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薪資比比看2023全攻略!內含個人薪資比比看絕密資料

Posted by Jack on February 19, 2023

個人薪資比比看

回想去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表揚全國 51 位模範勞工時說:「2017 年台灣人平均月薪已達 4 萬 9989 元創歷史新高!」這番言論立即引來網友批評「講幹話」,原因是台灣人薪資兩極化,平均月薪 5 萬並非多數員工的實際收入情況,而是被少數高薪族群拉高水平。 除了與全體受僱員工比較,還可以跟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產業比較。 若以資訊及通訊傳播業業來看,年薪 53 萬在該產業的總薪資介於第 3 及第 4 十分位數區間內,並有 60% 的同業總薪資高於我的所在區間。

個人薪資比比看

主計處在公布台灣的薪資調查報告時,時常因為資料呈現的方式不容易被大眾理解,而遭受到外界質疑資料的可信度,這次新建立的薪情平臺可以讓大家以視覺化的圖表,加上互動式的操作,增進民眾對於調查數據的理解。 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臺」網站可以讓民眾線上查詢最新的薪資水準資料,還可以看看自己的薪水落在哪一個區間。 〔記者蔡思培/台北報導〕台北市就業服務處本週舉辦徵才,邀集三十六家企業釋出一○○八個工作機會,包括餐飲旅宿、門市零售、休閒娛樂、居家長照等職缺,月薪最高上看六. 第二區塊薪情互動區則是提供9大類統計資訊,包括製造業四大產業薪資概況、勞動報酬概況、薪資中位數、男女薪資差異、職類薪情、職缺薪情、各業薪情概況、廠商調薪情形、薪資結構,此區塊非為互動資訊,點選即顯示圖像統計圖表。 「職缺薪資連連看」可輸入求職的期待薪資,平臺會以統計圖表顯示此薪資範圍的職缺統計,包括職缺類別、空缺人數、學歷要求;近年備受關注的男女薪資差異,也有兩個區塊供查詢。 而受僱員工人數較多的「製造業」為51.9萬元,其中的「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製造業」、「電子零組件製造業」則皆超過70萬元。

個人薪資比比看: 薪資

許多高薪人士對於自己的收入高於一般人許多,因此對於買房、生活需求比一般民眾還要高。 享受著大房子、名車、美食、高及旅遊、不必要的昂貴教育費用。 但不知為何,你認為自己可以「負擔」給孩子的昂貴的教育。 當然,現實情況是你往往無法負擔得起,但無論如何你還是會這樣做。

另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平均數為67萬元,較2020年增加3.02%;然2021年小於平均數比率為68.31%,意味著有68.31%的受雇員工收入未達平均年薪,約555萬名受雇員工年收入未達平均總薪資,創下歷史新高。 從分布方式也可看出,台灣人的薪資是右偏分布,並不是常態分配,也就是說少數的高薪人士拉高平均薪資,因此平均數無法真實反映台灣人的薪資水準,還需要搭配中位數等其它統計數字,才可以顯示真實的樣貌。 若只用平均數字以一概全,那就會跟「人類平均有 1 顆睪丸」的論述一樣荒謬。

個人薪資比比看: 分享此文:

從 個人薪情比比看網站來看,月薪 5 萬(年薪 60 萬)在全體員工的相對位置,以及台灣人的薪資分配相當不平均。 我們可以看到,年薪 60 萬位於 D6 到 D7 區間內,高於 60% 的全體員工。 實證指出:薪資策略公開環境下的員工,對工作滿意度、積極性及未來展望都明顯提升,更能明確定位生涯目標。

個人薪資比比看

大家對於他們的想法都是過著品質很高的生活,擁有高知名度與高薪的工作。 個人薪資比比看 享受著大房子、名車、美食、高級旅遊、不必要的昂貴教育費用。

個人薪資比比看: 台灣城市平均薪資行情

不過須特別留意這項統計對象範圍僅包括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所僱用的領薪員工,包括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其餘如農業、政府機關、公私立學校、研究發展服務業、宗教、職業團體及類似組織等行業僱用的員工則不適用。 在比薪水,可以直接和產業前輩進行對話,取得最有價值的建議。 個人薪資比比看2023 在高薪職業中,每週工作60、70和80個小時以上是正常的。

4月份統計報告指出,臺北市每月薪資最低為23,800元,最高月薪為210,000元,年薪範圍為285,600至5,200,000元,最高薪與最低薪相差了18.2倍。 從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此六個月內比薪水收到19880筆來自全台各地的薪水資訊,其中7124筆資料顯示工作地在臺北市,平均薪資為41,264元,而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為40,412元。 依據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薪資統計結果來比較,臺北市平均月薪,高於全國薪資中位數5,781元,高於全國平均薪資1,527元,全國平均薪資與臺北市平均月薪僅相差0.04倍。 4月份統計報告指出,臺北市每月薪資最低為23,800元,最高月薪為360,000元,年薪範圍為285,600至5,000,000元,最高薪與最低薪相差了17.5倍。 從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此六個月內比薪水收到18714筆來自全台各地的薪水資訊,其中6835筆資料顯示工作地在臺北市,平均薪資為41,781元,而全國各縣市平均薪資為40,254元。 薪情探索區則是資料庫查詢形式,主計總處指出,此區整合受僱員工薪資調查、受僱員工動向調查、薪資中位數及分布等各項與薪資有關統計結果,查詢須選擇薪資項目、行業別、性別、職類、資料屬性,以表格形式呈現。

個人薪資比比看: 台灣微軟股份有限公司(Microsoft)/consultant(已有78人看過)

在台灣,醫師在30多歲時才真正開始工作並不罕見。 上圖資料來源為行政院主計總處,年薪超過182.6萬,使您成為台灣收入最高的5%人群。 個人薪資比比看2023 這類人在很多方面都很優秀與幸運,特別是考慮到收入不平等現象繼續以驚人的速度增長(貧富差距)。

個人薪資比比看

於是想寫一篇有關於高薪人士所面臨的問題,給大家參考。 這是個人薪情比比看的功能,可以查詢自己的薪水跟其他人比較的狀況。 下圖是每個月 40,000 個人薪資比比看2023 元經常性薪資跟全台灣人的薪資比較的狀況。 4月份報告指出,臺北市有10間公司的平均薪資,突破臺北市平均薪資,下方提供臺北市高薪公司給大家參考,幫助大家能更快速的找到,願意提供較高待遇的公司與企業。

個人薪資比比看: 台灣人平均月薪 5 萬,屬荒謬之談?

然而部分工時員工較多之「藝術娛樂及休閒服務業」、「住宿及餐飲業」、「其他服務業」、「教育業」(不含小學以上各級公私立學校等)等,都未達40萬元。 從行業及規模觀察,2021年「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及「金融及保險業」的受僱員工全年總薪資中位數分別有108.3萬元與102.3萬元。 評論指出,此結果反映出中產階層與極端高薪族群的薪資差距續呈擴大。 近年受全球疫情影響,產業經濟受衝擊仍大,國內在疫情期間的內需產業減產、縮編,薪資成長緩慢(甚至負成長),都有可能是造成低於平均薪資佔比人數升高的原因。

個人薪資比比看

深夜、通宵、週末、年節假日都要工作.....隨處可見。 基本上低於40%級距的人士都是中產階級,尤其是20-30%稅收的人,領的薪水一毛錢的稅都逃不掉,避稅成本又高,又不能享受20%以下政府給予的優惠。 大學學歷、碩士學歷甚至是博士學歷,這些都是需要時間。

個人薪資比比看: 年薪中位數破百:電力及燃氣供應業、金融及保險業

與自己開公司的小企業主不同,這些高薪族群無法合法避稅。 您工作賺的錢越多,給國家的收益就越大(人民感謝你)。 臺北市在六都中排行第2高薪,僅次於新北市,與全台各地相比臺北市排行第6,位於桃園市前新北市後,平均薪資領先其他16個城市。 臺北市在六都中排行第1高薪,與全台各地相比臺北市排行第4,僅次於新竹市、連江縣、苗栗縣,平均薪資領先其他16個城市。 「行業薪情評高下」提供有意轉職的民眾,選擇目前產業別與想了解的產業別,比較兩者的平均薪資,並以圖表列出經常性薪資與總薪資占比;另外,平臺也介紹勞動報酬的項目,除了薪資還包含退休金、加班費、資遣費等,並可查詢不同產業的各類勞動報酬占比。 行政院主計總處「薪情平臺」今天上線,運用薪資中位數、勞動報酬、廠商調薪情況等薪資統計數據,提供民眾查詢薪資落點、統計圖表、資料庫查詢等資訊,以視覺化圖像顯示各類資訊。

  • 當然,現實情況是你往往無法負擔得起,但無論如何你還是會這樣做。
  • 「行業薪情評高下」提供有意轉職的民眾,選擇目前產業別與想了解的產業別,比較兩者的平均薪資,並以圖表列出經常性薪資與總薪資占比;另外,平臺也介紹勞動報酬的項目,除了薪資還包含退休金、加班費、資遣費等,並可查詢不同產業的各類勞動報酬占比。
  • 我們可以利用這項功能,看到自己產業的薪資狀況,了解公司的敘薪是否合理。
  • 回想去年,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在表揚全國 51 位模範勞工時說:「2017 年台灣人平均月薪已達 4 萬 9989 元創歷史新高!」這番言論立即引來網友批評「講幹話」,原因是台灣人薪資兩極化,平均月薪 5 萬並非多數員工的實際收入情況,而是被少數高薪族群拉高水平。

這些人往往是最可憐的,沒有40%所得級距的薪資,卻又享受不到政府給予的許多優惠。 高要求的客戶、不合理的老闆、敵對的同事,相衝突的最後期限,這些都東西加起來日積月累是很傷身體的。 找到新的工作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而且您可能必須接受大幅減薪。 事實上,您可能永遠不會再賺到跟上一份薪水一樣的錢。 確實他們看似擁有很棒的生活,然而與其他中等收入的階層相比,這些高薪專業人士的淨資產增長往往困難的許多。 通常所謂的高薪人士我這邊指專業技術人員(工程師)、企業主管。

個人薪資比比看: 年資vs.薪資散佈圖

我們可以利用這項功能,看到自己產業的薪資狀況,了解公司的敘薪是否合理。 在台灣,就業市場對於薪資資訊相對封閉,員工更習慣作為個人隱私,在資訊受限的狀況下,爭取個人薪酬福利有如夜路中摸索,難以掌握全局。 在比薪水能找到真實經驗分享,除了薪資數字,更有個人工作情形、工作評價等第一手資訊。 這份資料的來源是 105 年受僱員工薪資調查,而其中位數是 33,502 元,也就是說全台灣大約有一半的人每個月薪水少於 33,502 元,大部分人的薪水其實都在兩萬多到四萬左右。

個人薪資比比看

另外,很重要一點是當查看統計數字時,不能只看平均數,還需要將中位數、眾數、標準差的數值一併考量進去,才可以準確判讀實際狀況。 最後會出現 1 張統計學圖表,而全國受僱員工薪資統計是以十分位數法,分割成 10 個區間,其 D 的意思便是十分位數,我們以年薪 53 萬 4750 元為例,它位於 D5 到 D6 區間,也就是我的薪資大概高於 50% 的員工,低於 40% 的職場人士。 行政院主計處的薪情平台網站,規劃了一個「 個人薪情比比看 」的功能,只要輸入自己的年薪,就會顯示個人薪資在特定「比較對象」中的相對位置,讓勞工們試算自己的薪資水平。 本項統計對象包含工業及服務業場所單位僱用之領薪員工,包括本國籍、外國籍之全時員工及部分工時員工,但不包括農林漁牧業、政府機關、小學以上公私立學校,以及宗教、職業團體及類似組織等行業僱用之員工。 另108年起擴增行業範圍包括「研究發展服務業」(屬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學前教育」(屬教育業)及「社會工作服務業」(屬醫療保健及社會工作服務業)。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根據財政部統計,106年度全台所得稅資料以新竹市東區關新里的所得總額中位數列居全台之冠(約252.9萬)。

個人薪資比比看: 關於我們

從分享開始改變文化,你可以在比薪水安全暢談你的工作待遇。 透過分享,與全台灣 800 萬名工作者一同逐步翻轉現有職場生態。 依據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薪資統計結果來比較,臺北市平均月薪,高於全國薪資中位數5,264元,高於全國平均薪資852元,全國平均薪資與臺北市平均月薪僅相差0.02倍。

主計總處過去公布的薪資統計為平均數,因平均數易受極端值的影響,難以貼近民眾感受,去年11月首度公布薪資中位數,昨天公布去年每人每月薪資中位數為4萬612元,意即全國半數以上勞工,收入低於此數值。 行政院主計處的薪情平台,有一個「個人薪情比比看」的功能,輸入個人薪資後,就會出現該薪資在全體受僱員工中的相對位置,可說是很貼近生活的統計教材。 接著,便在全年領的「總薪資」空格處輸入53萬4750元,並點選「與全體受僱員工比較」,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薪資在全體員工中的位置。 2022 台灣平均經常性薪資為 46,332 新台幣,然而全台灣約有 70% 的受僱者未達到此標準。 因此,若只觀察平均數,難以反應真實職場薪資分布。 全年總薪資係指廠商當年度支付給員工之工作報酬,包括各月經常性薪資(含本薪、按月津貼等)及非經常性薪資(年終獎金、年節獎金、員工酬勞、績效獎金及加班費等),不含個人其他來源所得或收入,例如股息、利息、兼職或租賃等所得,亦不含雇主負擔或提撥之保險費、退休金與資遣費等非薪資報酬。

個人薪資比比看: 前輩親自告訴你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今年1至5月全體受僱員工總薪資平均6萬2736元,年增3.6%。 有網友在PTT八卦板上貼出此新聞,詢問怎麼打開數字人力銀行都不到3萬,問這是島內大內宣嗎? 底下網友留言酸溜溜,有人要主計總處把不足薪水補足,有網友則稱拉低平均「對不起社會」。 以台灣薪資分布為例,平均值確實為月薪 5 萬(年薪 60 萬)沒錯,但以中位數(D5)來說,可以看到數值是年薪 47 萬,明顯低於平均值年薪 60 萬;若我們再看眾數,而這個數字代表著台灣多數員工的薪資,也反映著國人的「真實薪情」,其大概位於 D3 上,年薪卻僅有 35.3 萬元。

個人薪資比比看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