪資是不少求職者在乎的關鍵,104 玩數據公布 2022 年十大高薪產業,前三名為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5.7 萬元、半導體業 5.5 萬元、投資理財業 5.1 萬元,但薪資高就是好工作嗎? 楊宗斌指出,這其實是個大者恆大的問題,就目前看起來,在半導體需求持續高漲之下,這些公司的薪資當然有望繼續成長。

科技業年薪

自2019年疫情爆發後,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不再只是財經新聞和股市投資討論的議題,變成與民眾息息相關,像是車用晶片缺貨,導致汽車產量大減,消費者花錢買車還得排隊等候,驚動了歐洲與美國政府出面搶晶片,還來拜託我國政府與業者幫幫忙。 Yes123人力銀行公關副理楊宗斌指出,以全體(包含主管)的平均薪資來說,一般來說,IC設計研發人員的薪資,會比晶圓代工廠高一些,原因是晶圓代工廠有一部份是產線工作人員,另一方面,IC設計公司員工人數比代工廠少,平均薪資也比較高。 原PO分享了4個朋友的薪水:朋友A,68年次,「中字輩」碩士,早期HTC(宏達電)當經理,常出差中國,後來被Google併,去年領600萬元;朋友B,78年次,台大電機+台大電子碩士,聯發科E9(首席工程師),去年領600萬元;朋友C,70年次,台大電機+台大電子碩士,聯發科E10(技術長),去年領800萬元。 原PO表示,他是74年次,在某IC台廠擔任技術副理,去年領超過400萬年薪已經沾沾自喜,但過年期間和朋友聊到這一塊,才發現自己渺小,他也分享身邊朋友的經驗,表示「現在科技業年薪不到300萬好像落入貧窮線」。 科技業年薪 原po在Dcard上發文,表示自己是四大理工學碩 (非電資)畢業,年資八年半,第一份工作在台中的光學廠,工時長,早8晚9為常態,負責光學產品的試產以及良率提升,由於沒有進到核心設計部門,加上不喜歡公司封閉的文化,因此待不到一年就離職了。 根據《比薪水》薪資數據統計顯示,和碩平均薪資為48,197元,和碩光電平均年薪795,071元,和碩光電最高年薪為1,330,000 元;緯創平均薪資為47,580元,緯創平均年薪734,906 元,緯創最高年薪為1,314,000元。

科技業年薪: 工程師捧300萬自備款遭打槍!他嘆:這年頭沒有富爸爸,年薪沒達這數字別想買房

104 職涯診所 Podcast EP147「這輩子,如何選一家適合你的好公司呢?」薪酬篇,邀請能源科技總經理薛人禎、電通行銷傳播集團企業永續發展合夥人王馥蓓,分享比薪水更重要的事。 朋友A今年43歲,早期在HTC當經理常出差中國大陸,2018年HTC被Google以330億新台幣收購,去年領600萬元。 朋友B今年33歲,學歷為台大電機+台大電子碩士,在聯發科上班職等是E9,去年年薪也是領600萬元。 朋友C今年41歲,學歷同樣也是台大電機+台大電子碩士,也在聯發科上班,職等為E10,去年年薪領到800萬元。

  • 資訊電子產業方面,受終端市場需求不振,產業鏈持續調整庫存影響,電子零組件業年減22.92%;惟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受惠雲端資料服務需求成長,加上人工智慧等新興應用拓展挹注,生產指數創歷年單月新高,年增8.24%。
  • 因此楊宗斌指出,其實畢業生不需要執著台積電、聯發科等知名企業光環,反而一開始進入一些二線、三線廠商,反倒可以讓自己有更多發揮長才跟想法的空間,這樣對於未來如果想晉升或轉換公司的話,可以交出更漂亮的履歷,當然台積電、聯發科等大廠,能進得去,絕對不會是錯的選擇。
  • 亞系外資在最新出爐高達120頁的亞洲半導體報告中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復甦、擴產及製程升級,上游設備供應鏈營運將直接受惠,看好半導體廠家登(3680)將成為製程演進升級的直接受惠者,首次將家登納入追蹤個股,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550元;同時預估2023~2025年每股盈餘將分別成長13%、63%及32%。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名從事IC業的網友日前在網路PO文,自稱74年次的他去年領到超過400萬元年薪,以此沾沾自喜,但過年期間和一些同在科技業任職的朋友聊到薪水,才發現自己「真的很渺小」,他分享身邊朋友的薪資表示,現在科技業年薪不到300萬「好像落入了貧窮線」一樣。

依產業來看,半導體業年薪 92.1 萬元、電信及通訊業 83.9 科技業年薪 萬元、金融業 80.8 萬元,為前三高產業。 花梓馨分析,半導體雖年薪稱霸,但比 2020 年減少 4%,台灣半導體業薪情已普遍低於美、日、星等國,當疫情緩解,人才開始國際移動時,恐使得台灣留才攬才更加困難。 展望未來,隨高效能運算、人工智慧、車用電子等新興科技應用持續推展,加以下半年消費性電子新品陸續推出,可望挹注我國製造業生產動能逐步回升,惟全球經濟仍受通膨、升息、俄烏戰爭僵持、美中科技爭端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外貿動能低緩,恐抑制我國製造業生產表現,需持續關注並審慎因應。 對此,有名網友貼出某家科技業起薪的表格,他看到國立及私立大學畢業後的薪水竟是同等,讓他相當疑惑,因此發問「科技業薪水真的是長這樣嗎?」貼文一出後,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兩位職場前輩分享,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前提是質量兼顧,要像彈性很好的彈簧延展性高,重要專案或需要學習時,把時間拉長並全力投入,一家好的企業會一定允許做得夠好之後,必須充分休息,讓員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平衡」不應該從工時長短來看,而是規劃好上下班的生活,上班時間 100~200% 全力投入。 王馥蓓分享,第二是企業裡的人脈,因為部分外商或者規模較大企業的部分職務薪水可能一般,但有較完善的制度、較好的名聲,客戶可能是國際型、大客戶居多,而公司前後期同事在外面開枝散葉,也是最佳人脈。

科技業年薪: 網友回應

但也有網友提到,現實中有不少男工程師與女公教人員婚後生兩三個小孩,並在北部蛋白區買房的案例,「早期也有系統廠工程師出差中國上酒店上到變玩咖,不過中國六七年前就已經太貴,台灣工程師玩不起,阿宅只是符合社會對於工程師的刻板印象,所以一出事情上新聞就容易有印象」。 此文一出,許多網友回應,「賺錢是一個條件,但不是吸引女生的唯一條件」、「帥不帥不是重點,生活無聊個性無趣才是」、「看過那種跟女生講話瘋狂句點,無法聊超過五分鐘的,這種就算年收千萬我看也是很難」、「我真的是同事當中唯一單身的,其他都生小孩了QQ,科技業帥哥不少,大概有10%」。 以6月配出11%年化配息率的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最受矚目,9月是否能維持10%以上的年化配息率,市場已開始討論也深感期待。 楊宗斌解釋,求職者應該要看看負責的業務或經手的專案,是否有發展性,一方面可以在專業上有所成長,另一方面,履歷會增加許多加分點,特別是在科技業相當重視專案成果的背景下更顯重要。 對此,有網友紛紛說「確實,現在新人年薪調查大概是350萬稅前,30歲平均是600到700萬」、「科技業IC的年薪加上這個年資就是這麼恐怖」、「一堆 PR99 的人」、「年收沒500的我們都可以去投胎了」。

科技業年薪

也有人猜測原PO的公司,「1是大粒光、3是晶電、4是半導體設備商」,原po也回應「猜對兩個」。 在任期间,汪明曾表示:上银基金在未来发展中,将通过与上海银行的双向赋能,发挥地缘优势,形成自身竞争优势和业务特点。 針對「若沒有加班費,是否會為了即時完成工作而投入額外的心力」的認同度,70 科技業年薪 世代 6.6 分、80 世代 6.2 分、90 世代 6.1 分、00 世代 5.9 分,而這兩個問題都顯示,00 世代認同度最低,相對最重視工作與生活平衡。 王馥蓓建議,第三是經理人言行一致,可針對心儀企業進行背景研究,觀察過去十年,公司發布的訊息與最終表現是否一致,當一家公司趨勢往下,高階主管如何解決問題、對待員工,攸關公司的誠信與應變能力,也可參考 ESG 報告書,觀察女性主管比例、離職率等數據了解公司結構。 洪雪珍說,大家都想追求年薪百萬,但台灣統計數字明白顯示,9成上班族薪水都低於百萬,也就是絕大多數終其一生無法達成這目標。

科技業年薪: 最高拿4.5萬! 勞動部青年就業方案已助12.8萬人

台積電(2330)進駐高雄楠梓產業園區設廠,因製程調整而有增加用水需求,經濟部表示,已協同營建署及高雄市政府共同規劃,由周邊具推動潛能的再生水廠,如楠梓、橋頭及園區自建,合計約每日10萬噸規模供應做為長期水源,未來園區將有自來水與再生水2股水源,並透過再生水專管供水確保供水穩定。 亞系外資在最新出爐高達120頁的亞洲半導體報告中指出,全球半導體市場復甦、擴產及製程升級,上游設備供應鏈營運將直接受惠,看好半導體廠家登(3680)將成為製程演進升級的直接受惠者,首次將家登納入追蹤個股,給予「買進」評等,目標價上看550元;同時預估2023~2025年每股盈餘將分別成長13%、63%及32%。 但楊宗斌分析,理工科畢業生往半導體業發展時,其實操不操、累不累、薪水高不高固然是考慮要點,但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為科技業本身薪資水準就已經很高,操勞程度其實也都差不了太多,反而求職者應該把重點放在未來的發展性上。 原po第四份工作從光電業跳槽至半導體業,月薪來到117K,他表示「花了8年的時間從想學以致用,最後還是去了半導體產業,算是打掉重練」,並分享五大結論給一樣背景還在掙扎的朋友,可以在職涯選擇的路上少走一些冤枉路。 第三份工作也是新竹的光電業,工時正常,工作內容包山包海,包括新產品設計、光學器件開發、專案管理、製程開發、設備開發等,但公司內部管理混亂、員工競爭力欠佳、公司長年虧損,但由於公司無淘汰機制,因此舊員工流動率低。 第二份工作在新竹的光電業,工時早9晚6,辦公室氣氛好,職缺為R&D,負責光電產品新產品、新製程、設備開發的專案領導,但公司產品冷門,「基本上是吃不飽餓不死的狀態」,「給不出業界平均薪資」,公司流動率高,深知沒發展前景,待了兩年便跳槽。

根據 104 玩數據取樣 19.8 萬筆 2022 年任職於各產業全職工作者的平均月薪,2022 年十大高薪產業,電腦及消費性電子製造業 5.7 萬元最高、半導體業 5.5 萬元排行第二、投資理財業 5.1 萬元排名第三,而求職者投入高薪產業多半可共享企業獲利。 工程師給人的形象就是高薪職業,常常有人在網路上分享年薪,以及分紅獎金,羨煞許多人,不過有網友分享身邊友人在科技業的薪水,本來以為自己年薪400萬元已經是很厲害了,沒想到聽了朋友的年薪後,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其中有個朋友一年賺5千萬,過年給父母的紅包直接奉上500萬元。 為協助青年就業,勞動部推動「投資青年就業方案第二期」,尋職津貼與就業獎勵金合計最高可拿4.5萬元。 截至今年7月,已協助12萬8220名青年就業,15-29歲青年失業率8.14%,相較去年同期下降0.45個百分點;失業人數18.1萬人,相較去年同期減少1.5萬人;初次尋職失業者8.9萬人,相較去年同期減少5000人。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一名從事IC業的網友日前在網路PO文,自稱74年次的他去年領到超過400萬元年薪,以此沾沾自喜,但過年期間和一些同在科技業任職的朋友聊到薪水,才發現自己「真的很渺小」,他分享身邊朋友的薪資表示,現在科技業年薪不到300萬「好像落入了貧窮線」一樣。 不少人對科技業存有幻想,認為科技業年薪百萬是家常便飯,近日,一名網友發文分享自己在科技業打滾8年的經歷,薪資從43K提升至117K,工作領域也大幅改變,從原先的光電產業跳槽至半導體業,原po提出「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能力請去對的產業」、「跳槽是最佳的加薪方式」等五大結論,引起網友議論。

科技業年薪: 台積電高雄廠用水已籌措 經濟部:不影響民生用水

韓國《經濟日報》報導,據業內人士週二透露,韓國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準備向美國AMD(超微)提供其高頻寬記憶體(HBM)晶片和先進封裝服務。 不過半導體業高薪的背後,也不時會耳聞是「用肝在換錢」,高工時加上24小時待命的特性,還有對於專案的進度都是一大壓力,也是不少理科畢業生在求職時,會擔心的一大問題。 IC設計一哥聯發科,成長也十分驚人,從107年的277.2萬,成長至109年的341.5萬,平均薪資突破300萬大關,更有23.1%的漲幅。 最後他還提到一名朋友D,是68年次,8年前以200萬起家做電子零件,3年前開始打入台積電的機台供應鏈,一年賺5000萬元,父母都已退休,過年給父母的紅包直接奉上500萬元。

8月台股ETF除息後交投熱度持續升溫,訴求月配息的復華台灣科技優息(00929)最吸金,規模大躍進登上台股高股息ETF三哥寶座。 文章一出,引起網友共鳴,有人認為「這數字平易近人多了」、「太優質了吧,好文給讚」、「終於不是什麼第一年破百,五年內破兩百的唬爛文」,也有人認為是選錯產業,「光電真的好慘」、「研究所四大光電的不要走光學,我看到的都還行」、「單純在光電調太慢了」。 根據 104 人力銀行《00 科技業年薪2023 世代跟你想得不一樣》詢問各世代「待過大公司重要,即使爆肝過勞,我也會撐 1~2 年」的認同度,1 分最不認同、10 分非常認同,結果 70 世代 5.7 分、80 世代 5.8 分、90 世代 5.5 分、00世代 5.2 分。 我國3家純網銀開業以來持續虧損,繼LINE Bank之後,將來銀行將在今(23)日下午舉行股東臨時會,討論減資26.43%彌補虧損,並以私募方式辦理普通股現金增資案,成為第2家增資的純網銀。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