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繳稅要報稅嗎15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Posted by Tommy on May 27, 2020

免繳稅要報稅嗎

依據國稅局規定,正常婚姻狀態下,即便是不同戶籍,夫妻的所得稅都必須合併申報,年收入只要在81.6萬以下,就可以免繳稅。 81.6萬來自於免稅額17.6萬+標準扣除額24萬+薪資所得扣除額40萬。 財政部臺北國稅局也特別提醒,今年辦理109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及繳納期間維持自今年5月1日至5月31日止,又5月1日勞動節適逢週六,建議大家可以在家採用「行動電話認證」的登入方式辦理網路申報或稅額試算確認,就可以儘早完成今年度的所得稅申報。

免繳稅要報稅嗎

因應本土疫情升溫,財政部宣布所得稅申報繳納期限從原本的5月31日,全面展延至6月30日,估計將有綜所稅653萬個人申報戶、營所稅99萬家企業申報戶適用。 財政部台北國稅局表示,理財商品推陳出新,保險更是相當熱門的投資選擇,依《保險法》規定,人壽、年金保險契約的保險利益為要保人所有。 當民眾要將保單要保人無償變更為他人時,意味要保人將保單在上的財產權益,無償移轉給他人,屬於贈與行為的一種,原要保人應依規定申報贈與稅。 鼠的股利收入更多,可以抵減17000元,扣除之後變成負的3150,代表鼠今年不但不用繳稅,還可以退稅3150元。 以今年5月報稅適用的最新級距來看,5%的金額從原本的54萬調高到了56萬,範圍增加了2萬塊,也就是原本所得金額超過54萬會跳到下一級開始繳12%,但是從今年開,會變成超過56萬才會跳級。 但一樣的所得,每個人的收入來源都不太一樣,生活負擔和個人條件也不一樣,課稅的基礎當然就不一樣,所以在報稅的時候,就有各種可以扣除的項目,讓我們把這些成本扣掉之後,最後得到一個所得淨額,才是課徵所得稅的依據。

免繳稅要報稅嗎: 報稅門檻:我需要繳稅嗎?

財政部繼109年度、110年度及111年度提供免辦營所稅暫繳之租稅協助措施,今年8月11日再核釋,在紓困條例行期間內,符合一定條件之企業,可申請免辦112年度營所稅暫繳。 適用條件為(1) 企業依紓困條例,領到補貼、補償、振興相關措施:(2)企業受到疫情影響,短時間營業收入驟降,例如自109年1月起任連續兩個月的月平均營業額或任一個月的營業額,較108年12月以前六個月或107年後的任一年同期平均營業額減少達15%,都可免辦理暫繳申報。 2021年 申報 2020年度綜合所得稅的忙碌月份即將來臨,雖然這是場每年每位納稅人都需參加的一場盛宴,但是每年都有部分族群的人可以獲得『 免繳稅 』的豁免權。 不過,MoneySmart要提醒的是,即便你不需要繳稅,還是要完成 申報 的手續喔。 另一方面,若民眾直接捐款給中央或各縣市政府設立的救災專戶,是可以100%列舉扣除的,譬如捐款給之前發生的太魯閣號出軌意外,但申報金額不能超過所得總額20%。 並且須留意的是,如果是過年到廟宇點光明燈、安太歲,或者是支付塔位的款項,因為屬於有對價關係,是不能申報捐贈扣除。

免繳稅要報稅嗎

有人認為,「反正我所得40.8萬以下不用繳稅,所以每年5月不報稅,也沒有關係,」但會計師說,雖然2021年薪資收入在40.8萬以下,不用繳稅,但別忘了扣繳憑單上有「扣繳稅額」或「可扣抵稅額」可抵銷稅金,像是利息扣繳稅等,都可依法可申請退稅。 國稅局呼籲,保險契約中途變更要保人,原要保人(贈與人)應依規定申報繳納贈與稅者。 此外,如果變更要保人,贈與人當年度贈與總額超過當年度贈與免稅額,超過部分將適用10%至20%贈與稅負。

免繳稅要報稅嗎: 相關新聞

此外,從 2021 年開始,大家可以透過手機報稅,也可以用手機繳稅,真的是超方便! 手機報稅,除了可以直接進到財政部的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繳稅外,你也可以運用目前市場上有的「行動支付來繳稅」。 免繳稅要報稅嗎 運用 APP 繳稅,大多只要掃描繳款書上的 QRcode 、確認完金額後就可完成繳費流程;如果是使用線上申報的人,也可以在申報最後一步時點選「行動支付繳稅」,就可以掃描跳出的 QRcode 繳稅。 免繳稅要報稅嗎2023 實際的手機報稅流程,我們也為各位另外細細介紹,可以參考【2021手機報稅方法一覽!】。 國稅局舉例說明,甲先生在2021年間投保年金保險,並以甲先生本人為要保人,其子為被保險人,甲先生在2021年將保單的要保人變更為其子乙先生,不過沒有申報贈與稅。 經國稅局查獲按變更日保單價值核認贈與金額約400萬元,因超過當年度贈與稅免稅額220萬元,除了補徵甲君贈與稅額約18萬元外,並依相關規定裁處罰鍰。

免繳稅要報稅嗎

至於課稅級距,綜合所得淨額在56萬以下都適用5%稅率(調整前為54萬);所得超過56萬~126萬適用12%稅率;超過126萬~252萬適用20%稅率;超過252萬~472萬適用30%稅率;超過472萬部分則適用40%稅率,較2021年度調高19萬元。 小資族賺錢就很辛苦了,怎麼樣聰明報稅, 蕾咪分析的很清楚,哪些人該報稅、所得總額、免稅額、標準扣除額這些東西的算法。 從2018年開始改了新的稅制,如果你的手上的投資持股有參與除權息並而且發放現金股利給你,隔年就會被課稅。 免繳稅要報稅嗎 免繳稅要報稅嗎 當「個人所得稅率」低於「企業稅額扣抵比率」時,政府就會退稅,因為在你買進股票,在配發股息之前,政府已經拿走一筆「營利事業所得稅了」所以你領的股息已經「繳過給政府了」,所以政府會退回多收的稅。

免繳稅要報稅嗎: 所得稅  免稅額扣除額一次看

針對5月報稅季,財政部官員也提醒納稅人,這幾年報稅最常發生的錯誤,包括錯誤列報扣除額、扶養親屬、漏報所得等情形,因此民眾申報時千萬要格外留意,以免被國稅局補稅處罰。 以目前綜合所得稅稅率共有5個級距來看,包括:5%(綜合所得淨額0至54萬元)、12%(54萬1元至121萬元)、20%(121萬1元至242萬元)、30%(242萬1元至453萬元)、40%(453萬1元以上)。 一位月薪4.6萬元的勞工,全年綜合所得總額為55萬2,000元,適用的稅率為12%。 若有申請勞退自提6%,依據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公布的「勞工退休金月提繳工資分級表」可知,其每月提繳金額為2,892元(=4萬8,200元×6%),一年的提繳金額總計為3萬4,704元(=2,892元×12個月)。 標準扣除額方面,單者者扣除額從12萬元調高至12.4萬元,有配偶者則調高至24.8萬元;薪資所得特別扣除額也從每人20萬元調高至20.7萬元。

  • 企業為員工投保團體保險的保費支出也可列為營業費用節省營利事業所得稅。
  • 高雄三民公證最近就碰到這樣案例,哥哥帶著太太,夫妻2人一臉無奈來到事務所,表示透天住家有空的房間,就讓弟弟把戶口遷回來,和自己一起住,明明沒收租,結果今年報完稅,卻被國稅局認定漏報租金所得,要求補稅。
  • 另外,退職所定額免稅金額也依單次、分期領取調高8000元至3.3萬元不等。
  • 不過,MoneySmart要提醒的是,即便你不需要繳稅,還是要完成 申報 的手續喔。
  • 我們直接往左邊對照縱軸來看,稅金大約落在11萬左右,如果再往上推高到年收200萬,今年要繳的稅金就會是17萬5400元。

因為夫妻加2個小孩,4人免稅額共 35.2萬(8.8萬x4)、夫妻綜合所得標準扣除額 24萬(12萬x2)、2人薪資扣除額40萬(20萬x2),加上5歲幼兒學前特別扣除額24萬(12萬x2)。 免繳稅要報稅嗎 2021年雖新增「手機報稅」管道,但其實大家最煩惱的還是看不懂報稅規定,尤其申報錯誤、漏報所得還會因此受罰。 今天小編將會整理所有納稅人,最常在報稅時發生的5種錯誤行為,也提醒大家在送出申報書前,一定要再次檢查確認,以免屆時還要補稅受罰。

免繳稅要報稅嗎: 報稅季將到!勞動部:勞退自提可免課稅

2021年綜合所得稅將從5月1日起申報至5月31日,今年特別新增了手機報稅,民眾只需要到財政部電子申報繳稅服務網站透過行動電話認證、填寫資料、確定稅額、繳款後就能輕鬆完成申報,這樣一來可以省去像往年還需特別親自跑到國稅局申報的時間。 110年度綜合所得稅免稅額延用2019年稅制,也就是說,對於單身族而言,基本可扣除額項目有8.8萬元的個人免稅額、標準扣除額未婚12萬元、薪資特別扣除額20萬,也就是所有可扣繳稅額為40.8萬元,換言之,若年收入低於40.8萬元,就可以免繳稅。 單身者個人免稅額為 9.2 萬元、標準扣除額 12.4 萬元、薪資扣除額 20.7 萬,若無其他收入,合計年薪 42.3 萬元以下今年就可以免繳稅,但如果要退稅還是必須申報。

林志翔執業會計師建議,由於資產傳承要考量的面向極多,有傳承需求的讀者可就自身家族背景及資產進行了解,先釐清最擔心的狀況為何,並儘早尋求專業機構或團隊之協助,使用適合自己之財富規劃工具及應用方式,安心享受、放心傳承。 在年幼後代培養其掌握及運用財富的能力前,安永家族辦公室建議可以使用信託或保險,並搭配指定受益人,以分年或條件式的給予適量生活所需財富取代一般常見的直接贈與或繼承。 由於該名高中生之家庭背景較為複雜,祖父安排如係為該名高中生按祖父生前心願取得目標資產,以期減少祖父過世後之遺產繼承及特留分爭議,祖父於生前即全數贈與資產之作法可以被理解。 根據新聞報導,該名高中生的財產,多為祖父生前用贈與的方式移轉給高中生。 其次,社會住宅的興建對於六都而言,特別是台北市較有吸引力,因為房價太高且住房需求遠大於供給,但對其他城市而言並無誘因。 不過還是要提醒,不管是股票或ETF,參加除權息沒有保證填權息的,還是有貼息的風險,這個是最基本的一定要先知道 。

免繳稅要報稅嗎: 張旭嵐/房產「代代相傳」 還是「貸貸相傳」?

中華民國境內居住的個人全年綜合所得總額,如果不超過當年度規定的免稅額以及標準扣除額的合計數時,可以免辦結算申報。 但是要申請退還已經扣繳的稅款或可扣抵稅額時,仍然要辦理結算申報才能退稅。 另外依所得基本稅額條例規定應辦理個人所得基本稅額申報者,仍應辦理申報。 物價上漲,去年10月宣布綜所稅申報免稅額、課稅級距與標準扣除額、部分特別扣除額有調整,但這要2023年報稅才適用;今(2022)的「免繳稅門檻」還是與去年相同,去( 2021)年年收低於40.8萬元的單身小資族是免繳稅的。 但會計師提醒,如果認為「反正所得太低不用繳稅,所以5月報稅和我沒關係」,這樣的想法反會害民眾吃虧!

三民公證表示,這種情況很常見,主要是很多人不知道所得稅法施行細則第88條規定,將財產無償借與他人使用者,必須訂立無償借用契約,且有2人證明確實無償借用,並依公證法規定辦理公證。 如果你還是比較喜歡有固定的現金流,另一種方法就是把它轉成海外的配息,因為每個申報戶每年都有100萬的海外所得免稅免申報的額度,其實不只債券,包含KY股的配息也是屬於海外所得,同樣算在100萬的免稅額度裡面,而且海外配息還不用扣二代健保。 不過剛剛這個節稅優勢的前提是「減項大於加項」,若當3個人的所得級距都提高到12%時。 但抵減還是固定8.5%,這時候把股利併入綜所稅,就會變成加項大於減項,增加的股利需要多負擔12%-8.5%=3.5% ,股利的節稅優勢就會開始降低了。 在前面這兩種試算當中,派可、柴、鼠的所得級距都落在5%,代表每增加100塊所得,未來都有5塊要繳所得稅,而因為股利有自帶8.5%的抵減,代表增加的這100塊如果是來自股利的話,最後可以扣除8.5元的稅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