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汽車碳排放量7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Posted by Jack on June 24, 2019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環境部表示,依據國際能源總署「燃料燃燒二氧化碳排放量」報告顯示,2021年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全球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反彈,較2020年成長6%,相較之下,我國2021年燃料燃燒溫室氣體排放僅增加3.7%,相對較低。 廖景雲說,與《今周刊》合作的《綠色運輸轉型調查》發現,超過九成的中小企業已意識到未來將面對運輸碳中和的挑戰,並有五成以上企業認為綠色運輸具有急迫性。 而中小企業主要因應措施,分別為「汰換公務車」、「汰換貨車」、「採用已建置電動車隊的物流業者」;其中,更有91%受訪的上市櫃公司將「要求供應商改換電動車」列為綠色運輸策略推動重點,而非上市櫃公司亦逾三成會先選擇「採用有電動車隊的物流業者」。 環境部氣候變遷署副署長黃偉鳴說,主要排放源來自能源產業及製造業,二○二一年疫後經濟復甦下,全國電力需求增加百分之四點四,連帶影響電力排碳係數上升,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與談人除了探討在國內外不同制度環境、產業結構與政經情勢下,台灣產官學如何協力因應,強化產業界對於碳交易資訊及概念的掌握,完備碳權相關法令、政策、諮詢與人才培訓,也強調未來必須建立為社會所信任的碳權交易機制,協助台灣社會掌握產業轉型、能源轉型的重要契機,並在兼顧環境與社會的公正轉型的同時,開創更創新、更公平、更有效能的淨零願景。 環保署於2016年底修正《交通工具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增列於2019年9月1日起對重型柴油車實施之排放標準(下稱「六期排放標準」),後經政府考量業者產線更換情形,於2019年6月遂給予第五期重型柴油車緩衝2年時間。

呼籲台塑與長春集團應儘速就「乙烯減量」和「能源轉型」兩大方向,提出更具體積極的無煤和減碳路徑。 舉例來說,企業的資源管理會有企業資源規劃(ERP)系統,而客戶關係管理(CRM)則用來經營會員,因此需要工具來協助企業投入碳排管理。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BCG「2021全球企業碳盤查調查」發現,僅有22%的企業有自動化的碳盤查計算流程,高達86%企業仍在使用試算表手動記錄和揭露排放,不僅耗工費時,也無法及早制訂決策。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歐盟六期排放標準上路,臺灣車輛產業重要的一步

為了容納越來越多的車輛,我們必須在城市中建造更多馬路與停車場,目前城市中約有一半的面積都讓給了車輛使用,不僅排擠人們行走、生活與使用的權益,對馬路的過度需求也危及生態。 難怪當全球市占 8% 的韓國現代汽車喊出預計在 2025 年出售 100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萬輛環保電動車時,讓許多人大搖其頭。 光在 2019 年,現代汽車就售出了超過 770 萬輛汽車,即是在 2025 年僅維持同銷量,也代表將有 85% 的產品仍在使用燃油,轉型速度令人失望。 邢雨龍則是建議,PHEV在車價上確實是比較親民的車款,在不計入可能的政策補貼下,PHEV確實是未來3年內比較適合台灣民眾用車環境的選擇;只不過,現有貨物稅免徵僅補助BEV,未來若有機會將PHEV納入與BEV相同的補助範圍,可望對推動運具減碳的發展更有說服力。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0年發布電動車輛的評估報告顯示,包括油電混合車(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PHEV)、純電動車(BEV)及燃料電池電動車(FCEV),碳排量的範圍變動很大,在某些情況下,純電動車及燃料電池電動車的碳排放量,甚至比現有的汽柴油車更高,這就代表這些車輛使用的電,背後發電的碳排放量驚人。

中衛中心謝明達董事長表示,中衛體系運作模式是企業30多年輔導的精神之一,在台灣發展的歷史中,成功協助自行車、手工具、車輛等製造業,更延伸至生活創意產業與農業的持續改善輔導。 在產業永續的議題,中衛中心更是不遺餘力,接軌國際標準與市場趨勢,以永續力的淨零碳排、體系力的供應鏈創新、數位力的數位轉型等輔導能量,協助廠商透過盤查及碳足跡找出排碳熱點,並導入節能減碳診斷服務及永續精實輔導手法,有效快速降低碳排,並與資誠攜手發揮數據管理能量,能協助產業達到永續低碳,邁向碳中和目標。 中衛中心謝明達董事長表示,中衛體系運作模式是中衛中心30多年輔導的精神之一,在台灣發展的歷史中,成功協助自行車、手工具、車輛等製造業,更延伸至生活創意產業與農業之持續改善輔導。 家登「供應鏈低碳化轉型輔導計畫」內容包括:組織型溫盤管理(ISO14064)、永續供應鏈管理(ISO20400)、產品碳足跡管理(ISO14067)之低碳轉型管理機制等,各模組內建國際標準方法學與資料庫,可自動計算碳排放量,整合產業價值鏈數據,以自動化方式管理與分析碳排放與減排目標。 本案由工業局大力輔導,待中衛進一步按照供應商狀況提出相應的減碳要求後,資誠便會據此協助企業落實減碳規劃。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服務

活動由經濟部工業局組長林碧郁率隊出席啟動宣誓儀式,出席貴賓包括家登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邱銘乾、財團法人中衛發展中心董事長謝明達、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資誠創新諮詢公司董事陳世祥。 邱銘乾董事長充滿信心表示,家登與30家供應商一同宣誓,力求讓供應鏈在2025年達到減碳1萬噸目標。 證券交易所的董事長林修銘指出,碳權交易所在執行交易之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是培育人才與提供諮詢,讓碳治理的永續理念從產官學同步進行,才能達成淨零永續。 高雄市政府秘書長郭添貴則提到議會剛通過的「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這是台灣六都首部地方淨零法規,展現高雄積極減碳的決心,在打造低碳、宜居城市的同時,也帶動產業轉型,創造減碳產業的產值與就業機會。

受此不利條件影響,國內公共運輸使用率長年盤旋於15%的低谷,難和老百姓最愛的「一台車趴趴走」慣性抗衡,即便交通最便捷的「天龍國」台北市,公共運輸使用率也不過3成多,依舊難跟國際知名綠色城市動輒50~60%的大眾運輸使用率相比。 接著看排碳,當各國極力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度,每年台灣仍將約三成的進口石油用於運輸部門,「嗜油成癮」的症狀僅次於「非能源消費」(多為石油化學工業)。 2014年全台共排放約2.5億噸二氧化碳,運輸部門即占3,570萬噸,不僅高於「服務業」(3,290萬噸)和「住宅」(3,170萬噸),比重更僅次於人人喊打的「工業」部門(1.2億噸)。 以臺灣為例,目前臺灣仍有約4成的電由燃煤產生,因此若在臺灣使用電動車,不可避免地仍有約4成的能源使用來自污染與碳排最高的「灰電」,難以達成低碳排。 因此若要讓電動車的使用真正達到環保與零碳排的效果,除了推廣電動車外,更要同時推動整個電力系統淘汰煤炭等化石燃料,逐步轉型為再生能源系統。 分析原因,主要來自能源產業及製造業,在疫後經濟復甦下,全國電力需求增加4.4%,連帶影響電力排碳係數上升至0.509 kgCO2/度,造成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報告揭全球4大車廠碳預算超標,全球升溫恐突破攝氏1.5度

檢視台灣運輸部門排放不斷上升的原因,在捷運、高鐵、航空等新式交通系統的帶動下,刺激運輸需求大增,應是主因之一。 管制事業廢污水排放、削減地面水體污染,改善我國陸域地面水體水質及確保飲用水水源品質,以維護生態體系,改善生活環境,增進國民健康。 為督促現代汽車展現更積極的減碳作為,2020 年 9 月,綠色和平在韓國首爾的現代汽車總部前拉起了印著現代時任副總裁鄭義宣照片的巨型布幔,要求現代汽車的高層正視氣候危機,別再執迷於對石油的依賴。 事實上,根據德國航空太空中心(German Center for Aeronautical and Space Research ) 2018 年的研究,全球汽車產業必須在 2028 年前就停止販售所有使用內燃機的汽車,包括油電混合車,才能守住攝氏 1.5 度的全球升溫。 再者,我國2021年經濟成長率相較2020年成長6.5%,比對歐美等先進國家同期經濟成長率大多低於我國,但其燃料燃燒溫室氣體增加率均高於我國。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統計結果顯示,我國淨溫室氣體排放量從2007年排放峰值後,逐步下降至2020年,2021年因疫情趨緩、經濟復甦,帶動用電成長致使碳排增加,呈單一年度上升,較2020年增加4.56%,較基準年2005年成長2.57%。

服務與餐點是「房客要求才提供的個人化」的設計,而非以「全套」的方式提供房客不見得需要的盥洗備品、餐飲、設備等。 網路上有許多計算碳足跡的方式,但筆者認為更輕鬆、容易得到大方向的是來自《別讓地球碳氣:從一根香蕉學會減碳生活》這本書中的建議。 響應淨零排放政策,台糖今天表示,旗下據點已完成設置41支充電槍,並陸續增設,預計2025年達成設置106支充電槍的目標,... 對照前一年度(2019)的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資料,排名差異不大,上述十大企業仍穩坐前十名。 其中唯一名次不退反進的是台積電,短短一年內,從2019年的碳排770萬噸(第七名),擠下中龍鋼鐵成為第三名。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相關資料集

環保署統計,交通工具(以柴油車為主)排放的廢氣,是台灣是最主要的移動污染源,除了多數人關注的細懸浮微粒(PM2.5),車輛廢氣還包括氮氧化物(NOx)和揮發性有機物(VOCs),均是空污主要成分。 因此鼓勵搭乘公共運輸系統、同時減少個人機動車輛,是許多國家共同的交通減碳心法。 透過立基風險科學證據及彈性採行不同政策管制手段,分階段逐步擴大至在我國運作化學物質的管理,且以技術分級、專業分工模式,完備災害事故預防與緊急應變機制,達「有效管理化學物質、共創健康永續無毒環境」願景目標。 以大氣及陸域水體監測為基礎,推動環境資料治理,發展環境監測資訊應用及共通性數位服務,支援環境污染預防管理及環境永續發展。

大家好,我是任職於Kia北投展示服務中心 的銷售顧問黃偉峯,雖然進入Kia這個大家庭尚未滿一年,但我將本著對於汽車及服務的高度熱情,提供給每位顧客及車主最專業的新車銷售相關服務。 此外,市府也與中山大學及其他在地大專院校共同打造「淨零學院」,與國際接軌,培育相關人才。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2023 中山大學校長鄭英耀強調跨域合作、對話、交流的重要性,他說,學校剛成立的「碳權研究與服務中心」是產官學化解「碳焦慮」的協力平台,匯集相關領域專家、相關技術與論述的研發能量。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企業碳盤查成本增,3大關卡增加落實難度

占全球總碳排近四分之一的交通運輸業,有責任積極淘汰燃油車,過渡至較低碳的電動車,但綠色和平最新報告指出,汽車產業的製造計畫已超出碳預算。 近期德國政府為了建高速公路,計畫伐木開道貫穿國家森林,引起不小的爭議,而這只是反映世界各地仍未隨減碳目標俱進的建設思維。 目前臺灣運輸相關的碳排約占全臺總碳排放量的 14%,若我們真的有心要讓運輸逐漸脱碳,必須重新思考當前使用汽車與土地的方式。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工業局組長林碧郁表示,永續淨零為企業長期發展ESG治理的一環,半導體產業尤為台灣重要競爭力,工業局持續遴選在特定領域技術具有獨特性及關鍵性及在全球市場具領先地位的中堅企業,在一致性的永續目標下,中心與衛星廠「以大帶小」體系減碳輔導方式,才能創造有成效之減碳路徑。 而家登企業於去(2022)年,已透過中衛中心輔導,以1帶10的體系減碳,半年創7.3座大安森林公園年碳吸附量! 今(2023)年起至2025年採永續供應鏈的概念,更擴大至30家供應商,透過此次的會議共同宣誓減碳目標,達到總減碳1萬公噸的成效,以成為各產業的示範標竿與推動參考。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永續長還不夠,企業為什麼需要最「Hot」的溯源長?

在臺灣的電力排碳係數為502 g CO2-e/度,汽油的排碳係數則為3,093 g CO2-e/公升的情況下,PHEV在「用電加用油」情境下,和BEV的碳排放量差異不大; 此外,PHEV在約六十多公里以內的短程交通下,可以透過純電力行駛,完全不會燃燒汽油,在僅用電力行駛情況下,大部分PHEV之碳排放甚至比BEV還少。 致力推廣「種電、農耕、生態保育」理念的PGE 太平洋綠能, 擁有建置屋頂型、地面型等多種太陽能案場的專業技術,短短5年間,就有掛錶 40MW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2023 與預計興建 100 MW的案場。 期許運用台灣地理優勢,發展高效、潔淨的太陽能,供給全球綠能發電市場,達成環境永續的願景。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指出,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上周正式宣布,將以2024年全年排碳量為計費基礎,於2025年首次向企業徵收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製造業和電力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碳費優惠費率。 因此,企業要達到減碳目標,必須從碳盤查做起,即時掌握碳排放數據,並且自動化產出符合國際標準、可互相比較、所有人也都能認可的格式,產出一套高品質、高誠信的數位碳帳本。 資誠致力於協助企業面對永續轉型難題,具備一站式永續顧問與數位顧問團隊,以永續與數位轉型打造碳管理數位平台解決方案,攜手家登精密,透過以大帶小的方式串連供應鏈上下游,提供碳管理的資源與工具,輔導供應商建立碳盤查能力,達成低碳供應鏈的永續目標。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2023 本案由工業局大力輔導,家登「供應鏈低碳化轉型輔導計畫」內容包括:組織型溫盤管理(ISO14064)、永續供應鏈管理(ISO20400)、產品碳足跡管理(ISO14067)之低碳轉型管理機制等。 透過中衛中心輔導協助企業建立淨零人才,包含多項永續相關國際標準教育訓練、廠區節能診斷與改善建議、溫室氣體查證輔導等。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台灣2021年碳排不減反增 經濟部這麼說

說到空氣污染,你第一個會想到的是工業區工廠的煙囪或是火力發電廠,但「運輸部門」其實在全台各碳排放量占比的統計數據裡,出乎意料的高。 歡迎成為 種電夥伴👋,一起推動台灣綠能成長,PGE於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太陽能、苗栗太陽能各設分公司,全台為您服務。 不過環境部指出,台灣2021年的GDP成長6.53%,優於南韓的4.3%、美國的5.9%等,但台灣燃料燃燒溫室氣體成長3.7%,低於南韓的6.43%、美國的5.3%,顯示台灣控管有成效。 由台灣、美國、日本、澳洲合作的「全球合作暨訓練架構(GCTF)」今年首度在台舉辦民航實體研習營,研習營主題聚焦於民航復甦...

  •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今日指出,根據2020年度統計,前十大碳排企業的總碳排放量突破1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占了全國的38%、將近4成的排碳量,環團認為,這些碳排大戶絕對是減碳路徑上的關鍵,呼籲企業負起減碳責任。
  • 不只歐盟,G20會員國亦廣為採用歐盟碳排標準,亞洲包括日本、韓國、香港及新加坡等也跟隨歐盟腳步實施六期排放標準。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暨聯盟事業執行長周建宏指出,環境部氣候變遷署上周正式宣布,將以2024年全年排碳量為計費基礎,於2025年首次向企業徵收碳費,徵收對象為年排放量達2.5萬噸的製造業和電力業,若提出自主減量計畫,可適用碳費優惠費率。
  • 盤點下來,無論能源消耗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台灣運輸部門的上升趨勢顯然未見減緩,當我們大談能源轉型、減少化石燃料、甚至國家減碳等宏大願景時,絕對不能漏了運輸部門這塊。
  • 翻開民國105年版的《能源統計手冊》,國內運輸部門能源消費比重,一路從2000年的14.5%降至2016年的12%,看似有所降低。
  • 《別讓地球碳氣:從一根香蕉學會減碳生活》作者舉例,在英國餐飲服務業,每消費1英磅,在飲食及住宿上的能源消耗,就等於製造了400公克的碳足跡。

為了讓企業及早制訂減碳目標及碳盤查,金管會在今年3月3日啟動「上市櫃公司永續發展路徑圖」,依照公司實收資本額,自2023年起分階段推動,要求全體上市櫃公司於2027年完成碳盤查、2029年前完成「查證」。 所謂的查證,即類似會計師簽證的概念,但目前國內僅有7家相關的查驗機構,政府應須著手輔導本土驗證機構,為國內碳盤查的龐大需求預做準備。 全球已有逾130國響應2050年淨零排放(Net Zero)的環境永續目標,國際間更開始研擬徵收碳關稅,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最快2023年試行。 總之,要止住台灣運輸部門的耗能和排碳趨勢,根本作法不出:抑制私人運具成長、刺激大眾運輸使用率、以及交通載具的節能和升級。 綜合規劃環境政策、制度與相關計畫,掌理施政規劃、管制考核、政策研究、國際合作及科技發展等事項,同時推動臺灣2050淨零轉型「淨零綠生活」關鍵戰略,及負責環保產品管理、處理公害糾紛及公害救濟、推動各類認證查驗及檢驗測定、培育環保人才等業務,以建構淨零綠生活、落實永續環境。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相關連結

呼籲各企業除了設定2050年以外的階段性目標外,也應該具體說明未來製程汰換規劃。 為了追上國際減碳腳步,國發會日前公布2050淨零碳排路徑規劃、環保署提出的《氣候變遷因應法》草案也在立院審議中,淨零儼然成為產業界當前熱門話題。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及環境權保障基金會等環團今日指出,根據2020年度統計,前十大碳排企業的總碳排放量突破1億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占了全國的38%、將近4成的排碳量,環團認為,這些碳排大戶絕對是減碳路徑上的關鍵,呼籲企業負起減碳責任。 2022 年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7)正於埃及展開,為控制全球升溫於攝氏 1.5 度內,2030 年前大幅減碳是關鍵。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即使迫在眉睫的短期目標:即起3年半之間,要新增3,744輛市區電動公車,普及率大舉提升3.4倍,在當前的COVID-19疫情下,也讓外界質疑業者是否還有能力投入大量資金購置新的電動車。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小從google搜尋、大到買間房子 台灣人一人平均排碳12公噸

環境部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干擾,全世界主要國家2021年碳排多數都上升,但台灣當年度GDP成長6.53%,優於南韓、美國等,但台灣燃料燃燒溫室氣體成長3.7%,低於韓、美。 Zero zero團隊以好回收,好生活為信念,提倡零廢棄、全循環的新生活運動。 我們期望用輕鬆、愉悅又有趣的方式推廣環保觀念,以創新、智慧的工具解決環境問題,為下個世代找到明日的解答。 以下以一人搭乘一公里的通勤距離來比較各種交通工具的碳排量,但不同品牌的車款,碳排量各不同,以下以較常見的車款為依據,進行比較;另外,以電力作為動力的交通工具,也會因各個國家發電結構的不同而有差異。 在一般人的印象,純電動車由於「零排放」,比起其他動力車輛想必最為減碳,但事實上,「發電也會產生碳排」,若將發電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納入計算,最減碳的車種可能不如你所想像。 有些企業因不了解、不提前佈局而掉單,也有企業因此擴展商機,如果你還不知道「綠色運輸」為何影響你的生意,可得趕緊跟上腳步。

台灣汽車碳排放量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