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建議你,先不必在意一些與戲劇不相關的議題,放心的追劇吧! 從公視先前在YT剪輯播放的12分鐘搶先版,已可看出劇中角色,各有其矛盾與衝突處,也各有其代表立場。 但其實,現在的出火, 與當時卓紀篤與李仙得談判的地點有些差距,而且當時的出火比現今的火勢弱的不少。 如今的出火是中油公司在當地鑽探天然氣所遺留下來的,因為孔隙較大,所以較為旺盛。 除了福安宮內的石碑外,位在車城市區與海生館之間的「龜山」,地理位置絕佳,因此日治時日軍曾在此建立陣地。
《斯卡羅》影集由《孽子》、《一把青》的導演曹瑞原執導,在讀完小說《傀儡花》後深受感動的他,帶著對歷史和前人的虔誠、感激之情,盡力重現《台灣通史》中描述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忠實還原台灣族群在當時國際架構下所處的位置。 在排灣文化中的貴族社會,土地皆為頭目(Mazazangiljan)所有,平民階級不僅沒有土地,在服裝及粧飾之類也被階級所限制,不可輕易踰越[143]。 在歷史上斯卡羅酋邦就多次顯示有顯著的階級社會,在1636年瑯嶠君主派遣兄弟Lamlock帶領使團前往大員時,荷蘭人就提到使團中有Lamlock的僕人一同前往,並提到瑯嶠君主他有很多僕人服伺,在很多情況下這些僕人如家臣幫他辦事。 後來到了十九世紀,李仙得拜訪十八社總頭目卓杞篤家中,也觀察到宅中有阿美族人擔任他的僕人。
思卡羅: 屏東旅遊行程推薦
曹瑞原認為羅發號事件是台灣首次浮現在世界版圖上,不是只屬於台灣、而是能推向世界的好題材[23]。 他以中國大陸製作、以日治時期的台灣為題的《台灣往事》為例,認為中國大陸花費了這樣大的資源詮釋台灣的歷史,儘管《傀儡花》被業界視為一個大坑,但台灣人都在這個坑裡,誰也無法逃出[23]。 思卡羅2023 曹瑞原認為《傀儡花》之於台灣影視產業的重要性堪比敦克爾克戰役,一定要起到帶動整體產業發展的作用[23]。
文杰率領部下築造土壘,搭建城門的雙重防禦工事,但在這危及時刻,日方陷入潘文杰是否值得信賴的兩難[92]。 一些日本人認為潘文杰與叛軍有勾結,要求逐出城外,最終日方認為潘文杰妻子的兄弟才是叛亂分子,認定有關潘文杰叛變的流言和證據都是反抗軍捏造的,潘文杰最終幫助日本人協防恆春城[92]。 現今地方民間流傳卻說,因為潘文杰被日方監視防備著,使終沒有辦法依約舉事。
思卡羅: 郭假選台灣總統實換立院院長 台灣阿銘「毋湯」喔!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客委會正推動「客家語言發展法」和研議「客家文化重點區發展法」草案,透過法制建設,推動客家語言文化發展。 此外,過去客語推動以學校為主要場合,接下來除了在公共領域推通行語,還要推動客語社區營造,也會把資源能量投入到藝術文化主流市場,與其他族群共同建構主流文化,例如茶金與斯卡羅,盼讓客家文化成為多元社會共享的珍貴文化。 除了遵循各族群建築特色外,許英光也會考量居住環境的地理建材。 舉例來說,閩南人較爲富裕,大都市府城建築使用較高級的紅瓦,就算到了偏僻的瑯嶠地區,閩南人為主的聚落「柴城」,除了茅草搭屋外,也看得到些許紅瓦;較深山的原住民部落則會就地取材,使用木材或搭建土屋。 思卡羅 公視戲劇《斯卡羅》上週六首播收視開紅盤,但其中美國領事李仙得一角,歷史定位具爭議引各界熱議。
僅剩舊屬十八社域恆春東南半部,這些馬卡道族後裔的老祖信仰,仍保留「矸仔佛」形象[155]。 瑯嶠十八社並沒有一個全整體酋邦共同的祖靈祭場所,沒有一個統一的祭祀中心,在十八社之中各部落之祖靈祭是各自舉辦的,這一點相比其他大型排灣酋邦不同,如大龜文酋邦、力里酋邦等都有統一的場所。 這使得其他多部落式酋邦內部除了總頭目家系為首的貴族統治和納貢制外,還有著統一的五年祭和刺球的祭祀中心,可以強化和凝聚酋邦內各部落的共同整體之意識,讓酋邦內組織成員數目可以穩定發展[148]。 瑯嶠十八社缺乏團體凝聚力,部落之間缺乏宗教儀式強化「酋邦生命共同體」的作用,因此在1874年以後斯卡羅人就無法整合北部其他排灣部落來對抗外來勢力,最終在強大的外力影響下逐漸解體[148]。 到了清代黃叔璥《使臺錄.番俗六考》首度提到瑯嶠十八社,其中包含謝必益社、豬朥束、小麻利、施那格、猫裏踏、寶力、牡丹社、蒙率、拔蟯、龍鑾社、猫仔社、上懐、下懐、龜仔律、竹社、猴洞、大龜文、柯律[35],這時的瑯嶠十八社尚能控制楓港溪南北側的原住民社群。 隨著大龜文重新獨立,瑯嶠十八社逐漸退至楓港溪南的恆春半島,形成人們所熟知的下十八社範圍。
思卡羅: 族群認同
然而,所謂的歸化僅是「民番互市」和「輸餉」而已,清廷並不能治理瑯嶠諸社[40]。 1647年,荷蘭人征討力里社(Tourikidick),瑯嶠諸社接受荷蘭人號召,加入這場戰爭。 1650年原「瑯嶠君主」Tartar和其子兼繼承人Pare被人謀殺後,瑯嶠社分裂出龍鑾社(Lindingh)。 Tartar的小兒子甲必丹(Cappitam)繼承了瑯嶠君主的地位,斯卡羅貴族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如內獅頭社(Barboras)的統治者還是「瑯嶠君主」Tartar的妹妹和妹夫。 隨著荷蘭人先後在力里社和林邊溪山區一帶與原住民作戰,越來越依靠瑯嶠的勢力協助,使瑯嶠諸社逐漸回復力量,儘管臣服於荷蘭人,1658年荷蘭人卻提到了瑯嶠諸社反抗心越加嚴重。
台灣人不管是漢人移民或後裔,還是原住民,只要是跳過中國的「中央」,與世界上任何一國締約,都是國民黨要反對的。 尤其是與美國之間的條約,不用看內容,國民黨就已經先斷定這是「賣台第一人」,這一點國共兩黨就已不只是「92共識」,是「百分百共識」了。 思卡羅 不過我們從小也就知道,我爸爸是外省人,轟炸他的是日本飛機;我媽媽是本省人,轟炸她的是美國飛機。
思卡羅: 噸級海警船配「衝撞設備」! 援菲美日韓官宣聯手 日本介入仁愛礁
程苡雅則是在泰武鄉公所舉辦的「族語朗讀比賽」被曹瑞原導演一眼相中,當天導演為了再次去邀約說服查馬克老師參與演出卓杞篤一角,意外在參賽席中看到一個非常漂亮的小女孩,正符合他心中「烏米娜」的樣子,趕緊請工作人員留下聯繫方式。 而過程中因清朝官員認為「羅妹號事件」發生之地為「不隸版圖」、「治理不及」之境,引發李仙得對台灣番地所屬的質疑,之後李仙得轉任日本外務省顧問,以國際法及「番地無主論」之由,提供台灣情報,協助日本出兵台灣,自此改變台灣命運、影響台灣未來。 最後由美國駐廈門領事李仙得與斯卡羅大股頭卓杞篤正式簽訂「南岬之盟」書面協議後,始告落幕。
排灣族是斯卡羅來之前的原居民,而阿美族、漢人及平埔族移入時間較晚,是向斯卡羅人租地居住的。 在十八社內部四股邦聯平時對內有各自的統治區域,戰時對外聯合作戰。 於1874年5月12日,日軍從登陸瑯嶠起,以社寮為根據地,藉由拉攏其餘十八社成員來孤立高士佛社與牡丹社、射不力社。
思卡羅: 排灣族素人演員雷斌.金碌兒、程苡雅展露頭角!張瑋帆、余竺儒全劇赤腳演出
1871 年,距離「南岬之盟」不到五年,一艘琉球宮古島的船隻在恆春半島遇難,五十四位琉球船民上岸後,因為文化衝突遭到高士佛社殺害。 事發三年,日本高舉懲凶大旗,兵分三路深入山區擊潰牡丹社、高士佛社等部族,史稱「牡丹社事件」。 郭素秋談到,解讀羅妹號、牡丹社等衝擊原住民的重大歷史事件,必須從十九世紀台灣與風起雲湧的國際勢力競逐來理解。 根據歷史事件「羅妹號事件」,與陳耀昌醫師的著作《傀儡花》改編的影視作品《斯卡羅》,8月14日上映起,便引發熱烈討論。 思卡羅 不少人都表示,他們不知道台灣曾經有這麼一段歷史,也對於事件中各地點的過去充滿好奇。 「斯卡羅」是恆春半島南端的一群統治貴族,大致是由四大家族統轄瑯嶠地區各部落。
31日,大批日軍援軍到來,與城內日軍內外夾擊,反抗軍敗退,潘文杰出面向反抗軍中原住民進行招降,許多番人見大勢已去只好投降,反抗起事就此失敗[93]。 1895年隨著日本佔領台灣進軍恆春,瑯嶠十八社總頭目潘文杰配合日軍對原住民招撫,透過自己的影響力還招降了台東的舊清將領和地方、部落人士[91]。 但之後日本對番社的治理嚴峻,又取消發給番社頭目的餉銀,激起恆春原住民的不滿。 同時,恆春漢人也不滿日本官府準備開徵地方稅,逐漸累積了民怨[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