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雙方就中美貿易爭端和朝鮮半島形勢等問題交換了意見[224]。 12月28日,中國海關總署發布公告,根據中國相關法律法規以及中美雙方簽署的關於美國大米輸華植物衛生要求議定書,允許美國大米輸華[223]。 12月12日,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法官表示,將在當日下午就是否同意中國公民孟晚舟保釋作出決定[216]。 當日下午,孟晚舟以多保釋條件(包括700萬現金在內的1000萬加元保釋金,包括她丈夫在內的5位擔保人,交出護照,戴電子監視裝置,外出時間和地域限制,由專業的團隊進行全天候監視等)被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高等法院准予保釋[217]。 法官同時要求美國政府在60日內向加拿大政府提出引渡要求,否則孟晚舟將被釋放[217]。
該兩波制裁儘管對大陸台商造成壓力、帶來痛苦,但大致上還在可以承受的範圍。 中美貿易戰火持續延燒,對身處在暴風圈內大陸台商企業勢必難免遭魚池之殃。 當拜登重塑對華方針時,可能會減少針對盟友的關稅,集中壓力對付中國。 馬志昂認為,拜登很可能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之間的外交摩擦,比如中國與印度的邊界爭端,與澳大利亞的新貿易戰,以及與日本、韓國和台灣的長期緊張關係。 以化工產業為例,許多化工業已經開始運用AI等新科技來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在減塑與永續發展的潮流下,企業減少碳排放的壓力將隨著使用者、社會和股東積極鼓吹而加劇,永續發展的潮流也催生許多創新商業模式與新產品。 短期內可能受新冠肺炎疫情開工延後而導致第一季產能減少,後續影響仍需持續觀察。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因應中美貿易戰 台商可採七大策略
即將上任的拜登,在最近的採訪中針對中美貿易戰,表示他會先審查第一階段貿易協定是否達成。 至於關稅,他的顧問曾在競選過程中暗示,拜登對中國的關稅將採取漸進式的做法,會優先考慮國內問題,例如投資研發和美國製造業,從實力上與北京競爭。 在5G、AI、雲端運算等新興科技發展、消費者需求改變以及企業對永續發展的重視,成為各產業轉向數位的基本要素,而2019年中美貿易戰與2020年初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加速產業導入創新科技來解決營運上的挑戰,特別是遠端工作、智慧製造、智慧零售與智慧醫療的發展。 台灣政府也已提出產業轉型、支持受衝擊的零售業與旅遊業方案、落實境內投資以及協助產線供需調整方案等因應措施。 隨著人工智能、智慧製造、半導體以及5G等技術在各產業垂直應用場景持續發酵,並促成更多顛覆性的商業模式,也帶動台灣科技新創企業的崛起。
會議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最佳化退稅服務、縮短退稅時間,今年底前將辦理退稅平均時間由目前的13個工作日縮短至10個工作日[185]。 7月12日,美國商務部發布訊息稱,該部已與中興通訊簽署第三方代管協定。 根據該協定,中興在支付由第三方代管的4億美元保證金後,美方將解除對其貿易禁令[142]。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中美貿易爭議的三個觀察點
普林斯頓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以及聯邦儲備系統的經濟學家所進行的研究顯示,所有這幾種影響,現在都已經可以感覺得到了。 例如,中國從德國那裏購買很多汽車和工業機械,因此中國對德國有270億美元(240億歐元、210億英鎊)的貿易赤字。 Deloitte 亞太(Deloitte AP)是一家私人擔保有限公司,也是DTTL的一家會員所。 Deloitte亞太及其相關實體的成員,皆為具有獨立法律地位之個別法律實體,提供來自100多個城市的服務,包括:奧克蘭、曼谷、北京、河內、香港、雅加達、吉隆坡、馬尼拉、墨爾本、大阪、首爾、上海、新加坡、雪梨、台北和東京。 第一階段協議簽署的同一天,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將特朗普彈劾案交至參議院。
短期來看,中國大陸出口美國的伺服器相關產品,皆可透過改從第三地出口方式,避免關稅帶來的額外成本。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2023 但以長遠分析,由於在中國生產的不確定因素較多,DRAMeXchange認為主要伺服器製造商未來可能會遷移重心,並將台灣列為生產重鎮。 由於台灣不同產業的全球布局模式差異甚大,如要深入掌握美中貿易戰帶來的影響,得從個別產業台商在全球供應鏈的角色與關係下手。 大抵上,採取兩岸、美國三角貿易營運模式的台商,產品項目如果列入在美國課稅清單中,就會受到衝擊。 其一是在中國大陸設生產基地的台商,這類台商若從美國進口相關商品進入中國大陸,將導致進口成本增加;另外自中國大陸出口產品至美國的企業,可能因為美國加徵關稅導致成本增加,進而影響台商企業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我國2017年對外貿易總額為5,768億8千萬美元,其中出口額的3,173億8千萬美元中,出口中國大陸的比重高達41%,美國的比重也有11.7%;顯示美中為台灣極為重要的兩大出口國。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中美貿易戰:現在開始,是台灣最好的時代
從數據上來看,貿易戰也在短線上衝擊台灣的出口,今年一至四月台對美出口年增率將近 20%,但台灣整體前四個月的出口卻是衰退了 4%。 美國2000億課稅涵蓋「蘋果供應鏈」產品、對華為的禁令,預計也將對台相關產業造成影響。 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最大宗產品前三名,分別是電腦、智慧型手機與服飾用品,而這三大類產品多為美國品牌,所以中國企業只是負責供應鏈下游的加工與組裝。
但強勢美元,也讓新興市場走空超過2008年金融風暴天數,這場風暴交雜了許多重要因素,恐怕這是一場長時間的戰爭。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2023 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3.2%,為2009年以來的最低增速,並將2020年的預期下調至3.5%[529]。 IMF警告稱,如果貿易爭端進一步升級,2020年的增長將被削減0.5個百分點[529]。 5月31日,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製造業5月份PMI為48.4%,再次位於榮枯線以下;5月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創歷史最低;非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為2015年6月以來最低[551]。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中美貿易戰:拜登的新戰役和新武器
中美貿易戰讓外資熱錢大量湧向日圓避險導致日圓連續升值,美元兌日圓109.560元,漲幅0.36%,今(14)日上午10點,台銀現鈔牌告價,日圓現鈔賣出價再度飆升至最高0.2876元,創下4個月以來新高。 從2018年3月到2020年1月,美中貿易談判從劍拔弩張、多次停火又硝煙再起、一度停滯不前,再到簽訂第一階段協議前的沉默不語,猶如坐了一趟大起大落的過山車。 2001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比重不到20%,2006年間驟升逾40%,此後逐年上升,到2015年間達到55.1%高峰,近年來略有回落。 多位專家向BBC中文表示,這場戰爭似乎遠沒有到結束的時候,但拜登上台後,無論使用的武器和策略,還是最終目標,都可能發生巨變。 其次,政府一再說台灣工業區土地要全面盤點,但應有系統規劃,但不能只稅土地供應無虞,因為每一區的土地,要看什麼樣的廠商適合,如彰濱工業區,靠近海邊,汽車業及電子業就不適合,像大立光缺土地,其基地就是中部,便不能提供南部的土地,因為企業都不希望廠區過於分割。 在這個領域能夠競爭的除了美國,德國也有推出工業4.0,大家都想在這個互聯網、AI領域取得領先的位置,因為只要成為領頭羊便能訂立每一種生產物品的標準,這才是最重要的。
以芯片行業為例,最近該行業爆出的醜聞和欺詐案,以及美國對芯片核心技術的控制,可能會阻礙中國在該領域的進步。 台灣智庫「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中心主任徐遵慈也認為,這些反制措施對台灣整體出口影響不大,因為這次被限制的貿易額佔每年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不到0.5%。 8月2日,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問台灣,引起中國大陸的激烈反應,除了「圍台軍演」,還實施了一系列針對台灣的經濟制裁措施。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台灣成為代工廠的領頭羊
「蘋果手機的組裝廠將近100%來自於中國,且美國在蘋果手機的營收占比約44%。」永豐投顧強調,若未來消費性電子如iPhone等不能被川普赦免關稅,蘋果概念股無疑將受重創。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值得留意的是,在詢問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NBER)研究員、紐約市立大學經濟系教授周鉅原的看法時,他指出,因為美國進口的轉單效應影響,依據他的模型分析報告,台灣經濟反而是受惠於貿易戰的。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環保」的從油轉電,減少整體碳足跡並維持環保價值,其中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回收過程,不僅需達到碳中和,並要減少對土地、空氣甚至海洋的污染。 不同於陸地的礦產開採,深海礦產的開採不僅會嚴重影響海洋生態,更會讓海床變得相當脆弱,諸多環保單位皆提出嚴重警告:「此舉絕對不值得嘗試!」。 而其領先全球的晶片技術,讓這場世界強權的政治角力佈局更增添了經濟面的考量因子。 隨著世界變得更加數位化、科技化,台灣的地位也隨著其晶片帶來得經濟影響力,更趨重要了。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或台資企業造成間接衝擊,主要來自三角貿易經營型態,也就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製成品銷往美國」的交易模式。 受到衝擊的廠商可能遍及各行各業,尤其對從事涉及貿易制裁清單產品貿易的企業影響更大,無論直接或間接的衝擊;也不論是製造商或貿易商(例如是分銷商、進口商或出口商)、服務供應商。 中國大陸幾乎在同一時間提出反制措施,對原產於美國的659項、約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其中545項、約340億美元商品,自7月6日起實施附加關稅;對其餘的160億商品,包含114個稅項,加徵關稅之生效實施日期隨後公布為8月23日。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出口疲軟、內需放緩,PPI出現2016年以來最大降幅,中國經濟恐出現螺旋式通縮危機
半導體製造業為資本密集產業,全球業者中國設廠主要著眼於就近供貨,而非生產成本考量。 因此,中美貿易戰造成中國世界工廠地位出現動搖,則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可望受惠轉單效應。 不過,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研究報告則有不同看法,認為從鋼鐵與鋁、汽車與其零組件的開戰時間及相關演進來看,川普的主要用意並非是對相關產業進行貿易保護,前者的任務是幫助美國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重新談判中,取得上風。 然而,各界原以為貿易戰開打,是川普為了在今年11月期中選舉取勝,所導出的一場「助選大戲」,只要中國能讓川普取得「立即且可見」的經濟成績單,美中貿易戰就會停火。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沒想到,6月15日,美國與中國「官方」談好停火協議的兩周後,竟出爾反爾地公布貿易規模達500億美元的加徵關稅清單,跌破眾人眼鏡。 2019年上半年,中國對美國的出口額下降了350億美元,在中國減少出口的350億美元中,有約210億美元被轉移到其他國家和地區,其中42億美元轉到了台灣,剩餘則分別轉移到墨西哥、歐盟、越南、韓國、加拿大和印度等地區[478]。
對比起1969年的美日聲明,此次聲明除了同樣提及強化美日同盟,加強區域安保和關注朝鮮半島局勢之外,幾乎提及所有印太地區的「敏感話題」——從尖閣列島(中國稱 釣魚島/台灣稱 釣魚台列島)安保、南海,到新疆和香港人權問題,更罕見地提及台灣以及未來國際產業鏈和高科技競爭等等話題。 他負責對全球金融市場進行經濟分析——識別新興趨勢、評估經濟因素並預測其對芝商所和公司商業策略,以及對芝商所各類市場的交易者的影響。 阿根廷和土耳其等一些主要新興市場遭遇貨幣危機,對全球經濟增長造成拖累。 中國經濟增速也在放緩,在2017年增長近7%之後,世界銀行預測2020年中國經濟增速將低於6%。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美國供應鏈去中化?新興亞洲、加墨從中得利
2020年7月13日時任美國國務卿的蓬佩奧聲明,中國對於南海主權的主張完全非法。 而在2020年7月21日美國指控中國外交官進行經濟間諜活動,並關閉中國駐休士頓外交領事館,自兩國建交以來,美國從未採取類似行動。 緊接於2020年7月23日蓬佩奧甚至呼籲全球自由國家,以「不信任且要驗證」的原則應對中共,並表示「必須促使中國改變,如果自由世界不改變共產主義中國,共產主義中國就會改變我們」。 習近平積極外交難以避免衝擊美國既有利益,進而導致美國加強對中制衡圍堵,尤其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對中「競合」轉為「對抗」的態度愈加明確。
美國貿易代表署表示,6月15日宣布的關稅清單中包含284種產品,其中有279種經過評論期後被保留[152]。 同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關於對原產於美國500億美元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的公告》(稅委會公告〔2018〕5號)中對美加徵關稅商品清單二的商品作適當調整後,自2018年8月23日12時01分起實施加徵25%的關稅[153]。 2018年4月4日,美國政府發布了加徵關稅的商品清單,將對中輸美的1333項500億美元的商品加徵25%的關稅。 隨之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於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徵25%的關稅[73],實施日期將視乎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實施情況,由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另行公布[74]。 同時,中國就美國對華301調查項下徵稅建議,及美國進口鋼鐵和鋁產品232措施,兩天內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兩次提起磋商請求,正式啟動世貿組織爭端解決程式[75][76]。 但從數字來看,美國只占中國大陸整體出口的 18%,中國最大的出口市場是歐洲,占了整體出口的兩成。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中國重蹈日本覆轍?諾貝爾獎得主克魯曼:不會!將更糟
3月28日至29日,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第八輪經貿進階別磋商,雙方就中美貿易協定有關文字進行了談判[247]。 2月21日至22日,中美雙方在華盛頓舉行第七輪經貿進階別磋商,雙方就中美貿易協定有關文字進行了談判[245]。 1月16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美聯邦檢察官正就華為涉嫌「從美企竊取商業機密行為」進行調查,該調查起源於T-Mobile公司2014年針對華為的訴訟[231]。 1月3日,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公告,將對中國的旅行安全警告提高為「第二級」(由低到高為第一至四級),敦促前往中國旅行和在華美國公民「提高警惕」[226]。 美國國務院公告指,在華美國公民「可能會因為與『國家安全』有關的原因而遭長期審訊或拘留」[226]。
- 朴之水將拜登形容為「制度主義者」,因此他很可能支持改革世貿組織,並通過該組織聯合其他國家,向中國施加多邊壓力,以滿足美國在知識產權、補貼、勞動和環境法規等領域的訴求。
- 我們致力於將關鍵的數據轉化為友善的圖表,協助大家創立屬於自己的投資地圖。
-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研究指出,跨國企業對於貿易財貨的海關稅則歸類,平均有20-30%可能產生錯誤,(註10)因此,建議相關業者可以嘗試重新檢視受影響產品,藉由改變適用的稅則,避免懲罰性關稅的衝擊。
- 回收部分, VOLVO 以「電池回收 0 廢料」為目標,承諾每顆電池的重生,與全球最大鋰電池回收工廠 UMICORE 合作,採用獨家熔爐與高溫冶煉技術,可以充分提煉舊電池中的貴金屬,如鋰、鎳、鈷、稀土、銅等原料,將電池所分解出的元件再利用,達成零廢料耗損。
- 在那一年,Samsung 就成功的收集和再利用了近三萬三千噸的回收塑膠。
美國從中國的進口減少給中國港口城市的製造企業造成衝擊,導致一些小公司倒閉,並促使較大的供應商要麼想辦法降低成本,要麼把成本轉嫁給美國買家。 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之際,美中貿易戰令中國去年出口陷入停滯,與2018年10%的出口增幅形成對比。 8月14日,據美國之音稱,受德國兩大貿易夥伴中國、美國間的貿易戰激化影響,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出現負增長[529]。 與此同時,英國第二季度近七年來首次出現萎縮,義大利經濟增長持平,墨西哥出現一個季度經濟負增長,巴西在第二季度陷入衰退[529]。 馬來西亞華文報紙《中國報》認為,受到貿易戰波及,馬來西亞8月對多個東協國家出口年下跌0.8%,進口則萎縮12.5%[562]。 美國之音表示,隨著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貿易戰的持續,全球製造業陷入低迷,企業信心急劇下降[529]。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貿易戰能帶來多少好處?
PCB本次課稅主要是依附在部分終端產品,如電機設備、部分家電如微波爐與有線電話等,因此PCB主要出貨給組裝廠後才跟隨終端產品出口,極少直接出口至國外,因此影響有限。 不斷電系統(UPS)股王旭隼(6409)以銷售區域而言,北美占其營收比重14%,其中直接銷售至美國的比重約10%,另外4%為客戶採購後銷售至拉美。 10%的比重裡,約7%是客戶交由旭隼代工或在中國生產,3%~4%則是客戶在其餘國家有自己的工廠,故客戶能將產能作挪移調配,因此本波課稅直接負面影響旭隼營收的僅3%~4%。 台系大型網通廠多於台灣設有產線,並將積極擴產網通,因此網通廠主要CPE(用戶端)產品多受影響。
中美貿易戰升溫,不僅美國對大陸商品課徵高額關稅、中國大陸也予以回擊,台股這兩天連跌超過百點。 國安基金官員表示,美中貿易戰影響是國際性的因素,不僅是台股下滑歐美股市、台股也出現下跌的現象,國安基金密切關注,必要時隨時會召開臨時會。 在2019年1月以來的第11輪談判中,特朗普將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 5月15日,美國行政命令生效,中國電信巨頭華為被列入管制實體名單,旨在防止「外國敵對勢力」對美國通訊系統造成安全威脅。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兩岸政治無共識 台商春節聯誼出席減少
整體而言,根據今年(2019)各機構對經濟成長率的估計約2.2%左右,如扣掉0.35個百分點,則台灣保二的難度勢必升高。 因此,為了維繫經濟熱度、降低出口下滑的影響,擴大內需來維持景氣的熱度,恐怕勢在必行。 中美貿易戰對台灣影響 有「日圓先生」封號的日本前財務官員榊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表示,日本當局不太可能干預外匯市場來支撐日元,因為日圓已經找到了一些支撐,並且隨著美國利率見頂,日元將大幅走高,除了年底前日圓匯價上看130日圓以外,未來幾年將再升至120日圓。 由證交所、國發基金共同出資成立的「台灣碳權交易所」於今(7)日在高雄正式成立,主要有碳諮詢及央關教育訓練、國內碳權交易、國外碳權買賣等3大業務。 根據證交所規劃,初期以顧問、諮詢業務等教育訓練為主,待企業減碳步伐穩固,將進一步應法規分階段成立不同業務體系,交易最快明年啟動,董事長林修銘受訪時表示,對象排除自然人。
邱俊榮直言,當時很多預測機構認為,美中貿易戰最大受害者是台灣,「但其實美中貿易戰最大受益者是台灣」,他認為是歷史錯誤造成的偶然。 美國自川普前總統在二○一八年三月,宣布對部分由中國大陸進口產品加徵懲罰性關稅;中國大陸隨即也宣布對部分美國進口產品課徵報復性關稅,美中貿易戰正式開始。 繼減稅及增加開支後,聯邦財政赤字已由2016年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2%跳升至今年的4%以上,並可能於2019年達5.0-6.0%。 然而,在貿易爭議令企業利潤減少的情況下,企業稅收下降或會抵銷關稅直接產生的部分收益增幅。 此外,倘貿易戰減慢職位增加或工資增長的速度,個人收入及薪俸稅收或會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