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獲利7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ohn on February 28, 2023

金融股獲利

最後回到2023年配息的議題,趁著現在這些金融股全年EPS尚未公布自結之際,先來看看2020年、2021年、2022年近三年的配息率,這邊先把現金股息、股票股利合併計算,因為股票股利很有可能隨著公司派當下判斷而調整,但整體配息率的變化比較小一些,也比較具有參考價值。 接著再看到四家金融股的淨利組成,我分別從這幾家公司的第三季季報整理出來,主要拆成利息淨收益、手續費淨收益及其他收益,這樣分的原因也很簡單,利息的比重就可以看出利率政策能帶來多少動能。 手續費淨收益則是代表公司最穩定的收入,裡面就是收放款手續費、協助購買基金或外匯業務手續費,這當然就不會有呆帳問題。

首先舉永豐金為例,104年底淨值比只有0.75倍,可是現在永豐金淨值比是1.25倍,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估值在這幾年出現大幅明顯成長,而且這是所有金融股都有的情況。 但這一張圖表是以「今年以來的獲利」為計算基礎,這些現在看起來明年配息不如預期的金融股,可能就會動用資本公積還有法定盈餘公積,來讓明年配息數字好看一點。 我們把今年這前15家最賺錢的金融股預期數字抓出來,然後再配上過去幾年的這個股利發放率,很快就可以猜到明年配發股息的情況。 另外,從去年到今年的金融界出現了很多起點,不管是首樁金金併(富邦+日盛)、台股菜雞小白狂潮(量價創下史高),或是疫情間接加速的線上經濟,都直接間接地指出金融股未來的方向。

金融股獲利: 累計營收

下表將以上市櫃中15間主要金融股2021年11月份EPS做排序,並提供11月份EPS、前一年度同期累計EPS、累計EPS年成長率、近4季正式財報中EPS計算之本益比,以及現金殖利率等財務數據供讀者參考。 一般的銀行是以存放款利差與手續費為獲利來源,但票券公司主要營運模式是以短支長,也就是以發行短期票券去投資長期債券,長短利息的利差為獲利的來源。 簡單說,票券公司獲利來源可說是長天期利率減去短天期利率的利差,所以票券公司的獲利受短期利率走勢影響很大。 而俄烏戰爭的影響總歸是總經事件,總經是從上而下的分析,價值投資則是由下而上選股的分析,主要以公司體質、獲利穩定性和所屬產業特性來考量,在確定金融業的對俄曝險在可控範圍後,戰爭危機也不會傷及到富邦金的體質,這樣股價下跌,我才認定是撿便宜的好時機。 啟發投顧分析師李永年分析,近期金融股跌幅較深的原因是,第一,現階段美國金融股同樣也面臨弱勢;第二,是原先預期隨著今年防疫險理賠落幕、加上暴力升息造成壽險業持有債券價格下跌的問題,會因下半年停止升息而舒緩,但現在升息步調可能還要再升2次,引發美國債券殖利率又上升。 富邦金去年12月稅後淨損154.9億元、年減510.9%,連續第四個月虧損,反映產險與壽險子公司12月分別虧損91億與73.9億元。

美國的高通膨數據擴大市場對聯準會升息預期,據外媒報導,已有眾多華爾街銀行暗示聯準會將一口氣升息3碼;台灣央行同樣面臨國內物價高漲情形,同時也須留意台美利差造成的新台幣貶值壓力,明(16)日的升息決策也成為本周市場關注焦點。 金融股獲利2023 理周教育學苑講師方鈞認為,金融股的特性不適合短期預測,把專注力放在穩定配置以及追求長期穩定獲利,這才是最重要的事,對存股族來說,建議先從殖利率4%以上的金融股來切入會是好選擇。 美國量化寬鬆財政刺激,疫苗加速接種,熱錢滾滾流入股市,近期升息浪起,金融股成為繼航海王後市場焦點,隨著美聯儲已確定更多購債,而升息後對於銀行營收將有正向幫助。 富邦金這次現金股利也創下歷史新高,董事會決議每股配發現金股利3.5元及股票股利0.5元,合計股利4元,現金殖利率4.7%,總股利配發率達32%。 14家上市金控2月獲利出爐,排名大洗牌,由中信金奪下單月及累計獲利雙冠王,富邦金守住金控每股獲利王。 另外,國內首檔金金併——富邦金併日盛金預計會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整併,目前(9月13日)尚無最新的合併進度公告,若依公開資訊觀測站最近一次發布的相關訊息顯示,富邦金已取得日盛金7成以上的股權,持有這2檔相關個股的投資人可多留意日後的合併資訊。

金融股獲利: 兆豐金8月10日除權息 現金股息殖利率3.16%

另富邦金及國泰金至7月底更已各達6.81元及3.61元,即EPS合計有八家已破1元,但去年同期則是13家。 金融股獲利2023 15 家金控公司的 2021 年自結稅後淨利高達 5806 億元,創下歷年新高,較 2020 年增加 53.2%。 以最近 3 年金控股息配發率約 50% 計算,2022 年現金股息可望上看 2900 億元,也締造歷史新高紀錄,預估平均殖利率達 5%,較往年提升。

金融股獲利

首先是進入後疫情時代,歐美逐步解封,近年因旅遊受限影響的免稅商店逐漸恢復,以及受地緣政治情勢影響,全球供應鏈重新排序,加上有產業龍頭停工、減產等因素,推升絲束出貨向上。 化工股股王材料-KY(4763)(4763)今年營運成長驚人,受惠於用於製作香菸濾嘴的主力產品二醋酸纖維素絲束(簡稱絲束)銷售大幅成長,配合對客戶調漲售價成功,帶動營收、獲利屢創歷史新高。 外資今年青睞台股,據證期局統計至7月底,外資與陸資持有台股市值達22兆6,822億元,但過去外資只能交易台股,卻不能拿台股做為融資擔保品。

金融股獲利: 獲利可望回雙位數成長 台股科技基金續航力佳

未來外資如要從事海外投資活動有資金需求,更重要是當金融市場波動、外資遭投資人大量贖回時,可用台灣上市櫃股票做擔保品獲取資金,不必再大賣台股部位,對穩定台股助益不小。 金融股獲利2023 目前符合條件可作外資融資擔保品的股票,上市部分有964檔、上櫃有693檔。 PCB設備廠科嶠(4542)近期股價飆升日前被列注意股,今天早盤股價又出現連續第2根漲停板受到市場關注,對此,科嶠總經理吳明致低調表示,在已公布的業績表現上,應該是受到投資人青睞,公司將持續擴展,也不會因為中國市場低迷而卻步。 在買入一檔股票前,有了當年度累積到上個月的稅後EPS的數字,投資人可用和該公司去年同期EPS比較,看是成長或是衰退,做為是否買進這檔股票的參考。 最主要是因為今年以來,在升息循環的環境下,全球市場的股票跟債券部位出現明顯下跌,而哪一些機構買最多股票債券呢? 對金融股來說,2022年恐怕是個命運乖舛的一年,因為不只是遭逢股市逆風侵襲、股價下挫,更在去年2月時因俄烏戰爭開打,而掀起市場對金融業曝險的擔憂。

金融股獲利

但金控也是有大小強弱之分的,而目前台灣上市的金控公司總共有15家,各自有自己的擁護者,甚至很多投資者還會把這些金控股分為「官股」和「民營股」。 所以會有人說金控股就像一家百貨公司一樣,裡面的子公司會包含「銀行、壽險、證券、投信、創投、投顧」等等的事業體系,也就是你買了一家金控公司之後,你就好像把整個金融產業都打包起來一樣,更有點像是小型的金融業ETF。 金融股叫『金融控股公司』,又稱做『金控』,意思就是公司是由好幾類金融業所組成的,更簡單來說,金控底下通常會包含三類金融業的公司,通常就是「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這三個行業。 另外,金融業比起其他產業的股票,相對來說不容易被掏空或惡意倒閉,股價也不會像其他成長股票或景氣循環股一樣容易起起伏伏,所以綜合這些特性以後你也才開始會注意到金融股的股票。 以下為各家金融股預估109年EPS、預估配發股利狀況、預估盈餘分配率,及不同殖利率相對應之股價,提供大家參考(預估資料僅供參考、預估資料僅供參考、預估資料僅供參考)。 家登(3680)昨公告將現金增資及發行無擔保公司債共計28億元以內,用以充實營運資金與興建廠房,對此,家登董事長邱銘乾今在台灣半導體在地供應鏈聯盟成立記者會後表示,將建置旗下家宇航太的生產基地,打造家登除半導體事業之外的第二隻腳,預期明年業績將大幅成長。

金融股獲利: 穩資金 外資准拿台股借外幣

整體上來看,國內銀行的資產品質確實是相當不錯,並沒有因為升息而造成資產品質滑落,也難怪升息期間的台股盡墨,大家反倒積極抄底買進銀行主體的金控股了。 整體上來看,國內銀行的資產品質確實是相當不錯,並沒有因為升息而造成資產品質滑落,也難怪升息期間的台股盡墨,大家反倒積極抄底買進銀行主體的金控股了... ■ 以下是從各金控公佈在公開資訊觀測站上的自結內容中,有提及的重要子公司及其稅後盈利。 不過每間金控底下都有不少公司,因此有些可能未揭露出來,以下數據僅供參考。 以中信金為例,旗下有:中信銀、中信證、中信創投、中信資產、台彩、台灣人壽、東京之星… 上述這些都未揭露在自結內容中,只能從財報去看。

挑選金控股的5大條件小車核心持股的5大挑選條件為:1.穩定配息超過10年以上。 第三名是最近啟動庫藏股機制的王道銀行,2023年前七月EPS繳出0.58元、年增0.44%,又狹帶著旗下轉投資租賃公司日盛台駿租賃,近期已經準備公開發行,甚至有機會拼上市,加上過去幾年營運表現相當掙扎,也可以說是否極泰來。 兆豐金3月單月稅後盈餘24.8億元、首季累計稅後盈餘達60.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83%,累積每股稅後盈餘0.44元。 合庫金自結3月獲利17.14億元、首季稅後盈餘4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43%,每股盈餘來到0.32元。

金融股獲利: 金融股2023年預估殖利率

【時報-台北電】開發金控(2883)6月自結稅後純益為51.19億,今年上半年累計稅後純益突破百億,達101.01億,每股盈餘0.60元。 開發金旗下各子公司不但6月全數都出現獲利,整體第二季獲利較第一季大幅成長188%,其中中國人壽因股利入帳6月獲利42億元,累計上半年賺進近50億元;凱基證券則受惠台股價增價揚,累計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36.94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成,預期下半年隨投資市場回溫,整體獲利動能可望逐漸轉強。 目前暫居獲利王的中信金,累計全年稅後淨利542.05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2.73元。 金融股獲利2023 中信金表示,12月銀行及保險核心動能穩健,整體獲利表現良好,其中子公司台灣人壽為因應未來匯率變化,增提10億元外匯價格準備金。 中信銀全年稅後淨利297.96億元、年成長9%,台壽全年累計稅後淨利231.31億元、年成長40%。 金融股可以大致分為「公股」與「民營」,分法依據是是否有政府持有股份,依照業務範疇則可細分為金控、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以及租賃,其中,金控的獲利、配息狀況最受大家關注,因為金控的投資範圍包括銀行、壽險、證券、投信、投顧等事業體。

金融股獲利

而由於金控公司背後有的金融業務種類繁多,因此購買金融股,就類似於買這間金控公司 ETF 金融股獲利 金融股獲利2023 的感覺。 下表將以上市櫃中15間主要金融股2022年6月份EPS做排序,並提供6月份EPS、前一年度同期累計EPS、累計EPS年成長率、近4季正式財報中EPS計算之本益比及現金殖利率等財務數據,同時為方便掌握各家金融股的情況,也一併將各金融股的配股、配息額列入,供大家做參考及研究。 開發金控表示,凱基投信於今年7月正式升格成為開發金控全資持股的第一層子公司;此外,子公司中國人壽更名凱基人壽專案計畫也已獲得保險局核准。 未來開發金控將透過旗下多元業務平台,打造整合一致的品牌識別度,並專注執行集團核心策略,持續推動長期穩健發展。

金融股獲利: 預估今年股利

同時也因為去(2022)年的金融類股的利空不斷,導致金融存股族出現擔憂收息的聲浪,雖然目前各家金控尚未公告最新的股利政策,不過目前市場中也陸續出現各式各樣的股利預測與計算。 不過畢竟現階段的資訊,都是市場的臆測,配息最終究竟會出現什麽情況,恐怕是誰也說不準。 1.金融股在獲利表現上,有5檔金控累計EPS的衰退幅度最顯著,依衰退程度排序,分別是-93.33%的新光金(2888),金控雙雄中-75%的國泰金(2882)、-71.82%的富邦金(2881),再來則是-68.46%的國票金(2889)以及-58.12%的開發金(2883)。 如果對債市或債券型金融股有興趣的朋友,不妨好好關注接下來全球的利率政策,只要停止了,或者股市持續好轉,這些金融股很有機會直接受惠。 再不然說難聽一點,這些壽險金控在市場也不是一天兩天的韭菜,而是動輒數十年的老經驗,升息或崩盤都不能當作理由啦,早就應該要復活了。 再來一家是過去我比較少提到的台新金,其實這也是一家債券型金控,但比重上來說就不像中信金這麼高,反而是以銀行獲利為主,壽險貢獻為輔,但由於壽險貢獻整體獲利僅次於銀行而已,因此還是不能忘記壽險因子。

  • 銀行局長莊琇媛說,股票股利有助資本的強化,主管機關樂見其成;其次,絕對沒有限制未分配盈餘發放現金股利。
  • 今年美國聯準會(Fed)7月如預期升息1碼,市場估計美國升息漸緩,且6月台股價量齊揚,股息入帳,加上新台幣貶值匯兌利益等利多,都有利於壽險型金控,買盤支撐獲利優秀壽險型金控,例如富邦金控7月20日除息,僅花六個交易日就完成填息。
  • 不過,累計臺企銀前7月自結合併淨收益190.92億元、年增達20.51%,提存前稅前淨利98.36億元、年增達27.97%,稅前淨利83.4億元、年增達33.6%,稅後淨利69.46億元、年增達31.84%,均續創同期新高,每股盈餘0.87元。
  • 2023年六月母公司業主稅後淨利繳出49.52億元,2022年六月同期則僅有0.55億元,這落差就真的是宇宙大。

兆豐金仍穩坐公股之冠,去年稅後淨利257.46億元,EPS為1.89元,但如果和2020年相比,僅成長2.84%;反而是合庫金拿下第一,12月單月稅後純益14.43億元,全年稅後純益211.87億元,寫歷年新高,年成長23.65%,累計EPS為1.51元。 若以單月獲利來看,多家金控趁年底增提備抵呆帳或其他提存,導致獲利比上個月衰退,尤其新光金成為單月獨虧的唯一一家金控,雖然稅後淨損7.81億,但全年累計獲利仍比2020年成長56.8%,累計稅後純益為224.86億,每股稅後盈餘為1.65元。 中信金控去年12月稅後獲利23.13億元,全年稅後賺542.05億元,是已公告獲利10家金控中單月及累計稅後獲利第一名;兆豐銀則以去年12月稅後獲利21.64億元,在10家已公告金控中,排名單月獲利第二名。 中信金控擁有56.5萬股民,今年上半年獲利大爆發,稅後賺288.13億元,年成長13.9%,每股純益(EPS)為1.48元,光是6月就賺了逾90億元、年增近二倍。 國際金融市場股債回溫,帶動財富管理手續費動能,加以利差擴大,都是中信金控今年的獲利成長最佳利基。

金融股獲利: 升息來臨金融股能進了嗎? 專家3點解析!

旺旺保(2816)董事會通過的上半年財報正式「轉虧為盈」,稅後純益7.65億元,每股稅後純益3.42元,在五大上市產險公司中,僅次於新產的3.71元。 今年前7月新台幣兌美元貶值2.3%,在完全不避險之下,壽險業有3092億元兌換利益,經過避險及收回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壽險業累計匯損達980億元。 彰銀前7月自結稅前淨利100.52億元、年增達34.04%,稅後淨利81.29億元、年增達30.99%,每股盈餘0.75元。 展望後市,彰銀預期下半年股市將高檔震盪、且波動加劇,因此漲多持股將逢高調節換股,但會適度加碼美債,並拉長存續期間,以維持明年固定收益。 此政策利多是在去年11月下旬時首次對外宣布,在證交所、集保做系統開發和建置後,原訂今年9月底前上路,昨則宣布提早一個月,本周一(28日)起已上路。 第三是新產能開出;材料今年3月、4月已陸續完成絲束廠新產能8,000噸、9,000噸,目前年設計總產能為37,000噸;而醋片廠亦已於6月完成3,000噸擴增,完成擴增後,年設計總產能可達3.3萬噸。

好不容易等到去年財報都公布完,終於可以來評選今年的金融股,依照慣例從基本面、報酬面和防禦面,來整理金控、銀行和保險三大類股。 理由很簡單,因為之前一堆金控公司,大舉的現金增資,這些增資的錢,是可以用來發放現金股利的嗎? 又或者金控的子公司,明明都還需要現金或這注資,而金控卻把現金配發掉,金管會應該不太可能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再來是華南金(2880)的部分旗下的華南產險,因為到9月5日為止,高達170萬件的防疫保單中,最後只承作了2萬197件防疫保單,大約佔整體比重是1.2%,風險控管相對是比較傑出的。 當中有三檔金控獲利,較去年同期腰斬,衰退是極為顯著,分別是衰退65%的國票金(2889)還有58%的新光金(2888),以及衰退57%的國泰金(2882)。 其實前五名是這樣的排序也很正常,台積電就不用多說,散戶瘋台股必買的股票,而玉山金則是靠著銀行金融服務及財富管理取勝,過去的股利政策也非常大方,也成為金融股定期定額扣款的龍頭首選。

金融股獲利: 國泰金 開發金 富邦金 近況

金管會今天同步公布壽險業外幣保單銷售概況,今年上半年壽險業外幣保單新契約保費約新台幣1415.08億元,占整體新契約保費比重續降至40.48%,創近5年同期新低。 合計臺企銀上半年合併淨收益159億元、年增達23.01%,提存前稅前淨利82.63億元、年增達36.87%,稅前淨利74.34億元、年增達46.57%,稅後淨利62.02億元、年增達49.07%,均創同期新高,每股盈餘0.77元。 由於上半年外幣存款年增達13.27%,遠高於外幣放款年增4.28%,使彰銀淨利差(NIM)降至0.85%、存放利差降至1.2%,較首季0.89%、1.36%下滑。 對此,彰銀表示將伺機布局外幣債券,並聚焦中小企業及海外放款,預計淨利差將可逐步提升。 對台股未來表現,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昨天說,台股今年以來漲幅,在亞股中僅次日本,希望秉持這樣態勢,好好發展,他認為,股市重點是基本面,台股短期漲跌是平常心,基本面好,經濟朝上發展,大家就會放心,投資人仍要審慎選股,注意風險。 外資可拿台股借外幣後,有兩大效益,一、外資在海外投資有資金需求時,不需賣股,對外資來說,可增加資金運用彈性,二、對台股市場而言,外資不需賣股,有助穩定股市。

金融股獲利

臺企銀表示,隨著近年積極開創多元獲利,且受惠台美利差擴大,使金融交易淨收益及手續費淨收益提升,挹注整體獲利表現上揚,對全年營收表現維持審慎樂觀。 不過,累計臺企銀前7月自結合併淨收益190.92億元、年增達20.51%,提存前稅前淨利98.36億元、年增達27.97%,稅前淨利83.4億元、年增達33.6%,稅後淨利69.46億元、年增達31.84%,均續創同期新高,每股盈餘0.87元。 彰銀2023年上半年合併淨收益197.16億元,年增23.52%,稅前淨利85.99億元、年增39.39%,稅後淨利70.1億元、年增達31.78%,均創同期新高,每股盈餘0.65元。 同時,逾放比續降至0.17%、覆蓋率提升至723.72%,資產品質維持良好水準。 她說,該措施上路後,外資雙方都須是我國合格登記的境外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都需有國內FINI帳戶,其中資金提供者需為外國券商或銀行,擔保品是國內准做信用交易的上市櫃公司股票,上市股有964檔、上櫃693檔,合計1,657檔。 擔保品提供者、即外資每月要在交易所系統登錄擔保品提供者、擔保品收受者及擔保品管理者的名稱、國內有價證券擔保品的名稱、數量、市值及擔保品價值等,金管會認為此項開放應可減少外資以賣台股作為取得資金的來源,可促進金融市場流動性,強化證券市場穩定性等。

金融股獲利: 保險股

假設金控旗下保險業虧損不再擴大,那麼明年即便EPS衰退,也仍有底氣維持過往盈餘分配率及股利政策,也不愧對台股金控獲利績優生的封號。 今年因為受到烏俄戰爭、升息循環衝擊,造成股、債市雙殺,使得金融業不但獲利衰退,還需認列龐大的投資損失。 以2022年上半年來說,國內金融股認列虧損高達新台幣8,277億6,000萬元,創下史上新高;其中,海外投資部位評價虧損更是高達新台幣6,617億元。 如果只看金融股EPS自結數字,就可能遇到EPS有獲利,但是隔年配息卻縮水的窘境,這種狀況經常發生在空頭市場中。

金融股獲利

但是從去年的金控公司獲利表現來看,以銀行為主體的金控公司,獲利是比較有表現的,因此,雖然現階段金控股的殖利率普遍低於去年,但是年後若有回檔,金融股仍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標的。 最後一個是銀行佔金控獲利的百分比,銀行股當然是100%沒問題,另外比較低的有中信銀行73%、永豐銀行79.9%,其餘以銀行獲利為主體的金控都在八成甚至九成以上,整體來說都很高。 至於中信銀行比較低,這是因為中信金底下還有台灣人壽,當然就會降低銀行端的貢獻比重。 7月上市櫃總營收3.32兆元,雖比6月3.35兆略低,但仍比去年同期成長8.8%,並為史上7月最佳紀錄,但這份好消息並未反應至股價上,許多有營收個股還是同步下跌,讓投資人開始懷疑基本面,其實「好的股票終會反應價值」,但畢竟在台股大幅震盪下,個股波動起伏難免,於是金融便成為此時最穩健的標的。 在去(2020)年受疫情衝擊、低利政策等影響,當台股大盤指數頻頻創高、不斷刷新高點紀錄之際,金融股的表現卻不進反退,曾讓不少投資人憂心忡忡,但而隨時間逝去,距離去年3月股災至今也走了超過完整超過一個年頭,今(2021)年度也進入最後倒數。

金融股獲利: 金融股賺50%以上該賣掉嗎?富邦金還能買嗎?艾蜜莉:這樣做,價差、股息雙賺

富邦金去年全年稅後純益467.18億元、年減67.7%,累計每股稅後純益(EPS)縮至3.52元,仍連續第14年蟬聯金控EPS獲利王。 14家上市金控2022年全年獲利出爐,受美國鷹派升息衝擊股債、防疫保單理賠風暴及年底新台幣回升等影響,整體金控2022年12月大虧266億元,比11月更慘,累計全年獲利跌破3,000億元大關為2,832億元,相較2021年衰退51.2%,獲利大減近3,000億元,為近六年新低。 今(2021)年度進入最後倒數,從今年來的自結EPS表現上不難發現,多數金控業者在獲利上相較去年有明顯回溫的現象,且當中有不少金融股成長力道更是驚人。 目前所有的金融股都已公布11月單月EPS,前11月累積EPS排名,第1名為富邦金累積EPS 12.21元、第2名為國泰金累積EPS 9.95元、第3名為京城銀累積EPS 5.98元,給這前三名掌聲鼓勵。 《Min理財生活札記》提到,元大金(2885)前11個月累積EPS 2.74元,已超越中信金(2891)EPS 2.61元,正式成為獲利王四阿哥了,元大金明年股利很值得期待。

金融股獲利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