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騰指出,研究顯示XBB.1.5的致病性並沒有增加,感染XBB.1.5病毒株的症狀包括頭痛、喉嚨痛、鼻塞、全身疼痛、疲勞、發燒等,症狀表現和目前流行的其它Omicron 毒株並無太大差別。 今天新增COVID-19重症個案是1名70多歲女性,僅打過1劑COVID-19疫苗,有高血壓、肝硬化、心律不整病史,確診後X光發現有肺炎併呼吸衰竭,有使用瑞德西韋、類固醇、免疫調節劑等藥物,在加護病房使用呼吸器治療中。 國門雖然已開放,但小三通目前仍處於停航狀態,農曆年前是否有機會完全開放兩岸來往也備受民眾關注。 不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建議,中國現在流行傳染力極高的BF.7,疫情嚴峻,若恢復開放,必須有初步檢疫措施,至少要待3天再外出活動。 沈政男預估,目前死亡人數仍在百例左右徘徊,致死率帳面上目前是萬分之16,但以同一天發病者來計算,已逼近萬分之18,「看起來BA.2疫情的死亡人數,將會超過8千」,而9月以後如果BA.4、BA.5再次掀起一波小流行,那麼到11月投票前夕,死亡人數有可能破萬。
沈政男昨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大家是不是都在期待七月中旬到七月底之間,新增跌破萬例? 他指出一項嚴峻事實,「如果屆時全台染疫率達18%,就可以破萬,為什麼現在新北染疫率超過20%,新增達五千多?新北五千多,相當於全台三萬多。」至於染疫率超過20%的基隆,昨日新增五百多,也是相當於全台三萬多人。 國內新冠肺炎個案分布中南部持續升溫,縣市前五名分別為新北市1萬4894例、台中市1萬1511例、高雄市1萬1499例、桃園市9568例、台南市7634例。 沈政男指出,很多人說染疫率10%至20%才會到達高峰,「其實,不用啦!新北不到9%,最高的基隆也不到10%,曲線就開始往下走了」,原因在於人流指數被壓下來了。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新聞稿
黃軒坦言,台灣Omicron病毒開始步入國外一模一樣的劇情,一般民眾傳播率、Rt值很高,社區到處都是病毒,而且99%都是無症狀、輕症狀。 他也舉澳洲為例,表示墨爾本大學的流行病學家Tony Blakely教授,將新冠肺炎對老年人的死亡影響描述為「巨大滑雪跳躍(Giant Ski Jumping)」下崩的死亡趨勢,死亡風險隨年齡增長,有非常陡峭的梯度。 黃軒以多國為例,提到紐西蘭70歲以上老人染疫,只佔全國確診人數的2.5%,但死亡率卻佔高達75%;香港則因年長者錯過了接種疫苗的黃金期,超過60歲以上長者占了大幅的死亡率,且在90多歲的死亡人數中,幾乎1/3的人沒有完全接種疫苗,年長者確診後也引發了多重重症,病患湧入醫院,導致香港醫療服務崩潰。
- 本土COVID-19疫情處於高原期,各縣市病例呈現「北降、南升」趨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現在新增病例及死亡數仍在高原期,但預估6月10日疫情將出現反轉。
- 在北歐的瑞典(Sweden),它們成了全球第一個宣布、正式公開新冠肺炎疫情已經結束的國家,也就是說所有瑞典人都不再受任何疫情相關的限制,可以過完全正常的生活。
- 提到確診死亡人數,沈政男解釋,雖然昨日有159例死亡,創下新高,不過跟之前相比,大致都在落在150例左右,他也發現,6月3日式疫情高峰,光是本土中重症個案就有409例,距離新增高峰5月26日相隔一週左右,如果台灣的重症高峰已過,那情況就跟鄰近國家類似,死亡高峰約落後新增高峰一週。
- 指揮中心昨日也釋出最新防疫政策,即日起取消實聯制並不再進行疫調工作,將改為使用「臺灣社交距離」APP代替,而戴口罩的措施則維持到5月31日。
- 黃軒也指出,登革熱和新冠肺炎有4個相似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痠痛、噁心嘔吐」,不過登革熱還可能會出現,「皮膚紅疹,後眼窩痛、骨頭關節疼痛、口腔、皮下結膜出血症狀」,而BA.5病毒,目前則沒有出現這些症狀。
陳時中日前預估本土疫情高峰將落在5月20日,不過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認為,高峰將往後延至五月下旬,原因並非確診量能不足,而是疫情真的緩解了,至於老年死亡人數低,則是因為老年人晚打疫苗,「保護力還很新鮮」。 根據指揮中心昨天新聞稿資料,自2020年起國內累計2815例COVID-19死亡病例,其中2800例本土,但衛福部疾管署官網昨天發生數據誤植事件,死亡人數暴衝至2萬2815人。 陳時中表示,據了解,出現誤植數據是屬於手動輸入資料,失誤原因會進一步調查清楚。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中國留學生倫敦東區塗鴉寫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爭議
COVID-19本土疫情歷經連6天新增6萬例的成長持平期後,今(18)日新增本土個案首度突破8萬大關,據疫情指揮中心計算,今天本土病例增幅達3成,預估未來一週達疫情高峰。 潘建志也提到,當初鑽石公主號群聚感染,3711人關在一起約一個月的時間,最後712人19%確診,但當時根本還沒疫苗出現,染疫比率卻比現在成功嶺的替代役還低。 因此潘建志認為,台灣群體的染疫率一定有低估,以4月舉例,官方確診數字差不多會到18%,但以1~5月份超額死亡人數來推算是3倍,「也就是實際上有54%確診」。
疫情中心主任郭宏偉表示,上周新增的14例猴痘本土確定病例,均為本國籍男性,年齡介於20多歲至50多歲,發病日介於7月17日至8月7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淋巴腺腫大、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8月8日至8月13日確診。 猴痘本土疫情病例數一度下降,先前連續兩周本土新增案例不到10例,衛福部疾管署今公布最新猴痘新增案例,上周國內一口氣新增14例,疾管署分析猴痘案例增加與暑假出遊潮有關。 因應國內本土猴痘案例的上升,加上監測國際猴痘疫情緩升,將中國大陸以及泰國的旅遊等級建議提升至第一級。 雲林縣登革熱疫情煞不住,昨天新增7例確定病例,全縣累計182例,疾病管制署今天在雲林縣古坑鄉為防疫人員及民眾教育訓練,副署長羅一鈞也南下了解防疫狀況,針對國內疫情延燒,他表示這波疫情要觀察到9月中旬,希望屆時疫情能降溫。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症狀查詢 查症狀
如果不做任何處理,很可能到5月初,台北單日就會破5000確診,很快就破萬;當台北市每日確診人數超過1萬人連安置都有困難,最怕病床爆滿,需要治療的人擠不進醫院,導致死亡率上升,所以這個星期要嚴密觀察確診數上升的速度。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李秉穎醫師認為,目前還有很多變數,很難預估5月20日就是高峰,因為國外的流行曲線大約一個月達到高峰,但通常要過3~5個月才會下降到原來的水準。 李秉穎認為,需要觀察一周才能確定高峰點何時會下降,但並非這次高峰過去就天下太平,過一段時間可能又有新的高峰出現。
新北市政府將持續以「馬拉松」精神,長期陪伴企業夥伴在新北持續擴大投資成果。 「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將於林口落成,以「先進研發、高階製造」為招商策略,吸引高科技、綠能、文創、醫療等新興多元產業進駐。 新北市經發局長何怡明指出,在各個產業都與AI息息相關的時代,必須串聯各個產業的跨域共享及融合,使AI工具發揮最大效用,而關鍵就在於將「AI技術」與「產業know-how」緊密連結,讓AI走向AI+,而「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就是AI+產業生態系的最佳示範場域。 今年智慧城市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 ICF),將全球首座完整認證智慧城市頒發給新北市,2022年智慧城市Top 1首獎,同樣也由新北市獲得,印證了新北打造的數位科技與綠能永續智慧城,不只與國際接軌,更是走在最前線。 此外,韓國現在還開放國際旅客,只要打完第三劑疫苗,或是一定期限內完成兩劑疫苗者,可免隔離直接入境,是種由內、外都對疫情抱持開放的態度。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今年1-5月酒駕死傷較去年增54.9% 酒駕防制協會點名台中市不認真防制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3)日表示,自3月6日至4月30日開始由地方與中央共同推動「112年全民COVID-19疫苗接種運動」,以「疫苗加一,解封安心」為主題呼籲「未曾接種任何一劑」、「尚未完成基礎劑」及「6歲以上於今年1月1日起未接種過莫德納BA.4/5次世代疫苗」對象應接種疫苗以增進免疫力。 活動期間將由各縣市安排/指定合約醫療院所提供接種服務,運用增設疫苗診次及設置社區接種站等方式提升民眾疫苗接種率。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4)日宣布有國內新增13137例本土個案及303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6例死亡。 近日確診人數約維持在3萬例左右,且呈現穩定下降趨勢,不過小兒科醫師謝宗學認為,雖然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減少,但出現併發症與再次感染的人數卻增加,推斷未來可能還有數波小流行,也提醒不要忽視個人衛生,因為其他變異株遲早會進入社區。
台鐵有分區間車、自強號,一名台鐵員工近日透露,跟外籍移工溝通都是用「快快還慢慢」五字辨識他們需要搭那種車種,也讓網友不禁直呼「好酷的冷知識」。 台南市長黃偉哲今天頒發「台南之光」獎牌,表揚27名國際滑輪溜冰曲棍球賽績優選手,且承諾強化軟硬體設施,以期厚植實力再創佳... 辜小姐便舉例,快篩顯示陽性後,她便去PCR檢測地點,填上個人居住資料後,系統反而是通報了她已經離開20年的戶籍地的衛生單位聯繫她。 因此陳建仁認為,如果開放居家檢疫,居家隔離對象的盛行率比一般人高,所以才適用快篩陽性取代PCR確診,但對於盛行率較低的其他族群則不合適。 混論的急診室及醫院爆滿,排擠到真正需要求診的急診患者,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病倒。 混亂的急診室及醫院爆滿,排擠到真正需要求診的其它急診患者,醫護人員不堪負荷,紛紛病倒。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本土飆5.7萬、添8死 縣市分布曝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今天表示,ACIP對今年度秋冬COVID-19疫苗接種對象建議,若9月針對XBB變異株的新疫苗順利問世,將盡力採購供全民施打;若沒有則為免疫力較弱族群接種追加劑。 2020年1月20日指揮中心成立,國內歷經3波本土疫情,全台1023萬人染疫、1萬9000多人死亡,防疫政策從隔離14+7天到現今口罩令鬆綁。 歷經1197天抗疫,2023年5月1日COVID-19改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指揮中心同步解編,任務告一段落。 指揮中心指出,近期確診個案解隔離情形,5月11日至6月13日累計公布11,722位確診個案中,已有6,188人解除隔離,解隔離人數達確診人數52.8%。 指揮中心說明,今日新增8例死亡個案,共計為男性3位、女性5位,年齡介於50多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5日至6月2日,確診日介於5月17日至6月8日,死亡日介於6月6日至6月12日,詳如新聞稿附件。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6)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6168例,境外移入45例,總共36213例確診(包含10例死亡)。 陳時中表示,確診人數中,新北市12066例、臺北市7716例、桃園市6271例、臺中市1890例、高雄市1737例、基隆市1427例、臺南市923例、宜蘭縣686例、新竹縣577例、彰化縣448例、屏東縣431例、雲林縣384例、花蓮縣382例、新竹市348例、苗栗縣255例、臺東縣169例、南投縣166例、嘉義縣130例、嘉義市103例、澎湖縣39例、連江縣13例、金門縣7例。 原本預期二二八連假後單日新增病例回補上看兩萬例,但今天僅新增1萬3804例新冠肺炎本土個案,未破1.5萬,且較上周四1萬4083例下降2.0%;指揮官王必勝表示,第八周(2月19日至2月25日)病例數不到十萬,新增9萬8700例,較前一周11萬4513下降13.8%。 黃高彬指出,目前國內確診人數約140萬人,約總人口的6.2%,加上疫苗三劑的覆蓋率約64%,距離8成人口的群體免疫僅差約10%,如果再以未確診黑數約是確診比例的一倍左右計算,距離8成群體免疫目標僅剩下不到4%,換算下來約92萬人,因此以每日確診數8至9萬人來推估,最快將在11至12天後達到疫情高峰期,約於6月初左右,之後單日確診數就會呈現下降趨勢。 今天MIS-C個案中,值得一提的是1名4歲女童,確診至出現MIS-C相隔101天,為國內紀錄最久個案。 羅一鈞表示,女童沒有接種疫苗,曾在5月28日確診,9月6日起出現發燒、腹痛等症狀,9月9日至急診,原本診斷急性腸胃炎住院。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Heho 生活
對此,王必勝昨日在記者會表示,上周累計病例共12萬0775例,較上上周10萬7301例增加12.6%,認為可能會有第三波疫情,更推估出高峰的時間,單日確診人數推測恐達3萬例以上,呼籲民眾還是要做好防疫措施。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4427例,境外移入71例,總共24498例確診(包含7例死亡)。 確診人數中,新北市4717例,臺中市3123例,臺北市2735例,桃園市2637例,高雄市2433例,臺南市2141例,彰化縣1270例,新竹縣869例,新竹市704例,苗栗縣675例,雲林縣488例,屏東縣463例,嘉義縣426例,南投縣390例,宜蘭縣345例,基隆市275例,嘉義市235例,花蓮縣186例,金門縣138例,臺東縣118例,澎湖縣56例,連江縣3例。 國內疫情尚未緩解,疫苗新制將上路,民眾可透過接種次世代雙價疫苗補強免疫保護力,對此,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於寶島聯播網談話性節目《新聞放鞭炮》表示,指揮中心預計將推出「疫苗+1」的加強疫苗接種活動,大方向為自3月1日起不管民眾過去打過幾劑疫苗,都建議今年再多打一劑,疫苗主要會以次世代雙價疫苗為主。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5)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5223例,境外移入87例,總共25310例確診(包含114例死亡)。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有本土確診20768例,境外移入263例,總共21031確診(包含26例死亡)。 對此,醫師沈政男特別點名台北市,認為台北市要先破千,全台才可能破萬,否則台灣就會像新加坡、紐西蘭一樣,停留在平原期數月,且每天新增兩、三萬人確診。 國內疫情持續擴張,昨(28)日本土病例,首度突破百萬,新增11353例,再創新高。 國內新冠肺炎確診人數持續在8萬上下徘徊,今天新增8萬8247例本土個案、46例境外移入。 新冠肺炎疫情急速升溫,昨(26)天台北市長柯文哲才示警,若什麼都不做,5月初台北市新增病例將單日破萬,必要時會「軟性封城」。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確診後雙側耳鳴 病毒侵犯內耳毛細胞
強調低污染、高科技研發的「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配合5G、AIOT等技術領域的發展,強化支援性服務效能及產業研創能力,加上有桃園華亞園區的ICT產業基礎,以及林口新創園區的創新能量雙引擎助攻下,將能發揮磁吸效應,吸引更多國際型智慧產業與高科技產業進駐,成為具前瞻性的國際智慧園區。 Omicron病毒的特性,就是傳染力高、症狀輕微,對比Delta病毒嚴重的破壞力,Omicron顯得更溫和。 那時候的心境,基本上是種人心惶惶的時光,深怕被傳染、完全不敢出門、校園停課、開啟遠距辦公的模式,在初次面對疫情的擔憂下,餐廳無法營業、任何無法維持社交距離的活動皆全面關閉,人們這才體悟到,疫情下的正常生活,是多麼的得來不易。 李秉穎今日上午於《新聞放鞭炮》接受資深媒體人周玉蔻專訪,關於入境檢疫措施為何不全面開放,李秉穎先回應「不知道啊」,周玉蔻隨即反問「什麼叫不知道!」,她也質疑台灣為何還要繼續「3+4」。 行政院今日拍板分階段重啟小三通,引發討論,根據《ETtoday》報導,黃高彬於受訪時提到,BF.7具有很強的免疫逃脫能力,RO值為10至18,可以1傳18,傳播程度堪比麻疹,政府務必要安排相關配套措施,重新執行初步檢疫,嚴格檢查,避免台灣疫情再度受影響。
近日確診人數持續緩降,疫情監測組組長周志浩表示,1日新增確診人數創下自4月30日以來的新低。 對此,沈政男醫師指出,雖說確診人數是這兩個月以來的新低,但確診人數降幅也是這兩個月來的最小降幅,「上周一是16921例,等於本周一下降只有500多」。 今天新增183例中重症個案,年齡介於小於10多歲至90多歲,接種疫苗情況,其中有75例從未接種疫苗、16人施打1劑、18人接種2劑、完整施打3劑74人。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中國任命火箭軍新領導層 引發軍中「清洗」猜測
洪子仁指出,「這是每個國家和地區在防疫鬆綁過程中會遇到的」,主因在於,過去曾感染過的民眾,其本身防感染的免疫力及疫苗保護力正隨著時間慢慢下降,才造成這波疫情反撲,不過,洪子仁也說,防感染後併發重症的保護力仍還在。 有網友留言表示樂觀看待疫情發展,認為接下來前往急診的人數會減少,謝宗學也回應,「疫情一定會有高低起伏,但緊急就醫需求不會再這麼多了」;也有網友詢問,屏東縣的人口密度低,但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近日的確診人數都破千,難道是因為太多人到屏東玩嗎? 謝宗學表示認同,「可能喔,但這也是回歸正常生活的表現,這次的疫情真的太久了」。 有媒體問及,未來一週國內染疫死亡人數是否將達到高峰,陳時中表示,新增病例、死亡數現在都在高原期。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由於COVID-19屬於第五類傳染病,依據法規,需要在24小時內完成通報,死亡確診個案火化或深埋方式皆可,但深埋需要地方允許。
陳時中也提到,在評估整體疫情走向時確實會有高點,但當染疫個案一多,擁有自然抗體的人數增加,病毒「碰壁」的機會就變高,趨勢慢慢趨緩,再加上台灣比鄰近國家疫情嚴峻時的疫苗接種率高出很多,「有什麼道理台灣疫情會比其他國家高出好幾倍」,台灣防疫能力比其他國家做得好。 沈政男昨天在臉書上發文表示,依照這兩天的趨勢,本周確診人數應該是不會破五萬例,但是受到中秋節的影響,會讓人流指數回升一些,下周三新增確診人數可能會突破五萬,「我到現在還是認為高峰不會在九月中旬出現,下旬則是有可能,但十月上旬以後是最可能」。 姜冠宇說明,各國現在已經不比確診盛行率,而是改比住院率、重症率、死亡率,因此在BA.5流行前,一定要做好2大功課「65歲以上長者第四劑疫苗覆蓋率」及「嬰幼兒疫苗覆蓋率」,因為這將決定台灣下一波的防疫成績。 張弘無奈地說,現在已無法得知每日確診數字,「但診所卻每天被擠爆,疫情不降反升,這段時間醫護都辛苦了。」對此,根據《ETtoday新聞雲》報導,洪子仁受訪時表示,根據過去一千萬確診者大數據資料,當時中重症人數占0.48%,輕症跟無症狀是99.52%,平均一天中重症通報數是150位左右。 本土COVID-19疫情處於高原期,各縣市病例呈現「北降、南升」趨勢,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雖然現在新增病例及死亡數仍在高原期,但預估6月10日疫情將出現反轉。 黃軒昨日在臉書上表示,近日天氣又高溫、又陣雨,最容易滋生病蟲,依據監測資料顯示,東南亞入境台灣的登革熱病例也開始增加,國內近期又受鋒面及熱帶低氣壓影響,估計會造成一波登革熱疫情的上升,而疾病管制署也表示,雖尚無本土病例,但國內今(2022)年迄今已累計15例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估「每日確診數破3.2萬」,2原因釀第四波疫情反撲!醫曝現況:病患數走升如看不到盡頭…
台灣近日新冠確診本土病例激增,單日確診數連續三日突破4萬,新冠累計確診總數達31萬,專家預計單日確診人數還會上升。 而這波由新冠變種病毒奧密克戎(Omicron)帶來的疫情正在考驗台灣防疫能量。 陳秀熙則表示,實際感染人數只要達到6、7成,就能更精確的推估高峰時間,而這時程估計不會超過1個半月,台灣疫情高峰將下降、結束大流行的狀況。
分析疫情,美國史丹佛大學兒科及健康政策教授王智弘向BBC中文強調,當前關鍵在於台灣需趕緊做出精確的醫療資源模擬(model),來面對變種病毒。 蘇貞昌強調,多數國家對於疫情管制已邁入新的階段,不僅國人紛紛前往國外出遊,亦持續有外籍人士來台觀光,請交通部持續努力,訂出辦法導引國內特色景點的發展與宣傳,吸引國外觀光市場,恢復台灣觀光的榮景。 並提及,10月13日調升入境總量為一週15萬人、取消入境居家檢疫、實施7天自主防疫等措施,開放至10月29日,入出境人數均明顯成長,平均每日入境10074人次,較前一月增加1.71倍。 但無論如何,接種疫苗絕對還是保護自己免受再次感染的最佳方法,保持洗手、戴口罩和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也很重要。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專家強調,如果長期免疫對人們來說非常困難,未來也許會改變疫苗的使用方式,甚至是像流感疫苗那樣,一年施打一次。 醫學上還發現,許多確診的人在康復後又再度感染,科學家使用病毒基因序定序,皆可證明患者感染了兩次,因為病毒株並不相同。
疫情今天確診人數: 周玉蔻強調沒確診喊告 新北市回應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出,國內疫情全國新增病例數呈下降趨勢,已過高峰,近一週(10月24-30日)較前一週下降9.8%,輕症和無症狀者為99.56%。 國內確診人數連續多日都維持在8至9萬之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直言,現在已進入疫情的「高原狀態」,並期望死亡率可控制在千分之一。 對此,感染科醫師黃高彬指出,以疫苗覆蓋和染疫人口推估,疫情高峰應在6月初,雖然單日確診數高於10萬的機率不高.
- 沈政男指出,很多人說染疫率10%至20%才會到達高峰,「其實,不用啦!新北不到9%,最高的基隆也不到10%,曲線就開始往下走了」,原因在於人流指數被壓下來了。
- 陳時中說,今天新增的8名中症患者,為2男6女,年齡介於30多歲至90多歲以上,其中3人有肺炎狀況、5人無明顯肺炎,大多出現血氧偏低,使用氧氣鼻管治療,皆使用瑞德西韋治療。
-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宣布有本土確診72921例,境外移入46例,總共73132例確診(包含211例死亡)。
- 莊人祥說,個案在8月29日起出現發燒40度、喉嚨痛等症狀,8月31日至急診就醫,檢查發現血壓偏低、發炎指數升高、凝血功能異常等情形,因懷疑是MIS-C引發休克,收住加護病房,心臟超音波顯示右側冠狀動脈擴大,採檢PCR陰性但N抗體陽性,符合MIS-C診斷,給予免疫球蛋白、類固醇、低劑量阿斯匹靈等藥物治療後病況好轉,已經在9月6日出院。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1)日宣布有本土確診37196例,境外移入69例,總共37265例確診(包含78例死亡)。
- 國內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進入社區流行階段,陳時中今天在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記者會中表示,今天本土單日新增8822例,大約較昨天6295例增加30%左右,預計明天全台單日新增確診人數就會破1萬人。