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泰金股價5大著數2023!(震驚真相)

Posted by Tommy on July 14, 2020

國泰金股價

永豐投信表示,第 3 季將進入台股除權息高峰,前波回檔更是布局股息殖利率的投資時機,而在除權息同時,還可以迎接除權息、填權息行情,等待下半年全球股市波動趨緩,展現金融行情修復驅動力。 此次15億股現金增資發行普通股股數80%,計120萬張由原股東按認股基準日股東名簿所載之持股比例認購。 每千股認購新股81.61股, 員工認股股數15萬張、10%,另外公開申購配售方式對外公開承銷10%。

國泰金股價

國泰金11月28日公告每股發行價格35元後,近日股價緩步向上,以12/1股價44.15元計算,價差逾9,000元。 國泰金股價 在累計EPS的部份,績優生仍然是差不多的那幾家,前五名依序為富邦金5.62元、國泰金3.43元、中信金1.24元、元大金0.95元與開發金0.81元。 但鄭廳宜指出,兆豐金前8月每股稅後盈餘(EPS)1.07元,估計它每個月EPS可賺到0.15元,等於預估全年EPS 1.67元,以過去約8成配發率、7日收盤價31元估算,殖利率仍有4%以上,「跌越多殖利率就越高」。 ※本站提到的任何投資標的與交易方法,僅為作者個人經驗分享與筆記整理,並不代表任何投資標的的推薦,敬請讀者下手投資前一定要自行評估風險。

國泰金股價: 金控股人氣王 國泰金出線

國泰金此次辦理史上最大規模現增定出35元「甜甜價」,跟上周五除權前夕收盤價44元間有9元價差,報酬率將近二成之多,公布定價後四個交易日吸引18.77萬張成交量,不少投資人「提早上車」,引爆今年以來「參與國泰現增除權」賺點小錢的話題。 一般而言,反應比較好的則有兆豐金、台新金、永豐金、中信金、第一金等,從圖表中(5/12收盤價)我們可以發現這幾家的殖利率僅有兆豐金偏低,其餘的則皆有破4%,甚至台新金破5%的數據。 至於累計的增加幅度方面,名單與上個月相同,只是名次稍有變化,鐵粉更多的玉山金從第五名(31%)竄生到第三名(47%)。 而五名當中也佔有三名官股金控,可見官股金控的穩定度值得穩健投資人思考。

蔡宏圖在2012年啟動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組織再造,市場、人事、資產3箭齊發,除了數位轉型、重塑品牌之外,還咬牙砸重金購地,買下「太子敦南大樓」,同步活化旗下資產,大幅提升獲利,隔年啟動現金增資,終於讓國泰金谷底翻身。 2011年,在金融海嘯連動債殘雷尚未完全清除,弟弟蔡鎮宇卻強勢撤離國泰集團時,國泰金董事長蔡宏圖為了買回持股,一口氣舉債800多億元。 由於需按時償付債息,儘管2011年和2012年國泰金每股稅後盈餘分別僅1.1元及1.52元,仍分別配發現金股利0.5和0.7元,就是為了讓最大股東蔡宏圖有足夠的現金流。 換句話說,外資咸信國泰金最嚴峻的時刻還沒來,還有利空尚未完全反映。 面對當下全球經濟發展恐將放緩、國泰金龐大的股本、以及要拖到2026年壽險才完全接軌17號公報等因素,短期之內要期待國泰金股價反轉,恐怕沒有想像中容易。

國泰金股價: 國泰金15萬張新股明天上市湧賣壓? 分析師:未必會賣

各子公司以華南銀行獲利最高,首季稅後淨利46.65億元,年增27.8%,每股稅後盈餘0.48元,存放款餘額分別成長2.6%與2.1%,逾放比率0.15%、備抵呆帳覆蓋率870.65%。 針對今年展望,李長庚指出,去年底已經預期景氣有下行壓力,美國復甦比預期強勁,而中國卻不如期待。 在2個主要市場一強一弱的情況下,台灣出口已經連續8個月呈現衰退。 目前各產業庫存情況已經開始改善,因此對今年下半年景氣的看法優於上半年。 新纖(1409)今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187.9億元,年減23.7%;稅後淨利為2.4億元,年減85.7%;EPS為0.15元;7月營收為33.3億元,年減18.01%;累計今年前7月營收為221.6億元,年減22.62%。 國泰金股價2023 公司指出,今年整年度淡旺季不明顯,目前接單急單較多,相關庫存也已經降下來,明年可以樂觀期待比今年更好。

國泰金股價

我們比較與台灣50(0050)這十年的存股年化報酬率,發現遠低於台灣50的5.51%,因此以長期的觀點來看,國泰金並不是一個好的買股選項。 國泰金可說是民營銀行中的龍頭股,在2001年成立,是結合了保險、證券、銀行、投信及管理顧問等多樣化的金融機構。 子公司中以國泰人壽占最大營收比重,市佔率約30%排名第一,國泰世華銀行是據點分佈最多的民營銀行,信用卡流通卡數及消費金額,也是前三大信用卡發卡行。

國泰金股價: 碧桂園風暴拖累金融股 台股下挫207點收16393點 指數回測半年線

台積電今年以來受到消費性電子需求疲弱影響,業績也同步受到衝擊,所幸生成式 AI 需求在今年將可望開始崛起,後續將有機會挹注台積電先進製程大筆訂單,並推動後續業績維持逐年向上成長。 且外資法人更看好,台積電今年將有機會賺進超過三個股本,明後年更可望逐步向上成長。 張陳浩說,金融股也不排除再下跌的可能,主要的影響因續是美國 Fed 持續升息,可能對金融股造成壓力,但他預期,在選舉的因素下,持續升息的機率低。

國泰金股價

再看到富邦金的狀況,2021年最高的每股淨值為73.35元,來到2022年第一季下修到64.3元,第二季同樣縮水到腰斬的34.16元,而第三季則降至27.39元,我們同樣拉出最高淨值73.35元到最新的27.39元來對照,下跌幅度為62.66%。 從股價表現來對照,富邦金2022年以來下跌20.79%,國泰金下跌32.15%,而大盤則下跌了21.99%。 如果以大盤作為基準點,富邦金下跌幅度小於大盤,而國泰金則下殺超過大盤,就抗跌性而言,富邦金跌兩成優於國泰金下跌超過三成,當然是由富邦金率先搶下一分。 4.【中信金】去年擺脫一元金的封號,少少加碼了0.05元股息意思意思,今年如果照以往的盈餘分配率來看,希望能向1.3元股息邁進。 然後將2021年的EPS乘上「預估」的盈餘分配率,先算出總股息,再依各家去年所配發現金及股票的比例大概抓一下,就會得到上表後兩欄所顯示的預估值啦。 綜觀15家金控公司,屬於官股行庫的華南金、兆豐金、第一金和合庫金大致上都有80%左右的表現,其他三年平均有80%以上表現的有玉山金、國票金和日盛金。

國泰金股價: 國泰金2882歷史股價表

再回到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可以看到2021年底未實現損益有1,021億元,結果上半年結束居然已經變成虧損3,442億元,也難怪金控淨值瞬間蒸發掉近4,000億元。 國泰金股價 另外一個則是金融資產未實現損益,簡單來說這就是還沒賣掉的投資部位,就像你投資套牢了沒賣,那個就會變成漲上虧損,你也可以說自己「沒賣就沒虧」,但是如果是金控財報可就不能這樣凹了,必須直接計算虧損程度並認列在淨值中。 首先是核心獲利子公司國泰人壽稅後淨利明顯下滑,從2021年前八月繳出944.9億元衰退到2022年前八月的444.6億元,這是影響金控EPS衰退的第一個主因。 也就是說,原股東持有1張股票,可用35元認購新股81股,價值約2,835元,以股價約44元來說,價值為3,564元,賣出可賺逾700元。 雖然國安基金的口袋有5000億元,但過往還是以安定人心為主,是否投入這麼多資金救市,各位就不要期待太多,畢竟google一下就知道國安基金的紀錄如何,大家還是在這段期間多注意一下台股氣氛的變化。

國泰金股價

晶心科公告今年前七月合併營收達5.01億元、年成長19.3%,改寫歷史同期新高。 RISC-V矽智財(IP)供應商晶心科(6533)(6533)在昨(17)日召開法說會後,並釋出今年營運將可望力拚成長一成的好消息後,今(18)日盤中股價在盤上震盪,但已經達成超過一周以來新高價位。 統一投顧陳杰瑞表示,先進光今日價漲、創新高,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即便創新高,價量、MACD指標與KD指標都有點高檔背離,仍要留意未來兩三天是否能持續上攻。

國泰金股價: 國泰金現增「抽抽樂」最終成績60萬人參與 中籤率10.62%

(國泰商業銀行、國泰人壽、國泰產物保險、國泰綜合證券、國泰創業投資、國泰投資信託),且在各項金融服務都有一定規模,公司穩健的營運表現,也讓近年的國泰金股價不斷攀升。 透過下圖國泰金的三大法人持股狀況可以發現,超過20%的國泰金股票是由外資持有,其餘兩大法人(投信、自營商)的持股合併過後約1-2%左右。 台股市場的金控股具有「現金殖利率高」以及「穩定配息」的特色,從下圖可以發現國泰金的股利政策,皆有發放「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近年以「現金股利」為主。 國泰金控是國內第一大金控公司,年年營收、EPS和股利配息的穩健表現,使它成為存股族最愛的投資標的之一。

  • 14檔金控股中,股東人數最多的前五大,開發金仍以85.6萬人居首,玉山金58.5萬人次之,國泰金因2022年股東人數暴增,直追到57萬人,緊接著是中信金56萬人,兆豐金49.7萬人。
  • 二、美國升息幅度趨緩、台幣貶值空間縮小,壽險業傳統避險成本恐逐季墊高,三、壽險型金控全做資產重分類,大舉壓縮實現債券資本利得空間。
  • 因此一般人要參與國泰金現增,有二種途徑,一是參與申購抽籤,一是買老股等配股。
  • 國泰金史上最大規模現金增資,將募資525億元,其中120萬張將由原股東認股,每千股認81.61股,12月6日為最後過戶日,另外有15萬張會提供公開申購承銷。
  • 對於金像電,作為 AI 伺服器市場的佼佼者,其未來前景仍具吸引力。
  • 畢竟它歷年來所配的現金股息都還不錯,且相當穩定,而50元的價位相對於它最高價曾經來過1975元的風華年代,長期來看,現在的基期仍不算太高。
  • 「現增價就是地板價,9月份潤泰全(2915)現增時,每股以新台幣50元發行,之後最低來到49.2元,目前緩漲至54元附近。」股海老牛認為,國泰金這次暫訂發行價格每股26元~40元,空手民眾可等待宣布現增價格後再進場。
  • 但反觀國泰金,則是享受著先驅者優勢而停滯,畢竟富邦金也是從國泰金分家出去的,但國泰金坐擁大資源卻沒有持續進化或更新,因此2022年的逆風市場就瞬間高下立判。

雖然今年首季表現不如前2年,但第1季股債市場增溫,尤其是股市顯著走揚,帶動國泰金未實現損益回升。 如果只有採取去年的數據可能過於武斷,五年則可能過長,一個企業的決策或許在兩、三年內會看到結果,因此我使用三年的平均數據,但是這個沒有一定,畢竟預測經常是數字遊戲,使用個人能夠接受的範圍就好。 富邦金和國泰金雖然不若過往的雄風,但是3元以上及2元以上的金控謹此兩家別無分店,遙遙拉開第三名的元大金。 未來如果經濟好轉,股債回到正常的表現,想必這兩家一樣會有令人期待的正向表現。 如果,對這兩家未來看好的投資人,不妨在好公司遇到壞景氣,趁股價有跌的時候尋找買點,尤其國泰金股價目前仍在十年線(約46.5元)以下,是許多想撿便宜的金控投資人標的之一。 去年和前年,富邦金及國泰金都繳出漂亮成績單,啟發投顧資深分析師李永年指出,它們的盈餘之所以這麼高,是因為投資海內外股市獲利,但今年美國聯準會(Fed)與全球央行都準備緊縮資金,首先受害的將會是股市。

國泰金股價: 開發金

舊文章通常也值得您回頭翻閱,因應當下時事,或許每次都會有不同心得。 看我的文章不用期待大賺,甚至可能會少賺短期投機跟賭博橫財,但避掉無謂的大賠風險絕對綽綽有餘。 以長期利多來說,國泰金積極布局東南亞,除了取得加拿大豐業銀行馬來西亞子行出售的獨家議約權,也鎖定泰國與緬甸積極尋找併購的目標。

國泰金股價

至於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在發出報告時,國泰金股價已經跌破設定的目標價42.3元,但該公司仍看壞防疫險將造成損失加劇,並預估國泰人壽今年的資本利得處分利益將不如去年,因而將今、明年國泰金的獲利率分別下修24%與12%,以反映未來可能的股價走勢。 3.延續上述兩家公司的討論,元大金與開發金在本淨比的觀察已經到了中間偏低的狀態,股價上進入考慮的區域,但以業績作為考量的話,元大金六月回穩的表現會比較讓人投以注意的眼光,看是否能以更便宜的價格買到不錯的股票,這方面或許大家可以多加觀察。 全球股市震盪幅度加劇,台股的下跌更是讓「十年線」的話題不斷,無論新聞媒體還是網路討論區,低於十年線的股價總讓人覺得是相對低點! 又來到一年的尾聲,臺灣在面臨與疫情直球對決之後,即將步上解封的新生活! 然而受到疫情影響頗深的壽險行業,今年卻不怎麼好過,甚至還受到投資人對於配息議題上的指指點點。

國泰金股價: 台股萬七高點,還有哪一檔便宜股可以撿?

如果從「累計EPS」的角度來看,富邦金仍然以6.07元為獲利王,第二名也沒有意外的是國泰金的4.03元,第三名到第五名則分別是中信金(1.67元)、元大金(1.66元)及第一金(1.34元)。 這12.75萬張新股今日正式發放到投資人手中,現增價為35元,2張的價差還超過1萬元,也就是想要抽籤賺價差樂透的人,今天開始就能在股票市場賣出股票。 原本市場擔心高達12,75萬張新股(若加上承銷商手上的有15萬張)一旦出爐,將會衝擊國泰金今日股價。 永豐投信指出,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主要反應升息、通膨,但事件過去後就會回到基本面與成長趨勢,對於台股大盤走勢與個別產業別的修復力差異,由於金融與傳產類股具有波動低、獲利穩、高殖利的特點,因此看好傳產、金融類股修復力較大盤指數更佳。

其餘的金控表現則還算中規中矩,比上個月表現還好的有開發金、元大金、兆豐金、台新金、新光金、永豐金、第一金、日盛金與合庫金。 元大金的0.21元、台新金的0.11元、永豐金的0.16元、第一金的0.16元、日盛金的0.14元及合庫金的0.14元,在今年看來算是新高成績,這個部份的突破我覺得值得多加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家美系外資出具的最新台灣金融業報告,將兆豐金及中信金評等從原先「買進」連砍2級至「劣於大盤」,同步下修兆豐金目標價至30.1元、中信金至20元,使得金融股股價承壓。 鄭廳宜認為,「逾期放款比率」與「備抵呆帳覆蓋率」是評估銀行放款品質與銀行承受呆帳能力的重要參考指標,用白話文來講,當逾期放款比率下降、備抵呆帳覆蓋率提高時,有利於銀行獲利穩定。

國泰金股價: 今日最夯股/外資連五買 國泰金股價量增攻高

他說明,只要金融股逾期放款比率較低,備抵呆帳覆蓋率比率較高就很容易預估EPS,且金融股的股票配息率也相較穩定,因此,總殖利率也就容易預估,這時候,投資人只要觀察過去近5年的股利配發率,並設定總殖利率在5%或6%以上,作為開始買進金融股的投資時機點,如此一來就可以很清楚且容易掌握。 去年金融業因股債雙跌,影響獲利進一步壓縮到股民配息,不少人都稱這段時間是金融業寒冬,但李長庚表示,景氣上上下下很常見,不知道為何會有人稱之為「寒冬」。 談到今年景氣,李長庚指出,去年底在做今年預測時,就估過有景氣下行的壓力,台灣已經連續幾個月都負成長,外在環境影響非常大,各產業清庫存的情況很明顯,但看好今年景氣會慢慢復甦。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