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水庫水位15大著數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Tommy on April 29, 2019

台灣水庫水位

以主要功能為發電用水的德基水庫蓄率只剩3.73%,支撐只有12天時間最短,供應新竹地區民生、工業用水的寶山第二水庫,蓄水率6.44%只能再撐14天,主供苗栗、台中用水的鯉魚潭水庫,也只能再撐14天。 南部供應高雄用水的阿公店水庫蓄水率16.58%,同樣只能再撐14天,目前高雄已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狀態,期待能撐到梅雨季恐不樂觀。 (中央社記者楊舒晴台北20日電)去年至今年受降雨量減少影響,台灣水情吃緊,不過,政府也把握水庫低水位時機大力清淤,水利署表示,去年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創下歷史最高,是歷年平均值的2.6倍,今年1 到3月的清淤量,也較去年同期增加。 2020年迄今,已逾3年半沒有颱風登陸台灣;此外,南部主要集水區近600日沒有豪雨等級降雨,今年嘉義、台南及高雄區降雨量僅歷年同期13%,水庫蓄水量也持續降低。 隨著颱風「軒嵐諾」靠近,外圍環流不僅帶來雨水,還剛好下在該下的地方! 北區水資源局稍早表示,北部地區重要水庫蓄水率持續回升,水庫水情則顯示,石門水庫蓄水率達77.36%、翡翠則來到59.1%,目前仍在上升中。

台灣水庫水位

除此之外,高雄的阿公店水庫亮紅燈、蓄水率僅有4.3%也引發民眾關注,不過這其實是正常現象,阿公店水庫是全台唯一的防洪水庫,不以蓄水為主要目標,並且因為底部淤積嚴重,已停止民生供水,水庫長期維持放水狀態。 上半年台灣面臨50年來最嚴重乾旱,日月潭甚至見底,中南部逼不得已接連祭出嚴格的限水措施,所幸在6月的梅雨季過後,水庫紛紛恢復安全儲水量,全台僅剩竹苗永和山水庫與台中德基水庫水情仍處橘色警戒範圍。 曾文水庫 風景區搭船– 曾文水庫即時影像 … 降雨豐曾文水庫恢復湖光山色防疫降級觀光遊艇復航, 防疫降級,嘉義縣大埔鄉公所以公共造產招標,委託曾文水庫育樂公司經營 … 曾文水庫第2組_1(南水局提供). 依《台灣水庫即時水情》資訊,全台20座主要水庫中有11座水情亮紅燈(蓄水率低於25%),除了新山、翡翠、蘭潭3座水庫外,其他蓄水率都未超過5成,其中白河、德基、明德、永和山、寶二及鯉魚潭等6座水庫蓄水率皆低於10%,白河水庫甚至早已探底掛零。 《山研所》表示,過往德基水庫多仰賴西南氣流與颱風,但去年西南氣流強度不足,降雨系統無法深入山區,颱風更是一個都沒有,即便有午後雷陣雨,仍難以滿足德基集水區。 此外,秋冬季的東北季風,大部分也被擋在思源埡口以北,導致了這次德基水庫的大旱。

台灣水庫水位: 臺灣水庫

2021年乾旱原因為2020年臺灣梅雨季節短促雨情不佳[5][6],接著颱風季沒有颱風登陸或接近[7][8]。 台灣西半部水庫最重要的兩個集水時節都少雨,造成西半部水庫蓄水量偏低,僅靠夏季陣雨補充。 原本期望可靠每年2~4月份的春雨舒緩旱象,但受反聖嬰現象等因素影響[9],2021年春雨為有正式紀錄以來的最低值[10][11][12],因此水庫蓄水量持續下探[13][14]。 5月太平洋高壓異常增強西伸、梅雨鋒面偏北發展,導致台灣高溫少雨,影響台灣梅雨遲到也偏少[15]。

台灣水庫水位

2020年台灣梅雨季短且無颱風登陸,導致豐水期降雨量極少,面臨56年來最嚴峻乾旱,各地水庫水情也拉起警報! 不過台灣四面環海,平均降雨量是全球的2.5倍,為何常面臨缺水危機? 一場乾旱降臨台灣,許多考驗正要開始,《聯合新聞網》帶您深入探究。 台灣水庫管理相關單位有,經濟部水利署(北、中、南區水資源局)、臺灣自來水公司、臺灣電力公司、臺北市政府臺北翡翠水庫管理局、農田水利署苗栗管理處、嘉南農田水利會等單位,中華民國管轄之福建省亦有金門縣[2]與連江縣自來水廠分別管理兩地區水庫。 備註1:曾文水庫正常滿水位值,自5月上旬至8月下旬為標高228公尺,9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標高229公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為標高230公尺。 備註2:阿公店水庫於6月1日至9月10日進行空庫排砂防淤,水庫水位降低(6月1日至8月31日降為標高31公尺以下,9月1日至9月10日降為標高32公尺以下)以利進行空庫排砂操作。

台灣水庫水位: 進喔!鯉魚潭水庫一天猛增318萬噸 蓄水突破90%

王藝峰認為,雖然颱風帶來降雨,但仍得繼續觀察今晚到明天的降雨情形,且因先前集水區土壤過於乾燥,這波降雨能為北部整體水情帶來多大影響,仍有待觀察。 王藝峰說明,這波降雨目前對基隆水情略有幫助,加上先前的應變作為,讓貢寮堰水位上漲而獲得舒緩;至於新山水庫水情,仍要從基隆河水位的上漲幅度,以及從基隆河抽水補充的幅度繼續觀察。 林右昌說,經台水公司反覆調整測試,目前從八堵抽水站每日已可抽水達21萬噸,其中13萬噸直接進入新山淨水廠,淨水後供應市民使用,另外8萬噸則進入新山水庫儲存。

台灣水庫水位

由於石門水庫蓄水率持續下探,5月21日起桃園市、新北市林口區水情燈號改為橙燈減量供水[49]。 五月底連續幾日午後雷陣雨,使高屏溪水量增加、澄清湖水庫蓄水率回升,5月29日高雄地區水情燈號由橙燈轉為「減壓供水」黃燈[50][51]。 6月4日~6日,彩雲颱風及梅雨鋒面接連為台灣帶來豐沛雨量紓緩水情,6月6日起取消苗栗、台中、北彰化地區分區供水紅燈措施,史上最長限水終於解除[52]。 軒嵐諾颱風逼近,為苗栗以北帶來顯著雨量,經濟部水利署表示,翡翠、石門水庫都有所蓄升,預估近日降雨將為全台水庫帶來1億2430萬噸水,相當於一座日月潭水庫庫容。 不過根據4日早上7時的「台灣水庫即時水情」數據可發現,基隆新山水庫的有效蓄水量仍為329.20萬立方公尺,只有32.8%,仍不到一半。 這篇文章報導了今天的豪雨情況,並提到了各水庫的蓄水量及蓄水率數據。

台灣水庫水位: 高雄國際會議中心10月起不再辦展

地方政府將針對每月使用逾1000度的用水大戶減量供水,游泳池、洗車場及三溫暖業者則減供20%。 水壓降低時,水流速度變慢,減壓供水通常針對一般民生用水實施,主要目的為節約用水,減少資源浪費。 同時停供行政機關及國營事業管轄噴水池、澆灌及沖洗外牆等非必要用水。 水利署為使民眾瞭解各供水區狀態,用燈號來代表最新水情——藍燈代表水情正常、綠燈代表水情稍緊,黃燈代表已實施第一階段限水措施、橙燈代表已實施第二階段限水措施,紅燈代表已實施第三或四階段限水措施。 攤開全台水庫蓄水概況,南部水庫水情相對嚴峻,目前曾文水庫蓄水率6.4%、烏山頭水庫62%、仁義潭水庫20.6%、南化水庫21.5%。

  • 除此之外,高雄的阿公店水庫亮紅燈、蓄水率僅有4.3%也引發民眾關注,不過這其實是正常現象,阿公店水庫是全台唯一的防洪水庫,不以蓄水為主要目標,並且因為底部淤積嚴重,已停止民生供水,水庫長期維持放水狀態。
  • 已實施「供5停2」分區供水的縣市,供水來源分別是: ‧ 苗栗地區:永和山水庫(蓄水率6.09%)及鯉魚潭水庫(蓄水率7.17%) ‧ 臺中地區:德基水庫(蓄水率3.73%)及鯉魚潭水庫 ‧ 北彰化地區:屬於台中供水末端,水源來自鯉魚潭水庫。
  • 台灣中部因為鯉魚潭、德基水庫蓄水量低,開出全台停水第一槍,苗栗、台中及北彰化地區已自4月6日起實施「供5停2」限水措施,採分區輪流供水,每週供5天用水、停水2天,以因應艱困水情。
  • 第一次在夏季豐水期進行人工增雨、第一次在10月就召開旱災應變會議、第一次在10月就將水情燈號轉為黃燈,可見台灣將迎來史上最缺水的冬天。
  • 另外,水庫安全評估每5年就要做一次,若遇到重大災害須隨時辦理,例如當時台灣面臨921大地震,台電公司就針對日月潭、德基等水庫辦理安全評估。
  • 王藝峰說,歷經納莉颱風與八八風災後,政府越來越重視水庫淤積問題,以及意識到新建水庫的困難,於是開始加大清淤力度,其中一個較新的作法就是興建排淤隧道。

近年台水公司雖然積極抓漏,漏水率逐步下降,但與日本東京都高標3%相比,還是有些差距。 王藝峰表示,曾文、白河與南化等水庫,都有執行防淤隧道工程,其中,曾文水庫防淤隧道已經完工啟用,南化水庫防淤隧道即將完工,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也正在施工,未來這些防淤隧道將會成為防淤利器。 王藝峰說,歷經納莉颱風與八八風災後,政府越來越重視水庫淤積問題,以及意識到新建水庫的困難,於是開始加大清淤力度,其中一個較新的作法就是興建排淤隧道。 王藝峰指出,以往水庫在水位高時,會用抽泥船抽泥,水位低時,則用怪手直接挖除清淤,不過,抽出來的泥沙因含水量高,必須找地方瀝乾脫水,此外,水庫位於山區,道路大多非常狹窄,淤泥不易運輸,且運輸時常造成人員傷亡,因此每年的清淤量都非常有限。

台灣水庫水位: 問題3:水費很便宜

急於求雨的台灣政府試圖操縱大自然,多次進行人工降雨,而台灣農田水利署的官員在3月初舉行媽祖祈雨儀式,希望通常每年從5月中旬持續到6月中旬的雨季會帶來很多陣雨。 位於新竹縣的寶山第二水庫是價值千億美元的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兩個主要水源之一,其水位呈有史以來最低水平:只有7%的蓄水量。 經歷此次百年大旱衝擊,蘇內閣加強推動再生水等多元水源,經濟部水利署2022年初預告修正「再生水資源發展條例」部分條文,刪除「位在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才要使用再生水的條件,大幅擴大再生水使用範圍。

台灣水庫水位

費城聯準銀行總裁哈克也重申,聯準會在緊縮政策上「可能已做夠」,在評估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時,應將利率維持在限制性水準。 哈克在傑克森洞年會前對美媒CNBC說,「我們處於限制性立場」,「我贊成讓限制性立場維持一段時間」,應會帶動通膨下降。 早期埋設的塑膠管和混泥土管,至今已經使用3、40年,承受年限及壓力過久易破損,唯有加速管線汰換,優先開挖漏水率高的地區,才能有效降低數字,避免水資源浪費。 此外,2022年全台漏水率平均為13.1%,全年漏水量約4.2億噸,相當於2座石門水庫的水量。 近期有立委呼籲在積極「開源」之外,應正視「節流」的重要性,編列特別預算,改善漏水問題。

台灣水庫水位: 水利相簿

90年全年水庫放水量為119億立方公尺,因兩者重複使用,故總放水量非兩者之和。 透過人工補注湖,可減緩因為過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地層下陷問題;而被稱為台灣「救命水」的伏流水,儲存在河道下方的砂礫石層,部分地下土層有洞穴或水流快速通道。 相較地下水流動更快速,伏流水可兼具開發地表水及地下水源,因此相較其他開發工程,對於生態環境衝擊較低。 南部水情持續告急,高雄市長陳其邁13日會同水利署,勘查高屏溪流域,除了透過補注湖提升地下水位外,也持續尋找可用水源,評估高屏溪中上游可再開發9至12萬噸伏流水,建請中央加速開發屏東里嶺伏流水。

台灣水庫水位

不動產顧問公司萊坊(Knight Frank)最新報告指出,由於利率不確定性降低,全球豪宅市場已經復甦。 南水局提到,接下來將密切關注颱風的路徑與動態,調整水庫操作策略,預留必要的滯洪空間,以減輕大雨期間下游河道的負擔。

台灣水庫水位: 翡翠、石門水庫一夜進帳800萬噸

台南市全市37行政區也在當地寺廟同步舉辦祈雨祭典,由各區長主祭[126]。 5月底~8月初,台灣各地雨水豐沛,水庫均已達到滿水位,旱象解除。 安平開臺天后宮廟方經過擲筊請示後,於8月7日清晨6時許,由市長黃偉哲擔任主祭官,將商羊恭送回天庭[127]。 台灣水庫水位2023 彰化縣因應限水,彰北運動中心自4月6日起上午10時至下午2時暫時開放泳池。

  • 此外,許多專家表示,泥沙淤積是讓水庫「折壽」的元凶,當水庫泥沙越積越多,實際能使用的水資源也越來越少。
  • 水壓降低時,水流速度變慢,減壓供水通常針對一般民生用水實施,主要目的為節約用水,減少資源浪費。
  • 然而台灣臭名昭著的低水價似乎無法撼動,它被指責沒有為消費者節水提供動力。
  • 備註1:曾文水庫正常滿水位值,自5月上旬至8月下旬為標高228公尺,9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標高229公尺,10月上旬至次年4月下旬為標高230公尺。
  • 民國111年底現有公告水庫共有95座,其中離島地區有29座,臺灣本島66座。
  • 測得水庫水位資料後,並依據水庫淤積測量結果,即可得水庫有效蓄水量資料。

再生水之適用範圍、使用比率、對於「一定規模」定義等規範,每三年檢討一次。 6月21日~25日,梅雨鋒面徘徊滯留在台灣附近,全台皆有雨勢。 中央氣象局表示,這波滯留鋒影響最顯著的時間是22、23日,主要降雨區域為西半部和東北部[140]。 經過5月底~六月初的幾波梅雨鋒面以及午後雷陣雨灌注,德基水庫的蓄水量於6月14日重新回升至20%[110][111]。

台灣水庫水位: 台灣缺水為何吸引了全世界關注,這次到底有多嚴重?

根據水利署過去資料顯示,全台主要淤積水庫前三名是霧社水庫、白河水庫及石岡壩水庫,在攔河堰的部分,則是集集攔河堰的積砂率最多。 台灣水庫水位 新北市副市長、經濟部前水利署長陳伸賢曾指出「台灣一度水只要10多元,一度水是1000公升,相當於1666罐瓶裝水,但只賣10元」。 根據2017年調查顯示,台灣水費是全球倒數第三,水費負擔率與他國相比,更是倒數第二名。

南部水庫於此波降雨收穫不大,仍難以解渴[137],但受惠於此波雨勢,高屏溪流量上升、澄清湖蓄水率提升,高雄地區水情燈號轉為趨緩的黃燈[50][51]。 2021年臺灣旱災缺水危機為發生於2021年初台灣本島西部地區的大規模乾旱事件,導致各地區進入不同程度的減壓供水、限水、停耕、歇業等情況,此為自1947年以來最嚴重乾旱、又被稱作「百年大旱」[1]。 此波旱象於5月底~6月底連續幾波梅雨鋒面、陣雨、西南氣流帶來明顯降雨而緩解,中央旱災應變中心於6月22日解除開設[2][3]。 7月底~8月初陸續有烟花颱風、盧碧颱風及西南氣流鋒面帶來明顯降雨,台灣本島與離島澎湖、金門、馬祖水情於8月5日全數恢復正常,此波旱象告一段落[4]。 台灣水庫水位2023 水資料分享站是經濟部水利署的開放資料平臺,收集水利署內各組室opendata並 經過水資源資料交換標準後,提供民眾標準格式化的開放資料,更利於程式開發者 應用。

台灣水庫水位: 水利影音

文傳會副主委王鴻薇則表示總統蔡英文在旱災時都沒去視察水庫,如同神隱,如此不重視水情,如何喚起全民危機意識[150]。 4月28日下午至29日上午,一道結構較完整的鋒面雨帶通過台灣,中部以北及東北部地區有短暫陣雨或雷雨,南部山區則有短暫陣雨或雷雨,為中北部縣市帶來較充足雨勢,水庫略有進水,至29日下午4時統計,全台帶來1597萬噸水,相當於全台1.5天用水量。 惟此波鋒面移動速度快,仍需等到梅雨季才有解渴機會[133][134][135]。 多個水庫因水位降至多年新低,原本淹沒於水位以下的建築物均重新浮現出水面,例如苗栗鯉魚潭水庫裡舊台三線因水位過低重新顯露於地表[87]。 永和山水庫的永安橋亦重見天日,吸引眾多民眾爭相目睹[88][89]。 包括日治時期由鳥居信平設計的二峰圳為台灣運用伏流水作灌溉的先鋒,於2017年初修復完畢[16][17];2018年開發完成的大潮州人工湖作為地下水補注湖,完工後已挹注5000萬至7000萬噸水源至地下含水層成為地下水庫。

補水無望,西半部水庫陸續進入警戒下限,其中中部部分地區更於4月初開始限水措施。 提供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局所轄曾文水庫即時水情資料,資料內容包括水庫水位、有效蓄水量、時雨量、本日累積雨量、觀測時間等。 水位資料係於水庫適當位置設置水位計,於整點擷取水庫水位資料,並透過傳輸系統傳回管理單位資料庫。 測得水庫水位資料後,並依據水庫淤積測量結果,即可得水庫有效蓄水量資料。

台灣水庫水位: 視頻, 台灣旱災下,芯片廠農民市民面臨爭水窘境, 節目全長 2,33

本水庫於民國58年開國際標發包,為國內之創舉,於民國63年完成。 德基電廠是台灣電力公司大甲溪電力開發的骨幹,共裝有三部發電機,其規模僅次於青山電廠,設有臺灣最高電梯,高222公尺。 台灣水庫水位2023 本水庫排洪設施除壩頂溢洪道外,另設有排洪隧道,洪水經650公尺隧道排洩於青山水庫下游。 水庫直接功能為發電,年平均發電量3.6億度,所調蓄水量經放流青山等電廠逐步發電後,於石岡壩引取供給水與灌溉使用;本水庫並具防洪與觀光功能,為多標的水庫。

南水局強調,曾文水庫目前蓄水率雖已超過70﹪,鑑於台南仍為「水情提醒」的綠色燈號,必須審慎因應,還是籲請民眾持續節約用水。 南水局統計,本月21日迄今,曾文水庫集水區累積降雨約115毫米,可明顯補水,在颱風還沒確定會接近之前,蓄水率得以持續「奮發向上」,朝7成5邁進。 水庫總放水量包括消耗性用水及非消耗性用水,消耗性用水量包括灌溉、生產及工業用水,90年全年由水庫供應者計47.9億立方公尺;非消耗性用水是指發電用水,其中由水庫供應部分為94.8億立方公尺。

台灣水庫水位: 台灣水庫即時水情與歷年統計

已實施「供5停2」分區供水的縣市,供水來源分別是: ‧ 苗栗地區:永和山水庫(蓄水率6.09%)及鯉魚潭水庫(蓄水率7.17%) ‧ 臺中地區:德基水庫(蓄水率3.73%)及鯉魚潭水庫 ‧ 北彰化地區:屬於台中供水末端,水源來自鯉魚潭水庫。 台灣水庫水位2023 密集的強降雨不僅使水庫因無法一次容納太多雨水,而必須經常洩洪,使您我能利用到的水資源變少,更可能導致山區、低窪、沿海地區因強降雨而發生淹水、土石流等災害。 此外,降雨強度的增加也會從上游沖刷更多泥沙進入水庫,造成水庫淤積問題,使有效蓄水容量變少,將不利於水資源的保存。 臉書粉專「天氣即時預報」表示,從2003年至2020年、每年9月16日的防汛重點水庫蓄水量來看,2020年水庫存量創下17年來同期最低,甚至比過去17年少了30%。 「天氣即時預報」指出9月份的曾文、石門與翡翠3大水庫,蓄水量皆不及5成,在沒有颱風侵襲的前提下,只能靠微弱的秋季鋒面、午後雷陣雨補水,顯得杯水車薪。 水利署今天也表示,今年遭遇歷史最枯少雨情境,各水庫水位下降導致淤積泥砂裸露,水利署把握機會清淤,今年1到3月清淤量達到357萬立方公尺,較去年同期329萬立方公尺數量增加28萬立方公尺,持續創下歷史最高紀錄,也是近10年平均值179萬立方公尺的2倍。

台灣水庫水位

在降雨方面,根據歷年豐枯年降雨量數據顯示,雖然每年雨量互有增減,但豐水年(藍線)與枯水年(橘線)的雨量多寡差距越來越大(下圖一),也代表每年總雨量不是太多,就是太少。 此外,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今日表示,這幾天台灣上空大氣環境很不穩定,午後雨、深夜雨、凌晨雨都有,這種型態的降雨很難掌握,只能即時監測,與預報有點落差,地點很隨機、同縣市雨量差異很大,好消息是水庫多少有繼續補一些。 去年是台灣56年來首度無颱風過境,水情吃緊,但水庫存量下降,也創造了清淤良機,水利署加大清淤力道,去年清淤量達1440萬立方公尺,不僅創下歷史最高,也是歷年平均值的2.6倍。 水利署則於10時指出,寶山第二水庫、鯉魚潭水庫、湖山水庫、白河水庫、南化水庫、鏡面水庫,目前都在洩洪中,呼籲下游民眾當心。 台灣早年即有水庫之建設,至2010年為止,台灣已經完成之水庫計有96座,合計蓄水總容量有21億3,07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19億9,922萬立方公尺[1],以曾文水庫最大,總容量7億1,270萬立方公尺,有效容量4億7,955萬立方公尺。

依水利氣象單位的經驗,時值已進入季節改變,雨天將會不斷,持續抽水進水庫時間應可到明年。 莊志勤表示,新山淨水廠水源大都抽取基隆河河水,受到這波乾旱影響,基隆河河水不夠,改由新山水庫補充不足水量,目前新山水庫已不需支援新山淨水廠用水。 台水公司已陸續將多餘的水量抽回新山水庫供日後使用,且東北季風盛行季節即將到來,基隆雨季逐漸開始,水公司會利用這段期間將水庫水量補滿。 「天氣即時預報」預言,若再沒有充沛的雨水,2021年上半年必定缺水,甚至可能重演2004的乾旱慘況。 對此,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認為情況沒那麼嚴重,「有相當多水庫處於滿庫的狀態」,仍會持續關注水庫的進水量。

台灣水庫水位: ‧ 奪命路口!三寶媽遭輾亡 民眾放白色花束致哀...

2021年度,為因應本次乾旱,政府與民間尋求多種方式開發緊急水源,第二次蘇貞昌內閣也在3月份推動抗旱水源2.0計畫[25]。 長期觀測指出,颱風帶來的降雨,貢獻了台灣整年大約40%的雨量,但2020年強烈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導致2020年台灣缺少颱風[20][21]。 台灣水庫水位2023 然而,氣候模式評估指出,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將使得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顯著增強[22]。 這意味著氣候變化下,台灣未來將面臨著長期降水減低的乾旱挑戰。

水利署指出,過去豐枯水年從19年、18年一循環,逐漸變成8年、7年一循環,且枯水年次數有增加趨勢。 氣象局長鄭明典補充,降雨越來越不均勻,旱季時間越拉越長,導致「雨季來得晚也結束得早」,另外,當降雨天數變少,總雨量不變時,代表下雨強度會加大,「要不沒雨,要不就下很大,對水庫來說是很大的挑戰」。 昨(4)日深夜開始至今日凌晨,全台灣不少地區都炸起大雷雨,水利署甚至針對多地發布淹水警戒,高雄甚至一度出現水淹半個輪胎高,但這場大雨有下對地方嗎? 王藝峰舉例,政府運用石門水庫特別預算,興建石門水庫電廠的防淤隧道,把電廠的發電導水隧道改造成也能排砂,後來經歷多次颱風,都發揮很大的效果,目前石門水庫的淤積量不但沒有增加,還有些微下降,是水庫清淤最成功的案例之一。 水庫由北至南,包括新山水庫、石門水庫、永和山水庫、明德水庫、德基水庫、日月潭水庫、仁義潭水庫的蓄水量皆突破9成;而目前最低蓄水量的水庫,則是台中石岡壩的47.6%,其次為高雄的阿公店水庫67%。 隨著接連的颱風帶來豐沛雨水,加上對流雲系發展,截至今(27)晨9時,全台有6水庫蓄水量100%,而曾文水庫也達75.6%,不過台中的石岡壩因水庫調節,單日水量下降9.24%,蓄水量來到47.6%,成為全台蓄水率最低的水庫。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