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可以品嚐咖啡、茶品、打卡之外,店鋪同時打造文藝空間,定期舉行不同展覽,展示由世界各地引入藝術品。 大坑蓮花宮有超過一百年的歷史,現為法定古蹟,當年正值太平天國亂世之年,不少人避難到香港,並聚居大坑附近,環海建立了寺廟供奉觀音。 蓮花宮外形獨特,半八角形的塔狀建築,像水中蓮花一樣,據說是因為當時潮水會湧至寺廟,令整個景象如水中蓮花般。 龍園大坑 每年中秋佳節月份,大坑都會舉行舞火龍盛事,吸引不少人到該廟參觀。 灣仔區的大坑@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51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2,385人。
龍園分為兩部分 [ 龍園1區 (即貼近馬路邊的那個),龍園2區 (沿馬路走便可看到) ],靠近銀座站的區域其實不是龍園的範圍,它是麗湖休憩處,大家不要搞錯呀! 最後到 Warren 了,它是由五星級酒店廚師主理,再加上五星級的環境及服務,是個慶祝生日或特別日子的必選餐廳。 由頭盤、餐湯至主菜晚餐只需$548起,當中龍蝦餐更是不少客人的首選。 雖然餐廳佔地不大,但裝潢使整店看起來沒有侷促感,地方恬靜又有格調,是情侶約會或閨蜜談心的好地方。
龍園大坑: 大坑半山 @中原樓市片區
大坑有很多充滿個性的特色餐店開設,大坑cafe、小店、餐廳都由一班本地人和設計師打理,並保留當中的地道特色,適合喜歡 chill、寧靜、慢活的港人。 想過一個又 chill 龍園大坑2023 又寧靜的一日,就發掘大坑好去處,享受大坑一日遊。 龍園位於港島半山區,鄰近維多利亞公園、銅鑼灣等地,是區內其中一個單幢式住宅大樓,於1976年落成入伙,並為區內提供80個住宅單位。 龍園大坑2023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會包括大坑、禮頓山、加路連山、掃桿埔、渣甸山等範圍,即由紀利華木球會禮頓道交界起計禮頓道、高士威道以南至沿大坑道全段為範圍。 除此之外,沿着浣紗街及鄰近街道,泊車十分方便,加上有不少特色的美食小店進駐,成為飲食的好去處。 包括豬扒麵「炳記茶檔」、家庭式經營的康記粥店、金龍泰美食、源品車仔麵等、利萬車牌亦於2019年6月進駐,而小甜谷和Lab Made分子雪糕已結業。
大坑是指銅鑼灣道、香港中央圖書館以南及大坑道一帶的地區,大坑道一帶屬於住宅區,沿路也有不少大單位老牌豪宅,例如龍園,不少樓齡超過30年。 大坑北部接鄰天后,南部則接鄰渣甸山,西北面則是香港島主要購物、娛樂及旅遊區銅鑼灣。 過去大坑多被認爲是銅鑼灣的一部分,但現在已經被認爲是獨立的地區。 過去區內地方在區議會分別歸入東區和灣仔區:大坑徑、虎豹別墅及渣甸山名門均位於灣仔渣甸山選區,以及多數地區歸入灣仔區;少數地區如勵德邨[註 2]及上林等則歸入東區。
龍園大坑: 大坑道光明臺低層2房戶以19,800元租出 較對上租約減17.5%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2,000,年齡中位數為 50.2歲。 2003年SARS肆虐香港,大坑亦曾經特別舉行一場舞火龍以求消災。 每年的舞火龍是由當地一個地區組織大坑坊眾福利會主辦,是項活動也是中外攝影愛好者的盛事之一。
這間髮型屋置身在安庶庇街和書館街的交叉口一座三層樓高的復古花屋, 面向街的窗台和天台擺滿了植物,單看建築外觀設計很難想像是間理髮店。 如果你想一嘗一邊理髮、一邊聽古典音的體驗,就來這間理髮店,店內裝潢復古,彷彿置身於七十年代;又擺放一部鋼琴,有幸的話可聽到理髮師演奏。 龍園(Dragon Garden)位於香港島大坑道春暉台1號,是大坑的一個老牌豪宅屋苑,鄰近香港真光中學、光明臺、勵德邨、虎豹別墅、渣甸山名門及中華基督教會公理書院。 戰後時期,大量內地難民來港,部份難民在大坑後山坡搭建簡陋的寮屋居住,成為馬山村和芽菜坑村,大部份寮屋於1970年代被清拆,以興建勵德邨和雲景道,其餘寮屋在1980年代清拆。 一到達龍園,傳統中式建築已經帶來震撼,無論是雕刻著龍園的小石碑,抑或是入口的巨型建築都滲透着濃濃的中式風味,文青定必喜歡。
龍園大坑: 大坑 (香港)
[1]2016年開始,原屬東區的「維園」和「天后」兩區改為歸入灣仔區,即整個大坑,包括勵德邨及上林等亦納入灣仔區範圍。 大坑(英語:Tai Hang[註 1])位於香港島銅鑼灣以南、掃桿埔以北,是一個純住宅區,而大坑道較高位置環境較為寧靜,位於該處的屋苑大都是高尚住宅。 The shophouse 是一間新開的大坑 Cafe 空間,但不是賣咖啡,是墳茶。 這間大坑 cafe 由三級歷史建築大樓活化再用,變身成為文青打卡點,內裡裝潢如一個撲素簡約的藝術館般。 樓高五層,一樓是茶店;二樓是服飾店;三樓則是藝術展覽。
「金社」是一間日式五金行,空間雖小,卻包羅萬象的工具零件齊全,排滿了復古有趣的用具。 螺絲、燈泡、工具箱或紙巾架雜物等多來自日本、歐美各個國家,即使生活上毫不起眼但有重要功能的物件都能在這裡找得到。 龍園大坑 龍園於1976年建成(47年樓齡),同年入伙,由A、B、C、D四座組成一幢住宅大厦,每座樓高20層,整個屋苑共有80個住宅單位。
龍園大坑: 大坑 @中原樓市片區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龍園大坑 光明臺,龍華花園,名門,上林,大坑台。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85,000,年齡中位數為 43.7歲。 1880年代,政府於大坑海邊填海,重建海堤,高士威道和銅鑼灣道相繼落成。 1890年代,政府平整大坑村前的稻田,將土地規劃成「田」字形街道佈局,並將地皮出售作住宅發展,新區沿用大坑村的名字,又被稱為新村,是現代大坑的雛形。 龍園大坑 靜月不只是一家小小的雜貨店,還是一個透過匯聚職人品牌及期間限定的活動為大家提供一個可以靜心的空間。 置身在天后和銅鑼灣中間的大坑,是一個自成一角的寧靜小區,鬧市中有人情味的地方。
大坑位處銅鑼灣內的一個山谷,早年稱為紅香爐谷香港開埠前,村民在海灣外築建海堤保護村落和村外的農田。 畢拿山山上有一條水坑流經大坑一帶再進入海中,而大坑居民常於坑中洗衣,大坑和浣紗街因而得名,該條水坑經過多次整治和因填海而延長,現已成為一條明渠。 Unar Coffee Company 店內不提供座位,門外亦只有幾個坐梯級位置,較適合短暫的駐足。 咖啡豆採用了意大利品牌的 Barbera Coffee。 這裡還販售潮流球鞋及其他生活精品,享受咖啡的同時也能購買生活用品。 灣仔區的大坑半山@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4,905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6,18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