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統三年四月初十日(1911年5月8日),清廷組成由慶親王奕劻領導的「責任內閣」,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君主立憲。 不過,該內閣中的很多成員為皇族身份,故被稱為「皇族內閣」,引發立憲派的不滿和失望,很多轉向於革命派合作[參90][參91]。 清起來意思2023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併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 各地乘機紛紛起事,其中華北以捻亂為主,華中華南以洪秀全的太平天國與雲南杜文秀、馬如龍的雲南回變為主。 洪秀全改造基督教教義,1851年於廣西金田起義,聯和天地會、三合會北伐。 兩年後攻陷並定都江寧,並且發動兩次西征;不久又發動北伐,最遠達天津近郊。
在乙未戰爭中因抗日保臺而犧牲的忠靈亦受到新竹縣新埔鎮「褒忠亭義民廟」的祭祀。 乾隆一朝,漳、泉、客、原四籍墾民都有獲乾隆或頒匾額或賜名。 客家籍義民獲頒「褒忠」匾額、泉州府籍義民獲頒「旌義」匾額、漳州府籍義民獲賜名為「思義村」,而原住民也有獲頒「效順」匾額[69]。 然而對於為鄉土而犧牲的祖先們,只有客籍墾民將他們對這些祖先的尊崇和感謝轉化成為義民爺的信仰。 1887年(光緒13年)臺灣方能正式建省,設三府十一縣三廳一直隸州:省城擇於原彰化縣橋仔圖(今臺中市),並於省城所在地新設臺灣府及臺灣縣,原臺灣府改稱臺南府,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 1727年(雍正5年)臺灣道正式與廈門分離,並將道署移署於臺南[63]。
清起來意思: 文化
不在十八級別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清朝制定內國史院、內秘書院與內宏文院等內三院為內閣,作為中央最高決策機關。 設大學士滿、漢各二人,協辦大學士滿、漢各一人,學士滿六人、漢四人,下轄中央執行機關六部。 內閣的地位雖高,殿閣大學士自雍正朝起為正一品官階,但實際權力比明朝小,掌握權力的機關會隨時代不同而改變。
在東北地區,為滿洲八旗制、漢人「省—府—縣」三級制與漁獵部落的「姓長制」並行[參100]。 在藩部地區則因俗而治,並根據中央集權統治的需要加以改革:蒙古實行「旗盟制」、「札薩克制」;西藏實行「宗谿制」,新疆回部實行伯克制。 全國分為內地十八省、五個駐防將軍轄區、兩個辦事大臣轄區共二十五個一級行政區域和內蒙古等旗、盟。 清起來意思 1684年,清朝正式將台灣納入版圖,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1874年發生牡丹社事件後,台灣重要性升高,自此開始增設府縣、經濟現代化等積極建設,並於1885年在台建立福建臺灣省。
清起來意思: 康熙字典
清朝在外藩蒙古地區建立盟旗制和札薩克制,對蒙古部落採取因俗而治、多封眾建的政策。 旗是軍政合一的地方政權機構,每旗設旗長一人,即札薩克,掌全旗要務,可以世襲。 旗盟官員多是原蒙古各部落的貴族,並被冊封為札薩克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台吉等爵位[參8]。 另外,清朝統治者在一些方面較為優待蒙古人,只有蒙古王公可得到親王封號的待遇[參189]。 自康熙起大力推行以儒學為代表的漢文化,漢傳統經典成為包括皇帝在內的滿族人必修課。
但清末的科學教育培育了後來中國王璡[參316]、任鴻雋[參317]、陳裕光、陳可忠等化學家。 由於清政府對天文曆法的重視,民間的天文學研究也很活躍,主要代表人物有著有《曉庵新法》和《五星行度解》的王錫闡等[參305]。 清朝前期出現風格率真、浪漫的小品文,以張岱、李漁與袁枚為主;又有侯方域、魏禧、汪琬合稱「清初散文三大家」[參285]。 但是他們的文風不受道學學者支持,這些學者發起復興唐宋文風的古文運動,此即桐城派。
清起來意思: 移民政策
鴉片戰爭後,直到1859年英法聯軍,菲律賓的道明會派遣神父來台,兩年後,重始天主教的傳教活動。 開港後的1865年英國長老會以南部為中心,又1872年加拿大長老會以北台灣為中心,開始傳佈新教。 十九世紀後半重新開始的天主教及基督新教傳教活動,經過一個世紀到今天仍然繼續著,信徒人數雖不能與來自唐山的佛教或道教相比,但為台灣社會帶來多元性的文化,並給予很大影響。 於1721年,台灣爆發朱一貴事件,朱一貴起兵反抗清廷統治,攻下臺灣府城(今臺南市),復國號「大明」,年號「永和」,且廢除滿服、長辮剪斷,恢復明朝時的服裝及傳統漢人的髮式。 [79]朱一貴登基時頭戴通天冠,身穿黃龍袍,以玉帶圍之。
雍正帝為了西征準噶爾準備設置軍需處,雍正十年改稱軍機處。 軍機處機構精簡,行政效率高,能迅速處理軍國大事,進一步加強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鴉片戰爭之後,為推行自強運動,先後於1861年與1870年成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北洋通商大臣,負責對外關係與自強運動的策劃與推行,成為自強運動期間最高行政機關。 實施清末新政之後,1911年5月18日清廷宣佈廢除軍機處,仿西方國家與日本實行內閣制,內閣總理大臣和諸大臣組成的內閣成為最高行政機關[參8]。
清起來意思: 人口普查
「四庫」之名,源於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號稱「四部庫書」,或「四庫之書」。 經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圖書分類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古代所有圖書,故稱「全書」。 在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這些書籍分為「著錄」、「存目」與「禁燬」三類處理:符合部分條件的,被列為「存目」,只存書名,不收其書。 存目書者共6793種,稱四庫存目,是「著錄」的2倍[參295]。 清起來意思 禁書共2855種[參296],稱四庫禁書,甚至還有不另保留原文而直接修改內容,而被後世學者所批判[參297]。
為建立船艦自製能力,1866年清廷在福州馬尾成立總理船政事務衙門,以沈葆禎為船政大臣。 1868年8月,第一艘中國製造的蒸汽軍艦,「恬吉」號下水[參140]。 然而自製船艦與外國艦隊相比較差也較貴,李鴻章等官員仍然從國外購艦為主。 其中最有名的即是由德國建造定遠與鎮遠,這兩艘是北洋艦隊的主力艦。
清起來意思: 賴清德出訪返台 北京恐嚇中止ECFA關稅優惠
然而由於中國人根深蒂固的醫療習慣、中醫的實際療效以及西醫人數尚少不能普及於全國等原因,當時的中醫並未如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的漢醫般幾乎絕跡[參310]。 清初至鼎盛時期,醫藥學進步所表現在很多方面,基本上是明朝醫藥盛況的延續。 如對經典著作的研究、本草學、方劑學、診斷治療學、醫案整理等,均較明朝更成熟。 各家學派的紛爭也逐漸緩和,大多醫家能採各家之長折衷於臨床。 但也不乏固守《內經》、《難經》、《傷寒論》,而批評金元以後一切新說的醫學,這與當時考據學盛行不無關係[參309]。 清朝中醫藥學最重要的成就,就是關於急性傳染病的研究,它已形成一個新的系統,即溫病學說。
- 西方各國迫使清政府開港通商,加上地方官吏地主兼併土地,使得傳統農村經濟受到破壞。
- 西藏的基層政區是宗,大致相當於內地的縣,但規模很小。
- 南懷仁「依洋式鑄造新炮」,並進呈《神威圖說》一書,介紹西方的製炮理論和方法。
- 1905年,孫文在日本聯合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成立中國同盟會,並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綱領。
- 清代是一個文學收藏和批評的時期,許多現代流行版本的中國古典詩歌都是通過清朝詩集傳播的,如《全唐詩》和《唐詩三百首》等[參289]。
乾隆直省轄區確定後,計有轄省總督八員,除直隸、四川兩督轄一省,兩江總督轄三省外,余均轄兩省,而山西、山東、河南三省不設總督;轄省巡撫十五員,直隸、四川、甘肅三省以總督兼巡撫事。 清季新疆、東北設省,又新設巡撫每省各一員,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巡撫由新設東三省總督統轄,新疆巡撫由陝甘總督統轄,同時內地八督全部兼領駐省巡撫,至是計有轄省總督九員,轄省巡撫十四員。 1403年明朝依據原渤海建州的地名稱呼為建州女真,並設置了衛所這一地方軍事行政機構,冊封阿哈出(賜名李承善)為建州衛指揮使,猛哥帖木兒為建州衛左都督。
清起來意思: 對「中國」一詞的重塑
而其治學遠宗兩漢的經師,有異於宋明理學,故又稱為「漢學」。 以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並為明末清初三大儒,與方以智、朱舜水等人並稱清初五大師,顏元也是這一時期的大師[參10]。 顧炎武提倡「經學即理學」,提出以「實學」代替宋明理學,要學者直接研習六經。
當時不列顛帝國對中國茶葉與絲綢的需求龐大,對華貿易成逆差狀態。 為此,英國將成癮劑鴉片大量輸入中國以改善本身經濟。 清起來意思 1838年鴉片猛增到四萬零二百箱,人民健康被削弱,清朝經濟發生通貨膨脹,國力也持續衰退[參73][參74]。 道光帝為解決此弊端,派林則徐到外貿口岸廣州宣佈禁菸,此即虎門銷煙。 為此,1840年中英兩國爆發鴉片戰爭,清軍戰敗後和英國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啟中國近代史。
清起來意思: 清朝
參謀機制上,在1907年即仿照西製成立參謀部門軍咨處,隸屬陸軍部之下。 為把軍事管理和軍事指揮分開,1911年決定把它升格為獨立於陸軍部外的軍咨府[參86]。 然而當時尚有以吳三桂為首,鎮守華南的三藩;以及奉明朝為正朔,領有台灣台南、澎湖的明鄭。 三藩之亂與施琅攻臺後,康熙帝完全掌控華南地區與台灣西部及澎湖地區。 此時準噶爾汗國的可汗噶爾丹與俄羅斯沙皇國(沙俄)友好,噶爾丹南征青海和碩特,東征喀爾喀蒙古。
另外,在內蒙古地區設熱河都統、察哈爾都統和綏遠副將軍,率軍駐防要地,以加強軍事控制。 一般認為,清朝統治者在保持滿族優先前提下,很大程度上採取漢化政策[參152]。 清起來意思2023 但一些研究遼金元清史的日本學者認為,清和遼金元一樣屬於中國的征服王朝,漢化深度和速度均遜於北魏等滲透王朝;清室只推行對自己有利的漢化措施,並儘可能保留本族文化,而非全盤漢化[參153][參154]。 清初入關之後有「六大弊政」之說[參144],剃髮(或薙髮)、易服、圈地、佔房(侵佔房舍)、投充(搶掠漢人為奴隸)、逋逃(逃人法),延續時間最長的,是逃人法。 順治七年六月,廣西巡撫郭肇基等人因為「擅帶逃人五十三名」,被處死[參145]。
清起來意思: 內地政區
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表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將權力交給中華民國政府,清朝滅亡,標誌著中國五千多年來的君主制度正式結束。 民國元年(1912年)3月6日,南京參議院正式決議同意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袁世凱就任大總統,定都北京[參90]。 此期間英國與法國因為和清廷修約不成,趁中國發生內亂之際,於1858年發動英法聯軍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