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定義7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Jason on March 2, 2022

減碳定義

這意味高達9成企業無法釐清到底有多少碳排放量,進而制訂減碳策略,難以實踐淨零目標。 淨零排放已成全球趨勢,如歐盟將於2023年將開徵碳關稅,部分產業要求繳交碳排放量費用,進口企業也需申報,企業邁向減碳已是不得不面對的課題。 究竟企業要如何做好碳盤查,釐清自身到底有多少碳排放量,進而制訂減碳策略? 能源管理是很多企業的減碳重點,若能使用智慧電錶,加上能源管理系統,即時監控各設備的能源使用狀況,更能透過科學化的數據統計,不只找到用電尖峰和瓶頸,更能協助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益。 利用碳盤查的數位系統軟體工具進行排碳量統計,可以更有效率地得到更準確、完整且透明的溫室氣體排放科學數據,並可做到隨時監控排碳量的變化狀況,即時調整優化減碳的方式和方向,確保減碳的策略是有成效的。

這樣的概念到了1999年,由時任的聯合國祕書長(Kofi 減碳定義 Anan)向全球企業倡議,推動CSR落實,才讓企業意識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 隨著CSR概念普及,各家企業開始公開自家的企業永續報告書(也稱作CSR,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向利害關係人、投資人及社會大眾提供公開透明的企業資訊,以供人查證、瞭解該企業內部的管理狀況。 1.ESG是為了評估企業是否符合永續發展目標,將E-Environmental(環境)、S-Social(社會)、G-Governance(公司治理)這3項指標,納入評量企業營運的標準中。 依溫管法精神,環保署於2017年3月28日發布「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及管制方式作業準則」,並會商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訂定我國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於2018年1月23日奉行政院核定。

減碳定義: 計算

而美國在台協會指出,如果台灣實施低碳汽油,美國可以成為穩定可靠的合作夥伴。 他認為,台灣燃油機車的內燃機技術已達到可以外銷的成熟程度,而為降低排汙問題,政府訂出2030年要有35%的電動車目標,但這不應該是唯一的一條路。 此外,電動車從製造到回收存在著甚大環保議題,不單是騎乘過程中造成排汙,一輛車所產生的汙染應從頭到尾了解碳足跡,如此才能真正評估是否具環保效益。 ‧ 樂:旅行是現代人重要的生活休閒,建議選擇大眾運輸型式的在地休閒活動,減少油料消耗,若出國旅行,多選擇直飛的班機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onio Guterres) 會後也表示對於COP25會議成果感到失望,認為國際社會錯失積極因應全球暖化危機的機會。 各項仍然未解的關鍵議題,將留待下屆在英國蘇格蘭的格拉斯哥(Glasgow, Scotland, UK) 召開的COP26繼續磋商。

  • 目前每年約有1330億美元投入NbS相關領域,其中86%來自公共融資,約有3/2投入農業、水資源、汙染控制等方案,另外1/3用於保護生物多樣性。
  • 劉靜靜指出,減碳可以從商業模式開始,例如宏碁筆電不只賣斷也可以出租,「設備即是服務(Device as a service)」,產品從設計起就考慮易於維修、易於回收,並建立售後回收的機制;同時也開拓智慧低碳城市、智慧水管理系統等商機。
  • 為加速落實2050淨零排放路徑圖,環保署在2021年10月預告《溫管法》修法,並於2022年4月21日行政院通過《溫管法》修正草案,更名為《氣候法》。
  • 「對於一般民間業者,我比較不擔心,因為壓力來時,他們就會快速作出因應。」林教授坦承自己比較擔心的是「公共工程」,因為「公共工程」影響的層面比較大,並且受限於政府法規限制,各種「變革」的靈活度比較低,也比較慢。
  • 枕頭、毛毯是用咖啡渣等再生環保材質製造;旅行包則是用華航淘汰的救生衣再製而成。
  • 此外,劉奕成說,一個平臺裡面必須要能夠還有買賣方,看起來臺灣以製造業為主,所以買者非常非常的多,而賣者不見得有,倒底現在臺灣有沒有機會有人可以當賣方?

淨零排放是2022年ESG十大趨勢之一,在去年的COP26之後,淨零與減煤相關話題在每個地區都十分熱門,政府及企業皆腦力激盪,想著如何擬定出完善行動策略。 這篇文章將與你一同從零開始認識淨零(Net Zero),讓低碳轉型不再只是口號,成為你我日常實踐的一部分。 國際Circle Economy 組織更估算循環經濟能帶來 39% 的減碳效益。

減碳定義: 交易所掛牌!碳權概念股利多出盡、造紙跳水 專家分析長短線策略

然而,不同的研究之間,評估方式也存在差異性,無法互相比較,尤其計算各項NbS措施時,必須考慮跟土地跟資源的競合關係,不能直接加總計算。 地球歷史上最有名的隕石撞擊坑就是希克蘇魯伯隕石坑,目前認為該次隕石撞擊後也造成恐龍滅絕,由於這麼大的隕石撞擊地表,使大量灰塵和氣溶膠噴射到大氣中,減少太陽輻射到達地球表面,使地球溫度下降。 減碳定義 以信義房屋來說,即使並非排碳大戶,卻自發減碳,「我們幾千位的同仁,都在社區裡面做服務,他們若能將觀念在社區推廣開來,影響力就非常大了,」信義集團董事長周俊吉表示。 由於減碳需要訂立明確的目標,要成功達標,就只能從上而下發動。

減碳定義

從全球到台灣,從企業到供應鏈,面對不斷祭出的減碳要求,碳管理已勢在必行,各行各業已經沒有任何僥倖與例外。 環保署於95年率先提出開發中國家第一個「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歷經近10年努力不懈的溝通與協商,終於在2015年6月15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以下簡稱溫管法),104年7月1日總統令公布施行,自此臺灣正式邁入減碳新時代。 實際上,即使是拋售工業企業的股票,也並不會對行業的結構或生產發展產生根本性影響。 因為買賣股票是金融市場行為,而工業的生產經營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支撐著各產業鏈的運行,並與我們的生活消費環境密切相關。

減碳定義: II. 減少二氧化碳的路徑

在各種溫室氣體中,二氧化碳在大氣中的佔比最多,所以二氧化碳的重量是最常見的碳排放衡量標準。 塑膠、紙類等是快速消費品最常用的包裝材質,若是提供原料的供應鏈廠商,在生產過程中就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的浪費,或是做好包裝材料等,後續循環回收的設計,就可能降低約2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或是直接更換設備,像是鋼鐵的生產製程,若將原本使用的鍋爐高碳排的生產方式,改成電爐式較環保的製造流程,即可望降低約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減碳定義

檢測系統中各個單元的狀態和參數,為判斷、保護提供依據,需要檢測的物理量有輸入電壓、電流,輸出電壓、電流,獨立型系統的蓄電池參數,並網系統的逆變器參數等。 2)中水處理系統:將生活污水作為水源,經處理後可用到廁所沖洗、園林灌溉、道路保潔等方面,從而實現節水減排的目標。 值得注意的,台灣看電動機車的碳排只要燃料使用周期,卻沒有看機車的生命周期,在實際行駛過程中,電動機車的燃料使用碳排是13.4噸(因台灣電能多半是燃油與燃汽)。

減碳定義: 利用碳盤查結果,規劃企業數位轉型路徑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為了改善氣候暖化而於汽車產業中所吹起的從油轉電革命,卻因電動車所搭載的電池元件中諸多金屬與稀土的高度使用,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減碳定義 產業轉型聚焦在製造、商業、建築、運輸四大部門,以「先大後小」或「以大帶小」為原則,也就是從公營到民營事業、從大企業到小公司,循序推動。 其中,製造部門關注製程改善與能源轉換、商業部門調整商業模式,建築部門則導入減碳技術工法,以達成循環經濟。

  • 致力推廣「種電、農耕、生態保育」理念的PGE 太平洋綠能, 擁有建置屋頂型、地面型等多種太陽能案場的專業技術,短短5年間,就有掛錶 40MW 與預計興建 100 MW的案場。
  • 適用範圍從活動、產品、到建築物,甚至整個鄉鎮城市都可進行。
  • 「造紙業是循環經濟產業」,永豐餘指出,目前集團在水資源、固體廢棄物等方面的回收再應用,都已看到初步成效。
  • 可見投資人與社會大眾更願意和體質健全、持續投入永續發展的銀行往來。
  • 期許運用台灣地理優勢,發展高效、潔淨的太陽能,供給全球綠能發電市場,達成環境永續的願景。

1.「台灣ESG永續基金排名」是以台灣金管會「ESG基金專區」內認可的國內外ESG基金,為評比的主要母體,再依各基金每周的績效表現,進行排行。 在食品配送的運輸過程中,若能將原本使用的汽油或柴油,改為更環保的電池或氫氣等綠色燃料,則可降低約5%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利用碳盤查報告的數據,找出高碳排的製程,再利用精實管理TPS做到減少製程中的浪費,優化製程效率,達到新製程的效果。

減碳定義: What 減碳的目標為何?

依據IEA的路徑,石化產業於2040年後零成長,鋼鐵則是2030年時便開始零成長,水泥甚至是2030年後負成長。 且依據IPCC中無需仰賴碳移除便可達到淨零的低需求情境,更設定每年物質效率要進步4%,2050產量縮減15%。 在本系列文章中會介紹前三個機制的技術層面,並且提供達到減碳目標最實際路徑的評估。

減碳定義

實務上,洪志勳提到,國際上有非常多有關落實ESG的評比指標,譬如MSCI,可以讓廠商去遵循,但是臺灣每個廠商的資源有限,無法滿足國際組織所制定的ESG指標要求時,那該怎麼辦? 若是我國政府可針對ESG制定出可供我國企業遵循的指標,讓我們企業能有符合我國企業特色的ESG指標可遵循,以符合當前ESG當前國際發展趨勢。 此外,臺灣既然是一個以出口為主的國家,未來針對這些碳邊境管制的規則,各國都有不同的規定,這也是未來政府應該要關注的地方。 至於在執行面,個人觀點建議,未來在碳排管制面臨中央跟地方分權時,是不是應該要更清楚明確,以避免中央與地方間因分權發生認定標準不一之爭議,讓我國企業能有統一的標準可循。 國泰金控投資長/亞洲投資人氣候變遷聯盟主席程淑芬在專題演講中指出,依據統計,2020年全球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將近2000億美元,變成保險公司跟再保險公司的理賠,當然接下來保費會變貴。

減碳定義: 節能減碳的政策宣示

全球生態足跡網絡指出,我們有足夠的解決方案可以逆轉生態超載。 例如,將低碳電力的占比從39%增至75%,全球超載日就會推遲26天;把食物浪費減半,可以爭取13天;推動林木間植(tree intercropping,混農林業的一種類型)可延後2.1天。 根據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EMF)的研究,過去 50 年,全球的塑膠產量就增加了 20 多倍,塑膠生產的碳足跡更佔了全球碳排放量的 6%,相當於「全球航空業」的碳排放量。

2050、2023這2年的數字,未來幾年將牽動企業生存力與人類的生活方式。 全球已有逾130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的環境永續目標,國際間更開始研擬徵收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快2023年試行。 企業響應減碳及永續發展並非單純付諸理念而行動,更重要的是面對全球減碳趨勢帶來的生存壓力,像是蘋果公司要求旗下的供應鏈100%使用綠能,便促使台積電著手推動能源轉型;歐盟最快將於2023年施行碳關稅,針對高碳排商品課徵碳排費用,對於出口導向的我國產業將帶來巨大衝擊。

減碳定義: 減少碳排放的方法:

如何在製造過程中,選擇使用更環保有效益的加工方式、或是各種再生能源和熱能的種類,都能大幅度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在選擇減碳方式時,最常被考慮的重要項目就是成本,在《2050「淨零排放」台灣產業轉型三面向》中,整理了各種減碳方式所需要的成本,協助企業做減碳策略選擇時的參考。 根據2020年《全球永續》(Global 減碳定義2023 Sustainability)期刊,分析提交至聯合國綱要公約的168個國家自定貢獻(NDC)或氣候承諾,已有近2/3的《巴黎協定》簽署方,將NbS納入國家氣候調適與減緩計畫。 換言之,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儼然成為國際氣候政策的一股新浪潮。 再次把鏡頭拉回台灣,由中華電信、中鋼及各大金控公司等發起的「台灣淨零行動聯盟」,從辦公室擴及到生產據點,倡議達成全面綠電,並且著手設立一套評級機制,根據相應程度給予企業認證標章,促進淨零轉型發生。 社會轉型包含了公正轉型及公民參與兩種概念,不只是公家機關或企業組織,在實現淨零目標的路上,政府主張「盡力不遺落任何一人」,提升支持系統、促成公私協力,把衝突轉化成永續機會。

減碳定義

在這個基礎上,1997年聯合國頒布了《京都議定書》,共同為「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含量穩定在一個適當的水準,以保證生態系統的平滑適應、食物的安全生產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而努力,該條約最終有183個國家通過,並於2005年2月16日強制生效,於2020年到期。 工業革命後,人類因為燃燒化石燃料所產生的碳排已經遠遠超過過去任何一個時期,這些超量的碳排會造成溫室氣體增加,進而加速全球暖化,導致兩極融冰、海平面上升,亦帶來極端氣候,嚴重威脅我們居住的地球環境。 生物活動皆會排放二氧化碳,而地球可透過光合作用等生態循環將多餘的二氧化碳移除。 無論是碳中和、淨零排放或未來更多的創新詞彙,其實都是為了源頭減少碳排放和能源轉型,以達到真正減緩氣候變遷的目的,唯有真正讓碳排放歸零、甚至達到「負碳排」,才能讓地球不再升溫、改寫氣候未來。

減碳定義: 碳權交易所成立!企業恐「碳焦慮」上身 交易遊戲規則怎麼訂?

加上企業經營的辦公室也會產生碳排,以上總總都需要記錄在碳足跡之中。 碳中和不僅是減少碳排放,還需要採取植樹造林、使用低碳能源等方式,使增加的碳與減少的碳相互抵銷,就能達成「碳中和」狀態。 《京都議定書》准許各國交易碳排放配額,將排放權轉移給其他國家,為「碳排放交易」模式之一。 比如開發中國家將排放權賣給已開發國家,取得資金以改進設備技術達到減碳,而已開發國家也可以透過資金協助開發中國家。 碳排放是指人類因為從事某件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的總重量就被稱為碳排放量。

但許多中小企業,對碳盤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議題仍一頭霧水,不知該從何下手。 「碳中和」的第一步是「碳盤查」,若企業能利用數位軟體系統工具隨時更新碳盤查的資料,讓碳盤查的數據更正確且具有參考性,在後續對應 ISO 14064、ISO14067等國際標準時,可以更有效率地被驗證。 很多企業會忽略範疇三的碳盤查,但很多產業排碳最多量是在範疇三。 像是製造業和服務業等,有越多的上下游供應鏈,或是頻繁的交通運輸,和員工的通勤和商務旅行狀況,都會造成範疇三的溫器氣體排放量越高。 化石燃料一經消耗,釋出的二氧化碳可以殘留在大氣層千百年之久,即使森林、海洋有助吸碳、儲碳,最終仍會隨自然循環、甚至森林大火與深海採礦等人為破壞而加快釋出,成為排放源,加劇氣候變遷。

減碳定義: 相關

金元福表示,上月7日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第六次氣候變遷評估報告(AR6)》,報告指出地球極可能在2040年前跨越1.5℃的升溫警戒線,減碳刻不容緩;未來台灣企業也將面臨國內外課徵碳稅或碳費。 金元福是國際真空和壓空成型容器大廠,產品外銷40多個國家,也供貨給國內眾多知名食品大廠。 為達成2050年100%採用再生能源的承諾,金元福設定2030年、2040年分別達成60%、90%的階段性目標,逐步邁向淨零碳排,向《巴黎氣候協定》地球升溫不超過1.5°C的目標看齊。 1.RE100是由國際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與碳揭露計畫(CDP)在2014年共同發起的全球再生能源倡議,邀請全球企業公開承諾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 當中總部在台灣的企業共計10家,台積電、台達電、宏碁等企業都是成員。 民進黨立委洪申翰表示,《氣候法》三讀通過是跨越30年尺度、建構氣候治理新階段的一大步,不再只是環保問題,更代表著國家發展與風險戰略。

減碳定義

由國際氣候組織發起的RE100聚焦能源議題,以「實現全球100% 綠電革命」為訴求,目前已號召超過 350 家具有規模影響力的企業加入,蘋果、Google、可口可樂及台積電都是其中一員。 淨零,又可細分為「淨零碳排」、「淨零排放」兩類,前者只關心二氧化碳(CO2)的排放,後者則是包含所有溫室氣體,而淨零排放較難達成、對環境產生的影響較為深遠,且涵蓋面向也更為廣泛,因此我們後續文章內容將圍繞在淨零排放為主。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討論會議上指出,資源效率的提升是實現氣候目標不可或缺的策略,結合氣候和資源效率政策的系統性做法可帶來許多效益,包含到2050年每年可創造預估 2 兆美元的經濟效益,這將能抵消大規模氣候行動所需花費的成本。 如果你和政府齊心一力,我們能夠正式對排放進行碳定價,也就是總量管制排放交易或碳費,在國內就為排碳付出成本,那麼當你出口產品到歐盟時,這部分的成本就可以被扣除。 用剛剛的例子來說,就是你不用急著自己到處找尋因應方法,你只要拿著繳納碳費的證明,跟歐盟說,我已經在臺灣支付了這18公斤的碳費,你不用再剝我一層皮了。 金元福表示,為實現RE100承諾,首先會盤點營運活動所產生的碳排及所需能源,並在今(2021)年導入ISO14064溫室氣體盤查,以及ISO14067產品碳足跡認證;明(2022)年則規劃導入ISO 50001能源管理系統。

減碳定義: 永續

IPCC 最新研究指出,從需求端的行為改變能創造 40 ~ 70% 不等的減碳貢獻,是邁向淨零的關鍵。 年輕世代將影響未來市場的需求,將能帶動產業的營運模式改變,是推動2050淨零最關鍵且需要長期溝通的族群。 循環台灣基金會正集結年輕人共同討論,如何重新定義淨零生活下的需求。 低碳產品對環境的益處 低碳建材產品代表其碳排放於生命週期各階段較其他標準的建材產品更低,消費者在優先選購時,除了對環境盡了一份節能減碳的責任外,也是間接鼓勵企業對其產品進行溫室氣體減量活動。

減碳定義

利用碳盤查進行企業和產品營運或使用時的排碳量計算,就能把真實科學的數據當作依據,了解企業/組織的高碳排熱點,並針對熱點規劃減碳的方法。 減碳定義 的科學方法,計算企業/組織本身營運的各種活動為範圍的碳排放量。 不論是企業各環節,像是採購、生產製造、銷售、供應鏈運輸和員工出差勤等流程中,直接或間接排放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都需要計算。 減碳定義 綠色和平在此次氣候大會的重點訴求之一,即為拒絕啟動碳抵換措施,不應向富裕國家與企業開出「免費污染通行證」,同時必須把淘汰化石燃料納入最終協議文本。 令人失望的是,碳抵換騙局在此次 COP26 大會被成功推動,儘管聯合國秘書長宣布將成立新的專家小組,來審查碳抵換的作用,但全球環境守護者仍有許多工作要做,以阻止高碳排國與企業以此為謊言,騙取碳排通行證。 會場外則有來自世界各地的 20 位原住民領袖手持報章廣告,發出「碳抵換正在摧毀我們」的呼救。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