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中心表示,如(案939)解除隔離並出院,匡列為居家隔離之7名接觸者,亦會依專家會議決議,改自主健康管理至14天期滿[21]。 因應部桃醫院群聚感染事件,指揮中心持續強化感染管制作為,啟動「部桃專案」[10][11]。 (一)取消入境時(第0天)於機場/港口執行的唾液PCR檢測,改由發放2歲以上旅客4劑家用快篩試劑,於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檢測。 台灣解封時間 三、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維持「3天居家檢疫及4天自主防疫」,開放居家檢疫及自主防疫期間得採「1人1室」。
社會工作者則為遊民等弱勢族群進行訪視關懷、提供防疫物資與衛生教育宣導,並到社區及相關社會福利機構服務[430]。 隨著疫情趨緩,社會工作者則依規定審核補償和紓困金並撥付給民眾,並針對生活困苦的家庭提供關懷輔導服務[431]。 台灣解封時間 而在疫情期間,隨著臺灣的「合法移工」人數下降、「非法移工」人數持續上升,許多僱用「家務移工」照顧長輩的雙薪白領家庭受到影響[432]。
台灣解封時間: 相關議題
2019年末,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已知的首名病人於中國武漢市[10][註 1]确诊,其后此病在全球蔓延,导致了一场持续的疫情,成为人類歷史上致死人數最多的流行病之一。 專家強調,當國內短期還無法達到9成接種率時,最好是把入境加嚴,想要邊境解封,在還沒有定出有效抗體濃度標準前,恐怕現階段還無法達成。 原先外界傳出,我國在四月份,就有機會啟動第一階段邊境解封,但針對確切時程,指揮官陳時中,回答地很保守,坦言:「眼見為實,還是要我們自己的PCR檢驗跟抗體的檢驗有通過,才能夠縮短(檢疫天數)」。 住院病人之陪病者(含照顧服務員)仍以1名為原則;訪客探視(病)每日固定1個時段,且每名住院病人每次以至多2名訪客為原則,醫院得視情形調整[19]。
6月1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262例(校正後為332例),確診病例新增13例死亡,並公布5月23日至31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65例[98],而5月期間累計本土確診突破7,000例,佔國內總本土確診累計病例達99%[99]。 5月24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34例(校正後為502例),確診病例新增6例死亡,並公布5月14日至23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256例[84],累計826例校正回歸本土確診個案,10天內暴增3,500餘例本土確診[85]。 5月22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21例(校正後為473例),確診病例新增2例死亡,並公布5月16日至21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400例[79],這是指揮中心首次以「校正回歸」新增之前數日的本土確診病例數[80]。 2月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考量國際疫情持續嚴峻,為確保開學前校園環境衛生安全、完備防疫作業與環境清潔消毒,高中職以下各級學校延後到2月22日開學,7月2日為最後上課日及休業式;大專校院、樂齡及社大等機構2月22日以後開學。
台灣解封時間: 本土病例中重症個案數
相對於傳統市場受到疫情衝擊[391],便利商店、超商、量販店整體業績未有太大影響[316]。 2021年6月27日,國外入境者一律到集中檢疫所或是防疫旅館隔離,隔離期滿一律要做一次PCR篩檢,且從重點高風險7國的入境者進入隔離前要加做一次PCR篩檢[267]。 2019年12月31日,疾病管制署依標準作業程序啟動邊境應變措施,對武漢市直航入境的班機登機檢疫[245]。 3月28日,連續336天(2022年4月27日至2023年3月28日)新增死亡個案,創「連續新增死亡案例」最長紀錄。 2月20日,實行「811天」的室內口罩令正式放寬,並剩下在「指定場所」的室內空間(包括醫療機構、醫事機構、老人福利機構、長照服務機構、榮譽國民之家、兒少服務機構、身心障礙服務機構、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等8類指定場所),仍須全程佩戴口罩[228][229][230]。 10月27日,指揮中心宣布,18至49歲(青壯年族群)想打第四劑(第二次追加劑),除了次世代疫苗之外,即日起也可選擇其他單價疫苗,和前一劑間隔12週以上[217][218][219]。
自即日起未曾接種基礎劑第1劑者,請接種「Novavax疫苗」,接種單位將不再提供(含預約作業)青少年第1劑接種「BioNTech疫苗」;四、「18歲以上」(成人)如預定以同廠牌完成接種,第1劑「BioNTech疫苗」必須於2月21日以前接種。 如於2月22日以後接種第1劑(可擇定「BioNTech」或「Novavax」COVID-19疫苗),但後續第2劑請以「Novavax疫苗」銜接接種[227]。 10月3日,開放醫事人員、機場港埠、居家檢疫相關工作人員及航空機組員/船員、機構與社福照護系統相關工作人員、50至64歲成人、18歲以上因外交、公務、洽商等工作需求需出國者接種莫德納-雙價次世代疫苗(原型株+Omicron BA.1變異株)。 5月26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民眾使用家用抗原快篩試劑檢測結果陽性,不分年齡及族群,經醫事人員確認,或由醫事人員執行抗原快篩結果陽性者,即可研判為確定病例[190]。
台灣解封時間: 三級警戒何時解封? 醫揭3國家案例「看完心裡有數」
潘建志表示,值得注意的一點為,圖上的三個國家第一次封城所遇上的都為尚未變異、傳染力較低的原始病毒株;潘建志在文末並未明示台灣未來疫情的走向,僅僅寫下一句「這樣大家心裡就有底了,參考一下」,留給讀者判定。 國內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疫情趨緩,疫情第3級警戒原本可望於7月12日後「微解封」,但如今北市環南市場疫情爆發,解封時程是否延後引發各界關注。 不過請特別留意,如民眾於醫療照護機構及救護車等指定場所規定仍應戴口罩,除非是有飲食、拍照、不適合或無法戴口罩的檢查、治療或活動,可例外暫時拿下口罩。 最新作法將改為:符合COVID-19併發症(中重症)條件之民眾需通報並隔離治療,輕症或無症狀民眾如檢驗陽性,不需通報也不需隔離。 2021年7月23日,指揮中心宣布全國三級警戒於7月27日起,將三級警戒調降至二級警戒,並多次延長到2022年2月28日[7]。
2020年6月22日,臺灣開放短期商務旅遊入境,有條件申請縮短居家檢疫時間[264]。 台灣解封時間 而因應航空貨運業的特殊性,並針對機師、空中服務員數度修改檢疫措施[84][265]。 惟特殊情形(如第1劑接種後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指揮中心評估疫苗供應情形等)下,可以不同廠牌疫苗完成2劑接種[191]。
台灣解封時間: 指揮中心兩階段解封措施一次看
12月16日,鑒於印尼疫情持續升溫,自12月18日起,持續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來臺工作,並視當地疫情狀況,再決定重新開放之時間[241]。 7月15日,逾期未領實名制口罩的民眾可至原指定通路及門市補領,處理費及簡訊等相關費用則由民眾自行負擔[227]。 4月25日,部分居隔或居檢者因二親等親屬身故或重病等社會緊急需求,需外出奔喪或探視。
同時檢驗實驗室無法處理大量檢體,未能優先採檢確診接觸者[104],因行政流程需「校正回歸」數據[105][106][107]。 6月7日,政府實施防疫鬆綁政策,開始大規模解封,此後臺灣社會經濟活動大都維持過往運作[79][80]。 2月21日,在鑽石公主號郵輪發生群聚感染事件後,臺灣以包機方式接回19名臺灣籍旅客,進行14天隔離檢疫[54]。 未來將由「確診均通報」改為「併發症(中重症)才須通報」,即如為新冠檢驗陽性,且出現肺炎需氧氣治療或其他新冠相關併發症,因而住院(含急診待床)或死亡,醫事人員才須通報。
台灣解封時間: 三級警戒期間全國性應變措施
另依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實施室內口罩鬆綁通案性措施,於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及公共運輸)應戴口罩,各級學校健康中心、校車、幼兒園專用車、校園接駁車等比照指定場所(醫療照護機構、公共運輸)之規定,仍「應戴口罩」。 6月5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476例,確診病例新增37例死亡,並公布5月16日至6月3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35例,新增死亡案例數創單日新高[105][106]。 6月4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39例(校正後為345例),確診病例新增21例死亡,並公布5月22日至6月3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133例[104]。 6月3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64例(校正後為416例),確診病例新增17例死亡,並公布5月17日至6月2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219例[102]。 6月2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372例(校正後為488例),確診病例新增12例死亡,並公布5月19日至6月1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177例[100][101]。 5月31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274例(校正後為395例),確診病例新增15例死亡,並公布5月16日至30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73例[97]。
民政系統和村里幹事負責關懷追蹤居家檢疫者,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所負責管理居家隔離者[303][304][305]。 政府還設置27處集中檢疫所,可收容無需積極治療的輕症患者[102],同時有大量防疫旅館集中在直轄市[98][308]。 2021年中華民國全國疫情第三級警戒,簡稱2021年全臺三級警戒,是中華民國在2021年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疫情的管制措施。 5月15日,中華民國行政院臨時召開記者會,行政院院長蘇貞昌、衛生福利部部長兼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內政部部長徐國勇、經濟部部長王美花、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共同宣布,臺北都會區(臺北市、新北市)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三級至5月28日。 5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因臺灣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將第三級防疫警戒範圍擴大至全國、至5月28日[1][2]。 5月2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全國第三級警戒首次延長至6月14日[3]。
台灣解封時間: 防疫措施
12月4日,暫停引進印尼籍移工入境來臺工作二週,視當地疫情再評估是否自12月18日起減半原印尼籍移工每週入境人數[238]。 5月4日,海外返台前皆需先通報,如家中有慢性病、年長者、幼童、無檢疫專用獨立套房,一律入住防疫旅館[185]。 「口罩實名制」改為兒童每14天10片,成人改為每14天9片,取消原先身分證號末碼單雙號分流限制,並放寬兒童、成人口罩類型限制,可依個人臉型購買。 除了檢疫人員外,內政部移民署、內政部警政署航空警察局、財政部關務署與機場公司均支援邊境檢疫工作[261]。
針對研究所入學考試事宜,各校以不影響學校考試和考生的準備,依原計畫進行,但辦理入學考試事務時須依照,進行高規格防疫措施[53]。 同日蘇貞昌院長宣布口罩購買政策,2月4日起四大超商停止販售口罩,並自2月6日起購買口罩採實名制,民眾需使用健保卡在全台六千多家健保特約藥局或衛生所(偏鄉地區)購買,每個人在7天內限購2片,一人可持兩張健保卡,一片降價為5元[54]。 晚間,首批撤僑專機有247人搭乘中國東方航空抵達台灣,再由專車載至新北市及台中市等檢疫所[55]。 交通部部長林佳龍指示,23日至29日共10个武漢赴台旅遊團也協調取消[28];為配合防疫政策,內政部移民署在同日晚間已針對觀光局所提供擬於1月底赴台的武漢團24團429人辦理廢證,且即日起暫停核發武漢旅遊團的入境許可[29]。 2020年1月15日,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增訂「第五類法定傳染病」命名此傳染病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1]、並常簡稱為「武漢肺炎」[2][需要非第一手來源],民間則常通稱為「武漢肺炎」或「新冠肺炎」[註 1]。
台灣解封時間: 連10天上升 本土+2萬7942例 226例境外、25死 上升46.7%
邊境檢疫:所有入境及轉機旅客登機前須附3日內COVID-19核酸檢驗報告;社區防疫:出入八大類場所應佩戴口罩,經勸導不聽者依法開罰;醫療應變:加強通報採檢,訂定獎勵指標[236][237]。 8月17日,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主動採驗無症狀居家檢疫者,而後被檢疫者確診,由於不符合指揮中心篩檢作業程式,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同日下令政風處調查採檢流程是否符合程序及採檢理由,引發爭議[234][235]。 7月8日,放寬居家隔離/檢疫者奔喪或探視之次數及時間,隔離/檢疫5天後無症狀且檢驗陰性者,經醫院同意後由地方衛生單位安排外出,無論探病、奔喪或辦理喪事均以每天1次、每次2小時為原則,期間不得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需全程佩戴口罩並保持安全社交距離[226]。 4月6日,因應清明連假各地湧現觀光人潮,未能保持社交距離,指揮中心呼籲民眾若在連假期間曾至人潮擁擠的地方活動,請自主健康管理14天,避免出入公共場所,外出時務必配戴口罩,儘可能在家上班,如有身體不適就醫時務必告知旅遊史[165]。 3月1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第2批武漢撤僑包機返台361人檢驗結果均為陰性,目前健康情形良好,持續於集中檢疫所密切健康監測[129]。 2月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伊朗的旅遊疫情警示升為第二級(二級 加強防護)[103]。
- 經調整定義後,如民眾自行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或因配合醫療院所相關感染管制等相關措施篩檢陽性的輕症或無症狀之輕症民眾,不需通報也不需強制隔離,亦不會收到隔離通知書及簡訊。
- 3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將亞洲十九國、東歐一國、北美洲兩國及大洋洲十六國[註 9]的旅遊疫情警示升為第三級(三級 不宜前往)。
- 但此要求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激烈的反對阻饒,並稱以疫情為由要求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行動是「以疫謀獨」[478][479][480]。
- 2021年4月20日,華航印尼籍40多歲男性貨機機師,執行運輸業務至澳洲被檢疫確診COVID-19陽性。
- 5月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佈,因臺灣本土疫情持續嚴峻,將第三級防疫警戒範圍擴大至全國、至5月28日[1][2]。
疾病管制署依國際間最新臨床試驗結果與6月1日專家諮詢會議建議修訂完成第七版「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暫行指引」(如附件)[210]。 4月1日,指揮中心制定公布兩階段「社交距離注意事項」,在兼顧民眾合理權益,並顧及境內防疫安全等雙重前提下,降低社區感染風險,分階段鼓勵或強制保持社交距離[158]。 台灣解封時間 所有大眾運輸系統,包含高鐵、台鐵、航空、公路、郵局服務,全面量測使用者體溫,體溫合格者且必須戴口罩才能進站或搭車、進入服務區[159]。 2月21日,執行第二波撤僑,鑽石公主號上的中華民國籍20人(22名國籍乘客、2名雙重國籍乘客、2名國籍船員、1名國籍隨行醫師,扣除5名確診、2名隔離)搭乘包機從東京羽田機場離開日本,於晚間抵達桃園機場,並前往醫院檢驗,無症狀者必須在檢疫所隔離14天[93]。
台灣解封時間: 「防疫鬆綁新制」還有哪些配套措施同步調整?
自旅遊疫情建議第三級以外國家、地區入台短期停留之外來人士無健保卡者,於入境後發病,除需自付門急診醫療費用外,也需自付檢驗費用[134]。 因近期台灣境外移入個案數攀升,將往回追溯3月3日至14日期間所有自歐洲入境者,並針對其中可能之對象進行檢驗[135]。 1月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將中心由三級提升至二級,由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擔任指揮官[32]。 蘇貞昌院長指示衛福部持續落實邊境檢疫應變措施,加強入境旅客發燒篩檢,強化相關防疫措施[37]。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日表示,因應邊境逐步開放,為兼顧社會經濟發展及民眾生活需求,經綜合評估入境檢疫措施實施情形、國內疫情、防疫與醫療量能,指揮中心採兩階段解封。
2021年5月,在雙北防疫警戒提升至第三級,有民眾於網路上提出「看好了世界」口號[428][429]。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會經由疫情調查追蹤與確診案例密切接觸者,匡列可能範圍[309]。 疾病管制署設有防疫醫師,蒐集疫情訊息並評估風險、規劃包機與郵輪專案、協助公共衛生與臨床聯繫、及參與疫情調查和防治等[310]。
台灣解封時間: 防疫新生活運動
鑽石公主號上的中華民國籍19人(扣除隨行醫師)2次採檢結果均為陰性,將送至檢疫所隔離檢疫14天[97]。 衛生福利部於今日比照其他傳染病,公布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的地理分布統計資料[98]。 另外鑒於鑽石公主號確診病例數逐日攀升,自即日起列為武漢肺炎感染區,船上台籍乘客(含旅客及工作人員)返台,必須依指揮中心安排搭乘包機回台,並遵守相關隔離檢疫措施[88]。 隨著臺灣疫情相對穩定,2020年5月20日連任就職時,總統蔡英文的民意調查滿意度達到歷史新高的71%,衛生福利部部長陳時中的滿意度則突破80%[544]。 在中華民國政府禁止出口口罩後[546],由於疫情持續蔓延、大陸配偶子女入境、滯留人員接返等問題,海峽兩岸民間因彼此不同的立場陷入爭論,分歧與對立日益擴大[547][548]。 歷經中美貿易戰、香港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自身經濟發展趨緩與疫情爆發後,中美關係外交軍事角力以及臺美關係更加緊密,臺灣海峽關係趨於緊張[547][549][550]。
2019年12月,中國武漢華南海鮮市場陸續出現不明肺炎病例[15][16]。 潘建志說,從圖表中可見到,三個國家第一次的封城的強度均比台灣高,平均解封約需耗費2至3個月,而還可觀察到,曲線下降僅1至4個月,隨即再度升回封城狀態,雖三個國家每次的封城強度逐漸趨緩,但仍反覆上演封城、解封至少三次以上。 陳時中指出,目前還在加緊腳步疫調、匡列,希望盡快穩住疫情,此時公布指引「時機不太對」,未來等到大家心情穩定一點,再公布餐飲相關指引。 此外,考量學校教學需求,各級學校經與學校師生充分溝通並取得共識後,可於具特殊性場域或授課有相關需求時,學校得自行決定採取佩戴口罩措施。 自112年3月6日起,全國的各級學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包括各級學校、幼兒園、課後照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場所)將於室內實施「自主佩戴口罩」。 隨著國境解封,本文針對民眾出入境常見問題及注意事項整理成懶人包,方便民眾快速查詢實用資訊。
台灣解封時間: 疫情發展
這階段在2022年間,先後發生「防疫旅館、醫院」、桃機、高雄港等地分別發生Omicron變異株(BA.1及BA.2)的本土群聚感染事件,均受到「境外移入」感染者影響,進而形成本土大規模感染,導致疫情加劇。 新冠肺炎疫情3月20日起輕症免通報、免隔離,明天則將不再每日公布確診數,改以一周統計並於周四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 入境日為第0天,放寬為「7天自主防疫」,取消原3天居家檢疫;入境時取消開立「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 台灣解封時間2023 二、檢疫天數及處所:入境日為第0天,放寬為「7天自主防疫」,取消原3天居家檢疫;入境時取消開立「入境健康聲明暨居家檢疫通知書」。 蘇貞昌指出,政府已經宣布要第一階段的開放,同時觀察1星期,如果一切如原先預判,沒有重大變化的話,會經過2個禮拜的預告,同時就會解封,就能讓民眾全部恢復正常生活、開放國境,時間大概在10月13日。
- 為了掌握居家檢疫和居家檢疫者的健康狀況,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合推出LINE機器人「疫止神通」和「雙向簡訊」健康通報機制[359]。
- 但到了2021年5月,因應第三級防疫警戒,教育部宣布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前往機構上課,而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亦同步配合停課,所有學生均在家遠距教學[102]。
- 5月30日,台灣本土確診病例單日新增266例(校正後為425例),確診病例新增10例死亡,並公布5月25日至29日經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確診89例[94][95][96]。
- 因民眾洗手次數增加,經濟部水利署的統計指出平均日用水量比同期增加2.7%[543]。
- 4月30日,因應即將到來的五一連假,指揮中心推出「COVID-19疫情期間民眾假期生活防疫指引」[182]。
- 衛生福利部為了避免院內感染還管制陪病,一度全面實施除例外情況外不得探病,直到疫情趨緩才鬆綁[331]。
- 這次防疫充分運用智慧科技防疫(英语:Use and development of software for COVID-19 pandemic mitigation),由行政院透過個人可識別資訊整合各部會資料庫[352],建置出「智慧防疫系統」[353]。
2020年3月,有些政治人物和學者開始擔憂部份防疫政策過度侵犯人權、且部份行政命令沒有法源依據;「防疫視同作戰」的口號造成各種嚴厲手段無限上綱[455][456]。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口罩實名制違反《全民健康保險法》、徵用超商和藥局配售口罩違反《傳染病防治法》[457]。 原先以國內防疫為由強制向廠商徵收口罩,在四月卻開始捐給外國做口罩外交的做法也引起學者質疑[458]。 台灣人權促進會指出用手機位址追蹤居家隔離人員是否外出違反《通訊保障及監察法》[459]。 為了找出感染源,疫情指揮中⼼結合資安處、警政署、電信公司調閱通聯紀錄和路⼝監視器,但通聯紀錄通常要有刑事犯罪對國安重大危害嫌疑才能向法官申請核准後調取,路口監視器則需依警察職權⾏使條例調閱[460]。
台灣解封時間: 第二級疫情警戒(2021年7月27日-2022年2月28日)
隨著「輕症免隔離」的防疫新政策推動後,勞動部特別說明有關勞工在「自主健康管理」期間的出缺勤問題,若勞工在「免隔離」期間仍希望維持出勤,雇主應尊重其選擇;倘若雇主片面要求輕症勞工不出勤,應照給工資。 舉例來說:民眾於3月20日持3月19日家用快篩陽性證明至醫療院所就診,如醫病雙方均同意3月19日快篩結果且醫師評估為確診個案,仍適用舊版病例定義及相關防治措施。 不過指揮中心仍建議確診這應該維持「0+n」自主健康管理,自主健康管理期間快篩陰性,或至距離發病日或採檢陽性日已達10天無需採檢,即可解除。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由於國內外疫情趨緩,因此如疫情持續保持穩定,將於2023年的3月20日(個案採檢日)起調整「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台灣解封時間2023 2021年5月25日下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6月14日,各級學校同步停止到校上課[25]。 2021年5月15日上午,行政院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自即日起至2021年5月28日提升雙北(臺北市、新北市)疫情警戒至第三級[20]。
台灣解封時間: 郭台銘今天宣布參選 公布發言人黃士修但不公布副手
5月12日,正式實施修訂「2019年冠狀病毒病」定義,新增「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或「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快篩」檢測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為確診條件[183][184]。 台灣解封時間2023 以「AZ」完成「基礎劑」:「追加劑」可選擇接種「mRNA」或「蛋白質次單元」疫苗[149][150][151]。 但請民眾仍要注意個人衛生健康,落實勤洗手及咳嗽禮節等衛生防護措施,並建議若情況許可,可接種COVID-19疫苗提升自身及社區保護力,降低疾病傳播風險。
台灣解封時間: 解封短期恐難了? 專家:疫苗接種率應達到九成
全民健康保險卡及雲端系統則成為防疫網絡的關鍵基礎,在口罩分配、民眾就醫紀錄、檢疫隔離與返臺資訊等面向發揮重要功能[355]。 中央健康保險署利用現有的「健保醫療資訊雲端查詢系統」開發「即時警示系統」,醫療院所第一線人員可以即時查詢民眾的國外旅遊史、及掌握高風險職業別,亦能利用該資料庫就醫結果展開接觸者追蹤[356]。 活動期間將透過與各地方政府共同推動,由各縣市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並運用增設疫苗診次及設置社區接種站等方式,增進民眾接種可近性[231]。 教育部也將持續配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最新防疫政策及疫情發展之判斷,適時調整校園防疫措施,鼓勵各級學校教職員工生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建議COVID-19疫苗施打劑次儘速進行疫苗施打,共同守護教職員工生健康及安全。 指揮中心特別說明:考量COVID-19疾病嚴重度下降,感染者多數為輕症或無症狀個案,且本土疫情穩定、2月起防疫鬆綁未明顯影響疫情,為減少確診對民眾影響、減輕醫療端逐案通報負擔,並與國際防疫調整方向一致,邁向疫後新生活,故調整現行「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疾病通報定義。
台灣解封時間: 防疫物資庫存充裕,快篩實名制5/1起退場
1月11日,宣布「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將在15至16日重新上線,並於17日起開始施打[152][153]。 12月11日,宣布首例「Omicron」境外移入個案,為一名30多歲女子,12月8日從史瓦帝尼入境,隨後又公布新增兩例個案,分別從英國、美國入境[137]。 8月23日,新北市爆發「幼兒園及社區群聚感染事件」,進入強化二級警戒,最終累計33例,本次主要病毒株「Delta」。 2021年1月12日,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群聚感染事件,一度進入封鎖醫院的階段,最終累計21例[86][87][88]。 3月12日,「口罩實名制2.0」正式上路,除既有健保特約藥局及衛生所等實體通路外,增加網路預購通路,民眾可透過健保卡、自然人憑證登入平台,或可藉由健保快易通行動APP進行認證預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