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潮藝術15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Posted by Eric on December 19, 2019

基隆潮藝術

設計師楊水源以幽默手法入題、在地五金行的視角,創作出《五金學:正濱五金》小攤販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 他以觀察漁港生活與區域人文作為起點,研究正濱的海港五金,深入了解正濱漁村的產業鍊,到五金行、漁網店、漁船船員、製冰業、焊鐵、油漆等職人交流,理解當地模糊未定的通俗、習慣、文化、生活方式,試圖將這些習得的智識進行歸納與濃縮,創作一個能展示、說明道地風土的「五金系列」。 基隆潮藝術 夜晚的漁港也因著作品而發光,熱門打卡景點阿根納造船廠邀請熱門電影《沉默》、《返校》指定場景製作團隊「木罐子設計製作」,打造臺灣最大船型光雕〈阿根納的船〉。

  • 誠品功成身退後的基隆要塞司令部,仿佛再次走入歷史長河,卻也讓這棟百年木造建築重新拾起它幽靜的氛圍,讓人更加留連忘返。
  • 海科館於2018年1月打造的裝置藝術,外型跟花紋仿鸚鵡螺,高6公尺,遠從海上望去,相當醒目。
  • 除了室內裝置,在活動現場,你還可以走進停泊在港邊、隨著浪拍打搖晃的遠洋漁船裡,觀看藝術創作。
  • 夜晚的漁港也因著作品而發光,熱門打卡景點阿根納造船廠邀請熱門電影《沉默》、《返校》指定場景製作團隊「木罐子設計製作」,打造臺灣最大船型光雕〈阿根納的船〉。
  • 諸聖教堂遺址為西班牙人於1620~1630年代建立,鄰近聖薩爾瓦多城,該教堂(修道院)也是天主教最早於台灣傳教的地點。

海上美術館展區中,藝術家陳建智以作品〈進行島〉,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港邊的粼粼波光也映照於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的巨型裝置,結合球面上的文字,與觀者進行一場無聲的互動。 當暮夜到來,阿根納造船廠則換上華麗的衣裳,以基隆港為據點,由藝術家張方禹詮釋出一道道光束,串綴居民的記憶、重構遺址的現在進行式,冉冉劃過城市天際。 因疫情延期的基隆潮藝術,在睽違兩年後終於在6月10日~19日正式登場,今年以「未來島航」為題,集結17組藝術團隊展演基隆城市與海港記憶,並進一步思辨海洋永續議題,攜手藝術家與在地職人,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直至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 海科館2015年開始舉辦潮藝術活動,2016年以「海洋未來式」為主題,設置許多裝置藝術,其中飛天掃帚備受民眾喜愛,是法國藝術家派崔克利用竹子、麻繩等在地天然材料的創作,並命名為「掃把救星」,他希望藉由巨型掃帚,表達掃除威脅海洋境中垃圾及汙染物的意象,提醒民眾保護海洋、淨灘行動的重要性。

基隆潮藝術: 基隆「潮藝術」 action!百年古蹟漁會正濱大樓藝術聯乘首開放、阿根納造船廠遺跡化身魔幻光雕之境

海科館表示,飛天掃帚是2016年潮藝術作品,當時有許多環境藝術創作的作品,所有材料都可以自然分解,不論是由海科館或基隆市政府管理,許多藝術裝置早已塵歸塵、土歸土,但因飛天掃帚備受民眾喜愛,大家也期待它能一直存在,因此不斷進行修復。 有別以往2022基隆潮藝術貫穿錨定歷史、在地導航與航向未來的三大子題,由歷經百年風華的日治時代建築——「漁會正濱大樓」為起點,透過在地紋理的縱向深耕,連結到歷史時間的線性張弛。 做為這次基隆城市博覽會K區主要展覽區的「基隆要塞司令部」位於舊稱「沙灣」安瀾橋即將於6月8日搶先開幕;大沙灣地區凝縮了基隆史前、大航海、清領、日治與戰後國民政府來台等不同時期歷史,完全無愧於城市起點的稱號。 主建物基隆要塞司令部是1896年日軍在基隆設立的「基隆要塞指揮所」,1903年正式成立「基隆要塞司令部」,其管轄範圍,涵蓋了基隆、澳底、金山、淡水、新竹、後龍等地區,實為日治時期北台灣最高之軍事指揮中心。

  • 海上美術館展區中,藝術家陳建智以作品〈進行島〉,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港邊的粼粼波光也映照於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的巨型裝置,結合球面上的文字,與觀者進行一場無聲的互動。
  • 位於阿根納造船廠遺跡的作品〈港邊的煙與結構〉是光之藝術家張方禹大型的雷射陣列裝置作品,於夜晚以雷射光陣列、煙霧、電腦程式呈現光依附著煙穿過遺構,朝正濱漁港流去。
  • 蕭宗煌說,「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透過文化藝術的串連,整合港市環境生態與生産機能特質。
  • ・公車:基隆火車站搭乘101、102,至「和平橋頭(原民文化會館)」下車再步行抵達。
  • 羅健毓表示,讓參訪藝術季的觀眾有一個可以坐下來品嘗在地美味的機會,如果客人有興趣,就會按圖索驥再找店家回訪,這才能真正把人導入店家、創造觀光收益。
  • 有趣的是,基隆常下雨,原本是先天劣勢,宜東文化卻反向操作,把作品包裝成「要夠幸運、人品夠好」,才會看到這件「基隆限定」的作品。
  • 基隆是一個靠港、靠海、靠山的城市,「基隆潮藝術」作為一個邁入第6年的藝術節品牌,持續以藝術呈現這座城市如海洋般包容的多元文化,再現城市意象。
  • 這種投入真實情感的策展方式,也讓我們好好地、重新理解與想像基隆的過去與未來。

「2022基隆潮藝術」邀請各路創作者轉譯基隆特有的氣候、飲食等地方生活情感,與文學物件的諸多樣貌。 如社會學家李明璁聯手詩人向陽,首次將文學導入「基隆潮藝術」,創作作品〈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是獻給地方的浪漫詩歌,透過文字,將港口海岸的潮間風景、集體記憶等脈絡,領觀眾走入基隆海港的時空。 包括以金屬材質加上織品編織而成的作品〈祖母的海膽〉,就裝置在熱門景點彩色屋旁的鐵皮屋上;漁會正濱大樓中庭,也保留藝術家陳淑強所設計的漁網創作〈潮來潮往〉。 今年更在正濱漁港旁的魚棚屋頂上,彩繪了一幅在 Google 基隆潮藝術 Earth 上都可看見的巨大作品〈透抽的指引〉。

基隆潮藝術: 探索漁業與海洋魅力!走進漁會正濱大樓、阿根納造船廠,2022「基隆潮藝術」限定登場!

羅健毓:宜東文化籌辦的3屆潮藝術,每屆的展出名單幾乎沒有重複的藝術家,這是我們非常堅持的觀念,希望可以透過藝術節帶給觀眾一些新銳或較少在藝術節露臉的創作者。 羅健毓:文化養成不是一天的事,越來越多藝術節出現,代表越來越多民眾和業主、公部門理解這件事。 但台灣不是一個很大的國家,當各縣市都開始做藝術節慶、活動,真的要越來越在乎怎麼做出不同的特色,而不是用同一套內容、同一批藝術家,換不同地方展出,這是我覺得台灣藝術節比較大的挑戰。

基隆潮藝術

『基隆潮藝術:流』將展至11月8日(五),展覽期間除每周六下午3時,由策展人蘇瑤華老師定時導覽外,更安排多場導覽活動,邀請學校及社福團體一起體驗基隆獨有藝術氛圍。 阿發上一篇遊記先介紹了最引起我們興趣,停靠於正濱漁港岸邊,很有歷史歲月的報廢大型遠洋漁船,化身成如海上美術館般的「龍進陸號遠洋漁船」。 海科館於2018年1月打造的裝置藝術,外型跟花紋仿鸚鵡螺,高6公尺,遠從海上望去,相當醒目。 有趣的是一開始他不是設計成溜滑梯,單純只是讓人爬上去拍照,卻因為滑度夠,再加上周圍都是細沙,被家長跟來訪旅客當成溜滑梯在玩。 《阿根納造船廠遺址》 ・地址:基隆中正區正濱路海濱里116巷內 ・營業時間:開放式空間,無時間限制 ・開車:下基隆交流道,沿中正路開,轉進和平島。

基隆潮藝術: 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

當地記憶的生活道具,與討海用的相關物品,被推著放著在街邊,或者是掛在斑剝的建築物上。 正濱漁港位於和平島南方,是歷史悠久的老漁港,早在西元1934年年由日本人創造,日據時期為台灣第一大港,曾為繁榮極盛的漁貨商港,是早期帶動基隆漁港興盛的主要功臣。 三四十年的大型廢棄漁船在海上展出好有特點,很少有機會可以上船看看,因此必須趁著展覽前來! 2021 漁光島藝術節,南藝大 B 群團隊〈海朝你的方向吹來〉,站在作品中央往上看,會感覺針織網擺動宛如具象的風。 林右昌說,由於潮藝術的展期適逢中秋、國慶兩個週末連假,搭配2020國慶晚會首度移師基隆舉辦,歡迎國人前來感受「海的一日」。

基隆潮藝術

外籍漁工以思鄉之情唱成的感傷曲調,迴盪在櫥窗設計師于安如以舞廳球燈、游魚和維士比酒瓶打造的奇幻空間〈海龍宫之夢〉。 基隆潮藝術2023 羅健毓表示,讓參訪藝術季的觀眾有一個可以坐下來品嘗在地美味的機會,如果客人有興趣,就會按圖索驥再找店家回訪,這才能真正把人導入店家、創造觀光收益。 美食部分,主辦單位與當地店家合作,推出三種限定的「潮美食」,包括綠竹園山薯農場的潮鮮山海草仔粿、野老板窯烤餐車披薩的潮卷窯烤PIZZA,以及隆盛委託行的潮涼冰淇淋。

基隆潮藝術: 台灣旅遊|普發6000元全台飯店優惠懶人包!雙人入住「台北晶華」還能享用《CNN…

▲此次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15組藝術家從時間軸角度切入,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方式,挖掘出不一樣海港風貌。 阿根納造船廠遺構,為基隆市中正區的舊造船廠遺構,最初為礦物運送的裝運碼頭,1966年由阿根那造船廠使用,並建造相關造船設施,部分鋼筋混凝土出挑構造物留存至今,於2016登錄為基隆市歷史建築。 基隆潮藝術 蕭宗煌表示,基隆自古就是「台灣頭」,早在大航海時代就躍登世界的航海輿圖,1626年則成為西班牙在遠東的據點。 近期在文化部大基隆歷史場景計畫的支持下,在基隆和平島上的考古挖掘工作,有了重大的發現與成果。 林右昌表示,潮藝術是基隆城市再生累積的過程之一,明年的城市博覽會將會大爆發,基隆的創造力以及都市再生改造的願景,都會在明年的城市博覽會一起展現,相信基隆將會成為台灣城市翻轉的典範。

在討論案子時我常常跟同事提問,你提的藝術家、概念放在這裡,觀眾有什麼理由一定要來到這個地方看這件作品? 就像你到正濱漁港的遠洋漁船上,在搖搖晃晃的船艙裡聞到海味、看到作品吟唱出漁工思念家鄉的心情;還有我個人很喜歡今年漁光島藝術節邱承宏的〈漁光〉,走進沙灘看到森林裡懸吊的吊燈,這些就是當地才有的觀賞經驗。 文化藝術不是 Ctrl+C 和 Ctrl+V,我們很重要的工作是幫助藝術家透過創作,去發現在地性跟多樣性。 去年深受觀眾喜愛的「海上美術館」,今年則以不同的形式再現正濱漁港,由設計師于安如在漁船上打造〈海龍宫之夢〉,最迷幻、最ㄎ一ㄤ的體驗都在這裡陳穎亭〈晾曬的記號〉、星濱山共創工作室〈潛意識〉也一同邀請大家上船感受鏽蝕的、搖晃的,海的日常。 文化藝術不是Ctrl+C和Ctrl+V,我們很重要的工作是幫助藝術家透過創作,去發現在地性跟多樣性。 除了大船入港,擅長大型金屬雕塑的許廷瑞、在地青創團隊星濱山共創工作室負責人林書豪都以基隆在地為題,創作全新作品《呼吸》與《聽船說01》;藝術家張舒晴、陳律佑則將收集在地人事物作品,製成作擁有當地記憶的小物,掛在和平橋上,成為呼應彩虹屋牆的特色景點。

基隆潮藝術: # 基隆潮藝術 於 藝文活動-節慶專區 - 5

「2020基隆潮藝術:海的一日」將於9月25日盛大開幕,此次由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海內、外15組藝術家一同進駐基隆,從時間軸角度切入,運用藝術、記錄、社會參與等方式,挖掘出不一樣的海港風貌。 2020年9月25日(五)至10月11日(日)於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與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展出,邀請民眾透過感知、記憶、滯留等不同途徑,體驗基隆獨特「海的一日」。 另有由策展團隊親自帶領的導覽活動,體驗海的一日散步趣,可於展覽期間平日報名參加。 2020年基隆潮藝術主題為「海的一日」,由策展團隊宜東文化邀請新生代創作者陳彥安擔任策展人,邀請國內外15組藝術家進駐基隆,以自身創作經驗採集基隆的美好與記憶,挖掘出不一樣的海港風貌。 此次作品分佈於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等處,邀請觀眾實地走訪、感受藝術,體驗基隆獨特「海的一日」。

基隆潮藝術

其實很多城市找過我做藝術節,我也到現場看,有些鄉鎮的房子、環境、氣氛已經非常好,根本不需要再用藝術介入。 這個「節」不該只有掛藝術的名字,每個地方的特色只要找出來,或用藝術來轉化,或用其他方式來呈現,都是非常好的城市行銷。 羅健毓:宜東文化與都市藝術在藝術節策展上有累積相關經驗,面對公部門合作也較能取得信賴與良好溝通,但這都是透過長時間慢慢累積磨合而成。

基隆潮藝術: 台灣旅遊|普發6000元全台飯店優惠懶人包!雙人入住「台北晶華」還能享用《CNN...

排隊等候登上「海上美術館」民眾,有來自桃園外縣市,也有從台北開車、首次到基隆的香港遊客,更有市民帶著旅居美國親友到展區走走,林市長向參觀遊客表達熱忱歡迎,常來基隆玩。 過程中,參觀展覽的師大美術系學生和林市長合影,致贈林市長特製運用印象派概念,雷切壓克力製作透明自拍卡,同學盼藉使用痕跡造就情感投入,不同效果中,也能認識不一樣的基隆。 *備註:〈虹〉裝置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5點,彩虹出現時機依每月天候狀況/陽光斜射角度而有所不同,若為陰天、雨天,或者太陽光強度不夠,皆無法看見彩虹。 要到潮境公園,開車一定會經過平浪橋,一邊是長潭里漁村及漁港,大小漁船都停泊於此,還有上架場,是漁船維修保養中心,快到黃昏時,漁船會緩緩駛出,通過平浪橋,畫面相當美麗。 在長潭漁港旁的一棟彩繪小屋,繪有可愛逼真的圖畫,是社區大學周孟德老師帶領居民及學員一同完成,以復古造型跟綻青牆面,呈現八斗子漁村的老味道。

基隆潮藝術

裝置運轉以數位方式進行,並且以物理理論在材料和尺寸之間取得平衡,馬達裝置使物體轉動,不同的塑膠膜條似乎融化成液態氣體,類似海洋泡泡呼吸,忽大忽小、忽胖忽瘦,並搭配燈光效果仿若置身海洋呼吸之中。 由荷蘭設計團隊Martens & Visser的作品《HOLONS》,是此次展覽攝影團隊心目中的最夢幻作品。 基隆潮藝術 以透明條狀塑膠膜片製作的橢圓形和球形裝置,配合馬達開關驅動,旋轉出形狀和大小都不停變化的圓形光影,展現海中生命豐富的呼吸氣泡;而在設計過的燈光照射下,同時也呈現出海洋世界的繽紛絢爛,卻時常暗藏玄機的魔幻絢麗感。 現任加力畫廊(INART)、B.B.ART、都市藝術工作室及BeArtStore負責人,曾任台南市二十一世紀都市發展協會執行長、台南市政府社造委員、台灣省視覺藝術聯盟理事、世寶坊畫廊負責人、新生態藝術環境負責人。 宜東文化深耕博物館展示設計與地方藝術季的籌辦,擅長以「敘事研究」入題,透過說故事的能力,結合當代藝術的視覺創作為展示手法,連結物件與當下的記憶;透過議題轉化創造出新的脈絡,不只活化了既有物件,也讓觀眾心中對議題產生新的生命投射,更意味著議題策展的多元面向。

基隆潮藝術: 女兒失蹤成無名屍13年 基隆警幫找回家路

若然去年你沒趕得上那一波基隆要塞司令官邸、軍官宿舍與誠品合作的沙灣誠品限定旋風,也可以順便造訪同在沙灣區走路不到十分鐘的基隆要塞司令部校官眷舍、要塞司令部基隆官邸、大沙灣石圍遺構、清法戰爭紀念園區、太平輪遇難旅客紀念碑等景點。 維修後依舊古色古香,仍散發著濃濃日式木造建築的軍補庫房,作為周邊整體周邊區域的服務核心空間,具有茶水服務(飲水機)、洗手間、交通諮詢、周邊觀光景點諮詢(含景點、美食、住宿)、文創品展示休憩等功能。 原來的軍補庫房改建成極具戶外特色又保留原軍事風貌的休憩區,Keelungnow & Then & now結合”now and then”(不時)“Then and now”(今昔)兩個字,象徵這個空間是是當代基隆生活與過往歷史的交會,也是現代極簡以及文資歷史痕跡的匯合。 再如海洋port的展場,除了平面的照片、文字、地圖外,也以影片的方式表達出臺灣位處東亞貿易航線上,及基隆的谷灣海岸是天然良港的重要性。 大航海時代的列強競爭激烈之時,西班牙人佔領和平島為據點,成為東亞貿易的重要轉運港口。

基隆潮藝術

旅台三年多的法國藝術家Margot Guillemot(莫珊嵐)帶來兩項裝置作品;《老人與海》以壓克力與鐵架形塑而成的雕塑,壓克力板上印及蒐集而來的攝影圖像,襯著光線所反射出的影子,頗有玻璃光感,而特別的是,她也以媽祖為形象打造出另一尊雕像,然而沒有太具象化的外觀,反而讓人充滿想像。 基隆是一個靠港、靠海、靠山的城市,「基隆潮藝術」作為一個邁入第6年的藝術節品牌,持續以藝術呈現這座城市如海洋般包容的多元文化,再現城市意象。 新媒體藝術家丁建中,延續其一貫的創作脈絡打造作品《暗潮3.0》,以光為媒材,將海風和海流具體化,是自然現象、更是乘載著情感和故事的記憶浪潮,在海風的吹拂下,溫暖而不炙熱的藍色光束陪伴所有愛海、以海為家,又或者只是想傾吐心聲的旅人和過客。 因為電影《沉默》、《返校》而成為熱門打卡點的阿根納造船廠,策展團隊特別邀請這兩部電影的場景製作團隊,W.can design 木罐子設計製作再次形塑造船廠。 基隆潮藝術2023 「在漁港辦藝術季,這不只是與文化單位協調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讓在地漁會與居民理解,你為何要做這些事?」羅健毓道。 面對正濱漁港最知名的手工炭烤吉古拉 ,旅荷台灣設計師詹喬鈞《我依然等待著你》則利用海上漂流物,創建出一座繽紛海上宮殿,海上的漂流物,應該是行船人寄來的禮物吧?

基隆潮藝術: 基隆潮藝術 X 漁光島藝術節對談!2021創意力100「找到藝術進入地方的意義」

登上這艘如同兒時童話、動漫冒險船般,又同時面臨或加入抽象的未來的島船後,回望正濱漁港現在、當下、過去的時間軸關係仿佛被抽離,一切感官與這具體的場域空間打交道後,也許才是這個作品引人深思,並藉此理解認識自己的道路的設計概念。 〈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由吳季禎老師以正濱漁港鐵鏽斑斑漁船上,如鏡子般直徑3公尺/直徑2公尺的球面上文字與觀者進行無聲的互動,讓文字轉譯地方的時間與空間,過去現在未來又屬於誰,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 二樓還有今年更特別邀請飲食作家葉怡蘭與盧怡安攜手策劃「海味食堂」,首次集結在地食源、當代美學與社區參與,透過在地媽媽的說菜演繹,每日販售限量藝術套餐,讓藝術季自視覺實際轉化為行動體驗。 編號4號的作品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由從事於當代藝術的創作及教學的黃榮智老師,以角材、南方松、海鹽、管線、鋁盆、燈泡、霓虹燈管、環氧樹酯、透明輸出、船造型物。 透過海鹽與安置在天花板的管線,讓水不斷藉由掛在天花板的衣物(汗水)的滴落海鹽上,海鹽因為水的滴落不斷的改變形狀,觀眾在行走的過程中也能感知到由展場散發的獨特味道,屬於海洋的獨特氣味,是件視、味、甚至是聽覺三位一體的感官創作,非常特別。 基隆要塞司令官邸落成於日治時期昭和六年(1931年),為商人流水伊之助在1921年開始於基隆經營公共馬車業務,後改制為流水巴士故(又名流水巴士社宅)、基隆乘合自動車株式會社(即現在基隆市公車的前身),是以官邸的對面就是以前基隆公車管理處。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